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教師培訓思維游戲

教師培訓思維游戲

發布時間:2021-03-05 04:08:59

⑴ 培養幼兒思維教育活動設計方案

一、要善於對孩子發問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問對於培養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發孩子的潛能及創造力,父母必須掌握向孩子發問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發問的技巧,也學會聽孩子發問。因為這既有助於增進親子關系,更可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時可培養其表達能力。
發問時,不要只問對或錯的封閉式問題,最好依據孩子的能力,問一些沒有惟一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如:茶杯有些什麼用途?多少加多少等於10?等等。
台灣學者陳龍安總結出發問技巧的「十字訣」。這「十字訣」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問答游戲;「例」:即是多舉例;「比」:比較東西和東西間的異同;「替」:讓孩子多想些有什麼是可以替代的;「除」:用這樣的公式啟發,除了……還有什麼;「可」:可能會怎麼樣。「想」:讓孩子想像各種情況;「組」:把不同的東西組合在一起會如何。「六」:就是「六何」檢討策略,即為何、何人、何時、何事、何處、如何。舉例來說,孩子要去郊遊,就可和孩子討論請誰一起去?何時去?為何要去?到哪裡去?帶什麼去?問題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類」:是多和孩子類推各種可能。
二、為孩子創造「想問」的情境
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這對孩子思維的發展極其重要。或許有些父母會問,如何才能讓孩子想問、會問?要讓孩子想問題並提出問題,一個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個情境,以激發孩子想問的興趣。所謂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讓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說一半、讓孩子好奇地想問結果;玩猜謎游戲,給一些暗示,等等……;然後引導孩子如何問得清楚,而且能有禮貌地問。
其次,鼓勵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種求知的慾望、他們心中原本有著無數個「為什麼」,想了解這個奇妙世界的本來面目。是成人習以為常的姿態和不以為然的態度,逐漸扼殺了孩子的這種求知沖動。
因此,父母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對孩子的提問努力表現出自己的興趣,與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尋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問題的慾望就會不斷增強。
三、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
我們經常碰到以下兩類問題:
一類問題,就像課本上的習題——提出的問題很明確,要求我們運用已經學過的某些知識,針對問題「聚會思維」;而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往往是惟一的,這就像我們回答「1十1」只能等於2,等於別的就意味著錯誤。
另一類問題,就是可能有多種答案的問題——有時問題在開始時並不十分明確。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問題都是屬於這種類型。解決這類問題,除了要努力明確問題外,還要打破平時習慣想法的束縛,將自己的思想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擴散開去考慮問題,這叫「發散思維」;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很多個創造性的設想,並且不能絕對他說哪個設想最好,只能根據實際的情況,評定某個設想更為合適。
比如「回形針有什麼用?」這樣一個問題,有興趣的話,您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發散性思維要求一題多解,供參考的答案有:
回形針除了可以用來「別住紙張」外,還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1.可以讓回形針利用襯衣口袋,別住「服務員」或「小隊長」等標志;
2.可以用它代替發夾,夾住散亂的頭發;也可代替領帶夾子;
3.假如有很多回形針的話,可以把它們聯結起來,成為鏈條;
4.可以把回形針的一頭拉開,代替牙簽,剔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當然最好不要這么做);
5.同樣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緩和指甲縫的臟東西等等;
6.必要時,可以把整個回形拉直,當作鞋帶使用——把它穿過鞋帶孔扭結起來;
7.把回形針縫在窗簾布上端,代替窗簾圈;可將它別在紙模型飛機的頭部,做重錘用;將許多回形針串聯起來,還能做項鏈,等等。
下面是一則成功的家教案例:【鼓勵孩子「異想天開」】
兒子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數學老師讓人捎口信要我們去,告訴了我們這樣一件事:數學教學正進入直式運算階段,學生們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從低位向高位順序運算,惟獨兒子別出心裁地從高位到低位進行逆向運算,經老師指出後,他竟頑固地一意孤行。
我們回家盤問時,兒子振振有詞:「左邊算到右邊是我想出來的竅門。對聽這么一說,我們意識到,兒子雖然違背規律進行運算,卻透露出一種萌芽狀態的獨創精神。
於是我們在對他的「找竅門」給予充分肯定之後,循循善誘地告訴他,對自己周圍的事物要多方位地觀察,對思維結果還需驗證,驗證的標准就是看它的實際效果。然後,我們與他一起分析逆向運算的弊端。最後,他口服心服地毅然忍痛割「愛」了。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父母不是包辦替代,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讓孩子從小樹立主體意識,從各方面給予他「參與」的機會。記得小學三年級一次數學考試,兒子對其中一道文字題有異議,我們馬上會面數學老師,家長和老師一起鼓勵孩子要有勇氣,大膽敘說,據理力爭。當確定孩子的異議是正確的時候,我們進而告訴他即使書本也有不正確的地方。我們並不認為「聽話」是好孩子的唯一標准,我們要求他對父母和老師也不要一味服從和依賴。

⑵ 培養思維能力的智力游戲教案誰能幫忙寫一下

活動目標1、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感受"代替"的重要作用。
2、養成遇事動腦思考,靈活應變的思維品質。
活動准備磁帶,小鐵桶、皮球、盒子、書本等若干;投影儀活動過程1、談話:寶貝們,今天天氣這么好,我們一起去郊遊吧。放音樂《郊遊》師幼一起做律動進活動室。
2、郊遊時撿到一個小鐵桶,談話:咦,這是什麼呀?是用來干什麼的?(裝油漆的)噢,原來是人們用完油漆後剩下的,那你們想一想,我們可以用這個小桶做什麼呢?(當水桶、板凳、垃圾桶、魚缸等)讓幼兒自由想像發言,教師小結。
3、談話:小朋友們可真聰明能想出這么多好方法,對了,剛才我聽說開心班的小朋友在郊遊時也遇到了幾個難題,不如我們先去幫一幫他們吧?
出示圖片(1)郊遊時撿到了很多柴火, 把它們分成兩堆,可是只有一根繩子,想把繩子分成兩段,可是沒帶刀子,怎樣把繩子割成兩段呢?(用瓦片、玻璃片、磚頭等)(2)有了柴火,飯一會就做好了,可是又遇到新的難題了:沒有筷子,怎麼吃面條呢?(竹簽,樹枝等)(3)吃完飯了,搭個帳篷休息一會兒吧,困難又來了:沒有錘子,怎樣釘釘子呢?(讓幼兒仔細觀察,多動腦,發揮想像,多想辦法。)4、剛才我們幫了開心班的小朋友,他們可高興了,還說謝謝你們呢,你們高興嗎?走,我們接著去郊遊吧。聽音樂,做律動繼續去郊遊。
5,音樂止,問:孩子們,你們累嗎?休息一會吧?可是沒有板凳怎麼辦呢?找個東西來代替它吧?讓幼兒自己在活動室找東西代替。
6、交談:你用什麼代替了板凳?
7、孩子們,休息好了,我們接著去玩吧,出活動室,結束。

⑶ 什麼是游戲思維

確立數學教育新理念,轉變學生數學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在對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和反思中,我體會到:以數學知識自身獨特的魅力,能讓教師在激情和享受中教,讓學生在歡樂和入迷中學,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說明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實質性的變化,「課標」提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得到了很好地落實。下面結合新課程理念,淺談我對學生數學學習方式轉變的一些做法:

一、非信息技術參與下學生的數學學習

數學學習應該多樣化,現實的、有趣的、探索的學習活動應成為主要的學習形式,「自主、探索、合作」應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我們應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基本內容和探索機會,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活動過程,以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一讓學生經歷操作活動的過程,通過動手實踐學習數學

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是動手操作,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並把外顯的操作過程抽象成數學的表達,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的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學習數學的方法與過程,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綜觀我們的教材,在各個內容的領域都安排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⒈「做」中獲知 如「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師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數學在哪裡嗎?其實,數學就在你們的手指間,不信?我們來試試。出示一個圓形紙片,讓學生把這個圓平均分成兩份。學生操作感悟出要對折以後才是平均分成兩份。教師又說:剛才,我們表示了一個圓的二分之一,其它圖形上也能找到二分之一嗎?試試看! 學生拿出准備的圖形紙片操作,折出了各種圖形的二分之一,並展示交流。之後,教師進一步追問:你能折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嗎?試試看!學生操作,很快折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⒉「做」中得法 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教師提出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草地,怎樣來計算它的面積呢?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把它分割成幾個正方形小塊,一塊一塊計算面積,再加起來、有的說把它轉化成一個我們會算的圖形。教師又說: 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紙片,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學生開始獨立思考,並嘗試操作。教師給予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探索,過了一段時間,學生陸續舉手了。是這樣操作的:生1:我在這個平行四邊形上畫了許多大小相等的小方格,每個小方格是1平方厘米,邊上不滿一格的,2個合起來,這樣,一共有72個方格,就是72平方厘米;生2:我是沿著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再重新組合拼在一起,發現它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與原先的平行四邊形是有聯系的。我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它們的大小是一樣的,由此,我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 教師進行評價學生不僅會動手,也非常會動腦!其他同學也發現這個規律了嗎?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轉化成長方形呢?且都有這種關系呢?同學門來驗證一下。學生很快地進行探究並發現用割補—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教師再一次激勵學生:「轉化」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當我們遇到一個新的問題時,可試著,把它轉化為我們己學過的知識,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具體操作中,割補—平移也是很好的方法……

⒊「做」中長能 如「按比分配」有這樣一題:學校組織五、六年級學生到300平方米的學農基地參加勞動,將總面積按2:4分配給兩個年級,兩個年級種植的面積各是多少?學生根據題意畫出圖形並討論五年級與六年級種植面積大小的關系是什麼?六年級種植面積與總面積的關系是什麼? 通過作圖、思考、討論,學生的解題思路活了,爭先恐後說出了多種解法。在學生興致正高時,教師緊跟節追問一句: 「300平方米的勞動基地還可以怎樣分配給兩個年級進行學農勞動?」學生自己動手,獨立劃分,然後小組討論,結果又出現了將300平方米平均分成3份、5份、10份、15份等按任意比分配的不同情況。

二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主動探索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活動是努力豐富學生對數學的感受和經驗,使學生獲得的感受、經驗與人類積累的數學知識以溝通的活動。因此,數學學習不應當是單純的知識經受,而應當是學生主動地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研究、探索新問題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自己意義的認知建構,並發展探索和創新的意識。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在豐富的具有現實背景的研究活動中經過自己的思考探索有關的數學結論。如教學「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特性「時,讓學生回憶身邊的自動伸縮門、衣架和活動護欄等例子,觸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感知這種特性,學生主動性很強;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這一課,是學生在課堂上第一次接觸百分數,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學生對百分數一無所知,其實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認識了百分數。所以在執教時首先讓學生看一張剛結束的大運會各國家金牌分布情況統計圖(略),教師說:在日常生活中,你還在哪裡見到過百分數?學生說了很多,如:在牛奶瓶上見過,在零食包裝上見過,在羊毛衫上見過,在天氣預報中見過等等,由此去探索新知識;再如學生學習平面圖形面積推導和立體圖形體積推導的過程,都是建立在「轉化圖形—建立關系--推導公式「這一方法思想基礎之上的。學生由原來圖形的推導獲得的知識經驗,遷移到一個新圖形的探索中去,這樣的學習學生很主動。從而表明學生能夠根據對現實情景的感受和知識經驗的積累去進行研究和探索,使問題得到很好解決。

三讓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通過互動的過程學習數學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各自的思維方式、智力活動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數學學習的過程又必須讓學生盡可能地經歷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通過互動體驗認識數學和數學思想,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態度,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教學中,我多次設計合作與交流的內容,讓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學到數學的知識與經驗,思想與發現,獲得自己反思和修正的機會與體驗。例如學生學習「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這一知識時,我提出一個小小的課題—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什麼圖形呢?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研究。通過學生的研究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有的說沿高剪,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有的說斜著剪,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平行四邊形;有的說隨便剪,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不規則的圖形,對於學生的上述說法教師給予肯定並進一步提出這三個圖形能否歸納成一個圖形呢?再一次引發學生的討論交流。圓柱的側面因學生剪的方法不同,位置不同,展開的圖形也就不同,但各展開圖都可轉化為同一個圖形----長方形。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感悟方法,並作出合理的解釋,互動的方式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二、信息技術參與下學生的數學學習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習和教學的方式產生重大影響。計算機及網路使數學學習的內容和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應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探索的數學學習。

一激發學生樂於探索數學的動機

《標准》明確指出:「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快樂的,也是沒有生命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體」,每一位教師都要深刻地理解《標准》理念的內涵,把教學植根於對學生深厚的「愛」之中。努力創設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在探索數學的樂園里。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的情境之中,觸發學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願望,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啟迪思維。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為學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鮮明的畫面,配以悠揚悅耳的音樂,充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新知的活動中。如教學《圓的認識》時,運用多媒體演示,先讓學生看到畫面中自行車、三輪車、汽車的車輪都是圓的,接著將它們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狀,學生觀察後議論紛紛,個個笑得前俯後仰……最後畫面又把輪子換成橢圓的,同學們看完後都說:「這也不行,坐上去誰受得了?」此時,教師提出問題:「為什麼圓形的輪子就行,其它形狀的輪子都不行呢?」在教師的啟發下,喚起了學生探究的願望,誘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這樣,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認識了圓的特徵。
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真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嚴整、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提供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情景和材料,並不是要求學生完全到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由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所以,教學中所提供的實際情景或材料多數是相對真實或生活情景的一種模擬 。在常規的教學中,由於受到時間、空間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而無法滿足教學內容的創作及呈現。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夠創設集圖、文、聲、色及網路、交互於一體,利用多種表現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地模擬和呈現實際生活情景,有利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的聯系,從而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促使學生理解數學、掌握數學、應用數學,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簡單的整理與簡單統計表》以後 ,可以用計算機分別模擬街道某處不同時間內各種車輛經過的情景,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描述所獲得的有關車輛信息,並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幫助交通部門提供合理的設計方案。讓學生通過對現實問題的探索充分認識到統計與概率的廣泛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之體會到生活中處處皆數學及數學對生活的重要影響,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作為學生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
《標准》指出:數學教學不僅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多媒體計算機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過程,不僅能輔助教師的教,更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

如教學《圓的面積》時,運用多媒體,首先展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利用動畫將平行四邊形割補成長方形),啟發學生思考:我們能不能把圓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某種圖形,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呢?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想像:(1)把圓按照相互垂直的直徑4等分,能拼成右圖。(2)把圓8等分、16等分,按照上面的方法能拼插成一個什麼圖形。(3)把圓32等分、64等分……繼續拼插,得到的圖形接近了什麼圖形?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體會出把一個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插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從而使學生能直觀、形象、具體地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當學生認識掌握了圓面積計算公式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把圓等分16份後能不能拼插成我們熟悉的其它簡單圖形,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呢?讓學生動手操作,積極思維,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去探索,從而拓寬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為探究教學插上了翅膀,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培養了小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四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標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有效地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指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自主學習方式轉變。其中,自主選擇、合作交流和親身實踐都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要素。多媒體網路教學的一個極大優勢,就在於能圍繞四要素服務,改變靜態、被動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造交往合作的環境,實行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網上交流的學習方式,有效地發揮網路教學作為激發學生交流互動的合作學習方式。

例如,在教學物體體積後,布置給學生一個課題—如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師可引導學生到網上查閱資料,進行網上搜索信息。學生通過自已去探究這個問題,並能從自身的認識角度去分析問題,通過網路平台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合作交流。

通過這樣的設計與安排,勢必對學生數學的學習起到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⑷ 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游戲

1)激發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主要環節。影響人的創造力的強弱,起碼有三種因素:一是創新意識,即創新的意圖、願望和動機;二是創造思維能力;三是各種創造方法和解題策略的掌握。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造思維能力和掌握創造方法與策略的推動力。實驗研究表明,一個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的人,往往勤奮自信,善於鑽研,勇於創新。因此,有人說:「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 (2)培養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這是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人的創造活動中,既要重視聚合思維的培養,更要重視發散思維的培養。當前,各級學校比較重視求同思維的培養而忽視求異思維的訓練。如有的教師往往按照一張標准答卷給分,而學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個答案回答問題。這樣,無形之中使學生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觀察力、好奇心、想像力及主動性的發展。通過這種辦法培養出來的只能是知識積累型的學生。發散思維本身有不依常規,尋求變異,探索多種答案的特點。具有良好發散思維的人,一般對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迴避老一套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所以應重視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3)培養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不可缺少的環節。所謂直覺思維,是指未經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對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做出合理反映的思維。如猜測、預感、設想、頓悟等。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就具有極強的直覺能力。他非常重視實驗。大學時,他用大部分時間在實驗室里操作,迷戀於獲得的直接經驗。這些經驗使他從馬赫、休謨等人的著作中吸取合理的思想,拋棄其唯心論、不可知論的錯誤觀點,從而形成自己一整套相對論的體系。一般來說,知識結構只是一種「間架」,其中存在著很多「缺口」。這些「缺口」對於非常熟悉這個問題的人,就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他不僅有熟悉之感,而且能夠對它「似有靈犀一點通」。這是過去長期積累的知識和辛勤勞動逐漸在頭腦中搭起的一座從已知到未知的橋梁。因此,在當前情境啟發下,才會表現出一瞬間的直覺反應。但是直覺思維往往不完善、不明確,有時是錯誤的。要使直覺思維達到完善,邏輯思維可認為是它的一個必要的檢驗、修改和訂正的完善過程。因此,應把兩者結合起來培養,會更有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⑸ 課堂互動游戲

請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經說過: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為當人們產生這種安全感時,他們就不會害怕表現和發展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他們可以充分表現自己的思想而無須壓抑,真知灼見、創新火花才會迸發,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張揚。在語文教學中要為學生營造一種心理自由的空間和心理安全的氛圍。這種氛圍的產生,首先依賴於教師對自己的角色的正確定位。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學生的眼中教師簡直成了真理的化身和絕對的權威。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就必須極大地改善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問題,動口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敢於懷疑和否定權威。

1、「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

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且是學生年長的夥伴和真誠的朋友。教師要「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和學生拉近距離,學生不再「仰視」教師。要善於營造一種互動的空間,讓學生和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憑借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社會閱歷感染和影響著學生,同時,學生作為一個個具有獨立完整的精神的個體展示在教師面前。這種狀態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共享。

2、「和學生換一下角色」

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首先力爭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放棄容易造成師生對話障礙的三尺講台,和學生換一下角色,坐下來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交流,甚至讓學生主動上台做老師。在「辯論賽」和「有多種解法或想法」時就可用這種方式。教師可設計讓學生上台當老師,講解解題思路。教師自己則可坐在學生的座位上適時進行組織和引導。如:「×老師,你能將你的相法說給大家聽聽嗎?」「×老師講的話,大家聽明白了嗎?」「如果不明白,誰願意再當老師到台上講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儼然一位有經驗的小老師,講得頭頭是道,甚至用學具演示,到黑板上板演,以期讓台下的學生更理解自己說的意思。通過和學生換角色,課堂氣氛更融洽了,學生的學習更投入了,學習的效果也最好了。

3、「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有效互動的課堂里需要有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創設一種自由的學習氛圍,多給學生一點活動的餘地,多給學生一點展示自我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欣賞自我、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中盡量提倡學生走上講台,提倡學生交流討論,提倡學生可以標新立異,甚至異想天開。教師要堅持做到讓學生想說就說,說出智慧火花;想議就議,議出是非曲直;想問就問,問出心中疙瘩;想畫就畫,畫出正解解法。哪怕觀點是錯誤的。我們教師都應發揮主導作用,在錯誤中發現閃光點,糾正錯誤,在錯誤中成長。學生才不用害怕因為說錯而被老師批評、同學嘲笑了,在如此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們學得更快樂了,也最容易迸發創新的火花。

(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學力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努力通過體現三個為主來培養學生的發展性學力:

1、學生為主,允許學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去學,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只有在教學設計中,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抓住這一強烈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像更豐富,記憶更牢固。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例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時,在學習蒼耳媽媽如何讓孩子離開她的這節時,老師先通過鎧甲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了蒼耳那帶刺的鎧甲的作用,通過你們想摸摸蒼耳的鎧甲嗎?這樣的問題設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意識。孩子們通過觀察、觸摸了解了蒼耳的外形特點。然後老師讓孩子們取出毛茸茸的小動物,當自己當成小動物,真正的入情入境,小動物們,讓我們帶著蒼耳離開媽媽吧,你瞧,蒼耳娃娃靜靜地躺在媽媽的懷里,小動物從遠處跑來了,它調皮地跑過蒼耳叢,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情?(蒼耳掛住了動物的皮毛)小動物繼續向前跑,它一會兒撓撓癢癢,一會兒在地上打了幾個滾,然後呀,跑進林子里不見了。(小動物放回課桌)小動物你把蒼耳種子帶到哪裡了?(理解「山窪」)最後讓學生在這樣的體驗中來誇誇蒼耳媽媽,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小組比賽讀。學生是主體,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學生生在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

程中,既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從而調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2222能力培養為主,注重教給對能力發展有利的,有價值的,再生性強的知識,使學生保持自我持續發展的能力,體現教學過程的發展性。語文學習的基礎意義就在於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自主發展」打好基礎。語文教學只有通過語文學習實踐,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優化語文知識結構,形成較強的語文能力(一般聽、說、讀、寫語文能力以及語文自學能力、語文實踐能力、語文遷移能力和利用圖書館、語料庫的能力等適應學習、適應生活、適應實踐、適應創新的語文應用能力),才能使學生具有「學會學習」的本領,為「終身學習」、「自主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與生存提供無限的可能性。首先以基礎知識的傳授與指導作為「學會學習」的起步點——扎實基礎,指導學法,提高知識搜集和吸收的熟練程度。其次以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拓展作為「學會學習」的加速點——注重實踐,訓練技能,提高知識遷移和應用的靈活程度。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一方面是意圖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小蝌蚪如何變成青蛙的一個生長過程的特點,同時文中對小蝌蚪和青蛙的描寫不僅語言優美,而且描寫從頭到尾有順序。因此老師為學生設計了按照從頭到尾的觀察順序仿說鯉魚的樣子,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圖片,發揮想像,調動自己積累的詞句,進行了對鯉魚樣子的仿說練習。學生在一定的指導下不僅說得好,而且給一年級的孩子一種方法,以後介紹類似的知識點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進行遷移學習。

3、自我學習,自我體驗感悟為主

師生在課堂教與學活動的時間比在2:8之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減少講解、減少提問的時間,學生增加提問、增加讀書、增加討論、增加質疑的時間,並教會學生提問和答問。新的課程標准強調的是教學資源的整合,課堂是新課程實施的主要陣地,是開啟和展示學生智慧的核心場所。在課堂上,除教科書、教師的課前備課和教學設計外,還有一種更重要的資源,就是來自教師和學生交互作用生成於課堂的活的材料。在課堂上師生思維碰撞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預先沒有想到的、奇特的、閃光的、極有個性的語言材料,它是貼近學生實際的活的材料,這就是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必須緊緊抓住這些課堂資源,並加以充分利用,那我們的課堂就會更生動、更活潑,更具有生成性。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條件,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使課堂轉變為一個生機勃勃的動態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閃耀著理性的光輝,而且躍動著人性的魅力。如教學《廬山雲霧》這一篇經典寫景文章時,學習第5自然段,讓學生做一位小小攝影師,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拍下來,反復讀一讀,劃一劃,同桌議一議,然後隨生回答出示相關句子。學習第3自然段,讓他們想一想,感覺這里的霧有什麼特點?在這一個教學環境的處理中,我就讓學生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讀,有自由讀、默讀、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等,充分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到了廬山雲霧的美麗神奇,把課堂的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時,結合這一段內容,四人小組合作改一改這句詩,出示「不識廬山真面目,( )」。允許學生有各種不同的寫法,頓時,課堂上出現了許多小詩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廬山雲霧多)(只因牯嶺仙境美)(只因牯嶺霧纏繞)培養了他們的寫詩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使他們的情感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三)激勵性的評價,促使學生自我持續發展態度的形成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到80%-90%。這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通過充分激勵後,所發揮的作用相當於激勵前的3-4倍。為了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在成功共享里,我們的做法是:

1、「我成功了」——學生自信的搖籃

為了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通過探索,我們在課堂學習總結的五分鍾里,設置了「我成功了」的自我評價,通過評價能有效地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具體是這樣做的:
②評價方法:課堂總結時,學生針對評價內容填寫表格。填表說明:你認為做得很好亮3顆星;你認為做得一般亮2顆星星;你認為還需要努力不亮星星。

一星期後學生把自己的成績匯總給老師,老師及時公布學生的表現情況,全班同學通過後即可,如有不同意見可全班同學合議後更改。然後記入「優點銀行」。

2、「優點銀行」——學生成功的搖籃

為了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以「把優點存起來」的方式來反映學生成長的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留下成長進步的足跡,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自信」是我們設置「優點銀行」的宗旨。「提倡縱向比較,拒絕橫向比較」是我們操作「優點銀行」的原則。

「優點銀行」是一本嶄新的練習本,封面由學生仿照銀行存摺的特點自行設計,方式是「把自己的優點存起來」,內容是多方面的,有能夠自覺訂正作業、作業正確率高、上課積極思考、遇到我會的問題我都舉手了、能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能傾聽教師和同學的發言、能幫助同學共同進步以及最滿意的作業、最有創見的解法、最精彩的發言討論等等。

優點「入庫」,得經過教師審核。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一個星期審核一次,把名副其實的優點「存入」,蓋上紅紅的五角星。

優點以自存為主,教師、家長或者同學發現了你的優點,可以幫助存起來。這樣,學生又學會了肯定別人的長處。為了使自己的「銀行存款」越來越多,學生們努力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評價,並不是簡單地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肯定,更重要地是發揮評價激勵功能,讓孩子在形成性評價中逐步形成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態度,這也是現代人文精神教育觀的體現。

(四)開放課堂,超越課堂,拓展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展的空間。

「社會即課堂,生活即學習」,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知識,能掌握的技能,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努力來掌握。在固守課堂教學這塊陣地的同時,又要超越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參與空間,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開放性、多維性的認識,更有效地掌握與運用所學知識,讓師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在生活的過程中共同交流和分享學習體會和成果,共同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1)教會學生利用課內時間,培養自主學習習慣,自我發展的能力。其基本形式有:

A、課前兩分鍾練口語。每節課鈴聲響後的兩分鍾讓學生自主開展口語表達活動。

B、晨會課上學表達。晨會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新的課程標准實施的背景下,老師完全可以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晨會課的主人,開展主題表達活動,既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又發展學生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能力。

C、閱覽課上重積累。有資料表明:人的語言能力有70%得之於課外閱讀。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學生走進學生圖書室自由閱覽,有利於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

D、興趣課上展自我。組織與語文學科相關如文學社、朗誦組、主持人班、創作室等興趣小組,開展諸如「我愛讀詩」 比賽活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小品表演、「語文與我」演講會等,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語文學習成果的天地,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成功感,使學生保持一種持久的學習語文的動力。

2)幫助學生拓展學習的空間,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使學生保持學習能力上持續發展的勢頭。

A、課余時間辦小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小報主題,設計版式,搜集、選擇材料,撰寫相關文章。辦小報,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B、團結協作搞研究。小課題研究也是一種卓有成效的言語實踐活動形式。小課題研究溝通了課堂內外,實現了課堂知識與社會知識的整合。小課題研究中既可有獨當一面的調查采訪,又可有團結協作的討論、研究。小課題研究不僅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到提升,寫作能力得到發展,還能增長學生的多方面才幹。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專題,自己所關注的現象,自己的不解的疑惑而展開。低年級學生圍繞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主題,中年級學生圍繞社區、自然的主題,高年級圍繞社會、環保、人的自身發展等主題。做到人人參與小課題的研究,並定期對學生的課題研究給予一定的評價。在整個研究過程中適當展示學生的研究成果。如展覽、演講等活動。如小課題《姓氏起源》、《一家三代人的童年》、《家鄉的特產—楊梅》、《中國茶文化》等的研究。

C、走出校外求拓展。關心社會」是人類發展的重大主題,引導學生從小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可以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關心社會可以從了解和關注社區開始,逐漸走進社會的大課堂:課余時間讓學生進社區當讀報員;雙休日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公園當導游;,清明節時,可以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國慶佳節,讓學生上街宣傳新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讓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利用語文資源,運用語文知識,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在生活中得到鍛煉。

五、研究成果

經過二年的實驗,我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化。

先進的教學觀念,是語文課堂發展性學力培養的先導和靈魂。布魯納曾說過,要建立一種合理的教學體系必須先選擇其科學的學習心理為理論基礎。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都極為重視理論的指導。一年來,我們通過各種途徑學習了建構主義理論、有效教學理念、對話理念及《新課程標准》等先進的教育理念。轉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實現了教師的角色轉化。樹立了正確的教學觀、師生觀和學生觀。實驗教師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有效性,必須扮演好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讓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獲得最好的發展。

2、形成了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平等對話、參與、構建,不僅是一種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在師生間的一種良好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意識的過程。通過兩年的實驗,實驗班的師生關系由不平等、不和諧向平等、融洽改變,課堂里充滿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3、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據調查,在語文課堂里,通過發展性學力培養策略的研究,實驗班的學生有90%以上的學生不再喜歡一味地聽教師講授,有70%的學生更希望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方式得到書本上的一些定理和規律。由此可見,學習方式的轉變能夠使學生經歷學習語文豐富生動的過程,真正實現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

4、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質疑能力。

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可見,在基礎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多麼地重要。實驗前,由於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課堂里總是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在課堂中回答教師提問的行為數在學生課堂言語交往行為中佔主要地位,而學生提問僅佔少數,甚至於一個也沒有。而現在的課堂里,教師盡量把提問的機會讓給學生,精心設計教師問學生、學生問教師和學生問學生的教學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實驗後,50%至80%的學生具有自覺問題意識,並能積極質疑。現在學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講解、對同學的回答、對書本的內容等進行各方面的質疑。學生們養成了積極思考、大膽提問、積極質疑習慣,提高了質疑能力。

六、研究的問題及今後研究的方向

兩年多的課題實踐,我們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中學生發展性學力培養的策略探究的確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進取的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主動發展的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由於研究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只在教育教學方式上進行了粗淺的探索,其深度和廣度都有待大家進一步研究提高。語文教學中學生發展性學力培養策略的運用,需要教師有靈活駕馭課堂的技巧,教師應怎樣調控課堂更有效?這些還有待於今後進一步深入研究。

⑹ 淺談如何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它是幼兒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指導原則。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幫助孩子建構優秀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問題的能力和社會性能力是幫助孩子形成終身學習、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和未來生存優勢的重要保證。而思維能力的發展是這些能力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幼兒的思維是在與客觀事物的相互接觸中,通過其活動有意識的培養而發展的。3-6歲是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和邏輯抽象思維出現和開始形成的關鍵時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幼兒素質教育的目的。所以如何在教育活動中組織和實施好思維游戲課程,讓幼兒增強在游戲中的自主性,滿足他們的需求,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這是面臨在我們幼兒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需要我們去探索、去實踐。

⑺ 培養6歲孩子邏輯思維的趣味家庭游戲

我是高平路童年時光精益數學教師,主要培訓少兒邏輯,也是配合很多游戲,家長若感興趣,請給我留下郵箱我發給您。

⑻ 幼小銜接的數學游戲,適合上課老師學生互動的

我昨天試了一下,拿副撲克牌,我讓他拿兩張讓我算,然後我那兩張讓他算。效果還行。

⑼ 如何利用數學游戲促進幼兒思維成長

幼兒數復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啟發幼制兒對數學的興趣。
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游戲場景學數學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最合適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
因為游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煉。
游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
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煉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總的來說,孩子的數學思維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建立。

閱讀全文

與教師培訓思維游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