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加強教師科研培訓

加強教師科研培訓

發布時間:2021-03-05 02:35:10

❶ 如何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一.深入學習,提高認識。
1.深入教育一線調查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並進行梳理、分析、提煉、升華——即調查研究,這是教育科研必需的也是基本的內容和方法。
2.如果說科研是教育生命的源泉,那麼,課題便是教育科研的起點、旗幟和抓手。課題的能量是巨大的、神奇的。因為它有智慧的能量。名師走的是課題研究之路,名校走的是課題研究之路,課題研究也是區域性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3.教育經驗來自教育實踐活動。只有及時地認真地科學地總結,並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指導教育實踐活動。卡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已明確地指出——「理論的概念必須要由大規模積累的實際經驗來完成。
4.台灣詩人瘂弦有句絕美的詩——「海,藍給自己看」。就像那隻破水罐,悄然為自己開一朵花,教育科研工作者以緘默淡泊自己的美麗,只要立足於學生、教師、課堂和學校,關愛生命、關照心靈、關注成長,走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之路,管理必然有新視野,課堂必然有新天地,課改必定有新干線,家庭教育必定有新亮點。
5.教育科研其實很簡單,她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拓寬基礎、專一深入、痴情關注、大膽設想、艱苦奮斗,都需要我們比平常人晚睡早起、按照規律下笨功夫,不僅需要積極地入迷、奮發、獲得,大部分時間里還需要在寧靜平和的狀態下反思,在教育科研中尋覓理味、趣味、情味、藝術之味,乃至人生之味。
6、用握過粉筆、教鞭的手,用批改過考卷、作業的筆,記錄下、整理出教育生活中一個個專題,諸如「教育現代化」、「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等等,從而走過亘古走過蠻荒,走過森林走過雪原,與那些高尚的人們和思想進行心靈溝通。如此不斷溝通,不斷蒸餾,不斷品味,即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臻妙心境和生活享受。

一、分析問題,尋求對策。
1、教育科研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學校層面:申報課題多,深入研究少.檢查匯報多,平時落實少.裝門面趕新潮多,聯系實際少.追求短期效應多,持之以恆少,應付上級檢查多,解決問題少.
教師層面:
1.參與教育科研的目的不明確.教科研≠發表文章
2.選題不明確.
3.研究過程隨意
4.片面追求成果
對策
1.樹立五種意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正確的思想意識,才能產生正確的行動。
1) 樹立先導意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樹立主動意識。變要我搞研究為我要搞研究
3) 樹立服務意識。貼近學校、教師、教育工作
4) 樹立「過程」意識。教育科研不僅是寫的過程,還是一個學習、思考、實際總結的過程。要把落實教科研過程與追求教科研成果放在同等位置。
5) 樹立「創新」意識
2.要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把教師當成實驗室,把教師、學生作為實驗對象。
3.把工作中最令人煩惱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
A.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教什麼研究什麼,需要什麼研究什麼,懷疑什麼研究什麼。
B. 在選題時力求做到短、平、快。研究的角度宜小、研究的周期宜短、研究的內容宜是實。做到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
4.把工作和教育科研有機的結合起來
A. 建立學校的課題體系,用來統領全局
B. 搭建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平台
C. 引導教師分層參與。
真正實現科研興校、科研興師。
一、理論引導,科學實踐。
引用《江蘇教育與研究》主編方建華教授的講座
從問題出發: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與方法
第一講 教育科研概述
第二講 從問題到課題: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與方法
第三講 教育論文、報告的寫作與投稿
第一講 教育科研概述

從本質上講:教育科研是一種認識過程,以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以發現教育規律知識、豐富教育理論為導向,以解決教育實踐問題、推進教育發展為目的。
三個基本要素:客觀教育事實、教育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技術 。
基本功能:解釋、預測、控制的功能
基本類型:基礎研究、開發研究與應用研究
基本層次:宏觀研究、中觀研究與微觀研究
基本宗旨: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反映教育過程的規律,解決教育實踐的問題。
中小學校教育科研的特點:一般以應用研究、微觀研究、行動研究、校本研究為主。
需要認識的兩點:
1.教育科研≠寫文章
2.教育科研≠教學研究

要正確認識並處理好教育科研與教學研究的關系:
區別:教研與科研是兩碼事。但長期以來,在人們的觀念上,僅把幫助中小學教師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組織教學經驗的交流與推廣,作為教育科研的主要方面,導致了相當多的所謂教育科研停留在單純的教育經驗的總結層次的教學研討上。
這兩個概念無論是從研究的范圍還是研究的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區別。
教學研究范疇狹窄,基本上主要是教育的微觀領域的問題,主要包括教材教法的研究、教學的組織管理及一般性的教學問題研究。而教育研究則不同,其研究范圍廣大,不僅涉及教育的微觀,而且也涉及中觀、宏觀等問題,不僅研究教育內部的聯系,而且涉及教育的外部聯系,不僅研究教育的現狀,還研究教育的歷史、預測教育未來趨勢等。教育科研是個上位概念。
意義:
____科研興校,科研強師是促進學校發展、促進老師專業化的必由之路。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使師資隊伍的科研化,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程度。

——豐富教育理論,促進教育科學體系化。誰能搞教育科研?
我們每個老師既是教育者也都是研究者。當然,作為從事教育科研人員的條件
首先是主觀條件:
——科研意識:科研型教師的職業自覺
作為教師來說,對我們日常的教育活動是否具有一種問題意識、反思意識和概括提升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民族素有「尚實」的傳統與「務實」的精神,這就使得廣大教育工作者一般都「重實踐、輕理論;重經驗,輕科研」,教師以「教書匠」自稱。

——科研理論:科研型教師的專業基礎
——科研能力:科研型教師的核心素質
——思維方式:科研型教師的人格特質

科學研究的根本追求是探索真理。
真理又分事實真理和理性真理(指涉性真理)。事實真理的研究,主要是自然科學研究的能事,追求事實真理,判斷的標准為「是否真實」;而對理性真理的研究,是人文科學研究的能事,需要通過哲學反思,邏輯推理等獲得。需要探索、理解事實行為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 教育問題是復雜的,往往教育事實問題與價值問題糾纏在一起。這就對教育科研的方式提出特殊要求。
我們的教育科研眼光不能僅局限於教育事實界和現象界,而要探索教育事實背後的意義、教育價值以及教育活動中透析出的生命哲理和智慧。
? 教育科學研究應該定位於關注「何為教育」的學問、「如何教育」的智慧以及「教育為何」的覺悟,從而對教育理念、教育實踐和教育審美三大層次上的探索、提升。
? 需要我們確立新科學精神,改變傳統思維方式,不能太功利,不能太工具理性化。強調科學與人文相整合的思維方式。
——科研道德:現代化教師師德的新內容。
要研究真問題,做真學問題。
其次是客觀條件:良好學術氛圍。
基於合作的科研團隊。
學校的領導支持。
研究資料、設備充足。
研究時間、空間和人員的保證
第二講 從問題到課題: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策略與方法

怎樣開展教育科研呢?最重要的是操作問題。從總體上講,要堅持「校本研究」的理念。
一、校本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 校本研究,就是要求學校教育科研要以學校為本,要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師『充滿思想的行動』,是教師進行反思的方式。
■校本研究的特點:彭綱所長將其形象比喻為草根化研究,是一種「為了學校,基於學校,在學校中」 的研究。
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強調:校本研究並非重起爐灶,另搞一套,它應該「生長」在過去的「地基」上。
基於學校已有教育實踐和教科研成果。
校本研究可以是過去課題研究的整合和延伸

比如;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等課題(校本課程開發和教學模式創新)、分層教學模式等,已經具有校本研究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整合和延伸,有利於把研究引向深入
二、中小學教科研的內容、策略與方法

主要內容
①校本課程開發——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師即課程;
②校本教學研究——教學模式創新、學習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參與式培訓和教學反思,凸現「以教師為本、以能力為本、以發展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進構建現代學校制度的研究。
二、中小學教科研的內容、策略與方法

主要內容
①校本課程開發——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師即課程;
②校本教學研究——教學模式創新、學習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參與式培訓和教學反思,凸現「以教師為本、以能力為本、以發展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進構建現代學校制度的研究。
課題從哪裡來呢?—主要來源於教育實踐中的實際問題。
比如,學生學習成績分化問題。學習分化的原因是什麼?從何時開始?如何克服?這就需要調查、需要開展實驗。比如 中小學銜接問題,學生學業成績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問題等,比如留守兒童問題,獨生子女教育問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等。
? 要正確區分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問題」?有三個層次:
? 1、現實中出現的問題:Problem [『prɑbl?m] n. 問題,疑難問題,麻煩的事, 比如:學生中小眼鏡增多的問題;成績分化問題;
? 2、共同研究議題,公共可以討論的話題:Issue. n. 問題;爭論;爭議
? 比如:學生中小眼鏡增多的問題是否普遍?比例如何?
? 3、學術問題、研究課題:question['kw?st?] n. 1.問題;詢問;2.要討論(或考慮)的問題;爭端;難題;3.疑問
? 是正式提出的值得研究的問題,需要通過實證研究判斷是否屬實;需要通過哲學反思,尋找教育現象、教育行為背後的觀念,意義,價值,探尋解決之道。
? 比如;可以從不同學科提出問題:是課程負擔過重引起的?
? 是在校時間過長引起的?是學生營養結構不合理引起的?
? 是學校建築的光照度不足等引起的?還是學生上網時間、看電視時間太長引起的。。。
發現並提出問題,這是一切研究工作的起點。
從所發現的教育問題中進行篩選值得研究的問題,也就成了教科研課題。
<,/SPAN>
最為困難,最為重要。

選題決定研究價值;盡量選擇全局性和規律性問題
選題制約研究成效;選題要恰當
選題制約研究者的水平提高
怎樣選題?選題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無為而無不為,有不為方能有所為
工作需要原則
科學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 不可貪大求洋,趕時尚
興趣愛好原則
研究基本步驟
——對問題進行梳理:學校層面、學科教學層面(教研組、年級組)、教師個人層面
——形成問題鏈或問題樹,發現帶有普遍意義的關鍵問題,或亟待解決的問題
——確定研究課題,篩選和學習與課題有關的理論,撰寫選課報告,進行課題申報
——進行開題論證,選擇研究範式,確定研究思路和方法,撰寫研究計劃,制定研究方案
——實施課題研究,進行實地調查、課堂觀察、教育實驗或測量,記錄和收集研究資料
——整理分析研究資料,撰寫研究成果(論文或報告或敘事或案例分析) ,發表和交流研究成果
——撰寫結題報告,進行結題論正
——總結和反思課題研究(小組討論或個人反思),提出改進策略
教育科研範式與方法
(1)量化研究範式(定量研究\實證研究)——運用教育測量、教育評價、抽樣調查、教育統計和教育實驗等的研究類型
(2)質的研究範式(定性研究、實地研究)——運用敘事研究、教育網志(BLOG)、案例研究、課堂觀察等類型。
研究範式的分類是相對的,例如,課堂觀察法即可以採用定性觀察,也可以採用定量觀察。當前,中小學質性研究的範式正成為趨向,但與量化研究相融合應該成為最終的走向。
具體研究方法之一: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就是「講教育故事」。要求教師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決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場所里發生的教育、教學問題,然後將自己怎樣遇到這個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教學過程「敘述」出來。
教育敘事研究的作用:記錄與反思
■教育敘事研究是記錄教師教學生涯和成長歷程的重要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那種連續記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師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每一位勤於思考的教師,都有他自己的體系、自己的教育學修養。」
■教育敘事研究是教育教學反思的重要方式
教育敘事研究的要點
(1)敘事應該有一個主題。敘事的「主題」是從某個或幾個教學事件中產生,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2)教育敘事形成的報告是一種「教育記敘文」而不是「教育論文」。這種教育「記敘文」比傳統的教育「論文」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並由此而體現它的研究價值。
(3)敘事研究報告以「敘述」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礎上寫的,「夾敘夾議」。能夠更真實、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過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敘事對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既是一種指導參與式培訓,又是一種探究式培訓。
具體研究方法之二——教育網志(Blog)

Blog的概念:互聯網路上的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交流平台
■BLOG是Web log(網路日誌)的簡稱,而BLOGGER(博客)則是寫BLOG的人。
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網路日誌(Blog)將過去以書面為載體的敘事研究報告,架構在現代信息技術平台上,實現了教育敘事研究的新發展。
具體研究方法之三——課堂觀察研究

課堂觀察(classroom observing)是教師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用以搜集學生資料、分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學與學習行為的基本途徑。是研究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研究。
課堂觀察的內容
■自我觀察(一邊講課一邊觀察):
觀察對象主要是學生的行為,包括學生的學習行為、人際間互動情況,對教師授課的反映等,以及有關學生穿著、儀容、攜帶的物品、課桌上下擺放的東西等非學習性行為表現。
■觀察他人(聽課):
包括教材運用、講解能力、提問技巧、教學溝通、多媒體運用、學生行為管理、教學准備、組織、評價,也包括教師的課堂觀察能力、學生的非學習性行為、教室內外的情境等。
課堂觀察是一種科學的觀察方法,不同於日常的觀察。
■定性方法:
研究者依據粗線條的觀察綱要,在課堂對觀察對象做詳實的多方面的記錄,並在觀察後根據回憶加以追溯性的補充和完善。分析手段主要是歸納法。文字記錄是描述性的和評價性的,並且可以把現場感受和領悟記錄下來。
■定量方法:
運用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工具表)進行觀察,既可以採用「鋼筆錄音機」,也可以運用錄音錄像和電腦軟體進行分析。
■主要技術方法手段:
----課堂教學錄像、錄音;
----以時間標識進行選擇性課堂實錄;
----座位表法;
----提問技巧水平檢核表;
----提問行為類別頻次表;
----課堂練習目標層次統計圖;
----弗蘭德斯語言互動分類表;
----學習動機問卷調查和訪談;具體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上海教科院 張肇豐)
案例是對某個過去發生的事件的真實描述……,目的是引發對一個特殊情境的討論和分析。
■案例的特徵表現為:
----真實性:案例必須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須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問題的故事;
----濃縮性:必須多角度地呈現問題,提供足夠的信息;
----啟發性:必須是經過研究,能夠引起討論,提供分析和反思。

----學習效果的後測分析。
具體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上海教科院 張肇豐)
案例是對某個過去發生的事件的真實描述……,目的是引發對一個特殊情境的討論和分析。
■案例的特徵表現為:
----真實性:案例必須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須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問題的故事;
----濃縮性:必須多角度地呈現問題,提供足夠的信息;
----啟發性:必須是經過研究,能夠引起討論,提供分析和反思。
●教學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
「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反映的是教學預期;「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是教學結果。
●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的區別
「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同樣是對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
不能把教案、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乃至教學總結、教學測試題,統統納入 「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的意義
●顧泠沅先生認為:
----案例是教學問題解決的源泉;
----案例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
----案例是教學理論的故鄉。
第三講 教育論文、報告的寫作與投稿
? 寫論文不等於搞科研,但搞科研必須寫論文。
? 保存、交流、發表成果的必需;與別人分享成果,推廣應用成果,轉化成教育生產力的必需。
? 職稱、職務晉升的必需,更是自我實現的必需(文人以「著書立說」「成名成家」為榮)。
教育研究的最終成果必須以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一方面是保存研究成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交流研究成果的需要。
表達教育研究成果的方式一般有寫教育論文和寫研究報告(包括調查報告、觀察報告、實驗報告等)。
表達方式以議論、科學性說明相結合為主,適當輔之以敘述和描寫。講究嚴謹、簡明和流暢的行文風格。
當然,也有雜志編輯偏好文學色彩濃的行文,大多數學者認為教育論文仍然是科學論文,不宜太花哨。關鍵是把思想表達清楚,把道理講明白。可見,大多數老師都能寫好教育論文,並不是學中文的老師的專利。當然,要寫好論文,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要勇於動筆、勤於動筆。

一般中小學教師可從寫教育隨筆入手,逐漸培養寫論文的興趣,積累經驗,增強成就感,繼而寫教育論文,甚至寫更為規范嚴格的教育研究報告。
一、關於教育隨筆的寫作
提倡初學者走從教育隨筆到教育論文,從教育論文到研究報告的路線。

隨筆,英文essay,短論的意思,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生動活潑。

? 隨筆,在拉丁語中意思為「嘗試」。蒙田隨筆取的就是這個意思。嘗試,意味著未完成,意味著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廣大的層面探討同一事物,意味著對現有秩序的懷疑、否定和顛覆。隨筆的生命在於隨。這種文體最重要要的是要體現個性化。是一種不斷生成的文體。魯迅喜歡雜感,本雅明贊賞「斷片」,都是因為隨筆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納自由與批判精神。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
在寫作樣式上也沒有什麼固定的限制,常見的有借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 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教育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 可以夾敘夾議, 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教師如何才能寫好教育隨筆呢?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手、隨便、隨心。

隨手 對即時發生的和看到事件及思想火花,要及時、隨手捕捉並記錄。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堅持記教育日記。 隨便 隨筆沒有什麼格式的要求,文字也可長可短,可庄可諧。用200字就能說清楚,就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麼,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也不必硬憋著要找什麼理論做依託,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 隨心 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沒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筆要隨腦。我手寫我心。文章是筆寫出來的,但是大腦想出來的,所以 筆要隨腦。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要注意觀察,多讀點書,用心去思考。有正確的理念,才會有正確的眼光;有正確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發現。

最關鍵一點:勤動筆,只有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
要善於捕捉題材。
—— 成功的喜悅。教育教學中,為什麼會取得成功?主要收獲在哪裡?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失敗的教訓。 教育教學中為什麼會失誤?主要症結在哪裡?用什麼方法彌補?應吸取什麼教訓? ——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不一定是完美,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 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突然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 在聽課過程中,通過比較,找出差異,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班主任工作中,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也有題材
錘煉題材。
——立意要新。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要讓別人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復別人的觀點。
——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
——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別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
——文章結構可多樣化。
二、關於教育論文的寫作
首先要給論文准確定位
? 定點:解決內容
? 經驗型----教改型----論述型
? 定面:解決層次
? 評析性---學術性---課題性
? 定向:解決方向
? 交流類---評獎類---發表類
其次明確教育論文的撰寫過程
? 確立論點:對問題的根本看法
? 整理材料:圍繞論點,分析研究材料
? 編寫提綱:事先設計論文的框架
突出重點、深思熟慮、思路流暢、結構完整
? 撰寫草稿:一氣呵成
? 修改定稿:精雕細琢
第三,要掌握教育論文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❷ 如何培養和提高教師科研能力15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為了適應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需要,處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要逐步實現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而要實現這一轉變,培養和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是前提和關鍵。
本世紀60年代。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提出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為什麼這樣龐大的一支教育工作者隊伍,卻產生不出傑出的科學研究者,能夠使教育學變成一門既是科學又是生動的學問?"這個問題指出了一個事實:大多數教育工作者忙忙碌碌,不注重教育科學研究,成為知識的"機械傳遞者",即日常所說的"教書匠"。這個問題也提出一種希望:教師應該成為學者。因而,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課題已擺上了議事日程。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人們對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從而忽視了對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近年來,許多學校對此進行了研究,不少文章見諸報刊雜志。但該項研究工作還處於探索階段,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1、 剖析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內涵
學校教育科研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下,對學校改革和發展中的一些帶有普遍性、實踐性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實驗,運用科學的方法,探索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推動教育改革,提高學校各類教育活動的質量和效益,並對完善、豐富和發展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作出貢獻。基於這樣的要求,我們認為,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內容:⑴發現、分析和解決課題研究中實際問題的能力;⑵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材料的能力;⑶學習、掌握和運用材料的能力;⑷總結、提煉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等等。
2、分析教師教科研能力的現狀
通過對全體教師教科研能力的調查和分析,我們認為,目前教師在教科研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⑴教科研意識不強。受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職責的影響,很多教師認為自己只要上好課就行了,教科研與自己關系不大;有的教師認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並非一般教師所為;也有的教師認為教育科研僅是「紙上談兵」,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還不如自己的教學經驗有效。
⑵教科研常識和能力缺乏。很多教師缺乏基本的教科研常識,不能有目的、有計劃地收
集資料,即使有了資料,也不能對資料進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更不會運用教育理論來分析教育現象,缺乏對撰寫論文或研究報告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的認識。
這些問題的存在,除了教師的主觀因素外,外在因素的影響也很多,如學校的教科研氛圍、評價導向、激勵機制、教科研信息等。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及內容
通過對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研究,幫助廣大教師增強教科研的意識,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提高其收集、整理和運用材料的能力,發現、分析和解決課題研究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師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構建起符合學校實際並具推廣價值的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訓模式,推動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發展
1、確立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目標
通過研究,我們確立了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目標,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對大多數教師而言,目標應是站穩講台,盡快完成「角色」轉換,成為新時期的合格教師。其研究重心應是怎樣把所學知識、原理和充滿不確定性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並且具備教科研的意識和最基本的常識與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個案資料的能力與方法,運用教育理論來分析教育現象等。
第二層次:對骨幹教師而言,目標應是凝煉教學風格,改革課堂教學。其研究重心既應積極反思和分析教學經驗,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又應熟識現代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積極參加相關的課題研究或實踐,如申領中微觀層次的課題,制定課題研究計劃,編寫調查提綱,組織專題調查,撰寫論文或研究報告,檢驗相關的研究成果等。
第三層次:對「學者型」或「專家型」的教師而言,其目標應是繼續總結和升華自己的成功經驗,凸現教學思想,使之能發展或豐富現有的教育理論,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模式或適合具體教學情境的變式等。其研究重心在於對學科建設負責,具體工作如積極申領宏觀層次的課題研究,組建研究小組,帶頭開展教改實驗,以此來研究學科教學發展的方向,改革的思路等,並及時做好的轉化、推廣工作。
2、探索培養和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⑴加強理論學習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新的教育形勢要求我們必須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科研的新思路與新方法。因而,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構建教科研基礎理論工程尤為必要。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先後學習《教育科研實用指南》、《洋思經驗》《教育心理學》、《教育科研:從課題申報到成果發表》、《現代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等理論專著。通過對現代教育理論的系統學
習,從整體上強化了教師的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科研水平。
⑵開設專題講座
在加強系統理論學習的同時,學校專門辟出時間,請既有較高理論水平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作專題講座。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們開設以三次教育理論的專題講座,內容涉及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素質教育論、教育實踐原理等方面。講座努力體針對性,內容根據學校教育實踐中涉及的理論問題、教師在教育研究和教改實驗中感到困惑的問題來確定。
⑶組織學術沙龍
教師個體之間在理論素養、思維方式等方面各有所長,互有差異。組織學術沙龍,引發思維的碰撞,是培養和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在一個目標一致的群體中,個體之間的思維碰撞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新的見解常常會在碰撞中產生,個體的思維方式和策略也會在碰撞中得到優化。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們組織了八次學術沙龍活動,一次一個議題,大家圍繞議題,各抒自見,暢所欲言。這種自由寬松的研討活動,能使教師互受啟迪,拓寬視野,促進自己更全面、更辯證、更深刻地思考問題,促進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⑷指導課題研究
指導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是培養和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最重要途徑。我們規定:骨幹教師必須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其他教師必須參加到有關課題的研究中去。在指導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十分重視教師教科研能力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①指導選題。②幫助尋找理論依據。③指導設計方案。
⑸指導撰寫論文
撰寫論文的過程是運用理論、反思實踐並進行綜合性邏輯思維的過程,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總結、提煉和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能力。我們要求教師每學期必須撰寫2篇論文。起初,大多數教師只會羅列事實,堆砌教例,缺少理性分析,更缺少自己的觀點,生搬硬套名家名言。針對問題,我們著重抓了兩項工作:一是進行集體性專題指導,講論文寫作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包括如何確定文題,如何對大量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存精的篩選,如何從實踐經驗中提煉有價值的觀點,如何對教例進行貼切的分析和說明,如何恰當地運用有關等;二是進行個別輔導:教師在成文前寫好比較詳細的提綱,我們先對提綱進行修改,重點在論點和論文結構上指點;論文初稿寫成後,我們在審讀的基礎上找老師面談,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重點在理性分析和邏輯論證上給予詳細指導,從而不斷提高教師撰寫教科研論文的能力。

❸ 如何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如何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一、從「早」抓起,從「小」做起。

青年教師在某一領域已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但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掌握交叉學科的復合知識、動手能力、檢索文獻的能力等方面還有待提高。

青年教師一進門,首先定好科研引路人。作為科研引路人,必須是具有高級職稱或在科研上有突出貢獻的中級職稱的教師擔任。

學校對科研引路人有獎勵,有考核。學校對青年教師的科研考核,也有特殊的政策,不光從論文的級別、項目的大小來衡量,對於青年教師在教學中的演示教具製作,實驗設備製作也給予相應的分值。因此對於年輕教師不妨「教學即研究,問題即課題,成長即成果」。

教師在科研上的路子就是從:製作演示教具→製作實驗設備→承接企業技改項目→自行開發專利產品,一步步下去。

二、積極開展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1.全員培訓,實現科研的群眾性 一是對教師進行科研技能培訓。

組織教師系統學習「科研理論知識」「科研方法技術」「科研領域與對象」「科研成果與評價」,解剖不成功的課題,使全校教師對科研有一個系統的認識,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打破科研的「神秘感」。 二是圍繞本校課題開展學習。本校課題由教科室向教師介紹課題的選項、立項過程、研究方案和操作方案的形成過程,組織教師學習本校課題的理論原理和操作方案,促使教師觀念轉變,使學校科研與教師的學科教學同步,即達到了提高教師整體理論水平。

2.重視科研骨幹培訓,為科研注入活力 。

在抓好全員科研素質提高的同時,還要抓好科研骨乾的培訓,發揮科研骨乾的輻射作用,為科研注入活力。對於立項課題,舉行每月一次的學習研討會,學習相關理論,交流課題實踐經驗,會診實驗中的「疑難雜症」,使課題實驗中的難題及時得到解決,隨時修整課題實驗方案。組織骨幹教師到外地參觀學習,提高骨幹教師的科研水平,通過骨幹教師將其經驗帶到各教研組、年級組,推動各組的教研活動,帶動學校的科研。

3.抓典型培養,樹立科研的典範。

在科研中的先進典型能生動地展示科技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新特點、新經驗、新技術和新價值,對學校科研產生強大的輻射力和推動力。因此,學校應深入教學教改第一線,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對有一定科研潛力的教師給予個別指導,進行單獨培養,使之成為教師個體的教科研風范,通過成功的典型來昭示、激勵教師,從而推動科研的全面工作。

三、制定科研常規管理,建立獎勵方案,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廣。

1.制定常規管理制度。

包括:①課題立項,論證、實施、結題、評審、檔案等過程管理制度。②科研工作量計算辦法。③教師科研崗位職責。④科研經費管理制度。⑤科研課題成果推廣制度。⑥舉辦講座,提供咨詢制度。⑦圖書資料保管借閱制度。⑧學年論文評選制度,優秀論文評選交流制度。形成課題管理體系,使教育科研有布置、有檢查,保證教育科研的質量達到教研的預期目的,使科研落到實處。

2.加強政策傾斜。

把科研作為教師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評選先進和晉級晉升的重要指標。設置年度論文獎,發表文章獎和課題獎、實驗獎以及科研先進獎,以此肯定教師在科研中付出的勞動和做出的成績。

3.推廣研究成果,展示教師個體科研能力。

科研的目的是服務於社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研究成果的推廣不僅能充分發揮其作用,而且還會使教師因自己的勞動成果被社會所承認而感到欣慰,所以學校應做好教師的科研成果在校內、外的推廣工作。

首先在校內推廣,應用性科研成果,形成學校的傳統特色,為教師搭建成果交流的平台,開展教研組科研論文交流會和校級課題專題論文交流會,促使教師的教研教改探索向科研成果的轉化。編輯出版校級教師論文集,使教師的科研成果在教師中廣泛交流。

其次是校外推廣,做好教師科研論文推薦發表工作,為教師提供校外課題論文交流會信息,向來校參觀學習的兄弟學校宣傳本校教師的科研成果,使教師的科研成果得到社會認同和應用,更好地激發教師的科研激情。

四、積極開展學術活動。

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應具有活躍的學術思想,學校以創新人才培養為契機,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學校各類學術活動發生較大的改觀,廣泛開展與國內外高校、企業的學術交流,舉辦高水平的學術講座,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通過各種方式培養教師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特別是要把青年教師放到高層次的學術環境中學習、競爭、鍛煉、提高。

五、加強學科建設,大力培養和選拔創新型的優秀拔尖人才。

拔尖人才對於學校的發展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向21世紀的拔尖人才的選拔與培養已經成為學校繼往開來、建設發展的關鍵。落實學院學科建設規劃,建設一批具有明顯特色的重點學科,亟須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能夠佔領學科前沿,把握學科發展方向,善於組織團結協調教學科研隊伍,促進本學科不斷創新和發展,在國內外科技界重大影響的中青年拔尖人才,為此學校在創新人才體系的實施中,將重點培養後備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重點學科設立首席專家制,重點課程設立首席講師制,首席專家、首席講師採取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的方法在國內外、校內外公開招聘。為了使青年教師盡快脫穎而出,學校還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如配備學術助手等,加速拔尖人才的代際轉移。

設立特聘教授崗位,給予優厚待遇,築巢引鳳,吸引國內外有成就的專家學者,來學校建功立業。

六、加強青年教師的創新實踐鍛煉 。

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尤其是創新型的青年教師隊伍,必須具備創新實踐能力、經濟頭腦和市場意識。學校按照產、學、研相結合的基本途徑,以科技創新為切入點,利用國際合作、建設指導委員會、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等多種合作關系,結合科研教學需要,遴派青年教師到高校、企業進行合作科研和學術訪問,促進青年教師多出成果,促進學校科研成果的轉化。

七、營造適宜創新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 。

為造就一支21世紀的高素質創新型教師隊伍,必須營造一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人才的良好環境,在全校建立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愛護人才的良好風尚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八、加強科研合作是提高科研質量的有效途徑 。

學校應積極促成科研力量的融合,藉助跨學科的、共同關心問題的協作、不同層次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校內外企事業的合作,集中力量辦大事。從而促使科研水平產生質的飛躍。 學校要求教師做科研,教師也同樣希望學校職能部門擔負起組織和領導的任務。學校考核教師做科研應循序漸進,逐年增加考核標准,不能流於形式。要實現群眾性的科研,學校一定要重視對教師的教育理論培訓,指導教師的科研工作,加大對課題研究的投入,激發教師的科研激情,加強對教師科研的管理、服務和指導,從而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鍛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❹ 如何加強教科研工作,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一所學校要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有比較穩定且較高的教學質量來保證。這些年來,臨川四中一直保持著較好的辦學效益,主要得益於學校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加強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積極推進課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走出了一條具有我校特色的辦學之路。
一、確立「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學,教學提升質量」的辦學思路
堅持「以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學,教學提升質量」的辦學之路,建立「教育教學課改——教科研——教育教學資源開發」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反映時代精神在教育觀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民主、科學、開放的理念是新課程改革的靈魂,它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明確課改的目的,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探索、去實踐。
實施新課改後,學校的教學將是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健全心理的高度結合。因此,教學工作應首先抓好課堂教學與其補充和延伸的科學訓練。在課堂教學中,強調教學生治學做人的方法,授人以漁,讓學生主動進入角色,進行思考、操作、實踐,形成主動的教學場景,產生省時、博得「共振」效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逐步增設各學科的訓練環節,強化學生自我訓練,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堅持不懈地開發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堅持從課改實踐中提出課題,進行教學研究,認識和掌握教育教學規律,以各學科的教研課題研究為契機,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科研攻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力量的教學辦學模式。
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評估機制
確立了「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學,教學提升質量」的辦學思路。為了保證學校教學改革工作順利進行,學校經過近幾年來的不斷探索和總結,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加強學校教科研工作的規章制度及措施。如臨川四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新課改教師培訓計劃,教研活動檢查制度,教科研成果評定和獎勵辦法,教學常規檢查制度,教師教學情況學生問卷調查方案等等。
依據「以人為本,以發展師生的潛力為主線」為辦學理念,學校制定了《教學評價方案》,初步採用多元的、發展性的評價觀念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的評價,結合自己、學生、同事、學校四個方面開展;對學生的評價,設計為「我給自己寫評語」、「教學寄語」、「家長評價」三個方面,根據學科的特點細分為一些小欄目,整合學生、教師、家長三方面的評價,是評價力求做到內容的全面性、多樣性和動態性。
三、立足教學常規抓教學,開展多樣化的教科研活動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抓好常規教學工作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點。學校在認真抓好常規教學的前提下,為進一步推進教改工作,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教師的教學實際,積極開展教改和教研工作。
1、開展學習型教研。通過教研組學習,教學設計討論,學生問題診斷,教師聽評課等交流形式,吸引盡可能多的教師參與到課改教研活動中來。
2、開展活動式教研。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把每一位教師融入到學校教研中去。每位教師每學年按要求必須完成「八個一」活動:讀一本課改專著,撰寫一篇教學論文,設計好一篇優秀教案,製作好一個課件,命一份符合新課程標准要求的試卷,參加一些課題研究,上好一堂研討課,分析好一堂課例,做一次學科專題中心發言,寫一篇不少於1500字的師德師風學習體會。
3、開展專題式教研。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共同的問題,這些問題很難通過個別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解決,這就需要全體教師圍繞這些問題,開展專題式研究。學校加強了備課組的集體活動力度,群策群力,隨時根據教材內容的特色,學生的學情反映和教學效果反饋等情況,展開深入研討,深入挖掘教材,大膽處理教材,共同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案,以提高全組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學校規定各備課組必須做到「四定、四備、五統一」: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統一教學進度、同一目的要求、統一重難點、統一作業量、統一考試檢測。
4、開展專題研究。如怎樣開展合作學習?怎樣開發校本課程?中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途徑和方法等許多專題研究。學校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人人都參加課題研究。
四、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面臨的困惑與挑戰
為了確保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持續穩定的提高,讓具有特色的辦學之路更好更堅定地走下去,將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教師隊伍狀況不容樂觀,我校教師隊伍存在嚴重的老化問題,自1999年國家取消大中專生指令性分配機制以來,學校沒有得到青年教師的補充,教師的教學工作缺乏競爭,教學氛圍缺少活力。由於撫州中心城區學校布局及招生政策的變化,學校的生源素質有了較大的變化。如何應對這種變化,調整教師的教育教學,又提出了新的課題。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如何進一步創新,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讓學校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接下來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❺ 如何提高教師科研工作的積極性

1. 滿足教師最基本的需要。
生存、安全、歸屬的需要屬人的低層次需要,卻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同時也是學校管理者容易忽視的需要。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應該為師生提供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花草樹木必不可少,草坪、流水、假山等盡力創造。從校訓、標語、報欄、櫥窗等能夠體現學校的精神、彰顯學校的文化。即使學校條件簡陋,但一條精心鋪就的通幽的石子路、花木中的一塊小小的善意的提示牌、路邊牆壁上的一句「溫馨提示」語,則能體現學校管理的人性化和品位特色。
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滿足教師的辦公需求。比如辦公室配備空調等設備,為教師提供「冬暖夏涼」的辦公環境。窗檯上的一盆充滿綠意的花卉、牆上懸掛著的一塊小小的鍾表,看似不經意,卻能給教師帶來溫馨和愉悅。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諧融洽的辦公氛圍能夠給教師帶來歸屬感,給他們增加一份好心情,使他們擁有一種好的工作心態,這種效果不會自然產生,需要管理者有意設計、積極倡導、通過管理逐步形成。又比如,學校可每年定期為教師安排體檢,為他們安心工作掃除身體健康顧慮。
關心教師的生活,為他們提供愉悅的工作環境和舒心的生活環境,看似小問題、枝節問題,卻解決的是教師的「後顧之憂」,滿足的是教師最基本的需要,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首要環節。
2. 給予教師足夠的人文關懷。
現在有一種說法:「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源源不斷地生產著心理不健康的學生」。今天的中小學教師的心理狀況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他們背負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的心理壓力。
首先是職業壓力的困擾。表現為:過強的考試壓力、過於緊張的人際關系、高工作負荷,使教師有不堪重負之感。
其次是教師職業倦怠的加重。倦怠是指一種特定的心理狀態,表現為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和低成就感。情緒衰竭指教師個人工作熱情的耗盡,是一種情緒情感極度疲勞的狀態;人格解體指教師對學生表現出冷漠、消極的行為,盡可能疏遠學生;低成就感指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缺少更高的追求。
接著,一輪接一輪的教學改革對教師的心理素質提出新挑戰。今天,以新課程為載體的課程改革正逐步走向校園,作為一場學校領域里內「革命」,在對陳舊的教育理念進行揚棄的同時,也強烈地沖擊著課程改革的執行者——教師,考驗著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發展能力,制約著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每一次教學改革對教師來說,實際上都意味著對自己過去的否定,意味著對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進行新的超越,都無疑是一種精神歷練的過程。
當今教育更多地關注教育的社會價值,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很少關注教師自身的生命價值。可以說,對教師自身的人文關懷是今天教育的一個「盲區」。表現為:重視靠紀律約束教師,忽視教師的心理需求和情緒反映;重視教師專業發展,輕視個人發展。據估計,每年大約有120個教師自殺案例在媒體永久性曝光,而更多的案例沒有在媒體得到反映,一些案例被官方刪除和封鎖。
現代學校管理正由過去的法制化、制度化向今天的人性化、人文化轉變,管理者要做教師的心理「按摩師」,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這正是滿足教師尊重的需要。
3. 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平台。
學校領導必須懂得,「關心教師生活」滿足的是低層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關注教師心理」滿足的是尊重的需要,而「關注教師的成長」則能滿足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是教師最終的需要。教師人人都有專業發展、實現人生理想的願望,他們很希望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提高,並在今後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首先,學校領導要為教師搭建專業成長的平台。學校要為教師提供盡可能的學習機會、進修機會、培訓機會、參評機會等。要建立一套科學、客觀、公正、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機制。校長的主要任務不是管教師,而是給教師搭舞台。「讓教師感覺不到在領導的領導者,才是最高明的領導者」。這種類型的領導平時主要是抓統籌全局和保證方向的大事,他們雖然關注教師的具體工作,但又不過分干預,並能夠以恰當的方式為教師的具體工作創造便利條件。管理的最終目的之一是為了達到「不管」,也就是說使教師能夠自己管理自己。學校要樹立名師,用名師揚名校,發揮名師的引領作用。提倡「學術休假」,即組織一部分教師到外面進修,這樣可以激活「一潭死水」。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團隊。培養教師對學校的感情,使他們「以我是這所學校的教師為榮」。
其次,學校要特別重視教科研工作。教科研管理是學校所有管理中與教師專業成長關系最直接、聯系最密切的一項工作。可以說,加強教育科研是促使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重要途徑。做好教科研工作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科研型校長引領管理。正職校長是研究型的校長或指定一名研究型的副校長專職負責,沒有正職或副職校長的親自參與、親自引領,教科研工作就會變成一句空話(如烔煬中學正是有了一位學者型校長、科研型校長,該校的教科研活動才得以穩定開展,碩果累累,名師輩出,發揮了區域引領輻射作用)。要成立教科研中心,招聘專職科研人員,建立教科研檔案,發揮中心的指導、服務職能。制定教科研的各種制度,明確各級各類人員的教科研職責,建立健全獎勵制度。改變教科研支撐點,變權力管理為制度管理。
2)重視科研的關鍵點。關鍵點是教師,教師決定成敗。對不同年齡的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科研要有階段性。樹立這樣的觀點:「新教師把課上好就是科研」。引導教師總結教學中的點滴體會,文章必須源於教學實踐。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科研原則。做到以課題為載體,以課堂為舞台,以活動為平台。營造教師人人搞教研的濃厚氛圍。據有關調查顯示,學生最不喜歡不搞教研又敬業的教師,最喜歡搞教研作業少的教師。
3)涵養科研的生長點。指導教師把問題變成課題。科研要解決學校的問題,特別是教學中的問題,把科研做在課堂上。從小處著眼,從小問題入手。要堅持「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指導思想。要處理好傳統與繼承的關系,要學習並發揚中國傳統教育的優點與長處,有選擇地借鑒西方現代教育先進理論成果。
4. 學會中國式的管理。
滿足教師的不同需求,是從內因方面講的,而作為一所現代正規學校,要全面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還得強調外因,最終落實到管理上。建立現代學校制度,依法治校,實行科學、規范管理是必要的,但也要重視體認中國文化,根據中國人的特點、習慣、中國社會的基礎和社會背景,學會中國式管理。比如,有的學校照搬現代企業化的管理,在制定學校請銷假制度時,條文規定過於「剛」性,過於「霸」氣,不考慮教師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心理接受能力,造成教師的情緒反感和消極怠工,起不到應有的效果;而有的學校考慮到教師婚喪、子女中高考、參軍、甚至女教工小產等特殊情況,並考慮教師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心理接受能力,政策適當傾斜,這樣的制度既具有了人文化,又能達到管理的預期目的。所以說,企業化的管理對那些缺乏凝聚力的學校是有效的,從長遠看不適合中國學校的特點和中國人的習慣。中國式的管理是水的管理,講究以柔克剛,順勢而上;中國式管理是太極的管理,強調變化、彈性、情面;是人治加法制的管理;是充滿倫理道德精神的管理;是中庸、和合的管理;是用「無」來管理,講究「無為而治」,「無」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恰倒好處。了解並學會中國式管理,並不是不要原則、不講規矩、否定現代學校管理提倡的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而是強調二者之間的巧妙結合,這樣更有利於調動中國學校中國教師的積極性。
5. 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
每年一度的各級政府報告都會提到大力發展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現代教育發展的今天,要想真正激發和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單靠學校領導的重視已遠遠不夠,需要形成社會、家庭、學校的「三維合體」,更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扶持,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激勵。

❻ 教師專業如何發展,促進教師科研與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和協調發展需要哪些支撐

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應著重解決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形成符合時代精神的教育理論
教育的發展對的教師要求也與日俱增,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傳道、授業、解惑」不再是教師唯一權力和唯一任務,教師必須以現代教育科技武裝自己。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陳舊的教育觀念。比如教師要轉變對前人成就的繼承和傳遞的教育思想,樹立培養創新精神的教育觀念;樹立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的教育觀念;以做事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做人與做事相結合的教育觀念等。教師要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尤其是不斷創新的觀念。教師通過參加教育科研培訓,同時閱讀大量有關教育科研的書籍並結合教師教育的教學實踐不斷地研究和探索才能提高和水平。
二、轉變觀念,增強教育科研的意識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的、有生命力的學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去探索教學規律,對教材的特點、教學方法的使用以及學情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鑽研,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學的方法,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終目的。多年來,在教育實踐中我們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絕大多數教師缺乏進行教育科研的意識,大多數人頭腦中存在諸如「教育科研神秘觀」、「教育科研無用論」 等一些錯誤的觀念和意識,還有些教師則把教育科研簡單化,認為能寫出文章、發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此,青年教師必須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觀念上進行轉變和更新,樹立全新意識。僅僅會教書而不會教育研究的教師,不是新時期的合格教師。這一點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說,只要認真學習應該不困難。
三、強化教育科研意識,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嘗試
教師的教育科研必須立足於學科教學,把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教育科研的切入點,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去貪大求全。學科教學是教育科研的動力和認識來源。教師的學科教學實踐是教育科研的認識來源,同時也是教師教育科研的內在動力。教師教育科研必須植根於教學活動,以教學活動為前提。教師主要任務是教學,教育科研只有在堅持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結出豐碩之果。離開教學活動去搞教育科研,必然脫離實際,甚至走入誤區。教師要搞好教育科研,就應當首先要立足於搞好教學,認真地備課,認真地研究教學規律,吃透教材。其次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只要刻苦學習,勤於思考,試圖從備課、上課、批改課外活動等教學環節中,以及從當今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熱點中、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果你按著教育科研的一般過程的四個方面發現問題,方法解決問題,形成總結這樣在你的實際教育工作中始終堅持這一原則,這就是提高你自己教師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徑。

閱讀全文

與加強教師科研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