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推動教師培訓走向專業化
教師培訓機構需要共同發起聯盟。該聯盟需要針對我國教師在職培訓的關鍵問題,以及教師培訓者的專業發展,整合優質教師培訓資源,創新教師培訓資源流通的靈活機制,為教師培訓者的專業發展創造交流的機會,提供研究基地與系統化解決方案,探索培訓者專業化發展的有效機制與路徑。其主要服務對象為基礎教育教師。
近年來,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不斷加大對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支持與管理力度,加強對國培計劃、教師培訓機構的嚴格遴選,湖南師范大學培訓中心榜上有名。在湖南地區成功獲得國培計劃的培訓資格。在這中間的培訓需要組織研製國培計劃教師培訓課程標准,鄉村教師培訓指南,能力提升工程課程資源等。這些管理舉措與研究成果,凝結了全國教師培訓工作者的集體智慧,使得教師培訓工作的各個環節、各項工作有了設計與實施的標准與規范。
我國現行的教師培訓工作具有數量型、學歷提升型、學科知識補充型等特點。教師培訓轉型不應「急轉彎」,而是進一步加強專業化、個性化、綜合化、信息化和校本化的發展。教師培訓的質量標准、課程設置、培訓手段、培訓者的素質要求,以及相應的形式、手段與學校教育截然不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首先要將教師培訓這項工作專業化。」袁振國表示,要用研究的態度看待這一課題。同時,每一位教師的學科背景、成長經歷和發展需求不同,反過來「倒逼」教師培訓向個性化發展,讓每位參與培訓的教師真正得到發展。
「教師培訓不能僅僅變成一種短暫的、功利性的培訓,要增強教師的學術情懷、人文情懷,要成為一個有內在修養的人。因此我們的教師培訓工作,應該要努力的讓我們的教師在他非所熟悉的學術領域裡面有廣泛的涉獵。」一位優秀的教師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對於人生的理解,對於社會變化的洞察遠遠超出了他對於學科的理解。正因為這個原因,他才能夠在社會生活當中有尊嚴,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家長們的愛戴,受到學生們的擁戴。
在全國的課堂里,新的思想、新的組織形態、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手段和方法層出不窮,互聯網無疑是其中的弄潮兒。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信息收集,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能夠讓個性化的教育、個性化的培訓變成可能。要知道教師最活躍、最激動的領域是在他的網路社區空間裡面。「充分發揮互動社區的功能,可能是我們這個群體能夠最好的利用的一個空間。」
此外,教師培訓主要在學校里是實現,校本研修也是教師培訓最可靠的地方。通過以學校為基礎,結合教師培訓的功能現狀和實際需要。另一方面,要通過個人的反思,通過同伴的互助,通過專家的引領來實現校本研修的高質量,而不是把校本研修變成了本校研修。
B. 如何理解教學設計的系統化模式
論文摘 要: 以課堂為載體,在中職課堂教學中建立一種既能與實際生產相結合,又能適應學校教學管理特點的教學模式,把工作過程引入課堂教學實現教學實訓一體化是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改革的新探索。
職業教育承擔著直接為社會經濟服務的責任,成為整個教育體系中與經濟、與市場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2005年10月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如何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開展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我校教改的嘗試。
一、對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認識
「工作過程系統化」理論[1]認為,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項工作任務並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過程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於運動狀態之中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則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把工作過程引入課堂教學實現教學實訓一體化教學的運行模式,它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程,把知識、技能和技巧融於學生完成工作任務過程的各項實踐行動中,讓學生以獲取直接經驗的形式來體驗學習和創造的過程,著重培養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應用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硬體上把企業環境引入學校,把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有機整合,在軟體上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以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培養適合用人單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二、基於工作過程的中職汽修專業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一)基於工作過程的中職汽修專業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原則。
1.目標性原則。
職校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需要的人才。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的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系統職業能力、關鍵能力和職業特長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勞動者。
2.現實性原則。
(1)提高中職教育與社會經濟的相關度,加強專業的適用性,建立與生產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和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
(2)了解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對於特定職業崗位群的知識、素質、技術、能力的要求,建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教學體系。
(3)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和調整課程、教材,把崗位的能力、需求融入課堂教學設計,建立起基於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使教師的「教」與企業的「做」融為一體。
(二)基於工作過程的中職汽修專業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思路。
1.根據當前和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教學計劃。
學校根據社會和企業用人的要求來調整培養目標,制訂教學計劃。現代企業技術、工藝、產品更新步伐加快,更新換代周期縮短。如果學校教學一成不變,學校專業和課程與一線企業的距離就有可能迅速增大,這就要求學校不斷改革和更新專業和課程。中職學校的專業和課程要符合企業技術、工藝及生產流程的發展要求。脫離了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學校專業和課程也就沒有了生命力。
(1)確定專業培養方向。學校將教學規范與企業需求結合起來。即:學校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准相結合;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相結合;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相結合。我校通過引入教育部規劃的博世汽車診斷實訓中心、奔騰ARS汽車維修班等校企合作項目,並與南寧市多個4S店聯辦,深入開展校企合作辦學,以訂單式培養、冠名班等教學方式,校企共同開展課程設置、教材選編、學生錄用、教師考核、技能培訓、推薦就業等教學全過程合作。推進訂單聯合培養、能力遞進培養、實際工作過程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試點班、試點課程逐漸向專業、課程體系逐漸推進,並在專業全面推廣。
(2)實施模塊式一體化教學。專業模塊體系工種和專項技能的要求,根據企業的需要將一些專業技能課進行整合,使之實用性、操作性更強。利用靈活的模塊式課程結構來滿足企業和學生的不同需要。引入課程群的概念,把全部課程根據能力培養要求分成三個大群,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一是專業基本能力點。採用大班化教學,注重培養提高學生基本素質,將職業道德、就業指導教學列入課堂,盡量採用案例教學。
二是項目綜合能力群。採用工作過程項目化系統化課程體系進行教學。設置了以下8個學習領域課程:①發動機機械維修;②發動機電控維修;③底盤機械維修;④底盤電控系統維修;⑤汽車動力電器維修;⑥汽車車身電氣系統維修;⑦汽車維護與保養;⑧汽車認識。
三是崗位能力綜合群。以崗位需求設置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所有課程實現現場教學、工學交替,並且根據汽車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3)實施靈活教法,編寫適合學生認知和發展水平,以及企業用人要求的專業學習手冊。每一個學習領域課程教學評價中,都設計了「工作過程工作頁」和學生學習練習冊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訓練使用,並將之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價內容。當學習完畢之後,主導教師又分別對學生進行理論測試(紙筆考試)和隨機性的實踐環節動手能力測試。
(4)定期修訂和完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不斷適應現代企業技術更新加快的步伐,使學生畢業後能盡快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為企業提供實用型人才。
2.注重對既懂理論又會實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
既具有教師資格及專業技術職務,又具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是現代職業教育對師資的新要求。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有利於加快「雙師」型教師培養進程。一方面,企業向學校輸送適合從事教學工作的專兼職專業技術人員或能工巧匠到學校示範講學,有利於學校教師跟上最前沿的技術和工藝流行趨勢和發展方向,充實了課堂信息量,讓課堂更貼近企業,從而創新課堂教學機制,激活課堂教學。另一方面,理論教師直接參與實訓環節,採取跟班方法解決動手能力問題。教師通過與企業技術人員零距離接觸,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從而靈活地調整教學計劃,開發和編寫能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和教材,教學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時,通過接觸企業,填補了教師專業知識方面的一些空白。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模式把教學和生產過程緊密結合起來。
我校在實施汽修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設計探索的過程中,通過四方面的措施來提高專業教師的素質。
(1)實施「名師培養工程」,提升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
啟動「名師培養工程」,有層次、分類型、梯隊性地安排教師外出進修和到企業實踐鍛煉,甚至到國外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參加技能培訓。
加強培養計劃的管理,根據教師特點和專業建設要求,合理安排培訓內容。對於本科學歷的教師,要以學歷進修和業務進修並重,同時考慮技能培訓。對技能型教師,要以業務理論進修為主進行培訓。對於高學歷教師,要以到企業實踐鍛煉為主進行培訓。境外培訓以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及其培養對象為主。
為盡快適應中—高職對接對師資的要求,實施「碩士培養」工程,鼓勵與支持在職青年教師攻讀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學歷層次。
(2)實施「項目培訓計劃」,提升教師隊伍的科研能力。
一是校本課程項目培訓。開展每年一度的校本課程培訓,即每年拿出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安排校內專家講授,就某一方面的問題開展理論與實踐培訓,交流教學經驗。通過完善活動的組織,提升活動的參與性和實效性。
二是課題開發項目培訓。實施以產品研發帶動的項目培訓,提高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組織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以研發課題的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可首先從實訓教學設備的研發著手),從而提高他們的科研和創新能力。如成立汽車教育教學研究室,開展校本教材電子化,核心課程建設,爭取南寧市、自治區甚至國家級科研項目等活動。
(3)開展兩個拜師活動,提升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
一是開展技能型教師與理論型教師的互相拜師活動。按照新老結合、理論型與技能型結合的原則,把教師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起來,互相學習理論和技能,並安排他們共同參與理論課和實踐課「一體化」教學的教材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活動,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是開展校內專任教師與來自企業一線的實踐課教師互相拜師活動。通過一對一結對子,校內教師向校外實踐課教師傳授教育教學基本知識和經驗,校外實踐課教師向校內專任教師傳授來自企業一線的最新技術技能。
(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水平。
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師風建設列入教師的崗位責任制,定期檢查和考核,不斷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使其更好地服務於職業教育。
C. 教師培訓:需要培訓什麼樣的內容
隨著教師培訓力度的不斷加大,國培、市培、區培以及校本培訓的次數、人數不斷增多,一種「厭培」現象隨之產生,表現出教師缺乏參加培訓的內驅力,不想、不願、不樂於參加培訓,甚至逃避培訓。反思其現象的背後,我們認為,現在的教師培訓存在培訓課程理想化,「好聽不中用」;培訓師資學術化,「能上天下不了地」;培訓形式單一化,調動不起參訓者的學習主動性;培訓反饋延時化,起不到評價促進質量提高的作用。怎樣使教師培訓更具魅力與實效?為此,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在業已開展的「教師行動研修」的基礎上,實施「研訓合一」,尊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成人學習的心理規律,豐富研訓課程,精選研訓師資,創新研訓方式,活用反饋機制,開展「澆根式改善型」的教師研訓新模式。
「三貼近」:重培訓願景的指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平台在課堂,主要方式是上課,所以,他們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在於實踐性知識的不斷豐富,實踐智慧的不斷提升,在教育理論與實踐經驗的適切融合。教師培訓,只有貼近學校,才能突出「以校為本」的問題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現實性;只有貼近課堂,才能凸現「以教為本」的專業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只有貼近教師心靈,才能彰顯「以師為本」的發展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發展性。
「三為主」:重培訓課程的選擇。在培訓課程的選擇上,要充分理解一線教師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和真實需求,就必須很好地貫徹「三為主」的思想。即:構建以更新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智慧為主的「創造型」課程;二是深化以提高教學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的「體驗型」課程;提倡以讀書反思、課題研究、經驗提煉為主的「反思型」課程。
「三結合」:重培訓方式的創新。從「問題+課例」的基本培訓方式出發,靈活運用任務驅動式、課例研討式、協作互動式、課題引領式、展示輻射式等多種培訓方式,很好地實現了「三個結合」。即「圈養」、集中培養與「放養」、自主發展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相結合;關注個性發展與追求階段發展相結合。從而,使每一位參培教師都能在解決「真問題」中得到「真發展」。
D. 新教師培訓的內容包括哪些
一、終身學習是「潛教育」對教師的理想要求
學生時期正處於一個人的品格塑造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並通過教師「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世界中。教師的言傳身教也毫不例外地會對學生人格的形成產生「潤物細無聲」的功效。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東華先生認為習慣的培養更多的要靠「潛教育」。「潛教育」要求教育者本身的完美,本身越完美,教育孩子就越輕松。
二、終身學習是「人文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
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人文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緩。在教學中,如何挖掘、發揮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各門學科教師面臨的值得探究的一個課題。以數學教師為例:教材中有許多重要的知識是我國古代數學家智慧的結晶,向學生介紹這些輝煌的成就,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民族自尊心,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如在教學「圓」時,可以向學生介紹「π」與祖沖之的「祖率」,還可以隨時相機向學生介紹現代的楊樂、張廣厚、華羅庚、陳景潤等著名數學家的研究水平和對世界的貢獻等等。通過史料與史實的介紹,對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無疑是大有裨益的。而要做到這些,教師沒有人文意識與人文素養是行不通的。
三、終身學習是「新課程」對教師的現實要求
首先,新課程強調學科的綜合和開放,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這需要教師廣泛地閱讀,睜開眼睛看看課堂之外的「風景」。第二,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關注生成,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心理需求出發,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有所了解,能靈活巧妙地應對課堂即時生成的種種情況。這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第三新課程強調實踐探究,要求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自主探究,這就需要教師心中裝有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及其相關的引導經驗。然而以上這些知識的獲得,一要靠探索,二要靠學習。面對新課程,教師需要做的准備很多,但不管做什麼樣的准備,始終離不開教師的學習。
四、終身學習是「教學相長」在信息時代的客觀要求
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網路普及,通訊發達,信息爆炸,在某一些方面學生所獲得的信息先於教師或超過教師的事,是經常出現的。雖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但課堂上經常出現尷尬的「反哺」現象,不能不說是對教師威信和尊嚴的挑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在學生面前點燃一個知識的火花,教師本身就要吸取一個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脫離那永遠發光的知識和人類智慧的太陽。教師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讓「教學相長」的思想在現代教育中顯示其生命的活力。
由此可見,終身學習理應成為在座的每一位骨幹教師的一種生存的理念,它是教師自身發展、專業成長的必然選擇。
復合型知識結構是骨幹教師的必備素養
教師的知識結構是教師在系統專業學習和教育教學實踐中經過思維加工後形成的知識體系,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新課程呼喚綜合型的教師,要求教師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既要具備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主體性知識)、廣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識,同時又應具備基本的教育科學知識(條件性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性知識.這是作為一位骨幹老師必備的素養。
(一)教師的主體性知識
教師的主體性知識主要是指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是教師從事某門學科教學所特有的業務知識和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學科的知識內容、學科架構、發展脈絡、學科理念和學科特色等,這是教師教書育人必備的業務素質,是教師從事教學的保證。教師如果缺乏學科專業知識,就猶如建造大廈少了磚、灰、沙、石一樣,教學過程也就無法有效進行,課程改革的實施也就無從談起。教師只有當具備了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的時候,才有可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真正能手,否則課堂上只能「照本宣科」,嚴重影響教育教學效果,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也就無威信可言了。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和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這也正說明了教師專業知識的重要性.
(二)教師的一般性文化知識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人類知識進化步伐的加快,知識的總量大為增加,知識的更新周期大為縮短,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交叉、互動也愈益明顯。對於作為學習資源的開發者、教學過程的實施者「教師」來講,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素養就顯得尤為迫切和現實.因此,教師在力求專業知識不斷「爬坡」、「登高」的同時,還必須加強本專業以外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藝術等方面的有關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基本修養的培養,有意識地實行科際整合,實現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和整體優化。否則,拘於一隅,孤立地研究和精通專業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這也說明了,現代教師師只有勤奮廣泛地學習,建立起既精深又廣博的知識結構,成為專博相濟、一專多通、一專多能、主精輔熟的「通才」,教學才能博採眾長,旁徵博引,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給學生以「復合維生素」,產生綜合效應。
E. 如何實現課程系統化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將發展的方向聚焦在「園本課程」上,一時間,似乎唯有「園本課程」才能顯現出一個幼兒園的綜合實力,顯現出不同於他人的特色。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導向和趨勢,我們在創設「園本課程」的同時,有必要對園本課程進行深入的思辨,以使我們能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最應該做的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思考的是:何為園本?何為課程?園本即本園,立足於本園實際,體現本園特色,符合本園的社會文化背景的,應該是由本園教師進行的,以促進本園孩子的發展為目標的,解決的是本園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而課程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在這里我們所指的課程是狹義的課程,是專指學校教育中的課程。課程是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等在內的非常復雜和系統化的概念,而非只是有幾個教學活動內容就行了。對於目前大部分幼教工作者來說,他們缺少的正是系統的課程概念和知識。
其次要思考的是為什麼要創設園本課程,園本課程開發的出發點是什麼?這是直接關繫到園本課程開發成效的問題。如果真正是為了改善幼兒園的現有課程,真正從促進幼兒的發展和教師的發展的角度出發,那麼,課程開發就要分析和尋找幼兒園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並以此為依據,圍繞解決問題的過程去建構本園的課程。由於是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課程開發,因此,在開發的同時會關注需要學習、領會和應用基本的教育觀念、課程的基本知識和課程開發的基本方法,並通過對話、合作將參與課程開發的所有人員形成的觀念呈現出來,與他人了解和分享,真正形成體現幼兒園本色的園本課程。如果幼兒園課程開發僅僅是為了應付檢查或跟隨潮流,那麼課程開發往往不會去關注教師和幼兒真正的需要,就有可能忽視對系統的課程觀念和開發策略的把握,那麼課程只是一些教學內容零碎的拼裝,缺少內在的邏輯和系統。
最後,我們要思考的是,從中國目前的幼教師資水平出發,哪條路更適合我們的課程改革,是開發「園本課程」還是實現「課程園本化」。目前有許多幼兒園都在大力編制屬於自己的園本課程,這也許是受中小學校本課程的影響。但中小學的校本課程是在政府規定的基本課程以外衍生的,是對地方課程的補充,是豐富學生業余閑暇生活的課程,而幼兒園由於沒有統一的基本課程,各園編制的園本課程是包括幼兒一日生活在內的所有課程的總和,這是不同的兩個范疇。也就是說,校本課程只對學生是起輔助作用的,而園本課程則是起到決定性的重要作用。那麼對於大多數的幼兒園來說,園長、教師還不具備自己編寫課程的能力(當然我不否定個別幼兒園或教師具有這樣的能力),在還沒有搞清楚課程是怎麼一回事的狀況下編制課程,是非常令人擔憂的。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教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其結果不僅僅是得不償失,更有可能是延誤了孩子的發展。
縱觀目前的幼兒園課程,雖然說品種繁多,良莠不齊,但仔細尋找,還是不乏精良之作。特別是一些由課程專家和一線優秀教師通力合作,精心編制的課程,是值得我們使用的。那麼既然有這樣的現成課程存在,我們為什麼還要舍近求遠,做一些不符合實際的事情呢?是因為唯有園本課程才能顯現幼兒園的實力和特色嗎?我並不這樣認為。如果幼兒園要體現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需要的不是「園本的課程」,而是「課程的園本化」,也就是說,如何在已有的課程實施中,根據自己本園的實際情況,加入自己對課程的理解和改編,創造性地運用課程,使之更能適合自己的教育對象,從而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和諧發展,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也是符合我們實際的。
在園本課程的問題上,我始終堅信這樣一句話:「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F. 如何構建高效的教師培訓體系
基層教師的職後培訓是基礎教育事業良性發展的推動力。缺乏公平性的教師培訓場域關系、形式單一的教師培訓產品供給機制、反饋機制缺乏的單向信息傳遞機制直接導致我國教師培訓實際培訓質量差、培訓效率低下,構建高效的教師培訓體系迫在眉睫。增加農村教師參訓名額,依據公正、公平、公開原則進行受訓教師、培訓組織機構的選擇,結合實際需求進行適當的權利分配、採用教師自主選學機制、充分利用市場競爭的激勵作用豐富培訓產品供給機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系統性的互動式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平台,轉變觀念,構建高效、科學的教師培訓體系,為我國基礎教育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G. 教師培訓指導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教師校本培訓的內容可以根據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創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傳統的課堂灌輸式傳授知識的陳舊方法入手,採用教師培訓與攻克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難點相結合的培訓內容。
以此謀求各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並建設起一支能夠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人格,具有扎實科學文化基礎,創造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有特色的師資隊伍。
校本培訓有五種類型:
一是學校教育理念、教育技術的培訓;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訓;三是區域民俗文化、歷史遺產的培訓;四是學科事業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五是優秀教學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訓。
培訓課程建構有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
(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7)教師培訓內容系統化擴展閱讀:
教師培訓主要的方式是採取理論研究與跟崗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
理論研究主要採取專家專題教授、學員交流研討、輔導教師集中點評、特色學校實地考察等的形式。專題講授主要是由專家、教授及「一線」知名校長承擔。
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就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實施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等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教育過程。
從概念的涵義上講,「教師教育」可以作兩種解釋:一是「對教師進行教育」,二是「關於教師的教育」。前者主要是指教師的職後培訓或教師繼續教育,後者包括教師的職後培訓和職前培養。
根據教育內容和所研究問題的性質,確定教育的形式和方式。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使教師真正能夠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進而促進教師的理性行動。從國內外的教師教育已經取得的經驗和教訓來看,反思性的教師教育可以採取以下多種形式。
(1)專題講座。即通過集體講座方式,讓受教教師掌握一定的知識,如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等。本體性知識,主要是了解學科的前沿和進展,知識的拓寬與應用及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等,通過這些方面知識的了解來獲得學科的最新知識。
條件性知識,主要是使受教教師掌握有關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法規、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教育思想和觀念等方面的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性知識,主要以教師的教育經驗升華為主,包括教育實踐的基本技術與方法、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科研以及操作性實踐和指導等。
(2)專題研討。針對中小學教學中某個方面的問題而展開,目的是提高教師對這方面問題的認識和處理能力,如「差生轉化方法探討」,「教材新內容教學研究」等。
這種專題研討可讓指導教師先陳述問題,以及有關此類問題的信息綜合,然後讓受教教師展開討論。它側重於施教教師和受教教師之間在課堂上的交流與對話,是一種集體提高的教育方式。
(3)問題研修。問題研修是受教教師個體通過自己對問題的研究與思考,來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受教教師在面對一個實際的教育問題時,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有關信息,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這種教育形式既可以在教育機構中進行,也可以在中小學實際教育情境中進行。問題研修應提出書面研究報告。
(4)觀摩實踐。觀摩是受教教師對其他優秀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參與,在觀摩的過程中獲得啟發,有所收獲,提升自己的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觀摩在形式上可以分為錄像觀摩和現場觀摩。
實踐是受教教師自己參與教育實踐,以自己在教育中獲得的知識、理論,通過反思來檢驗、修正自己的教育實踐。作為教師教育形式的教育實踐,教育機構應當提供適應性指導,或施教教師在旁聽課,或請優秀教師在旁聽課,發現問題,加以改進。
(5)教育調查。影響教育問題解決的因素非常復雜。開展教育調查,就是通過實證收集有關問題的資料,把握影響某個問題的主要因素,並在調查過程中,形成教師的理性思維能力。教育調查的問題可以是學校層面的,可以是班級層面的,也可以是某個特定的教育對象。
(6)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基於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需要,與教育機構的施教教師、專家或其他教師共同合作,進行系統的研究。
它要求施教教師(行動者)參與研究,專業研究者(指導教師或專家)參與教育實踐通過多方合作,共同形成改進教育現狀的計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
在教師教育中引入行動研究,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工作現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且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改進研究技巧,強化專業精神,是個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H. 新教師的系統培訓包含哪些內容
一.管理與教育理念培訓
包括: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管理理念、服務理念和教育理念。
二.教學技能培訓
評量指標主要包括「課程實施方案」、「環境創設與利用」、「生活、游戲、學習活動的組織和開展」、「說課、聽課、上課、評課的技巧」、「活動的組織提問策略」、「特色教育課程的組織與開展」等。教學技能培訓使員工產生更多的認同感和向心力,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園所之後,盡快發揮作用。
三.教育課程的培訓
教育課程培訓工作的實質是建立一種質量意識,通過教育課程培訓,確立教學的質量、要求和導向
四.教學教研培訓
目的就是通過教研工作活動的開展,逐步建立「自我認識、自我調整、自我發展」的機制,使教研成為教師前進的動力,從而更好地發揮課程改革的指導和引領作用。
I. 少兒英語師資培訓資料那裡有面對教師流動性大,如何做好新入職老師的培訓,讓教學系統化
朗訓培訓光碟列表
一、管理篇
序號 主題 時長 講師
1 卓越領導力 260分鍾(1--3盤) 吳衛東
2 卓越團隊打造 410分鍾(4--7盤) 應承龍
3 團隊打造 175分鍾(8--9盤) 應承龍
4 從平庸到卓越 468分鍾(10--14盤) 吳衛東
5 鋼鐵執行力 363分鍾(15--18盤) 應承龍
二、教學篇
序號 分類 Topics 講師
1 一、理論篇 1、Affective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 Gavin Biggs
2 2、Enjoyable and Enring Language Learning Gavin Biggs
3 3、ATM新幼少兒英語教學概論 李宗玥
4 4-6、新幼少兒英語教學概論 魯子問
5 二、語音篇 7、How to teach phonics 李宗玥
6 8、How to Teach Phonics 張林
7 9、How to teach phonics Ian
8 三、聽力篇 10、How to teach Listening 李宗玥
9 四、寫作篇 11、Make your children love writing 李宗玥
10 五、語法篇 12、Understanding Grammar with the Cambridge Corpus Gavin Biggs
11 13、少兒英語語法教學深度解析 朴明華
12 14、How to teach Grammar Ian
13 六、口語篇 15、How to teach talking 李宗玥
14 七、故事篇 16、Using Stories in Class + Demo Class Gavin Biggs
15 17、Active Learning Through Story Telling 蔡凱文
16 18、How to Teach Stories 張林
17 19、Learning Through Stories Gavin Biggs
18 20、Engaging Student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an
19 八、游戲篇 21、少兒英語繽紛游戲世界 朴明華
20 九、示範課 22、示範教學演練 李宗玥
21 22、示範教學演練 蔡凱文
三、教材篇
教材名稱 時長
1 3H 16小時(1--10盤) 原作者培訓
2 BP 2小時(1--2盤) 原作者培訓
3 劍橋 8小時(1--5盤) Gavin Biggs
4 星空 4.5小時(1--3盤) 原作者培訓
J. 如何讓培訓系統化,數據化
1、列出被培訓人(學員)需要完成的任務;
2、將分解任務;
3、通過被分解的任務,回列出完成某一項答完整的任務所需的技能和知識點;
4、將相同的或相近的知識點組合成一門理論課程,相同的或相近的技能組合成一門實操課程;
5、根據課程的內容量、難易程度確定課程的學時和考核方式。
另外除對課程進行考核之外,也可以對任務進行考核。例如某學員所有培訓結束,所有課程考試合格,如何驗證其真正掌握培訓的內容呢?這時需要讓學員完成上述第1部列出的任務,驗證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