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師資隊伍建設的調查報告怎樣寫
如何適應新課程實驗需要,開展師資培養工作?
1、積極支持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提升學習,包括自學考試、函授等,有效提高了教師的學歷層次。我校現有179位專任教師,其中取得大專學歷的教師有77人,佔43 %;取得本科學歷的教師1人,在讀4人。這些成果都和學校的經濟補助、時間調配大放綠燈與其他激勵機制直接關聯。
2、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新課程通識培訓和新課程學科培訓,使教師較快地適應了新課程的教學實施。課程改革對每位教師都是一個新的課題,所以每次有關新課程的培訓,學校都很重視。組織上,我們選派骨幹力量,並且多派人員參加培訓,使工作安排能有餘地;學習上,我們要求教師做好筆記,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及時比照反思,讓教師盡快地轉變教育觀念,掌握實施新課程的必要的教育教學策略。
3、認真組織教師參加縣局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不斷地給教師充電。
4、以老帶新的「傳幫帶」結對活動,有效縮短了新教師適應工作的進程。
在工作中,我們也出現了一些困惑,為此也提一些建議:
1、師范院校的新畢業,在教師崗位上的適應期較長,且有諸多困難。新教師普遍反映,學校所學,能用的不多。因此,我們建議,教師的培養學院應在專業化上有新的舉措,包括課程設置,課程內容的革新,課程教授者的權威。如教師的演說、表演技能的培養,就應由戲劇學院的教師或著名演員、特級教師擔任或兼任。
2、學歷提高學習形式應注意提高實效。自學考試的學習形式靈活方便,但考試內容多是記憶性的理論知識,案例分析等實踐性知識的考查分量太少,使學習在理論與實際之間缺少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3、新課程培訓應以積極的呈現形式為主。參加培訓教師聽到的多是對舊有的教育教學形式的批判與反思,但如何建立新的適應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方法體系,卻所獲不多。教師在誠惶誠恐中,不知向何處去。我們建議,在新課程培訓中,要大量展示積極、優秀的案例或成功的做法,讓教師有可資借鑒的東西。
4、在職教師培訓應有創新機制。我校在職教師多是中老年教師,怎樣給他們送去清新活潑、富有吸引力的培訓?教師工作清貧、艱苦,怎樣的培訓才不會給教師增加經濟負擔和精力的超額支出?諸多問題值得思索。
建立了那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機制?
1、激勵機制。
首先是用人機制。我校長期以來,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為學校樹立了一股正氣,營造了一種良好的氛圍。就中心小學的領導班子來說,9人中有省級優秀青年教師1人,市級優秀青年教師1人,縣級優秀青年教師2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2人。完小校長、教導主任中集中了我校的幾乎所有的骨幹教師和優秀教師。這樣的用人制度,最有效、最直接地激勵教師積極進取,在自身的專業發展上有所建樹。
其次是評優、評先上,凡是在專業發展上有突出表現的教師,都能評上先進,考核都能得到優秀。這樣使教師能看到榜樣,看到希望。我們認為,在所有的促進機制中,公正的激勵機制是最有效的機制。
2、任務驅使機制。
⑵ 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http://www.eliu.info/practice.asp
這里來有,以源後也不用求人了
⑶ 教育管理社會調查報告範例有沒有(急需)
全國電大教育管理(本科)學生社會調查訪談提綱
訪問者: ×××× 電大 02年(秋) 級學生 ×××
調查題目:×××地區中小學校校醫隊伍現狀的調查
訪談目的:了解×××地區中小學校校醫隊伍的能力、作用及建設
訪談步驟:
開場白→就「學校校醫隊伍的能力」進行訪談→就「學校校醫隊伍的作用」進行訪談→就「學校校醫隊伍的建設」進行訪談→訪談結束
訪談對象:××地區教育行政部門的幹部;
××地區中小學校健康教育教師和校醫;
問題設計:
圍繞「學校校醫隊伍的能力」,可設計如下問題:
1.可以給我介紹一位您所認識的校醫的簡單情況嗎?
2.據您所知,目前校醫隊伍的業務水平如何?能請您具體舉例說明嗎?
3.您認為一位合格的校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結構?
圍繞「學校校醫隊伍的作用」,可設計如下問題:
4.據您了解,目前校醫主要在學校中承擔什麼樣的職責? (略)
2、訪談調查表
全國電大教育管理(專科)學生社會調查訪談調查表
訪問者: 電大 級學生
導語:訪問者自我介紹;訪談目的、內容等的總說明。
被訪問者:姓名 性別 學歷 職稱 ……
政治面貌 地址 工作單位 ……
正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結束語:表示感謝!
附記:由訪問者或復核者調查後補充填寫
訪問時間
訪問意見
復查意見
3、問卷調查範例:
請您根據參與內容從實際參與的程度和希望參與的程度兩方面予以選擇(請打「√」號)
教師參與管理的內容
現實中您實際達到參與程度
您希望達到的參與程度
A實體性參與內容
不參與
知詳情
有權討論
有權決定
有權臨管
不希望參
與
希望
知詳情
希望有權討論
希望
有權
決定
希望
有權
監管
(一)物質保障方面管理內容
(1)福利分配
(2)後勤保障
(3)預算內外經濟活動
(4)教學設備添置、改進
(5)參與業務活動的物質保障
(6)基本建設承包與質量
(7)安全保障措施
(二)業務工作方面管理內容
4、觀察記錄表可設計如下:
×××調查觀察記錄表
觀察者: 時間:
觀察項目(含時間、地點)
主要觀感
備注
五、教育管理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1、封面: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開放教育試點」教育管理專業本科社會調查報告
標題
姓 名
學 號
專 業 教育管理
年 級
學 校
指 導 老 師
2、正文:
學校預防控制重大事件的應急隊伍建設的調查分析
姓名
(學校名稱地點 學號)
摘要:
目的:提出學校建設預防控制緊急事件應急隊伍的設想。
方法:問卷調查和半結構訪談。
結果:通過對全省各級各類學校的健康教育教師和校醫進行凋查,了解到全省學校應對重大疾病和緊急事件的基本情況。
結論:全省各級各類學校應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依靠社會力量,成立並鞏固學校預防控制緊急事件的應急隊伍.
關鍵詞:學校;SARS;應急;隊伍建設
當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學校作為社區的一種特殊形式,具有保護師生健康和緊急處理危險情況的功能。學校衛生工作不同於醫院以治療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為師生提供醫療保健,預防疾病,衛生監督、維護和促進師生的健康。所以建立健全學校應急隊伍至關重要。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雲南省教育廳幹部,參加雲南省教育廳組織的全省骨幹師資培訓班來自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幹部、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健康教育教師和校醫,共87人。其中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16人,健康教育教師49人,校醫22人。
1.2 方法
採用個人問卷、小組半結構訪談、小組討論、個人深入訪談等參與性方法。訪談及討論中注意避免使用封閉型問題。調查時間為2003年8月6日—8月8日。
分析方法,問卷資料經整理輸入計算機後,用SPSS/win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問卷主要涉及的問題:SARS的基本概念;SARS預防的基本常識;學生行為規范等。
訪談提綱:SARS給學校傳染病預防帶來的思考;學校校醫隊伍的能力和作用;學校硬體建設對學生健康行為養成的關系;SARS過後學校建設和管理的看法等。
2結果與討論
2.1 問卷結果
對全省骨幹師資培訓的教師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見附表。
附表 87名骨幹師資問卷應答情況
序號 問題 正確應答率(%)
1 SARS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傳染病 91.95
2 SARS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 20.69
3 SARS的首發症狀是發熱 94.25
4 SARS預防工作重要的是為全校師生注射預防針 48.28
(略)
附表所示,問卷中11個問題的正確應答率在50%以上的有6題,另外5題的正確應答率極低,其中4題(問題4,6,9和11)是與師生的行為及校醫的作用有關的題目。可見骨幹師資對校醫在重大疾病來臨時學校中的醫務人員的作用是什麼,能起什麼樣的作用;人們的行為與疾病的關系大多數不得而知。其中問題4對注射預防針預防SARS也有錯誤的認識。
2.2 訪談結果
2.2.1 學校校醫的作用
學校校醫的作用與當地行政領導對學校衛生工作的重視與否有關;與學校對校醫的使用有關;(略)
2.2.2 應急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學校校醫作為學校領導在學校師生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問題的參謀,又是學校應急隊伍中的中堅力量,在重大疾病來臨時,為學校領導排憂解難時所做出的決定性的建議,會影響學校領導的決策。(略)
2.2.3 學校硬體建設對學生健康行為養成的關系
從SARS流行及控制的經驗來看,反思本省的學校衛生工作,至少驗證了我國學校教育的宗旨,即要教書育人。(略)
3 分析
3.1 領導重視
由於我國社會制度和體制的原因,各級領導在重大事件面前的決定性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所以在學校面對緊急事件的問題上,各級政府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領導應充分認識到應急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隊伍建設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學校師生健康的必需。
3.2 調動社會各界力量
SARS作為2002年—2003年出現的全國性重大傳染病,由於此病發病急,病死率較高,對人民群眾生命威脅較大。(略)
3.3 發揮專業
⑷ 哪位有關於農村義務教育方面的社會調查報告呀
<<浙江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餘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范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餘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其中中學生、小學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各半,餘杭、龍泉的家長均分布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布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小學校長三地均分布在5個以上的鄉鎮。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浙江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03)21號文件中所指的農村中小學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范圍是2003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於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小學,有13所是鄉鎮中心小學,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小學30名,師生比為1:16,低於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一)省級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小學收費標准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03)21號文件,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准:從2003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中小學,經批准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小學(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裡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小學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小學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小學為300元,初中為600元。
(二)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匯總,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7.3%,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佔37.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餘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餘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准,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准。
(三)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339.0元
根據對150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的費用為339.0元,約為初中生的一半,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8.2%,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雜費62.9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8.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費158.6元,佔46.8%,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讀生三地每地各一名,餘杭、金華、龍泉的借讀費分別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龍泉)住宿費每人均60元。
(四)對收費現狀的基本評價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三地農村中小學繳費標准除餘杭小學借讀費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沒有突破省定標准(見下表),各學校也都能嚴格遵守當地的收費標准,在實地調查中也基本上沒有發現學校超標准收費的情況,多數學生家長對收費工作也給予了肯定。據調查,52%的家長認為目前農村中小學收費比一、二年前規范了,持否定意見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長認為農村稅費改革後中小學生的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和「有所減輕(但不明顯)」。這說明經過治理整頓,從總體上看,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的收費是規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鄉鎮初中、小學收費標准 單位:元
餘杭 金華 龍泉
小學 農村 雜 費 45 45 45
代管費 120 100 176
借讀費 400 200
住宿費 100 80 60
柴伙費 80
城鎮 雜 費 80 80 70
代管費 200 1-2年級1203-6年級150 210
借讀費 400 300
住宿費 100 100 60
柴伙費 60建制鎮4-6年級80
初中 農村 雜 費 110 70 100龍南鄉70
代管費 250 180 260龍南鄉226
借讀費 800 600龍南鄉400
住宿費 200 80 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城鎮 雜 費 110 110 110
代管費 250 260 260
借讀費 800 600
住宿費 200 120 鄉鎮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註:龍南鄉是全省100個重點扶貧鄉鎮之一。鄉鎮中學和鄉鎮中心小學屬於城鎮收費范圍
三、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師工資都由縣(市、區)財政統一按月發放,從調查的30所農村中小學來看,所有教師都能按時領到工資,沒有拖欠的情況。但縣級統發工資的內容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差別較大,有的僅是國家工資,有的則包括了考核獎、崗位津貼、職務補貼等。如餘杭區教師的伙食及誤餐補貼、崗位津貼、物價補貼以及醫保、公積金等都由區財政負擔,龍泉市也在去年解決了教師醫保和公積金費用,金華農村教師考勤獎、年終獎、醫保、公積金等財政還沒有解決,今年下半年開始公積金財政補助每位教師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師的養老金、失業保險金財政也還沒有安排。為搞好教師福利待遇,有些學校自籌部份資金,以考核獎、全勤獎等名義給教師每月發放幾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貼。
從調查數據來看,三地教師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資、福利性收入)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師為18031元,小學教師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較三地,餘杭教師的工資最高,平均為21455元,高出平均數22.4%,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22294元和20616元;金華次之,平均為16980元,略低於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7400元和16560元;龍泉最低,平均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餘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4400元和13900元。據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國家工資以外的各種補貼、津貼、獎金等不同造成的。據校長們自己估計,教師的收入與當地的公務員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的生活還比較清貧。我們在龍泉調查時了解到,有一對教齡長達20多年的教師夫婦,工作20多年才積攢了4萬多元積蓄,女兒今年考上大學,要讀完四年大學還得貸款。有的欠發達地區學校的教師,除了財政統發的工資以外,全年的各種獎金、福利加起來也就幾百元錢。一些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年收入才一萬元左右,而要通過函授取得大專文憑,各種花費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幾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獲得本科文憑,還得再花三年時間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師獲得文憑後能給矛一定的補助,有的由學校補助一點,有些地方由於經費困難,全由教師自己承擔。
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查情況看,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育費用仍是農民比較重的負擔
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這幾年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他們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幾年他們用於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據調查測算,一個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學生繳的午餐費),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對於經濟一般地區農民和欠發達地區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二孩家庭(欠發達地區二孩家庭往往比發達地區要高)。因而,我們的調查中有44%的調查戶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比較重,有7.4%的學生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雜費,其中金華、龍泉不能按時繳費的家庭分別達到10%和11%。為籌措學雜費,這些家庭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貸。有的學校同意緩繳或分期繳納,但需由教師個人擔保,到學期結束時如果家長不能足額繳納則由擔保教師承擔責任。有的家長實在繳不出現金,就用雞蛋、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送給擔保教師沖抵學雜費。據調查戶反映,我們調查的其中一地去年還發生過學生繳不出學雜費而自殺的事件。從我省270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也顯示出農民教育負擔的不輕和增長過快,我省2001年農村居民人均學雜費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長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長了25.0%,遠遠快於收入的增長。
農民教育負擔仍然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
1、省定收費范圍外收費比較多。調查結果表明,除雜費、代管費、借讀費、住宿費四項費用以外,小學生每生每學期平均還要繳納其它費用111.6元,占總收費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學期繳納其它費用175.4元,占總費用的26.7%。在四項費用之外的收費中,保險費、校服費、假日培訓費(周末、暑假培訓班)佔了絕大部分,有的地方經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同意,對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費。此外,有些學校還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如飲水費、優秀生補課費、差生補習費、試卷費、資料費、電教費、晚自修費(或晚自修教師坐班費)、停車費、電腦培訓費、「六一」節建校贊助費等等。個別學校還印製自己學校的信片,以宣傳學校、擴大影響為由要學生購買。
從收費的「合法」性上來說,像校服、保險費,從省到縣(市、區)都強調自願原則,但校方從校容、便於管理和學生意外時的救助能力考慮,實際操作中不少學校存在校方動員學生購買的情況,給家長以強迫的感覺,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覺得購買行為是出於無奈或不買不好意思。假日培訓應該說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們調查的三地來看,在其中的兩地比較普遍,周末培訓的費用因課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間,培訓的課程也有音樂、體育、美術等,但多數仍是語文、數學、外語及自然。暑假兩周培訓的情況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較普遍。這些假日培訓,都獲得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為了不與省里文件的精神相沖突,有的是社會教育機構出面或委託它們來組織、收費,有的有專門的假日培訓中心,但實際上給學生上課的仍是他們自己的老師。有的學生不想參加但又怕教師在假日培訓時教授在課堂上不講的內容,因此非自願參加的學生不在少數。
除了上述校服、保險和假日培訓的費用外,其它的收費都是屬於明顯的亂收費。其中飲水費已經包含在雜費內,即使學校提供桶裝水也不能另行收費,但在個別市(區)收取飲水費的情況比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費標准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錯位。考慮到我省各縣(包括縣級市 、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價、教育和財政部門僅僅規定了有些收費的最高限額或收費的區間范圍,並把收費標準的制訂權下放到縣(縣級市、區)一級,以便讓各地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收入水平來確定收費標准。但事實上各地都沒有很好地貫徹這一要求,基本上採用了省定的最高標准收費,尤其是人人都要繳的雜費和代管費,沒有體現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的梯度(見上表)。
以餘杭區和龍泉市為例,據農村住戶調查,2002年龍泉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餘杭的47%;這次被調查的家長自己估算,餘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6914.5元,龍泉為2558.8元,龍泉僅為餘杭的37%。但農村小學雜費和代管費合計(以下稱「兩費」)龍泉為221元,餘杭為165元,龍泉反而比餘杭高出33.9%;借讀費和住宿費餘杭比龍泉要高些,但由於借讀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讀生),對群眾的影響面不大。其結果,龍泉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負擔佔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佔到19.9%。而餘杭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費用雖然絕對額比龍泉要相應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僅為5.6%和11.6%,顯然大大低於龍泉的負擔水平。由此說明,教育收費如果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即使完全按標准規范收費,在一部分地方農民仍會感到負擔很重。
此外,部份學校在收取柴伙費、減免學雜費等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如大部份家長認為一學期柴伙費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學校收取的標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貧困生學雜費的減免比較困難,根據家長自己的申報,只有2.3%的學生享受了減免,遠遠低於省「一局兩廳」文件規定的10%的要求。
面對較重的教育負擔,廣大農民群眾(特別在欠發達地區)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費用負擔降下來,尤其是義務教育,要名符其實。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希望購買校服、保險時能真正自願,學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儀式及其它集體活動時一律穿校服,否則對買不起校報的貧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種打擊。
(二)學校經費緊缺,負債辦學現象普遍
目前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經濟不很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經費嚴重短缺的現象,即使在很多發達地區,經費也不寬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運轉主要是靠雜費來維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鎮政府雖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經費下撥到學校作為補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間),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所以現在農村中小學很多校長把工作重點放在討錢、要錢上,向教育主管部門要,向鄉鎮領導討,實在沒辦法的就向學生亂收費。對於教育亂收費,社會各界往往歸因於校方,怪罪校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校長是在「為政府分憂,替政府受過」。
由於學校經費緊缺,目前還有很多學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在被調查的15所中學中,有11所負債,共負債822餘萬元,平均每校近75萬元。其中餘杭2所,平均每所負債19萬元;金華5所,平均每所負債82萬元;龍泉4所,平均每所負債93萬元。在被調查的15所小學中,有6所負債,共負債143萬元,平均每所近24萬元。其中餘杭1所,負債18萬元;金華3所,平均每所負債31萬元;龍泉2所,平均每所負債15萬元。負債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樓、綜合樓、食堂、宿舍、操場等而欠債;有的拖欠新華書店、印刷廠、教育局資料室等書費、資料費;有的因創綠色學校、創省教育強鎮需要,整治校園、添置儀器、設備和圖書造成欠款;有的因開設信息技術課購置電腦、建校園網負債;還有的是拖欠辦公費、教師獎金。金華一中學甚至欠個人借款60萬元。
還是因為經費緊缺,許多學校教育設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在調查中,有51%的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學校中,僅有8所學校擁有標准操場。盡管這幾年在改造中小學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農村很多地方學校的教學、生活用房還是很不足。據龍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對照我省建設三類學校標准(最低標准),該市還缺少學校用地11萬平方米,校舍少8.6萬平方米。在金華,有的教師調侃說,他們住校生的住宿條件還沒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長明知他們的教師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報,否則要封存,這樣教師反而沒有地方住了。
(三)優秀教師流失較多,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流失現象較為普遍。據被調查的30所中小學統計,近三年來有21名教師(其中初中19名,小學2名)因待遇低而離開了教師隊伍從事他業,有45名教師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鎮)學校。現在一些民辦、私立學校經常到鄉鎮中小學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還比較小。如餘杭塘棲一中學反映,今年他們學校就走了4名教師,民辦學校給的年薪是5萬元一年(目前他們教師的年薪只有2.5—3萬元)。在他們學校一個英語教師要教三個班的課,而在民辦學校只教一個班的課。有的地方民辦學校甚至不要檔案,可以為招來的教師重新建檔;也有的地方規定去民辦學校的教師檔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要對教師進行考試、考核,將一些優秀教師調入城區學校或其他一些離城區近、教育質量好、待遇高的學校。這些教師大多是縣(市 、區)級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是學校師資隊伍中的棟梁,學校在培養他們時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的離去不但給學校的教育計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亂,也給教育質量帶來一定影響,更是給學校培養教師工作的信心以打擊。有的校長說,以後在培養教師時只要培養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養出來後不給上報評「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這樣又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骨幹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 如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中心小學今年有畢業生142人,升入當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個班54人,只有9人升入當地初中;餘杭塘棲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學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餘杭超山中心小學有70多人外出求學,佔在校學生的10%。
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師資條件一般或不太滿意,部分家長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動不動就體罰學生等。從教師的學歷看,金華、龍泉兩地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6 .4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兩地小學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1.3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四)報刊征訂任務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中小學校長普遍對報刊征訂意見很大。我們調查了9所中學和9所小學2003年的報刊征訂情況。每所中學的報刊支出平均達13459元,佔全部雜費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為非自願訂閱,佔到報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學報刊支出平均為6099元,占雜費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為非自願訂閱,佔32.4%。非自願訂閱多是因為上級有任務或是有關部門領導打招呼的結果,訂閱的報刊雜志五花八門,有中央、省、市、縣級黨報(越是下級的黨報數量越多),有各級晚報、《求是》、《共產黨員》、《錢江廉潮》、《半月談》、《時代先鋒》、《浙江宣傳》、《今日浙江》、《新農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價公報》、《質量時刊》、《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中國教工》等等,有的市(縣)級黨報教職員工人手一份還有多。我們在調查時一位曾擔任過中學校長的業內人士也反映,為了完成報刊征訂任務,當地一位宣傳部的領導親自來到學校,要求他訂閱報刊,看他有點勉強,他說我來了吃飯你總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訂,我多來幾次你的招待費不就多了嗎?言下之意還不如主動訂閱為好。
(五)教育收費卡制度執行不力
為切實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防止教育亂收費,近年來,教育部門出台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卡制度,即教育收費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長還必須有收費卡。但實際上這項制度執行的不夠理想。在這次被調查的300名中小學家長中,有66.8%家長反映學校沒有執行收費卡制度。有的學校認為已經實行了收費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費卡了;有的則以學生保管易丟失為由,家長簽名後校方「代為保管」。沒有收費卡,就不利於家長對學期中間的收費進行監督。代管費的開支省里是有嚴格規定的,但有不少學校將水電費、報刊費等也在代管費中列支,這些學校在學期結束時是不可能向家長出具「收費清單」的,代管費多退少不補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五、對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主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村學齡兒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更是提高農民素質、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應該說自1985年實施義務教育以來,我省的義務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省小學六年制招生比例達到了99.8%,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98%,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省份,農村義務教育也已走在全國的前列,但農民的文化程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我省6歲及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62年,低於全國6.78年的平均水平,這與我省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我省要提前實現全面小康,關鍵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對我省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而大量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農村勞動力必將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包袱。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目前的農村義務教育從「量」上來看(如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等)已經是形勢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革官員考核辦法,真正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
由於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樣能迅速見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的,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力的增強,又無不體現出教育的重要性。國際上也不乏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英國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曾是老牌的經濟強國。1850年前後,英國有大量的勞動者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在新工廠工作。但英國政府沒有為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學校。到十九世紀末,由於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英國對電力、冶金和化學等技術的掌握遠遠落後於重視對教育進行投資的德國。因此,進入二十世紀時,英國沒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面的巨大優勢。與此相反,愛爾蘭則是另一個例子。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萬人。它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時,還是一個農業國,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加入歐共體後,愛爾蘭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教育開支佔GDP的比例在西方國家名列前茅,由此帶來科技突飛猛進,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由歐洲最窮的國家變為最富國家,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愛爾蘭是世界上15到29歲年齡段人口在校就讀率最高的國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軟體開發超過傳統的美國和印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年出口額達到120億美元。這兩個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們國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包括文盲在內的絕大多數家長所認識,他們節衣縮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有的貧困山區的家長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鎮)邊緣搭起十分簡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賺來的錢供子女在城鎮上學。因為他們清楚,教育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最好辦法,也是改變他們子女命運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的很多幹部,對教育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視教育,在行動上做得非常不夠。聯合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說,我國政府教育投入約佔GDP的2.2%,還不到聯合國推薦水平6%的一半。政府預算只佔教育開支的53%,其餘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營部門支付。政府預算不足也正是10 年來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顯高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錢搞開發,但沒錢辦教育,這是政府在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其實,很多政府官員作為家長,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的。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輕文教衛重GDP的根源在於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制度上。目前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往往以經濟增長指
⑸ 寫一篇湖南的社會調查報告 要是範文
<<湖南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餘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范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餘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其中中學生、小學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各半,餘杭、龍泉的家長均分布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布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小學校長三地均分布在5個以上的鄉鎮。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湖南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03)21號文件中所指的農村中小學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范圍是2003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於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小學,有13所是鄉鎮中心小學,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小學30名,師生比為1:16,低於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一)省級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小學收費標准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03)21號文件,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准:從2003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中小學,經批准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小學(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裡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小學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小學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小學為300元,初中為600元。
(二)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匯總,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7.3%,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佔37.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餘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餘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准,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准。
(三)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339.0元
根據對150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的費用為339.0元,約為初中生的一半,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8.2%,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雜費62.9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8.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費158.6元,佔46.8%,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讀生三地每地各一名,餘杭、金華、龍泉的借讀費分別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龍泉)住宿費每人均60元。
(四)對收費現狀的基本評價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三地農村中小學繳費標准除餘杭小學借讀費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沒有突破省定標准(見下表),各學校也都能嚴格遵守當地的收費標准,在實地調查中也基本上沒有發現學校超標准收費的情況,多數學生家長對收費工作也給予了肯定。據調查,52%的家長認為目前農村中小學收費比一、二年前規范了,持否定意見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長認為農村稅費改革後中小學生的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和「有所減輕(但不明顯)」。這說明經過治理整頓,從總體上看,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的收費是規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鄉鎮初中、小學收費標准 單位:元
餘杭 金華 龍泉
小學 農村 雜 費 45 45 45
代管費 120 100 176
借讀費 400 200
住宿費 100 80 60
柴伙費 80
城鎮 雜 費 80 80 70
代管費 200 1-2年級1203-6年級150 210
借讀費 400 300
住宿費 100 100 60
柴伙費 60建制鎮4-6年級80
初中 農村 雜 費 110 70 100龍南鄉70
代管費 250 180 260龍南鄉226
借讀費 800 600龍南鄉400
住宿費 200 80 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城鎮 雜 費 110 110 110
代管費 250 260 260
借讀費 800 600
住宿費 200 120 鄉鎮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註:龍南鄉是全省100個重點扶貧鄉鎮之一。鄉鎮中學和鄉鎮中心小學屬於城鎮收費范圍
三、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師工資都由縣(市、區)財政統一按月發放,從調查的30所農村中小學來看,所有教師都能按時領到工資,沒有拖欠的情況。但縣級統發工資的內容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差別較大,有的僅是國家工資,有的則包括了考核獎、崗位津貼、職務補貼等。如餘杭區教師的伙食及誤餐補貼、崗位津貼、物價補貼以及醫保、公積金等都由區財政負擔,龍泉市也在去年解決了教師醫保和公積金費用,金華農村教師考勤獎、年終獎、醫保、公積金等財政還沒有解決,今年下半年開始公積金財政補助每位教師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師的養老金、失業保險金財政也還沒有安排。為搞好教師福利待遇,有些學校自籌部份資金,以考核獎、全勤獎等名義給教師每月發放幾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貼。
從調查數據來看,三地教師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資、福利性收入)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師為18031元,小學教師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較三地,餘杭教師的工資最高,平均為21455元,高出平均數22.4%,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22294元和20616元;金華次之,平均為16980元,略低於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7400元和16560元;龍泉最低,平均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餘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4400元和13900元。據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國家工資以外的各種補貼、津貼、獎金等不同造成的。據校長們自己估計,教師的收入與當地的公務員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的生活還比較清貧。我們在龍泉調查時了解到,有一對教齡長達20多年的教師夫婦,工作20多年才積攢了4萬多元積蓄,女兒今年考上大學,要讀完四年大學還得貸款。有的欠發達地區學校的教師,除了財政統發的工資以外,全年的各種獎金、福利加起來也就幾百元錢。一些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年收入才一萬元左右,而要通過函授取得大專文憑,各種花費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幾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獲得本科文憑,還得再花三年時間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師獲得文憑後能給矛一定的補助,有的由學校補助一點,有些地方由於經費困難,全由教師自己承擔。
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查情況看,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育費用仍是農民比較重的負擔
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這幾年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他們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幾年他們用於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據調查測算,一個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學生繳的午餐費),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對於經濟一般地區農民和欠發達地區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二孩家庭(欠發達地區二孩家庭往往比發達地區要高)。因而,我們的調查中有44%的調查戶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比較重,有7.4%的學生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雜費,其中金華、龍泉不能按時繳費的家庭分別達到10%和11%。為籌措學雜費,這些家庭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貸。有的學校同意緩繳或分期繳納,但需由教師個人擔保,到學期結束時如果家長不能足額繳納則由擔保教師承擔責任。有的家長實在繳不出現金,就用雞蛋、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送給擔保教師沖抵學雜費。據調查戶反映,我們調查的其中一地去年還發生過學生繳不出學雜費而自殺的事件。從我省270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也顯示出農民教育負擔的不輕和增長過快,我省2001年農村居民人均學雜費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長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長了25.0%,遠遠快於收入的增長。
農民教育負擔仍然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
1、省定收費范圍外收費比較多。調查結果表明,除雜費、代管費、借讀費、住宿費四項費用以外,小學生每生每學期平均還要繳納其它費用111.6元,占總收費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學期繳納其它費用175.4元,占總費用的26.7%。在四項費用之外的收費中,保險費、校服費、假日培訓費(周末、暑假培訓班)佔了絕大部分,有的地方經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同意,對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費。此外,有些學校還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如飲水費、優秀生補課費、差生補習費、試卷費、資料費、電教費、晚自修費(或晚自修教師坐班費)、停車費、電腦培訓費、「六一」節建校贊助費等等。個別學校還印製自己學校的信片,以宣傳學校、擴大影響為由要學生購買。
從收費的「合法」性上來說,像校服、保險費,從省到縣(市、區)都強調自願原則,但校方從校容、便於管理和學生意外時的救助能力考慮,實際操作中不少學校存在校方動員學生購買的情況,給家長以強迫的感覺,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覺得購買行為是出於無奈或不買不好意思。假日培訓應該說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們調查的三地來看,在其中的兩地比較普遍,周末培訓的費用因課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間,培訓的課程也有音樂、體育、美術等,但多數仍是語文、數學、外語及自然。暑假兩周培訓的情況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較普遍。這些假日培訓,都獲得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為了不與省里文件的精神相沖突,有的是社會教育機構出面或委託它們來組織、收費,有的有專門的假日培訓中心,但實際上給學生上課的仍是他們自己的老師。有的學生不想參加但又怕教師在假日培訓時教授在課堂上不講的內容,因此非自願參加的學生不在少數。
除了上述校服、保險和假日培訓的費用外,其它的收費都是屬於明顯的亂收費。其中飲水費已經包含在雜費內,即使學校提供桶裝水也不能另行收費,但在個別市(區)收取飲水費的情況比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費標准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錯位。考慮到我省各縣(包括縣級市 、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價、教育和財政部門僅僅規定了有些收費的最高限額或收費的區間范圍,並把收費標準的制訂權下放到縣(縣級市、區)一級,以便讓各地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收入水平來確定收費標准。但事實上各地都沒有很好地貫徹這一要求,基本上採用了省定的最高標准收費,尤其是人人都要繳的雜費和代管費,沒有體現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的梯度(見上表)。
以餘杭區和龍泉市為例,據農村住戶調查,2002年龍泉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餘杭的47%;這次被調查的家長自己估算,餘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6914.5元,龍泉為2558.8元,龍泉僅為餘杭的37%。但農村小學雜費和代管費合計(以下稱「兩費」)龍泉為221元,餘杭為165元,龍泉反而比餘杭高出33.9%;借讀費和住宿費餘杭比龍泉要高些,但由於借讀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讀生),對群眾的影響面不大。其結果,龍泉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負擔佔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佔到19.9%。而餘杭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費用雖然絕對額比龍泉要相應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僅為5.6%和11.6%,顯然大大低於龍泉的負擔水平。由此說明,教育收費如果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即使完全按標准規范收費,在一部分地方農民仍會感到負擔很重。
此外,部份學校在收取柴伙費、減免學雜費等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如大部份家長認為一學期柴伙費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學校收取的標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貧困生學雜費的減免比較困難,根據家長自己的申報,只有2.3%的學生享受了減免,遠遠低於省「一局兩廳」文件規定的10%的要求。
面對較重的教育負擔,廣大農民群眾(特別在欠發達地區)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費用負擔降下來,尤其是義務教育,要名符其實。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希望購買校服、保險時能真正自願,學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儀式及其它集體活動時一律穿校服,否則對買不起校報的貧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種打擊。
(二)學校經費緊缺,負債辦學現象普遍
目前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經濟不很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經費嚴重短缺的現象,即使在很多發達地區,經費也不寬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運轉主要是靠雜費來維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鎮政府雖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經費下撥到學校作為補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間),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所以現在農村中小學很多校長把工作重點放在討錢、要錢上,向教育主管部門要,向鄉鎮領導討,實在沒辦法的就向學生亂收費。對於教育亂收費,社會各界往往歸因於校方,怪罪校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校長是在「為政府分憂,替政府受過」。
由於學校經費緊缺,目前還有很多學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在被調查的15所中學中,有11所負債,共負債822餘萬元,平均每校近75萬元。其中餘杭2所,平均每所負債19萬元;金華5所,平均每所負債82萬元;龍泉4所,平均每所負債93萬元。在被調查的15所小學中,有6所負債,共負債143萬元,平均每所近24萬元。其中餘杭1所,負債18萬元;金華3所,平均每所負債31萬元;龍泉2所,平均每所負債15萬元。負債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樓、綜合樓、食堂、宿舍、操場等而欠債;有的拖欠新華書店、印刷廠、教育局資料室等書費、資料費;有的因創綠色學校、創省教育強鎮需要,整治校園、添置儀器、設備和圖書造成欠款;有的因開設信息技術課購置電腦、建校園網負債;還有的是拖欠辦公費、教師獎金。金華一中學甚至欠個人借款60萬元。
還是因為經費緊缺,許多學校教育設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在調查中,有51%的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學校中,僅有8所學校擁有標准操場。盡管這幾年在改造中小學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農村很多地方學校的教學、生活用房還是很不足。據龍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對照我省建設三類學校標准(最低標准),該市還缺少學校用地11萬平方米,校舍少8.6萬平方米。在金華,有的教師調侃說,他們住校生的住宿條件還沒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長明知他們的教師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報,否則要封存,這樣教師反而沒有地方住了。
(三)優秀教師流失較多,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流失現象較為普遍。據被調查的30所中小學統計,近三年來有21名教師(其中初中19名,小學2名)因待遇低而離開了教師隊伍從事他業,有45名教師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鎮)學校。現在一些民辦、私立學校經常到鄉鎮中小學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還比較小。如餘杭塘棲一中學反映,今年他們學校就走了4名教師,民辦學校給的年薪是5萬元一年(目前他們教師的年薪只有2.5—3萬元)。在他們學校一個英語教師要教三個班的課,而在民辦學校只教一個班的課。有的地方民辦學校甚至不要檔案,可以為招來的教師重新建檔;也有的地方規定去民辦學校的教師檔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要對教師進行考試、考核,將一些優秀教師調入城區學校或其他一些離城區近、教育質量好、待遇高的學校。這些教師大多是縣(市 、區)級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是學校師資隊伍中的棟梁,學校在培養他們時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的離去不但給學校的教育計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亂,也給教育質量帶來一定影響,更是給學校培養教師工作的信心以打擊。有的校長說,以後在培養教師時只要培養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養出來後不給上報評「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這樣又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骨幹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 如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中心小學今年有畢業生142人,升入當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個班54人,只有9人升入當地初中;餘杭塘棲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學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餘杭超山中心小學有70多人外出求學,佔在校學生的10%。
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師資條件一般或不太滿意,部分家長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動不動就體罰學生等。從教師的學歷看,金華、龍泉兩地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6 .4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兩地小學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1.3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四)報刊征訂任務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中小學校長普遍對報刊征訂意見很大。我們調查了9所中學和9所小學2003年的報刊征訂情況。每所中學的報刊支出平均達13459元,佔全部雜費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為非自願訂閱,佔到報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學報刊支出平均為6099元,占雜費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為非自願訂閱,佔32.4%。非自願訂閱多是因為上級有任務或是有關部門領導打招呼的結果,訂閱的報刊雜志五花八門,有中央、省、市、縣級黨報(越是下級的黨報數量越多),有各級晚報、《求是》、《共產黨員》、《錢江廉潮》、《半月談》、《時代先鋒》、《湖南宣傳》、《今日湖南》、《新農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價公報》、《質量時刊》、《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中國教工》等等,有的市(縣)級黨報教職員工人手一份還有多。我們在調查時一位曾擔任過中學校長的業內人士也反映,為了完成報刊征訂任務,當地一位宣傳部的領導親自來到學校,要求他訂閱報刊,看他有點勉強,他說我來了吃飯你總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訂,我多來幾次你的招待費不就多了嗎?言下之意還不如主動訂閱為好。
(五)教育收費卡制度執行不力
為切實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防止教育亂收費,近年來,教育部門出台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卡制度,即教育收費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長還必須有收費卡。但實際上這項制度執行的不夠理想。在這次被調查的300名中小學家長中,有66.8%家長反映學校沒有執行收費卡制度。有的學校認為已經實行了收費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費卡了;有的則以學生保管易丟失為由,家長簽名後校方「代為保管」。沒有收費卡,就不利於家長對學期中間的收費進行監督。代管費的開支省里是有嚴格規定的,但有不少學校將水電費、報刊費等也在代管費中列支,這些學校在學期結束時是不可能向家長出具「收費清單」的,代管費多退少不補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五、對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主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村學齡兒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更是提高農民素質、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應該說自1985年實施義務教育以來,我省的義務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省小學六年制招生比例達到了99.8%,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98%,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省份,農村義務教育也已走在全國的前列,但農民的文化程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我省6歲及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62年,低於全國6.78年的平均水平,這與我省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我省要提前實現全面小康,關鍵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對我省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而大量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農村勞動力必將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包袱。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目前的農村義務教育從「量」上來看(如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等)已經是形勢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革官員考核辦法,真正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
由於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樣能迅速見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的,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力的增強,又無不體現出教育的重要性。國際上也不乏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英國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曾是老牌的經濟強國。1850年前後,英國有大量的勞動者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在新工廠工作。但英國政府沒有為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學校。到十九世紀末,由於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英國對電力、冶金和化學等技術的掌握遠遠落後於重視對教育進行投資的德國。因此,進入二十世紀時,英國沒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面的巨大優勢。與此相反,愛爾蘭則是另一個例子。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萬人。它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時,還是一個農業國,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加入歐共體後,愛爾蘭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教育開支佔GDP的比例在西方國家名列前茅,由此帶來科技突飛猛進,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由歐洲最窮的國家變為最富國家,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愛爾蘭是世界上15到29歲年齡段人口在校就讀率最高的國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軟體開發超過傳統的美國和印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年出口額達到120億美元。這兩個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們國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包括文盲在內的絕大多數家長所認識,他們節衣縮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有的貧困山區的家長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鎮)邊緣搭起十分簡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賺來的錢供子女在城鎮上學。因為他們清楚,教育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最好辦法,也是改變他們子女命運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的很多幹部,對教育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視教育,在行動上做得非常不夠。聯合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說,我國政府教育投入約佔GDP的2.2%,還不到聯合國推薦水平6%的一半。政府預算只佔教育開支的53%,其餘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營部門支付。政府預算不足也正是10 年來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顯高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錢搞開發,但沒錢辦教育,這是政府在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其實,很多政府官員作為家長,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的。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輕文教衛重GDP的根源在於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制度上。目前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往往以經濟增長指
⑹ 求一篇舞蹈培訓班老師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在呀朋友
⑺ 求一篇假期兼職教師的社會實踐報告。。。
暑假培訓機構兼職老師實踐報告
我暑假時在一家培訓機構做兼職老師,我獲益匪淺。當讓不是他們的高盈利,也與他激發了我內心深處的事業心。是的,我要做中國乃至世界上做大的教育機構。我的終極定位就是超人教育。我是想來具有預見能力的。未來中國文化的復興,中國多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還有就是中國人對精神消費或者發展資料消費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市場也越來越大),再就是外星文明的接觸的擴大,就是哲學探究的充實需求,超人教育一定會迎來人類運動的一場旋風,不僅僅是在教育領域,還在政治、經濟、環境、社會領域。
我在這家培訓機構工作了一段時間,我多其運作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是中心(品牌效應),縣級(各級)代理實際獨立運營機構還有就是派課老師(這既是公司的員工,又是自由人)。當然這只是公司的一種運營模式。還有就設我接觸過安利還有保險一些企業,在裡面兼職過一段時間,也和裡面的員工詳細交談過,因此獲得了一些相似的經驗,這是「蔣式的學生軍」。期間我初中的一位同學也在一家培訓機構當講師的助手。我們是要一起合作,起步階段正在籌劃。我是學德語,假期時,有很多人打電話或者QQ聯系我,要跟我學德語。他們大部分是工作需要或者出國需要,而這真是符合培訓即時性,針對性和專門化的特點。對我們就從這做起。資金、場所、人員有我的初中同學來出,老師,外教,上課的課程由我來負責,招生我們的團隊齊努力。當然我們現在是學生,起步時,只在暑假搞,或者以做代理的形式先干著。
當然說到這,我不得不說,咱們中華文化的復興。我對中國文化一直情有獨鍾,特別是國學。那春秋戰國時的文化復興和回歸一直是在我的腦海里魂牽夢繞的。現在中國的禮儀學校,經院學校,古代私塾出現了,在外國的孔子學院也開得如火如荼。中國的經濟上去了,中國正在實現著偉大的復興,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上升,而這一切的一切都為中國精髓文化的復興提供了條件,而中國精髓文化的復興又是中國真正復興和崛起所不可缺少的。而我一直是一個中國士大夫階層的倡導者,中國的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兼容並蓄的氣度,而士大夫則是這一氣度的最好承載者。朱鎔基、辜鴻銘、譚嗣同這都是我敬佩的士大夫。我的第一個教育運動,就是士大夫教育。而中國古文化和精髓文化的缺失,中國人素質的不高,則需要全民素質運動,而是士大夫教育則是這一目標實現的最典型和最能起激發作用的運動一環。士大夫就是愛於國學而致力於國學,愛於國家而報與國家的,兼容並蓄,窮善其身,達濟天下,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一類中國人(當然不排除後來甚至現在也有外國人)。
外星文明是是可以出現的,我相信我這代人是可以經歷的。特別是在美國的文化,它的影視,還有日本的機器人,這都是走在前列的,但是我們中國人也不應落後,因為航天以及星際探測,我們比不落後,我們有社會主義幾種力量辦大事的能力,但是我們缺乏的是文化概念上的一種認知,一種外星文明接觸的意識。而這正是我的又一教育運動,外星文明教育運動。
我研究了大量的哲學,包括尼採的,從中得出,分為末人、庸人、超人三種,我曾在自己的哲學中闡發失我、自我、忘我三種狀態。;當然我覺得當年納粹運動,就是一種超人運動的窺視,但是他只搞日耳曼人的超人運動,對其他民族還歧視壓迫,還有就是過於技術化,這也是海德格爾後來與它分道揚鑣的原因。我認為超人運動是是適於全人類的,只不過有時有地有的種群民族更具有這種潛質和強力意志的上升。德意志是優秀的民族,但是變成超人不是它的特權,其他民族沒有喪失變成超人的權利,而中華民族就是和德意志相媲美的,而現在需要回歸的內在的呼喚力和外在的催促力也是最強的時期。以下是引用——「尼采所宣稱的『超人』是在他宣稱『上帝死了,要對一切傳統道德文化進行重估』 的基礎之上,用新的世界觀、人生觀構建新的價值體系的人。超人具有不同於傳統的和流行的道德的一種全新的道德,是最能體現生命意志的人,是最具有旺盛創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強者。尼采所指的『超人』形象大致可以概括為: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現自己、主宰平庸之輩;超人是真理與道德的准繩,是規范與價值的創造者;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超人面對人類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超人是在不利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憎恨、嫉妒、頑固、懷疑、嚴酷、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堅強。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尼采所說的超人不是那種卑微瑣碎軟弱無力的人,超人是充實豐富偉大而完全的人。不過,尼采並沒有把超人看作是絕對的 ,他所說的超人和與超人相對的『末人』, 『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超人既能自我超越,又能超越別的。」而我認為超人概念則是是一個絕對運動的相對概念,所以超人運動成為可能。以下是引用——必須說明的是:「『超人』一詞很多人認為它的意思是具有超常之力量或能力的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超人』的本意應該為超越人類。『超人』指的是未來的新物種,未來的統治集團,不是現存的或歷史上的偉大超凡的人物。『超人』不是單個的人,而是一個物種,一個集團。『超人』形象的根本特徵是充分發揚權力意志的狄奧尼修斯精神,是以權力意志為基礎的「老爺道德」的集中體現。「超人」是人類的目標,現代人的權力意志的發揚只是達到『超人』手段。這就是尼採的『超人』的主要含義。」所以超人運動本身是一種回歸,是向原始創造神的回歸。但是那必須伴隨著悲劇地毀滅,因此需要酒神的精神,而納粹毀滅了,那超人和飛碟哪裡去了呢。因此我的超人運動不應是絕對的,他永遠是相對的,否則它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我的東西方大統一場理論下的超人運動是可以實現的。而我首先搞的就是創造力和創新運動。
總之我要倡導的士大夫教育運動、外星文明教育運動,還超人教育運動是相互統一的,相互聯系貫通的。士大夫教育有助於當今我中華民族復興,而中華民族的復興比涉及外星文明,而地球文明與外星文明的接觸、碰撞、融合和再一次的統一,則需要超人教育為前提。
而我現在要做的是我們的小培訓機構,包括德語機構,目前具體的事宜由我的其他的同志去辦,我現在要好好學習,好好積累,鍛煉好身體,特別是對德語的學習。而我們的事業也可以從教育領域轉到社會服務領域、環境領域、經濟企業咨詢領域,都是相同的嗎。完全可以,在企業中設立政府性的機構部門,如環保,社保,養老,家政等等,因為本來政府就應是服務性的政府,而我們做的就是服務領域,所以這樣做是對應市場的。當然我們是可以和政府合作的,因為中華文化的復興、全民族素質的提高、中華民族的創造力的提升,還有就是處理與外星文明關系都是政府的事,也是我們的事,因此我們的運動在政治領域也是具有可行性的.
⑻ 教育調查報告怎麼寫呢
以下內容來自網路知道http://..com/question/81888478.html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報告
蒲江縣教育局教研室 呂德雄
一、調查目的
教育科研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順利開展群眾性教育科研活動,是我們教研管理部門需要研究的工作策略。
我們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旨在了解目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教育科研知識掌握的程度、參與教育科研的情況、對教育科研的困惑、期望等;了解中學開展教育科研的認識、組織、管理以及教育科研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通過調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資料,再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從而對問題進行歸因分析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提出工作建議,為我縣「十五」期間中學教育科研的深化發展提供指導、服務、管理決策等方面的參考。
二、調查內容及方式
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主要是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觀點和參與行為,以及學校倡導教育科研,推行教育科研的情況作調查了解。因此,調查主要圍繞下面幾個方面設計內容和方式。
(一)、調查的內容
1、教師對教育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
調查教師對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其目的是要了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態度決定行為,認識決定動力。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是開展教育科研的基礎,是教師需求與教研管理部門服務有機結合的前提條件。
2、教師對教育科研常識的掌握程度
教育科學研究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認識教育科研的規律、按照教育科研的規律開展活動,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了解多少教育科研常識,明白多少教育科研原理,直接影響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信度和效度。教師具備的教育科研知識達到什麼程度,是教研管理部門普及教育科研活動必須掌握的基本情況。
3、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方式
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除了教師自覺的行動外,更需要學校對教育科研的倡導、對教育科研活動的肯定、對教育科研成果的獎勵。否則,教師的積極性得不到保護,追求價值得不到承認,教育科研活動就會偃旗息鼓、半途而廢。這就涉及到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機制。了解目前學校在這方面的關注程度、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教研部門才能更好地開展指導和管理工作。
4、學校和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迫切希望
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學校是主陣地,教師是生力軍。了解學校和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希望,滿足他們的需求,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實施教育科研的潛力,教育科研活動才會蓬勃興旺、充滿生機。教研部門開展教育科研的服務和管理,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調查的方式
1、調查形式
從調查的廣泛性和調查操作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考慮,擬定本次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工作。問卷題項除充分考慮其合理的內涵和外延外,主要根據一般經驗和預測來設計所選問題及數量。題項語句的設計盡量簡單明確、具體實在,避免含混不清或隱含某種誘導。行文盡可能.注意語氣委婉,避免引發反感而影響調查的客觀性。問卷的題目設置包含限制性和開放性兩個方面。限制性題目共設置十九個,每個題目四個選項,要求做單項選擇。開放性題目只設置一個,要求被調查者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認識提出兩個方面的希望和建議。
2、調查的范圍和對象
本次調查從學校和教師的區域和層次的代表性、以及調查者本身工作的職責考慮,調查的范圍擬定為全縣所有初中(含九年制學校)、高中(含職中)課程的學校。調查對象為各學校隨機確定的領導及任課教師。
3、調查樣本的確定
本次調查共印製問卷三百份。擬定樣本為完中共一百一十份、初中共一百四十份、九年一貫制學校共五十份,總計取樣三百份。問卷投放根據各個學校教職工人數的大致比例分發,請各學校教導主任主持答卷和回收問卷。經過統計整理,回收到有效問卷共二百六十九份。問卷樣本為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參加工作1-5年的教師為84人,佔31.23%;參加工作6-10.年的教師為60人,佔22.3%;參加工作11-15年的教師為63人,佔23.4%;參加工作16以上的教師為62人,佔23.05%;教師群體類別比達到科學調查要求的基本規范,樣本信度比較可靠。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教師對教育科研與常規教學工作的關系認識
這部分的內容包含在問卷中第2-6題中。其涉及的內容有責任、態度、觀念、認識、興趣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內容主要反映的是教師的理念和開展教育科研的內動力情況。從統計來看,比例較大的選項有
1、認為「開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師都應該嘗試的事情」佔83.46%;
2、對教育科研「願意參與的」佔36.4%,「覺得太難」的佔29.37%,「確定不了課題」的佔25.65%,「缺乏信心」的佔14.87;
3、認為教師搞教育科研「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理論水平」的佔79.63;
4、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專項經費」的佔29.7,「不懂教育科研方法」的佔23.05%,「時間安排不過來」的佔35.96%;
5、認為開展教育科研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鑽研科研知識」的佔33.8%,「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的佔22.3%,「參觀學習」的佔26.39%。
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意義認識是比較深刻的,對教育科研是比較感興趣的。這比較充分地證實了我縣各中學開展教研科研濃厚氛圍已經形成,教研科研已成為當前大家相當關心的熱門話題。廣大教師不僅僅有了教育科研的意識,而且在開始琢磨教育科研的切入點了。教育科研對廣大教師來說還是新鮮事,對新鮮事總免不了這樣那樣的疑慮。教師們集中反映出的「覺得太難」、「確定不了課題」、「缺乏信心」、「不懂教育科研方法」「時間安排不過來」等等,說明教師們還對教育科研抱有神秘感。因為神秘,就難以涉入,未曾涉入其事,當然就難以知道該具體從那下手。這使我們教研部門應該注意,在提倡導教育科研的具體工作中,要研究怎麼來引導教師鑽研教育科研知識、怎麼從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來確定教育科研的切入點。
(二)、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身的理解程度
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要了解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質的初步認識和理解程度。其內容在問卷中第7-9、15-17題中反映。各題統計比例較為突出的選項如下。
1、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方向應該是「教學實踐研究」的佔72.4%;
2、對自己承擔課題研究所擔心的是「理論知識欠缺」的佔47.21%,「不知怎麼提煉成果」的佔28.62%,「影響教學」的佔20.82%;
3、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成果價值在於「教學成績有較大提高」的佔34.2%,「學會了怎麼去研究問題」的佔28.25%, 「有了教育科研的體會和感受」的佔26.77%;
4、對教育科研的知識「了解一些」的佔65.43,「比較熟悉」的佔12.64,「很陌生」的佔14.5%;
5、認為常規教研活動和教育科研活動是「有一定聯系」的佔44.61,「各有側重的」的佔27.51%,「一回事」的佔13.88%。
6、認為教育科研課題應該是「改進教學方法的問題」的佔51.67%,「解決工作問題的策略」的佔24.54%,「有關大綱教材的認識問題」的佔17.84%;
從這部分數據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本質認識和理解,反映出了中小學教育科研應該立足於教育實踐研究的特點,這表明了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最感興趣的選題類別,是與教學工作密切相關的課題。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價值評判不僅僅是在於教學成績提高,更在於教育科研的感受和體會、學會怎麼去研究問題。這表明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不是單純著眼於課題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於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帶來的觀念、思維方式的進步。這種結果,正是普教科研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目前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狀況
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問卷中的第10-14題來了解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結症反映。各題統計選項比例較大的情況如下。
1、 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會使「教師深入學習教育理論」的佔70.26%;
2、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關鍵是「教師的自覺行為」佔33.46%,「學校的組織管理」的佔27.88%,「上級的指導」的佔15.61%;
3、認為要使學校的科研工作得到深化應該「完善激勵機制」的佔55.76%,「領導帶頭」的佔26.02%,「注重物質獎勵」的佔14.5%;
4、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合適的問題」的佔35.32%,「沒有上級的支持和指導」的佔33.83%,「教師沒興趣」的佔21.19%;
這部分數據間接反映出,目前學校已將教育科研納入議事日程,教師們有了嘗試教育科研的沖動,意識到了教育理論學習與解決問題之間的關系。但是,學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還不能滿足教師的需要。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價值取向需要學校引導、教育科研的熱情和過程操作需要學校的肯定、怎樣將自己工作中的問題上升為課題研究更需要有人點撥和指導。忽視這三方面的問題,就不容易讓教師將課題研究與自己的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就不容易使教師注重過程研究,教師就不容易保持持久的動力。建立完善的激勵評價機制是學校目前開展群眾性教科研的突出問題。
(四)、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期望
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問卷第18-20題,主要了解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迫切需求。其統計反映如下。
1、認為教研部門指導幫助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應該側重「學校實際問題的剖析」的佔50.19%,「理論知識講座」的佔22.68%,「案例分析」的佔15.99%,「監督考核」的佔11.15%;
2、認為我縣對於教育科研的工作應該「設立單項基金」的佔39.03%,「列入對學校的綜合考評」的佔23.42%,「著重成果獎勵」的佔17.1%,「加強宣傳」的佔16.73%;
3、對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傾向性的希望和建議如下。
(1)希望:傾向性的是「教科研培訓、教育理論專題講座、專家指導、參觀學習的機會、案例分析、提供資料、參與課題組研究活動」等。
(2)建議:傾向性的是「設立相關獎勵政策、學校設單項考核、改善環境條件」等等。
從統計分析來看,教師對這一部分的總體反應是希望從自己身邊做起,希望找到自己科研的切入點,希望獲得教育科研的體驗。對於看中成果獎勵的教師並不多,這與前面「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不是單純著眼於課題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於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帶來的觀念、思維方式的進步」相互印證
四、工作建議
(一)、領導應從辦學理念和學校的發展來研究課題
領導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關鍵。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應當關注課題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領導頭緒繁多,不可能只考慮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專門來做課題。但是,領導不能迴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領導搞科研,重在研究課題與辦學理念的關系、課題與學校的發展的關系、課題目標內容與教學改革的直接和間接的關系。考慮這些問題實質上就是課題研究的一部分,研究這些問題也就是把握學校課題研究發展方向的關鍵所在。
(二)、做課題的過程中培養教育科研骨幹
目前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沒有專設教科室的情況下,一般是教導主任來擔當。教導主任對教育科研方面的認識相對普通教師來說要充實得多,看到的問題和對問題的本質分析也要深刻得多。但是,教導主任不可能自己一個人來解決問題,必須要依靠骨幹教師帶動廣大教師一道來解決問題。學校要培養科研骨幹,只有讓骨幹教師承擔課題,在做課題的過程中學習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提高理論修養、提高研究水平。我們常常聽到很多主任感嘆教師不會教育科研,學校沒法開展課題研究工作,什麼時候讓我們的教師學一學教育科研。其實,與其說「學」教育科研,不如說「做」教育科研。學的目的是會做,但學的時候是不可能做的。不做,學的東西就有距離。做就會遇見問題,有問題就得去學,這時候的學就沒有距離感,就學得實在、適用。學會了再做,和在做的過程中學,那一種更適合學校的需要,這自然是很明白不過的了。
(三)、足現實條件搞課題
教師在做或者是准備要做課題的時候,往往是抱怨學校條件和環境差,沒有現成的資料。學校對於教師的不滿有很多苦衷,本來就是經費不足,條件差,資料設備欠缺是不足為怪的。對於教師的要求,學校往往很棘手,不回答不行,回答也不行。教師的不滿和學校的棘手,都在於潛意識里將教育科研與高科技聯在了一塊,將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認為科研就是高設備高條件的產物。其實,學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決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困惑和問題。這些困惑和問題是常規教學工作方式下的產物。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一般是轉變觀念、改進方法、增添措施等。這些途徑完全是可以在現有條件下存在的,或者是不難提供的。明確了這一點,我們選題更多的考慮就是自己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搞研究考慮更多的就是怎麼充分挖掘潛力。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完全立足於現實條件搞課題,搞課題也就有了生命力。
以上三個方面的建議,主要側重於教育科研 「做」的認識觀念。對於怎樣保證「做」,使「做」更有動力,這是學校和教育部門常規管理能夠解決的問題,這里不再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