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解決新教師什麼問題
新教育實驗構築理想課堂項目研究認為,課堂可以從教學活動基本框架的落實、知識理解抵達的深度、主客體之間及主體間的對話質量這三個層次來考察其成敗;這三個層次上的優化,可以謂之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
② 學習的三重境界的意思
古今之成大事業、來大學問者自,罔①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②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③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④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非大詞人不能道⑤。然⑥遽⑦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詐⑧也。
編輯本段注釋
1.凋碧樹:使樹木綠葉枯落
2.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3.度:遍;次
4.驀然:突然
5.闌珊:稀落
6.遽(ju)即,就
7.許:同意
8.晏,歐:晏殊,歐陽修
①罔:無,沒有。
③ 學習的三重境界是什麼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學習的三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蔽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④ 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簡述什麼是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
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是非常關鍵的。所有的教師都會對他們所教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一內些影響,而容某些教師會持續地產生更大和更積極的影響,他們似乎與學生相處更融洽,在教授知識方面更成功。這種教師稱之為「有效的」教師。有效的教師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
⑤ 淺談如何提升教師的境界
朋友還說,教師的最高境界是甘於貧窮,無私奉獻。聽了朋友的「精闢」論述,感到教師實在可憐。有的教師不甘這種低級的生活,在白天被榨完最後一滴油的時候,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加班加點給學生補課,掙那二三十元的補課費,這很不容易,但走進了教育這片藍天,就只有自得其樂了。第一樂-----享受幸運,和下崗職工相比較,教師有活干,有錢掙。養家糊口沒問題,這就夠了。第二樂-----享受超然。人的一生就是從搖籃里走向墳墓的過程,你出生的時候,你在哭,周圍的人看著你在笑;你去世的時候,你笑著,周圍的人看著你在哭。人生就是一個輪回,想得開來,笑對人生即快樂。第三樂-----享受樂趣。上課是一種享受,開會是一種享受,別人說你的不是是一種享受,額外工作負擔也是一種享受,接待學生家長是一種施展自己才華的享受。高爾基說過,把工作看成一種樂趣時,生活是一種享受,把工作看成一種任務時,生活則是一種苦役。可見,享受工作即快樂。第四樂-----享受發展。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用平常心態,快樂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做既平凡又實在的事情,為學生負責,為教育負責,從中享受學生的發展,從中享受教育的發展,在發展中享受快樂是幸福的。第五樂-----享受平凡。在有的人看來,教師工作既簡單又平凡。其實,把平凡的事情做好才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才是不簡單。第六樂-----享受責任。教師不是任何人可以當得來的。只有取得國家教師資格證的人才可以當人民教師,只有能夠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使命的人,才能當好人民教師,國家的發展在於人才的質量,人才的質量在於教育的質量,教育的質量關鍵在教師。教師義無反顧地承擔起國家賦予的重擔,不享受這份責任就不會快樂 。 第七樂-----享受完美。為了當好教師,不斷地提高教育素養,不斷地完善教師形象,不斷地提高語言藝術水平,不斷地提高職業道德水準。成為學生崇拜的人、家長放心的人、領導靠住的人、社會稱贊的人。 第八樂-----享受自信。立於天地之間,無愧於國家培養之情,無愧於父母養育之恩。八種享受,造就了完美的教師形象。一生辛勤做教育,兩袖清風育英才;三千弟子興國家,光輝人生照天下。這就是教師的最高境界。評論區 發表評論文章評論
⑥ 教育的三重境界,你修煉到了哪一重
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人生的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還懷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新鮮,對一切事物都用一種童真的眼光來看待,萬事萬物在我們的眼裡都還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對許多事情懵懵懂懂,卻固執地相信所見到就是最真實的,相信世界是按設定的規則不斷運轉,並對這些規則有種信徒般的崇拜,最終在現實里處處碰壁,從而對現實與世界產生了懷疑。人生的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紅塵之中有太多的誘惑,在虛偽的面具後隱藏著太多的潛規則,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一切如霧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還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們在現實里迷失了方向,隨之而來的是迷惑、彷徨、痛苦與掙扎,有的人就此沉淪在迷失的世界裡,我們開始用心地去體會這個世界,對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與現實的思考,山不再是單純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單純意義的水了。人生的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一種洞察世事後的反璞歸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一境界。人生的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斷的反省,對世事、對自己的追求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認識到「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要放棄的是什麼,這時,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這山這水,看在眼裡,已有另一種內涵在內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才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⑦ 新教育的三重境界是怎麼提出來的怎樣才能達到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欄柵處
⑧ 「學習的三重境界」是什麼意思
這是根據王國維說的話而來的,在王國維《人間詞話》雲: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這是一種變化的意象,時序在變,物象在變,世事在變,心態也在變。遙遠的天涯路在眼中,無盡的迷惘在心底。
第二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里不僅有軀體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錘煉,甚至如王國維所說的可以「不悔」到這樣的地步,即是可以為追求和理想而「犧牲其一生之福祉」,寧願下「煉獄」的功夫。
第三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網路,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說,尋找到方向對頭的道路,又執著地追求,經過千百勞作,必有所成,最終豁然開朗,求得「真」與「是」,從而將自己的發現匯流入真理之長河中去,這是何等的欣慰!
⑨ 學校發展的三重門是指哪三重境界
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版高樓,望盡天涯路。」此權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三境也。
⑩ 怎樣理解和踐行教師「三重身份」
教師應具有三重身份:學習者、研究者和實踐者。
教師應該是學習者。關於這一點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談教師的素養》一文中談「教師素養」是怎樣形成的時候指出過:「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思考。」我國偉大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也強調過:「……好學的教師最為重要。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換句話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所以在學校里提倡學問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多找好學的教員……好學的教員與好學的學生是學校里的活勢力。」由此可見,讀書,學習對教師來講是多麼重要,教師學習對學生多麼重要,教師學習對學校多麼重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有教師有內動力,不斷學習,自主鑽研教學 規律,才能影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鑽研,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結出創造的果實。
教師還應該是研究者。教師成為研究者是發展的需要,教師成為研究者有促進教師自我發展的力能,是使教師走向專業化發展的「幸福之路」,具有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使學生走上全面發展的健康之路,具有發展學校的功能,有助於學校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教師成為研究者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喚醒了教師的科研意識,即問題意識,責任意識和成功意識。其次讓教師的工作充滿了無窮的樂趣。陶行知對此有過通俗而精闢的說明。他說:「例如我們教一班小學生,倘若自己全不加以研究,只照著別人編的書,自己抄的老筆記,依樣畫葫蘆的教去,當學生的固然不能受多大的益,當教師的也覺得不勝其煩,沒有多大的趣味。如是的粉筆生涯,不能不厭煩了。倘若當教師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之於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者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第三能使教師以思考的目光審視校園,以探究的姿態從事教育,以反思的襟懷走進課堂。
教師更應該是實踐者。有人曾經給教學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教學就是將我的所學所思在課堂上進行的實驗的過程。」這句話實際上說出了教師應該是一個實踐者。教育不是萬能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什麼都完全相同的學生。因而再好的理論,再好的經驗,再好的方法也必須經過反復實踐,不斷完善才能起到作用。那種照本宣科的教師、那種留聲機般的教師、那種抱著知識自我陶醉的教師是教不好學生的。
總之,教師應具有三重身份:學習者、研究者和實踐者。學校管理者及廣大教師要真正把學生和自己都看成「發展中的人,」把教師自己和學生的發展提高結合起來,用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的眼光和身份去學習,探索和實踐。這是時代賦與教師的艱巨而光榮的使命。
從這一思想出發,我校在近幾年裡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一、提出了教學教研的「九個一」。「九個一」即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做到以下九點:
1、每期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
2、每期撰寫並發表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3、每期至少上一節優質公開課。
4、每期至少編制一套高質量試題。
5、每期至少編制一份合格學案。
6、每期至少設計一份高水平學生作業。
7、每期參加一次學校組織的專業知識能力測試。
8、每周研讀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9、每次課後寫出一篇教學反思和心得。
二、扎扎實實地開展發了多樣的教研活動。
我校實行坐班制,除隨時研討外,學校於每星期還專門給每個學科辟出兩個半天的固定時間。一個固定時間為集體各課時間,在這個時間里實行中心備課制度,之外還要開展學習和進行校本問題的課題研究。另一個固定時間為「三課活動」時間。主要開展聽、評、說課活動。一學期下來,全校上公開課、示範課,優質課的教師可達120多人次。參與聽、評、課的教師可達900多人次。在集體備課和三課活動中,全體教師共同學習、討論,共同進步,大大提高了我校師資水平。
三、制定並落實了學校教師培訓制度。
我校教師培訓分二個層次:一是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訓。每年我校均選派各科骨幹教師參加省市組織的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培訓,報銷所有費用。同時還要求教師學歷達標,鼓勵教師讀研,並給 予補助。二是校本培訓。即是利用骨幹教師對新進教師實行「師帶徒」式的手把手的培訓。
四、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探索。
全校教師通過學習教育教學理念更新之後,學校先後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改革。比如將單一的由教師滿堂講或滿堂問的課堂結構變成了由學生、教師共同參與。互相作用的立體型課堂結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了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嘗試實施了分層教學,分層教學的觀念深入了人心。開展了課題研究。其中語文組的「創新作文」、外語組的「二十四字教學法」,化學組的「課堂教學法」等課題分別成為全國或省級研究課題。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一系列的努力結出了累累碩果。幾年來我校教師學習興趣大增,學習型學校已經建設成功。通過學習,廣大教師的教育思想已得到更新,教學 方法正在朝著有效的方面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全體教師思考教育、分析教學的習慣正在形成。我校教師每期均有許多教育 教學 論文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日積月累便有了這本論文集的出版。
這些論文是我校教師以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的身份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結晶。其中肯定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我相信這本凝聚著拼搏者汗水的論文集必將催生出更多具有三重身份的教師,有著更多的具有三重身份教師的息縣一高必將逐步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