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讀《教師最需要什麼》 提高小組分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在第二部分「教師職業最需要什麼」中,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共十二條。對照自身,我再次認真學習了其中的兩條建議:
1.習慣「研究」自己
要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深感研究自己的重要性。新學期即將來臨,我想要研究自己,首先要向身邊優秀的同事那樣讓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成為一種習慣,尤其要一如既往地認真做好日常的教學反思工作,通過反思及時調整解決具體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從而在實踐中增強自己的教育智慧,促使自己得到較快地成長和發展。
2.學會規劃自己
英國著名教育家培根曾說過:「敏捷而有效地工作,就要善於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時間和選擇要點。只是要注意這種分配不可過於細密瑣碎,善於選擇要點就意味著節約時間,而不得要領地瞎忙等於亂放空炮。」每天臨睡前我總會回顧一下自己一天的工作情況,想想哪些地方還需努力,若下一次再處理類似的問題可以採取哪些更合理、更有效的措施,讓自己今後少走彎路,擠出更多的時間思索、學習。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習慣於記錄明天要做的一些工作,並整理一下工作的思路。當天,我總是提早上班,又一次看看自己昨天的計劃,並及時調整。
在第三部分「教師教學最需要什麼」中,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共二十一條。在這部分的眾多案例中,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執教的《晏子使楚》一課的精彩教學片段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竇老師的經典案例讓我再次讀了讀這條建議:豐富你的課堂表情。是呀,我面對的是初中的孩子,我的表情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晴雨表,應該像竇桂梅老師那樣,不斷豐富自己的課堂表情,如書中所說「豐滿我的指揮棒(表情)」「讓自己的表情從心靈深處長出來」,努力讓自己的表情成為最直觀、最富有生機、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把不斷豐富自己的課堂表情當做專業能力來建設。
在第四部分「教師教育最需要什麼」中,中外教育家也給出了二十一條有價值的建議。美國教育家弗萊德米爾
.維阿杜說:「教師教授的最高藝術就是懂得如何引導。」書中建議教師「要引導學生相互欣賞」。我所面對的是一群初中的孩子,我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學會相互欣賞。在讀完案例分析後,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注重引導孩子們欣賞同學平時表現出來的良好行為、習慣,對於他們點點滴滴的進步予以充分肯定,使所有孩子一同進步,共同提高。
教師到底最需要什麼?我作為一名教師到底最需要什麼?我想,作為如今這個時代教師的我,遠不止中外教育家給我們提出的那些要求,我需要努力的方面真得很多!我要不斷反思、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從教育實踐中來,在自己的教育中進行實踐,一邊思考一邊實踐,活出自己的風采、個性和氣質! 我的書架上放著許多有關教育教學的書,有關於教育理論的大部頭專著,有關於教育教學的敘事隨想,有的偶爾一讀便塵封不動,有的品讀再三卻不忍束之高閣。由趙國忠先生主編的《教師最需要什麼——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一書是屬於那種我願意再三品讀的一類。
楊九俊先生說,教師對於教學要有一種宗教般的虔誠,對於教學要有一種敬畏感,所以,作為教師對教育教學最需要什麼,理應從多方面學習與借鑒。《教師最需要什麼》一書恰能給我們提供這方面的借鑒與參考。
全書從教師人生最需要什麼、教師職業最需要什麼、教師教學最需要什麼、教師教育最需要什麼四個方面,以中外教育家的經典經驗和思想之精華,充分闡述了教師最需要的是從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和成就自我中獲得幸福和快樂!
在第一部分「教師人生最需要什麼」中,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共十五條,其中第十一條是:把小事做好。我深知,教育教學無小事,事事要盡己所能!當我讀到本書的第三十七頁案例分析的末尾處(「……別人不願意做,你就多做,別人不願意付出,你就多付出,那麼成功的機會肯定會多些。」),我的腦海里浮現出許多如書上例舉的周邊的人和事,這段話更激勵著我一如既往地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私奉獻!在學習了第十二條建議(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後,反思自己對所任教幼兒的一日觀察。我深知,現在所教育教學的對象年齡小,更需要我向朱鵬飛老師那樣細心地觀察兒,逐漸學習把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又無比重要的細節,探索隱蔽在細節中的本質。
㈡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分組教學
課堂回歸是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是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現在的教學不再是把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該創設出一種探討研究的學習氛圍,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以指導者、協助者的身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分組教學可以培養小組成員的團結協助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全班同學共同進步。分組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夠獲得充分發展和展示自己的最佳學習平台。
二、如何進行分組教學
以我所擔任的中職一年級1009,1010,1015,1016四個班級的數學教學為素材,提出了分組教學的概念及如何進行操作、如何確定學習任務、如何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
(一)自由組合,探究學習
以1015班為例,把班級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7人。小組成員由他們自己確定,可以根據學習興趣愛好、性格等方面自由組合,在上第一節課時給我一份詳細的小組名單,並確定好組長。
(二)以學習任務為導向,競爭與合作並存
1015班每周兩次數學課,每次兩節課。一般,第一節課開始,我會把本次課的學習任務寫在黑板上。任務確定之後,學生學習目標很明確,知道我們這兩節課將會學到什麼。以問題為導向去看教材,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去解決問題。如果遇到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就去主動咨問身邊的小組同學,一個小組的智慧更強。我給大家一個開放的可以自由討論的空間,這種效果很好。通常會給他們20分鍾時間去主動探究,然後我再做總結。如果還有什麼疑問的,我會一一幫他們解決。
(三)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
學生的每一次課堂表現都會作為平時成績參與考核。課堂提問、黑板練習、作業檢查等等都算平時考核,滿意時就給五角星,不通過時就給小圓圈。一學期下來看誰的五角星最多,哪個小組成員的五角星最多。在課堂中我鼓勵同學們主動發言,主動展示自己,主動表達自己。這樣對每個學生都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學生中確實出現了爭先恐後的狀態。課堂的學習氣氛很濃厚,甚至下課了還在討論,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三、分組教學的意義
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組教學,可以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有效落實,充分體現了教師在課堂中作為組織者、指導者、評價者的作用,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分組教學中,以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為前提,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因材施教,充分體現了新課改對教學的要求。
四、教學反思
(一)學生學習數學課的動力是什麼
1.打好基礎,為將來的升學、深造提供必要的條件。
2.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及學生在這個時期的思維、空間想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慾望異常強烈,具有不自覺性,此時只要老師能正確引導,這些能力都會轉變成學習的動力,學會很多東西。
(二)課堂如何展開
1.學生預習,自主學習,以學習任務為導向,主動思考並試著自己去解決。
2.學生分組討論,利用集體的智慧,問題就相對容易解決了。
3.以提問的方式,一是檢查學習有沒有預習,有沒有主動去思考;二是不斷強化學生要認真對待課堂,把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深入學生頭腦中,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生必須先有求知慾,然後再傳授給他知識,他才會很上心,課堂效率才會高。
4.非常重視每一次課堂練習。多讓學生練習並及時反饋,適當的表揚和委婉的批評很有必要。且每次評價都會有記錄,與平時成績掛鉤,所以學生一般都認真對待。
5.強調課後作業堅持原創,不得抄襲。自己學習沒有必要應付任何人,學到與學不到全要自己掌握。
(三)如何處理個別學生的厭學情緒
1.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表揚。學生很喜歡被肯定,只要有進步的或者態度很好的,就要多表揚他的優點。
2.有時讓同學們到黑板上做練習,分成男生組和女生組,這樣會激發他們誰都不落後。
3.課後需要和這些學生多做交流。
㈢ 求團隊名稱 教師集中培訓,小組的名稱 最好再來個口號
大牛
㈣ 教師在分組教學中應做好哪些工作
一、教師自身素質在英語分組教學中起決定性作用
要對學生施行素質教育,首先就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應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更新觀念,樂於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挑戰,善於駕馭教材,很好地運用科學的藝術教學法。英語分組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必須具備以下素質:
1.職業素質。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道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個人修養和較強的自律性,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對學生言傳身教,做學生各方面的表率。
2.業務素質。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組織教學能力和處理教材使用教學方法的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能力,學法指導能力,對學生學校情況的考核能力,另外教師還需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即:深厚的專業知識,廣播的相關知識,相當的教研能力,較強的自學能力。
二、在摸清底細的基礎上分類指導
分組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將學生分成人數大約均等的若干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面對這種形式教學可使各組學生在45分鍾內各有所獲,逐步達到人人達鋼、整體提高的目的。先摸底,後分組。分鍾之前,最首要的工作是教師對全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與分析。要了解他們英語知識究竟掌握多少,實際運用能力有多高,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如何?
1.分組的策略。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應考慮以下一些因素:(1)學生的層次 要保證同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包含有學習成績為好、中、差等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而保證小組成員的多樣性,這樣能夠保證先進生和後進生都可以從合作學習中受益。(2)學生的能力 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強,有的學生思維比較深刻,將這些具有不同優勢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不僅能提高小組活動的效率,更有助於每個組員的全面發展。(3)學生的性別 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性別的個體在認知、風格、能力和性格特徵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
2.各組成員的任務。(1)小組長:是小組的負責人,按教師的要求合理安排本組的討論和學習活動,檢查學習的情況,及時向老師反映本組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幫助後進生學習。後進生:在小組的幫助下,學習勁頭比以前要好些。同時,由於得到老師的鼓勵,逐步嘗到了學習的快樂,形成了良性循環。(2)小組:它是合作學習的小團體。整個小組將幫助組里的後進生,帶領整個小組與其他組進行競賽,各小組成員以前討論問題、解決疑難,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3.教師的角色。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監督和介入要貫穿整個合作學習過程,掌握進行合作學習的技巧,找出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並對課堂進行全面的組織, 給予學生科學的評估,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㈤ 教師培訓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教師培訓的主要形式包括:
(一)參加進修班、培訓班或者研修班;
(二)專到教學、屬科研、生產單位進修;
(三)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講座;
(四)出國(出境)進修、考察、培訓;
(五)單位組織的學習和有考核的自學;
(六)接受現代遠程教育;
(七)其他形式的繼續教育。
㈥ 課堂小組的分組方法都有哪些
具體實施步驟:
1、根據成績、學習潛力、組織能力確定組長8-12名,這里注意可參考各回任課教師的建議答,在班級前20名中擇優選拔。
2、根據期未考試學生成績排名順序,由班主任進行恰當分組,(或由組長依次選擇自己的組員)如可以一組選擇第1名,二組選擇第2名,依次進行。然後12組選擇13名,11組選擇14名,依次往下進行,中間已成為組長的同學,越過選擇下一名。
3、完成後,班主任根據男女比例、性格特長等情況,在大家都同意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調整,保證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小組中去。
4、小組分好後,要相對穩定一段時間,時間長短視情況而定,(中間可根據情況作出微調)原則上兩個月小調整一次,一學期大調整一次。
5、各小組組長根據各科成績將學生劃定為1-4號(不足或超過4人依實際情況定),指導幫助小組成員在小組內的定位和任務。
4、小組分好後,要相對穩定一段時間,時間長短視情況而定,(中間可根據情況作出微調)原則上兩個月小調整一次,一學期大調整一次。
5、各小組組長根據各科成績將學生劃定為1-4號(不足或超過4人依實際情況定),指導幫助小組成員在小組內的定位和任務。
㈦ 新課改中怎樣進行小組分組教學
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有效探究
天台中學
【摘 要】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課堂更加註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為此許多學校、語文老師不斷努力探索,尋求能實現此目標的教學模式,大部分老師都認為,若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小組合作學習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之一。本文就通過對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闡述、分析,旨在引發對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討,尋求更科學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更有效我們的課堂。
【關鍵詞】語文課堂 小組合作 策略
一 從理論角度上認識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小組合作學習,20世紀70年代興起於美國,發展至今已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這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近年來,我國的一些中小學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推動了中小學教學領域的改革。
《語文課程標准》的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滿足了學生的這種需要,它以人為本,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學生的進取意識、創造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能較好地得到強化。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積極有效教學策略,是將班級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成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的任務式學習活動。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具備:面向全體學生、善於組織學生學習的能力;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善於因材施教的能力;善於創設良好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情感的能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因勢利導,巧於點撥的能力。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小組合作學習表現出與傳統班級教學更具優勢的特性。
1、小組合作學習,首先使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小集體中相互交流,互相探討,互相適應,通過適應這個小集體,逐步過渡到適應大集體,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同時小組學習中成員間交流表達,能夠為學生創設充分表現自我的氛圍,使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條件,並使之在小組中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快樂,肯定其主體地位,促進其全面發展。
2、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淡化了教師的權威,促使小組成員大膽地將自己的見解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小組成員在討論交流中通過互動式、互助式、討論式進行學習,使語言、思維和膽量得到訓練,進而培養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達到主動與別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從中發展了自己。
3、小組合作學習是同伴間的互助合作活動。它通過老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把學生分成合作小組,改變了原班級教學結構,其目的就在於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從而達到更高的學習目標。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班級教學中以個人成績及評價為中心,以競爭為主的學習交往模式,強調個人在小組活動中盡已所能,為小組奉獻爭光,由此又帶動小組整體發展。
二、從實踐中認識小組合作學習的不良現象
綜觀我們的課堂,有些老師還是很迷戀自己的一言堂,但迫於新形勢的壓力,在課堂上免為其難地穿插學生的討論探究,過過場而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基本處於一種演戲的層次上,並沒有真正體現上述的優勢,反而成為制約課堂有效性的一個弊端,成為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障礙。
大致現狀如下:
1、沒有真正開展以生為本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某些教師常常犯匆忙開場,草率收場的毛病,一口氣拋給學生幾個問題,十分八分鍾後以「時間到了」為理由,終止了學生的的熱情討論。給人感覺講台是舞台,教師仍然是主角,學生倒成了「扯線公仔」,過後還抱怨學生不配合,沒有合作精神。
2、部分老師對合作學習的內涵沒有準確把握,把一般性討論、交流等同於合作學習,我們也經常看到學生大侃特侃時沒有中心甚至跑題,很少有實質性的討論,更別提課堂的實效性。更有教師在課堂上花樣百出,變來變去的手法奧妙無窮,卻明顯忽視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育。
3、討論變成了「放羊」,合作變成「無教師」狀態下進行學習,教師變成了看客,有些教師將自己當作合作交流過程中的局外人,任由課堂喧嘩一片,並不做任何有效的指導和監控。完全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錯失了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契機。
4、一些班主任在座位安排上主要根據成績、身高和紀律,較少考慮學生性別、個性、氣質、基礎等因素。而日常課堂教學如果簡單的把前後桌的同學分成一組,就很容易造成各組之間水平相差懸殊,如此能力較強的一組,很容易地成為活動中的「明星」,反之,弱勢學習小組在合作過程中不斷受挫而成為旁觀者,使小組合作學習失去真正的意義。
5、一些班別的小組雖然精心設計,並且是名實相符的,但是也存在合作學習的學生個體各自的參與程度嚴重不均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學習好口頭表達能力好的學生課堂參與度高,學習不好的學生或缺乏主動性的學生因為怕出錯,懶於思考,處於課堂游離狀態。課堂上,有些教師也怕影響教學效果或拖延時間,不敢過多地面向整體,更不敢讓學困生發言,所以小組討論與見解發表,就成了部分優生的專利,而學困生往往被忽視,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似乎成了「多餘人」,懶於思考,坐享他人之成。這使得合作學習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
三、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策略
1、科學建組,合理分工,明確規則。
在協作小組的設計上要遵循層次性和奇數性原則。應選擇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成組,形成互補,小組長應該是本學科的學習骨乾和積極分子,知識和能力方面有較好的基礎,還要有較好的人際關系,最好由學生推選和教師參考指定結合而成。能否有效組織討論,不僅在參與學生的學習水平,小組成員的人數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一個討論小組人數一般5個為宜,人數過多,信息量過多,難以形成一定的共識,人數過少,對問題的研究又過於簡單化。同時小組人數呈奇數,在小組討論一旦處於爭執不下的時候,從人數上自然會表現出一種傾向性,有利於組內同學的爭論,便於作出暫時性的結論。
分組時應在綜合考慮學生學習情況、性格愛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礎上,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5人的小組。小組成員的分工必須明確,要求人人有事做。分工時,要根據組內學生的差異進行適當的角色分配,努力實現組內的差異互補,避免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尤其是學困生一定也要賦予一定的學習任務,使他們感受小組學習的成功快樂,引發學習的興趣。
討論時為了避免課堂喧嘩、跑題的現象,還要給學生一個規則,按照規則來進行操作。如要求各小組成員先獨自思考,想出或寫出自己最好的辦法,然後以小組合作討論,各小組討論後綜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小組最好的方案,由各小組匯報員向班上匯報,保證方案是人人所想,綜合所得。這樣的過程既激發了同學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又鍛煉了同學們獨立思考與合作的能力。
2、注重對話,預留時間。
俄國著名教育家契訶夫說:「兒童有一種交往的需要,他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來跟同學老師交談。」而語文又是語言類學科,更注重學生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的培養。這就是要使學生知道如何說話,如何表達心中所想,腦中所思。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由於經驗背景的差異,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又因為他們之間的年齡、心理、水平相近,可以在語言交流中組織,在爭論中表達,最終激發創新。因此在課堂上注重小組討論、同桌討論等對話方式,能增加小組學習的思維火花的碰撞,加強對話能力的提升,讓每個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因此在布置小組合作之前,必須要給予足夠的思考、合作的時間。既要充分考慮到中下等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在充分准備的基礎上有機會優先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學習成果,體會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功體驗。由於有了充分的准備,交流時,他們每個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獲,興致勃勃地向小組成員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結合自己的疑難問題傾聽他人的意見。
3、切忌忽視師生的情感交流 。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上。」語文教學更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作者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教師與作者之間、教師與文本之間的情感溝通。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人機對話」,而忽視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就會出現」計算機面孔」,師生面對面的教學相長的熱烈與融洽的交流氣氛大大削減了,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阻礙教學的順利進行,影響了學習效果,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因此,在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不能忽視語文教學的個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切忌老是處在教師機位置,單純地操縱機器,應當隨身攜帶麥克風、電子教鞭等通訊設備適當走動,盡量用身體語言來提示、交流教學信息,調動課堂氣氛。教學網路只是一種教學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教學中學生心理產生的正面效應,是任何形式的電子媒體不可替代的。
3、加強學習成果的展示。
要獲得合作學習的成功體驗,必須加強學習成果的展示,這能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索、積極討論,也使學生收獲更多的成果,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學習模式。因為展示的是小組的成果,所以展示的方式要多變,可以由一位同學代表本組發言或演練,也可以通過媒體投影的方式展示全組的成果,更可以綜合全組所寫的書面報告或小論文的形式加以展示,在共同欣賞全組學習成果的同時,也收獲個人學習成果的喜悅。
4、抓住時機,扮演好調控者的角色。
小組合作學習中,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是旁觀者,更不要做局外人。不過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承擔的不再是單純傳授知識技能的角色,而應注重對學生思維的激發,除了前面所說要幫助建立學習小組,明確學習任務之處,更要扮演好調控者的角色,關注每個小組的活動狀況,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及時發現並引導學生思考瓶頸的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學會合作的技能和品質,當小組合作出現觀點沖突時,要注意協調與指導,真正做好消除課堂「無政府狀態」的調控者角色。
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對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產生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例如小組評改作文,教師應做好示範,適時引導。可以先印發兩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對其中的一篇精評,以給學生做示範。另一篇文章讓學生分小組當場修改,小組討論哪些地方應該改,哪些地方寫得精彩,要求各成員發表自己的看法及簡評,最後,組長對習作做總結,寫出本文的賞析感悟。教師始終在學生中間,幫助學生解決發現的問題。教師的點評既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得失、總結經驗,又使學生思維得到升華,體現教師的主導角色。
5、建立和完善評價機制。
要使每個同學都能持久地保持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熱情,必須建立可作為動力的評價機制。評價既要體現個人的努力因素,又要體現集體合作因素。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既注重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更注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中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因此,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兩個方面的評價,一是對小組的評價,考查小組成員間是否能運用互學、互幫、互補,互促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二是對個體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任務對學生採取的諸如態度、情感、方式等進行綜合性的評價。
另外,還要改變教師一人評價的傳統模式,把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讓學生也在課堂上參與評價,完成自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的評價,發揮師生共同評價機制帶來的優勢。無論是哪一種評價,都要做到適時適當的給予激勵,從而使每個小組都能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生進一步合作的慾望。
實驗證明,「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是嚴重忽視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新課標下,我們強調自主、互動、學習型的語文課堂,關注理性個體的生成和發展。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不僅能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體不能解決的問題,還能促進學生之間合作交住,培養學生主動性學習能力,完成為學生更高的學習能力及更強社會適應性的良好促進。
【參考文獻】
1、《中國著名教師的課堂細節》趙國忠主編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7.10 第一版
2、《名師講述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徐學福 房慧主編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5 第一版
3、《合作學習》 靳玉樂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4、《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龐維國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3
5、《有效教學方法》易東平譯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㈧ 教師如何組建學習小組
如果教師想要組建學習小組,那麼他就必須要對班上的同學有一個大概的內認識,這樣子他才能夠容更加合理的去安排誰跟誰一組。如果他對班上的同學都不了解的話,那麼他冒冒然的去組織學習小組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然後當他對班上的同學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之後,要選出一兩個代表來帶頭,給班上的同學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當然這一兩個代表也要具有一定的魄力,能夠很好地管理班上的同學。
在組建學習小組的時候,一定要和同學說清楚組建學習小組的意義何在,讓他們能夠明白新樣子做對他們的好處。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子的效果才會更加的好。
在組建了學習小組之後,我們也要定期的去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對一些表現好的學生,我們要進行表揚,而一些表現差的同學,我們就要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㈨ 怎樣進行分組討論式教學
在高效課堂改革中,「效」很重要。 對於這個「效」字,我嘗試進行分組討論式教學。我主要針對分組討論式教學的必要性,如何分組,舉例說明如何授課,課堂評價以及合作學習中的問題。和實施分組討論式教學的結果,這種教學形式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鍛造各方面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豐富的情感,滿足終身發展的需要。
心理學家誇美紐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興趣是探求知識的原動力,是學習的「催化劑」,也是發明創造的精神源泉。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適時的為學生尋找適宜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顯現真正的活力,課堂才能煥發勃勃的生機,高效課堂問題才得以解決。
現在高中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教師教的越來越辛苦,學生學得越來越痛苦,教學效率很低,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解決的方案之一就是我們的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能指導學生有效學習,使課堂的效益發生變化,從而達到最有效地教學。教學是一種為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服務,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自身發展過程。
在我國教育發展到現階段,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使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更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和難題。主要難在以下兩個方面:1、學生從小獨處的時間多,不善於與人交流;2、家庭投入大,學生從小就會接受各種興趣班的訓練,個人能力強,體會不到合作必要性.
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採用,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從教師的教學觀念方面都是一個重大的變革。然而在現實中,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的情況比較普遍。教師在教學中,大都採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討論合作,且無論什麼樣的課都採用。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堂教學熱熱鬧鬧。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學生並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教師也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究其根本的原因有一是教師沒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論精髓。二是受功利主義的影響,搞形式主義。而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學有效性的觀念。
在新授課中,教師要先給學生預習提綱並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新知識,在上課的過程中,針對預習提綱中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找代表發言,同學們進行評價,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提示,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回答。最後學生自己進行小結本節課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學會了哪些內容。這種授課形式中,教師的課前工作量很大,預習提綱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各個環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要根據學科特點來設置,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基礎知識、典型例題、課堂檢測、作業設置等相應內容要考慮高、中、低三個層次,按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作業要設置選做題。上完課後,教師還要根據導學案在課前及課堂的使用情況進行反思,並進行記錄,以備進一步對導學案修正完善。
實施方法:6個人為一個小組,其中兩個人是優等生,兩個是中等生,兩個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其中同等水平的坐在課桌的對面以 便於討論。每組的組員分別編號為:優等生A1、A2中等生B1、B2基礎比較差的C1、C2。每班6個小組。每組設置一名組長,組長不一定是學習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熱心、最有責任心組織管理能力最強的。培訓好組長發揮學習小組長的管理、組織、檢查作用,創新小組評價機制,杜絕為評價而評價,用恰當的評價培養小組積極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學習的學習精神,把評價變為一堂課的作料,自然順暢。班級中設有小組的和個人的評價規則,實行量化評分制,和月獎勵、周獎勵。
一、 在合作式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代中學生思想活躍,充滿朝氣,自我表現強,敢想敢做,但同時他們對任何新奇的事物都有好奇心,學習興趣頓時高漲起來。通過學生根據實驗目的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最能看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實施實驗方案時,邊思考邊實施,其思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久而久之,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逐漸提高。
案例:以人教版選修五第三章第三節羧酸 酯中的科學探究為例
利用圖中所示的儀器和葯品,設計一個簡單的一次性完成的實驗裝置,驗證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強弱。
首先,學生小組內討論設計並畫出裝置圖,將各組的裝置圖都展示在大屏幕上,分別讓每組的一個組員介紹本套裝置圖的原理,組內的組員進行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自由提問
這樣做的好處有:充公發揮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同學的評選,得出如下兩套裝置圖,
小組之間評價:總結出最好的裝置圖(第二幅圖)
學生動手組裝儀器進行實驗,驗證實驗結果,學生總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特徵,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准備;在學習活動能夠對學習進展、做好具體的學習准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
二、課堂評價是學生前進的動力
任何人都有得到別人肯定的慾望,都渴望一種超越別人的成就感,內在的那種成功的喜悅才是學生進步的真正的動力。要重視小組的評價,用恰當的評價培養小組的積極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學習的精神,把評價變為一堂課的作料自然順暢,並利用評價板展示各小組的情況,但堅決杜絕為評價而評價。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學習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他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
三、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形式出現在學習過程中。一開始組織實施時,學生會因缺乏方法而顯得生疏,有時課堂特別亂,難免會出現亂說亂叫,為一道題大吵大鬧,秩序混亂等狀況。為了達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師必須進行恰當的引導。許多學生的特點是心直口快,往往還沒有想好就急於脫口而出,有時會說半截話,有時說一半又重說。對於這樣的學生,要求小組成員對他們提出更正意見,重新說。還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小組成員在交流時讓其他成員必須認真聽,才能聽清楚別人的意思。當然,學生培養需要一個過程,只有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小組合作交流的質量才會得到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