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教師法律培訓演講稿

教師法律培訓演講稿

發布時間:2021-02-26 18:14:22

⑴ 請老師提供:法律知識進校園演講稿提要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法制進校園》。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教育和培養好青少年,是我們中華民族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根本大計,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基礎工程,是全黨全社會共同的社會責任。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培養教育,為青少年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長。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近幾年來,侵害校園的案件以及學生犯罪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學校正常的學習、教學秩序。我們一方面對侵害校園的犯罪要進行嚴厲的打擊,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校園治安環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衛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從主體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頭腦簡單,解決問題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貪圖享受。從客觀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誤區;二是學校教育的失當;三是社會文化氛圍消極方面的誤導;四足缺乏社會救濟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對滯後:六是受社會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
對學生來說,讓犯罪遠離校園,應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從而鏟除校園犯罪滋生的土壤。許多案例表明,校園犯罪事件的發生有一定的條件,一定的氣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學生紀律差的學校,發生的事件越多。學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種見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當,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進行。如果我們讓陽光普照校園,那麼參與犯罪者就不敢出現。陽光是什麼,陽光就是學校的正氣,就是全校同學的正氣,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我們在打擊侵害校園犯罪的同時,還應加強自我防衛能力:
1、提高法律意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們要多學點法律知識,弄明白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違法犯罪的事,同時也有可能制止他人違法犯罪。
2、增強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勇氣。為什麼侵害校園犯罪屢禁不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同學們沒有團結起來,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勇氣。面對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脅,竟然會束手無策,讓他們得逞,原因是他們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
3、掌握防衛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門,宿舍門要隨時關好,錢財要妥善保管;二是外出要請假,夜行要結伴,讓同學老師知道你去哪裡,或者遇到問題有個照應,防止犯罪分子襲擊;二是同學們應該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青少年在哪些方面應受到保護。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地與老師、家長、公安人員取得聯系,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發生事情後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要大膽揭發壞人壞事,不要姑息養奸。
總之,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國民素質的提高,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民主與法制的推進,這都寄希望於廣大的青少年。為推進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深入開展,全社會都應當行動起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⑵ 有關法律的演講稿誰有

樓主好!

以下是我幫你找來稿件,請笑納!

法,與愛同行

幾百年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杠桿,我能把地球橇動」,那時,他自豪又迷茫。今天,當我面對台下頗有管理業績的眾多校長時,思緒不由飛揚,靈感頓時迸發,突然發現自己在學校這個小小的管理世界中,似乎找到了阿基米德遺失的支點和杠桿,這支點就是法,杠桿就是愛。

自1998年「田永狀告北京科技大學」以來,在全國捲起了一陣「學生狀告母校」的浪潮,在這陣浪潮中,學校多處於不利局面;不但學生告學校,連老師也告起學校來。在我們重慶不是就有老師為教案所有權而與教委對簿公堂的案例嗎?說到這兒,作為一校之長的我們也許會問,這是咋回事?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自家人怎麼會倒打一耙?其實無論是學生告學校,還是老師告學校,我們都應該感到由衷的高興,因為從中我們感受到了師生法制意識的增強、法制素質的提升,更意識到作為一名校長只有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法治社會賦予我們的法制使命,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校。

實現依法治校,關鍵在於師生主體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律素質的養成,如何提高與養成呢?一是學法知法,二是守法護法,三是用法維權。在法制課上師生、家長共同學習法律法規已成為我們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每法必學,《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章章必讀。每個學期我校都會召開教代會,依據法律法規和學校實際來修改完善本校的規章制度,對師生行為作進一步的規范,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做到人有責,物有位,事有序。如今,工作、生活兩條線上,遵紀守法、照章行事已成為我校師生自覺的行動准則,師生之間、同事之間、生生之間親如家人。教師團結協作,愛生如子,學生活潑可愛、奮發圖強。建校短短幾年,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可喜的成績,創造了一次又一次輝煌。

常言說得好,有規矩才成方圓,有法律的保障才會有和諧的校園,有愛的傳遞才常有動人的維權故事流淌。2002年的九月,當幾百張童真笑臉重歸校園的時候,98級1班的教室卻少了李菲菲同學的身影。李菲菲的父親半年前因病去世,一個月前,母親又因意外車禍而不幸身亡,可憐的小菲菲從此便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別說上學,就連吃飯也成了問題,班主任羅遠瓊老師得知她的遭遇後,馬上組織教師四處找尋。功夫不負有心人,深夜11點多,終於在一個垃圾堆旁找到了滿身污垢已處於半昏迷狀態的小菲兒,並把她帶到了自己家,給她換上干凈衣服,讓她與自己同吃同住,像媽媽一樣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在我們學校,像羅遠瓊這樣愛生如子的教師數不勝數,像李菲菲同學這樣因各種原因而面臨失學的孩子也不計其數,因此我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要求大家奉獻愛心,伸出援助的手,建立「森林愛心基金」,專門支助象李菲菲這樣的學生入學。時至今日,「森林愛心基金」己讓百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茁壯成長。是啊!是同伴的幫助、老師的關愛延續著他們成長的幸福,是學校的支持、政府的關懷維護著他們受教育的權利。

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說: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我膚淺地認為:作為一名校長,最大的魅力也在於愛,愛黨的事業,愛自己的學校,愛學校的師生。同時還必須懂法,做學法的先鋒,守法的典範,護法的使者。即用「法」來約束行為,用愛來感染師生。因此,在我的管理辭典中從來就沒有「人治」而只有「法治」,從來就沒有強硬的管制而只有真誠的溝通。

「以人為本」創建和諧校園是我奮斗的目標,我深深的知道,要實現這一目標,不但要有團結拼搏、謙虛謹慎的領導班子,合理完善的規章制度,還要有一支愛崗敬業、師德高尚的教師團隊,更為重要的是必須要有法制教育的堅實奠基,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依法治校」之路。只要法在心中,行在法中,以愛為橋梁,用心溝通,讓法,與愛同行,我堅信:

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溫馨和諧;

我們的師生一定會更加團結向上;

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二十五)法治的理想

中國哲學裡面有八個字「理所固然,勢無必至」,法治的理想要在學校全面實現,還要面對很多問題。而唯有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因為在光滑的冰面上無法前進,要前進,還是回到粗糙的地面上來吧。

依法治校的內在阻力是法治主體的法治觀念不強。這學期學校處分了一位老師,這是位男老師,他班上一個成績很好的女生和隔壁班上一個成績很差的男生早戀了,他可以說是氣不打一處來。隔壁班的班主任約請了男生的家長到校,三方共同解決這個問題。誰知道男生態度蠻橫,死不認錯,我們這位男老師一時火冒三丈,按捺不住,當著男生的家長和班主任的面,一個耳光就飛過去了。學校按照有關規定,對這位老師給予行政警告處分,扣除當月獎金和期末質量獎,向被打學生道歉。重點在學校宣布處分決定之後,老師們議論紛紛,很多人覺得被打學生成績差,還早戀,還和成績好的女生早戀,還死不認錯,打了這種學生處分大可不必這么重嘛,更不該向他道歉。老師們的這種微妙心理充分反映了道德觀念和情感因素在與法治觀念的較量中佔了上風,傳統的人治的意識超過了現代的法治的意識,因為傳統觀念是「禮法結合,以禮統法。德刑並用,以德為主」。在擁有幾千年人治傳統的國度全面實施法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執法必嚴還不是問題的全部,根深蒂固的傳統人治觀念也許才是法治的內在阻力。

依法治校的外在制約是法治大環境並未完全成熟。姑且不說學校自主辦學權和校長評價問題,單說人事制度問題。教師「鐵飯碗」一天不打破,學校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就無法真正形成。雖然我所在的學校是重點中學,但每個年級都有幾個薄弱教師,班主任不願和他搭班,學生不喜歡他講課,家長還長期投訴他,學校的教師培訓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人事制度改革又還沒有進行到學校可以自行和教師解聘的地步,所以教不好書怎麼辦,去當圖書管理員、去當生活老師、去坐辦公室。這些事,說起來像笑話,仔細想想,是校長們的一塊心病。學校有一位初中化學老教師正常教學搞得不好,家教搞得很紅火,家教成了主業,工作倒成了副業。學校勸告、教育、警告都無效,怎麼辦?學校想了一個高招,讓她去教高中文科班,因為高中文科班高考不考化學,沒學生請家教,這叫斷她的財路。在法治大環境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法治大環境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學校如何因校制宜、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依法治校的必要條件是學校領導班子帶頭遵守規章制度,這一點我校有深刻體會。近幾年搞校本教學研究,給老師們布置了很多任務,比如每學期必須聽評課二十節並作認真反思,有些老師有抵觸情緒,說有時間聽課的叫沒時間聽課的人聽課,有時間反思的人叫沒時間反思的人反思。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對校本教學研究制度作了一個小小的補充:校長帶頭每學期至少聽二十節課並作全面反思。從此,校長和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只要不外出開會,每天早上七點五十准時進教室聽第一節課,半期和期末分別作一次學校課堂教學全面反思。由於校長帶頭執行制度,學校聽評課蔚然成風,第一學期下來,兩位校長分別聽了七十多節課,而在他們帶動下,全校總聽評課量達兩千節以上。這件小事折射出一種一種基本的法治精神,那就是春秋時名相管仲說的「上不行法,則民不從」。更進一步說,掌握資源分配和政策制定權力的領導如何進行有效的權力自律,是依法治校無法迴避的問題。

全面依法治校理想的實現,也許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因為主體法治觀念的強化、法治大環境的成熟、權力自我制約機制的建立都需要時間。前進的道路從來都不平坦,追求的目標也不會近在咫尺,此時此刻,我想起兩句詩歌,一是古代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是當代詩人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願用這兩句詩歌,與各位共勉。

(二十六)依法治校 構建和諧校園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朋友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依法治校 構建和諧校園》。

前不久,我在電視上看到:一所曾經辦學質量較高、社會信譽度較好的學校,因為違規收費而被取消了「文明單位」的稱號。摘牌的那天,天空正飄著細雨,望著畫面上老師們淚眼朦朧的雙眼,望著那位為教育事業奮斗多年,如今卻受到處分的老校長,我的心隨著天空飄著的紛紛細雨一點一點地往下沉。作為同仁,我很同情這位校長,因為他並不是牟取私利、中飽私囊,但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為這件事感到遺憾,因為這種違規收費是以犧牲學生的利益為代價,與國家法律法規背道而馳。法不容情啊!法治的力量讓我們的心靈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憾。

中國有句老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規矩是什麼呢?這規矩就是規章制度,這規矩就是法律、法規。依法治國,已成為今天中國的治國方略。

靠法治,我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步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逐步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

治國如此,治校更是這樣。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依法治教已成黨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針,而依法治校作為依法治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今天學校管理的必然選擇。

古人說:「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我認為依法治校,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在管理的過程中靠制度說話。我們學校在制度產生時,「誰說了也不算」,每一項制度必須經過教代會的審議表決,在制度執行時,更是「誰說了也不算」,一切按規章辦事。有人對校長不理解:「你這個校長,工資、獎金、職稱都說了不算,你還有什麼權力呀!」我們卻認為這恰恰是從「人治」到「法治」的進步,我們清楚的看到,正是因為職評小組成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堅持了公正、公平、公開,評職稱的時候,再也沒有原來那種吵吵鬧鬧甚至哭天抹淚的現象了;正是因為《獎金分配方案》的通過與實施,那些工作懶散,想吃大鍋飯的人變得勤快、能幹了;正是因為《規范教師從教行為的若干規定》的施行,學校里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杜絕了,違規濫定資料的現象沒有了,有償家教的現象少了,正是因為收費項目的公開,辦公室接到的投訴電話少了,正是因為百名教師訪貧濟困活動的開展,那些因為家庭貧困意欲輟學的孩子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校園,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正是因為校務公開讓教師明白還校長清白,校長在管理中更加的理直氣壯了。

全國勞動模範、重慶市骨幹校長、我們校級班子的領頭人物王校長常常說:「民主和法治是管理的法寶,也是挖掘每一個人潛能的最好辦法。只有堅持民主與法治,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的校園,才會使學校發展獲得持久的動力。」

是啊,多年來,學校不斷制定、完善並嚴格執行著各種管理的規章制度,同時也努力為教師創造條件,使教職員工能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心情舒暢、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制度協調和平衡了學校的各種利益關系,執行起來暢通無阻,從而使依法治校內化為全校師生員工自覺行動,形成了議政充分民主,行政雷厲風行,監政及時到位的依法治校局面。

如果說我們學校被評為市級模範職工之家和民主管理示範學校算得上精彩的話,如果說我們學校因為擁有學生的真摯情義和社會的廣泛贊譽而算得上精彩的話,我想,這精彩應該來自依法治校,因為依法治校我們更培養出了一支師德高尚、治學嚴謹,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隊伍,營造了良好的校園環境,共同譜寫了一曲和諧校園之歌。

楊柳隨春發新綠,法治春風遍神州。我們欣喜的看到,教育正走向法治的健康軌道,那塊「文明牌」的摘下,不正表明了我們依法治校的決心嗎?我們相信依法治校將深深地熔鑄在我們教育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內化為教育人的自覺意識,成為蘊藉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成為彌漫於萬物之中的和煦春風,吹遍大地,它將激勵我們教育管理者不懈地努力與追求,構建和諧的校園,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助你!

⑶ 關於教師責任的演講稿 題目是:我來承擔這份責任

關於教師責任類似的演講稿我們寫的很多,如有需要可把你的詳細要求發給我,或者去演講稿寫作網看看。

⑷ 誰有關於教師學法律的演講稿啊

關於中學教師應具備法律意識的思考
問題的提出,是近些年來不斷披露出的「未成年人犯罪」、「『園丁』違法犯罪」的案件數量的增加;同時,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核心就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但是我國的諸多問題中,「人力資源素質亟待提高」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從大教育觀的角度看,解決問題的環節不是中學教育一個方面,但對於培養「高素質人才」後續隊伍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角度,中學教師的素質至關重要。
這些問題引發的思考: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政治文明過程中,中學教師應具備什麼樣的法律意識,才能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自己遵紀守法作好表率方面,發揮人民教師應有的作用。本文認為,我國的改革開放、依法治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需要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的高素質人才,而「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造就高素質人才」;這是公理性觀點。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條件下,對「高素質人才」定位的諸多條件中,政治法律素質、思想道德品質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要件。而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自身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有一支自身具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先進思想的,而且能把這種思想轉化為教育教學行為的教師隊伍;其中教師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則直接影響著「高素質人才」後續隊伍的現代法治觀念的形成;和依法辦事能力的培養。
從我國政治法律制度建設的進程上看,中學教師至少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法律意識。
一、明確依法獲得教師資格並確定自身的法定地位的意識
改革開放後,我們對教師的法律地位的認識,經歷了模糊到明確的過程;尤其1993年10月31日頒布的《教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了「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使全社會對教師的合法地位的認識都有了法律根據。
因此,教師自身更要明確,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實行的、法定的一種職業資格制度;教師不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幹部」,也不是地方政府「官員」;教師資格是由國家對符合相應教師資格條件、並提出申請的人員,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認定的資格,屬於國家資格性質;教師資格一經取得,在全國范圍內不受地域限制,具有普遍適用的效力;只有依法取得教師資格、持有教師資格證書的人,才能被教育行政部門依法批准舉辦的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聘任為教師。這是公民依法獲得從事教師工作的法定權利。但是,教師資格只是公民從事教師工作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換言之,具備教師資格者只有在被學校依法聘任後,方能成為教師。學校應根據崗位需要,從具備教師資格者中擇優聘任。
2000年9月23日,教育部以部長令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對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作出了補充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問題是,申請認定教師資格屬於申請者個人的民事行為,不是組織的、行政行為,更與申請人在什麼單位工作沒有關系;非依法律規定,任何教師資格認定機構均無權拒絕受理符合認定條件的中國公民的申請;同時,申請教師資格的公民所在單位無權干涉。實施教師資格制度是教育事業進入法制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同時意味著,教師的行為不再單純是道德規范領域的、「糊口養家」的手段,教師的行為必須受法律的制約。
二、自覺學習、貫徹、理解、講授社會主義現代法治精神的意識
中學教師的工作,處於「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第一線。因此,要想使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現代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內容,教師自己就要通過自覺學習,懂得「依法治國」的涵義;明確二十一世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的基本要求與特徵;明確現行憲法(82憲法及三個修正案)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在制度上和對全社會的成員在行為規范上的總體要求;這樣才可能在進一步貫徹落實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礎上,通過對社會主義現代法治精神的正確理解,講授清楚:「依法治國」的關鍵是治理或制約國家權力;「依法治國」的實質是依法治權、治吏(官);尤其應避免將「依法治國」僅僅理解為「政府以法治民」,助長權力行使者的專橫與腐敗。應當明確,政府及其官員首先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對象和客體,然後才是「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即「依法治國」第二個層次上的主體;各個政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公民(包括教師和學生)和其他組織(包括學校)也要遵守憲法和法律。
在現代法治精神問題上,中學教師切不可「以其渾渾,使人昭昭」。
三、樹立平等對待學生及其家長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
每位教師都應當明確,教師與學生及其家長之間的法律關系是民事法律關系;教師在工作中的教育行為,不是行政管理行為,而是一種特殊的民事義務,相應的與學生及其家長之間的矛盾,若要承擔法律責任,一般情況下,主要是民事責任。因此,教師不要以「管人者」自居。要學會平等對待學生及其家長,要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
教學關系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現在對學生的「尊重」上。就是指尊重人的尊嚴,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和責任,尊重人的價值,尊重人在自己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一句話,就是把法律所賦與的權利和義務還給學生。
依法「尊重」學生,就是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就是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相互促進的適宜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只有教師首先真正依法「尊重」學生了,才能培養學生「尊重」的意識和能力。
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前提的「尊重」表現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尊重知識幾個方面。
自尊是一個人靈魂中偉大的杠桿,更是「人權意識」的前提;不會自尊的人,無法理解「人權」。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和社會,也才能獲得外界對自己的尊重,也才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教師必須自己懂得並告知學生,自尊應從認識自己開始,從法律上講,就是公民資格始於何時:零歲;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都應依法受到尊重,並且每個人都有捍衛自己人格尊嚴的權利。公民的民事權利無法定理由,不被剝奪。
「尊重他人」強調「平等」。尊重他人,並不是失去自己,是基於平等,依法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實際上是創造一個良好的平等待人、誠實守信、善於助人,不窺探、干涉他人隱私,寬容大度等法治環境的條件。
「尊重社會」強調遵守法律「規則」。人的權利和義務最起碼的體現就是樹立法律意識。遵守法律規則是尊重社會的底線,因為這是法制社會的基準。權利(權力)和義務(責任)意識是尊重社會的根本內容,沒有不承擔責任的權力(無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力的責任(也無無權利的義務)。「尊重自然」強調依法保護和愛護環境,明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總之,中學教師只有首先具備了與其教師資格相應的法律意識,自己首先依法辦事,自己首先學會平等地「尊重」,我國對學生進行的素質教育才能「全面」,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的預防,才能減少一個漏洞;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自身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才能有更符合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條件;逐步實現素質教育制度化、法制化的條件才能更健全。

法,與愛同行

幾百年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杠桿,我能把地球橇動」,那時,他自豪又迷茫。今天,當我面對台下頗有管理業績的眾多校長時,思緒不由飛揚,靈感頓時迸發,突然發現自己在學校這個小小的管理世界中,似乎找到了阿基米德遺失的支點和杠桿,這支點就是法,杠桿就是愛。

自1998年「田永狀告北京科技大學」以來,在全國捲起了一陣「學生狀告母校」的浪潮,在這陣浪潮中,學校多處於不利局面;不但學生告學校,連老師也告起學校來。在我們重慶不是就有老師為教案所有權而與教委對簿公堂的案例嗎?說到這兒,作為一校之長的我們也許會問,這是咋回事?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自家人怎麼會倒打一耙?其實無論是學生告學校,還是老師告學校,我們都應該感到由衷的高興,因為從中我們感受到了師生法制意識的增強、法制素質的提升,更意識到作為一名校長只有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法治社會賦予我們的法制使命,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校。

實現依法治校,關鍵在於師生主體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律素質的養成,如何提高與養成呢?一是學法知法,二是守法護法,三是用法維權。在法制課上師生、家長共同學習法律法規已成為我們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每法必學,《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章章必讀。每個學期我校都會召開教代會,依據法律法規和學校實際來修改完善本校的規章制度,對師生行為作進一步的規范,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做到人有責,物有位,事有序。如今,工作、生活兩條線上,遵紀守法、照章行事已成為我校師生自覺的行動准則,師生之間、同事之間、生生之間親如家人。教師團結協作,愛生如子,學生活潑可愛、奮發圖強。建校短短幾年,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可喜的成績,創造了一次又一次輝煌。

常言說得好,有規矩才成方圓,有法律的保障才會有和諧的校園,有愛的傳遞才常有動人的維權故事流淌。2002年的九月,當幾百張童真笑臉重歸校園的時候,98級1班的教室卻少了李菲菲同學的身影。李菲菲的父親半年前因病去世,一個月前,母親又因意外車禍而不幸身亡,可憐的小菲菲從此便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別說上學,就連吃飯也成了問題,班主任羅遠瓊老師得知她的遭遇後,馬上組織教師四處找尋。功夫不負有心人,深夜11點多,終於在一個垃圾堆旁找到了滿身污垢已處於半昏迷狀態的小菲兒,並把她帶到了自己家,給她換上干凈衣服,讓她與自己同吃同住,像媽媽一樣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在我們學校,像羅遠瓊這樣愛生如子的教師數不勝數,像李菲菲同學這樣因各種原因而面臨失學的孩子也不計其數,因此我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要求大家奉獻愛心,伸出援助的手,建立「森林愛心基金」,專門支助象李菲菲這樣的學生入學。時至今日,「森林愛心基金」己讓百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茁壯成長。是啊!是同伴的幫助、老師的關愛延續著他們成長的幸福,是學校的支持、政府的關懷維護著他們受教育的權利。

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說: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我膚淺地認為:作為一名校長,最大的魅力也在於愛,愛黨的事業,愛自己的學校,愛學校的師生。同時還必須懂法,做學法的先鋒,守法的典範,護法的使者。即用「法」來約束行為,用愛來感染師生。因此,在我的管理辭典中從來就沒有「人治」而只有「法治」,從來就沒有強硬的管制而只有真誠的溝通。

「以人為本」創建和諧校園是我奮斗的目標,我深深的知道,要實現這一目標,不但要有團結拼搏、謙虛謹慎的領導班子,合理完善的規章制度,還要有一支愛崗敬業、師德高尚的教師團隊,更為重要的是必須要有法制教育的堅實奠基,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依法治校」之路。只要法在心中,行在法中,以愛為橋梁,用心溝通,讓法,與愛同行,我堅信:

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溫馨和諧;

我們的師生一定會更加團結向上;

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法治的理想

中國哲學裡面有八個字「理所固然,勢無必至」,法治的理想要在學校全面實現,還要面對很多問題。而唯有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因為在光滑的冰面上無法前進,要前進,還是回到粗糙的地面上來吧。

依法治校的內在阻力是法治主體的法治觀念不強。這學期學校處分了一位老師,這是位男老師,他班上一個成績很好的女生和隔壁班上一個成績很差的男生早戀了,他可以說是氣不打一處來。隔壁班的班主任約請了男生的家長到校,三方共同解決這個問題。誰知道男生態度蠻橫,死不認錯,我們這位男老師一時火冒三丈,按捺不住,當著男生的家長和班主任的面,一個耳光就飛過去了。學校按照有關規定,對這位老師給予行政警告處分,扣除當月獎金和期末質量獎,向被打學生道歉。重點在學校宣布處分決定之後,老師們議論紛紛,很多人覺得被打學生成績差,還早戀,還和成績好的女生早戀,還死不認錯,打了這種學生處分大可不必這么重嘛,更不該向他道歉。老師們的這種微妙心理充分反映了道德觀念和情感因素在與法治觀念的較量中佔了上風,傳統的人治的意識超過了現代的法治的意識,因為傳統觀念是「禮法結合,以禮統法。德刑並用,以德為主」。在擁有幾千年人治傳統的國度全面實施法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執法必嚴還不是問題的全部,根深蒂固的傳統人治觀念也許才是法治的內在阻力。

依法治校的外在制約是法治大環境並未完全成熟。姑且不說學校自主辦學權和校長評價問題,單說人事制度問題。教師「鐵飯碗」一天不打破,學校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就無法真正形成。雖然我所在的學校是重點中學,但每個年級都有幾個薄弱教師,班主任不願和他搭班,學生不喜歡他講課,家長還長期投訴他,學校的教師培訓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人事制度改革又還沒有進行到學校可以自行和教師解聘的地步,所以教不好書怎麼辦,去當圖書管理員、去當生活老師、去坐辦公室。這些事,說起來像笑話,仔細想想,是校長們的一塊心病。學校有一位初中化學老教師正常教學搞得不好,家教搞得很紅火,家教成了主業,工作倒成了副業。學校勸告、教育、警告都無效,怎麼辦?學校想了一個高招,讓她去教高中文科班,因為高中文科班高考不考化學,沒學生請家教,這叫斷她的財路。在法治大環境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法治大環境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學校如何因校制宜、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依法治校的必要條件是學校領導班子帶頭遵守規章制度,這一點我校有深刻體會。近幾年搞校本教學研究,給老師們布置了很多任務,比如每學期必須聽評課二十節並作認真反思,有些老師有抵觸情緒,說有時間聽課的叫沒時間聽課的人聽課,有時間反思的人叫沒時間反思的人反思。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對校本教學研究制度作了一個小小的補充:校長帶頭每學期至少聽二十節課並作全面反思。從此,校長和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只要不外出開會,每天早上七點五十准時進教室聽第一節課,半期和期末分別作一次學校課堂教學全面反思。由於校長帶頭執行制度,學校聽評課蔚然成風,第一學期下來,兩位校長分別聽了七十多節課,而在他們帶動下,全校總聽評課量達兩千節以上。這件小事折射出一種一種基本的法治精神,那就是春秋時名相管仲說的「上不行法,則民不從」。更進一步說,掌握資源分配和政策制定權力的領導如何進行有效的權力自律,是依法治校無法迴避的問題。

全面依法治校理想的實現,也許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因為主體法治觀念的強化、法治大環境的成熟、權力自我制約機制的建立都需要時間。前進的道路從來都不平坦,追求的目標也不會近在咫尺,此時此刻,我想起兩句詩歌,一是古代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是當代詩人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願用這兩句詩歌,與各位共勉。

依法治校 構建和諧校園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朋友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依法治校 構建和諧校園》。

前不久,我在電視上看到:一所曾經辦學質量較高、社會信譽度較好的學校,因為違規收費而被取消了「文明單位」的稱號。摘牌的那天,天空正飄著細雨,望著畫面上老師們淚眼朦朧的雙眼,望著那位為教育事業奮斗多年,如今卻受到處分的老校長,我的心隨著天空飄著的紛紛細雨一點一點地往下沉。作為同仁,我很同情這位校長,因為他並不是牟取私利、中飽私囊,但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為這件事感到遺憾,因為這種違規收費是以犧牲學生的利益為代價,與國家法律法規背道而馳。法不容情啊!法治的力量讓我們的心靈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憾。

中國有句老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規矩是什麼呢?這規矩就是規章制度,這規矩就是法律、法規。依法治國,已成為今天中國的治國方略。

靠法治,我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步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逐步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

治國如此,治校更是這樣。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依法治教已成黨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針,而依法治校作為依法治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今天學校管理的必然選擇。

古人說:「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我認為依法治校,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在管理的過程中靠制度說話。我們學校在制度產生時,「誰說了也不算」,每一項制度必須經過教代會的審議表決,在制度執行時,更是「誰說了也不算」,一切按規章辦事。有人對校長不理解:「你這個校長,工資、獎金、職稱都說了不算,你還有什麼權力呀!」我們卻認為這恰恰是從「人治」到「法治」的進步,我們清楚的看到,正是因為職評小組成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堅持了公正、公平、公開,評職稱的時候,再也沒有原來那種吵吵鬧鬧甚至哭天抹淚的現象了;正是因為《獎金分配方案》的通過與實施,那些工作懶散,想吃大鍋飯的人變得勤快、能幹了;正是因為《規范教師從教行為的若干規定》的施行,學校里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杜絕了,違規濫定資料的現象沒有了,有償家教的現象少了,正是因為收費項目的公開,辦公室接到的投訴電話少了,正是因為百名教師訪貧濟困活動的開展,那些因為家庭貧困意欲輟學的孩子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校園,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正是因為校務公開讓教師明白還校長清白,校長在管理中更加的理直氣壯了。

全國勞動模範、重慶市骨幹校長、我們校級班子的領頭人物王校長常常說:「民主和法治是管理的法寶,也是挖掘每一個人潛能的最好辦法。只有堅持民主與法治,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的校園,才會使學校發展獲得持久的動力。」

是啊,多年來,學校不斷制定、完善並嚴格執行著各種管理的規章制度,同時也努力為教師創造條件,使教職員工能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心情舒暢、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制度協調和平衡了學校的各種利益關系,執行起來暢通無阻,從而使依法治校內化為全校師生員工自覺行動,形成了議政充分民主,行政雷厲風行,監政及時到位的依法治校局面。

如果說我們學校被評為市級模範職工之家和民主管理示範學校算得上精彩的話,如果說我們學校因為擁有學生的真摯情義和社會的廣泛贊譽而算得上精彩的話,我想,這精彩應該來自依法治校,因為依法治校我們更培養出了一支師德高尚、治學嚴謹,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隊伍,營造了良好的校園環境,共同譜寫了一曲和諧校園之歌。

楊柳隨春發新綠,法治春風遍神州。我們欣喜的看到,教育正走向法治的健康軌道,那塊「文明牌」的摘下,不正表明了我們依法治校的決心嗎?我們相信依法治校將深深地熔鑄在我們教育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內化為教育人的自覺意識,成為蘊藉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成為彌漫於萬物之中的和煦春風,吹遍大地,它將激勵我們教育管理者不懈地努力與追求,構建和諧的校園,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⑸ 小學教師學習《義務教育法》演講稿

學習新義務教育法心得體會分類: 精彩演講
義務教育法實施20年後重修,增加內容很多。據參加法案審議的人大常委會委員稱,「不收雜費」是本次修改的一個核心內容。
「學雜費」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個老詞兒。老版本的義務教育法只規定了「不收學費」,給「雜費」留了個口子。教育部有關負責官員介紹,20年前,這個口子很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每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收入加在一起僅8億元。所以,當時,法律的起草者和審查者大都沒太把它當回事兒。想不到,這么一個小口子後來竟會導致「潰堤」——如今,每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收入已達上百億元之巨!
所以,我們說新版義務教育法確實好。單是「不收雜費」4個字的含金量,每年就能為百姓省下上百億元!
中國農村的義務教育,是從「人民教育人民辦」起步的。農村家長豈止要負擔「雜費」,校舍「六配套」,民辦教師工資,以及各項維持費用,幾乎全都是由農民出錢。所以它遠稱不上是真正意義的義務教育。而實現不了真正的義務教育的農村,自然稱不上是新農村。
近年來,國家財政由「建設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投向教育事業、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育事業的資金迅猛增加。同時,先是費改稅,然後減稅,然後免稅,絕大部分民辦教師也已轉為公辦,政府公開承諾到2007年免除所有學雜費,義務教育階段由農民自己負擔的項目正急劇減少。義務教育法此時重修,其嚴肅性、可行性,其背後體現的國家意志,應不至於再引人懷疑。
當然,現在,如果基層官員執意要找空子來鑽,肯定也還是能鑽出空子的。「一事一議」本身就留著口子,而跟農民最容易「議」成的「事」,一向就是集資辦教育。新版義務教育法沒有規定「國家免費提供課本」,學校攤派教輔書也就可以沒有邊際。如此等等。中國是成文法國家,法律修訂得再嚴密,也經不起有心人細細把玩。
所以,我們希望基層官員們,除了數演算法律文本中究竟寫了幾項「不收」以外,還得尊重立法本意,還得領會法律的精神,還得講究執政為民。

⑹ 教師演講稿

發xx工

⑺ 誰有關於教師學法律的演講稿啊

法,與愛同行

幾百年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杠桿,我能把地球橇動」,那時,他自豪又迷茫。今天,當我面對台下頗有管理業績的眾多校長時,思緒不由飛揚,靈感頓時迸發,突然發現自己在學校這個小小的管理世界中,似乎找到了阿基米德遺失的支點和杠桿,這支點就是法,杠桿就是愛。

自1998年「田永狀告北京科技大學」以來,在全國捲起了一陣「學生狀告母校」的浪潮,在這陣浪潮中,學校多處於不利局面;不但學生告學校,連老師也告起學校來。在我們重慶不是就有老師為教案所有權而與教委對簿公堂的案例嗎?說到這兒,作為一校之長的我們也許會問,這是咋回事?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自家人怎麼會倒打一耙?其實無論是學生告學校,還是老師告學校,我們都應該感到由衷的高興,因為從中我們感受到了師生法制意識的增強、法制素質的提升,更意識到作為一名校長只有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法治社會賦予我們的法制使命,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校。

實現依法治校,關鍵在於師生主體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律素質的養成,如何提高與養成呢?一是學法知法,二是守法護法,三是用法維權。在法制課上師生、家長共同學習法律法規已成為我們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每法必學,《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章章必讀。每個學期我校都會召開教代會,依據法律法規和學校實際來修改完善本校的規章制度,對師生行為作進一步的規范,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做到人有責,物有位,事有序。如今,工作、生活兩條線上,遵紀守法、照章行事已成為我校師生自覺的行動准則,師生之間、同事之間、生生之間親如家人。教師團結協作,愛生如子,學生活潑可愛、奮發圖強。建校短短幾年,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可喜的成績,創造了一次又一次輝煌。

常言說得好,有規矩才成方圓,有法律的保障才會有和諧的校園,有愛的傳遞才常有動人的維權故事流淌。2002年的九月,當幾百張童真笑臉重歸校園的時候,98級1班的教室卻少了李菲菲同學的身影。李菲菲的父親半年前因病去世,一個月前,母親又因意外車禍而不幸身亡,可憐的小菲菲從此便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別說上學,就連吃飯也成了問題,班主任羅遠瓊老師得知她的遭遇後,馬上組織教師四處找尋。功夫不負有心人,深夜11點多,終於在一個垃圾堆旁找到了滿身污垢已處於半昏迷狀態的小菲兒,並把她帶到了自己家,給她換上干凈衣服,讓她與自己同吃同住,像媽媽一樣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在我們學校,像羅遠瓊這樣愛生如子的教師數不勝數,像李菲菲同學這樣因各種原因而面臨失學的孩子也不計其數,因此我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要求大家奉獻愛心,伸出援助的手,建立「森林愛心基金」,專門支助象李菲菲這樣的學生入學。時至今日,「森林愛心基金」己讓百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茁壯成長。是啊!是同伴的幫助、老師的關愛延續著他們成長的幸福,是學校的支持、政府的關懷維護著他們受教育的權利。

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說: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我膚淺地認為:作為一名校長,最大的魅力也在於愛,愛黨的事業,愛自己的學校,愛學校的師生。同時還必須懂法,做學法的先鋒,守法的典範,護法的使者。即用「法」來約束行為,用愛來感染師生。因此,在我的管理辭典中從來就沒有「人治」而只有「法治」,從來就沒有強硬的管制而只有真誠的溝通。

「以人為本」創建和諧校園是我奮斗的目標,我深深的知道,要實現這一目標,不但要有團結拼搏、謙虛謹慎的領導班子,合理完善的規章制度,還要有一支愛崗敬業、師德高尚的教師團隊,更為重要的是必須要有法制教育的堅實奠基,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依法治校」之路。只要法在心中,行在法中,以愛為橋梁,用心溝通,讓法,與愛同行,我堅信:

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溫馨和諧;

我們的師生一定會更加團結向上;

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二十五)法治的理想

中國哲學裡面有八個字「理所固然,勢無必至」,法治的理想要在學校全面實現,還要面對很多問題。而唯有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因為在光滑的冰面上無法前進,要前進,還是回到粗糙的地面上來吧。

依法治校的內在阻力是法治主體的法治觀念不強。這學期學校處分了一位老師,這是位男老師,他班上一個成績很好的女生和隔壁班上一個成績很差的男生早戀了,他可以說是氣不打一處來。隔壁班的班主任約請了男生的家長到校,三方共同解決這個問題。誰知道男生態度蠻橫,死不認錯,我們這位男老師一時火冒三丈,按捺不住,當著男生的家長和班主任的面,一個耳光就飛過去了。學校按照有關規定,對這位老師給予行政警告處分,扣除當月獎金和期末質量獎,向被打學生道歉。重點在學校宣布處分決定之後,老師們議論紛紛,很多人覺得被打學生成績差,還早戀,還和成績好的女生早戀,還死不認錯,打了這種學生處分大可不必這么重嘛,更不該向他道歉。老師們的這種微妙心理充分反映了道德觀念和情感因素在與法治觀念的較量中佔了上風,傳統的人治的意識超過了現代的法治的意識,因為傳統觀念是「禮法結合,以禮統法。德刑並用,以德為主」。在擁有幾千年人治傳統的國度全面實施法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執法必嚴還不是問題的全部,根深蒂固的傳統人治觀念也許才是法治的內在阻力。

依法治校的外在制約是法治大環境並未完全成熟。姑且不說學校自主辦學權和校長評價問題,單說人事制度問題。教師「鐵飯碗」一天不打破,學校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就無法真正形成。雖然我所在的學校是重點中學,但每個年級都有幾個薄弱教師,班主任不願和他搭班,學生不喜歡他講課,家長還長期投訴他,學校的教師培訓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人事制度改革又還沒有進行到學校可以自行和教師解聘的地步,所以教不好書怎麼辦,去當圖書管理員、去當生活老師、去坐辦公室。這些事,說起來像笑話,仔細想想,是校長們的一塊心病。學校有一位初中化學老教師正常教學搞得不好,家教搞得很紅火,家教成了主業,工作倒成了副業。學校勸告、教育、警告都無效,怎麼辦?學校想了一個高招,讓她去教高中文科班,因為高中文科班高考不考化學,沒學生請家教,這叫斷她的財路。在法治大環境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法治大環境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學校如何因校制宜、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依法治校的必要條件是學校領導班子帶頭遵守規章制度,這一點我校有深刻體會。近幾年搞校本教學研究,給老師們布置了很多任務,比如每學期必須聽評課二十節並作認真反思,有些老師有抵觸情緒,說有時間聽課的叫沒時間聽課的人聽課,有時間反思的人叫沒時間反思的人反思。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對校本教學研究制度作了一個小小的補充:校長帶頭每學期至少聽二十節課並作全面反思。從此,校長和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只要不外出開會,每天早上七點五十准時進教室聽第一節課,半期和期末分別作一次學校課堂教學全面反思。由於校長帶頭執行制度,學校聽評課蔚然成風,第一學期下來,兩位校長分別聽了七十多節課,而在他們帶動下,全校總聽評課量達兩千節以上。這件小事折射出一種一種基本的法治精神,那就是春秋時名相管仲說的「上不行法,則民不從」。更進一步說,掌握資源分配和政策制定權力的領導如何進行有效的權力自律,是依法治校無法迴避的問題。

全面依法治校理想的實現,也許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因為主體法治觀念的強化、法治大環境的成熟、權力自我制約機制的建立都需要時間。前進的道路從來都不平坦,追求的目標也不會近在咫尺,此時此刻,我想起兩句詩歌,一是古代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是當代詩人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願用這兩句詩歌,與各位共勉。

(二十六)依法治校 構建和諧校園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朋友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依法治校 構建和諧校園》。

前不久,我在電視上看到:一所曾經辦學質量較高、社會信譽度較好的學校,因為違規收費而被取消了「文明單位」的稱號。摘牌的那天,天空正飄著細雨,望著畫面上老師們淚眼朦朧的雙眼,望著那位為教育事業奮斗多年,如今卻受到處分的老校長,我的心隨著天空飄著的紛紛細雨一點一點地往下沉。作為同仁,我很同情這位校長,因為他並不是牟取私利、中飽私囊,但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為這件事感到遺憾,因為這種違規收費是以犧牲學生的利益為代價,與國家法律法規背道而馳。法不容情啊!法治的力量讓我們的心靈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憾。

中國有句老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規矩是什麼呢?這規矩就是規章制度,這規矩就是法律、法規。依法治國,已成為今天中國的治國方略。

靠法治,我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步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逐步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

治國如此,治校更是這樣。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依法治教已成黨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針,而依法治校作為依法治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今天學校管理的必然選擇。

古人說:「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我認為依法治校,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在管理的過程中靠制度說話。我們學校在制度產生時,「誰說了也不算」,每一項制度必須經過教代會的審議表決,在制度執行時,更是「誰說了也不算」,一切按規章辦事。有人對校長不理解:「你這個校長,工資、獎金、職稱都說了不算,你還有什麼權力呀!」我們卻認為這恰恰是從「人治」到「法治」的進步,我們清楚的看到,正是因為職評小組成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堅持了公正、公平、公開,評職稱的時候,再也沒有原來那種吵吵鬧鬧甚至哭天抹淚的現象了;正是因為《獎金分配方案》的通過與實施,那些工作懶散,想吃大鍋飯的人變得勤快、能幹了;正是因為《規范教師從教行為的若干規定》的施行,學校里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杜絕了,違規濫定資料的現象沒有了,有償家教的現象少了,正是因為收費項目的公開,辦公室接到的投訴電話少了,正是因為百名教師訪貧濟困活動的開展,那些因為家庭貧困意欲輟學的孩子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校園,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正是因為校務公開讓教師明白還校長清白,校長在管理中更加的理直氣壯了。

全國勞動模範、重慶市骨幹校長、我們校級班子的領頭人物王校長常常說:「民主和法治是管理的法寶,也是挖掘每一個人潛能的最好辦法。只有堅持民主與法治,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的校園,才會使學校發展獲得持久的動力。」

是啊,多年來,學校不斷制定、完善並嚴格執行著各種管理的規章制度,同時也努力為教師創造條件,使教職員工能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心情舒暢、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制度協調和平衡了學校的各種利益關系,執行起來暢通無阻,從而使依法治校內化為全校師生員工自覺行動,形成了議政充分民主,行政雷厲風行,監政及時到位的依法治校局面。

如果說我們學校被評為市級模範職工之家和民主管理示範學校算得上精彩的話,如果說我們學校因為擁有學生的真摯情義和社會的廣泛贊譽而算得上精彩的話,我想,這精彩應該來自依法治校,因為依法治校我們更培養出了一支師德高尚、治學嚴謹,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隊伍,營造了良好的校園環境,共同譜寫了一曲和諧校園之歌。

楊柳隨春發新綠,法治春風遍神州。我們欣喜的看到,教育正走向法治的健康軌道,那塊「文明牌」的摘下,不正表明了我們依法治校的決心嗎?我們相信依法治校將深深地熔鑄在我們教育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內化為教育人的自覺意識,成為蘊藉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成為彌漫於萬物之中的和煦春風,吹遍大地,它將激勵我們教育管理者不懈地努力與追求,構建和諧的校園,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閱讀全文

與教師法律培訓演講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