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激活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只有努力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寓教於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教師在上課時必須精心創設情境,以布置教室、角色扮演或播放錄像、錄音等方式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通過音樂、繪畫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根據20多年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踐經驗,就激活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一、激趣法
教學心理學告訴我們,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認真思考,並以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得最必要的知識,這就是求知慾。可以說,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慾。
當學生初學英語時,興趣都很濃厚。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逐漸遇到一些困難,如單詞記不住,語音、語調掌握不準等,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學習成績也隨之降低。在這個關鍵時刻,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在認知領域里學會動腦,傳授可供思考的知識,避免死記硬背。同時,繼續採用新奇而「刺激」的教學手段,以幫助學生維持興趣。
另一方面,在情感領域里,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材料,明確學習目的,以提高學英語的理性認識。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目標體系,指導他們尋求達成一個個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鼓勵他們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克服困難、磨練意志。
如此不斷努力,一個個目標實現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更大、更持久。
二、情景教學法
任何人的學習活動總是從特定的背景中走出來並進入學習狀態的。這個背景就是學習者和周圍的環境、人群之間的關系。初中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影響他們進入學習狀態的因素更是多種多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創設情景,創設語境,吸引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保證他們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昂揚、奮發、進取的心理狀態。
在日常教學中,以課本教學為依託,充分運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設備,緊扣教材內容,使教學活動盡可能置於真實語言情景中去進行,使學生的理解力、記憶力、運用能力處於最佳狀態,並在此基礎上聯想、綜合,充分運用任務教學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達到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
三、交際法
新的課程觀提倡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要求採用互動的教學模式。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人際交往方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可以營造一種相互理解、相互合作、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健康向上地發展。
例如,在第一節課的Free Talk中,可以由教師與集體或個別學生對發生在他們身邊且讓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某一場球賽、運動會、郊遊、電視劇、明星等等)進行交談、討論,也可以讓前後桌或鄰桌之間進行合作性的交談。
交際是雙向性的,是說者和聽者雙向交流思想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雙方地位是不斷發生變化、互相轉換的。如先由值日生開始提問,然後接龍式地既答又問,一個一個進行下去。發問的學生可以隨意挑選對象提任何問題,這樣聽者、說者位置頻頻交換,學生始終處於一種主動接受和傳遞信息的狀態之中。這種訓練不僅要求學生准備好自己將要表達的內容,更要根據對方的內容進行即席發言,主動吸收和理解對方的思想,盡快組織新的語言並表達出來。通過這種訓練,學生聽說能力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目的,又是學習手段。所以,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四、任務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以人為本,既能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基本能力,又能充分體現教師尊重學生的實際需求。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實踐、參與、體驗、感知和合作的方式,完善其內在的語言學習機制,實現任務目標。並在學習過程中調整情感和策略,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師的任務布置要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到任務離他們並不遙遠,從而促使他們願做、能做、樂做。
在學習介紹名字和職業時,筆者先讓學生回去收集他們喜歡的各種類型的人。例如:科學家、運動員、明星……上課時,第一項任務是讓學生把與職業有關的詞彙寫出來,再展示一些他們收集到的常見的、典型的圖片,讓他們根據圖片進行對話或自己陳述。
任務的設計要有多樣性,語言交際是一種充滿創造性的心智活動,多設計一些能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任務型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簡單地說就是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中用,學了就用。它立足於學生本身,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來走路」。
② 河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遠程培訓入口為什麼激活注冊碼
如果你用的是掛機軟體的話,就需要付費激活才能正常使用的。我就是付了10元才給的激活碼,現在可以正常使用。
③ 如何創新教學策略,激活古詩詞課堂
面臨中考的莘莘學子,學習負擔沉重,「時間+汗水」、「日光+燈光」、「書山」、「題海」形成了中學校園文化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國家教育部曾多次提出「減負」的要求,但在學校、家庭、社會的多重壓力下,學生的負擔卻是越來越重。面對新課標提出的素質教育理念,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我們又該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呢?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譬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語文是基礎教育學科中的一門基礎課,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創新能力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在新的課程教學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局限在教會學生基礎的語文知識,而是把語文課堂作為一個豐富多彩的舞台,一個生活的濃縮片段,一個理想展翅的天空,努力使學生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創造力、想像力,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這才是教育的關鍵。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將從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創新能力等方面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一、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學得好壞取決於他們的主觀努力和能動作用。教育者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使受教育者知道應該怎麼學,都是為了使學生願意學、喜歡學、主動學。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務必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上下功夫,培養學生興趣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又是提高效率好方法。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一)、從「喜歡學科教師」到「喜歡教師所教的學科」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與學生是有隔閡的。這種隔閡往往會嚴重影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現在的課堂,教師應從神聖的講台上走下來,充分融入到學生中間,消除教師與學生的隔閡,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事實證明,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情境,課堂教學效率才會大大提高。首先,教師必須用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與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相互的。假如說一個教師和學生只是簡單的教和學的關系的話,那這個教師肯定是個不成功的教師。師生關系涉及方方面面,但最主要的還是學習和生活。曾經聽到過學生這樣的言談:「我不喜歡某老師,他不關心我們的學習,上完課就走了。我喜歡某老師,他上課時耐心地指導我,下課有時間盡量幫我解答難題,他很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實際上學生的這些話,就是指師生之間有了情感交流。可以想到,後者上課的課堂效率會高於前者。因為他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假如你在上課時能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或許是你一個贊許的動作,一句表揚的話,一個會心的微笑,甚至不經意的一個眼神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都是在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還有就是課後和學生加強交流,也會間接影響課堂效率。因為我覺得一個教師在平時如果注意和學生加強交流,使學生感到這位教師很關心學生,那麼這位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就具有親和力,師生關系融洽了,他上課時學生就會更容易接受這位教師,更容易積極參與這堂課的教學。多年來,我感覺所有的學生都喜歡善於交流的老師,都喜歡上這樣的課。正因為有了平時這些情感交流作為基礎,此時課堂的氛圍一定會很融洽,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很濃,熱情會很高,注意力怎會不高度集中呢?這樣的教師上課,學生能不願聽嗎?這樣的課堂效率又怎麼會不高呢?(二)、優化教學策略,激活課堂情趣。課堂上經常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激勵和鞭策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競賽可以採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的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競爭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採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成班與班、組與組的競爭,在競爭中激發互幫互學的團結協作精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教師運用策略,學生實現目標。具體實施的方法有: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交流、辯論、競賽、詩歌朗誦、課本劇等形式,達成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通過製作、動手操作活動,嘗試錯誤和成功,進而完成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認知活動,創新活動,各種內容的實踐活動,培養並張揚個性。(三)、要善於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45分鍾的內容在35~40分鍾內就可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教學重難點,提高講解的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調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於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臨近結束,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時,便於梳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牛頓說:「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於別的,而只是由於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善於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於積極思考,敢於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一)、授之以法,得之以效。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僅僅教師有「學生是主體」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主體」。教師要授之以法,教會學生怎樣聽課、復習和作業,怎樣思考、發言和合作探究,養成良好的習慣,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教師可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不斷明白:自己還要做什麼,還有什麼也是自己的事。這樣學生彩能得之以效,不斷增強自己的獨立性。(二)、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建立起來的。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運用肢體語言、動作和神態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多鼓勵: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並讓學生說說是從何想起、怎麼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並通過學生自己來解答疑問。營造這樣的氛圍,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濃了,也可多讓學生思考、提問,多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三)、精心設計,確定目標。學生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出來的。因此,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尤為重要。教師要從「學什麼、為什麼要學、怎樣學」的角度,依據「學是以教為主導的主體,教是以學為主體的主導」的原則,要在強化舊知的前提下,確定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運用知識的正遷移,完成認知沖突,順利掌握新知。【溫故知新:復習舊知,引向新知;質疑解惑:形成認識沖突,刺激求知慾望;合作探究:通過自學、討論及教師適當的點撥引導,完成認知沖突,掌握新知;當堂檢測:對掌握的新知進行鞏固練習,並不斷提高、拓展。】(四)、明確要求,指導學法。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證,並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身示範,明確要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學習方法。教師還要注意進行學法交流,解答一個問題,理解一句話,分析一段內容,比一比誰的方法好,讓學生自學取長補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能力 (一)、利用學案,提倡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學習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好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至始至終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和導演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基本操作程序為:導學案---課前預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評價、總結---當堂檢測。 1、導學案:教師對本節課自學的范圍、重難點和要解決的問題都展示在導學案上。2、預習: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師巡視,及時解決學生的個別性問題。教師備課室應能把握住學生的薄弱點,然後通過小組匯總學生質疑的問題,准備在成果展示時學生集體合作探究、教師進行啟發、點撥,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共同釋疑解惑。3、展示:小組根據分配的任務,板書---展示---點評。將小組討論的結果書寫在黑板上,然後由主講的同學上台展示,可以隨時向他人提問、抽查、挑戰,有遺漏的地方或不足之處本小組和其餘各組也可進行補充;在這個主題上,更有互動性和挑戰性。接著由小組的組長和成員組成評委組進行點評。這是學生展示的一節課,更是能力和才藝的展示。而教師擔任的只是導演的角色,對學生展示的結果及時評價,並根據反饋信息採取鞏固或補充性教學,以確保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最後由教師做本節課的綜合分析總結。(二)、從「一成不變」到「靈活多變社會在不斷進步,同樣學生也是在不斷進步和變化的。如果我們一味地沿用老的一套教學模式,那麼作為教師就會跟不上形式,教學勢必要落後。在我剛走上工作崗位時,喜歡用這樣一句話「我們讀書的時候,怎麼樣、怎麼樣。」雖然原來也有好的學習方法,但是一味地強調過去,就會落後了。結果我有時在這樣處理問題時也出現了一些矛盾。而這種方法也是我聽原來我老師這樣教我們的。所以,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上課,結果只能是「欲速則不達」因為學生只是在很被動地接受知識,就像完成某項任務一樣,不是用心去理解、接受。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嗎?那課堂效率怎麼能提高呢?所以作為教師只有認清形勢,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才能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在上課中體現「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的地位。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方法當然還要先進的、正確的教學理論來指導,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不斷地學習、補充這方面的知識。平時我學習了江蘇洋思經驗、山東杜郎口中學、北京大成智慧教育以及我校「六字教學模式」等一系列教學理論和經驗,從中也感覺到自己在這方面的缺乏。在這方面洋思經驗值得一提,它所提出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找到了一條新路。在這種模式指導下,學生能真正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完全處於主動,自然而然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也就隨之提高了。所以,先進的、正確的課堂教學方法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從「一成不變」到「靈活多變」的這種教學模式。
(三)、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的個性發展不斷地到完善。互改作業,重新認識。作業批改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其實我們應重視動員學生之間作業批改,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於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並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批改,內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具體做法是:先布置作業,學生獨立完成,然後教師批改各小組長的作業,並作具體指導,再有小組長對各組成員進行批改,教師可以隨機抽查祖業完成效果。【或由生對生之間互批】四、有效指導學生的練習能力判斷一堂課是否有效,我們的標準是不僅有質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師一節課講了很多,而學生一點都不會,就不會是好的課堂。如果一節課只讓學生學習、討論一個小問題,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不能算是好課。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有既定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師要優化課堂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提高;教師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聯系教材。其次,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設置題量。對學生來說,練習的目的應該是發現掌握知識和能力的差距,簡單重復學生已經熟悉的知識和技能,只能是浪費時間,倒不如引導學生針對錯題進行查缺補漏,或者由老師直接提供「變式」訓練,更能使學生有收獲感和效率。最後,有效的練習必須是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持續發展。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逐層深入的過程,從初次接觸教材到中考,要經歷從形成性的練習到終結性的檢測過程,每一個階段的練習都應該為下一層次的學習做好鋪墊,讓每一個學生能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挑戰性,避免再能力層次上的簡單重復。語文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在合作創新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把語文知識緊緊的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系,才能激發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新知,鞏固舊知,拓展未知,學生才能不斷獨立創新,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個性的教育,讓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嘗試、張揚個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語文教學的培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④ 遠程教育教師培訓注冊激活被人使用怎麼解決
學員操作手冊
一、用戶登錄
(一)找到項目
1.首先打開「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首頁,網址: www.teacher.com.cn,(圖1);
(圖1)
2.打開頁面後在「省級門戶培訓項目登錄入口」處選擇相應的省份,點擊進入(圖2),在全員培訓項目列表中找到所參加項目的名稱,點擊進入(圖3)即可進入所培訓項目的項目主頁;
(圖2)
(圖3)
(二)用戶登錄
1.首次登錄平台的用戶,要進行項目的注冊,在項目主頁最上方找到注冊,點擊注冊(圖4);
(圖4)
2、進入注冊環節,輸入注冊碼,點擊「下一步」(圖5),用戶注冊中標紅色星號的是必填項,填寫完成後,最後點擊「確認注冊」,即可注冊成功(圖6);
(圖5)
(圖6)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盡量填寫您容易記憶的。
為了方便與您更好的進行溝通,姓名,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要使用您真實有效的信息。
3.注冊成功後使用注冊的用戶名和密碼,輸入4位的驗證碼即可登錄平台。用戶登錄平台後,在頁面的右上角分別有「工作室」、「我的主頁」、「我的個人中心」(圖7);
(圖7)
二、我的個人中心
(一)修改個人信息
用戶首先要在「我的個人中心」進行用戶信息的完善。如果您想修改個人姓名、身份證、手機號、年級等信息,點擊「修改個人信息」,其中帶紅星的為必填項,其中用戶名不可修改(圖8);
(圖8)
(二)形象頭像設置
在我的個人中心,點擊「形象頭像設置」,可以上傳自己的個人真實照片。點擊「上傳頭像」,選擇本地照片後,點擊保存頭像,刷新該頁面,即可在個人工作室看到上傳的照片。也可以點擊「使用攝像頭拍照」,彈出是否允許使用攝像頭,點擊「是」,即可拍照,點擊保存頭像,刷新該頁面,即可在個人工作室看到上傳的照片,促進與其他學員的溝通和交流(圖9);
(圖9)
(三)修改密碼
在我的個人中心,點擊「修改密碼」,輸入舊密碼和新密碼,點擊確定,即成功修改密碼,請牢記修改後的密碼(圖10);
(圖10)
(四)我的項目
如果您在本次項目中擔任兩種身份,您可以在個人中心的「我的項目」中,對另一種身份進行激活,輸入另一種身份的注冊碼,點擊下一步(圖11),完善信息,點擊確定,即可激活成功;
(圖11)
三、我的主頁
學員學習情況的展示區域,學員可以查看「我的提交」「我的問題研討」「讀書會」「磨課工作坊」「我的評論」「我的日誌」「我的論壇」等所有提交的內容(圖12);
(圖12)
⑤ 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賬號的注冊碼哪來的想注冊個賬號,不知道注冊碼哪來
這是教育培訓部門在全國各地區、市級、縣級等學校,限額指定教師參加網版絡繼續教育學習權的專網,要登錄這個網站必須有上級特批,經上級批准後,就會發放統一的學習卡,學習卡中有學習號,按照學習號登錄注冊方能進去學習。
⑥ 如何激活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 有感
教師專業發展主要分三類:第一類是指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第二類是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第三類是以上兩種含義兼而有之。青州市雲門雙語學校把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培養重點放在了葉瀾教授呈現的觀點的第三類上。針對教師中出現的職業倦怠,校長紀鳳翔採用的策略是一「激」二「放」三「搭建」。「激」是通過尋找學校感人的事件、周末組織教師一起爬山等活動,激發熱情,讓教師尋找到對學校的歸屬感;「放」是圍繞特色班級的創建,放手讓教師自我選擇,鼓勵教師「各顯神通」;「搭建」是為教師拓展成長的空間,培訓依據個人需求,採用菜單式自選,同時建立專項基金,用於特色班級創建。這種方式很受教師歡迎。
⑦ 如何激活初中英語課堂
如何激活初中英語課堂
在本學期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校總結上學期「摸石頭過河」的經驗,繼續深入推進「113」 生本教育教學模式的「郊區本土化」。
作為從事教育一線工作的教師,我們都知道:學習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經歷的生命歷程;課堂是師生對話、交流、探究、情感交融、思維碰撞的場所。學生們一天八小時在校園度過,在課堂上度過,課堂應該成為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沃土,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本,體現以教師為代表的教育者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窒息了學生進行「主動交際」、「強勢交際」、「以自我為中心的交際」的願望和熱情,孩子在基礎學習上就是去了興趣,新時期的素質教育呼喚「自主學習」、「合作式學習」、「分組競爭」。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合作學習方式的探討成果累累,給我們提供了不同適用范圍的合作方法和協作方式,如Circles of Learning (學習圈),Jigsaw(拼圖法),Teams–Games Division(學習分組法),Group Intestigation(小組調查)等。
這些小組合作的形式很多,無論哪種形式都體現出一種原則:組內積極的相互依賴、面對面的激勵互動(Face to 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組內承擔的個人責任、人際交往與小組技巧和團體歷程(group processing)。在英語課堂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運用,為學生之間的協作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進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有興趣了是學好英語這門課的關鍵所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本學期,我沿循「113」的教學模式思路,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結合我所帶的班級現狀進行摸索嘗試。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初中生(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的特點是好動,他們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不會很持久,如果老師們老是自我感覺良好地在課堂上以自我為中心,大講特講,他們很快就會厭倦,所以要放手鼓勵讓他們通過自身的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即自主學習。我所要做的就是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動」來交流,即形式多樣的」Games」激活課堂。將學生思維的火花點燃,為學生個性的張揚提供展示的平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課堂質量,提高學生素質。老師是活動的「指揮者」、「啟發者」,學生是「主動者」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教師的精講點撥和學生的多練反饋有機結合,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頭表達,將學生的信心調動起來,興趣自然就提升了,教學效果就會隨之提高,同時夥伴式的合作探究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合作交際能力得以提升,為其以後的成長發展奠定基礎。
這一環節進行的是否暢通有一個前提關鍵:教師的課前布置預習方案、內容。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前置問題也就是課堂中的引領問題的設置是否緊扣教學目標和重點,為合作探究做鋪墊,學生帶著自主學習的問題逐步進入知識領域。
Groups之間的激烈競爭也是英語課堂激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我所帶的兩個班級人數都在40人左右,6~8人一組,選出小組長,自選定好小組名稱按學習能力的強弱、性格內外向、男女性別均勻搭配。課堂中各小組間公平、公正競爭,競爭形式多樣:板演、搶答、競猜、對話、聽說讀寫大比拼、糾錯 …… 隊組間、組員間的競爭既要顧全團隊整體,又要突出個人。總之要讓每位學生參與其中,讓其深切感受到他(她)是組內的一份子:組榮我榮,組恥我恥。大家擰成一股繩,像拔河比賽一樣集體榮譽感想不增強都不可能。在七年級課堂中運用,效果很好,也很受學生們的歡迎。
課堂中,「合作與競爭」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因為孩子做了學習的主人,他們的主動性在老師的幫助下得以很好地發揮。老師只是指導者、引領者,是「牧者」。
課後的練習與反饋是檢驗學生駕馭課堂能力與否的一個有力檢驗標准。「心動」不如「行動」,課堂上表現得很積極主動,是否真正將課堂知識掌握了呢?在練習與反饋之前,教師簡練准確的點撥尤顯重要,它既是本課的總結,又是學生反饋的導引,學生通過整節課的學習,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練習的方式可以是筆試,也可以是口頭提問的形式,可以當堂檢測,也可以課後解決。
學生說:只是告訴我,我會忘記;
只是演示給我,我會記住;
如果讓我參與其中,我會明白。
總之,英語教學是一門藝術,它充滿著創造和激情,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去發掘這門學科的魅力來感染學生,「育人者先育於人」,這是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真諦。祝願「合作夥伴式」的「小組競爭激勵式」英語課堂教學法在我校能生根開花,真正扎實有效地實施下去。
⑧ 怎樣結合新課改激活課堂教學,讓學生喜歡課堂
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更是學生學習的一種能力、一種品質,它是在自我監控下的學習,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自主學習是從學習品質的角度對學習的分類,相對於他主學習。自主學習不等於學生自己學習,也不等於自由學習。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地去計劃、設計和引領,需要教師科學地去規劃,適時地去參與指導和幫助,因為脫離教師參與和幫助的學生自己學習,脫離教師把舵的學生自由學習,是缺乏一定方向的學習,這樣的學習往往是高耗低效的學習。自主學習應該由老師引導學生探索,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進行自主研討、交流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導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如何抓住問題解決的突破口,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教育的首要問題就是培養學生的自自主學習。「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徵的知識經濟時代。」[1]學會學習是新世紀合格人才的必備素質,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能力和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本任務之一。因此,作為教師,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自主性學習能讓學生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內在的動力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勝心,發展學生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還能培養學生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好習慣。自主學習不但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教學活動應當賦予學生最多的思考、動手和交流的機會,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麼,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推動下,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呢?在教學中,我有如下的教學體會。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一)學生觀:注重以學生為主體。
現代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對教育的影響是具有選擇性的,不是無條件接受的。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最大限度地適應學生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和自覺性,教師的教學要建立在學生對學習的自覺、自動、自我追究的基礎上,促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學生的學習是具有創造性的學習,因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方式方法、思路及其對問題的認識,並不一定完全按照教科書或教師預定的軌道進行,教師要允許並鼓勵這種創造性,允許他們發表不同的觀點和見解。
作為教育的對象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他們的成長環境和成長過程千差萬別,這就要求教師能尊重了解並發展不同的學生的個性特長,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我在教學實際中,不但完成國家統一規定的課程,而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活動,如「數學興趣小組」、「我動手我創造」等活動,努力建立和完善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個性發展,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適合其本身特點的最佳教育和發展。
(二)教學觀: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用不著教。」 現代教學思想的核心是:教是為了使學生會學,最後達到不需要教。新課程改變了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重視不夠,實行「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以應試教育為指揮棒,注意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應試能力,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身潛能得不到發揮,個性特長得不到發展,培養出「服從型」、「接受型」的學生,已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和發展的需要。在科學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學校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研究,如何創造,教會他們如何獲取、精選、綜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識和信息,使他們具有在綜合、分析、學習、研究過程中進行創造的能力。要培養高素質人才,我們必須打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積極探索符合時代潮流的教學之路。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情緒生活,使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結合,促使學生整體協調發展。因此,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除具備優秀的品格、過硬的業務水平和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外,教師更要端正教育觀念,轉化教育思想,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三)師生觀:創設民主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之間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確認師生之間的各自地位在課堂上是平等的。盡管課堂上教師是指導者,學生是被指導者,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教學的民主性,不僅要求學生聽從教師指導,虛心接受教育,同時教師又應允許和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和發表不同見解。其次,教師要努力做到與學生在心理上彼此協調一致,讓自己的行動引起學生相應的行動,並得到學生的肯定,從而維系師生之間融洽、和諧的關系。最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與學生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使得各自的教與學彼此相長,相得益彰。因此,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更多的是積極鼓勵、平等和寬容。尤其在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方面,教師應是學生創造能力的激發者、培養者和欣賞者。教師應努力倡導與學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使集體創造力得以發揮,教學應在師生平等的、充滿民主氣氛的研究討論的氛圍中進行,學生能充分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平等對話,共同參與研究的過程。
(四)人才評價觀:既注重結果,更注重促進學生的發展。
以往,考試成績、升學比率是衡量一位學生、一個學校成就的主要依據,應試教育把應付考試和升學作為教學的目的,統一測試自然而然就成為評估教師教學成果,衡量學生是否有前途的主要手段。新課程的實施,改變了課程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強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的過程。現在,對教學的評估,已由統一測試向綜合評價轉變。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其教學目的是以人為本,培養人;面向全體,尊重差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對於學生的評估內容除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測試以外,還應該包括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創新能力、社會實踐和生存能力,探索求知能力、交際能力等的策評,評價的方式自然是多層次和多形式的,評價內容從過分注重學業成績轉向注重多方面發展的潛能評價技術從過分量化轉向更加註重質的分析,評價主體由單元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總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註重學生的個別差異,評價方式過多的採用諸如觀察,面談,調查,作品展示,項目活動報告等開放的及多樣化的方式,而不僅僅依靠筆試的結果,更多的關注學生的現狀、潛力和發展趨勢,從而保證評估的全面性、公正性、發展性和有效性。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措施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新課改的大潮下,教育的首要問題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性學習能讓學生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內在的動力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
1.提出自主努力的目標,增強自主參與意識
教師首先要調整好與學生間的站位關系。把自己變成「一位顧問」、「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探索型、發現型的學習。目標導向意在置學生於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看了學習目標就明確了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和需要達到的程度,進而圍繞目標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我認為,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明確一節課的總目標,還應該讓學生明確每個教學環節的具體目標。一般在一節課的開始,量出總目標,使學生有個總的沖刺目的地。在教學過程中,較大教學環節的具體要求,也要通過過渡語或黑板等形式使學生明確。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就是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意學習。實踐表明,有意學習與無意學習的效果存在極大的差異。如果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積極的參與學習,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緒狀態,就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目標導學的根本在於:把學生推倒探究新知的第一線,讓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思考問題。並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暴露他們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異,把他們弄不懂的地方、錯誤的地方都擺在桌面上,再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摒棄錯誤,發現真理,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這樣,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發現要學習的東西,能夠積極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2.創設快樂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理性概念比較強的學科,它的思維性強,邏輯推理嚴密,內容比較抽象。因此,學生學習數學時常感到單調、枯燥、難學、無興趣,以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要想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教師要注意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學生的心理活動就會處於激活狀態,富有滿足感和愉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思想活躍。小學生以好動貪玩為天性,掌握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學生心理上的要求,努力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我努力創設動態的教學過程,滿足學生好動的天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只靠教材本身的圖文和教師抽象的語言,學生感到難學,而且覺得枯燥五味。如果教師能根據教材的需要,多使用教具、圖片演示,或師生共同自製簡單形象有趣的教具,或通過畫線圖等方法來理解內容而達到解題的目的,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感到獲取知識的樂趣。
其次,我主動設置讓學生參與的教學環境,滿足學生貪玩的興趣。教學是師生雙邊互動的活動過程,學生是主體,我常用講故事、猜謎語活動進行課堂導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穿插游戲活動,使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如我在教學雞兔問題時讓部分學生站著當雞(2隻腳),部分學生彎下腰當兔(手和腳合起來4隻腳),非常直觀形象;當我在教學植樹問題時,根據教室四方的特點,讓學生當樹,沿著教室四周牆壁站一站,這樣學生便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
另外,我常用新奇有趣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如運用多媒體情境導入,動手操作等方法來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學生身邊不難發現圓柱的物體,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用一張紙去包一包自己的圓柱物品,再計算出它的表面積;又如,利用學生經常玩的積木,演示增減其中小塊積木,面積發生的變化就一目瞭然。
常言道教學有發,教無定發,貴在得法。以新穎、奇特的教學設計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新奇有趣的活動中萌發對知識的要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創造的開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只有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才有產生創新的沖動。因而,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重要的工作應當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尊重學生,給他們一個提問的「膽」。
學生不敢提問是當前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學生之所以不敢提問,我認為關鍵是教師沒給學生提問的氛圍。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學生敢於提問的前提,是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和自主學習的基礎。在學習過程中,由於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作為教師,要對每個學生都充滿愛心,相信每個學生都存在巨大的潛能,要使所有的學生都敢於說出自己的所思索想。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傳遞著使學生自信的價值觀。鼓勵學生:誰在課堂上敢於提問,就要受到表揚;如果誰提的問題,教師需要三思,就更好;如果誰提的問題,使教師張口結舌,這最好。通過這樣的鼓勵,就會使學生敢於把內心的疑問大膽的提出來,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常言道: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學會是前提,會學才是目的。學生想問、敢問、好問,更應該會問。要使學生認識到不會問就不會學習,會問才是具備質疑能力的重要標志。因此,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為體意識和提問的能力。
首先,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如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讓學生感到問題中包含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我在教學《長方形的認識》一課時,先出示生活中的圖形,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感性認識,然後提問:「你們想知道長方形的哪些知識?」這下可熱鬧了,學生們有的說想知道長方形有什麼特徵?有的說想知道長方形有多大面積?有的說想知道長方形四條邊有多長?等等。雖然這節課無法一一解答,但這些問題是學生經過積極思考後自己提出來的,思維處於最佳狀態,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其次,創設操作情境。實踐操作是學生獲取感性認識、發祥數學關系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誘發問題意識的重要載體。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我先拿出用木條做的三角形拉一拉,演示給學生看。然後讓學生拿出自製的平行四邊形,捏住兩角拉一拉。教師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有什麼問題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提出它的形狀變化說明了什麼?它的面積有變化嗎?它的四個角有變化嗎?它的這一特徵在生活中有用嗎?等等。由此可見,動手操作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悟出在實踐中可以邊操作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使學生樂於提問。
3.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提問。
在課堂上,不願提問的學生大部分對學習目的性還不夠明確,學習積極性還沒有調動起來。他們不想開動腦筋主動提問,只想當收音機。對於這種現象,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要讓學生明白,敢於提問、會提問的學生才是好學生。
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他們的求知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某種問題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激發學生想問的積極性。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小狗、小兔等4隻小動物在起跑線上賽車,有軸心在車輪邊上的圓形車輪,有軸心在車輪中心的圓形車輪,有橢圓形的車輪,也有正方形的車輪。「砰」的一聲槍想,動物們滑稽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激發了學生想提問的積極性。有的學生問:誰能獲勝?有的動物的車為什麼不穩?等等。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想提問,逐步培養了提問的興趣,提高了提問的水平。
(三)鼓勵學生交流合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2]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這種內涵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之中。學生能在豐富的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這只是學習數學的一個方面。而通過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組,才是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的具體體現。因此,數學活動應當賦予學生以最多的思考、動手和交流的機會,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1.留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反映這個教師的教學觀。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否則就是一句空話。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還充裕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把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與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學生在順境學習中體驗歡樂,在逆境探索中體驗成功,擁有主動參與的豐富情感經歷。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一課時,讓學生自己動手運用已學知識想辦法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先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大約5分鍾,我發現仍然有一部分學生未能完成任務,便又延長了5分鍾,改為小組合作發現面積公式。這樣,全班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順利的完成了任務。接著,我又讓學生自己匯報探索過程。學生經過剛才的自主學習,已經有了第一手資料,匯報中個個頭頭是道,展示了各自的探索過程和結果。這節課,我把課堂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
2. 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學中,應如何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呢?
(1)培養合作意識,激發交流慾望。
合作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在交往互動的過程中,能使學生多思維、多實踐多表達,從而更多的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課堂紀律有時處於無序狀態,學生間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學生的參與度不平衡,學生間合作不夠主動,致使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合作學習應做到:
①勇於表達,敢於質疑。
語言表達是人與人交往和互動的基礎,也是個人實際能力的重要指標。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合作探究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提供機會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觀點,發現問題及時指點。
學生合作交流,如果不注意正確的方法,就會人雲亦雲,少數人參與,多數人旁觀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的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品質,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敢於提出不同的問題,提高交流質量。
②善於發現,樂於傾聽。
發現有利於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小組同學的可取意見和獨到的見解,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以尋求問題的答案。
傾聽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傾聽也是一種學習。要學會傾聽老師的提問、同學間的發言;要傾聽操作要領,也要傾聽小組分工要求;要傾聽表揚之詞,也要聽得進批評之言,從而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2)選擇恰當的時機,組織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很好的一種學習形式,但並非多多益善。何時展開交流合作更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我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①在教學重難點處,組織學生合作交流。
教學中如何突破重難點,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掃除學生學習障礙的關鍵。組織學生合作交流,不僅能攻克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更能有效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我在教學《解方程》一課時,我們先探討了等式的性質,然後出現方程讓學生合作解答,並相互交流。這樣,學生就會輕松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②在不能獨立解決問題時,開展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學生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這時組織學生合作交流,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更能促使他們感受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從而產生個體學習的動力。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在推導過程中,學生很難獨立地將各種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但讓學生在小組中一起動手,合作交流,問題就很容易解決。
③在可能出現多種想法時,組織合作交流。
現代教學要求我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中,能有一個更為廣闊的思維領域。如我在教學「7+6=?」的課堂中,先讓學生試著做,然後讓學生說。這時學生有各種各樣的演算法:有的說我把6分成3合,7+3=10,10+3=13;有的說我把7分成3和4,6+4=10,10+3=13;還有的說我是從7往後數6個得13……我鼓勵他們說:「你們的演算法都對!」
由此可見,經常組織學生小組交流,互說想法,能使學生的思維不斷被激活,使學生在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思維能力與價值觀等多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優化了課堂教學。
(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學生不但是教學的對象、客體,更是自身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師雖然是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但教師的教只能作為一條輔助的線貫穿於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中,完全服務於學生的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打破「聽——記——練」的傳統模式,提倡「自主——質疑——研討——運用——創新」五環節緊密相連,逐步深入、相互促進的新的課堂教訓模式,優化課堂結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學是課堂教學模式最基礎的一環,自主教學模式提倡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有了自學能力,就掌握了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就能獨立地獲得和更新知識,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師應教給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問題的方法。教會了學生提出問題,還要讓學生學會解答問題的方式方法,使他們學到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的對學生的質疑作出恰當的處理,給學生提供發表見解的時間和空間,盡量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研討中去,積極主動地學習。「學以致用」。運用是為了促進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形成。我們的教學不能只滿足與學生對課本知識和內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靈活運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生的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能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一旦有了自覺性,就會心甘情願地、積極主動地去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所以,我在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作為教育者,我要努力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的辨證統一。一個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引導者。引導者的含義是引導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激活進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們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激勵他不斷地向上攀登。
⑨ 如何讓教師培訓更有效
第一、要確立培訓目標和目的;
第二、要明確培訓對象;
第三、要了解培訓需求、設計和規劃培訓內容;
第四、做好培訓師和培訓機構的選擇;
第五、明細培訓時間、地點和培訓次數;
第六、培訓教材准備;
第七、做好培訓考核與評估;
第八、做好培訓預算。
在制定培訓計劃應遵守幾個原則: 針對需求、內容全面、 效益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