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小學科學教師實驗操作培訓

小學科學教師實驗操作培訓

發布時間:2021-02-24 15:59:28

A. 如何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加入實驗操作考察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
對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來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給學生創設各種讓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其探究才能組織好學生開展有效的實驗探究。那麼如何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呢?我認為:結合教學內容,多元化的變通教學中引導環節,如講故事、變魔術、做游戲、猜謎語等,都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磁鐵有磁性》一課中,有位教師是通過游戲創設學習情境的。這位教師拿出一個「釣魚玩具」,請四位學生上講台比賽「釣魚」,一下子學生都搶著上去了,學生的興趣都上來了。當四位學生完成「釣魚」比賽後,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用「魚竿」能把「魚」掉上來呢?學生很快就在下面議論開了,有的說是魚鉤,有的說是磁鐵……,甚至有學生說拿來研究一下。學生們的探究興趣都被這個游戲激發了,這樣後面的實驗探究都能有效的開展了。
在三年級科學《金魚》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觀察了金魚的外形、運動和吃食後,問:金魚魚鰓一分鍾開合幾次,金魚不斷地喝水,會脹破肚子嗎?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奧秘,並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於是學生便對金魚如何呼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二、選擇合適方法,引導實驗開展
實驗探究在小學科學課的學習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學生步入奇妙的科學殿堂;常常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激活學生的創新潛能。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我們應該選擇合適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驗探究,是最為重要的。
1、有效性的引導
如在《磁鐵有磁性》一課中,探究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教師應該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是有效科學探究的保證。因為這個實驗的過程非常簡單,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去指導,把時間留給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去發現問題,並通過交流,收獲知識。學生會得到成功的喜悅。
2、圍繞教學做實驗
實驗切忌毫無目的,隨心所欲。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為的是在實驗中發現規律,理解規律,從科學實驗收獲大量的科學知識,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的教學效果,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興趣的有效途徑。「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學課的開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掌握規律。
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一課中,空氣存在實驗,無論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來吹動小紙條,還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放到水裡,使冒出小泡,都是為了證明空氣是存在的。為實驗而實驗,沒有目的性,只會使學生浮於實驗過程與表面現象,不知道為什麼做實驗,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3、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1)明確觀察任務
在實驗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觀察什麼,再根據具體的實驗提出觀察要求。
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如果教師不加指導或指導不明確,學生往往出現無目的、漫不經心地觀察的情況,他們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覺新奇或有強烈刺激的現象,而放過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去幫助,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二是用手摸、用耳聽、用鼻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嘗、借用工具觀察等等。這就是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
當然,在每個實驗中觀察也有側重,而且,並不是每個實驗都要、都可以用這些器官去觀察的。
(2)實驗過程做到有條不紊
演示實驗儀器要做到可見度大,實驗現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起著示範作用。教師應嚴格按實驗基本知識要求進行實驗操作,教師需要事先動一番腦筋。
總之,學生由於年齡的特點,加上認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師適度和合理的指導,學生的科學探究就會變得目標不明確,偏離方向。因此,教師要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選擇合適的策略,引導實驗探究,確保實驗探究有效開展。
三、實驗評價影響著實驗的有效性
教師對實驗的評價不必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時評價,同時注意評價的真實性。實驗評價對於學生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3]
教師的實驗評價可圍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設計實驗、方法創新的能力、團結協作、科學探究的能力等進行評價。
如在《螞蟻》一課,我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定為培養目標之一。師問:螞蟻的身體小,還到處爬動,怎麼解決觀察難題呢?有同學提出了用火燒,馬上有同學否決;有同學提出放在透明的瓶子里,有同學提出螞蟻仍然會亂爬;有同學提出放在水中的瓶蓋上,可以讓它不亂爬,但螞蟻可能會掉進水裡淹死……最終有一位學生提出解決方案:放在一張白紙上,放上螞蟻喜歡吃的食物。事實證明,這個實驗方法還是挺好的。通過教師這樣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越來越強。
四、改進教材,有效實驗。
小學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精心設計實驗,讓學生通過親身參加實驗獲得知識是搞好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關鍵。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實驗是課堂教學的基石。但隨著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推進,科學教材的不斷更新,有些時候教材的設計以及編排不是很合理,假如我們還是照本宣科,一塵不變地進行實驗教學,那效果可能會大扣。反之,假如能夠大膽地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進再進行實驗可能效果會好得多。如:
1、在《熱是怎樣傳遞的》一課中,要求在一段鐵絲上每隔一定距離用蠟粘上一根火柴,將鐵絲固定在鐵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懸掛,用酒精燈給鐵絲一端加熱。觀察那一端鐵絲先掉下來。該實驗存在的缺陷:一是火柴不容易固定住,學生用花費較長時間在固定火柴上。二是在實驗操作中,給鐵絲一端加熱時,會出現多根火柴同時落下的情況。這樣就不利於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論。
改進方法:可以教師自製蠟環用來代替火柴,教師只要學生在鐵絲上每隔一端距離放一個蠟環就行,實驗中學生會很直觀的發現蠟環會依次融化掉下。這樣就很容易理解熱的傳遞方向了。 不僅要做到有條不紊,還要做到每次都能較高質量地完成。如何使演示實驗現象明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得見,
2、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水和空氣》單元第6課《空氣占據空間嗎》一課中,要求把一團紙巾放在一個杯子的杯底,然後將杯子豎直倒扣入水中。預測一下,紙巾會被浸濕嗎?這是一個經典的實驗,但是在實驗時總存在著一些不完美的地方。該實驗存在著較大的缺陷:一是紙巾容易浸濕,影響實驗效果。二是後續實驗即水進來把空氣趕跑的現象不夠直觀,三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三是一堂課下來桌上堆滿了紙巾,浪費嚴重。 改進方法:用大號漏斗和小塊塑料泡沫(塗上紅色)代替紙團和杯子做實驗。實驗時,先用手按住漏鬥上的小孔,再用漏斗把泡沫垂直扣入水中,泡沫球就停留在水底,表明空氣占據了漏斗的空間,水就進不去了。然後放開按住漏斗的小孔,空氣從小孔中逃出,泡沫球就浮上來,表明水進來占據了原先空氣占據的空間。改進後的實驗材料即可以重復使用,又克服了原先實驗的缺陷,使空氣占據空間與空間水被替換的現象顯而易見。 實驗證明:實驗教材只是一個工具,必須靈活運用,才能取得實驗的最佳效果。
五、補充延伸,拓展實驗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教師不要把上下課鈴聲當做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學生獲取知識的地點不能僅僅是課堂,「大自然也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大舞台」。只有堅持課內外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把課內學到的知識用於課後拓展實驗,才能真正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獲得課內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1、向課後延伸。
一節課只有40分鍾,下課鈴一響,便意味著本節課課堂探究活動必須終止,但許多實驗探究活動是不可能在短短的40分鍾內達到教學效果的。如四年級下冊《種子萌發》只有一課時的教學時間,但是「種子的萌發」從浸種到生根、發芽、長葉,整個活動過程至少要十幾天的時間。課堂教學和活動過程之間在時間上形成了一個突出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就要課內課外結合,把一部分的活動向課前課後拓展。只有通過引領學生開展課外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種子萌發」的全過程。
2、將生活變課堂。
科學課的許多內容是學生周圍常見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現象,《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就指出,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太小的空間,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科學課的有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里去,有些教學內容還要學生走出校園,到田野、公園、工廠里去,以求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根據教學的相關內容,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小論文,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幾個人一小組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課外探究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地方
1、注意實驗中的安全
2、課前教師要試做實驗,要做到心中有數
3、做到實驗的設計科學有效
合理地設操作過程、基本的實驗方法選定以後,緊接著就要編定具體的操作細節,這些操作細節的設計要合理規范、切實可行。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科學老師,應努力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學質量,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

B.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師 實驗操作技能

多看視頻,每個實驗自己動手多做----精銳教育鳳起路校區科學衛老師

C. 如何對縣級小學科學教師進行指導培訓

您好,開展教師培訓是有原因的。
為了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

一、教師培訓的理論依據
1、終身教育理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小學教師終身教育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保證。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各種各樣的新知識、新事物、新能源、新行業大量涌現,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經濟對知識的依賴程度日趨顯著,競爭社會對人類的素質要求愈來愈高。1994年和1997年召開兩次終身學習的國際會議,強調「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類的生存概念」,把「終身學習」 提高到「生存概念」、「生活方式」的高度。
2、「教師教育」概念的提出
到底是「教師培訓」還是「教師教育」,目前仍在爭論。相比較而言,世界各國傾向於「教師教育」的說法稍普遍些。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應該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經過嚴格的訓練和不斷的探究,才能獲得和維持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公共事業」。教師作為專業人員,要經歷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專業發展過程。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教師,雖然經過了職前教育訓練並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但不意味著他已經成為成熟的專業人員。在職教師還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發展其專業水平。
美國於七、八十年代發起了一場「教學專業化運動」,以培養專業人員的教師教育代替原有的師范教育。日本於1972年開始使用「教師教育」概念。教師教育倡導教師的職前培養與教師的職後培訓相互銜接;強調教育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為目標。教師教育打破條塊分割,實現培訓體制一體化。一體化的師資培訓體制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教師職前培養、在職提高和繼續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培養方式具有持續性和銜接性;二是指師資培養過程中高等師范院校、中小學校和教師繼續教育機構的共同參與。一體化的師資培養模式是教師成長、成熟和現代教育觀念形成的需要,是優化師資培養資源的合理選擇,是發達國家師資培養模式的普遍選擇,也為我國教師教育、教師培訓、校本培訓的研究提供寶貴經驗。
在中國有著100多年教師教育(師范教育)的歷史,但提出並使用「教師教育」這一概念是在21世紀初,即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的「完善以現有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等學校共同參與、培養培訓相銜接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這是在中國教育政策文本中首次使用「教師教育」概念。2002年在教育部《關於「十五」期間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第一次對「教師教育」給予了相對完整的詮釋:「教師教育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教育和在職培訓的統稱。」其中,也提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這是20世紀60年代全球性教師專業化運動的興起、90年代中國具有嚴格意義教師專業化運動展開以來的必然趨勢。

二。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中小學教師社會地位低下,不受重視。其原因盡管有多方面,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低,教師沒能像醫生、律師、工程師那樣,被看成專業人員(只要高中畢業就可以教小學甚至教初中,換言之,只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可以當老師;對於教師這一職業完全沒有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則是教師社會地位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可見,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而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關鍵是要提高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這是因為教育技術能力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設計,而教學設計是把教學理論、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橋梁科學;它要依據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對整個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教學步驟進行科學而具體的規劃;要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與方法。這就表明,教育技術能力是任何學科(包括文科、理科、醫科、農科 )的老師都必須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學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進行教學的能力」(它相當於醫生「如何進行治病的能力」、律師「如何幫人打官司的能力」)。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正是從「如何教」的角度對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出了規范的要求,而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這一計劃項目的核心是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的則是要保證這一要求能真正落到實處——使每一位中小學教師都具有這方面的專業技能。達不到這一要求,不具備必要的教育技術能力,即使你有大學畢業文憑,也沒有資格當老師。由此可見,「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的實施,尤其是這一輪國家級、強制性並涉及上千萬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項目的實施,將對我國教師專業能力建設起何等重要的作用。

D. 小學科學教學如何做好實驗准備

我是一名小學專職科學教師.以前我總認為科學課只要教師備好課,准備好實驗器材,便是做好了科學探究前的准備工作.但隨著科學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我碰到了實驗器材准備難的問題,曾多次導致探究活動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探究活動認識不足,准備不到位.眾所周知,科學課是由一個個有結構的活動組成,而每個活動都必須要准備有結構的材料.那如何解決教師實驗前准備難的困難呢?我認為,在科學探究活動之前,不僅教師要准備好,而且學生也應准備好.下面談談我的做法:一、多層次了解學生,通常我會在上一個單元課之前這樣做:事先讓孩子們列出本單元比較完整的一張實驗器材清單,讓每個小組商量著作好相關的實驗准備,根據孩子們可能提供的實驗材料,教師做到心中有數.為此,在每堂探究課之前,再讓每個小組商量著做好本節課的實驗准備,根據學生提供的實驗材料,我再為學生補充一些欠缺的材料.好幾次,我驚喜的發現,學生在了解和准備實驗材料的同時往往會在課前進行一些小實驗,不知不覺中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慾望.這樣的科學課,就為他們的科學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學生多了強烈的體驗,多了高度的參與,真正做到不為教學而探究,而為探究而探究,實現了精彩高效的課堂探索.二、多角度開放學生,學生的創造性是無限的,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當我們敢於放手的同時我們就會由衷地發現學生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學生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令我不勝感慨:我在教學三年級科學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課前了解到學生很樂意研究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於是在教師准備相關材料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帶來自己想研究的物體,結果學生們帶來了很多富有意義的材料:有大海螺等「稀有」材料,有重重的小碟子,有洋蔥、蘋果、馬鈴薯等不同沉浮的食品等.這些材料充滿了結構性,在印證重量、體積與沉浮的關繫上具有意想不到的說服力,比我「精心」准備的材料要合理得多,也極大地「吊」起了他們探索的「胃口」!所以當我宣布請各小組自由找5樣東西由重到輕、由大到小排好順序,再猜測、實驗、比較、思考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是那麼高昂,他們的發現又是那麼新穎和科學,他們發現小碟子很重,放滿水後又會沉下去了;他們還發現,牙簽有是時是沉,有時又浮了,具體要看牙簽有沒有浸透水,浸透了,就會沉.就這樣,當我們在開放材料的同時,我們也開放了孩子們的「大腦」!同樣,對教科書上現成的實驗結論和方法我們也可來個開放式思考:「沉浮」單元中一個活動採用了擠壓瓶子讓「潛艇」沉到瓶底,學生探索時覺得擠壓太困難,太麻煩,繼而想出了只要倒轉瓶子,讓筆帽內充滿水,它自然下沉,而下沉的原理與壓縮空氣後讓水進入有異曲同工之妙.三、多方面激發學生對於小學生來說,探究動力源自於他們對探究活動的興趣,一些新鮮的、未知的、好玩好看的、滿足探究慾望的事物往往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為此,我們要適時適地培養學生自主收集實驗材料的意識,讓更多的實驗成員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探究活動充滿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然要讓學生有濃厚的探究興趣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產生的,而是在逐步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內化而成的.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材料》時,我讓學生課前准備活動材料以便上課時使用,上課時學生帶來了用放大鏡觀察的材料.瞧,同學們多認真,觀察完自己准備的材料後,互相交換材料進行觀察,還不斷交流自己的想法,看得出來他們非常喜歡觀察.四、多靈活分組學生 當實驗材料多,需要小組合作時,收集實驗材料就要進行合理分工.我的具體做法是:(1)先分好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的喜好,自由搭配學習小組成員,一旦組成就要分工合作,選好學習小組的組長;(2)分小組商討下節課實驗探究內容,預習時間我一般安排在每堂課下課前的幾分鍾,然後討論好要帶的材料,並全班進行交流匯報,以便備齊實驗材料;(3)由組長負責統一分配,落實到每個人帶什麼實驗材料,缺一不可.如果到時哪一小組的某一個人忘了帶實驗材料,則整組將無法展開實驗,他將受到組員的譴責,這樣通過合理分工,互相監督,人人都能及時准備好學習材料.總之,實驗前師生的充分准備,才能使我們的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有序、高效地進行,這是提高實驗效率的首要保障.

E. 小學科學實驗操作教師操作的實驗有哪些

有100多個實驗,省里有規定的。都在科學課本上。

F. 小學科學教學 如何做好實驗准備

我是一名小學專職科學教師。以前我總認為科學課只要教師備好課,准備好實驗器材,便是做好了科學探究前的准備工作。但隨著科學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我碰到了實驗器材准備難的問題,曾多次導致探究活動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探究活動認識不足,准備不到位。眾所周知,科學課是由一個個有結構的活動組成,而每個活動都必須要准備有結構的材料。那如何解決教師實驗前准備難的困難呢?我認為,在科學探究活動之前,不僅教師要准備好,而且學生也應准備好。下面談談我的做法:一、多層次了解學生,通常我會在上一個單元課之前這樣做:事先讓孩子們列出本單元比較完整的一張實驗器材清單,讓每個小組商量著作好相關的實驗准備,根據孩子們可能提供的實驗材料,教師做到心中有數。為此,在每堂探究課之前,再讓每個小組商量著做好本節課的實驗准備,根據學生提供的實驗材料,我再為學生補充一些欠缺的材料。好幾次,我驚喜的發現,學生在了解和准備實驗材料的同時往往會在課前進行一些小實驗,不知不覺中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慾望。這樣的科學課,就為他們的科學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學生多了強烈的體驗,多了高度的參與,真正做到不為教學而探究,而為探究而探究,實現了精彩高效的課堂探索。 二、多角度開放學生,學生的創造性是無限的,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當我們敢於放手的同時我們就會由衷地發現學生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學生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令我不勝感慨:我在教學三年級科學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課前了解到學生很樂意研究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於是在教師准備相關材料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帶來自己想研究的物體,結果學生們帶來了很多富有意義的材料:有大海螺等「稀有」材料,有重重的小碟子,有洋蔥、蘋果、馬鈴薯等不同沉浮的食品等。這些材料充滿了結構性,在印證重量、體積與沉浮的關繫上具有意想不到的說服力,比我「精心」准備的材料要合理得多,也極大地「吊」起了他們探索的「胃口」!所以當我宣布請各小組自由找5樣東西由重到輕、由大到小排好順序,再猜測、實驗、比較、思考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是那麼高昂,他們的發現又是那麼新穎和科學,他們發現小碟子很重,卻不會沉,放滿水後又會沉下去了;他們還發現,牙簽有是時是沉,有時又浮了,具體要看牙簽有沒有浸透水,浸透了,就會沉。就這樣,當我們在開放材料的同時,我們也開放了孩子們的「大腦」!同樣,對教科書上現成的實驗結論和方法我們也可來個開放式思考:「沉浮」單元中一個活動採用了擠壓瓶子讓「潛艇」沉到瓶底,學生探索時覺得擠壓太困難,太麻煩,繼而想出了只要倒轉瓶子,讓筆帽內充滿水,它自然下沉,而下沉的原理與壓縮空氣後讓水進入有異曲同工之妙。三、多方面激發學生對於小學生來說,探究動力源自於他們對探究活動的興趣,一些新鮮的、未知的、好玩好看的、滿足探究慾望的事物往往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為此,我們要適時適地培養學生自主收集實驗材料的意識,讓更多的實驗成員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探究活動充滿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然要讓學生有濃厚的探究興趣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產生的,而是在逐步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內化而成的。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材料》時,我讓學生課前准備活動材料以便上課時使用,上課時學生帶來了用放大鏡觀察的材料。瞧,同學們多認真,觀察完自己准備的材料後,互相交換材料進行觀察,還不斷交流自己的想法,看得出來他們非常喜歡觀察。 四、多靈活分組學生 當實驗材料多,需要小組合作時,收集實驗材料就要進行合理分工。我的具體做法是:(1)先分好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的喜好,自由搭配學習小組成員,一旦組成就要分工合作,選好學習小組的組長;(2)分小組商討下節課實驗探究內容,預習時間我一般安排在每堂課下課前的幾分鍾,然後討論好要帶的材料,並全班進行交流匯報,以便備齊實驗材料;(3)由組長負責統一分配,落實到每個人帶什麼實驗材料,缺一不可。如果到時哪一小組的某一個人忘了帶實驗材料,則整組將無法展開實驗,他將受到組員的譴責,這樣通過合理分工,互相監督,人人都能及時准備好學習材料。 總之,實驗前師生的充分准備,才能使我們的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有序、高效地進行,這是提高實驗效率的首要保障。

G. 科學課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科學教材中安排了許許多多的活動,其中就有許多的科學探究實驗,科學課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參加這一系列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所以實驗教學可以說是小學科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科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本領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小學科學課是要求學生從提出問題進行探究到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強調從提出問題到作出預測或假設,然後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那麼,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在這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參加一系列的活動來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而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成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方面。首先,要讓學生針對某一現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什麼,這時的學生問題會各不相同,但就一節課的實驗而言,只能研究一到兩個問題,不可能統統解決。作為教師這時就該引導,概括出與本課有關的問題,讓學生來猜測,假設,並進行研究,驗證。在教學設計上,教師首先要對本冊教材心裡有數,知道那些是演示實驗,哪些是分組實驗,那些需要教師指導,也就是有目的地安排實驗,在小學階段學生玩的興趣還是佔主導地位。課堂上的實驗活動有時是很難收到成效的,其實有許多實驗活動是他們認為好玩才去做的。這樣做的實驗必然帶有盲目性,這種純粹被玩的意思支配的實驗活動是很難收到成效的。
其次,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先進行一番討論,讓學生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猜測,假設。把同一個猜測,假設的同學分為一組,讓學生明白做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驗證什麼問題而做。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我們要不要記錄,要注意哪些事項。在實驗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什麼結果,怎樣操作實驗會更准確等問題。經過這番討論 ,研究,讓學生明白科學是一件很嚴肅的事 ,在探究過程中要細心,認真,並懂得科學探究實驗是有趣而新奇,嚴肅的事,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時學生的注意力會很集中,就會有計劃,有目的去動手操作,以此,慢慢地就提高了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也鼓勵了學生自由探究。學生獲得更准確的科學知識,同時,也培養了自己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
最後,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時,教師要給每組學生一個明確的分工。讓學生操作驗證的過程中記錄下所出現的問題。操作步驟以及驗證的結果,形成操作實驗的完整過程,即使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問題或其他結果,也可以讓小組學生互相討論,找出問題出在哪個環節,為什麼會出現問題。這樣也是對學生科學探究態度的培養,讓他們從心裡重視科學探究,也就沒有玩的心態,課堂記律也會好轉,積極探究的興趣會更濃。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鼓勵學生自由探究,像科學家那樣進行探究,獲得准確的科學知識,服務於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規范化的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從而掌握正確的科學研究方法。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教師實驗操作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