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關於物流員工培訓論文

關於物流員工培訓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24 03:30:45

A. 關於物流企業管理方面的論文

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管理分析
摘要:在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管理還存在著一片空白,企業管理者應如何有效的管理它是當前管理的一個研究熱
點。文章從知識管理的角度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管理系統作了闡述,並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知識管理策略作了進一步分析。
關鍵字:知識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策略
作者簡介:胡秀前,江西贛江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分院,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中級物流師。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知識管理主要指幫助員工對擁有的知識進
行反思,促進員工運用知識進行交流,並發展相應的管理技術及改
善企業的組織結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出發點是把最大限度地掌
握和利用知識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與經濟效益的關鍵。實質是把
存在於企業的人力資源、信息技術、市場競爭力及經營戰略協調統
一,共同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服務。
從管理對象來看,第三物流企業信息系統是從數據轉化為信
息過程,而第三方物流企業還需要知識,需要從信息轉化為知識,
需要經過加工處理,從而解決「數據豐實,而信息和知識貧乏的問
題」。一個企業的知識鏈通常包括知識識別、知識的獲取、知識開
發、知識的分解、知識的儲存、知識的傳播、知識的共享以及知識產
生的評價等環節,這些環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鏈,它是企業的
供應鏈、價值鏈、信息鏈的更高層次的體現,它是企業利用資源的
更高階段。按照費拉保羅的觀點,知識管理就是「運用集體的智慧
提高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提
供新途徑」。物流知識管理系統結構可分為三個層次:物流知識體
系庫層、知識管理層、物流知識運用層。在物流知識管理體系中其
難點和關鍵是如何建立物流知識的市場,如何建立知識共享機制。
從而為第三方物流與貨主建立牢固的雙贏合作關系,共享戰略要
素,如共享大量的生產數據、信息知識、並能快速交付、降低運輸等
費用。
對企業的知識進行全面盤點知識盤點是指通過有計劃的梳理
流程(戰略層、崗位層、業務層)設計,針對企業內部的專業領域與
企業外部的顧客需求,進行企業核心優勢的系統調查與分析。第三
方物流企業通過知識盤點,可以完成企業關鍵知識資源與核心優
勢的調查,為系統挖掘企業和個人的競爭優勢,提供企業在組織結
構調整、制度變革、流程改造、戰略規劃與目標分解時的引導和方
向,並達成實施知識管理的預期目標。
培育知識分享的文化氛圍。如何鼓勵員工主動分享知識一直
是困擾企業的一道難題。員工不願意知識分享、害怕知識分享已成
為知識管理實踐中的最大難點問題。其實,大多數員工都知道,相
互學習、分享經驗是提高個人競爭力最好的方式,但在個人利益沖
突與缺乏互信的情況下,員工往往會害怕因單方面的知識分享會
降低了自己在企業中的競爭力,所以一般會盡量隱藏自己的核心
技能或經驗。
對企業員工而言,員工選擇隱藏知識的行為,不一定會提高個
人的競爭力。但對企業而言,這樣的員工越多,其整體競爭力將遠
低於具有互信、合作與分享文化的企業。由於員工無法及時獲得所
需要的信息而導致的無效率和低績效,已經使得「財富500強」公
司每年大約失去20億美元。可見,在員工之間分享知識是多麼重
要。
知識管理實踐證明,互信、融洽的知識分享文化是推動員工主
動分享知識的關鍵驅動力。惠普公司、麥肯錫、施樂、西門子等公司
的知識管理之路,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悉心培
育知識分享文化的過程中,首先要尋求制度化管理與知識分享文
化的平衡,即對不同層次的員工採取不同的知識管理方法,但基本
目標應是一致,都是要推動知識的交流與共享。其次,要樹立企業
發展的共同願景和學習型的價值觀,使員工為了共同願景而互相
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力和素質。再次,要創造創新的文化氛
圍,鼓勵員工敢於自我創新,挑戰傳統。最後,要建立鼓勵知識學
習、分享與利用的管理機制:一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寬松的知識交
流與溝通機制;二是要建立外部知識內部化機制;三是要建立知識
分享的激勵機制。
搭建知識管理基礎平台。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知識管理信息平
台應當能夠實現:利用數據挖掘、人工智慧技術獲取物流業務信息
中隱含的知識;利用再現網路(e-learning,BBS,留言板)學習物流
知識、培訓軟體、鼓勵員工貢獻自己的隱性知識;在知識的分類、存
儲和傳播上,利用大型資料庫技術、新型檢索技術、智能代理、搜索
引擎以及網路技術、組件技術,保證知識的交互性。而且,知識管理
平台還應與企業的業務信息平台、知識庫、Internet/Intranet網站、
文件伺服器、業務資料庫等不同系統中的信息資源映射成統一的
「知識地圖」,建立團隊協作和專家網路,使知識能夠在企業內部都
得到有效的共享和傳播。最後,知識管理平台還應當能夠為使用者
提供易於使用的知識桌面,為員工提供有針對性的最新消息、業務
相關人員的實時和郵件通信聯系,使員工可以通過信息分類和搜
索引擎,從各類信息資源中快速發現所需的知識。
建立知識管理制度。任何先進的管理理念的實施都離不開科
學有效的管理機制。第三方物流企業實施知識管理是一個有始有
終、復雜漫長的過程,同樣離不開管理機制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必
須建立一套有利於知識的創造、分類、儲存、分享、利用和創新的管
理機制,並嚴格加以執行。企業要通過制度執行激發員工參與知識
管理的熱情,使員工真正體驗到知識分享的樂趣和成果,這樣才能
使知識管理的思想深植於每一個員工的頭腦中。
知識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思想的變革,是循序漸進的,並非另起
爐灶重新再構。因此,第三方物流企業實施知識管理,要遵循循序
漸進的原則,從企業現有的知識管理水平、IT水平、管理水平出發,
採取觀念普及、技術導入、流程實施、制度建設、評估改進等步驟,
逐步推進。

B. 求一篇關於物流學的論文2000字左右

我國第三方物流(3PL)的發展現狀

目前在內地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從形成結構看,大體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由傳統倉儲、運輸企業經過改造轉型而來的物流企業, 代表有中外運、中遠、郵政、中鐵快運、中儲、中集等。他們憑借原有的物流業務基礎和在 市場、經營網路、設施、企業規模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務,向現代物 流企業逐步轉化。其特點為:

都有著較為完善的全國性網路,規模大、資金實力較雄厚,原來或以運輸為主,或以倉 儲為主,在自身的專業領域上經驗豐富;

都已將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提升到戰略高度,目前都在延伸服務領域,積極擴展綜合物流服務;網路優勢難以真正發揮。這類公司的地方子公司都是獨立核算,因此,雖然是全國性的公司,但各地網點間缺乏信息溝通,作業不能配合與協調,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除非很大的客戶,多數客戶難以享受到較為全面的物流服務,各網點實際處於分散的結點狀態,網路並未真正形成;

價格無競爭力。這類企業一般都能提供運輸、倉儲服務,但由於規模大,要負擔龐大的人力成本,價格要稍高於區域性的中小物流企業;

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較差。除了中外運、中遠這樣的已有多年涉外經營經驗的企業,其它企業在觀念上還較落後,對客戶需求不夠重視,部分企業還殘留著行業老大的痕跡,靈活性差,運作效率不是很高。

第二類是新創辦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業,它們主要為地方性商業儲運企業,是現代企業改革的產物,管理機制比較完善,發展比較快。如中海物流公司,從倉儲開始發 展物流業務,現發展成能為國際大型知名跨國公司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報關等多功 能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其主要特點是:

一般依託原來的倉儲系統,並擁有自己的車隊,可在本地區提供運輸、倉儲等基本服務 ;服務價格較低;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他們也開始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適應客戶的需求。個別企業隨著不斷的積累,也能做得比較出色。

其存在的問題是:尚不能成為全國性企業;倉庫結構和設施比較陳舊;由於歷史遺留的 體制問題,多數企業負擔沉重;在管理方法和對物流服務的認識上,多數企業還局限於傳統 、分離、單一的基本業務。

第三類是外資和港資物流企業,它們一方面為原有客戶--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提供 延伸服務,另一方面用它們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優質服務吸引中國企業,逐漸向中國物 流市場滲透,如大通、近鐵、夏暉、馬士基、寶隆洋行(EAC)、和記黃埔、英之傑(Incha pe)、海陸(Sea-Land)、華商、山九等。

外企在資金、人才、理念、管理方法、服務及技術(尤其是IT)等方面都具有優勢。憑 借著這些優勢,它們占據了外資企業物流供給的大部分市場。現在,不少跨國公司已以結盟 或並購股權的形式與國內物流企業合作,成立專業化的物流公司。他們正在大張旗鼓地尋找 國內合作夥伴,有的已獲得了成功,如DHL與中外運結盟,FedEx與大田合作擴張網路等。但 目前結盟的多數還是國際快遞公司,今後將會有更多的跨國物流公司尋求與國內有實力的物 流企業的合作。

第四類是新興跨區域的民營物流企業,它們由於機制靈活、管理成本低等特點,發展迅 速,是我國物流行業中最具朝氣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如寶供、九川、新傑物流等。

其主要特點是:作為後進入市場者,定位一般都是成為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者 ;要在短期內打入市場,規避物流設施投資大、回收期長的風險,很多都採取了非資產型的 第三方物流代理模式;服務水平與外資物流企業相近,但服務地域要廣些,不僅僅限於大城 市和沿海地區;與外資企業相比,在當地市場的運作上更具有適應性和靈活性;在服務、管 理方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要高於一般國內物流企業。

其存在的問題是:價格相對較高;資金實力有限,業務拓展、規模擴張和網點鋪設都受 到限制;屬於新進企業,在基本業務操作上經驗積累不夠。

綜上所述,我們從提供的服務范圍和功能來看,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仍以運輸、倉儲 等基本物流業務為主,加工、配送、定製服務等增值服務功能處在發展完善階段。據中國倉 儲協會的調查,生產企業的外包物流,單純倉儲佔21%、干線運輸36%、市內配送28%、包 裝4%;商業企業的外包物流中,單純倉儲佔37%、干線運輸21%、市內配送43%、包裝14 %。可見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為主,即將不同功能的業務分別委託 給不同的企業,這從物流供給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企業為用戶提供一攬子服務的比重不大。

隨著物流熱的興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長足發展。從宏觀方面看,1999年-2001年,中國 倉儲協會對物流市場供求狀況進行的三次抽樣調查顯示:在生產企業成品銷售物流中,第三 方物流所佔的比重分別是9.1%、16.1%和21%,呈明顯上升勢頭。從微觀方面來看,國 內物流企業出現了「量」的增加和「質」的提高,2001年僅北京市注冊為「物流」的企業就 有120多家,上海截至2001年底掛「物流」名稱的企業也已超過1000家;並且,物流服務功 能都得到了顯著改善,出現了像中遠集團、中外運集團那樣既有規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業。 有分析表明,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的年增 長率將達到10%以上;而近五年內的年增長可能達25%以上。

但是,我們也應該冷靜地看到,我國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從整體上看,企業規模不大, 服務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還只停留在某一個層面或某一個環節上,還沒有實現從原材料供 給到商品銷售整個供應鏈的全程服務,甚至也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服務優勢,這基 本構成了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症結所在。

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啟示

由於,中國已加入WTO,國內市場國際化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從而會有更多的外資物 流供應商進入國內物流市場,對我國第三方物流業形成嚴峻的挑戰。當務之急是利用短暫的從2002-2005三年的過渡期,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1.加快產權改革,激發企業活力。

我國現有的物流企業多數是從倉儲、運輸企業轉型而來,帶有許多計劃經濟的遺跡,實 踐證明它已經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競爭。因此,必須建立股權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徹底實現 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保證企業按市場規則運作,激發企業活力,加速向現代物流業轉化。 特別是規模較大的企業,一方面要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另一方面,還需要藉助資本市場的力 量,進行企業上市,克服資本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業快速成長。

2.大力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物流集團。

調查顯示,企業在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時最看重的是時間、價格及安全性。現今大部分 企業認為在當地沒有符合要求的物流企業,首先指的是物流企業不能夠滿足其以合理價格將 產品在指定的時間內運達各地的需求。

這反映了企業對物流公司三個層次的要求:一是保證低廉的價格;二是保證時間;三是 網路健全,能夠承擔企業大部分或全部不同方向的運輸業務。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要具 備一定規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目前,許多第三方物流企業都是計劃經濟時期商業、物資 、糧食等部門儲運企業轉型而來,都有特定的服務領域,彼此間競爭不大。若要適應入世後 激烈競爭需要,必須打破業務范圍、行業、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 想,整合物流企業,鼓勵強強聯合,組建跨區域的大型集團,而且只有兼並聯合,才有可能 延伸觸角至海外,才能合理地最佳地實現資源配置及健全經營網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3.提高信息技術應用,加強物流結點建設。

物流信息化、網路化的完善和發展,不但是衡量現代物流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發 展現代物流企業堅實可靠的基礎。現在世界上許多跨國物流企業都擁有「一流三網」,即定 單信息流,全球供應鏈資源網路,全球用戶資源網路,計算機信息網路。藉助信息技術,建 立廣泛的電子商務服務網路,使企業能夠整合業務流程,使企業能夠融入客戶的生產經營過 程,以建立一種「效率式交易」的管理與生產模式。尤其在加入WTO的新形勢下,物流市場 從國內擴展到國際,所以能否有四通八達的網路就顯得愈發重要。為了取得競爭優勢,企業 就必須要雙管齊下,大力抓好網路建設: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形網路,若企業規 模大、業務多,可自建經營網點;若僅有零星業務,可考慮與其他物流企業合作,共建和共 用網點;還可以與大客戶合資或合作,共建網點。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網路,通過網際網路 、管理信息系統、數據交換技術(EDI)等信息技術實現物流企業和客戶共享資源,對物流各 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這樣作既可以形成相互依賴的市場共生關系,同 時也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4.要高度重視物流人才培養。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們與物流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僅是裝備、技術 、資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觀念和知識上的差距,人員的差距。只有物流從業人員素質不 斷提高,不斷學習與應用先進技術、方法,才能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物流業。要解決目前專 業物流人才缺乏的問題,較好的辦法是加強物流企業與物流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論研究和 實際應用相結合,加快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運作規律、並 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物流企業在重視少數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培養的同時,還要 重視所有員工的物流知識和業務培訓,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

發展第三方物流是系統工程

發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項系統工程,僅靠物流企業自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大 力宣傳和提倡第三方物流在新興的中國物流市場中的作用和功能,以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積 極扶值和支持它的發展,糾正某些人對第三方物流在我國物流市場中地位的缺乏信心和扭曲 認識,尤其是要屏棄缺乏現代物流意識和那種處於低水平的粗方式的經營理念,為我國傳統 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創造各種必要的生存條件。

在這里我們也建議:發展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特別需要政府和行業協會發揮其推動和調 控的功能,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是盡快建立健全相應的政策法規 體系,特別是加快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使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有法可依、有據可依;二是盡快 建立規范的行業標准,實施行業自律,規范市場行為,使物流業務運作有規可循;三是發揮 組織、協調、規劃職能,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層次、集散功能強、輻射范 圍廣的現代物流中心,克服條塊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現象,以促進第三方 物流健康、有序的發展

C. 關於物流方面的論文

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柔性化培養模式研究 [2010-05-23 02:31] 【摘要】針對物流管理專業版人才多樣化需求權與高等院校培養模式存在隔閡的現狀,本文基於勝任特徵模型的三個基本要素,構建柔性化培養模式,並提出基於柔性化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設置和實踐教學環節。「基礎+模塊+特色」的柔性化課程體系可以滿足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與技能要求。「基礎」強調人才基礎知識的全面性;「模塊」注重人才的技能培養;「特色」表現為細化專業方向設置、特色課程及特色實踐環節。實踐教學環節應建立綜合性物流實驗室、建立企業物流實習基地,以實踐促進教學。
【關鍵詞】物流管理專業;柔性化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物流人才缺乏與培養模式存在缺陷將嚴重製約我國物流業的長遠發展。教育部已經把物流專業人才列為我國十二類技能型緊缺人才之一,缺口達60萬[1]

D. 有關員工培訓的論文

[摘 要] 企業培訓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本文從加強企業培訓的意義出發,提出了觀念轉變、受訓學員選擇、教學資源投入、辦學方式靈活、課程設置科學是做好企業培訓工作應該關注的因素。

[關鍵詞] 企業培訓 繼續教育 競爭

企業培訓,就其廣義屬性而言,實際上是一種企業員工根據企業的需要而進行的有側重,有針對性的重新入校學習的一種繼續教育。
隨著我國80年代初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思想意識進一步被市場意識所取代。企業的生產已由計劃體制下政府的指令性任務變成自己在市場中根據市場需求尋找定單。尤其是我國在1999年的成功入世,使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進一步確立。外國資本在各經濟領域迅速湧入,中國的眾多企業也在逐步走出國門,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國內企業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的競爭對手不在僅僅是國內同行,還有許多資本雄厚,技術先進的外國公司。那麼能否適應市場需求,在競爭中立身不敗,能否根據企業所處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目標,重新審視已有發展戰略、發展方式,成為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企業要想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擁有自己的優勢,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管其是表現在整個企業的營銷理念上,還是表現在產品設計、生產。而這些都需要知識、技術的應用。需要企業擁有一支掌握知識、技術的高素質隊伍,這支隊伍的好壞就成為企業興衰的關鍵。

一、從企業生產管理上看,企業需要加強員工培訓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所面臨的生產環境更具多變性,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要求企業不斷加大投入,研發新技術、新設備,應用新的管理理念,同時也要求企業的員工能夠應用這些新技術、新設備,生產出新產品,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否則就會被競爭對手所追趕或超越,而這些依靠員工在校所學的知識是不夠的,只有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才能保證員工的知識與技術水平時刻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從調動員工生產積極性角度看,企業需要加強員工培訓

企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除了企業以招聘形式引進所需的各式人才外,立足企業現有人力資源,加大開發也同等重要。一個好的企業應該能夠成功的調動各級員工的積極性,讓他們為企業獻技獻策,創造價值。根據需要層次理論,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的需要點,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滿足以後會繼續追求自我實現的需要,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自身也能夠達到預設的目標,得到不斷發展。這種滿足不是物質薪酬的有限刺激能夠解決的。
所以企業的員工培訓工作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求、時代的需要。也是企業留住人才、激勵員工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如何做好企業培訓工作
1.作好企業培訓必須轉變觀念
「性格決定命運,思路決定出路」。不同的思維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導致不同的結果。要想做好員工培訓工作,首先從企業管理者角度必須對企業培訓的意義予以重新認識,重新定位培訓在企業生產中的地位,把企業培訓看成是關系企業未來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企業管理者要有人才的憂患意識,要明白今天的培訓決定著明天的企業競爭力、信譽度和員工素質結構,培訓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保證。
對比外國,很多企業都十分重視員工培訓,把員工的素質看成是企業的未來。例如:我們的近鄰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國家對教育和企業培訓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費用支出力度不斷加大。1976年有76.7%的企業向雇員提供了各種形式的培訓。到了1985年,這個比例進一步上升到83.8%,1000人以上的企業幾乎100% 的實施了教育培訓。對此,日本的經濟界名人--松下幸之助就曾經驕傲地說:「松下首先是培養人的地方」。而我國一方面由於計劃經濟下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的競爭性並不激烈,另一方面教育培訓效益有一定的滯後性,使企業管理者認識不到培訓的重要性,覺得培訓工作是國家的事情與企業無關,企業自身資金已經非常有限如果,還要拿出大量資金用於開展員工培訓,不劃算。同時,由於沒有完善的保證機制,一部分企業員工在沒有參加培訓前勤勉工作,培訓之後則忙於跳槽,使企業蒙受較大的損失,使送培單位的管理者寒心。
所以,要想作好培訓工作,必須轉變這種觀念。認識到加強員工培訓是企業的需要,對於一些管理機制的問題,則可以通過一些其他措施得以有效克服。
2.作好企業培訓,必須選擇受訓員工
眾所周知,燒制陶胚,如果胚才不佳,再怎麼煅制,也不會出精品。企業在送培員工時,除了考慮崗位需要,也應考慮員工自身特點,因勢利導,把崗位需要和員工需求結合起來,作到在受訓員工選擇中注重資質、注重潛質,開發稟賦,挖掘潛能。
3.作好培訓工作,必須擁有足夠的教學資源投入
培訓教育與學歷教育不同,它不僅僅是知識的更新,同時是企業文化的孕育與灌輸,通過進一步提高員工已有知識技能,達到企業現階段的要求。所以一方面要求培訓教育的師資隊伍的水平要高,要求任教培訓的師資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同時還應有一定的前瞻性。為了不與企業實際脫節,培訓教師應根據需要不斷訪學、深造,不斷身臨現場了解項目的進展,發現、分析項目。另一方面,企業在培訓過程中還應有針對性地對一些模擬系統進行建設,提高學員的實際應用技能,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在現有師資無法提供有效培訓的時候,合理外聘教師或送學員外出進修。這一切都需要有財力、物質等教學資源的充分保障,才能做好培訓工作。

4.辦學方式上以達到培訓目標為主,具體形式靈活多樣
由於參加企業培訓的員工大都是在職人員,企業也不可能為了員工的培訓而停產,這就決定著企業員工不可能大量、長期的脫產上學,這就要求企業培訓機構在培訓工作中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根據企業發展,根據員工實際情況,培訓時間長、中、短相結合,培訓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可選擇有發展潛力的員工可送其進入高一級學府進行學歷教育學習,作為骨幹培養,對有些需要技能提高的員工則可開設為期幾天或幾個月的學習,可以脫產學習與業余學習相結合,可以藉助多媒體教育技術,開展遠程教育學習等等。
5.科學設置培訓課程
由於培訓的針對性,所以培訓課程的設置應注重科學性,實用性,前瞻性,有的放矢,重點突出。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戴明環(PDCA) 理論同樣適用於企業培訓。P、D、C、A分別是Plan、Do、Check、Action單詞的第一個字母,代表著一個循環中的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環環相扣,互相制約,互為補充,形成了PDCA循環,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下一個階段的依據,下一個階段都是上一個階段的落實和具體化。 在PDCA循環中,A是一個循環的關鍵,這是因為在每一個循環中,從目標的實施、檢查,到尋找差距和原因都離不開目標計劃的制定。

所以,在培訓方案設計中,
(1)應進行市場需求分析,要了解企業外在的環境如何,企業現在的發展情況怎樣,企業未來的可能方向,企業內部的員工知識結構,與企業未來發展差距在哪,差距多少,等等。
(2)進行課程設計。明確了要培訓的方向,就可以根據這個方向了解有哪些課程或技能的學習可以對這個目標起到有效彌補或增益,編排課程。
(3)進行動態過程式控制制。由於培訓的員工大都來自其他部門,作為培訓機構的管理部門和任教教師對其不可能知之甚深。雖然培訓要達到的目標是統一的,但員工的基礎直接影響到目標結果發實現。所以要了解員工的已有的知識技能情況,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安排任課教師之間及與學員之間座談,商討最有效的互動教學方法和各課知識的銜接,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4)進行學習效果反饋評估。作為一個封閉的信息循環系統,反饋環節必不可少。沒有反饋環節,無法得知培訓工作效果的好壞,也無法嘗試更新改進。具體的反饋形式可以有多種:與受訓員工面談、問卷、對受訓員工若干年的追蹤調查等,總結經驗與不足,為以後培訓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總之,員工培訓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件大事,決定企業明天的市場份額。因此,企業應該不斷加強員工培訓,切實作好每一年,每一期的員工培訓計劃,通過不斷培訓,加強員工素質,依靠這支高素質的企業隊伍搏擊商海。

參考文獻:
[1]繆清照 劉煥榮: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培訓的變革.石油教育,2003(1)
[2]王 俊:知識時代的企業培訓.成人教育,2001(5)
[3]段艷紅 王大力 岳貴貞:對人才培訓的幾點再認識.經濟師,2001(1)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E. 求一篇關於物流企業的論文

如果你要寫物流論文,給你個建議。
主題寫第三方物流的渠道管理和成本控制,這是個很好的題材。
主要就要看你了不了解第三方物流的操作模式咯!

F. 跪求一篇關於物流的論文

1、關於零售業物流管理 我國對零售業物流管理的研究多體現在物流經營策略、物流發展對策、思路以及物流合理化等方面。 黃福華在《過程導向:中小商店的物流經營策略》(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2年3月第2期)一文中對我國中小商店的物流管理進行了研究,從服務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管理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經營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三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小商店過程導向的物流經營方式,得出了我國中小商店的物流經營策略:精益化物流經營策略和一體化物流經營策略。 於曉媛在《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理論探索,2002年第6期)一文中認為月前,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物流管理理念發展滯後、物流管理的軟硬體環境尚待完善、國內地區間、企業間物流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專業物流管理人才匾乏等。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入世後國際間合作與競爭的加劇,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必須盡快從問題中走出來,採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模式、先進的管理機制、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加強理論研究和人才培訓,整合社會存量資源,加強運輸管理,優化儲存管理,使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水平迅速與國際接軌。 藍慶新在《我國商貿物流配送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建設思路》(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7月第4期)一文中認為,現代商貿物流配送是物流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是流通的一種現代組織形式,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配送具有重要的意義。應根據現代物流配送的發展趨勢要求,針對我國物流配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構建和完善包括物流配送作業系統、物流配送信息系統和物流配送主體系統在內的現代多層次物流配送體系 琚春華,鮑觀明在《我國流通業發展物流的對策和思路》(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 年:3月第3期)一文中認為,我國流通業的物流目前只停留在商品搬運、儲存、送貨等物資流動的初級層次,物流的重要性還遠未被企業領導和業務部門所認識。針對我國流通企業物流的現狀,結合我國流通業發展物流的優勢,作者從戰略角度提出發展流通業物流的對策和思路:流通企業的物流模式應該以發展自營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為主要發展方向,但最終應朝第三方物流的方向發展。 徐瑋在《家樂福全球化戰略對我國連鎖業的啟示》〔商業經濟與管理,2003年12月第12期)一文中,通過對家樂福全球化戰略的分析,總結了其成功的運作經驗,並結合我國零售流通業的發展情況,提出了我國連鎖零售業應該通過實施「創建全球品牌」、「網點門檻」、「資本運作」等戰略以應對國外同行的競爭。 翁菊梅在《當前中國連鎖零售業的電子商務與物流模式的選擇》(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3卷第3期)一文中提出我國零售業應採取物流合理化模式,即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可以接受的服務水平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達到最高的服務水平。並論述了目前我國零售業採取合理化物流模式的方法:I積極採用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2.選擇最佳的配送方式:3.整合物流管理系統等。 2、關於供應鏈物流管理 隨著營銷理念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經營理念轉向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Logistics作為一種管理理念,伴隨著企業經營理念的改變促使其外延擴大,從功能性活動上升到企業市場營銷管理的競爭戰略層面。加上90年代前後發展合作夥伴關系和聯盟思想的流行,物流管理的范圍已擴展到企業和顧客之間,此時,要滿足客戶需求必須通過把包括企業的供應商和分銷商以及相關物流中介在內的多個企業的協同運作,此時的物流管理實際上就是基於供應鏈的物流管理或者是供應鏈物流管理。CLM將於2005年1月1日更名為美國供應鏈專業協會CSCMP,說明物流管理也在不斷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的要求。 伴隨著人們對物流管理認識的逐步加深,些學者從理論上對物流管理進行了規范化和系統化的研究。BowersoxDJ和ClossDJ在《物流管理—供應鏈過程的一體化)(林國龍、宋柏、沙梅譯,機械一「業出版社,2000年3月)一書中提出整合物流觀念,其主要觀點是企業為有效完成物流活動,提高自我競爭優勢,必須引入供應鏈思想,與供應商及顧客合作形成整合式管理。2001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管理」進行了重新定義,將物流作為「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之後,BowersoxDJ和ClossDJ在《供應鏈物流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一書中進一步對供應鏈管理中的物流進行了詳細分析,提出一體化物流的觀念,認為一體化物流的功效在於,它與供應鏈保持同步,把供應鏈連接成為一個全程的、完整連續的運作過程,是供應鏈有效銜接的基礎。我國物流理論與發展相對落後,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引入是近幾年的事。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我國物流理論與實踐有了很大發展。 翁心剛博士在《物流管理基礎》(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p175)一書中認為:供應鏈管理的本質是一種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領域。從系統的角度看,供應鏈物流管理是將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彼此合作,信息共享,實現庫存在整個流通過程中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的快速反應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種物流管理方式。供應鏈物流管理意味著物流管理整合的范圍已經由局限在個別企業擴展到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物流合理化的范圍也擴展到流通的全過程。零售業實施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目標就是在總成本最小化、客戶服務最優化、總庫存最少化、總周期時間最短化以及物流質量最優化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以實現供應鏈績效的最大化。供應鏈物流管理的關鍵是核心企業如何管理好彼此企業間的關系,如何通過共同的信息平台來實現對最終消費者需求期望的滿足,而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和共同的技術標准則是企業間合作和聯系的紐帶,因為,只有建立共同的信息平台和技術標准,才能降低彼此間的交易成本,提高供應鏈整體的競爭能力。 張成海在《供應鏈管理與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p8-10)一書中對供應鏈管理與物流一體化的關系進行了探討,認為供應鏈管理是物流一體化管理的擴展,其目的是將組織的物流職能和供應鏈中合作夥伴使用的對等職能的物流部分進行合並或緊密連接,以便將企業內部物流職能和外部供應商和顧客,或者第三方物流聯盟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集成化系統。 3、關於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 零售業供應鏈物流作為零售業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連接著零售業供應鏈各節點,是各節點彼此交易的基礎。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就是對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的優化,國外已經有這方面具體的實踐案例。目前,雖然我國還沒有具體的研究,但是已月:始對零售業供應鏈理論和零售業物流管理技術及物流發展對策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這些成果對於本文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林榕航在《供應鏈管理(SCM)教程—管理導向的價值鏈、物流管理〔上冊)》(廈 門大學出版社,2003,p255-255)一書中認為:零售業供應鏈是指零售業主根據客戶的需求,采購不同來源的貨品提供給客戶,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獲得利潤。零售業供應鏈系統包含三個子系統:①零售商與供應商系統;②零售商內部管理系統;③零售商與客戶關系系統(圖2-1)。為了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對客戶的快速響應,這三個系統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 零售業供應鏈與製造業供應鏈最明顯的區別是零售業沒有製造過程,所以就不可能有如製造業一樣的生產管理系統,如MRP/MRPII。另外,零售業供應鏈接近市場終端,所以它對市場最了解,而製造業供應鏈離終端市場較遠,較易發生「牛鞭效應」 張松坤在《現代物流管理對我國零售企業連鎖經營的啟示》(廣東商學院學報。2002年增刊)一文中,總結了國外零售業物流服務的三種運作模式:1.自有式物流服務模式;2.外包物流模式(採用第三方物流模式):3.自有物流基礎上添加外包成分的模式。論述了我國零售企業的物流發展狀況,最後得出以下幾點啟示:將物流人才隊伍的培養放在首位;與供應商建立一種戰略性的合作夥伴關系;各種中小型的零售企業,可以嘗試性地建立虛擬化的物流系統。 汪旭暉在《現代零售商供應鏈再造》(商業文化,2003年第3期,p15)一文中,從供應鏈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零售商與供應商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關系的原因,提出了現代零售商供應鏈再造的思想。即在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的供應商、生產者、中間商、零售商之間關系的重新塑造,是對現有供應鏈關系的整合,通過整合使零售商與上下游企業間實現共同計劃和信息共享,從而提高效率。 周艷在《我國零售業的供應鏈管理現狀及對策》(現代管理科學,2003年第8期, P61)文中對我國零售業的供應鏈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存在觀念落後、與供應商 關系對立、物流系統效率低下、支撐技術應用不足等缺陷。面對加入WTO後零售業的開放及國外大型零售商的競爭,我國零售企業應該通過轉變觀念、與供應商建立戰略聯盟、業務流程重組、優化物流系統、加強庫存管理、實行信息化管理來加強供應鏈管理,形成核心競爭力,從而使整條價值鏈增值。 在國外,對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研究典型案例是QR(快速反應)和ECR(高效 率應對消費者)oQR是在服裝業建立協調的上游至下游的供應鏈物流管理的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實例。QR的基礎是「准確把握銷售動向」,POS(銷售時點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把握每個單項產品的銷售動向。信息是上下游共享的,即下游的銷售動向可以反映到生產階段。 美國的日雜廉價超市,通過企業間的信息網路推行QR,實現了商品的低成本化、低價格化。超市和加工食品業為了與對方竟爭,作為對抗的手段構築了ECR,即通過供應鏈的協助,提高零售店鋪的銷售效率,在必要的時間,將必要的商品,按照必要的數量,以最高的效率供應給店鋪是ECR的目的,即我們所說的供應鏈物流oECR與QR的不同點在於,QR是紡織服裝業整休為了擺脫危機而採取的一項策略,而ECR是為了戰勝行業競爭對手作為差別化戰略採取的一項策略。 1、關於零售業物流管理 我國對零售業物流管理的研究多體現在物流經營策略、物流發展對策、思路以及物流合理化等方面。 黃福華在《過程導向:中小商店的物流經營策略》(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2年3月第2期)一文中對我國中小商店的物流管理進行了研究,從服務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管理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經營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三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小商店過程導向的物流經營方式,得出了我國中小商店的物流經營策略:精益化物流經營策略和一體化物流經營策略。 於曉媛在《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理論探索,2002年第6期)一文中認為月前,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物流管理理念發展滯後、物流管理的軟硬體環境尚待完善、國內地區間、企業間物流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專業物流管理人才匾乏等。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入世後國際間合作與競爭的加劇,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必須盡快從問題中走出來,採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模式、先進的管理機制、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加強理論研究和人才培訓,整合社會存量資源,加強運輸管理,優化儲存管理,使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水平迅速與國際接軌。 藍慶新在《我國商貿物流配送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建設思路》(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7月第4期)一文中認為,現代商貿物流配送是物流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是流通的一種現代組織形式,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配送具有重要的意義。應根據現代物流配送的發展趨勢要求,針對我國物流配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構建和完善包括物流配送作業系統、物流配送信息系統和物流配送主體系統在內的現代多層次物流配送體系 琚春華,鮑觀明在《我國流通業發展物流的對策和思路》(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 年:3月第3期)一文中認為,我國流通業的物流目前只停留在商品搬運、儲存、送貨等物資流動的初級層次,物流的重要性還遠未被企業領導和業務部門所認識。針對我國流通企業物流的現狀,結合我國流通業發展物流的優勢,作者從戰略角度提出發展流通業物流的對策和思路:流通企業的物流模式應該以發展自營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為主要發展方向,但最終應朝第三方物流的方向發展。 徐瑋在《家樂福全球化戰略對我國連鎖業的啟示》〔商業經濟與管理,2003年12月第12期)一文中,通過對家樂福全球化戰略的分析,總結了其成功的運作經驗,並結合我國零售流通業的發展情況,提出了我國連鎖零售業應該通過實施「創建全球品牌」、「網點門檻」、「資本運作」等戰略以應對國外同行的競爭。 翁菊梅在《當前中國連鎖零售業的電子商務與物流模式的選擇》(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3卷第3期)一文中提出我國零售業應採取物流合理化模式,即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可以接受的服務水平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達到最高的服務水平。並論述了目前我國零售業採取合理化物流模式的方法:I積極採用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2.選擇最佳的配送方式:3.整合物流管理系統等。 2、關於供應鏈物流管理 隨著營銷理念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經營理念轉向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Logistics作為一種管理理念,伴隨著企業經營理念的改變促使其外延擴大,從功能性活動上升到企業市場營銷管理的競爭戰略層面。加上90年代前後發展合作夥伴關系和聯盟思想的流行,物流管理的范圍已擴展到企業和顧客之間,此時,要滿足客戶需求必須通過把包括企業的供應商和分銷商以及相關物流中介在內的多個企業的協同運作,此時的物流管理實際上就是基於供應鏈的物流管理或者是供應鏈物流管理。CLM將於2005年1月1日更名為美國供應鏈專業協會CSCMP,說明物流管理也在不斷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的要求。 伴隨著人們對物流管理認識的逐步加深,些學者從理論上對物流管理進行了規范化和系統化的研究。BowersoxDJ和ClossDJ在《物流管理—供應鏈過程的一體化)(林國龍、宋柏、沙梅譯,機械一「業出版社,2000年3月)一書中提出整合物流觀念,其主要觀點是企業為有效完成物流活動,提高自我競爭優勢,必須引入供應鏈思想,與供應商及顧客合作形成整合式管理。2001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管理」進行了重新定義,將物流作為「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之後,BowersoxDJ和ClossDJ在《供應鏈物流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一書中進一步對供應鏈管理中的物流進行了詳細分析,提出一體化物流的觀念,認為一體化物流的功效在於,它與供應鏈保持同步,把供應鏈連接成為一個全程的、完整連續的運作過程,是供應鏈有效銜接的基礎。我國物流理論與發展相對落後,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引入是近幾年的事。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我國物流理論與實踐有了很大發展。 翁心剛博士在《物流管理基礎》(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p175)一書中認為:供應鏈管理的本質是一種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領域。從系統的角度看,供應鏈物流管理是將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彼此合作,信息共享,實現庫存在整個流通過程中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的快速反應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種物流管理方式。供應鏈物流管理意味著物流管理整合的范圍已經由局限在個別企業擴展到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物流合理化的范圍也擴展到流通的全過程。零售業實施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目標就是在總成本最小化、客戶服務最優化、總庫存最少化、總周期時間最短化以及物流質量最優化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以實現供應鏈績效的最大化。供應鏈物流管理的關鍵是核心企業如何管理好彼此企業間的關系,如何通過共同的信息平台來實現對最終消費者需求期望的滿足,而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和共同的技術標准則是企業間合作和聯系的紐帶,因為,只有建立共同的信息平台和技術標准,才能降低彼此間的交易成本,提高供應鏈整體的競爭能力。 張成海在《供應鏈管理與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p8-10)一書中對供應鏈管理與物流一體化的關系進行了探討,認為供應鏈管理是物流一體化管理的擴展,其目的是將組織的物流職能和供應鏈中合作夥伴使用的對等職能的物流部分進行合並或緊密連接,以便將企業內部物流職能和外部供應商和顧客,或者第三方物流聯盟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集成化系統。 3、關於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 零售業供應鏈物流作為零售業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連接著零售業供應鏈各節點,是各節點彼此交易的基礎。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就是對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的優化,國外已經有這方面具體的實踐案例。目前,雖然我國還沒有具體的研究,但是已月:始對零售業供應鏈理論和零售業物流管理技術及物流發展對策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這些成果對於本文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林榕航在《供應鏈管理(SCM)教程—管理導向的價值鏈、物流管理〔上冊)》(廈 門大學出版社,2003,p255-255)一書中認為:零售業供應鏈是指零售業主根據客戶的需求,采購不同來源的貨品提供給客戶,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獲得利潤。零售業供應鏈系統包含三個子系統:①零售商與供應商系統;②零售商內部管理系統;③零售商與客戶關系系統(圖2-1)。為了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對客戶的快速響應,這三個系統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 零售業供應鏈與製造業供應鏈最明顯的區別是零售業沒有製造過程,所以就不可能有如製造業一樣的生產管理系統,如MRP/MRPII。另外,零售業供應鏈接近市場終端,所以它對市場最了解,而製造業供應鏈離終端市場較遠,較易發生「牛鞭效應」 張松坤在《現代物流管理對我國零售企業連鎖經營的啟示》(廣東商學院學報。2002年增刊)一文中,總結了國外零售業物流服務的三種運作模式:1.自有式物流服務模式;2.外包物流模式(採用第三方物流模式):3.自有物流基礎上添加外包成分的模式。論述了我國零售企業的物流發展狀況,最後得出以下幾點啟示:將物流人才隊伍的培養放在首位;與供應商建立一種戰略性的合作夥伴關系;各種中小型的零售企業,可以嘗試性地建立虛擬化的物流系統。 汪旭暉在《現代零售商供應鏈再造》(商業文化,2003年第3期,p15)一文中,從供應鏈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零售商與供應商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關系的原因,提出了現代零售商供應鏈再造的思想。即在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的供應商、生產者、中間商、零售商之間關系的重新塑造,是對現有供應鏈關系的整合,通過整合使零售商與上下游企業間實現共同計劃和信息共享,從而提高效率。 周艷在《我國零售業的供應鏈管理現狀及對策》(現代管理科學,2003年第8期, P61)文中對我國零售業的供應鏈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存在觀念落後、與供應商 關系對立、物流系統效率低下、支撐技術應用不足等缺陷。面對加入WTO後零售業的開放及國外大型零售商的競爭,我國零售企業應該通過轉變觀念、與供應商建立戰略聯盟、業務流程重組、優化物流系統、加強庫存管理、實行信息化管理來加強供應鏈管理,形成核心競爭力,從而使整條價值鏈增值。 在國外,對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研究典型案例是QR(快速反應)和ECR(高效 率應對消費者)oQR是在服裝業建立協調的上游至下游的供應鏈物流管理的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實例。QR的基礎是「准確把握銷售動向」,POS(銷售時點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把握每個單項產品的銷售動向。信息是上下游共享的,即下游的銷售動向可以反映到生產階段。 美國的日雜廉價超市,通過企業間的信息網路推行QR,實現了商品的低成本化、低價格化。超市和加工食品業為了與對方竟爭,作為對抗的手段構築了ECR,即通過供應鏈的協助,提高零售店鋪的銷售效率,在必要的時間,將必要的商品,按照必要的數量,以最高的效率供應給店鋪是ECR的目的,即我們所說的供應鏈物流oECR與QR的不同點在於,QR是紡織服裝業整休為了擺脫危機而採取的一項策略,而ECR是為了戰勝行業競爭對手作為差別化戰略採取的一項策略。 傳統渠道中配置的大量存貨構成了極大的風險。分享信息和共同計劃可以排除或減少與存貨投機相關的風險。 擴展的ERP系統 企業的資源貫穿於企業的供應鏈和價值鏈中,包括人、財、物及供應鏈中各環節的資源。從現代供應鏈管理的思想來看,和企業相關的供應商及客戶也是ERP的組成部分。 傳統的ERP系統,側重於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將各業務環節貫穿起來實現內部效率的最大化。例如,以往財務和銷售部門間通過手工單據傳遞業務信息,到月底財務再將單據錄入系統結帳。 使用了ERP系統,所有信息可以實時地在業務部門間傳遞,保證了企業在任何時間點都是一個整合的實體在運作,為采購、庫存、生產、成本及變異的監控提供了堅實高效的基礎。 現代的ERP系統,又可理解為eERP系統(extended ERP,擴展ERP系統),它在強調提高企業內部效率的同時,也注重對企業外部資源,如供應商、客戶和營運商的協調管理。它更加符合現代供應鏈管理的理念,即更強調合作和提高渠道的效率。 傳統的ERP系統主要包含財務及成本管理、人事管理、采購庫存管理、生產計劃及管理、銷售分銷管理、服務管理等。eERP系統則在此基礎上擴展出客戶管理、營銷管理、跨企業物流網路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 需要注意的問題 企業在選擇eERP系統時,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系統的集成性。包括對企業內部業務(產、供、銷、財務、人事)的完整整合能力以及對供應鏈外部資源的整合能力,如物流網路規劃、運輸管理、客戶及營銷管理。 ·技術的先進性,具有開放、與流行電子商務平台集成的能力。這對幫助企業實現真正意義的供應鏈管理至關重要。 ·理念的先進性和前瞻性。如應用的個性化、全方位協同商務等。 ·系統的可延伸性。即系統所涵蓋的豐富的業務情景以便企業可以在未來隨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相應的業務流程,而不需重復大量的IT投入。 當今世界已進入互聯網時代,在這樣環境下的企業供應鏈與工業化時代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互聯網為全球企業供應鏈提高運作效率、擴大商業機會和加強企業間協作提供了更加強大的手段——電子商務平台。如果企業能在很好地規劃運作內部資源的同時,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資源,如供應商、代理、承運商等,將提高其生產、采購及交貨計劃的准確性,從而能在快速應對市場的同時,提高對客戶銷售及服務承諾的准確性,使企業在強大的競爭環境中,由於客戶滿意度高而保證市場優勢。 如果說高速和低成本與客戶和供應商進行交流和協作是有效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那麼完全電子化的供應鏈(e-chain)就是對未來的展望。支持未來供應鏈管理的信息系統將是eERP和電子商務平台的完美結合。 當然,對於要實施電子化供應鏈的企業來說,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使用互聯網進行電子商務的技術尚在發展階段,這意味著還需要幾年趨於成熟的時間。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策略也要經過漸進和不斷改進的過程來利用電子商務所提供的各種機會。這里,最大風險就是保持不變。結論與建議:

以生產企業為目標客戶的專業物流公司,主要服務功能為干線運輸、倉儲保管和市內配送,而且必須是有全國范圍的物流網路的支持。

新型的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系統設計、物流過程管理、數據採集、庫存分析等信息支持上面,新型物流公司應把握這一需求,為企業提供多種管理和決策服務,創造新的贏利機會。

工商企業在選擇新的物流服務商時,首先注重的是作業速度,其次是作業質量,最後才是運作的經濟性,物流企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和功能設計。才能有效地把握客戶的需求。

物流設備製造商要加強設施的功能開發,提高技術含量。物流運輸設施、搬運設施和倉庫,以及電腦等需求量較大。物流設施設備製造商的主要目標市場是物流企業,其次是生產企業。

樓主再自己刪刪改改吧

本人能提供的就只有這么多了

請笑納、呵呵

G. 關於物流管理的論文

【內容提要】電子商務和資訊網路化徹底改變了傳統商務賴以生存的基礎,形成了對傳統營銷策略和市場理念的沖擊和挑戰。然而交易的最終實現還有賴於後台的物流管理產業,傳統的運輸倉儲方式在新的經濟模式下,正在發生質的變化。本文通過圍繞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業的關系證論,探討電子商務對物流管理業(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引起的沖擊,以尋求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策略。
【摘 要 題】電子商務
【關 鍵 詞】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關系與策略
【 正 文】 隨著新經濟時代來臨,作為一種嶄新的商務交易活動,使貿易洽談可以足不出戶在網上解決,給傳統經濟帶來翻天覆天的變化。然而交易的最終實現還有賴處於後台的物流產業,傳統的運輸倉儲方式在新經濟的模式下,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發現現代物流業,推動電子商務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運輸倉儲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重新整合的大勢已經來臨。然而,我國發展物流管理業的形勢並不讓人樂觀。建立現代化物流業,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推動市場經濟的重要條件。
一、物流管理與電子商務的關系
在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的關系中,是電子商務改變物流,還是物流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此筆者認為:物流將會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但最終將會是電子商務改變物流,而物流管理體系的完善將會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一)物流管理在電子商務的全過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電子商務是20世紀信息化、網路化的產物,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已廣泛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是人們對電子商務所涵蓋的范圍卻沒有統一、規范的認識。和傳統商務過程一樣,電子商務中的任何一筆交易,都包含著四種基本「流」:即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在電子商務條件下,前面三種「流」的管理過程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路通訊設備實現。物流作為四「流」中最為特殊的一種,是指物質實體(商品或服務)的流動過程,包含運輸、儲存、配送、裝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種活動,而實體流的過程必然涉及到渠道的物流管理。
過去,人們對電子商務過程的認識往往只局限於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的電子化、網路化,而忽視了物流的電子化過程,物流仍然可以由傳統的經銷渠道完成。但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推廣與應用,物流的重要性對電子商務活動的影響日益明顯。試想,消費者在網上購物,但所購貨物遲遲不能送到,其結果可想而知,消費者勢必會放棄電子商務,選擇更為安全可靠的傳統購物方式。
由於電子商務的服務對象是不受地域限制的,那麼對企業來說,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把商品送到顧客手中,是能否吸引顧客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所以電子商務時代,建設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管理體系,既是網路經濟電子商務發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各個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隨著物流管理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物流管理是電子商務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現代化的物流是實施電子商務的根本保證
長期以來,我國電子商務的最大障礙,從根本上講,就是一個物流與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嚴重脫節的問題。目前的電子商務只能是靠網路訂貨,靠物流體系送貨。而將商品及時地配送到用戶手中,完成商品的空間轉移(物流),才標志著電子商務過程的結束。因此物流系統的效率最低是電子商務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我國,物流設施落後,配送體系尚不完善,要發展電子商務首先應改造物流設施,建立與電子商務銜接的配送體系。否則,物流將會成為電子商務的最大的瓶頸。因此,建立現代化物流是實施電子商務的根本保證。
首先,物流保障生產。無論在傳統的貿易方式下,還是在電子商務下,生產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產的順利進行需要各類物流活動支持。生產的全過程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便要求有相應的供應物流活動,采購的材料要及時到位,否則,生產就難以進行;在生產的各工藝流程之間,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過程,即所謂的生產物流,以實現生產的流動性;部分余料、可重復利用的物資的回收,就需要所謂的回收物流;廢棄物的處理則需要廢棄物物流。可見,整個生產過程實際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動。合理化、現代化的物流,通過降低費用從而降低成本、優化庫存結構、減少資金佔用、縮短生產周期,保障了現代化生產的高效進行。相反,現代化物流的發展滯後,現代生產的全過程將難以順利進行,便捷的電子商務貿易形式,也將是無米之炊。
第二,物流是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證。電子商務的出現,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終消費者,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顧客只要坐在家裡,便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搜索、查看、挑選,完成購物的過程。物流是電子商務中實現以「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最終保證,缺少了現代化的物流技術,消費者所購的商品遲遲不能送到,或者所送的商品並非自己所購,消費者必然會回復到傳統的購物方式,那麼網上購物就難以發展。
第三,物流服務於商流。在商流活動中,商品所有權在購銷合同簽訂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轉移到需方,而商品實體並沒有因此而移動。在傳統的交易過程中,除了非實物交割的期貨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須伴隨相應的物流活動,即按照需方(購方)的需求將商品實體由供方(賣方)以適當的方式、途徑向需方(購方)轉移。而在電子商務下,消費者通過上崗購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權的交割過程,即商流過程。但電子商務的活動並未結束,只有商品和服務真正轉移到消費者手中,商務活動才終結。在整個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物流實際上是以商流的後續者和服務者出現的。沒有現代化的物流,商流活動仍將是傳統的買賣方式。
綜上所述,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根本保證。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現代化物流,以進一步推廣電子商務。
(三)電子商務促進物流技術的大發展
所謂物流技術,是指完成物流任務所必須採用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傳統的概念主要是指物資運輸技術或者物資流通技術,也就是說物流技術是各種流通物資從生產者轉移給消費者時,實現各種流通形態的停頓與流動功能所需要的材料、機械、設施等硬體環境和計劃、運用、評價等軟體技術。
隨著商品庫存的積壓帶來巨大的商業風險,零庫存物流技術也就應運而生了。零庫存商業系統的實施必須依託如下三個條件,首先必須有一個能夠准確、快速反映市場需求的信息系統,其二必須有一個能夠根據所獲得的市場信息進行生產調節或者采購的快速柔性生產系統。此外,還必須有一個貨物快速配送系統。零庫存概念的提出,似乎使物流技術的發展遇到了難以解決的矛盾。但電子商務的出現,便得到了解決,使物流技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商業活動的形式。電子商務實現了在全世界范圍內用網際網路技術以電子方式進行物品與服務的交換。電子商務所完成的功能不僅僅是訂貨和支付,實際上,電子商務擴展從生產到消費的整個商務過程。電子商務包括企業內部網、企業內部網同網際網路的聯接應用系統。電子商務應用系統是客戶訪問的入口,用戶通過網際網路,可以在這個系統上查看產品目錄,翻閱產品資料,還可以通過電子定單系統下單和通過電子支付系統結算。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不必再花費巨資進行產品信息採集了,企業決策層根據這些信息適時調整生產計劃,適時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客戶就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系統訂貨,即時反饋到企業,企業立即組織生產,最後通過配送系統即時送到用戶手中。這樣,企業就以少的投入實現了產品的零庫存生產過程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普及,網路技術的不斷完善,電子商務勢必取得長足的發展和應用,物流管理也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貨暢其流」。
(四)電子商務促使企業重新認識物流過程,明確物流管理目標,進一步形成供應鏈管理
有了完善網路技術和電子商務長足發展等前提條件,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已經由節約原材料的「第一利潤源泉」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第二利潤源泉」,轉向建立高效的物流一體化的「第三利潤源泉」。此時的物流管理應是以生產企業為起點,經由物流企業、銷售企業、直至消費者的整個供應鏈系統化的一體化物流過程,其管理目標是通過各個環節的密切配合,對產品進行適時適地的遞送,實現最佳客戶服務與最低配送成本的組合。因此,物流管理的內涵得到了延伸。
一次完整的電子商務過程包括廠家將產品生產出來,通過運輸、倉儲、加工、配送到用戶(消費者)的物流全過程。這個過程的管理稱之為供應鏈物流管理。供應鏈物流系統連接多個生產企業、運輸業、配銷業及用戶,隨需求、供應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要求系統管理必須具有足夠的靈活性與可變性。供應鏈物流系統從生產、分配、銷售到用戶不是孤立的行為,是一環扣一環的,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因此,必須協調一致,才能發揮其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與信息流的相互配合體現得越來越重要,在供應鏈管理中必然要用到越來越多的現代物流技術。
二、物流現代化的發展環境與策略
(一)目前我國物流管理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物流業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但是從總體上還不能適應電子商務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很大差距。物流業相對於第三產業中其他行業和其他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的發展關系仍不協調,按照社會化大生產分工協作規律要求的物流社會化服務體系亟待加強。第三產業領域改革和管理相對滯後,市場競爭機制和市場管理法規不夠健全,大部分商品放開後市場流通秩序比較亂,物流企業自身經濟效益不佳。國有物流企業從運行機制、組織化程度、經營方式等方面都不適應電子商務時代要求,市場佔有率下降,主渠道地位發生動搖。
1.基礎設施能力不足。交通運輸能力仍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主要運輸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倉儲設施落後,大量的倉庫是五、六十年代的老舊建築。
2.技術裝備落後。現代化的集裝箱、散裝運輸發展不快;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裝卸搬運的機械化水平低。
3.管理分散,社會服務水平低。由於條塊分割、部門分割,缺乏統一規劃、重復建設加劇。全國物流企業處於小、多、散、弱的狀況,難以形成有效的社會服務網路。
4.物流行業人才培訓和物流信息工作亟待加強。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實現物流現代化的根本條件。目前這方面的工作沒有一個部門來負責。這對於物流人才的培訓和信息化的推進依然是整個物流行業的問題。
5.物流管理系統的發展沒有統一規劃,管理體制仍需進一步深化。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滯後。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管理體制的改革落後於經濟體制的改革。到目前為止,我國物流業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稱多元的管理方式。由於體制沒有理順,各部門之間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業管理中存在的條塊分割、部門分割、重復建設等種種問題。另外,已經形成的社會物流系統與企業物流系統由於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結合和協調發展,也對物流合理化產生不利影響。物流業既然是全社會的服務行業,覆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產業,就更應該重視它的總體發展規劃。應當把物流管理作為國民經濟大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來抓,制訂具體的發展目標,分部門組織實施,使物流行業各個部門協調發展。
6.對於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長期以來,「重生產、輕物流」的思想觀念仍沒有脫離舊體制的束縛。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流通不再只對生產起一種反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流通對生產起一種決定作用。我們必須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戰略角度來認識搞好流通、建設好物流管理系統的重要性。
(二)電子商務時代中物流管理的趨勢
1.由顧客服務轉向關系管理。過去物流管理著重在企業內部作業與組織的整合,對下游顧客的對應仍以服務品質為主要管理重心。因此,評價管理績效多數為定單周期時間的速度,供貨率等。然而在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模式發展下,企業逐漸轉向強調跨企業界限的整合,使得顧客關系的維護與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電子商務時代中客戶關系管理理念的出現,物流管理已從物的處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管理。
2.由對立轉向聯合。傳統商業通道中,企業間多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因此往往造成企業間的對立局面。然而在追求更大競爭力的驅動下,許多企業開始在各個商業流通技能上的整合,通過聯合規劃與作業,形成高度整合的電子商務供應鏈通道體系,使通道整體績效大幅提升。
3.由預測轉向終測。傳統的流通模式通過預測下游通道的資源來進行各項物流作業活動,但預測的准確性不高,因而浪費了商業資源。新興的物流管理趨勢是強調通道成員的聯合機制,成員間願意互換營運及策略的信息,尤其是內部需求及生產的資料,使得上游企業無需去預測,流通模式是逐漸由預測基礎轉向終測基礎發展。
4.由功能整合轉向程序整合。在渠道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企業必須更快響應上,下游顧客的需要,因而必須有效整合各部門的營運,以程序式的操作系統來運作。物流作業與活動具有跨功能,跨企業的特性,故程序式整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必要條件。
5.由垂直整合轉向虛擬整合。在傳統渠道中,一些大型企業會進行通道的垂直整合,以期對通道掌握有更大的力量。事實證明這並不成功,反而分散了企業的資源,並將主業削弱。今後企業必須將非核心業務委託給專業管理公司,形成虛擬企業整合體系,為主體企業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在虛擬整合趨勢下,供應鏈體系得以成功發展,物流產業也得到很大支持,得以配合主體企業商流之需,不斷開發新的增值服務項目,形成更專業的第三方物流,為市場提供更好、更多和更有價值的服務。
6.由信息保密轉向信息分享。在供應鏈管理結構下,供應鏈內相關企業必須將供應鏈整合所需的信息與其他企業分享,否則無法形成有效的供應鏈體系
7.完善對物流科學的研究。物流科學是融匯了技術科學和經濟科學的綜合科學,其內容相當廣泛,包括系統科學、管理科學、環境科學、流通科學、運輸科學、倉儲科學、營銷科學、再生科學以及機械、電子等方面專門技術。物流科學是現代大生產、大流通的必然產物。隨著電子商務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對我國物流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科學和理論的研究更具積極的作用。
(三)我國物流現代化的發展策略
電子商務時代中,應根據我國物流市場供求情況的分析,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產業。
1.明確管理物流行業的政府部門。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物流行業的管理權也應該是統一的。我國物流業經過多年的建設,物流業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已經具有相當規模。但是由於管理體制改革滯後,使得物流業發展不快,處於「小、多、散、弱」的狀態,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低,社會物流整體效益差。過去,我國的物流行業的管理,政策缺乏統一與銜接。現在應當設立具有統一協調職能的專門工作機構,組織各有關部門,共同為統一歸口管理物流行業創造了條件。政府應加強對物流工作的領導,建立權威的組織協調機構,統一全國物流發展工作,使我國物流業能以較快的速度發展。
2.加強有關政策研究。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在新舊體制並存的環境下,制定正確的政策就成為推動物流業發展的至關重要的環節。研究制訂符合促進實現物流管理現代化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將會進一步調動社會各方面發展物流事業的積極性,擴大資金來源的渠道,加快物流業的發展。
3.制定全國性的倉儲法規和運輸法規。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都有專門的倉庫法。過去,我國各個流通主管部門也制定過倉儲方面的管理規定,但只適用於本系統,而非流通部門的儲運企業與非國有儲運企業沒有章法可循,不利於現代物流配送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全國范圍內網路化運輸的發展。
4.物流產業的發展要加快改革步伐,堅持走專業化、社會化的道路。物流現代化的前提是專業化、社會化,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從各個方面支持專業物流企業的發展。一是在資金方面支持現有物流設施進行技術改造;二是在稅收政策方面支持專業物流企業在全國范圍內發展配送網點,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統一納稅;三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支持專業物流企業為生產與零售企業實行共同化社會配送,形成一大批服務社會化、經營專業化、內外貿易結合的新型流通產業群。
5.各地區要抓住機遇,及時建立和發展適合本地區特色的配送中心,以搶得先機。
6.將改組老批發企業和傳統的儲運企業結合起來,重點建設現代化批發網路,完善商品配送中心的功能,將集貨、分貨、倉儲、運輸、包裝、咨詢等服務功能結合起來。
7.改善物流配送中心的網點布局。政府在市政規劃中要將物流作為總體規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統一規劃。根據我國國情,發展現代化的配送中心應以現有物流企業為基礎,逐步發展大型物流中心與區域性配送中心相結合,建立多功能、信息化、優質服務的配送中心。
8.引進外資與先進技術。我國物流業應積極多渠道引進外資與技術,加快我國物流管理的發展進程,尤其是應注意引進環保型技術與設施。
9.重視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由於我國在物流管理、配送中心運營方面的實踐經驗不足,人才的培養就更顯重要。只有物流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才能不斷增強競爭力,除了學校的人才培養外,物流主管必須加大力度,將原以個別人員技能訓練的方式轉向知識基礎的系統培訓,並建立「注冊物流管理師」制度。
10.重視對物流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目前國內已有不少部門和大專院校設立了專門的物流研究機構或科研項目,但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獨立的。物流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在統一協調、科學規劃各有關部門。按發展的要求開展專業化的研究,使我國物流業發展健康。
三、適應現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進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物流的研究和應用起步都比較遲,水平較低,在開展電子商務時,除了需要綜合考慮電子商務的特點外,還必須注意現代化的物流模式,才能順利地完成電子商務的全過程。
電子商務應該是包含商務活動的全過程,從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的管理,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商務關系的建立、合同的達成與履行、客戶關系的維持等。因此,對電子商務,應該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即電子商務就是通過電信網路進行生產、營銷、銷售和流通的活動,它不僅指基於網際網路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電子信息技術(it)來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實現從原材料查詢、采購、產品展示、訂購到生產、配送、儲存、運輸以及電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貿易活動。
所以,如何採用便捷高效的現代化的物流系統就成為電子商務成敗的根本保證。目前我國社會公用物流系統(如郵政快遞185和其他眾多速遞公司)滿足了某些特定商品配送(主要是網上購物b2c形式)的需要,但由於各自為政,業務割據,業務量相對較少,物流系統的運行成本過高,使電子商務的物流成本也較高,阻礙了電務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目前,我國的配送體系和物流設施還比較落後,基本上仍沿用傳統的倉儲和運輸模式,即人工帳冊庫存管理,貨物直接堆碼或普通貨架存放,人工或機械進行物料的搬運或裝卸。這種物流管理和作業模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用戶多品種小批量的需求,更不能滿足電子商務對物流系統的要求,這種落後的物流體系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障礙。因此,我國要迅速發展電子商務,首先必須發展高效率的物流和配送系統,一方面,大中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社會閑置的現有資源進行改造和整合,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扶持第三方綜合物流企業,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跨地區、跨行業的物流配送體系,為電子商務提供及時准確的物流服務。
電子商務包括供應鏈上下游的全部商務作業流程。物流將會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而電子商務最終將對傳統物流形成沖擊,物流管理體系的完善將會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不僅要重視前端的網路平台,更要重視後端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統,並必須配備具有物流配送的專業人才

H. 關於公司員工培訓研究的論文

第1章? ?1.1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2員工培訓研究綜述??? ???1.2.1 員工培訓理論的回發展???? ?1.2.2 員工培訓模式簡介答???? ?1.2.3 企業員工培訓的原則???? ?1.2.4 當代員工培訓的發展趨勢???? ?1.2.5 我國國有企業為員工培訓現狀?第2章?? ?2.1 我國國有企業員工培訓存在的問題??? ?2.2 成因分析?第3章3.1國有企業員工培訓內外部環境分析????? 3.1.1外部環境分析???? 3.1.2 內部環境分析?3.2 國有企業員工培訓策略?第4章 國有企業員工培訓案例分析4.1公司簡介4.2 公司培訓現狀?4.2.1培訓工作內容?4.2.2 培訓方式?4.2.3 培訓工作亮點:建立企業內部知識傳承機制4.3 公司培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結束

I. 求幾篇有關物流的畢業論文4000字

物流業抄振興面臨的困境與對策 [摘要]我國的物流業起步較晚,總體發展水平比較落後。尤其是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惡化的沖 擊下,如何振興物流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六方面建議。 [關鍵詞]物流業;產業振興;困境;對策 \
記得採納啊

閱讀全文

與關於物流員工培訓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