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師怎樣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1、多看看積極的心理學方面的書
2、放假後就出去走走放鬆下自己的心情
3、調節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不要太在意了
B.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張麗錦PPT
教師心理壓力的調節 心理咨詢輔導個案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
1.能積極地悅納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確評價、樂於接受並喜歡自己。承認人是有個體差異的,允許自己不如別人。
2.有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能面對現實並積極地去適應環境與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及客觀了解學生的能力;具有獲取信息、適宜地傳遞信息和有效運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
3.熱愛教師職業,積極地愛學生——能從愛的教育中獲得自我安慰與自我實現,從有成效的教育教學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穩定而積極的教育心境——教師的教育心理環境是否穩定、樂觀、積極,將影響教師整個心理狀態及行為,也關繫到教育教學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種情緒與情感——繁重艱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師有良好的、堅強的意志品質,即教學工作中明確目的性和堅定性;處理問題時決策的果斷性和堅持性;面對矛盾沉著冷靜的自製力,以及給予愛和接受愛的能力。
6.和諧的教育人際關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積極態度(如尊重、真誠、羨慕、信任、贊美等)多於消極態度(如畏懼、多疑、嫉妒、憎惡等)。
7.能適應和改造教育環境——能適應當前發展、改革與創新的教育環境,為積極改造不良教育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獻計獻策。
二、教師常見的心理沖突
第一,負擔過重,過分疲勞。教師的工作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教師除了上課,還要批改作業,出各種練習題或考試題,如果是班主任就還得處理班務,進行個別教育,組織各種活動以及家訪等。有一部分新教師一工作就當班主任,由於年輕加上經驗不足,工作中往往疲於奔命,這樣會導致心理沖突。
第二,現實與理想之間反差巨大。如學校本來不應片面追求升學率,但又不得不為之。領導的要求,家長的願望,社會的議論等壓得許多教師喘不過氣來。老教師如此,新教師可想而知。理想的自我與現實的自我之間存在某種不一致,這種不一致對個體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兩面性。一定程度的不一致可以促進個體的發展,但如果對理想自我要求太高,反而容易使個體喪失信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很多研究結果都表明,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過分失調往往是產生神經症等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這種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在新教師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使他們感到困惑、緊張、焦慮、抑鬱、孤獨。
第三,自我認知出現偏差。教師的自我認知偏差主要表現為兩種類型:一是自我擴張型,其特點是過於悅納自己,自我評價偏高,形成虛假的理想自我,常表現為過於看高自己而導致自負,自吹自擂,盲目自尊;二是自我否定型,其特點是對自我認識和評價過低,常表現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最終走向自我否定。
三、教師心理壓力的自我緩解:
1.調整認知,找准壓力源
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壓力源不外乎以下三個方面。
職業特點:教師的工作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優良的品質與個性,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在知識突增、信息爆炸、大眾傳播媒介迅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在很多知識上不再比學生「聞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動搖和影響,由此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他們的教育對象大多是90年代以後出生的獨生子女,在個性方面存在著許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賴、孤僻、缺乏集體意識和勞動觀念、意志薄弱等。同時,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和影響,思想困惑多,心理沖突多,教師工作中的難題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決新的問題,新的理論和方法又沒有系統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師的心理壓力。
教師本人:教師本人作為心理壓力源有三層含義。一是教師對自身能力、水平認識不足,過高估計自己,自我期望值過高,經常導致活動失敗而引發心理壓力;二是教師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壓力;三是教師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確而造成心理壓力。
社會環境:社會環境作為一個重要的心理壓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
首先,社會成員對教師的要求和期望過高,這種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體現在對教師培養人才的質量上。學生、家長、學校及各級領導、社會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學率的高低來評價教師。他們要求教師恪守職業道德,只求奉獻,不講享受,認為教師就應該安貧樂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社會成員對教師在培養學生及遵守行為規范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其次,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腦體倒掛導致教師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壓力。越來越富的大款與教師長期的貧困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超負荷的勞動負出、勞動創造出來的巨大的潛在價值、對社會發展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與教師微薄的工資收入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再次,社會發展過程中許多不正之風的蔓延及其對學生的影響,使得教師的成就動機難以實現,因而造成教師一定的心理壓力。明確了心理壓力源,教師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面對心理壓力,教師不能怨天尤人,而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尋求問題的解決。要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加強對職業規律的認識,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加強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全面充實和提高自己。要正確認識自己,為自己設置合適的目標,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要不失時機地向社會宣傳正確的人才觀、科學的教育觀及教師勞動的特點等,爭取獲得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2.放鬆情緒,減輕壓力感:
心理壓力一旦產生,必然伴隨著情緒上的焦慮和高度緊張,而高度緊張的情緒又作為一種剌激反饋到人的身上,使人產生更強的壓力感,情緒緊張和心理壓力就是這樣相互影響,逐步升級、逐步增強的。因此,放鬆情緒對於緩解壓力非常有用。情緒的放鬆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這是國內外廣泛應用的控制緊張情緒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過肌肉、骨骼關節和呼吸的放鬆以及神經放鬆等基本動作來降低機體能量的消耗,從而達到控制情緒強度的目的。
轉移注意:轉移注意的具體方法很多。如經常進行體育鍛煉,適當從事家務勞動、豐富業餘生活等。比如教師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餘,利用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便利條件,經常進行體育運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可以調節教師緊張的生活節奏,使情緒得到松馳,減輕心理上的壓力感。同時,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開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與人交談:教師因為工作方式的相對獨立性,容易造成人際交往范圍狹小、人際協作有限和自我封閉。因此,當教師出現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時,他們常常感到孤獨、無援、痛苦。與人交談不僅可以使教師內心的消極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積郁在心裡的能量及時釋放出來,也可以使教師獲得朋友、親屬及社會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從而幫助教師抵禦沉重的心理壓力,消除緊張情緒。情緒對比。具體做法就是當教師感到緊張、壓力大時,找來一些極幽默的笑話、相聲、漫畫、書籍等來聽或看,並從內心發出開懷大笑。人在笑時,體內心、肺等內臟器官得到了短暫的運動鍛煉,一方面增強了有機體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剌激大腦產生出一種叫做兒茶酚胺的激素,這種激素是人體內的一種天然麻醉劑,它的作用就是幫助人們減輕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厭煩、憂郁和緊張的心理狀態。
3.磨煉意志,增強抗壓性:
心理壓力是人們對外界剌激進行反映時所產生的一種主觀體驗,它的大小因人而異。
首先,教師要加強意志獨立性的培養。為此,教師要明確自己行動的目的性,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根據自己的認識和信念獨立地採取決定和執行決定,在行動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從於周圍人們的壓力,不為別人的言行所左右。
其次,教師要加強意志果斷性的鍛煉。為此教師必須全面而深刻地考慮自己行動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決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當機立斷,克服猶豫不決和優柔寡斷(人們在猶豫不決和優柔寡斷時,一直處於動機斗爭過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壓力大)。在行動中,敢於承擔責任,敢作敢為。當然,也要克服輕舉妄動和草率行動。輕舉妄動和草率行動由於不考慮主客觀條件,在網路中,輸入 免費ppt課件下載站 ppt課件 ppt課件下載 ppt教學課件 免費ppt課件 教學課件 關鍵詞,可以找到免費的。不考慮計劃實施的可能性和行動後果,常常帶來行動的失敗,從而造成心理壓力。
再次,要加強意志堅定性的培養。教師要堅信自己決定的合理性,並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種不符合目的的內外部困難和干擾,不屈不撓地為實現目的而奮斗,做到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壓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誘面前不動搖。
最後,教師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自製性,學會自覺、靈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懶惰、恐懼、緊張、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緒的干擾。
C. 教師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事實上,一個人的生活如果只是過分地去滿足某一方面的需要,而忽視另一些很重要的需要,就會產生許多本不該產生的適應性問題。因此,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有條不紊,是維持和保護教師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策略。比如,要勞逸結合,飲食要均衡,休息要充分,要有適度的運動,要調節好娛樂活動,以舒緩、鬆弛自己的身心。遇事要樂觀,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生了病,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念;受挫折,能沉著自控,保持心態平衡;被誤解,能胸懷坦盪,剋制,寬容。當感到自己的喜怒哀樂過了頭的時候,能制怒、斂喜、移哀、釋愁。這種隨遇而安、冷靜思考、泰然處之的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能力當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但它對於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卻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修養。 教師的工作是十分繁忙的,每天除了備課、上課、輔導和批改作業的教學工作以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可以這樣說,教師基本上每時每刻都是圍繞學生而度過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有彈性地安排自己的業余時間,培養各種興趣和愛好,使業餘生活盡量豐富多彩。這樣,既可提高教學工作中的創造性,又可調節情緒,訓練體能,增進心理健康。 你無法控制生活降臨於你頭上的打擊,但你可以控制你對於這一打擊的態度。保持樂觀是控制心理壓力的關鍵,我們應將改革視為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不要養成消極的思考習慣,遇事要多往好處想,努力在消極情緒中加入一些積極的思索,與其將希望寄託在客觀條件的改變上,不如將希望寄託於挖掘自身潛能上。以「平常心」對待一切事物「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不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不給自己出「難題」,揚長避短,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建立適度的期望,以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D. 談談教師如何進行心理自我調節
新學期開始,很高興學校安排我參加小學數學遠程教育學習,認真聽了高老師的幾個視頻以後,對教師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健康有了一點點自己的看法。在此和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學習學習,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教師這個職業是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教師的行為直接影響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學會心理的自我調節。第一、作為教師要放寬心胸,建立積極平和的心態古人雲:「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此最是尋樂之妙法也。」當我們感到工資不如人家高的時候,跟下崗工人相比。當別人評到職稱而自己「屢戰屢敗」的時候,跟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人相比。其實,任何事物所引起的感受都不會是絕對的快樂或絕對的痛苦,重要的是看你是否有淡泊的心態。人生有太多讓你心動的東西想去追逐,像評先、評優、晉級、提乾等,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等待你的將是痛苦。有時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會是滿意的結果,因為有許多東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該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二、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道理。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自身也要重視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及時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緒,保持一種健康愉悅的心態。第三、作為教師要注意勞逸結合,提高工作效率 教師的工作緊張、壓力大。一天工作下來,往往是身心疲憊。所以需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放鬆心態。當自己的工作壓力過大時,不如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約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鬆,更利於精神抖擻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可能的話,可以更多的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愛好中尋找樂趣,以驅散不健康的情緒,我們能夠隨這些愛好的深入而體驗到滿足。第四、作為教師要認識自我,正確面對失敗與挫折要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給自己一個踮起腳跟能夠得著的目標,這樣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並體現自身的價值。「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失敗就是成功之母。正確面對失敗能減少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有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總之,要想做一名健康快樂的教師,做到心理的自我調節是很有必要的。
E. 教師怎樣自我調節心理健康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教師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積極應對壓力 首先,教師要學會減壓。 其次,採取積極的壓力應對模式。 (二)善於調節情緒 教師如何調節情緒,使自己達到最佳狀態呢?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非常關鍵的。 首先,學會控制情境。控制情境的首要一點就是要熟悉教育工作的特點,了解教育的基本過程,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到「心中有數」。控制情境也包括客觀分析自己,正確定位,以適應情境。 其次,運用積極認知。 再次,合理宣洩不良情緒。 最後,注意行為調節。 (三)主動尋求社會支持 尋求社會支持是我們應對壓力和調節情緒的有效手段。當個體受到壓力威脅時,他人的幫助和支持可以使我們恢復信心。研究表明,社會支持水平會直接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社會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症狀越少。因此,要重視家庭生活,重視和親朋好友的交往,樂於合群。 (四)科學用腦 教師的工作以腦力勞動為主,勞動的對象、內容和過程都是復雜的,如果不注意科學用腦,容易引起身體和心理的疲勞。長期的身心疲勞,不僅會導致生理疾病,而且容易造成教師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思維遲鈍、情緒不穩等,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如何科學用腦呢?教師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適時用腦 每個人的生物節律是有差異的,教師要熟悉自己的節律,確定用腦的最佳時間,使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益。 2.交替用腦 (五)積極參與繼續教育 積極的參加繼續教育也是教師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
F. 誰知道教師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一個優秀的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精熟的教學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心理狀態,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教師壓力越來越大,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也應該成為教師們關注的問題。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師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不能盡到「教書育人」的職責,更不能為人師表,表現不出優秀的職業道德。因此說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那麼作為教師該如何調節壓力,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呢?下面我從以下幾點談一下我的看法:1、 把教師這個工作當作事業去看待。
如果僅僅把教師這個職業當作一份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來看待,就難免會在工作中去計較個人的得與失,那麼心理上的失衡也將成為在所難免的。而如果我們能夠把工作視為事業,然後懷著一顆事業心,就會在我們的工作中多一些熱情,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奉獻,少一些索取;多一些進取,少一些頹廢。達到這種境況,我們就會感覺到:工作著就是快樂的!2、始終保持著一種積極的心態,從生活中去發現美。
有人曾經說過:「幸福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在於你如何讓看待自己的擁有。」我們換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心情或許就會截然不同。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往往是為學生所困:每天為如何改變學生的缺點煞費苦心?所以看到的竟是學生的缺點,眼中的學生也是「問題學生」。試想:每天看到的都是你不願意麵對的,你的心情能好嗎?羅丹曾經說過:世間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於教師而言,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千里馬,多發現學生的優點,那將會是另一番心情。3、 提高教師的自我調控能力。
職業倦怠產生是教師自我調控能力不足的一個反映,有許多學校因為師生緊張、師生沖突而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現象,實際上是由於教師沒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造成的,所以教師要調控好自己的情緒,盡量保持平和的心態、心平氣和的和學生交流、相處。
G. 教師如何學會心理的自我調節
教師這一職業是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教師的行為直接影響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因此,教師要學會心理的自我調節。首先:應當拓寬心胸,建立積極平和的心態 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我們要有「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精神。教師職業的社會功效是潛在的,與所謂的「風光」職業相差較遠,收入相對偏低,榮譽也相對較少。甚至有人到老了還發現自己幹了一輩子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師。我們如果心平氣和地看待自己的職業、自己的工作,心態就會坦然。古人雲:「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此最是尋樂之妙法也。」當我們感到工資不如人家高的時候,可以跟下崗工人相比。當別人評到職稱而自己「屢戰屢敗」的時候,跟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人相比。你會覺得你已經很幸福了。其實,任何事物所引起的感受都不會是絕對的快樂或絕對的痛苦,重要的是看你是否有淡泊的心態。人生有太多讓你心動的東西想去追逐,像評先、評優、晉級、提乾等,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等待你的將是痛苦。有時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會是滿意的結果,因為有許多東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該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闊天空。當然,要指出的是,淡泊平和的心態不等於消極,否則會妨礙人們去追求自己真正需要的、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狐狸是在經過努力之後發現不可能得到才說葡萄是酸的;沒經過努力就說葡萄酸,那是不思進取的人為自己的懶惰和胸無大志而胡謅出來的一種借口。其次: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 自從去年進了一所九年制義務學校,當校長要我教授初一的生物時,讓在大學學數學專業的在小學呆了8年的我當場發愣了。不過當時學校的老師缺乏,沒辦法只有硬著頭皮上了,生物課一周兩節,我只有在平時沒生物的時間努力自學,可想而知我的壓力非常大。經過去年一年的生物教學,我深刻的體會到: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知識的代言人,因此,教師不斷接受教育,學習新的知識,就成為必然之舉。身為教師,你不可能只教你的專業科目,所以,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同時,教師自身也要重視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及時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緒,保持一種健康愉悅的心態。通過學習,系統掌握心理學、心理衛生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識,主動解決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如何克服狹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態;如何面對工作;如何對待學生;如何面對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等等,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識,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調節。再次:勞逸結合,提高工作效率 教師這個職業的緊張與壓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來,極大多數教師往往是身心疲憊,越是繁忙,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放鬆心態。當自己的工作壓力過大時,不如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約朋友散散步、喝喝茶等,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鬆,更利於精神抖擻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可能的話,可以更多的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一項有創造性的愛好,比如養花、書法、寫作等等,進入一種新的境界,產生新的追求,在愛好中尋找樂趣,以驅散不健康的情緒,我們能夠隨這些愛好的深入而體驗到滿足。 接著:認識自我,正確面對失敗與挫折 古人早有明訓:「人貴有自知之明」。很多教師由於自我認知偏差,不能正確把握自己,帶來諸多心理問題 ,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給自己一個踮起腳跟能夠得著的目標,這樣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並體現自身的價值。同時,我們個體因為對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接納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俗話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經歷,關鍵是看怎麼去認識和對待自己的失敗。如果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失敗就是成功之母。正確面對失敗能減少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有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最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 人際關系良好是成功的重要條件,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心理學家早就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對挫折的承受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愈成功。教師是一種幫助人的職業,要與各方面人打交道,其中主要有學生、同事、領導及家長,其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尤為重要,師生關系直接影響教師、學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認為每個學生都是可教育的,用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學生的心門,與學生進行有效地溝通,給予信任與鼓勵,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此外,我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身處地地關心同事及他人;尊重家長,主動與家長聯系,溝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取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與支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就象多了一層保護網,在這張網下進行工作,會令人心情愉悅,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這個周末看視頻後的學習體會,其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以前自我感覺良好,其實還不夠認識自己。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上幾點,成為一名快樂的積極向上的學生喜歡的身心健康的老師。
H. 教師如何做好心理輔導工作.ppt
建立學生檔案,了解學生心理需求,與學生做朋友,及時化解學生心理困惑:
1.討論法:學生該有怎樣的心理才算健康?怎樣看待我們的心理壓力?如何減輕過重的心理壓力?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妨提出來與學生一起討淪。因為這些學生最為關心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正確答案,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完善、釋放心理壓力、使之升華為正確觀念的過程。要通過討論讓學生認識到,有心理壓力是正常的,它常成為人們前進的一種動力。只是心理壓力過重時就應該及時釋放、調整。
2.宣洩法 寫信、寫文章、記日記都可以讓學生直接了當地說出他內心的壓力。除此以外,教室里完全可以買個「師生留言簿」,把它放在醒目的地方,隨時都可以寫上三言兩語。這種平等交流的方式,避免了面對發牢騷而可能產生的心理障礙,時間上也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3.建議法 在與學生交談時,經常鼓勵學生對生活、對他人、對學習等提些建議。這樣屬反話正說,即通過說正確的事,道出他的心裡話。也就是說,對於學生的心理壓力,不是一味地要求他直接說出來,也可以通過反話正說的方式,讓其自然流露,這實際上也是讓他釋放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
4.展示法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教師不僅要及時發現、充分肯定他在不自覺中表現出來的優點,還要有意識地提供場合和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比如,他會唱歌,就不妨讓他參加此類比賽、表演等活動。這種方法意在以自身優勢抵消自身弱點,建立自信心,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它從正面解除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5.引導法 如今大部分學生擁有隨身聽或游戲機,喜歡體育、旅遊、上網、聽音樂、讀書。從表面上看,學生閑暇生活主要受時尚和興趣的引導,是自主性娛樂行為,但深層次原因還在於學生心理壓力大,閑暇生活成為他們釋放壓力、宣洩精力的一個途徑。因此,針對學生的休閑方式,教師要營造健康有效的指導機制和氛圍,採取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欣賞、多媒體製作、文藝匯演、體育競賽等健康、有品位的閑暇活動。
I. 如何調整教師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
教師來的個人情緒和身心健源康主要還是要自己來調整啦。
(一)積極應對壓力 首先,教師要學會減壓。 其次,採取積極的壓力應對模式。
(二)善於調節情緒
首先,學會控制情境。控制情境的首要一點就是要熟悉教育工作的特點,了解教育的基本過程,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到「心中有數」。控制情境也包括客觀分析自己,正確定位,以適應情境。 其次,運用積極認知。 再次,合理宣洩不良情緒。 最後,注意行為調節。
(三)主動尋求社會支持 、重視家庭生活,重視和親朋好友的交往,樂於合群。
(四)科學用腦
1.適時用腦 每個人的生物節律是有差異的,教師要熟悉自己的節律,確定用腦的最佳時間,使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益。 2.交替用腦 (五)積極參與繼續教育 積極的參加繼續教育也是教師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