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加強村民合作社管理人員培訓

加強村民合作社管理人員培訓

發布時間:2021-02-21 09:18:34

『壹』 如何進一步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

好的企業懂得張弛有度,規章制度不一定多,但一定會做到令行禁止。
好的管理對於一個企回業開說非常重要答,企業的老總相當於大腦,那麼執行大腦的指令就需要管理團隊,如果管理團隊沒有了執行力,上傳下達出了問題,那麼一個企業就要陷入癱瘓。
所以,加強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非常重要。
但培訓有一個問題,雖然得到了理念,但是只是短暫的,不能真正落地。必須有一個紀律理念核心東西,最好是企業管理執行的理念
所以培訓一定要學得到理論,並把理論執行下去,讓企業收益。
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團隊激勵寶 積分制管理。
這個機構培訓很厲害,阿里巴巴內訓經常和他們合作!

『貳』 如何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

一、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意義重大
1.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要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就必須築牢農民合作與聯合的組織載體。引導農民合作社加強制度建設,強基固本,提高發展質量,為農戶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務,緊密聯結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各主體,為建設現代農業提供堅實的組織支撐。
2.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是維護成員合法權益、增強農民合作社發展內生動力的客觀要求。農民合作社作為農民群眾自願聯合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其生命力關鍵取決於能否讓農民持續受益。只有引導農民合作社健全規章制度,嚴格依法辦社依章辦事,才能維護好成員權益,切實增強農民合作社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實現農民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
3.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是承接國家涉農項目、創新財政支農方式的重要基礎。將農民合作社作為國家涉農項目的重要承擔主體,既是國際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創新財政支農方式、提高財政支農效率的改革方向。引導農民合作社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真正實現民辦民管民受益,吸引更多的農民加入農民合作社,為實施國家涉農項目、創新財政支農方式做實組織載體,確保農民群眾從中受益。
二、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4.總體思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為主線,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堅持發展與規范並舉、數量與質量並重,健全規章制度,完善運行機制,加強民主管理,強化指導扶持服務,注重示範帶動,不斷增強農民合作社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使之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
5.基本原則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以服務成員為宗旨,堅持成員地位平等,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使全體成員共同受益。
——堅持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因社施策、循序漸進,根據不同產業、不同類型採取差別化的政策措施,增強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堅持典型示範。樹立一批規范運行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提升農民合作社發展質量。
——堅持市場引導與政府監督相結合。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強化政府對法律法規政策落實的督促檢查,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治理、信用自治、有效運行。
6.主要目標。經過5年的努力,農民合作社規模擴大、成員數量增加,運行管理制度比較健全,組織機構運轉有效,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權歸屬清晰,財務社務管理公開透明,服務能力和帶動效應明顯增強,成員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力爭有70%以上的農民合作社建立完備的成員賬戶、實行社務公開、依法進行盈餘分配,縣級以上示範社超過20萬家。
三、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主要任務
7.發揮章程的規范作用。章程是決定農民合作社發展方向的根本制度,是農民合作社運行管理的基本遵循。指導農民合作社參照示範章程,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章程。農民合作社要根據生產經營活動和自身發展變化及時修改完善章程。章程一經法定程序通過,必須嚴格執行。
8.依法登記注冊。依法登記注冊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法人資格的前提。申請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律法規規定,如實向工商部門提交章程、全體成員名冊、成員出資清單等文件。工商部門應依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所有成員予以備案,並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相關登記信息及備案信息。農民專業合作社因法定事由發生變化,須及時向工商部門申請變更或備案。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登記,應按照《工商總局農業部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與相關管理工作的意見》辦理。
9.實行年度報告制度。農民專業合作社要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定期向工商部門報送年度報告。有關部門根據年報公示信息,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監督管理和配套服務,對沒有按時報送信息或在年報中弄虛作假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並不得納入示範社評定和政策扶持范圍。
10.明晰產權關系。農民合作社應明確各類資產的權屬關系。村集體經濟組織、企事業單位、種養大戶等領辦農民合作社的,應嚴格區分其與農民合作社之間的產權。農民合作社公積金、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財產、捐贈財產應依法量化到每個成員。成員以其賬戶內記載的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為限對農民合作社承擔責任。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農民合作社持有和管護的,應明確資產權屬,建立健全管護機制。農民合作社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形成的財產,在解散、破產清算時,不得作為可分配剩餘資產分配給成員。
11.完善協調運轉的組織機構。農民合作社要依法建立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各組織機構要切實履行職責,密切協調配合。成員(代表)大會是農民合作社的最高權力機構,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決策部署本社重大事項,選舉和表決實行一人一票制加附加表決權。理事會是執行機構,負責落實成員(代表)大會決定,管理日常事務。監事會是監督機構,代表全體成員監督理事會的工作。理事會和監事會會議的表決,實行一人一票。規范經理選聘程序和要求,明確經理工作職責。理事長、理事、經理和財務會計人員不得兼任監事。
12.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指導農民合作社認真執行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配備會計人員或將農民合作社財務進行委託代理,設置會計賬簿,規范會計核算,並及時向登記機關和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報送會計報表,並抄報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與出納互不兼任。理事長、監事會成員及其直系親屬、執行與農民合作社業務有關公務的人員,不得擔任農民合作社的財務會計人員。
13.建立成員賬戶和管理檔案。農民合作社應為每個成員建立成員賬戶,准確記載成員出資額、公積金量化份額、與農民合作社交易量(額)等內容。加強檔案管理,建立符合自身產業特點、行業要求的基礎台賬,包括成立登記、年度計劃、規章制度、會議記錄(紀要)以及產品加工、收購、購銷合同等文書檔案,會計憑證、賬簿、成員盈餘分配等會計檔案以及其他檔案。
14.收益分配公平合理。收益分配事關農民合作社成員的切身利益。農民合作社應按照法律和章程制定盈餘分配方案,經成員(代表)大會批准實施。可分配盈餘中,按成員與農民合作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的總額不得低於可分配盈餘的60%;剩餘部分依據成員賬戶中出資額、公積金份額、財政補助和社會捐贈形成的財產平均量化的份額,按比例進行分配。農民合作社可以由章程或成員(代表)大會決定,對成員為農民合作社提供管理、技術、信息、商標使用許可等服務或作出的其他突出貢獻,給予一定報酬或獎勵,在提取可分配盈餘之前列支。農民合作社可以從當年盈餘中提取公積金、公益金和風險金。農民合作社不得將成員作為牟利對象,其與成員和非成員的交易應當分別核算。
15.定期公開社務。指導農民合作社建立社務公開制度,法律章程要求公開的必須向成員如實公開,逐步實現公開事項、方式、時間、地點的制度化。理事會須依法編制年度業務報告、盈餘分配方案、虧損處理方案以及財務會計報告,於成員(代表)大會召開的十五日前,置備於辦公地點,供成員查閱。執行監事或者監事會負責對農民合作社年度業務報告和財務會計報告進行內部審計,農民合作社也可委託審計機構進行財務審計,審計結果須向成員(代表)大會報告。
16.堅持誠信經營。農民合作社要守法經營,重合同、守信用。強化產品質量安全,大力推行農業標准化、清潔化生產,積極推廣使用節地、節水、節肥、節葯等技術措施,控肥、控葯、控添加劑,指導成員建立生產記錄制度。實行農產品質量標識制度,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森林產品認證,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開展種養殖廢棄物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防止環境污染。加強合作文化建設,弘揚互助協作、扶貧濟困、團結友愛傳統美德,營造良好的鄉風民風社風。
17.穩妥開展信用合作。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必須經有關部門批准,堅持社員制封閉性、促進產業發展、對內不對外、吸股不吸儲、分紅不分息的原則,嚴禁對外吸儲放貸,嚴禁高息攬儲。農民合作社要對信用合作業務進行單獨核算,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各地要落實對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的監管責任,加強風險防控;對違反信用合作基本要求涉嫌非法集資的,依法進行處理和集中清理,對涉嫌嚴重違法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未落實監管責任、明確監管部門、建立監管制度的,停止審批。
18.推進信息化建設。農民合作社應加強信息設備條件建設,利用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生產經營、技術培訓、財務社務管理,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努力實現財務會計電算化、社務管理數字化、產品營銷網路化。鼓勵農民合作社建立網站、簡訊平台,發布生產技術、市場信息,公布重大事項和日常運行情況,探索運用簡訊、網路等方式進行民主決策。
四、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
19.加強政策引導。進一步完善財政、稅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拓寬扶持渠道,改進扶持方式,提高扶持效益,真正把運行規范的農民合作社作為政策扶持重點。要高度重視發揮政策的激勵和導向作用,通過政策扶持,引導農民合作社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民主管理,增強服務意識,提升發展質量,讓廣大農民成員真正受益。
20.加大財政稅收扶持。各級財政要增加農民合作社發展資金,支持農民合作社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市場營銷、基礎設施建設等服務。新增農(林)業補貼要向農民合作社傾斜,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農民合作社持有和管護,抓緊建立規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擴大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涉農(林)項目由農民合作社承擔的規模。落實和完善農民合作社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
21.創新金融保險服務。把農民合作社納入銀行業金融機構信用評定范圍,對信用等級較高的農民合作社在同等條件下實行貸款優先等正向激勵措施,對於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及其成員進行綜合授信;鼓勵地方政府和民間出資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為農民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對農民合作社貸款給予貼息。創新適合農民合作社生產經營特點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22.給予用地用水用電支持。農民合作社生產設施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按農用地管理,在國家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於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配套輔助設施。農民合作社從事種植、養殖的用水用電及本社成員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相關價格。
五、強化指導服務,健全推進農民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的工作機制
23.加強組織領導。全國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密切協調配合,合力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全面提升農民合作社發展質量和水平。各地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明確和落實農業、發改、財政、水利、稅務、工商、林業、銀監、供銷等部門和單位的職責,採取有效措施,強化指導服務,抓好督促檢查,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形勢研判。推進農民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建設,建立多層次的指導服務體系。
24.突出示範引領。深入推進示範社建設行動,積極開展示範社評定,建立示範社名錄,實行示範社動態監測,引導帶動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認真總結推廣各地依法辦社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樹立一批可學可比的標桿和樣板,營造規范辦社、比學趕超、爭創先進的良好氛圍。
25.注重人才培養。堅持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加強農民合作社人才隊伍建設。要分級建立農民合作社帶頭人人才庫,把農民合作社人才納入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等項目,依託農民合作社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大規模開展理事長、經營管理人員、財會人員培訓。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技人員、農村能人等領頭創辦農民合作社,支持高校畢業生到農民合作社工作,引導農民合作社聘請職業經理人,不斷提升農民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
各級農業、發改、財政、水利、稅務、工商、林業、銀監、供銷等部門和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本意見精神,及時向全國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反饋有關情況。

『叄』 怎麼參加合作社相關培訓

合作社人才培訓是政府財政扶持合作社發展的重要內容,目前採取的主要方式是中央、地方分級培訓,並通過項目培訓、技能培訓、學歷教育等不同類型,滿足合作社對各類人才的需求。目前,合作社人才培訓途徑主要有:

(1)財政培訓項目。農業部經管司每年組織開展合作社專題培訓,培訓1500名理事長;「陽光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中,都將合作社理事長納入到培養范圍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項目規定資金的5%必須用於開展合作社人才培訓;不少地方還專門劃撥資金每年開展理事長專題培訓。

(2)建立培養基地。2011年,農業部認定了農業部管理幹部學院等196家合作社人才實訓基地,搭建起合作社人才培養的廣闊平台。

(3)高等院校培養。一些高校已經加入到合作社人才培養的行列中來:青島農業大學建立全國首個合作社學院,面向在校學生和社會人員招生,培養合作社專業人才;浙江農林大學開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大專班,為合作社帶頭人提供學歷提升渠道;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也逐漸在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碩士、博士培養方向中,加大合作社方向的培養和研究力度。

(4)專業培訓機構。2008年,農業部管理幹部學院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教育中心,發揮學院的培訓優勢,緊密配合農業部合作社人才培訓工作要求,承擔農業部委託的財政培訓項目,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財務管理人員、合作社信息統計系統操作人員等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專項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試行)》、合作社內部管理制度、合作社產品營銷、品牌建設、合作社統計信息系統操作等內容,平均每年培訓超過1500人次。

(5)國外NGO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農發基金項目自2010年開始,在中國開展了以促進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為主要內容的項目工作,其中,每年舉辦合作社帶頭人培訓是項目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德國GIZ在華項目的主要內容就是合作社帶頭人培訓,項目專門編寫了系列教材,聘請國內合作社專家為培訓教師,為合作社帶頭人提供培訓服務。

現在,一些市場機構也組織開展了合作社相關的培訓,合作社在選擇參加時要注意判斷甄別。

『肆』 如何加強農牧民合作社規范化運行管理

一、健全財務管理機構,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財務管理機構要負責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工作;核算經濟業務的發生、記錄和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編制會計報表,正確反映合作社經營成果;嚴格財經紀律,抵制侵犯、平調、挪用合作社財產。在財務管理機構內部設立財務主管、會計和出納,實行崗位分工,嚴格按照章程和程序辦事,並建立責任追究和監督制度,確保各項職能的發揮和執行。
二、加強財務管理隊伍建設,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農民專業合作社應配備有專業知識的財務管理人員,挑選思想素質高、業務素質好、責任心強的人來擔任。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熟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關法規制度,還要熟悉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模式,掌握專業合作社在財務中的各類業務。提高財務人員素質,除了要組織財務人員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外,還要提高認識,形成全員搞管理的氛圍,抓好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水平,做到持證上崗,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三、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提高會計核算和管理水平,是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貨幣資金收支、經費開支、固定資產管理等各項業務,應當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加以制約和監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各項制度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和產品物資管理制度;貨幣資金、有價證券管理制度;債權債務管理制度;經費開支審批制度;收益和收益分配製度;成本預算制度;財務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財務檔案交接制度;財務審計等制度。
四、健全會計賬簿,搞好會計核算。合作社都要設置相應的賬簿。如「總賬」、「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收入支出明細賬」、「成員往來明細賬」、「資產明細賬」、「應收應付款明細賬」、「所有者權益明細賬」等一般賬簿,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身特點設置的「股金賬」、「實物交易量(或工作量)明細賬」等專用賬簿。在核算交易量時,應注意將合作社成員和社外成員的交易額區別對待,分別核算。該專用賬簿可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盈餘返還提供准確可靠的數據資料。會計賬簿設置健全後,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按規定的格式內容、填制方法、審核程序和核算方法使用統一會計科目,統一憑證、統一賬薄,按期把憑證、賬薄、報表等會計資料整理造冊,歸檔妥善保管,切實做好會計核算工作。
五、民主理財與財務公開是合作社實行民主管理的核心。農民專業合作社,應做到每年至少兩次向社員公開本社的財務狀況,包括年度業務報告、盈餘分配方案、虧損處理方案以及財務會計報告等。這些財務會計報告按照本合作社章程的規定按照程序、內容、方式等定期向社員公開,並通過公開會議使社員之間進行全方面的溝通了解,以便接受社員監督,確保實現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
六、合作社要定期進行審計,審計結果應當向成員大會報告,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給予解決糾正。合作社應將財務公開作為事後審計內容的一部分,通過社員會議進行財務公開,提高財務透明度。
七、搞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利益分配特別是盈餘返還,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是辦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歸宿和目的。搞好了可以取信於民,增強合作社的凝聚力和發展後勁,反之,會失信於民,造成合作社生存困難,影響合作社的發展和團結。合作社應按章程規定的分配比例進行內部利益分配,保證每個社員的公共利益。

『伍』 如何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帶領農民群眾發展致富

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現狀,對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我縣在發展和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中,應著重解決好以下7個方面的問題。
1.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民辦」性質。多數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時都由鄉鎮或部門包辦,這種農民專業合作社,什麼事情跟著領導的感覺走,失去農民專業合作社民辦的真正性質。為此,作為農村基層黨政機關或主管部門,應擺正自己的位置,認真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工作,不要隨意干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正當權益,正確處理好黨、政、部門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關系。
2.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章制度,真正體現「民管」。多數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章程等的制訂中,缺乏民主討論,有的連財務管理、理事會職責、監事會職責等規章制度都沒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事情由負責人說了算,導致大部分的成員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失去信心。為此,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制定出符合合作制原則又切合當地實際的章程,建立健全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規范財務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等,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及積累機制,要堅持依託當地主導產業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好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主導產業,實現雙贏。
3.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切實體現「民意」。過去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基本上是黨政領導或部門負責人,由於法人代表不是由純農民擔任,要真正體現廣大成員的意志比較難,致使農民專業合作社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規范中,要嚴格依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關規定,由全體社員民主選舉辦事公道、有開拓創新精神、有經營管理經驗、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的純農民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全權代表農民專業合作社行使應有的權利和履行應盡的義務。
4.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地點設置,實現各項服務「便民」。大多數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都喜歡把地點設在縣鄉行政事業單位的所在地,這種地點的設置及辦公時間使得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社員之間的溝通帶來很多不便。在地點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便於成員開展各種活動,可根據成員數量的多少,選擇特色農產品產、供、銷的重點鄉鎮、重點村、重點戶的所在地或主要農副產品集散地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地址,以利於更好地開展生產、經營、咨詢活動和便於對外交流。
5.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投入。由於各級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扶持較少,資金缺乏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正常運轉,有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名存實亡。在解決資金投入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拓寬服務領域,增加收入,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實現資本積累;建議政府或部門要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扶持,包括撥給一些專項活動經費和及時解決生產、銷售、加工等環節急需的低息貸款,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進行。
6.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素質。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素質普遍偏低,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開展服務過程中存在盲目行為,嚴重地損害了農民群眾的經濟利益和專業合作社的形象。在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中,要以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體素質為目標,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政府部門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在發展本地農村經濟和發展農業產業化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重點扶持,對成績顯著的個人要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以促進全社會涌現出更多高素質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優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才。
7.加強指導,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設步伐。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和服務力度,目前應重點指導好對過去已成立並經登記的專業合作組織的轉制工作,經成員代表大會討論,認為要變更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應按《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進行規范,引導其登記為農民專業合作社;二是對新設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引導其依法做好章程的制訂、內部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等工作。

『陸』 如何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

1、「能人帶動型」的合作社。主要問題是「內部人控制」問題,因為我國許多農民專回業合作社成立不答規范,有的甚至沒有自己的章程,或者有可以遵循的章程但是不重視,沒有真正做到「民主控制」而是由少數人控制,也因為這個原因引發一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財務支出由經理一個人說了算,造成了財務方面的不規范。2、龍頭企業領辦型的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設立不超過總表決權票數20%的附加表決權,這就使得具有優勢地位的龍頭企業 社員擁有較大的話語權,就可能出現龍頭企業單邊控制合作社的現象3、政府推動型合作社。政府過度干預,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總會受到地方政府的左右

『柒』 如何推進村為主,加強村幹部管理和考核

如何進一步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守信念、講貢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使之更適應洋縣經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就成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
1、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農村幹部隊伍建設,直接關繫到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要切實把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當成一件大事來抓。一是要提上議事日程。縣鎮兩級黨委要真正像重視經濟建設那樣重視農村幹部隊伍建設,像研究經濟發展那樣研究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的措施,常年堅持,抓住不放。二是要強化領導體系。縣鎮兩級黨委書記要親自抓農村幹部隊伍建設工作,逐級負責,落實責任,形成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三是要制定工作規劃。縣鎮兩級黨委要結合本地實際,抓緊研究制定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的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盡快組織實施。四是要加強具體指導。領導幹部都要經常深入農村實際,搞好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
2、要拓寬村級幹部的選拔渠道。抓住今年村級換屆的契機,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要求,通過「公推直選」、「兩推一選」等方式,著力選撥一批黨性強、作風正派、有經濟頭腦、服務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群眾公認、熟悉黨務的優秀青年人才選配到黨組織書記隊伍中。本村(社區)暫時沒有合適人選的,可從機關、住村(社區)工作組中選派或鄰村交流,也可從大學生村(居)官等基層服務項目人員中擇優選任。也可根據農村工作實際,進行公開招考農村幹部的嘗試,探索新形勢下選拔農村幹部的新渠道。對多年反復整頓仍然軟弱渙散的農村黨組織,要把鄉鎮優秀後備幹部派下去擔任或由包村鄉鎮幹部擔任書記,直至整頓穩固、轉化到位。同時,要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村級後備幹部培養計劃,重點培養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特長的回鄉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和打工返鄉的優秀青年,鼓勵和扶持他們在農村創辦、領辦經濟實體,為村級幹部儲備人才。要以鎮為單位建立健全村級後備幹部人才庫,每年有組織、有計劃、有重點地選送他們接受各種行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為他們提供參加實踐鍛煉機會,定期進行考核、考察,能夠使用的要盡快進入村幹部實職崗位培養。要堅持把農村黨員發展和村級後備幹部培養納入鎮、村黨建年度目標任務考核之中,積極實施「雙培雙帶」工程,著力改善農村黨員年齡、文化結構。
3、要合理設置村級幹部職位。總的原則應該是:減少職數,明確崗位,交叉兼職,提高效率。所謂減少職數,就是要千方百計把村幹部的現有職數壓縮下來。結合撤鎮並村工作的推進,將人口較少的村組,按照人口分布情況和地域大小進行合並, 嚴格控制村組幹部職數,在村級班子中除設置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村文書三個職位外,治保、計生、調解等工作由主職幹部交叉兼任。同時,鼓勵有條件的村實行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村幹部兼任村民小組長,進一步提高幹部工資待遇。
4、強化激勵保障,調動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一是強化村幹部的考核激勵機制。按照職位分工,確定每位村幹部的崗位職責,明確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目標,推行目標管理。強化考核機制,堅持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鄉鎮考核與群眾評議相結合,力求考核結果客觀公正。二是嚴格獎懲機制,推行「基礎報酬+績效報酬+獎金」的結構報酬制,根據考核結果,對表現突出的村幹部,按照考核辦法給予獎懲。三是嚴格落實村幹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在保證原有財政轉移支付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農民收入增加造成村幹部工資額度增加,適當增加財政轉移支付的投入力度,提高村幹部補助標准。四是落實村民小組長的待遇。要從農村工作實際出發,將村民小組長納入農村公益性崗位,逐步建立起以村、組為主,財政適當補貼的待遇保障機制,調動村民小組長工作的積極性。
5、加強村幹部隊伍教育培訓和管理。一是建立目標管理機制。推廣「治村強村」經驗,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村級幹部的崗位責任制、村級組織的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村級幹部目標管理責任制,對村幹部建立考勤、考績、考察、考評、學習、請假、會議、財務管理、坐班記錄、「三會一課」等方面的制度,實現農村基層幹部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建立培訓教育機制。把村幹部培訓納入全縣幹部培訓計劃,通過簡訊、黨建網站等現渠道,向黨員及時有效的傳播文化知識,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採取外出參觀、現場示範、致富典型現身說法、觀看紅色主題電影、實用技術培訓等形式,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調動黨員了解知識、學習先進的積極性,提高黨員運用農業科技成果、帶領廣大黨員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村幹部管理監督渠道。堅持民主集中制,每月至少召開一次由村黨支部書記主持、村「兩委」班子成員參加的會議,集中研究、民主決策村務中的重大問題。扎實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規范公開辦事的程序,強化群眾對村務和村幹部的監督。建立村幹部向村民述職制度,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全體村民大會,討論和決定村級事務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建立談心談話和誡勉制度,及時了解村幹部的思想、學習、工作等全面情況,完善村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建立村級「一把手」重大事項報告檔案。
6、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一個是因地制宜,利用閑置資產、集體山林等資源大力發展發展葯材、畜牧等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一個是在項目、資金上扶持「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鼓勵村級組織興辦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協會等經濟實體,通過搞好服務,增加村級收入,從根本上為村級各項公益事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和組織的運轉提供有力的保障。

『捌』 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村幹部管理提高村幹部積極性

一支穩定、高效的村幹部隊伍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制度的完善,村幹部工作量的增加,村幹部積極性不高,各項待遇與社會不相適應的情況,如何提高村幹部積極性是擺在當前一個突出的位置,切實解決村幹部待遇,穩定村幹部隊伍,是當前農村黨建工作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村幹部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1、自身素質不過硬。據調查,昭蘇縣目前在職的村幹部大部分文化水平、政策水平低,服務意識差。在職幹部中有才乾的能人不想干,千方百計撂挑子掙錢;有知識的年輕人不願干,想換人無人可換。因此,有些村為解無人可用之急,只好下派機關幹部到村任職。
2、環境差工作難做。社會環境差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壓力太大:一是上頭壓、二是下頭夾。上級交下來的任務完成不好對上級無法交待,按上面的要求來對待群眾往往又執行不下去,使得村幹部左右為難,上下受氣。
3、工作壓力較大。「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對村幹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全縣365名村幹部中能聽懂漢語的之佔到60%左右,能看懂或會寫漢語的佔到40%左右,上級文件往往都是口頭傳達,村幹部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已經很不易,更提不上創新。另外現在上級各項達標驗收很多,要求也很細,大都涉及本村的每戶人家,如:平安建設、婚育新風進萬家、農牧民合作醫療、55311工程等,村幹部白天不光要在外跑,晚上還要整理檔案,寫文字材料,對村幹部在工作中造成很大的壓力。
4、村幹部待遇較低。由於昭蘇縣農村經濟基礎薄弱,集體經濟實力不強,村幹部的工資報酬普遍很低,村幹部的年均工資僅有4500元左右,辦公經費每年僅夠為各項達標及日常村辦公室的開銷,鄉鎮黨委部署的工作任務,村幹部還得自己騎摩托車加油開展工作,村幹部工資的三分之二都用來維修摩托車、買汽油、交手機話費。收入與工作強度反差太大,使村幹部覺得吃虧太多。尤其在目前市場經濟的形勢下,稍有能力的群眾都各顯神通。村幹部一般都是家庭的當家人,是主要勞動力,而且多數都算得上是能人,由於大部分時間花在村級工作上,在家庭致富方面無法施展才能,使整個家庭收入受到很大影響,有的還遭到妻子兒女的抱怨,因此,對當幹部失去興趣。
二、提高村幹部工作積極性所採取的辦法
1、強化教育,提高幹部的素質。昭蘇縣根據村幹部現有學歷結構,制定了《中共昭蘇縣委組織部關於扎實開展農村幹部學歷培訓工作的安排意見》,明確用3年時間(2005年-2007年)對符合條件的村幹部進行學歷教育,重點做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及定向培養的村級後備幹部的培訓工作,使村「兩委」一把手達到大專以上學歷,村一般幹部中至少有1名達到大專以上學歷。為了增強學歷培訓的實效性,除了完成規定的課程外,還開設了農業、畜牧、農機、水利、民政、司法、計生等必修課,抽調縣直部門的專業人員授課,強化了師資力量。為了切實保證村幹部進得來、坐得住、學得進,縣委組織部在培訓學費上,制定了「一降二補三獎」的優惠措施,與農廣校協商,將學費從每人每年1000元降低到800元;縣財政拿出專項經費,每人每年補助300元,鄉村每人每年補助200元;縣委組織部每年拿出10000元,設立了獎勵基金,按照30%的比例評選優秀學員,予以獎勵。通過這些措施,極大地減輕了學員的經濟負擔,調動了村幹部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實行「一降二補三獎」的辦法,昭蘇縣共補助18.12萬元對252名村幹部進行了學歷教育培訓,使全縣146名村「兩委」一把手均達到大專以上學歷。
2、實施「三百提素工程」,開闊村幹部眼界。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讓村幹部能經常接受新鮮事務,增強工作的緊迫感。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30萬元資金,建立農牧民致富能手外出取經補貼專項基金,從2006年至2008年用三年時間組織全縣百名農牧民致富能手到思想解放、市場活躍、經濟發達、技術先進的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山東等地,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和「充電」,開闊眼界,啟迪思路,增強其求富圖變的意識和致富技能。2006年11月已組織了第一批33名農牧民黨員赴北京、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參觀學習,這批學員歸來後,昭蘇縣以專題采訪的形式對30名農牧民進行了專題采訪宣傳,並由參加學習考察活動的村黨支部書記組織本村的「兩委」班子成員進行座談,介紹內地的先進經驗,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明確本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為群眾開闊思路增長見識。
3、正確對待村幹部,牢固樹立三種觀念。長期以來,自上而下對村幹部的觀念上有偏見,認識上有誤區,思想上有疙瘩,這些問題較大程度削弱了村幹部的政治地位、行政權利、群眾威信和工作積極性,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此,首先從自身找原因,通過深入扎實的思想教育,使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種觀念,為村幹部的規范化管理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村幹部也是幹部的觀念。村幹部來自群眾,卻不同於群眾。首先,嚴格規定,鄉鎮幹部進村入戶時,要平等對待村幹部,不能指手畫腳,簡單粗暴,更不能歧視村幹部,村幹部到鄉鎮辦事享有優先權,實行鄉鎮幹部首問責任制,不能相互推諉、扯皮,半天能辦完的事,絕不能拖帶第二天,對村幹部不低看一等,不慢待一分,牢固樹立「村幹部是報酬最低,擔子最重的幹部」的觀念。——村幹部是各項工作落實到戶具體執行者的觀念。「上有千條線,下有一根針」,所有的工作最終都必將落實到基層,任務最終卻落到了村幹部肩上,直接面對群眾的是村幹部。因此,在安排任務,檢查工作時要予以充分理解,顧及村幹部的工作難度和苦衷,該出面的要出面,該配合的要配合,不能脫離實際下命令,吹毛求疵找碴子、求全責備訓幹部。要進一步完善鄉鎮幹部駐村工作機制,堅持「好人好馬上一線」,把業務上最強、作風上最正的幹部派駐到村,協助指導村幹部抓落實。——村幹部是群眾代言人的觀念。每名村幹部都是根據《村民組織法》選舉產生的,真正是村民信得過的「代言人」、「代權人」。村幹部天天與群眾直接打交道,與群眾朝夕相處,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可以說與老百姓零距離,群眾有什麼想法、意見、問題都找村幹部,向他們傾訴。因此,村幹部是村民意見的收集人,村級是村民意見的集裝箱。因此,在重大決策前首先廣泛徵求村幹部的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見解,重視他們的想法、看法,達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這樣,有效維護了村幹部的參政、議政權,提高了村幹部的群眾威信和政治地位。
4、加大投入,為村幹部發揮作用積極創造條件。昭蘇縣通過實施村級陣地工程,共投入資金640萬元新建村級辦公陣地31個,維修16個,擴建1個。同時,加大了村級陣地配套設施建設力度,確定了5項應建的配套設施內容,即:圍牆、道路硬化、廁所煤房、活動場所、院內綠化。為了激發各鄉鎮的積極性,組織部派出專門的工作組,逐鄉逐村對配套設施建設工程進行實地測量,測算出工程量,確定了「以獎代補」的方案,並在全縣性大會上舉行了隆重的補助資金發放儀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並從黨費中拿出28.9萬元為全縣31個新建村級陣地配備了875套桌椅、88個圖書櫃。通過改善村「兩委」的辦公條件,滿足農村黨員群眾政治學習和開展各項活動的需要,真正做到黨員活動有地點、學習有內容,為他們營造了溫馨之「家」,增強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今年,昭蘇縣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開展「集體經濟攻堅月」活動,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工作,以全面提高村級組織為民辦事的能力和本領,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首先是摸清家底。組織專人對全縣10個鄉鎮的73個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摸底,掌握了全縣73個村中有機動地11379畝、集體畜1399(頭)只、草場7825畝、集體林960畝、村辦企業11個。其次是選樹典型。在原有壯大集體經濟典型村(阿克達拉鄉下克孜莫依納克村村民「小銀行」、洪納海鄉開斯克村扶貧資金滾動使用壯大集體經濟做法)的基礎上,探索出了烏尊布拉克鄉麻扎爾村用活土地流轉機制,由村「兩委」出面承包外出打工村民的土地,使村集體增收10000元,探索出了空殼村壯大集體經濟的新途徑;洪納海鄉吐格勒勤村建立了集體與農牧民黨員股份合作組織,採用村集體牽頭,農牧民黨員參股,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集體、農民的利益拴在一起經營發展。村幹部帶頭入股,農牧民黨員自願參加的股份協會的原則,籌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啟動資金1.65萬元,購買了100隻生產母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村集體為入股農牧民黨員提供包括醫療、政策、貸款擔保、遺屬補助等服務,實現了集體經濟由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轉變。喀拉蘇鄉採取清收欠款以獎代補的方式為克西克薩爾闊布和阿克賽兩個村提供50匹良種馬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第三是組織觀摩。通過開展「集體經濟攻堅月」活動,組織各鄉鎮黨委的主要領導到這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試點鄉村觀摩,拓寬各鄉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思路,鼓勵和引導各鄉鎮從用好一塊地、養好一群畜入手,堅持因地制宜、從易到難、多渠道、全方位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通過實行提高村幹部工作積極性的一系列措施,逐步使村級陣地成為開展便民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重要陣地,今年以來,全縣村幹部和鄉鎮駐村幹部累計接待來農牧民群眾9600人次,解決群眾生活、生產中的困難的問題5400餘件,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和諧新農村的氣象進一步顯現。

閱讀全文

與加強村民合作社管理人員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