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有初中優秀教師或先進班主任演講稿
關於中學教師應具備法律意識的思考
問題的提出,是近些年來不斷披露出的「未成年人犯罪」、「『園丁』違法犯罪」的案件數量的增加;同時,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核心就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但是我國的諸多問題中,「人力資源素質亟待提高」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從大教育觀的角度看,解決問題的環節不是中學教育一個方面,但對於培養「高素質人才」後續隊伍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角度,中學教師的素質至關重要。
這些問題引發的思考: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政治文明過程中,中學教師應具備什麼樣的法律意識,才能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自己遵紀守法作好表率方面,發揮人民教師應有的作用。本文認為,我國的改革開放、依法治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需要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的高素質人才,而「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造就高素質人才」;這是公理性觀點。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條件下,對「高素質人才」定位的諸多條件中,政治法律素質、思想道德品質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要件。而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自身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有一支自身具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先進思想的,而且能把這種思想轉化為教育教學行為的教師隊伍;其中教師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則直接影響著「高素質人才」後續隊伍的現代法治觀念的形成;和依法辦事能力的培養。
從我國政治法律制度建設的進程上看,中學教師至少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法律意識。
一、明確依法獲得教師資格並確定自身的法定地位的意識
改革開放後,我們對教師的法律地位的認識,經歷了模糊到明確的過程;尤其1993年10月31日頒布的《教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了「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使全社會對教師的合法地位的認識都有了法律根據。
因此,教師自身更要明確,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實行的、法定的一種職業資格制度;教師不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幹部」,也不是地方政府「官員」;教師資格是由國家對符合相應教師資格條件、並提出申請的人員,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認定的資格,屬於國家資格性質;教師資格一經取得,在全國范圍內不受地域限制,具有普遍適用的效力;只有依法取得教師資格、持有教師資格證書的人,才能被教育行政部門依法批准舉辦的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聘任為教師。這是公民依法獲得從事教師工作的法定權利。但是,教師資格只是公民從事教師工作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換言之,具備教師資格者只有在被學校依法聘任後,方能成為教師。學校應根據崗位需要,從具備教師資格者中擇優聘任。
2000年9月23日,教育部以部長令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對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作出了補充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問題是,申請認定教師資格屬於申請者個人的民事行為,不是組織的、行政行為,更與申請人在什麼單位工作沒有關系;非依法律規定,任何教師資格認定機構均無權拒絕受理符合認定條件的中國公民的申請;同時,申請教師資格的公民所在單位無權干涉。實施教師資格制度是教育事業進入法制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同時意味著,教師的行為不再單純是道德規范領域的、「糊口養家」的手段,教師的行為必須受法律的制約。
二、自覺學習、貫徹、理解、講授社會主義現代法治精神的意識
中學教師的工作,處於「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第一線。因此,要想使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現代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內容,教師自己就要通過自覺學習,懂得「依法治國」的涵義;明確二十一世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的基本要求與特徵;明確現行憲法(82憲法及三個修正案)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在制度上和對全社會的成員在行為規范上的總體要求;這樣才可能在進一步貫徹落實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礎上,通過對社會主義現代法治精神的正確理解,講授清楚:「依法治國」的關鍵是治理或制約國家權力;「依法治國」的實質是依法治權、治吏(官);尤其應避免將「依法治國」僅僅理解為「政府以法治民」,助長權力行使者的專橫與腐敗。應當明確,政府及其官員首先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對象和客體,然後才是「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即「依法治國」第二個層次上的主體;各個政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公民(包括教師和學生)和其他組織(包括學校)也要遵守憲法和法律。
在現代法治精神問題上,中學教師切不可「以其渾渾,使人昭昭」。
三、樹立平等對待學生及其家長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
每位教師都應當明確,教師與學生及其家長之間的法律關系是民事法律關系;教師在工作中的教育行為,不是行政管理行為,而是一種特殊的民事義務,相應的與學生及其家長之間的矛盾,若要承擔法律責任,一般情況下,主要是民事責任。因此,教師不要以「管人者」自居。要學會平等對待學生及其家長,要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
教學關系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現在對學生的「尊重」上。就是指尊重人的尊嚴,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和責任,尊重人的價值,尊重人在自己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一句話,就是把法律所賦與的權利和義務還給學生。
依法「尊重」學生,就是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就是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相互促進的適宜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只有教師首先真正依法「尊重」學生了,才能培養學生「尊重」的意識和能力。
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前提的「尊重」表現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尊重知識幾個方面。
自尊是一個人靈魂中偉大的杠桿,更是「人權意識」的前提;不會自尊的人,無法理解「人權」。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和社會,也才能獲得外界對自己的尊重,也才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教師必須自己懂得並告知學生,自尊應從認識自己開始,從法律上講,就是公民資格始於何時:零歲;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都應依法受到尊重,並且每個人都有捍衛自己人格尊嚴的權利。公民的民事權利無法定理由,不被剝奪。
「尊重他人」強調「平等」。尊重他人,並不是失去自己,是基於平等,依法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實際上是創造一個良好的平等待人、誠實守信、善於助人,不窺探、干涉他人隱私,寬容大度等法治環境的條件。
「尊重社會」強調遵守法律「規則」。人的權利和義務最起碼的體現就是樹立法律意識。遵守法律規則是尊重社會的底線,因為這是法制社會的基準。權利(權力)和義務(責任)意識是尊重社會的根本內容,沒有不承擔責任的權力(無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力的責任(也無無權利的義務)。「尊重自然」強調依法保護和愛護環境,明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總之,中學教師只有首先具備了與其教師資格相應的法律意識,自己首先依法辦事,自己首先學會平等地「尊重」,我國對學生進行的素質教育才能「全面」,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的預防,才能減少一個漏洞;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自身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才能有更符合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條件;逐步實現素質教育制度化、法制化的條件才能更健全。
法,與愛同行
幾百年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杠桿,我能把地球橇動」,那時,他自豪又迷茫。今天,當我面對台下頗有管理業績的眾多校長時,思緒不由飛揚,靈感頓時迸發,突然發現自己在學校這個小小的管理世界中,似乎找到了阿基米德遺失的支點和杠桿,這支點就是法,杠桿就是愛。
自1998年「田永狀告北京科技大學」以來,在全國捲起了一陣「學生狀告母校」的浪潮,在這陣浪潮中,學校多處於不利局面;不但學生告學校,連老師也告起學校來。在我們重慶不是就有老師為教案所有權而與教委對簿公堂的案例嗎?說到這兒,作為一校之長的我們也許會問,這是咋回事?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自家人怎麼會倒打一耙?其實無論是學生告學校,還是老師告學校,我們都應該感到由衷的高興,因為從中我們感受到了師生法制意識的增強、法制素質的提升,更意識到作為一名校長只有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法治社會賦予我們的法制使命,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校。
實現依法治校,關鍵在於師生主體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律素質的養成,如何提高與養成呢?一是學法知法,二是守法護法,三是用法維權。在法制課上師生、家長共同學習法律法規已成為我們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每法必學,《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章章必讀。每個學期我校都會召開教代會,依據法律法規和學校實際來修改完善本校的規章制度,對師生行為作進一步的規范,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做到人有責,物有位,事有序。如今,工作、生活兩條線上,遵紀守法、照章行事已成為我校師生自覺的行動准則,師生之間、同事之間、生生之間親如家人。教師團結協作,愛生如子,學生活潑可愛、奮發圖強。建校短短幾年,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可喜的成績,創造了一次又一次輝煌。
常言說得好,有規矩才成方圓,有法律的保障才會有和諧的校園,有愛的傳遞才常有動人的維權故事流淌。2002年的九月,當幾百張童真笑臉重歸校園的時候,98級1班的教室卻少了李菲菲同學的身影。李菲菲的父親半年前因病去世,一個月前,母親又因意外車禍而不幸身亡,可憐的小菲菲從此便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別說上學,就連吃飯也成了問題,班主任羅遠瓊老師得知她的遭遇後,馬上組織教師四處找尋。功夫不負有心人,深夜11點多,終於在一個垃圾堆旁找到了滿身污垢已處於半昏迷狀態的小菲兒,並把她帶到了自己家,給她換上干凈衣服,讓她與自己同吃同住,像媽媽一樣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在我們學校,像羅遠瓊這樣愛生如子的教師數不勝數,像李菲菲同學這樣因各種原因而面臨失學的孩子也不計其數,因此我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要求大家奉獻愛心,伸出援助的手,建立「森林愛心基金」,專門支助象李菲菲這樣的學生入學。時至今日,「森林愛心基金」己讓百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茁壯成長。是啊!是同伴的幫助、老師的關愛延續著他們成長的幸福,是學校的支持、政府的關懷維護著他們受教育的權利。
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說: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我膚淺地認為:作為一名校長,最大的魅力也在於愛,愛黨的事業,愛自己的學校,愛學校的師生。同時還必須懂法,做學法的先鋒,守法的典範,護法的使者。即用「法」來約束行為,用愛來感染師生。因此,在我的管理辭典中從來就沒有「人治」而只有「法治」,從來就沒有強硬的管制而只有真誠的溝通。
「以人為本」創建和諧校園是我奮斗的目標,我深深的知道,要實現這一目標,不但要有團結拼搏、謙虛謹慎的領導班子,合理完善的規章制度,還要有一支愛崗敬業、師德高尚的教師團隊,更為重要的是必須要有法制教育的堅實奠基,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依法治校」之路。只要法在心中,行在法中,以愛為橋梁,用心溝通,讓法,與愛同行,我堅信:
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溫馨和諧;
我們的師生一定會更加團結向上;
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法治的理想
中國哲學裡面有八個字「理所固然,勢無必至」,法治的理想要在學校全面實現,還要面對很多問題。而唯有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因為在光滑的冰面上無法前進,要前進,還是回到粗糙的地面上來吧。
依法治校的內在阻力是法治主體的法治觀念不強。這學期學校處分了一位老師,這是位男老師,他班上一個成績很好的女生和隔壁班上一個成績很差的男生早戀了,他可以說是氣不打一處來。隔壁班的班主任約請了男生的家長到校,三方共同解決這個問題。誰知道男生態度蠻橫,死不認錯,我們這位男老師一時火冒三丈,按捺不住,當著男生的家長和班主任的面,一個耳光就飛過去了。學校按照有關規定,對這位老師給予行政警告處分,扣除當月獎金和期末質量獎,向被打學生道歉。重點在學校宣布處分決定之後,老師們議論紛紛,很多人覺得被打學生成績差,還早戀,還和成績好的女生早戀,還死不認錯,打了這種學生處分大可不必這么重嘛,更不該向他道歉。老師們的這種微妙心理充分反映了道德觀念和情感因素在與法治觀念的較量中佔了上風,傳統的人治的意識超過了現代的法治的意識,因為傳統觀念是「禮法結合,以禮統法。德刑並用,以德為主」。在擁有幾千年人治傳統的國度全面實施法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執法必嚴還不是問題的全部,根深蒂固的傳統人治觀念也許才是法治的內在阻力。
依法治校的外在制約是法治大環境並未完全成熟。姑且不說學校自主辦學權和校長評價問題,單說人事制度問題。教師「鐵飯碗」一天不打破,學校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就無法真正形成。雖然我所在的學校是重點中學,但每個年級都有幾個薄弱教師,班主任不願和他搭班,學生不喜歡他講課,家長還長期投訴他,學校的教師培訓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人事制度改革又還沒有進行到學校可以自行和教師解聘的地步,所以教不好書怎麼辦,去當圖書管理員、去當生活老師、去坐辦公室。這些事,說起來像笑話,仔細想想,是校長們的一塊心病。學校有一位初中化學老教師正常教學搞得不好,家教搞得很紅火,家教成了主業,工作倒成了副業。學校勸告、教育、警告都無效,怎麼辦?學校想了一個高招,讓她去教高中文科班,因為高中文科班高考不考化學,沒學生請家教,這叫斷她的財路。在法治大環境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法治大環境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學校如何因校制宜、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依法治校的必要條件是學校領導班子帶頭遵守規章制度,這一點我校有深刻體會。近幾年搞校本教學研究,給老師們布置了很多任務,比如每學期必須聽評課二十節並作認真反思,有些老師有抵觸情緒,說有時間聽課的叫沒時間聽課的人聽課,有時間反思的人叫沒時間反思的人反思。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對校本教學研究制度作了一個小小的補充:校長帶頭每學期至少聽二十節課並作全面反思。從此,校長和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只要不外出開會,每天早上七點五十准時進教室聽第一節課,半期和期末分別作一次學校課堂教學全面反思。由於校長帶頭執行制度,學校聽評課蔚然成風,第一學期下來,兩位校長分別聽了七十多節課,而在他們帶動下,全校總聽評課量達兩千節以上。這件小事折射出一種一種基本的法治精神,那就是春秋時名相管仲說的「上不行法,則民不從」。更進一步說,掌握資源分配和政策制定權力的領導如何進行有效的權力自律,是依法治校無法迴避的問題。
全面依法治校理想的實現,也許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因為主體法治觀念的強化、法治大環境的成熟、權力自我制約機制的建立都需要時間。前進的道路從來都不平坦,追求的目標也不會近在咫尺,此時此刻,我想起兩句詩歌,一是古代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是當代詩人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願用這兩句詩歌,與各位共勉。
依法治校 構建和諧校園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朋友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依法治校 構建和諧校園》。
前不久,我在電視上看到:一所曾經辦學質量較高、社會信譽度較好的學校,因為違規收費而被取消了「文明單位」的稱號。摘牌的那天,天空正飄著細雨,望著畫面上老師們淚眼朦朧的雙眼,望著那位為教育事業奮斗多年,如今卻受到處分的老校長,我的心隨著天空飄著的紛紛細雨一點一點地往下沉。作為同仁,我很同情這位校長,因為他並不是牟取私利、中飽私囊,但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為這件事感到遺憾,因為這種違規收費是以犧牲學生的利益為代價,與國家法律法規背道而馳。法不容情啊!法治的力量讓我們的心靈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憾。
中國有句老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規矩是什麼呢?這規矩就是規章制度,這規矩就是法律、法規。依法治國,已成為今天中國的治國方略。
靠法治,我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步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逐步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
治國如此,治校更是這樣。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依法治教已成黨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針,而依法治校作為依法治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今天學校管理的必然選擇。
古人說:「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我認為依法治校,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在管理的過程中靠制度說話。我們學校在制度產生時,「誰說了也不算」,每一項制度必須經過教代會的審議表決,在制度執行時,更是「誰說了也不算」,一切按規章辦事。有人對校長不理解:「你這個校長,工資、獎金、職稱都說了不算,你還有什麼權力呀!」我們卻認為這恰恰是從「人治」到「法治」的進步,我們清楚的看到,正是因為職評小組成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堅持了公正、公平、公開,評職稱的時候,再也沒有原來那種吵吵鬧鬧甚至哭天抹淚的現象了;正是因為《獎金分配方案》的通過與實施,那些工作懶散,想吃大鍋飯的人變得勤快、能幹了;正是因為《規范教師從教行為的若干規定》的施行,學校里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杜絕了,違規濫定資料的現象沒有了,有償家教的現象少了,正是因為收費項目的公開,辦公室接到的投訴電話少了,正是因為百名教師訪貧濟困活動的開展,那些因為家庭貧困意欲輟學的孩子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校園,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正是因為校務公開讓教師明白還校長清白,校長在管理中更加的理直氣壯了。
全國勞動模範、重慶市骨幹校長、我們校級班子的領頭人物王校長常常說:「民主和法治是管理的法寶,也是挖掘每一個人潛能的最好辦法。只有堅持民主與法治,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的校園,才會使學校發展獲得持久的動力。」
是啊,多年來,學校不斷制定、完善並嚴格執行著各種管理的規章制度,同時也努力為教師創造條件,使教職員工能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心情舒暢、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制度協調和平衡了學校的各種利益關系,執行起來暢通無阻,從而使依法治校內化為全校師生員工自覺行動,形成了議政充分民主,行政雷厲風行,監政及時到位的依法治校局面。
如果說我們學校被評為市級模範職工之家和民主管理示範學校算得上精彩的話,如果說我們學校因為擁有學生的真摯情義和社會的廣泛贊譽而算得上精彩的話,我想,這精彩應該來自依法治校,因為依法治校我們更培養出了一支師德高尚、治學嚴謹,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隊伍,營造了良好的校園環境,共同譜寫了一曲和諧校園之歌。
楊柳隨春發新綠,法治春風遍神州。我們欣喜的看到,教育正走向法治的健康軌道,那塊「文明牌」的摘下,不正表明了我們依法治校的決心嗎?我們相信依法治校將深深地熔鑄在我們教育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內化為教育人的自覺意識,成為蘊藉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成為彌漫於萬物之中的和煦春風,吹遍大地,它將激勵我們教育管理者不懈地努力與追求,構建和諧的校園,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貳』 淺談如何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引領作用
學校領導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引領作用,依託骨幹教師本身的優勢,發揮他們對周圍的輻射作用,促進廣大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推動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一、努力提高師德修養,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以端莊的儀表,脫俗的談吐、嫻雅的舉止、美好的姿態去面對每個人。羅曼.羅蘭說:要播灑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所以,我時時刻刻要求以自己為人師表,身體力行,用良好的品質、知識水平、教學態度和作風在學生中樹立優良的教師形象,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教育和影響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良好的情感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與孩子進行心底的、智慧的對話,使孩子在興奮、投入、驚奇和愉悅張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時時刻刻裝著學生,珍視孩子在校的每一天,保護孩子的每一次發現,關注學生的關注,驚奇孩子的驚奇,感受孩子的感受。智慧引導每一位孩子的成長。寬容地對待孩子,欣賞每一位孩子,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在獲得成就感中揚起自信的風帆。二、不斷完善自己,努力提高業務水平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既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較高的人文素養,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注意時時對自己的素質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趨勢。所以,我會在以後的日子中,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及時吸取先進的理論觀點,掌握語文學科中相關的新知識,關注教育教學中的新思路、新辦法、新內容和新趨勢,善於將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論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敢於嘗試新的教育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是自己的課堂教學獨具特色,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堂,喜歡上語文。作為一名骨幹教師,要進一步完善提高教育質量的目標體系,細化工作措施,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備好每一節課,輔導好每一位學生,切實「讓每一個孩子成才」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個教師的心中。要真正起到優秀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成績只屬於過去,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勤奮學習、善於學習、勇於學習,才能在以後的教育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績,無愧於骨幹教師這一稱號。三、更新教育觀念 對許多老師而言,如果沒有新形勢的要求,她們只能安心於現狀,按早已熟悉的又已習慣、不變的老路行事,不會主動去思考,主動去改變教學觀念。為此,我們認真分析教師的現狀,從抓骨幹著手,發揮骨幹教師、科組長的作用,在他們引領下,讓教師們在各種平台上展示自我,在取得成功的喜悅中去理解教育觀念到教育理論,在實踐中探討一些問題,特別是探討行為的轉化問題。、體味教育不斷提升自我更新能力。如在校本培訓中,首先培訓骨幹教師和科組長,再培訓全體教師;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各年級在教導處、科組長的策劃、引領下,對專題進行討論、對話,對骨幹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觀摩,然後進行集體反思和評價,教師們就是在這活躍的研究氣氛中感受新理念,在廣闊的空間中專業得到發展。 四、骨幹教師要支持,發揮其示範作用骨幹教師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學識廣博的學科帶頭人乃至名師名家,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先進的教學理念、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擁有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學校應充分利用這一教育資源,努力辦好教師培訓工作。學校還應根據培養對象的學科類別、研究方向、個性特點的需要,以骨幹教師為指導教師,並讓培訓對象與骨幹教師結師徒對子,簽訂師徒合同,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做到教育資源共享。在教師集中培訓和分散研修的過程中,對培訓對象的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進行定期輔導或跟蹤指導,充分發揮名師效應及引帶作用,使培訓對象從骨幹教師的教書育人和教育科研的經歷及他們成長的心路歷程中,受到啟迪和感悟,做到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從而增強其敬業、樂業的職業意識,樹立其勤業、精業的師德風范。骨幹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精華,發揮骨幹教師在教師團隊中的示範與引領作用,放大骨幹教師在教師團隊中的榜樣與教育作用,鼓勵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構建以教師實踐反思、教學創新、科研創新為核心的學習型組織,從而有效地推動學校學科教學改革,有效地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校的骨幹教師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正在發揮著他們的作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為三小的教育成為文昌市第一做出應有的貢獻。
『叄』 物理研究性學習發言稿
本課題匯報,我將從問題提出、研究過程、主要成果三個方面進行,其中在研究過程中說明研究的目的、內容、步驟和採用的一些方法。最後述說說課題研究的收獲和思考。一、課題的提出(略) 在課改初期,隨著新課程的啟動、新教材的適用,大量的問題不斷湧出,在大連適用新教材的第二年即2003年7月,西崗區承接了「初中物理新課程實施研究」這一課題。實驗研究對促進新課程實施有著重要的意義。二、研究過程(一)確定研究的目的根據新課程實驗的統一要求確定理論目的:
1、探索出課程標准和實驗教材的適應程度;2、探索出適應新課程的物理教學方式和評價體系;3、開發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4、探索出與新課程適應的教師培訓方式。通過課題實驗要達成實踐目的:1、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明顯改變,學習成績有較大提高。2、使教師的專業素質有一定的提高。(二)研究步驟第一階段(2003.7-2004.8)制定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細目——階段總結交流——調整研究細目第二階段( 2004.8-2005.9)集中精力突出重點研究——收集整理過程料 ——提煉研究成果第三階段(2005.9-今)聚焦課堂,深化研究,成果驗證三、研究內容1、研究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的適切性。2、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師培訓方式以及適應新課程理念的中學物理教學方式。3、開發適應新課程的課程資源。形成文字課程資源、多媒體課程資源以及實驗室資源。四、研究過程第一階段:啟動階段我們建立課題領導小組、確定實驗教師、制定了實驗方案。對實驗教師進行了有關理論的學習和培訓。包括教育科學理論、課程改革綱要、初中物理課程標准等相關內容學習。組織教師進行研討,請使用過一年新教材的教師談體會,提出教學實踐中的困惑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認識到課題與課改的密切關系,順利進入實驗研究角色之中。我們接受了課題專家組的提問與現場指導,完善了實驗方案。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對實驗教師的培訓採取集中培訓——自主學習——小組研討——個別指導的方式,引導教師進入實驗軌道。(一)扎扎實實地進行初中物理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和學生適切性的研究。將《課標》和《大綱》進行比較,發現《課標》有別於《大綱》的兩部分內容: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課標中的教學建議,著重對這兩部分做了深入的學習,發現重視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正是新課程中表現突出的地方。對照《課程標准解讀》對《課標》逐句剖析、理解。實驗教師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確定到教學方式的選擇、教學實施中學生的反應進行記錄,對照課標與教材驗證其適切性我們動用了全區30多名物理教師對所使用的教材從教材段落、插圖、欄目作了詳細的審讀,做出調查統計表,指出教材中出現的問題,最後匯總由我執筆寫出了上科版教材評估報告。調查統計的所有材料均上交有關部門,並在全國新課標研討會上直接與教材主編也是課標組成員廖伯琴教授交流。(二)探索適應新課程理念的中學物理教學方式和教師培訓方式(1)設計可操作的「問題式」教學,即課堂三問:「課前學生問,課中老師問,課後學生問」,從學會提問開始,改變教學方式。 此為5中的學生階段學習中的問題匯總,教育故事展示中26中董培磊對學生的提問題的思考。 (2)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使教學由課內走向課外。 此為34中開展電子線路大賽的海報和照片。 (3)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從學校走入工廠。實施新課程以來,科學探究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又作為教學內容,被提到高度重視的程度,而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內不能完成教材中所有的探究活動,許多探究活動就延伸到課外,這一點在船中姜華老師就做了大膽的嘗試。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參觀工廠、做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見與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並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之中,將過去的從課堂中獲得知識的途徑向外延伸、拓展。(4)改變教師培訓內容單調,形式單一的現狀。將教師作為主體,以教學問題為牽動,增強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定期徵集教師、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師生的問題意識,促進教師主動學習。通過改變教研方式的實驗操作,對教師的教學也起到了引導作用。另外,通過教師教學問題辯論會、教學設計比賽、教師拉鏈課、教師的教學行為分析、講述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骨幹教師開放課等活動,給教師搭設一個展示的舞台,讓教師通過自主、探究在交流互合作中共同提高。讓教師領會到交流合作是學習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從而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覺地運用到平日的教學當中。(三)探索開發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的途徑教師和學生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十分巨大的,物質資源的開發需要人去完成。所以,從開發人力資源做起。有了一批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他們就能自覺地開發物質資源。教師充分的利用日常用具充實實驗室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主動地收集教學中問題,參與開發文字、音像等課程資源的開發。延伸物理課程,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尋找更豐富的課程資源。第三階段:提煉總結階段課改過程中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資料。如相關的統計有關數據,教師的論文、教案、學生活動案例、照片、錄像、光碟等。做好專輯的選編工作,提煉研究成果完成。五、主要研究成果1、對課程標准、實驗教材提出修訂意見由課題主持人匯總對教材的調查結果,寫出了「上科版物理教材分析報告」由教育學院附中的張瑾寫出了《滬科版物理教材的使用體會》發表在中學物理上。 2、探索出改變教學方式的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師活動:教學問題辯論會、演示實驗競賽、教師拉鏈課、教師的教學行為分析、講述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骨幹教師開放課等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課外活動、競賽、參觀、研究性學習展示用教研活動的方式的改變促進教學活動方式的改變。通過「活動展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反思總結—解決問題」的教研活動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教學方式的改變,在教學要求上,將教學方式的改變放在有形的操作之中。3、開發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開發文字資源我區教師編寫《導航》《尖子生新課堂》《探究報告冊》《創新設計》18冊,每冊完成改編2-3次,這些教輔材料,在對推動課改起到了相當大的輔助作用。師生問題庫開發利用生活用品補充實驗室資源開發媒體資源錄制空中課堂、名師課堂,建立電子交流平台(教師在上面進行交流)4、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了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了物理教學質量。34中每學期一次的學生研究性學習匯報展示,自動輸液報警器申請國家專利,女生敢做短路實驗讓人吃驚。實驗點校34中,把物理課外活動和物理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把研究性學習活動融入物理教學,促進學生走出校門、家門、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在調查研究中,學生自主制定計劃、設計問卷、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學校由物理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並堅持每學期搞一次的學生研究性學習匯報展示。在這過程中,同學們不僅開闊了眼界,學到了課堂上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而且還激發了他們對物理知識在生活、生產中應用的關注和追求,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研究性學習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學生的綜合索質不斷提高,促進他們全面發展。(附件:學生研究性學習光碟)5、培養鍛煉了一支教師隊伍,促進教師教學思想的更新,教育、教學、科研能力提高。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的展示活動和學習交流中,教師重新審視教學目標和教育、教學的價值觀,在更新教學思想和師生關系等方面有所進展。在教改實踐中,大家親身感到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巨大的潛力,深感教學觀念更新的迫切性。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發現的問題常常出乎教師意料之外,這就很自然地「逼」著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思考。通過課改實踐,我區涌現出一批課改骨幹教師,如陳硯、王珣、李莉、等,他們能夠獨立組織區級教研活動、承擔市級教研活動中的教材輔導的任務。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區參加教輔編寫的人數達19人,通過教輔編寫發揮了已有骨幹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同時又鍛煉了一批新的青年骨幹。目前,已有兩名教師可以勝任教輔材料的主編。獨立命題的教師不斷增加我區的物理教師整體素質不斷的提高,青年教師參加省、市教學比賽參加的數量、質量都在增加。(我區教師參加省創新設計大賽、省市青年教師評優課比賽有七人獲省一等優秀課,二人獲省二等優秀課,三人獲市一等優秀課,兩人獲市二等優秀課。教師撰寫省交流論文19篇,市級交流論文9篇,有4篇在正規刊物上發表。教師上市、區級教學研討課多節。)我區教師陳硯曾在「全國新課標研討會」上代表大連的一線教師作了《走進科學探究》的經驗交流。獲得專家和與會教師的一致好評。34中物理組代表大連市在2004年5月在全國物理教研員研討會上作了《落實課改,走校本教研之路》的經驗介紹,獲得專家的肯定和與會教研員的熱烈歡迎。厲玲老師為遼寧市教研員培訓獻課。6.打造網路交流平台,開辟教師研修的新方式。隨著新課程實施的不斷進展,教師的學習慾望不斷增強,教學問題需要及時的研討,教學經驗渴望及時的交流。我們通過區域教研活動、校本教研採取互動研討的方式進行交流,這種交流受到時間的限制。因此我們將交流的方式發展到網路,通過公用郵箱、西崗教育網等平台進行展示交流,交流的面比較窄,也存在者被動的成分。07年,我們課題組又開辟了兩個網上交流平台:西崗物理QQ群,「物理教師的空間」教師博客圈子,教師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教學意見,主持人在網上發表教研、教學指導文章。交流的內容更多,傳播的范圍更廣,教師的參與的積極性又提高了一步,開辟了教師培訓的新途徑。一批新的骨幹教師主動建起了個人博客,在博客中發表自己的文章,加快信息傳遞與交流的速度。豐富了課程資源。6.以物理探究專題復習為例,進行了有效的專題復習的課堂教學行為設計,並付諸實踐。2007年5月,由5中高琳按照課題組設計的復習課教學行為設計的思路,在全市物理學科教研活動中展示了一節「科學探究之分析論證」專題復習課,其設計理念之新,設計思路之清晰,方法之恰當,操作之可行等方面獲得聽課者的好評。而高琳上完課之後,凸顯出有效的專題復習課堂教學行為實施的優勢。在同年的中考模擬測試中,5中的科學研究之分析論證試題的得分率明顯的高於其他學校(學科平均分位於下游,而分析論證部分試題得分率位於上游,僅次於第一名)。西崗區的科學探究復習專題設計課由此在市教育學院舉辦的綠洲行動表將會上做匯報展示。有效的復習教學行為設計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六、困惑1、整個研究一直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認為還是非常成功的,研究也比較透徹,在教學改革方面做了很多。但是教師觀念的改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存在者一些死角,如教師的壓力不足,教師的能力素質不一,認識層次不同,導致教師發展不均衡,作為教研員我們也力不從心。2、評價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催化劑,目前我市的物理學科中考筆試中加大了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察,我們僅僅在物理探究專題復習課中作了點兒研究,設計了探究專題復習課的教學行為設計並付諸實施,僅此一點就能顯示出實驗點校探究教學的優勢。我們也試圖做學生探究能力評價研究,但是由於受中考的制約,我們在評價方面研究沒有深入下去,還有待以探索。 專家肯定:作了研究。專家提問:1、報告中有學習方式改變的調查,是否分析過,什麼原因引起學習方式的改變? 2、你的研究中突出的地方表現在那裡(與別人不同的)?
『肆』 淺談怎樣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摘要: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戰和要求,如教師的教學質量觀、學生觀、學習觀等。學校和教師們已迫切感到自身和新課程的要求仍相距甚遠。同時,信息時代的到來,「終身學習」、「學習化社會」等概念深入人心,教師不可避免地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越來越充分認識到不能僅僅依靠職前教育,而更為重要的是貫徹教師整個教學生涯的繼續教育。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實驗與推廣,校本培訓在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改進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諸方面,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本文從校本研修入手談了怎樣有效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反思能力、提高教育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跟上課改步伐,加速實現專業發展。關鍵詞:校本研修 教師專業發展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其無與倫比的創新性、發展性喚醒了致力於教育事業的廣大教育工作者,廣大教師將面對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文化和全新的教學情境的挑戰。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在社會轉型、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的時代,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不但是學校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更是學校教育內涵不斷提升的動力之源,是學生潛能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可是,教師的專業發展的現狀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樂觀。尤其是民族貧困地區,由於條件的限制,教師外出的學習機會十分有限,學習的渠道不暢,終身學習觀念未形成,從而導致教師學科水平不高,教育觀念陳舊,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如何能幫助教師切實領悟新課程的深刻內涵,採取有效的研修策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就成了新課程改革工程中最現實、最關鍵的一個環節。1、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 校本教學研究的理論基點是,學校是真正發生教育的地方,教學研究只有基於學校真實的教學問題,才有直接的意義。 1.1 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 校本研修強調學校是研修的基地,意味著研修的重心要置於具體的學校教學情境中,研修的問題是從學校教學實踐中歸納和匯集的,而不是預設和推演的,要在學校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許多教學問題,如果脫離了具體的教學情境去抽象地談論,是容易做到的。但卻意義不大。比如,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三級課程管理政策對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不僅要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還有權力和責任開發適合本校特點的校本課程,這就會出現與以往任何進修都很不相同的教學情境,再加上各個學校的情況差異很大,對於具體的學校而言,解決所謂「面上」的教學問題顯得並不那麼「真實」了,總有一種隔離感,並不能對學校的教學實踐產生直接的影響。像校本課程如何開發,綜合實踐活動如何開展,大班額背景下如何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類的問題,只有置於學校的具體教學情境中才可能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 1.2 教師是研修的主體。 校本研修強調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認為教學研究不能只是少數專職研究人員的專利,還應該是所有教師的權力責任。只有當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以研究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從事教學工作,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學校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以教師為主體所從事的教學研究不同於以倡導「思想觀念」和「理論流派」為已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更多的應該是「問題解決」式的行動研究,是自覺和主動地致力於探索和解決自身教學實際中的教學問題,從而達到改進教學實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3 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研修的直接目的。 校本研修,無論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活動,還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機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身心健全發展,這是體現學校交辦學水平的主要內容。丟掉了這個直接目的,校本研修的靈魂也就丟掉了,「學校為本」就會變成一句空話。 教師研修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於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否與學校日常教學行為的改善聯結起來。而且,評判的最終主體應該是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而不應該是學校之外的其他主體。這一點,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說,當學校認為研修沒有直接指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時,他們應該在制度上能夠很順利地表達他們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這並不是否定校外評價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確認校內評價的應有地位和作用。校本研修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應該由學校師生自己確認,這一點在制度上應該獲得更多的鼓勵和肯定。研修中存在的一些為研修而研修、為「裝門面」而研修的現象,是與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的。2、怎樣開展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以校為本的研修,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行動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其生長點在學校,立足點也在學校。因此,在學校建立扎實有效的校本研修管理機制尤為重要。 2.1 構建學習型組織。 為保證校本研修順利進行,必須構建相應的組織機構,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校本研修專業指導小組和考核小組。同時,為了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促進教師的發展,培養一批「名優教師」,有必要定期開展校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和「教壇新秀」、優秀班主任、「十佳」優秀教師的評選活動,被評選出來的教師,除給予晉級、適當加分外,還應給予校內津貼和精神獎勵。 教育部袁振國司長指出:「學校要重視教師文化,所謂文化,就是教師發展問題。」因此,學校要為教師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可開展各類公開課活動,如骨幹教師示範課、課改年級研討課、青年教師比武課等。通過公開課活動,教師相互觀摩,互相切磋,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一般來說,各學校有一批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的骨幹教師。他們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教研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大會交流。要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讓他們帶動本學科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並給參與課題研究的青年教師實際指導。 2.2 搭建研修學習平台。 校本研修是中小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應關注教師的實際需要,採取培、研、教一體化的培訓方式,可以由學校教研室牽頭,利用業務學習時間或其他時間進行定期培訓或不定期培訓,包括教育心理理論、課題研究、德育工作專項培訓、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培訓。引導教師認識知識是財富、學習是手段。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變革,才能求得自身生存與發展,從而樹立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事業才能成功的理念。 2.2.1 開發學習資源,拓展教師視野 作為一所學校,教師的學習資源是有限的,但是學校可不斷探索和開發社會資源、網路資源和人力資源來彌補自身不足,拓展教師視野,實施名師引領,專家導航工程。專家與名師都有自己的獨特思想、見解和經驗。聆聽他們的報告、觀摩他們的課堂、接受他們的指導,不但能給老師們許多啟迪,還能促進教師開拓視野,反思自己,找差距;模仿創造,超越自己。因此,學校可聘請一些專家客座教師或科研顧問,定期邀請他們來校為教師們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和教研教改
『伍』 如何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
一、 骨幹教師發展的方向
如何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營造自己的精神與智慧家園,從事職業過程中完成一份事業,以有為求有位。
我認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要對自己做好正確的定位,規劃好職業發展方向,具有良好師德修養、先進教育理念、扎實專業功底、精湛教學技能、出色教研創新能力,在教育思想、教學體系、教學方法、教學風格、教學效果等方面形成獨特的成果,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學會等待、傾訴、分享、合作、選擇、創新,成為學生尊敬的人、家長放心的人、群體認可的人、實績突出的人、傳幫帶的人,成為本地區乃至更高層面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領軍人才,最終實現「四高」和「四轉化」,推動本校、本地區乃至全市的新課程改革。
四高:一是高素質,具備現代化教育觀念,具有愛心、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有合作、競爭的精神。二是高學歷,達到本科及以上學歷。三是高技能,能熟練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具備組織教學、指導學習、引導探究的創新能力。四是高水準,具備科研的能力,善於總結和提練,能做出優異的成績。
四轉化:一是由「接受型」轉變為「開拓型」,教師應主動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主動迎接新科技的挑戰,主動開拓自己發展領域。二是由「單一型」轉變為「復合型」,教師從只會一門學科轉到教多種課程,有精湛的教學技藝,掌握和運用教科研前沿的成果。三是由「經驗型」轉變為「科研型」,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法,掌握科研方法,對先進的教育策略有研究、選擇、運用的能力。四是由「同類型」轉變為「特色型」,教師應改變統一的教學風格,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自我,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二、骨幹教師要塑造高尚的師德魅力
師德是一種人格魅力,是一名教師內在思想、自身涵養的體現,是教師發展的根本保證。高質量的教育,必須有高素質的教師。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
(一)言行魅力——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教育是一種以人格來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勞動。教師要做學生言行的風向標。
教師在學生面前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孔子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語言去打動學生,從而使師生之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會感到教師就是他的榜樣,教師的人格魅力將影響學生的一生。
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教師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素質;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教師要帶頭做到。隨手拾起地上的一個紙團、把講桌上的粉筆盒擺好、以飽滿的熱情出現在學生面前等等,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著學生、激勵著學生,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同時也贏得了學生的愛戴。
(二)情感魅力——思想情感更是力量
作好溫馨的親情教育,強化思想情感更是力量。感情上的溝通是實現師生之間思想溝通與碰撞的「紐帶」。學生對教師是否尊敬和信賴往往是靠學生的主觀判斷和情感體驗來決定的。因此教師要經常深入學生,多找學生談心,體察學生的心理動態,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加大情感投入,讓學生感受到你時刻在關心他、愛護他。
1、感恩教育中產生情感。讓學生知恩圖報,不忘國之恩,黨之恩,社會之恩,老師之恩,養育之恩,知遇之恩,幫扶之恩……感恩教育中產生師生情感,使「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生根、開花、結果。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懂得尊重,懂得珍愛。
2、談心中增進情感。談心是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形式,通過談心,既可以相互交流思想,解開思想上的某些「疙瘩」,又可以增進老師和學生的感情。教師平時要同學生常接觸,多聊天,學生才樂意向老師倒出心裡話。和學生談心時,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誠心誠意,要先交出「心」來,做到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後進生或有特殊問題的學生談心時態度更要誠懇和悅,耐心啟發,用感情來引發學生的共鳴。這樣,才能把自己和學生的心談到一起,促進教育教學的和諧進步。
3、師愛中升華情感。師愛是師德的核心。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只有了解,才能理解,才能關愛,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情緒變化等方面作深刻的了解。當前,問題學生、留守學生、貧困學生、單親學生等弱勢群體因長時間失去父母的呵護和管教,學業和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易產生性格孤僻、寡言少語、情緒低落等現象,有的孩子成績波動甚至下降。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師愛是「嚴慈相濟」。嚴格就是一種愛,愛學生要做到:嚴而有「格」,有一定的標准嚴格要求學生,以人為本,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嚴而有「度」,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嚴而有「恆」,對學生的教育要有耐心、細心、責任心、恆心。嚴而有「方」,講究方法方式,讓學生能夠接受,讓學生永遠生活在希望之中。教師角色要做到「嚴師、慈長、益友」,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師愛就是尊重、理解、寬容、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壓制學生。理解、寬容學生,就是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把錯誤當成學生的人生體驗,用優點融化缺點,多給學生進步的階梯。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練中成長,教師要多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體驗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在成功中找回自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向師性。
(三)表揚魅力——表揚是學生持續發展的武器
善用表揚的武器是新時期教師師德的一個新魅力。成功的教育是一個善用表揚武器的教育。表揚是被人理解的高級需要,當人的精神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滿足時,就會產生相應的學習動機,迸發主動持久的學習激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行,許多舊的教學觀念已被新的課程理念所取代,大多數教師對學生的態度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由智能一元論轉化為智能多元論,發展強勢智能,由以批評鞭策為主轉為以表揚激勵為主。
1、表揚的適時性。要按照學生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時機對其進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於表揚而言,「時機」的選擇就是一個藝術。過濫的表揚就像廉價的商品,不被人重視。因此,表揚不能太隨意。
2、表揚的適度性。表揚的目的不是「吹捧」學生,而是要讓學生依據教師的表揚和對自己實事求是的評價,明白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更好地認識自己。 恰如其分的表揚會讓人覺得你有誠意,言過其實的表揚則易招致懷疑。
3、表揚的靈活性。表揚要因人而宜,採用不同的形式。具體化的表揚用語由於針對性強,更易於學生接受,起到的效果也更佳。同樣一件事,對性格外向的學生,也許一個點頭,或者一個微笑即可達到效果;而對自卑、性格內向的學生,則應大張旗鼓,當眾稱贊一番。教師驚喜的表情、贊許的笑容、一個沉默、一個期盼的眼神這些都是表揚,都能起到良好教育的效果。有時,冷處理就是一種表揚和鼓勵。
(四)激情魅力——激情是高效課堂的活力源泉
教師要講究儀表美、心靈美,做到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一,更要講究教學激情,讓學生在樂學中成長。教師的激情源於對生活的熱愛,源於對教育的忠誠,源於教師自身的多才多藝,源於教師的童心,源於教師對工作的責任心。
教師上課的激情表現在樂教上。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憤」、「悱」」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良好的學習動機。教師親切和藹的笑容,期待鼓勵的目光,適當的手勢動作,一旦成為學生的情感體驗,而這種體驗通過教師嚴謹、簡潔、幽默的語言,自然適中的語調,飽滿的教學激情,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對學生的仁愛與嚴格要求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一種魅力,扣人心弦。這種激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並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成為學習的主體。繼而通過教師的形成性評價,激情鼓勵,學生能調整學習態度,正確認識學習中的不足。樂於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有意識地克服困難,樹立自信心,培養社會交往能力,體驗成功樂趣,有利於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激情教學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學生知識的合作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現代教學活動應是教師「樂教」與學生「樂學」的和諧共振,是激情教育與新課改教育的完美結合。
三、骨幹教師要堅持學習
(一)終身學習,受益終生。很多骨幹教師總滿足於追求皮毛層面的長進,津津樂道於操作樣式、行動套路和教學經驗的交流,光顧做表面文章,執著於教學技巧和工匠之術,相當於「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自然難以登堂入室和進階升格。此時,骨幹教師需要熟讀精思、勤學苦練、厚積薄發和融會貫通,自覺地追求教育教學的精髓,全面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人文素養、教育素養和人際智能,讓學習成為終身的需要。
(二)會教書,更要會讀書。中小學骨幹教師要充分利用時間自讀、自悟,把讀書作為必修內容,廣泛深入研究教育科學和學科名著,思考和研究相關問題,深入研究語言表達藝術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深入研究誘導與啟發學生的藝術,深入領悟師生互動的策略、藝術和情感交流的智慧,深入掌握教育教育改革前瞻性理論,等。要認真參加校本培訓及各級各類骨幹教師培訓、課改培訓、遠程培訓,並做到學以致用。要多「走出去」,感受名校、名師風采,博採眾長。要堅持廣泛積累和廣博汲取,要注重從人文社科書籍、生活大眾雜志、教育理論著作和學科經典名篇的閱讀中學習和萃取教育教學的理念與思想,注重從人際交往與生活實踐中提煉和汲取教育教學的訣竅與智慧,一定要牢記並將「人人都是導師、事事隱藏哲理、處處皆是學問」的意識融入血脈中,並時時刻刻將之發揚光大。
(三)骨幹教師的研修是充實的,也不會停止的。三年來,我參加了初中思品「遠程國培」;拜讀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策略》、《教育新理念》、《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做最好的老師》、《用心做教育》等十餘部教育專著,撰寫讀書筆記和研修日誌達3萬余字(已上交培訓學院和省教廳備檔);聆聽了魏書生、李鎮西等十餘名著名教育專家的講座(白天8:30—18:00聽講座,晚上完成研修日誌和跟帖),參觀了成都七中、樹德中學、武侯實驗中學等十餘所省內名校,觀摩了30餘位名師的教學,與省內名師開展了10餘次 「同課異構」活動。真真切切感受到名校、名家、名師的風采,互相切磋,互相促進,信息得到大量的匯總與交融,頭腦得到風暴式的理念更新,教育激情再次被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