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師職業發展的四個模式是
一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學習,勇於創新,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二是要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教師作為課程建設共同體中的一員,有責任研究自己的教育實踐,有責任對自己的行動進行反思,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積極地應對教育新思想、課程新理念、新方法。
三是要成為教育研究的主體。教師的研究意識、主體意識是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支撐,教師的教育實踐內在地包含著研究的意義。決不能僅僅從知識的傳遞出發去理解教育,那樣,教師只能是一個教書匠的角色。要以教育的科學推動科學的教育,充分認識到教育科學是教育的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意義。要確立教育科研就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的觀念,要確立教育科研的激勵機制,倡導教師教育科研意識,實現由經驗管理型想科研管理型轉變,由教書匠向專家型轉變。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優化育人環境。要把教育科研作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教學、教研水平的提高。
四是要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在教育工作實踐中,校本培訓是教師全員培訓的一種重要方式。校本培訓是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在專家的指導下,教師全員參與;是以教師所在學校為主陣地,立足本校教育教學活動,結合教師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再學習、再提高,旨在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識和科研水平,建立教師崗位成長機制;是以體現終身教育思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創新能力,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為目的的一項重要措施。校本培訓符合學校實際,能夠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有利於解決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學習需求,便於實施全員培訓,緩解工學矛盾,形成教師教育的內在動力,有利於加強教師之間的協作和交流,增進團結與友誼,能夠形成良好的校內人文環境。
❷ 如何促使教師專業的成長
教師的專業成長、成熟並不是自然而然或自發地實現的,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結合對教師成長問題的分析,歸納起來主要是兩大方面因素的影響,即教師自身的努力,成長的內部需求;教師成長發展中必要的外部條件、環境因素。因此初任教師職業的新教師,要成長為具有實踐智慧的優秀教師,需要實踐經驗的積累,科學的自我反思,以及外部的支持與協助,是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教師發展不僅是個人的發展,而是與幼兒園集體的發展分不開的。近年一些研究越來越關注教師與學校發展的相互關系問題,認為學校發展與教師的專業發展應當是統一的,學校的發展需要以教師的發展為基礎,教師的專業發展要以學校發展為支撐和依託,這兩者是互為條件、相互促進的。在幼兒教師的成長中,教師所從教的幼兒園,無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教師成長、專業發展的最接近的環境和外部條件,因而,幼兒園應該也必須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基地。一、加強自身的能力修煉,為教師專業成長鎖定目標 作為園長,不妨先思考一下:你是如何成長為園長的?什麼人能當領導?楚漢相爭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如果讓我們的人力資源總監去考察劉邦和項羽,劉邦恐怕得不了高分。他是一個典型的無賴,好說大話,好吃懶做,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頂多擔任過個亭長,還沒干出什麼成績,顯然不是當領導的料。項羽就不同,出身名門,力拔山兮氣蓋世,武功沒的說,文才也不差,而且既有智商又有情商,為人豪爽,雄心勃勃,無論是儀表還是能力,劉邦都不能比。但歷史同我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看起來沒有發展潛力的劉邦得了天下,而看起來前途無量的項羽卻最終自刎烏江。為什麼呢?就在於劉邦善於用人,不怕大敗仗,對最高權力的追求也是執著的。「改變一生的一道題」
有三個候選人,他們分別是:1、有點迷信,有兩個情婦,抽煙兇狠且嗜酒如命。2、戀床一般到中午才起,曾經吸過鴉片。3、曾是國家的戰斗英雄,不吸煙,偶爾喝點啤酒,年輕時從未作國違法的事。問「假如要在這三個人中選一位在後來能造福人類的人,那麼會選誰呢? 答案:第一個人叫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第二個人名叫丘吉爾,是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首相;第三個人叫阿道夫.希特勒,他的罪行遭到全世界人類的唾罵。(羅伯特.哈里森是華爾街上最年輕的基金經理人) 所以說,人人都可能成為領導。領導也是普通人,只是由於不同的目標、努力、機遇等走上了領導崗位。 那也正因為園長是常人,就需要同常人一樣不斷修煉自己,正因為你是園長,就有責任和義務帶領教職工共同成長。 1、找准自己的位置,調整自己的心態。 國外有句諺語:相同羽毛的鳥兒一起飛。有什麼層次的園長就能吸引什麼層次的家長,就會凝聚什麼層次的教師。所以,園長的能力直接決定了幼兒園的管理成本、管理水平。要促進教師的產業成長,園長首先要學習成長。 園長應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2、管理只是管身體,領導才能領導心 人是有思維的,人都很主觀,不客觀。
管理:可以按時簽到、具體工作
人跟心走,但心不一定跟走,心連在一起,很容易商量
關心員工的特質 3、要知人善任,量才配崗 兵法上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管理上提倡「知人善任」。
❸ 教師培訓:怎麼成為一個優秀教師
一個教師,如果沒有豐富的教育理論支撐,那隻能稱作是教書匠,因此,在我們學校有這樣一個習慣,堅持讀書,讀教育理論專著,並要求教師撰寫讀書筆記。為讓年輕教師感受到讀專業理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行政人員肯定走在前頭。凡是要求老師做到的,我們領導必須做到。這是我們校長的原話。我們的年輕教師是如何快速成長的呢?
專家的引領和專業指導使老師們獲益匪淺,並明確了今後的研究方向。有老師感慨地說,有了專家的引領,我們就能撥雲見日,我們就能從迷茫的教學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到自己的成長方向,每一個老師的特長是不一樣的,如果東施效顰,一定是丑態百出;如果是量體裁衣,則一定會開出美麗的花朵。我們需要專家的引領,這些年我校的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個以校長為首的專家團隊;這些年包河區為什麼能出這樣多優秀年輕教師,就是因為有了以曹特為首的一個專家團隊,有了他們的引領,我們的年輕教師才有了快速成長。
教育理論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有助於提供與自己的想法不相和諧的具有啟發意義的因素,可以沖破自己熟悉的封閉圈的束縛,避免理智上的停滯和行動上的固步自封。要成為反思型教師就必須強化教師反復學習、運用教育理論的過程。教師要自覺地將教育理論知識納入到自己的思維體系中,並據此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自己的教育觀念。然後,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對所碰到的問題作多維度的理論分析,並反思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育信念,直至自己的教育實踐越來越能做到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
為更好地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素養,學校訂購電子期刊,掛在校園網上,並提倡每位教師每學年訂購一定量相關專業書籍等,加強監督,並對那些認真學習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每星期的政治學習也改為有效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相結合,不走形式,為教師發展提供了又一平台。有活動,有研討,一切從教師實際出發,讓教師們深切感到學校服務於大家,課研服務於教學……
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提升自身的業務修養,才能不斷滿足不斷變化的環境、不斷更新的教材、不斷發展的學生,達到一個和諧高效的教學模式,從而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2.豐富校本培訓形式,專家引領方向。
(1)利用加州紅杉理論,加強校本培訓。著名的加州紅杉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植物,最高的有90米,相當於三十幾層樓的高度。在加州紅杉林前,觀光客們看著一棵棵高聳入雲的紅杉時,紛紛贊嘆不已,想像著它們之如此挺拔偉岸,一定是有著非常深的根部的關系。但科學家的研究卻表明,加州紅杉是典型的淺根型植物,它們的根系都是大范圍地密布於地表,彼此綿延交錯,緊密相連,形成一片密集旺盛的絞纏疊繞的根網。加州紅杉憑借著集體的力量,互相汲取營養,大片生長而枝繁葉茂。加州紅杉的生存智慧啟發我們:提升自己,就要改變過去「閉門造車」、「單打獨斗」,我校是一所地域性名校,有一批默默奉獻的優秀教師,這些教師身上有著無限的閃光的智慧,學校要求教師要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群策群力,努力形成一個整體。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挖掘教師的智慧,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的「合作鏈」,讓彼此在這里快樂成長。
每年假期和學期中,我校都要開展形式各異的校本教研:有師德標兵的模範匯報,有教學名師的教學感言,有優秀班主任的經驗匯報等,充分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優質資源,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我們學校,領導主動讓老師們「走出去」,特別是讓好學的年輕教師走出去,學習各地名師名校專家的課研經驗,並實地進行業務考察學習。當老師們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對比自己的教學,心中一定生出無數感慨,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一線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視野。當然我們的教師外出學習有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那就是撰寫反思隨筆。即見證了自己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培養我校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充分利用校本優質資源以外,我們每年還都要通過各種渠道,邀請省內外知名的專家到校進行指導。
(3)外出學習,新穎實效
1.加強理論學習,提升專業水平。
(2)與專家對話,起點處就提高
3.在實踐中探索,逐步形成教師成長模式
(1)課前獨立研究。教師針對課題,認真鑽研課標、教材,分析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設計教學簡案。
(2)集體備課。在備課組組長的組織下,上課主講教師講解自己的上課思路,描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全組老師根據自身對教材的理解,發表自己的觀點,特別是一些素材的把握上,充分體現百花齊放的特點,讓所有參議老師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洗禮。本環節從制訂計劃、分工,再到備後的集體討論定稿,都由備要組長牽頭負責,並將集體研究的有關材料上交學校。
(3)上課展示。教師充分吸收本組老師的意見,根據自身教學風格確定的方案,進行公開課教學展示。在教學的過程中,本組老師參與聽課,認真記錄上課中表現的點點滴滴,便於課後反思評議。
(4)集體評課和再備課。教師上課後,同組老師在組長的組織下,及時進行研討,認真分析課堂中表現的細節,如何更好地發揚優點和長處,如何迴避不足和缺陷,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等全面地發表個人意見。而後要求老師課後再備課,它是教師專業水平的更進一步的提高——教師根據教學中所獲得的反饋信息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確課堂教學改進的方向和措施,同時使有益的經驗及時得到提煉和升華,不斷增強教學效果。另外在集體議課的環節中我們充分利用校本專家的優勢,講解課堂中動態變化,詮釋新課程的理念,讓青年老師在專家引領下進行反思。
(5)寫反思日記並交流。教師在一天的教育教學工作結束後,寫下自己的經驗或不足、遺憾,並與教研組成員共同分析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點,以及時地記錄下自己的成長歷程。學校在教師的業務檢查時,還要專門檢查「教後反思」這一項。另外,教師也可在上課和作業批改後主動徵求、了解學生的意見,並詳細記錄教育教學的背景、效果、上課的具體感受、存在的問題以及通過反思後得出的解決辦法等。寫反思日記為有針對性地制定教教育教學的改進計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新教師而言,還有許多方式可以幫助他們學習自我反省,例如錄下自己的一部分課堂教學內容,看完錄制的授課情況後寫下自己的看法,指出優點及可改進之處,並提出改進計劃。指導教師應當在相應的訓練過程中培養新教師的反省和探究的習慣。
❹ 對於教師高要求的同時 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 l )加強校本研修
要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就需要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研討、不斷實踐,在反思中總結經驗,充分利用教師教學改進計劃,提高自身專業水平。要結合學校實際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研機制,以校本教研帶動課程資源全面開發,堅持教研引領,實施科研支撐,從而促進教師發展。主要方法有:
① 指導教師制訂專業發展計劃。學校要認真分析每位教師專業發展情況,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檔案制度,保障教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創造有利於教師專業成長的制度環境,注重對教師的認知水平、職業素養、與學生親善關系、關心學生個性發展等方面的評價。
② 構建「合作發展型教研組」,充分發揮學校最基層組織教研組的作用,通過組織學習、集體性教研、綜合性實踐和跨學科交流,促進教師團隊創新。
③ 加強案例研究與教例研究模式,讓教師把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及處理問題的全部過程寫成「教例」,幫助教師掌握教學分析與反思能力,大大縮短教學情境與實踐生活之間的差距。
( 2 )建立發展性評價制度
教師中蘊藏著極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校只有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現自己能力與才華的平台,才能在學校教師發展中形成一個奮勇爭先、不甘落後、你追我趕、蓬勃向上、不斷創新的好局面;只有把教師發展與管理職能緊密聯系起來,才能形成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中指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那麼,學校和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制度不能採用同一標准,應該關注到學校之間的差異性。反之,學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主要從教師發展角度出發,建立體現公平、公正原則的發展性評價制度,從而激發他們的事業心、責任心,充分發揮教師潛能,使他們體會到制度給他們帶來的利益,自覺維護、嚴格遵守並能認真執行。
( 3 )以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為前提
專業發展活動應依據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口標、學校教學改革的要求和對象群體已有專業知識和教學實踐基礎及發展需求來設計。為此,組織者應事先採用多種方法進行需求調查,從中篩選出需要優先解決,並能通過干預在有限時間內可以產生預期效果的問題作為探究主題,例如,「怎樣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 「如何引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方法?" 「如何幫助學生適應學習方式的轉變?" 「怎樣改進家長會制度?" 「怎樣評價學生更富有激勵性?」等等。所有這些都在於為教師提供自主思考、共同探究、相互啟迪的任務情境,並促使他們通過集體努力,獲得解決共同問題的可行方案。
( 4 )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應有利於全員參與
除了選題有較高的切合性、挑戰性之外,還需綜合採取一系列支持性的組織手段,以使每一位教師都能無拘束地參與其中。盡可能鼓勵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參與機會,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體驗到:自身及他人知識經驗的價值只有通過平等交流才能共享,只有通過深人研究才能升華為共同發展的寶貴資源。
( 5 )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應注重成果產出
一項成功的教育活動,不僅在於學習者對過程的參與,也在於由學習過程產生的結果。因此,應使教師通過交流認識到自身及其所具有的知識經驗的價值,並能在交流研討基礎上形成對已有經驗的理性認識,對特定問題的新見解或對改進教育工作的計劃方案和實施策略等。同時需強調參與學習雙方的前期准備和後續實踐。學習者對將要體驗的研討內容要有實踐和認識的基礎,並有合作的意願。為此,組織者事先可以向參加者預告研討的主題,以便做好參與的准備。學習任務完成後,組織者應引導教師及時對已有體驗進行歸納、提煉,幫助他們深刻體會自身學習的本質。
( 6 )建立學校自培制度與周邊學校的研究共同體
通過與周邊學校研究共同體平台,使本校教師的實踐優勢和周邊教師實踐與理論優勢互補,汲取外校科學的管理經驗、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結合新課程課堂實施中出現的新問題,聘請專家從事教學性課題研究,實現教研相長,從而加強骨幹教師隊伍建設,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同時,學校應提供機會與平台,讓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專著與經驗文章,加強與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外出學習、培訓進修,吸收最新的教育資源,理解與借鑒他人經驗。並且鼓勵教師通過網路教研、網路學習與網路教學收集教學資源,對教師進行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培訓。
個人看法:
教師中蘊藏著極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校只有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現自己能力與才華的平台,才能在學校教師發展中形成一個奮勇爭先、不甘落後、你追我趕、蓬勃向上、不斷創新的好局面;只有把教師發展與管理職能緊密聯系起來,才能形成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中指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那麼,學校和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制度不能採用同一標准,應該關注到學校之間的差異性。反之,學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主要從教師發展角度出發,建立體現公平、公正原則的發展性評價制度,從而激發他們的事業心、責任心,充分發揮教師潛能,使他們體會到制度給他們帶來的利益,自覺維護、嚴格遵守並能認真執行。
要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就需要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研討、不斷實踐,在反思中總結經驗,充分利用教師教學改進計劃,提高自身專業水平。要結合學校實際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研機制,以校本教研帶動課程資源全面開發,堅持教研引領,實施科研支撐,從而促進教師發展。
21世紀是以科技和人力資源為社會發展核心要素的世紀。在這個時代,經濟的發展有賴於科技和相應人才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有賴於教育的發展,教育質量和水平有賴於教師的素質和水平。因此,當代教師的發展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是教育研究的重心之一。教師專業發展或教師職業專業化,對社會,關系著中國教育的品質和人才質量;對教師,則關系著教師的生存狀態和生存質量。著名教育家顧明遠指出, 社會職業有一條鐵的規律: 只有專業化, 才有社會地位, 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教師如果沒有社會地位, 得不到社會的尊重,後果將不堪設想。實踐證明,辦好教育必須有素質好的教師隊伍,辦好學校,也必須有一支素質好的教師隊伍,教師專業化發展關系教育大計,功在千秋。所以,我們必須採取切實有效措施, 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使教師職業真正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像法官、律師、醫生一樣,受到社會的尊重。
教師專業素質的結構主要表現為積極的專業精神、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一個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是該校辦學水平和校長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那麼學校應如何促進教師走專業化發展呢?
一、制定管理目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管理目標要與教師價值實現、教師近遠期利益等內容密切相關,才能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學校目標貼近教師的實際,又適當增加了難度,具有創新性和挑戰性,使教師產生了自我設計的工作動機,尋求自我發展的情感和興趣被大大激發了。即讓教師自定目標,自找壓力。學校給教師提供幾個方面的目標,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定目標。
師德方面,要求教師熱愛自己的事業,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知識方面,要求教師有廣博的知識,深厚的知識基礎,知識結構合理。業務方面,要求教師精通業務,熟悉教材,科學、靈活地運用教法。基本功方面,要求教師教學基本功扎實。科研方面,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教研能力,能總結教學經驗,能承擔課題研究或主持課題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能運用理論有效地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
二、典型引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典型引路即在教師中先樹一部分名師,以他們為榜樣,帶動全體教師。或挖掘教師中的典型人、典型事,以報告會等形式進行宣傳。我校在稍有成就的骨幹教師中樹典型,讓全校教師感受他們踏踏實實搞教學研究的毅力,排除部分青年教師的急功近利思想,樹立「十年磨一劍」的決心。此外,請德高望重、業務精乾的老教師收徒弟,帶隊伍,培養了大批年輕教師。我們還請市名校骨幹教師給我校教師作示範課及進行互動交流研討。如北京東城區分司廳小學、海淀區中關村三小、石景山區師范附小的骨幹教師紛紛來我校獻課,對我校教師的觸動及幫助是非常大的。
三、優化人際關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既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也是教師的基本功。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作基礎。學校要積極創設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氛圍;學校要重視利用各種機會,培養教師優化人際關系的能力。只有人際關系和諧,教師之間才能真正形成暢所欲言的研討氛圍,促進教師間的溝通、交流,形成互補,促進自身專業化的發展。我們學校創設了「點心茶話研討交流會」。學校設立「點心茶話室」,室內環境布置溫馨,每兩周活動一次,學校領導為教師們沏茶倒水進行服務,教師們品著點心、喝著茶水,針對教育、教學等熱點問題進行研討、交流,尋找對策。無拘無束地發言、頭腦風暴式的智慧觀點點擊著每一位教師的心靈。這樣既為教師之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又有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
為讓教師說自己的真心話,在校內形成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我們還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校園網上開辟了「教師論壇」,由版主拋出一個個焦點問題,教師用網名隨便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每位教師既真正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又有了查閱資料進行反思、整理和論述的時間,因此,對觀點的論證比當面沙龍、當場辯論要系統,理論性也更強。
四、優化學習意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化的培養和管理僅僅靠學校或外力是不夠的,專業化發展要增強學習意識,向書本學習、向同事學習、向網路學習,向名師學習、向專家學習,拓展知識,提升專業理論,積累實踐經驗。根本的是要引領教師走自我管理的道路,使之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為此我們進行了榜樣引路,通過學習魏書生、李振西、竇桂梅、吳正憲、馬芯蘭、李烈等名師成長之路,來感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來感悟學習的重要性,來感悟優化學習意識的重要性。我們給教師提供教師自我管理的案例,引領教師也來制定自己的管理方案,並進行交流,真正激活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動力。我校一位青年教師就制定了這樣一份管理方案:每天必讀一篇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並寫出摘抄、心得體會不少於一百字,每周寫出一篇不少於1000字的教育隨筆或案例,每個學期讀一部教育理論專著,每學年至少在區級以上刊物上發表一篇文章,每學年做一個專題或課題研究。教師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了,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的發展,短短幾年內,一所60來人的小學區出現了一名市級骨幹教師和六名區級骨幹教師。
五、改變管理方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如果總是強調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的自主發展就會受到壓抑,其專業水平就難以提高。學校給與教師發展的自主權,但急功近利,要求教師快速發展,其結果必然是「欲速則不達」。教師專業的成長需要學校在管理方式上講究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指學校對教師的管理要講究差異性,對青年教師和成熟型教師,對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和一般教師的要求是不同的。學校要研究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起點和發展潛力,在此基礎上提出專業發展的建議。人性化管理要求學校請聽教師的心聲,由教師自己制定個人發展的規劃。人性化管理還要求學校建立學習型的教師團隊,把教師個人發展與教師群體發展相結合,把教師個人發展目標和學校發展目標有機結合。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利於調動教師的內驅力,使教師自覺地追求專業發展。
現在許多青年教師正在進行學歷進修,除了雙休日外,還要佔用工作時間,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如果阻止教師去進修,勢必嚴重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而且進修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種手段。那麼怎樣做到既不影響教學秩序又讓教師安心去進修呢?我校採取了和教師協商的辦法:第一,讓教師把自己外出進修那天的課調到其它天去上,本天的課由其他教師去上;第二,做到進修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不耽誤孩子們的學業。通過協商式管理,教師們對學校讓自己利用工作時間去進修心存感激,減輕了思想壓力,較好的解決了工學矛盾。教師們努力學習,踏實工作,利用休息時間給學困生補課,從而使自己的專業得到了發展。學校領導沒有簡單地要求教師必須服從學校的需要,而是尊重教師,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幫助。我們倡導人性化管理,就要盡心盡力的為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有效服務。
六、倡導學習反思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這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揭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校本研究則可以從「提高經驗認識水平」和「強化教學反思能力」這兩個方面促使教師理論素養的專業化。
1.從學科理論的高度去認識自己的教學經驗,使之形成一種自覺的、理性的教學行為。從「傳統」與「現代」這兩個角度來熟悉並掌握本學科的理論:既能掌握本學科的傳統理論,又能站在學科的前沿,對本學科的發展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處理教材和運用學科理論上做到運籌帷幄。
2.強化教學反思能力。通過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學究竟面臨著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是關鍵性問題?從什麼意義上講,這些問題是關鍵性問題?如此等等。而要具有這種反思能力,則必須掌握豐富的教育理論,其理由有四:一是促使教師產生教育的自覺性,並不斷領悟教育的真諦;二是獲得大量的教育理論知識,擴展理論視野;三是形成正確的教育態度,產生堅定的教育信念;四是提高自主學習和發展能力,為成為研究型教師打下基礎。
七、評價激勵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在教師自定目標、自我發展的前提下,學校從實際出發,搞好測評,完善評價體系,採取分項、多元方式對教師進行水平和績效評價。我校採取多種形式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師德修養水平進行評價,以此激勵教師發展。評價的方法有:
教師自我評價。我校教師每學期進行一次個人述職,對自己的一學期以來的師德表現、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自我評價。這項工作促進了教師的自我反思,使教師在總結中進行自我評價,在對比中看到自己的成績與不足,從而為以後的發展確定新的目標作導向。
組內評價。包括互評與年級主任評價兩部分。教師根據工作態度、師生關系、考勤、工作業績等方面進行互相評價,然後年級主任對每位教師進行評價,評價的結果計入教師最後的期末綜合評估中。這樣的評估,由於是身邊的人評價,更了解情況,因此更為客觀公正,同時也起到了很好的監督激勵作用。
學校評價。期末,由教務處、德育處主任對教師各方面進行總評,與年級組內的評價結果按一定比例合在一起,算為每位教師期末綜合評估成績。校領導及時了解評估結果,對表現好、進步快的教師予以鼓勵或獎勵,而對那些與其他教師有明顯差距的教師,校長則採取個別談話的方式,鼓勵與加壓兼用,以促進教師迅速成長。
學生評價。自上學期期末,我校在四年級以上試行學生評價教師制度。學校設計評價問卷與表格,由各主任親自完成問卷調查工作。通過對學生問卷結果進行分析了解教師的工作態度、師德表現與師生關系,校領導對此及時作出反饋,以起到評價的激勵作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了實現教師專業化不斷提高這一目標,還有許多工作有待我們去研究探索。
❺ 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有哪些
1、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保證
2、行動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
3、教學反思——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
4、同伴互助——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法
5、專業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條件
6、課題研究——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載體
(5)教師培訓支撐教師專業發展擴展閱讀: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即是專業新手到專家型教師的過程。教師的學歷水平普遍較高,並且高校作為知識更新與創新的發源地,教師較易接觸教育及學術的發展前沿,相對來說,這種先天性優勢更能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第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性。高校歷來就是更新知識、創造知識的基地,教師除承載著為社會源源不斷的輸出人才之外,還擔負著專業領域內的科研工作。教師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性。
第二,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由於近年來高校改革對教師隊伍的高要求,教師的學歷水平普遍較高,並且高校作為知識更新與創新的發源地,教師較易接觸教育及學術的發展前沿,相對來說,這種先天性優勢更能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並且,教師的教學對象是思維活躍、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及思維能力,較易接受新的思想及知識,促使教師也要不斷接受新鮮事物,不斷追求前沿知識,拓展知識領域,開闊視野。
另外,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背景使得終身學習觀的社會的普遍重視,教師更是成為直接實踐者。這些因素均成為促使教師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各種途徑的學習、培訓,不斷促進自身教師專業發展。
第三,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性。一方面,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另一方面,教師專業發展貫穿於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
教師角色是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實現的。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與其他角色——主要與學生——互動,建立起一定的關系,發揮著自己的角色功能。這里就有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問題。教育活動主要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因此教師的角色地位主要通過師生關系來確定。
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是孰為主體孰為客體的關系。
❻ 如何讓教師研修活動更加適合每一個層次的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
一、現狀與分析:
新課程背景下,校本研修作為一種能充分利用校內的一切教育教學資源,促進本校一批普通教師向學者型教師、教育專家型教師轉化的有效教師培訓方式。已經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和重視,校本研修已經成為了新時期教育內涵發展的核心要素。然而,當前校本研修工作的現狀又是如何的呢?校本研修真正在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嗎?為此,我們對我校教師作了一次專題調查,在問卷和訪談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對我校校本研修活動的現狀形成了如下的認識:
1.多數教師歡迎集體研修活動,歡迎有專家指導,但還是認為隨時交流比常規教研活動更有效。
我們對教師所認為的「有效教研活動」的形式開展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2%的教師認為集體研討更有效,96.6%的教師認為「有專家指導的研討更有效」。我們又對全校不同教齡教師的問卷結果作差別的顯著性分析,發現差別並不明顯,也就是說不同教齡的教師對上述結論均有很高的認同度。
然而,對於當前的常規集體教研活動,老師們的滿意程度似乎並不理想(見圖1):有27.6%的教師認為「很有收獲」,39.7%的老師認為較有收獲,25.9%的老師認為「略有收獲」,有6.8%的教師認為「令人失望」。與此同時,全體教師一致認為,目前「同事之間的隨時交流」要比「教研組的常規活動」更有效。
圖1你參加集體教研活動的滿意程度
老師們為什麼會對集體教研活動既歡迎又覺得不滿意呢?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主要問題又在哪裡呢?
2.「缺乏主題性和針對性」是當前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突出問題。
為了試圖測評出教師心目中什麼是「當前校本教研活動中的突出問題」,我們事先對教師進行了訪談,根據訪談結果歸納出了五方面的選擇支:a、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b、活動針對性差, c、聽課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d、活動缺乏主題性, e理論學習離教學實踐差距較遠。要求教師選擇認為突出的兩個被選選項。結果如下:(圖2)
說明:
a、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
b、活動針對性差;
c、聽課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
d、活動缺乏主題性;
e、理論學習離教學實踐差距較遠。
圖2 當前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突出問題
統計結果顯示:缺乏主題性和針對性是教師心目當中校本教研的突出問題。在與一位教師交流訪談過程中,他就尖銳地指出:「學校的教師培訓、教研活動、課題研究各走各的路,研究歸研究、活動歸活動、培訓歸培訓,缺乏有效地整合。不僅無法起到預期的效果,還給教師增加了沉重的工作負擔。」看來,現在的學校教研組尚未成為群眾性、合作研究的共同體,校本研修與教師的發展需求脫離,這一切與課程改革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3.「問題意識差,交流合作少」,校本教研活動的過程有待進一步改變。
當問起我們學校的教研活動的問題時,一位市級名優教師說了這樣一段話:公開課研討活動是較為主要的教研活動形式,但相當一部分活動研討的力度不夠,沒有開展實質性的討論,教師點評只是泛泛空談,空洞乏理,更多的教師是由於教師沒有深入的思考,無法觸摸問題的本質。還有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專業水平還未達到一定的高度,不敢發表自己真實的觀點,將自己游離於活動之外,造成教研活動依然以骨幹教師為主,其他教師偶爾參與的現狀。這樣的研修活動自然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幫助不大。因此,怎樣激發教師的內在需求,提高教師參與研修活動的深度和廣度,解決教師缺乏公開自我、傾聽回應、駁斥爭論的習慣和能力,這些都需要我們去關注和解決。
面對傳統研修模式與教師專業發展要求的沖突,面對學校發展對高層次教師的迫切需要,面對不同層次教師專業成長的不同需求,我們提出一種教師能夠主動參與進行的,能促進教師按不同目標自主成長的校本培訓新模式——分層校本研修。在這一新模式中,我們期望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在培訓中的被動地位,突出每一位教師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為教師提供自主選擇、自主反思、自主構建和可持續發展的有利環境,讓教師帶著自己原有的知識背景、教育教學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與研究活動,並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將理論學習、教學實踐、教學研究整合在一起,以實現教師潛能的開發。從而加強以校為本的人才資源開發,為推進科研興校,深入實施課程改革提供優質的教育人才資源。
二、分層校本研修策略:
1.分層策略——以人為本,滿足需求,動態變化。
事實證明,不同的教師,在教學基本功、教學技能、教學個性、專業發展需求等方面一定存在著較大差異。即使是同一位老師,在不同的成長時期,他的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發展需求也一定會存在著很大區別。因此,找准每一位教師的專業起點,對教師群體合理分層,組建不同的研修團隊是實施分層校本研修的前提和關鍵。因此,我們採用了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對學校的全體教師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把教學技能、發展需求接近的教師組成研修團隊。當然,團隊的組建要根據教師專業水平,成長需求的不斷變化而隨時調整,是動態變化的。雖然分層的辦法非常靈活多樣,需要根據學校的實際進行,但是
從校本的角度,我們仍然牢牢把握了這樣的主線來實施分層:
(一)按年齡分為新教師、青年教師、中老年教師。
(1)新教師:指教齡在1-3年,剛剛走上講台的教師。第一學年見習期教師要求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基本適應教育教學崗位;第二學年要求能熟知課程標准和課程理念,能較熟練運用一些基本的教法學法;第三學年要求能初步學會教學
研究的方法,並能較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教育教學。
(2)青年教師:指教齡在5—20年的教師,將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方式。使學習、研究、實踐、反思、合作、共享、創新等,成為教師主動追求的目標和行為方式。
(3)中老年教師:指工作20年以上的教師,他們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一方面鼓勵他們挖掘、總結自己優秀、寶貴的經驗,作為學校的資源,為青年教師起示範、榜樣作用;另一方面引導他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創新,不斷提高。通過研修,引導中老年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之具有較高水平的教育教學改革意識,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良好的合作、指導、示範和輻射能力。
(二)按教學技能分為新手型教師、經驗型教師、骨幹型教師、名優型教師。
(1)新手型教師:指具有的知識大多來源於間接的書本知識,對這些陳述性知識的把握是抽象的,缺乏具體實例的支撐。教學技能水平相對比較低的教師,通過研修,基本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具有較強的課堂教學駕馭能力和班級管理水平,在各校同類教師中名列前茅。
(2)經驗型教師:指教學經驗相對豐富,教學技能運用較熟練,但仍無法超越教材的教師,通過研修,在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在教研與反思的過程中專業素養不斷獲得提升,爭取成為校級名優教師。
(3)骨幹型教師:指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對教材處理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由於教學理論上的深度欠缺,出現了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高原期」的教師,通過研修,使教師在專業知識與學術水平、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他們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發揮他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骨幹帶頭和示範輻射作用,使其盡快成長成為學科帶頭人或骨幹力量。爭取成為海寧市級以上名優教師,並且盡力提高名優教師的檔次。
(4)名優型教師:指不僅能對自身的教育經驗、教學策略進行反思,而且教學風格鮮明,具有教學個性的教師。通過研修,讓他不斷總結和推廣教育教學經驗,爭取獲得更高層次的職稱與稱號,成為專家型教師。
(三)按研修團隊分為課題組、教研組、年級組。
(1)課題組:研修活動立足教學教育實際,從日常問題出發,提煉出研究課題。團隊的研修應突出實效性、科學性與前瞻性。在專家引領與同伴互助下,課題組成員都能掌握研究的方法與手段,了解一般研究的流程,並在實際工作中有意識的針對關心的問題展開研究,養成良好的研究意識與能力。
(2)教研組:研修活動的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為宗旨,組織本組教師學習教育理論,開展教學研究,進行教改實驗,發現、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提高教師素質,為教育轉軌引路「導航」。從總體上講,要立足本學科、面向教材、面向教改、面向學生,突出針對性和時代性。
(3)年級組:研修活動以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的落實為抓手,開展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
通過制定分層標准,確定研修重點,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尋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認識到自己的專業現狀,明確了團隊和個人今後的工作和發展方向,同時也自然而然地組建了不同的研修團隊,為分層校本研修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2.分層研修策略——團隊合作,全方影響,務求實效。
理想狀態下的分層研修活動,應該是:學校多層次的研修團隊得到構建,全體教師主動參與因人而異的團隊研修活動。研修活動突出「以校為本」、「教師即研究者」、「提高修養」的理念,研修團隊凝聚力強,教師樂於開展「自己教學中的問題」研究,自我反思、團隊合作意識強,並能充分調動與整合學校的一切教育資源,開展研修活動。面對這樣的願景,我們開展了大量積極的嘗試,期望接近或達到理想的效果。根據新課程的要求,遵循「跳一跳,摘桃子」這樣的原則,我們為不同層次的教師和團隊確定了不同的研修重點,明確了不同的研修策略,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需要的研修活動。
(1) 不同年齡教師的研修策略——帶、幫、導
新教師研修——帶教制。對於教齡在1-3年的新教師,針對他們具備的知識大多來源於書本,對知識的把握相對抽象,缺乏具體實例支撐,教學技能水平相對較低的特點。學校為他們做好師徒結對工作,從班級管理、學科教學兩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學科教學方面,重點從新教師對「新課標」、「教學常規」的研讀、教案的撰寫、作業的批改、試卷的編制、聽課、開課等幾方面作了明確的規定。期末,認真撰寫拜師學習體會,師傅給與評定,評定結果列入新教師業務成長檔案。要求導師,在徒弟每聽完一節示範課後,必須對其進行針對性地分析,重點分析示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技能運用情況,然後模仿上課,讓他們的教學技能在觀摩、反思與實踐中獲得提升。同時,學校教導處每年舉行新教師教學比武活動,為他們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逼著他們迅速掌握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盡快向勝任型教師發展。
青年教師研修——幫教制。對於工作在5-20年的青年教師,針對這些教師教學經驗相對豐富,教學技能運用比較熟練,但卻無法超越教材的實際情況。學校全面實施幫教制,主要是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群體力量,在組內對青年骨幹教師加以培養、指導,做到「五個一起」:一起分析教材,一起把握教材難點、重點,一起設計教案,一起聽課評課,在教育教學的業務能力上帶領他們一起上。同時不斷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策略,寫出自己的教學體會,深入剖析各種策略的實施要求,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讓他們在教研與反思的過程中獲得提升,同時經常性地組織開展校內說課比賽、校外教學交流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讓他們在一次次的磨課、交流、反思中提高自己。
中老年教師研修——導學制。 對於老年教師,針對他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但對教學新理念、新事物吸收相對較慢的實際。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積極引導他們為學校教學改革發展獻計獻策,自覺向青年教師傳授教育教學經驗,在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上要求盡量跟上青年教師的步伐,做到不掉隊。學校經常性地開展中老年教師的座談會,開展教學「常青樹」評比活動。用中老年教師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來引導青年教師健康成長。
(2) 不同教學技能教師的研修策略——帶、幫、導、思
按照不同教學技能水平,我們把教師群體分成:新手型教師、經驗型教師、骨幹教師、名優教師。對於不同層次教師團隊的建設,我們分別落實一名行政領導負責,按照學校《管理辦法》和校本研修年度方案的要求,定期組織開展研修活動。
新手型、經驗型教師的研修活動與不同年齡層次教師的研修活動相融合,分別採用帶教制和幫教制的策略展開。同時要求他們制訂好個人五年成才計劃,具體分解到每一年實施,學校督促他們每一階段的完成情況,促使他們盡快向骨幹、名優型教師發展。
骨幹教師研修——導師帶教。對骨幹型教師,要求他們打造品牌,並以「公平選優,以才取人」的原則選拔其中的佼佼者,實行導師帶教制,指定教研員和學校師德優良、教學業務過硬、教科研能力較強的名教師,全方位地對青年骨幹教師悉心指導培養,培訓地點設在課堂,一邊教學,一邊研討。同時大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通過建立名優教師工作坊、學校科研中心組,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積極作用,使骨幹教師得到空前的鍛煉和提高,促使他們盡快向名優教師成長。
名優教師研修——反思提升。對已經具有鮮明教學風格和教學個性的名優型教師,除了要求他們對個性化教育經驗進行總結、提高外,還要對教育、教學動的普遍規律進行理性反思,學校為他們創設條件,通過鼓勵出個人專輯、進行經驗推廣,不斷提高他們的知名度,促使他們向特級教師發展。
(3)不同團隊的研修策略——關注過程、突出整合、打造文化
對於不同組織形式的教研組、課題組和年級組活動,我們重在關注過程、突出整合,把主題式教研活動和「小課題」探討式教科研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圖3),開展學科培訓和課題研究雙主線主體學習活動。這樣的學習活動,理論學習、實踐反思、專業引領和形成性評價貫穿始終,夯實了活動的過程,促進了研修效果的進一步提高。同時努力打造團隊研修文化,按照組內成員發展的共同願景,各個研修團隊都提出了各自的發展口號,形成了各自的研修制度,每周都能定時,在固定的地點自主開展研修活動,兩年實踐,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理論材料、課例、案例、論文等一手資料。同時,學校搭建信息平台,實現資源共享,開辟校園網信息交流平台,將教師個人的學習心得、案例設計和教改信息及時傳遞給全校每一位教師,建立學校信息共享體,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各年級組也定期開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導師工作的交流研討,不斷提升對班級和學生的管理能力。
❼ 教師專業如何發展,促進教師科研與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和協調發展需要哪些支撐
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應著重解決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形成符合時代精神的教育理論
教育的發展對的教師要求也與日俱增,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傳道、授業、解惑」不再是教師唯一權力和唯一任務,教師必須以現代教育科技武裝自己。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陳舊的教育觀念。比如教師要轉變對前人成就的繼承和傳遞的教育思想,樹立培養創新精神的教育觀念;樹立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的教育觀念;以做事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做人與做事相結合的教育觀念等。教師要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尤其是不斷創新的觀念。教師通過參加教育科研培訓,同時閱讀大量有關教育科研的書籍並結合教師教育的教學實踐不斷地研究和探索才能提高和水平。
二、轉變觀念,增強教育科研的意識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的、有生命力的學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去探索教學規律,對教材的特點、教學方法的使用以及學情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鑽研,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學的方法,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終目的。多年來,在教育實踐中我們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絕大多數教師缺乏進行教育科研的意識,大多數人頭腦中存在諸如「教育科研神秘觀」、「教育科研無用論」 等一些錯誤的觀念和意識,還有些教師則把教育科研簡單化,認為能寫出文章、發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此,青年教師必須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觀念上進行轉變和更新,樹立全新意識。僅僅會教書而不會教育研究的教師,不是新時期的合格教師。這一點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說,只要認真學習應該不困難。
三、強化教育科研意識,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嘗試
教師的教育科研必須立足於學科教學,把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教育科研的切入點,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去貪大求全。學科教學是教育科研的動力和認識來源。教師的學科教學實踐是教育科研的認識來源,同時也是教師教育科研的內在動力。教師教育科研必須植根於教學活動,以教學活動為前提。教師主要任務是教學,教育科研只有在堅持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結出豐碩之果。離開教學活動去搞教育科研,必然脫離實際,甚至走入誤區。教師要搞好教育科研,就應當首先要立足於搞好教學,認真地備課,認真地研究教學規律,吃透教材。其次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只要刻苦學習,勤於思考,試圖從備課、上課、批改課外活動等教學環節中,以及從當今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熱點中、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果你按著教育科研的一般過程的四個方面發現問題,方法解決問題,形成總結這樣在你的實際教育工作中始終堅持這一原則,這就是提高你自己教師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徑。
❽ 如何推動教師培訓走向專業化
教師培訓機構需要共同發起聯盟。該聯盟需要針對我國教師在職培訓的關鍵問題,以及教師培訓者的專業發展,整合優質教師培訓資源,創新教師培訓資源流通的靈活機制,為教師培訓者的專業發展創造交流的機會,提供研究基地與系統化解決方案,探索培訓者專業化發展的有效機制與路徑。其主要服務對象為基礎教育教師。
近年來,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不斷加大對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支持與管理力度,加強對國培計劃、教師培訓機構的嚴格遴選,湖南師范大學培訓中心榜上有名。在湖南地區成功獲得國培計劃的培訓資格。在這中間的培訓需要組織研製國培計劃教師培訓課程標准,鄉村教師培訓指南,能力提升工程課程資源等。這些管理舉措與研究成果,凝結了全國教師培訓工作者的集體智慧,使得教師培訓工作的各個環節、各項工作有了設計與實施的標准與規范。
我國現行的教師培訓工作具有數量型、學歷提升型、學科知識補充型等特點。教師培訓轉型不應「急轉彎」,而是進一步加強專業化、個性化、綜合化、信息化和校本化的發展。教師培訓的質量標准、課程設置、培訓手段、培訓者的素質要求,以及相應的形式、手段與學校教育截然不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首先要將教師培訓這項工作專業化。」袁振國表示,要用研究的態度看待這一課題。同時,每一位教師的學科背景、成長經歷和發展需求不同,反過來「倒逼」教師培訓向個性化發展,讓每位參與培訓的教師真正得到發展。
「教師培訓不能僅僅變成一種短暫的、功利性的培訓,要增強教師的學術情懷、人文情懷,要成為一個有內在修養的人。因此我們的教師培訓工作,應該要努力的讓我們的教師在他非所熟悉的學術領域裡面有廣泛的涉獵。」一位優秀的教師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對於人生的理解,對於社會變化的洞察遠遠超出了他對於學科的理解。正因為這個原因,他才能夠在社會生活當中有尊嚴,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家長們的愛戴,受到學生們的擁戴。
在全國的課堂里,新的思想、新的組織形態、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手段和方法層出不窮,互聯網無疑是其中的弄潮兒。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信息收集,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能夠讓個性化的教育、個性化的培訓變成可能。要知道教師最活躍、最激動的領域是在他的網路社區空間裡面。「充分發揮互動社區的功能,可能是我們這個群體能夠最好的利用的一個空間。」
此外,教師培訓主要在學校里是實現,校本研修也是教師培訓最可靠的地方。通過以學校為基礎,結合教師培訓的功能現狀和實際需要。另一方面,要通過個人的反思,通過同伴的互助,通過專家的引領來實現校本研修的高質量,而不是把校本研修變成了本校研修。
❾ 論述教師專業發展的4種模式
社會發展和教育自身的改革都對教師職業專業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結合教師職業專業化發展趨勢,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學習,勇於創新,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因為教育教學活動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專門培養人的職業,它不僅要求其從業者具備豐富和厚實的多方面的知識,而且更需要從業者掌握系統的教育教學知識、技能和一定的規律。通過終身專業訓練,掌握教育專業知識技能,要抓住機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加強學習,在教學中堅持理論探索,與時俱進,打破學科界限,增強教育智慧,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
二是要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教師作為課程建設共同體中的一員,有責任研究自己的教育實踐,有責任對自己的行動進行反思,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積極地應對教育新思想、課程新理念、新方法。要對自身教育行為及其效果進行分析與思考,尤其要將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深入研究,尋求答案,認真觀察、總結自己的教育行為與過程。要牢固樹立起信心,保持一顆善於發現、善於探究的好奇心,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得以進步和發展。
三是要成為教育研究的主體。教師的研究意識、主體意識是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支撐,教師的教育實踐內在地包含著研究的意義。決不能僅僅從知識的傳遞出發去理解教育,那樣,教師只能是一個教書匠的角色。要以教育的科學推動科學的教育,充分認識到教育科學是教育的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意義。要確立教育科研就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的觀念,要確立教育科研的激勵機制,倡導教師教育科研意識,實現由經驗管理型想科研管理型轉變,由教書匠向專家型轉變。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優化育人環境。要把教育科研作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教學、教研水平的提高。
四是要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在教育工作實踐中,校本培訓是教師全員培訓的一種重要方式。校本培訓是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在專家的指導下,教師全員參與;是以教師所在學校為主陣地,立足本校教育教學活動,結合教師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再學習、再提高,旨在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識和科研水平,建立教師崗位成長機制;是以體現終身教育思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創新能力,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為目的的一項重要措施。校本培訓符合學校實際,能夠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有利於解決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學習需求,便於實施全員培訓,緩解工學矛盾,形成教師教育的內在動力,有利於加強教師之間的協作和交流,增進團結與友誼,能夠形成良好的校內人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