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教師培養培訓計劃及措施
讀書讀報與上網學習相結合。每位班主任除了將指定的書閱讀外,還要充分利用校園網上的有關資料學習。
❷ 再談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課程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它涉及到教學的方方面面。「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要實現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每一位教師都需要重新學習,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教師應成為一個多面手。
新課程的一個顯著變化是,難度降低了,但知識面加寬了,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自身知識儲備能否適應這一變化,能否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第一道難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豐富的學科知識,而且還應有系統的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知識。教師廣博的學識是培養教師威信的重要途徑,也是拉近師生之間感情距離的橋梁。現在是信息時代,學生從網路上隨時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師不能在更廣闊的領域里與學生交流與溝通,將使學生對教師很失望,所以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教師應多注意學習,多了解自己專業的最新動態。現在暑假的時間很長,教師可以利用這個黃金時節提高業務素質。教師只有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多方涉獵,積極探索,才能從容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
二、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
新一輪課程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能否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教師應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從觀念陳舊、死板的教學方法中走出來,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學生的活動潛能和生命價值上來。准確把握國家新課程標准,提高對教材的駕馭能力,降低對教材的過分依賴,積極主動的拓展課程資源,創造性的開展教學。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疏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參與和平等的對話,教師由居高臨下的傳統權威變成「平等的首席」。傳統意義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的互教互學,形成一個學習的良好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真正變成一種民主、動態、發展的、師生富有個性要求自己掌握新的課程知識,深入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注重角色轉換,認真總結實踐經驗,不斷實現感性到理性的升華。
三、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創造方法和技能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把創新教育的實施貫徹於各學科課堂教學的始終,通過各學科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養造就出大批創造性人才。創新教育具有:
① 前瞻性。即創新教育的立足點是面向21世紀,面向未來;重點是開發潛能啟迪心智,增強後勁。具體方法是教給學生會走的能力,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② 全面性。創新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過程和方面。雖然不同學生創新意識的強弱和創新能力的大小不同,但每一個正常的學生都具有創新潛能,都能通過創新教育開發出來。
③ 層次性。不同的學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是有差異的,創新能力及發展層次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創新教育也具有不同的層次和方法,必須正確把握「講深講透」與「留有餘地」以及「循序漸進」與「滲透跳躍」等的創新教育過程。
④ 創新性。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性表現在異中見同,同中見異,平中見奇。
四、教師應運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新教材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發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課程體系,要使新教材能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新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新教材和教學更容易體現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要以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開放題的多向性、發散性有利於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展現學生的個性,合理利用教材的開放題或根據教材知識點創設開放題進行開放式教學,能更好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探究問題。
五、教師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確立主體性教學理念,擯棄那種既「便捷」又「高效」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創立以指導學生自覺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大力壓縮單純「講」的時間,給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自主「學」的時間,實現從注入式教學模式到創新性教學模式的轉變。當然,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法的形成。
①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映的學習方式。
②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眾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③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的發現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發展和改革的需要,他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新課程改革表面上是改教材,實質上是改造我們自身。每一位教師應主動的融入到新課程之中,敢於承擔責任,善於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使我國的教育邁上一個新台階。
❸ 新課改形勢下教師應該怎樣提升自己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關乎課程改革的成敗,更直接決定著學生的發展。新課程實施,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機。更打開了我們的視野,在實施新課程的幾年中,許多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走向深化,迅速成長。我們深深感到,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勢在必行,迫在眉睫,於是如何運用正確、科學的方法、策略,有效的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成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的一個課題。
一、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發展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當然更離不開教師。當前,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清楚地認識到教育改革、教育發展最終都要通過教師的教育實踐才能實現。而面對這一迫切的現實需求,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開始轉向了教師隊伍建設,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成為了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育質量的重要依託。教育改革給教師群體、教師個人及教師這一職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近年來,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教師發展理論逐漸地形成了。其中教師發展觀,成為了所有教師發展理論的支點。
(一)提升教師自身需要和意識
教師的自我意識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中起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一個教師如果具備強烈的自我專業需要和意識,就不難形成教師發展的終身教育思想。教師只要形成了自我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意識,就會主動的、有意識地尋找學習機會,進而明確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今後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等,才會最終成為一個自我學習的強者。可是,如何才能不斷推動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常新呢,除了離不開教師自身的信念、追求外,還需要學校等外部環境的熏陶和推動。
(二)教師的教育觀念要創新。
長久以來,傳統教育模式下,應試教育一直困擾著廣大在教學第一線的老師。使得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考試方法僵死,更為甚者,統考的指揮棒指到哪裡,教師就教到哪裡,學生就埋頭學到哪裡。真可謂是教得盡心,學得認真,教師卻變成了課本,變成了機器。時至今日,還有不少的教師喊著創新教育的口號,課堂上仍然是應試教育;創新教育的討論、學習開展的轟轟烈烈,而應試教育卻也是落實的扎扎實實。因此,當前教育形式下的教師發展觀,就要立足教師教育觀念的創新,激發教師的創新意識,挖掘教師的創新潛能,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從而,使教師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投身於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中。
二、教育研究能力
(一)加強學習,提高專業知識水平。
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鋪天蓋地而來,迫使我們只有去不斷「充電」才能游刃有餘。學生們所涉及的知識越來越廣,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師不學習不鑽研行嗎?因此,教育的改革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作為農村小學教師,必須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及其與現代教學相適應、現代教學所需的各種知識。現代科學發展日新月異,如果我們所學的知識不夠豐富,那麼,隨著各種新知識、新信息不斷涌現,很快我們就會感到不能得心應手。所以,想要在教師專業上有所發展,關鍵就是學習。學習是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使得教師迅速成長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教師要力圖通過不斷地「內省」,確立學習即生活、學習即工作、學習即責任、學習即生命的思想觀念,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學習的良好習慣,不斷追求學習的快樂,而不要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同時,學校也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我校積極組織教師開展各中各樣的學習活動,特別是是校本研討,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圍繞學習新課標、領悟新課標、實踐新課標為主題,利用「走出去學習,請進來指導」的方法
為教師創設各種學習機會,充分利用教研組、備課組活動的時間,有計劃地組織專題學習活動,以「落實教學目標,提高課堂實效」為學習專題,增強教師課改意識,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不斷探索,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重視和加強教師教育和教師專業化發展成為一種教師隊伍建設的主流思想,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越來越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的教師要樹立「科研為先導」的思想,要引導教師深入開展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學校教育內涵,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從而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
(三)積極反思,促進專業技能成長 教師不是專業的研究人員,在研究時間和理論知識上都欠缺,而案例反思無疑是最切合實際又非常有效的小課題研究。案例反思是教師對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教師應能善於並充分利用外圍資源 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師本身的敬業精神、自我發展需求、自我鑽研與對教育教學的反思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認,教師的成長更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鑽研與努力以及客觀存在的現實條件、學習資源。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從教師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的角度出發,為教師開辟最大程度的學習空間和陣地。而高質量的培訓就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最重要途徑。 當前圍繞新課程的教師培訓在全國各地繽紛絡繹的開展中,形式也各種各樣富有特色,有旨在解決共性、前沿、重大問題,提高教師現代教育理論水平的集中培訓;有旨在提高教師科研、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教研培訓;有旨在提高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也有旨在培養、引領學科教學改革的骨幹教師培訓等。我們的教師專業化成長道路中,這些培訓是不可或缺的,而這些培訓也給我們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援。
❹ 新課改下教師該怎樣教
教師資格綜合素質考試中,教育觀可以說是高頻考點,尤其是素質教育的內涵+新課程教學觀的轉變,考試會以單選+材料分析出現,可謂是重中之重。現在將有關知識點整理如下: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1)鼓勵學生參與教學。
(2)創設智力操作活動。
(3)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並加強訓練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1)知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過程
(2)知道學生了解學科特徵,掌握學科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1)結論和過程的關系:教學相長。
(2)提倡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的意義。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1)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理念的局限: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
(2)關注人的教學理念的表現: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教學觀的轉變可以記為「學習過人」。
例題:小明在上課的時候問了老師一個問題,被老師說是不好好聽課,整天胡思亂想,擾亂課堂秩序,該老師違背了( )
A.教師是主導 B.課堂是主體 C.教育者為中心 D.學習者為中心
答案:D
解析:A.教師是主導,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處於領導、引導等作用,題目中有體現;
B.課堂是主體是指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或主要方式;
C.教育者為中心是指教學中以教育中為中心,一切的教育活動都是圍繞教育者展開的,與素質教育倡導的學生為主體向違背;
D.學習者為中心是指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的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題目中該老師不僅沒有回答小明的問題,反而說小明整天胡思亂想,擾亂課堂秩序。該違背了學習者為中心。
❺ 誰知道談談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哪些挑戰和要求
1、結合自身體會,? 當前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三個挑戰。一是教育觀念的轉變,要求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評價觀;二是教學行為的改變,要求教師學會理解,學會寬容,注重幫助和引導,學會反思,學會合作;三是角色的轉換,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成為研究者和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素質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師要有實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發展個性的能力。教師具備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塑造學生的靈魂;就能將自身的優秀素質內化為學生的素質,變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教師善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調動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愛學習、會學習、會思考、會創造、會關心、會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2)教師應該具備一種反思的能力。過去教師工作往往被當作一種簡單操作的技術工作來看待,先觀摩別人的課,然後自己模仿。這種技能的訓練是由外到內的過程,沒有關注教師自身的經驗與技能。因此,必須有一個肯定教師個性化發展的評價觀:教師的成長是個性越來越鮮明的過程,要在發展中體現出每一個教師的個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設計和開發的能力。教師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能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整合到課程中去。一個好的課件製作還得靠教師,因為他最熟悉學生,他創造出來的內容最適合學生,因而是最有價值的。(4)教師應具有健全的專業情意。對待職業的態度、情感、需要、創新精神、自主意識等都將影響教師的職業行為。專業情意健全的教師,往往善於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幫助學生;能夠民主管理、公正處事、平等待人、尊重學生人格,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夠做到胸懷坦盪、寬容守信,善於遵循教育規律,用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學生,對每個學生負責。2、請結合實際分析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點。探究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體現了自身的諸多特徵:(1) 綜合性與開放性——探究學習的一個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師分科教學,分科學習的弊端。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探究學習提供了綜合學習的機會,通過圍繞某個問題組織多方面跨學科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並且,探究學習的許多內容是學校無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當廣泛,既使在同一主題下,研究的視角或切入口也有相當大的靈活度,因而教師和學生須要更多地發揮創造性。(2) 主動性與自主性——探究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學生主動地發現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選擇研究課題,從選題、組織課題組,到實施研究、撰寫課題報告都是學生自己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只是承擔指導者的角色。(3) 探究性與創造性——探究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最基本方式。廣大中小學生正處於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發展時期,探究學習也正適合他們的個性發展,通過類似科學研究的過程,對未知的結論層層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的結果主要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學生創造性的發揮。(4) 實踐性與過程性——探究學習是以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生的實踐活動貫穿整個探究學習的始終。學生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同時,更多的是獲得直接經驗,並在探究的實踐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相對於接受學習,探究學習更注重學習過程,強調盡可能地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的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從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 互動性與靈活性——探究學習是一個多向互動的學習過程,一方面是學習主體和學習客體之間的交互作用——通過活動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師生間的交流、生生間的交互學習來進行探究學習。同時,其學習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交流和合作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靈活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6) 層次性與超越性——學生參與探究學習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別的,在專題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有的專題與實際生活聯系得較為緊密,有的專題更偏向學術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在強調層次性的同時,也強調要發揮超越性的一面,要讓學生大膽地懷疑,大膽地猜測,從而創造性學習,不斷地向自我挑戰和超越自己。3、舉例說明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對策一,需要進一步弄清校本課程開發的范圍;對策二,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位置;對策三,熟悉校本課程開發的流程;對策四,選用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策略;4、結合實際闡述現代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答:(1)依據教學目標:每個單元、課題、項目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即具體的教學要求,比如要使學生知道某個概念、明白某種原理,或掌握某項技能等等。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去傳輸教學信息。
(2)依據教學內容:各門學科的性質不同,適用的教學媒體也有所區別;同一學科內務章節內容不同,對教學媒體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語文學科中講讀那些帶有文藝性的記敘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應該通過提供某些情景的媒體,使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受,喚起他們對課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節的想像,為學生的體驗性學習提供條件,使之加深理解和體會。又如數學、物理等學科的概念、法則和公式都比較抽象,要經過分析、比較、綜合等一系列復雜的思維過程才能理解,應該提供生動、形象、富於變化的媒體教材,才能幫助學生理解。
(3)根據學生變數,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樣,選用教學媒體必須顧及他們的年齡特徵。比如,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直觀形象的思維和記憶要比邏輯抽象的思維和記憶發達,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對他們可以較多地使用電影、錄像和多媒體教學軟體。多媒體教學軟體要生動形象,重點突出,色彩鮮艷,最好多配以動畫,每節課使用的次數不宜過多,解釋要細致一些;使用錄像和電影也宜選用短片,動畫鏡頭可以多一些。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發展起來,感知的經驗也逐漸豐富起來,注意力持續集中的時間延長,為他們選用的教學媒體就可以廣泛一些,傳遞的內容則增多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認識的分量,重點應該放在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性上,同一種媒體連續使用的時間也可以長一些。另外,在兩種效果接近的媒體中進行選擇時也可以適當考慮學生的習慣和愛好。
1.進取心理與挫折心理的碰撞 進取心強是青年教師心理狀態的主流。但是,對於多數青年教師來說,由於他們主觀上獻身於教育事業的心理准備不足,對教師工作的困難和復雜程度認識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學等理論素養,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實踐經驗,教學業務能力較弱,一時難以適應教師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緒波動和情感變化較大。再加上教師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誘惑,更增強了他們進取心理與挫折心理的碰撞強度,進而阻礙了他們迅速進入教師角色。
2.師表要求與青年心理的矛盾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廣大青年教師追求的心理目標。他們處於青年時期,情感豐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氣,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師表,熱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但是,由於他們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內涵認識不深,對為人師表要求的艱巨性復雜性的心理准備也不足,往往呈現出心順了大幹一場,心不順就對付一陣的心理狀態,缺乏對學生動之以情深於父母,曉之以理細如雨絲的循循善誘精神。這種師表要求與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們在初涉教師角色中,表現出情緒不穩,情感起伏較大的特徵。
3.競爭心理與壓抑心理的沖突 勇於競爭是當代青年教師顯著的心理特徵。他們渴望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裡,參與平等競爭,施展才華學識。但是,由於他們一方面初涉社會,人生閱歷淺,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能力較弱,往往過高估計了自己;另一方面,他們在初級階段既想盡快勝任教育工作,參加講師評聘,又考慮必須認真處好上下級和同事間的關系,加之客觀上職稱評聘、獎金分配、分房等「論資排輩」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響,使他們既渴望參與平等競爭,脫穎而出,又苦於成家立業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擾,時常發生競爭心理與壓抑心理的激烈沖突,往往出現過度緊張、焦慮、煩惱、憂郁的心理失衡狀態,個別的導致神經官能症或心理變態的發生。
(二)成熟階段的心理沖突及其形成因素
青年教師在走向成熟階段中,集中表現為完善教師人格的心理沖突。據調查分析,此階段青年教師大體有三類設計方案,其心理沖突具體表現及其形成因素為:
1.加緊完善教師人格型 他們大多是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基於種種主客觀因素,他們較早地確立了獻身教育事業的志向,人際關系和家庭生活較為融洽,進而在教學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較突出的貢獻。因此,他們下定決心,再接再厲,加緊完善教師人格,力爭再上一層樓。他們的心理狀態,集中表現為進取心理與焦慮心理的矛盾,有時因某種挫折或困惑,表現出過度緊張和急躁不安的情緒。
2.先緊後松完善教師人格型 他們晉升為講師,表明自己在初級階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餘何不鬆弛一下!可見他們的心理特徵,集中為甘居中游與不甘落後的心理沖突,突出表現在自以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師做出了突出貢獻或教學生活發生重大變故時,會產生一些情感振盪和情緒起伏。
3.放慢完善教師人格型 在初級階段中,有少數教師較長時間陷入不切實際的旋渦之中,他們遲遲進入不了教師角色。後幾經掙脫,方減輕些心理沖突,終於評上了講師,自以為大功告成,可以轉移興趣中心,熱衷於家庭生活,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至於完善教師人格就慢慢來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麼苦自己為宗旨,進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們的心理特徵是追求安逸與害怕落伍的沖突。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適當的心理調節對於緩解青年教師的心理沖突,解決青年教師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師人格,進而提高青年教師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二、進行心理調節,提高青年教師素質
(一)構築青年教師成才的心理環境,提高青年教師素質
青年教師的心理調節分為外部心理調節與自身心理調節兩方面,構築青年教師成才的心理環境屬於外部心理調節范疇。可以這樣講,各級學校黨政領導歷來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工作,在構築青年教師成才的心理環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從當前世界經濟競爭和科技進步,從我國加快經濟建設與改革開放面臨著希望與挑戰並存的形勢來看,還有些工作亟待改善。
1.切實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 首先針對青年教師的心理特徵,要把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滲透於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中去,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諧、催人奮進的工作氛圍,從情感上感化人,讓青年教師處處體會到領導的愛心,體會到組織的關心。其次,組織他們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如座談會、討論會、報告會、演講會以及體育娛樂活動,培養他們集體主義觀念、事業心和責任心,幫助他們建樹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此外,建立定期與青年教師談話制度,各級領導要做到經常與青年教師談話,及時排除他們的消極心理,幫助他們緩解過度的緊張、焦慮、困惑情緒。這些措施對青年教師的心理調節尤為重要。深入細致地做好他們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創建良好的心理環境,對於他們早日進入教師角色,完善教師人格,獻身教育事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努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 一要加強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特別要加強對青年教師進行教育心理學的培訓,這是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進入角色,少走彎路,早日成為合格教師的必經之路。二要完善導師制。要聘請治學嚴謹、師德高尚、教學科研功底扎實的老教師擔任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三要開展教學、科研方面的各類競賽活動,讓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的實踐中,在相互競爭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四要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層次。學校要有計劃地選派優秀青年教師進修,攻讀各類學位,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
3.主動為青年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生活條件 改善教工食堂、住房條件、幼兒園工作,加強後勤優質服務,緩解他們的後顧之憂,幫助他們正確對待自己,正確處理上下級、同行以及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等問題,滿足他們多種心理需要。
4.要重視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 大力表彰出類拔萃的青年教師,宣傳他們的教學、科研成果與思想進步的表現,在晉升職稱、選拔幹部、評選先進、改善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傾斜政策,對有貢獻的青年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敢於獎勵,敢於破格提升,創造機會和條件提高他們的知名度,激發他們努力工作的積極性。
(二)青年教師要掌握自我心理調節方法,提高自身素質
青年教師通過自我心理調節塑造健康心理,是承擔教師角色、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途徑。
1.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心理調節、提高自身素質的前提 心理學家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人對環境及相互關系具有高效而愉悅的適應。心理健康的教師,總是熱愛自己的教育崗位,對周圍環境和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心理適應,並自覺地提高自身素質。因此,作為青年教師能否有效地進行自我調適,很好地生活、學習和工作,極為重要的一點取決於他是否熱愛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
2.磨礪意志,塑造性格是教師心理調節的基本方法 教師的勞動特點是周期長,見效慢,極其復雜而艱巨。教師若沒有堅韌的意志和優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師的意志品質和性格還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的形成。因此,要求青年教師應該自覺地磨礪意志,矯正不良性格,達到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標准。
3.善於控制情緒是教師心理調節的有效措施 教師的職業特點需要教師具有穩定的情緒和自控能力。具體方法有:一是意識調節法。即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認定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時刻想到為人師表應具有的心理修養,自覺駕御自己的情緒情感。二是「宣洩法」這是一種通過適當渠道把胸中的郁悶釋放出來的方法。當你為一件事所困擾時,不要悶在心中,而要把它講給你所信任的人聽。這既可以使情緒得到緩解,又可以從對方那裡得到忠告,從而更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把自己認為不愉快的事或痛苦的感受敘述出來。三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經的緊張。當你自感情緒欠佳或精神緊張時,可以找來親朋好友娛樂一番,講幾句話,笑上一陣,大腦皮質里出現一個興奮灶;也可以閉上雙眼,面帶微笑,在心理給自己以積極的暗示:不要皺眉頭,煩惱就會過去……四是體育鍛煉法。此法既可以促進機體功能,又可使精神放鬆,使緊張心理得以緩解,達到增進身體健康的目的。五是變換環境法。環境對人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自覺地運用變換生活和工作環境的辦法來調節情緒,擺脫心理壓力。當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下班後心情仍很煩躁時,不要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裡。可幹些家務,聽聽音樂,看看電視,或者串串門,聊聊天。這樣有意識地變換生活環境,就可以分散和消除不愉快的心理,受到一些自我開導性啟發,情緒就會穩定下來。六是避免心理錯覺法。這里有三條原則:第一,你所有的心境都是由於你的思想或者說「認識」而產生的。你之所以會有現在這樣的感覺,正是由於你此刻的想法造成的。第二,當你感到心情郁悶時,是由於你的頭腦正被一種無孔不入的消極情緒所佔領。這個時候整個世界看起來就像你想像的那樣一無是處。第三,消極思想幾乎總是包含著嚴重的失真,扭曲的思想差不多是使你感受到痛苦的惟一原因。當你排除了這些失真的思想而勇敢地面對真正的問題時,你就會不那麼痛苦了。這三條原則向人們揭示了這樣的道理:很多痛苦是人們的心理錯覺造成的,也可以說是自己虛構的。因此人們要在惡劣情緒產生之前就識別和制止它。七是升華轉化法。這是調節情感的最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