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爾集團是如何提升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的
1.有嚴厲的考核制度.
為每一位員工設定目標,完成目標可拿到薪水不錯的責任底薪,完不成,就要從責任底薪里扣除,由於目標比較高,很少有人能每月都完成任務,所以做夢都在想辦法提高業績,吃飯都在想下頓有沒有吃的,因為完不成任務的薪資剛剛能吃飽!
2.今日事今日畢
公司要求每位員工必須每天寫日清,把今天的間題和經驗都寫在裡面,問題大家共同想辦法解決,經驗大家吸取,共同進步
3.和諧的干群關系
海爾在經理下設若干主管,管理下屬的職員,經理與主管之間,主管與員工之間,關系融洽,猶如將軍愛護自己的士兵,士兵擁護自己的將軍,這樣的團隊積極性怎能不高?
4.天長日久的培訓
海爾的管理制度中融入了很多「毛澤東思想」,軍事技能和政治思想天天培訓,月月培訓,使每一個員工心裡都有一種"向心力",把自己當作海爾的主人,盡心盡力
5.海爾的人才觀
沒有人天生是英雄,也沒有人永遠是英雄,風水輪流轉,誰都可能成為主管,只要你有本領,一句話,能者居之!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才每個人都有干勁!
6.海爾只所以能成為世界的名牌中國的驕傲,與其根深蒂固的海爾文化息息相關,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的清的,海爾的成功是一門學問,需要深入探討,絕不止以上的幾點,以上僅為個人拙見,不足為據,只供參考
2. 海爾的經驗對其他企業進行員工培訓有什麼借鑒意義或者啟示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關鍵是如何分辨糟粕與精華,問題在於我們不了解海爾是怎麼樣的,其他的企業又是什麼樣的。所以,重要工作在於,搜集與海爾相關的和」其他企業「信息,融會貫通,再做揚棄。
這是思路,我們都應該記住,要熟悉、要理解,才有可能做好論文。我當年做論文的時候,曾經在這方面被導師批評過。
共勉啊。加油!
3. 青島海爾新員工培訓內容都是什麼
海爾的新員工培訓四步曲
好的培訓方式能引導幫助大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企業,進而留住他們的心! 較有實力的企業每年都要引進一批大學畢業生,然後像「寶」一樣進行培訓,希望他們成長為企業未來的頂樑柱。而每年新進員工的離職率之高又讓不少企業頭疼。畢業生進入企業後,往往呆上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個跳槽高峰期。因為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思想難免偏於理想化,而工作後會發現現實並非想像的那麼完美,容易出現心理落差。這當然與大學生對社會、對企業了解不充分,思想不夠成熟有一定關系,但是企業對新員工初期的培訓方式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原因。不同的培訓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好的培訓方式能引導幫助大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企業,進而留住他們的心!海爾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名牌企業,每年招錄上千名大學生,但是離職率一直很低,離開的大部分是被淘汰的(海爾實行10/10原則,獎勵前10%的員工,淘汰後10%的人員),真正優秀的員工多半會留在最後。那麼海爾是怎樣進行新員工培訓的呢?第一步:使員工把心態端平放穩這第一步很重要。有些企業迫不及待地向新進畢業生灌輸自己的企業文化或職業技能,強迫他們去接受,希望他們能盡快派上用場,而全不顧及他們的感受。畢業生新到一個陌生的與學校完全不同的環境,總會有些顧慮:待遇與承諾是否相符;會不會得到重視;升遷機制對自己是否有利等等。在海爾,公司首先會肯定待遇和條件,讓新人把「心」放下,做到心裡有「底」。接下來會舉行新老大學生見面會,讓師兄師姐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對海爾的感受,使新員工盡快客觀了解海爾。同時人力中心、文化中心和旅遊事業部的主管領導會同時出席,與新人面對面地溝通,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不迴避海爾存在的問題,並鼓勵他們發現、提出問題。另外還與員工就如何進行職業發展規劃、升遷機制、生活方面等問題進行溝通。讓員工真正把心態端平放穩,認識到沒有問題的企業是不存在的,企業就是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的。關鍵是認清這些問題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還是機制本身的問題,讓新員工正視海爾內部存在的問題,不走極端。要知道沒有人隨隨便便跳槽的,往往是思想走向極端,無法轉回時才會「被迫」離開。第二步:使員工把心裡話說出來員工雖然能接受與自己的理想不太適應的東西,但並不代表他們就能坦然接受了,這時就要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否合理。讓員工把話說出來是最好的解決矛盾的辦法,如果你連員工在想什麼都不知道,解決問題就沒有針對性。所以應該為他們開條「綠色通道」,使他們的想法第一時間反映上來。海爾給新員工每人都發了「合理化建議卡」,員工有什麼想法,無論制度、管理、工作、生活等任何方面都可以提出來。對合理化的建議,海爾會立即採納並實行,對提出人還有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而對不適用的建議也給予積極回應,因為這會讓員工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經被考慮過,他們會有被尊重的感覺,更敢於說出自己心裡的話。在新員工提的建議與問題中,有的居然把「蚊帳的網眼太大」的問題都反映出來了,這也從一個側面表現出海爾的工作相當到位。而有些企業做得就不夠:新進大學生因為來到企業後受到的待遇與招聘時的承諾不太符合,產生不滿,這種不滿情緒原本並不算什麼大事,只是員工出來乍到時很自然的一種反應而已,但是這個企業卻沒有能很好的消除這種不滿,反而造成了新員工情緒激化,導致新員工把老總堵在了辦公室里要求給個答復。而老總出來後居然說「你們願干就干,不願干就走人」!把員工當作工作的「乞討者」,員工還有什麼理由留下呢?第三步:使員工把歸屬感「養」起來敢於說話了是一大喜事,但那也僅是「對立式」的提出問題,有了問題可能就會產生不滿、失落情緒,這其實並沒有在觀念上把問題當成自己的「家務事」,這時就要幫助員工轉變思想,培養員工的歸屬感。讓新員工不當自己是「外人」。海爾本身的文化就給員工一種吸引,一種歸屬感,並非像外界傳聞的那樣,好像海爾除了嚴格的管理,沒有一點人性化的東西。「海爾人就是要創造感動」,在海爾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感動。領導對新員工的關心真正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你會想到在新員工軍訓時,人力中心的領導會把他們的水杯一個個盛滿酸梅湯,讓他們一休息就能喝到嗎?你會想到集團的副總專門從外地趕回來目的就是為了和新員工共度中秋嗎?你會想到集團領導對員工的祝願中有這么一條——「希望你們早日走出單身宿舍」(找到對象)嗎?海爾還為新來的員工統一過了一次生日,每個人得到一個溫馨的小蛋糕和一份精緻的禮物。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也特意抽出半天時間和700多名大學生共聚一堂,溝通交流。對於長期在「家」以外的地方漂泊流浪,對家的概念逐漸模糊的大學生來說(一般從高中就開始住校),海爾所做的的一切又幫他們找回了「家」的感覺!第四步:使員工把職業心樹起來當一個員工真正認同並融入到企業當中後,就該引導員工樹立職業心,讓他們知道怎樣去創造和實現自身的價值。海爾對新員工的培訓除了開始的導入培訓,還有拆機實習、部門實習、市場實習等等一系列的培訓,海爾花費近一年的時間來全面培訓新員工,目的就是讓員工真正成為海爾軀體上的一個健康的細胞,與海爾同呼吸、共命運。海爾通過樹立典型的形式積極引導員工把目光轉移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來,把企業的使命變成自己的職責,為企業分憂,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單純是提出問題。現在海爾新來的大學生還處於培訓初期,剛剛結束了導入培訓進入拆機實習階段。但是不少人已經進入了「角色」。他們利用周末時間走訪各商場、專賣店,觀察海爾的展台,調查直銷員的表現,發現問題並反映給上級領導;還有的在和一般市民閑談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了海爾產品或服務方面的缺陷,就把顧客的姓名、住址、電話等信息記錄下來,反映到青島工貿……總之,由於大學畢業生是剛剛由學校進入社會,公司初期的培訓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管理者應採取能與公司實際情況結合的技巧和方法,讓員工自己去體驗,自己去表現,讓培訓工作成為員工的一種主動行為。
4. 海爾培訓員工案例,何為培訓,分析培訓管理的幾個過程,不同的培�
海爾的新員工培訓四步曲:
第一步:使員工把心態放下來:心態培訓,職業心態,不在眼高手低;
第二步:使員工把心裡話說出來:有效溝通,開放文化,暢所欲言;
第三步:使員工把歸屬感「養」起來:找到角色感,培養歸屬感,強化責任感;
第四步:使員工把職業心樹起來:職業價值觀,職業素養,職業化訓練;
培訓管理,推薦給你非常不錯的一家,全國都有加盟的;他們推出的帷幄視聽,有大量管理培訓免費視頻;
管理咨詢管理培訓我們現在引入全景實戰特訓營,首家企業定製化內訓系統;
全景實戰特訓營模式,完全情景全程體驗式培訓應用,擺脫教條,打破格式,完全置身於企業實際經營情景,直面企業經營本質,直擊問題根源,堅持應用+訓練,顧問+教練的雙效通道。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用運營實戰為核心,保障化繁為簡,直擊核心的務實成果,回饋合作企業有效應用,價值培增。
可以針對性解決管理系統化問題的課程,實用性強。針對性強,系統化工具化落地;引入企業進行定製化企業內訓;
下面就是其中一小節內容,,僅供參考,或者你去網路搜索一下:全景實戰特訓營!
體驗式訓練,實效性應用:
全程體驗收益,實現知識從學到轉化為得到!
全景實際應用,完成方法從理解到實踐的應用成果!
現場企業咨詢,幫助優化現狀制定改進實施策略!
企業教練一對一,企業級實效輔導私人定製!
終身免費復訓,團體預定同享推薦獎勵;
實現雙效通道,應用+訓練,顧問+教練
5. 如何看待海爾的員工培訓策略
1、企業培訓是因為: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員工,員工通過什麼培訓,可以達到企業需求。
2、員工培訓,是企業發展規劃當中的一項,也是員工職業規劃當中的一項。
3、作為一家國際知名企業,應該為員工做職業規劃,員工也有權利了解企業規劃和員工職業規劃的中長期目標及規劃執行時間表。
6. 培訓案例:海爾如何增強員工凝聚力
做事公道。 執行不枉私。
7. 海爾集團企業戰略和人力資源是怎樣整合的
海爾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一、海爾人力資源發展的戰略
1、「國際化的企業,國際化的人」--海爾人力資源開發目標
在總裁張瑞敏「走國際化的道路,創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導下,海爾集團通過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取得了持續穩定高速的增長,其品牌價值不但穩定居中國家電業榜首,在國際市場的美譽度也越來越高。1997年,國家經貿委確定海爾為重點扶持沖擊世界500強的6家試點之一。海爾的國際化經營駛入快車道,在國際市場贏得越來越多的尊重。海爾清醒地認識到,在目前這種環境下,要想成為國際化的名牌,每一個員工首先應成為國際化的人才。因此,海爾集團人力資源開發的目標,必須適應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大目標,為企業培養真正具備國際化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2、「賽馬不相馬」--海爾人力資源開發原則
海爾在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始終堅持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堅持創造一種公平、公正、公開的氛圍,建立一套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的機制,在實現企業大目標的同時,給每個人提供充分實現自我價值的發展空間--「你能翻多大的跟頭,就給你搭多大的舞台」。
3、「挑戰滿足感、經營自我、挑戰自我」--海爾人力資源開發的市場機制
海爾認為:在新的經濟時代,人是保證創新的決定性因素,人人都應成為創新的主體。為此海爾設計了市場鏈的思路,海爾認為:企業內外部有兩個市場,內部市場就是怎樣滿足員工的需要,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外部市場就是怎樣滿足用戶的需求。在海爾內部,「下道工序就是用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市場,都有一個需要對自己的市場負責的主體。下道工序就是用戶,他就代表用戶,或者他就是市場。每位員工最主要的不是對他的上級負責,更重要的是對他的市場負責。同時,海爾提倡即時激勵,以此來充分挖掘和發揮內部員工的積極性。
二、用人策略:兩大理論
海爾集團是至今惟一被搬上哈佛大學講壇的中國企業。十多年前,還是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經過海爾人十多年的卧薪嘗膽,一躍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產品開發速度最快、規模最全、品種最多、質量最好、服務最優、商標價值最高的企業。這一切是與海爾集團在長期的實踐中所形成的一套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分不開的。海爾集團用人機制歸結為兩大理論:「斜坡球體人才發展論」和「變相馬為賽馬」。
1、斜坡球體人才發展論:每一個人都是在斜坡上上行的球體,惰性的危害最大。
海爾認為,每一個人恰似在斜坡上上行的球體,市場競爭越激烈,企業規模越大,這個斜坡的角度越大。員工的惰性是人才發展的阻力,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質,克服惰性不斷向目標前進,才能發展自己,否則只能滑落和被淘汰。止住人才在斜坡上下滑的動力是人的素質。在海爾談到素質,人們都認同這樣一種理念:在一點一滴中養成,從嚴格的管理中逼出。為此,海爾實施了全方位的對每天、每人、每件事進行清理、控制,「日事日畢,日清日高」;以求把問題控制在最小的范圍,解決在最短時間,把損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這就是海爾管理模式,即「OEC管理」。
2、變相馬為賽馬:企業不缺人才,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是激發員工內在潛能
海爾認為,企業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關鍵是企業是不是將每一個人所具備的最優秀的品質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了。為了把每個人的最為優秀的品質和潛能充分開發出來,海爾人「變相馬為賽馬」,並且在全體員工高度認同的情況下,不斷實踐、提高。具體表現為:在競爭中選人才、用人才,就是要將人才推到屬於他的崗位上去賽,去發揮最大的潛力,去最大限度地選出優秀人才。這是一個有利於每一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的機制,使每一個人都能在企業里找到適合自己價值的位置。這一機制最初體現在公司內部實行「三工轉換制度」。
該制度是將企業員工分為試用員工—合格員工—優秀員工,三種員工實行動態轉化。通過細致科學的賽馬規則,進行嚴格的工作績效考核,使所有員工在動態的競爭中提升、降級、取勝、淘汰。努力者,試用員工可以轉為合格員工乃至優秀員工。不努力者,就會由優秀員工轉為合格員工或試用員工。更為嚴格的是,每次考評後都要按比例確定試用員工,如此一來,人人都有危機感。
這里的賽馬,遵循著「優勝劣汰」的鐵的規律。任何人,不能滿足於已有的成績,只有創業,沒有守業;誰守業,不進取,誰就要被嚴酷的競爭所淘汰。實際上是斜坡球體人才發展理論的一種體現、保證,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三、價值分配體系:員工收入由市場決定
1、讓市場「發」工資
最早在1998年的某次會議上,張瑞敏就提出了海爾市場鏈的思路。其後,海爾逐步推進這項工作,大致走了以下四步:
第一階段:將外部市場的競爭效應內部化。具體體現為三個轉化:外部指標轉化為內部指標,內部指標轉化為個人指標,個人指標轉化為個人收入。第二階段:體現市場鏈的SST機制(索酬、索賠、跳閘),內部有了市場就要建立與用戶的索賠機制。第三階段:搭建操作平台以推進市場鏈進程。第四階段:負債經營,就是把企業的總負債表轉化成3萬份每個員工的小負債表,落實到每個人,使每個人得到發展。
而市場工資,就是對前四項工作的深化。實行市場工資後,企業的主要目標由過去的利潤最大化轉向以用戶為中心、以市場為中心,每個人的利益都與市場掛鉤。具體做法就是SST。索酬,就是通過建立市場鏈為服務對象做好有償服務,從市場中取得報酬;索賠體現出市場鏈管理流程中部門與部門,上道工序與下道工序之間互為咬合的關系,如不能履約就要被索賠;跳閘就是發揮閘口的作用,如果既不索酬也不索賠,第三方就會跳閘,「閘」出問題。
2、研發部的市場化工資
改革以前,研發人員的任務只是設計產品,工資也只和產量掛鉤,至於在市場上好賣不好賣,他可以不聞不問。2000年5月份,開發部開始實施市場工資,工資來源以市場訂單為依據,訂單多,則工資收入高;反之,則一分沒有。自從實施市場工資以來,開發部的員工壓力大了,但工作的積極性也更高了。因為,從市場拿錢,作為開發人員就必須深入市場、研究市場,開發出有市場潛力的產品來,這使個人和企業都受益。
3、「小三角」彰顯市場化工資
海爾的改革都是從小三角開始的。所謂小三角,海爾的解釋是:如果我們把企業看成一個大三角,那麼,它是由無數個小三角組成的。任何單位和部門在改革時都要找到自己的小三角進行試點,形成樣板力量,然後復制到其它小三角。到了2003年9月,海爾商流、洗衣機、空調、技術裝備等單位已先後在本單位一些部門試點實行市場工資,試點時間雖然不長,但反響卻很強烈。
4、設備事業部:市場工資的合理性
以前,設備維修工按區域承包的停機時指標是「零停機」,而設備科長和設備處長的指標,卻確定有「停機率」,於是造成了崗位之間的考核不平衡,也導致了工資分配的不合理性。於是,設備事業部把所有設備管理人員的停機時考核指標也同維修工一樣,定為零,並設定了不降低就否決的市場增值否決線,使市場工資完善合理。通過試點,管理人員積極性和責任心進一步提升,大家都圍繞著零停機進行創新,體現了很好的市場效果。實行市場工資後,效果明顯,停機時實現了整合以來的最低點,降低了15.9%,大部分設備實現了零停機。
5、空調事業部:市場效果的真實性
過去商用空調檢驗處的工資主要由分廠效益決定,體現不出檢驗處的市場——最終產品質量的好壞,對工資的影響。自從檢驗處實施市場工資以後,就大不相同了,檢驗處將共用信息平台完善起來,工資不再單純由檢驗員自己查出的問題說了算,而是根據信息反饋的問題和抽樣室查出的問題進行判斷。所以市場效果的真實性大大提高。
6、信息系統「算」工資
在海爾,信息化絕對不是裝飾詞。有了信息化,海爾員工才真正做到了實實在在干工作,明明白白拿工資。海爾通過信息化的全面推進,不僅實現了從投入到產出的信息化,而且通過信息化給每個員工搭建自主經營的平台,給員工提供公平、公正、公開、透明、開放的工作環境。海爾通過員工自動計酬系統實現了信息的自動錄人、數據的自動計算、收入的自動兌現,通過觸摸屏自動查詢,通過查看對應平台實現自動培訓,最終實現了員工自主經營。
四、員工培訓策略:立體人才培訓體系
海爾集團從一開始至今一直貫穿「以人為本」提高人員素質的培訓思路,建立了一個能夠充分激發員工活力的人才培訓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充分開發利用人力資源,從而使企業保持了高速穩定發展。
1、海爾的價值觀念培訓
海爾培訓工作的原則是「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急用先學,立竿見影」。在此前提下首先是價值觀的培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該干,什麼不該干」,這是每個員工在工作中必須首先明確的內容,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內容。對於企業文化的培訓,除了通過海爾的新聞機構《海爾人》進行大力宣傳以及通過上下灌輸、上級的表率作用之外,重要的是由員工互動培訓。目前海爾在員工文化培訓方面進行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培訓及文化氛圍建設,如通過員工的「畫與話」、燈謎、文藝表演、找案例等用員工自己的畫、話、人物、案例來詮釋海爾理念,從而達成理念上的共識。
「下級素質低不是你的責任,但不能提高下級的素質就是你的責任!」對於集團內各級管理人員,培訓下級是其職責范圍內必須的項目,這就要求每位領導亦即上到集團總裁、下到班組長都必須為提高部下素質而搭建培訓平台、提供培訓資源,並按期對部下進行培訓。特別是集團中高層人員,必須定期到海爾大學授課或接受海爾大學培訓部的安排,不授課則要被索賠,同樣也不能參與職務升遷。為調動各級人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海爾集團將培訓工作與激勵緊密結合。海爾大學每月對各單位培訓效果進行動態考核,劃分等級,等級升遷與單位負責人的個人月度考核結合在一起,促使單位負責人關心培訓,重視培訓。
2、海爾的多種培訓形式
崗前培訓:對所有的新人進行業務知識、企業文化、經營哲學、組織目標、價值觀的培訓。不確定崗位先輪流工作一定時間,再定崗建立員工組織歸屬感,集體主義,合作精神,為以後的高效管理奠定基礎,此項工作由集團中心做。
崗位培訓:半年到一年之後,崗位培訓主要是業務能力培訓。對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解決方法及應盡的責任進行培訓,此項工作由事業部做。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培訓:海爾所有的管理幹部都有責任為下一級的幹部及員工,設計個性化的培訓計劃。所有人員包括對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和員工,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每人定出一個升遷,發展的個人規劃,要有目標的工作。
轉崗培訓:為培養復合型人才,海爾採用轉崗培訓使員工適應新的工作需要。
半脫產培訓:對於骨幹員工和管理人員,有計劃安排人才以半脫產的方式,參加各種培訓班。
出國考察培訓:為了掌握國際高科技發展的新動向,利用各種機會,派出有關人員到國內外,參加各種專業研討會、學術會議、科技博覽會,出國進修。
3、新員工培訓是好的開端
海爾大學是如何來培訓新員工的?首先海爾會努力讓新進公司的員工把心態端平,對於新員工顧及的待遇和條件等問題,海爾會給予肯定的滿足,讓新人把心放下,做到心裡有底。
「新老大學生見面會是接下來的重要環節,老員工用自己在海爾的工作經歷講述對海爾的感受,使新員工盡量客觀地認識海爾。同時,一些部門的領導也會出席,他們努力解決新人心中的疑問,在面對面的溝通中不迴避海爾當前階段存在的問題並鼓勵新員工也發現和提出問題。這種溝通和交流使新員工真正把心態端平放穩,認識到沒有問題的企業是不存在的,企業就是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的。關鍵是認清這些問題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還是機制本身的問題,讓新員工正視海爾內部存在的問題,不走極端。
另外海爾還鼓勵新員工說出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否合理,讓員工把話說出來是最好的解決矛盾的辦法。海爾給新員工每人都發了「合理化建議卡,員工有什麼想法,無論制度、管理、工作、生活等任何方面都可以提出來。對合理化的建議,海爾會立即採納並實行,對提出人還有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而對不適用的建議也給予積極回應,因為這會讓員工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經被考慮過,他們會有被尊重的感覺,更敢於說出自己心裡的話。
4、海爾的個人生涯培訓
海爾集團一直將培訓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集團高層領導,下至車間一線操作工人,集團根據每個人的職業生涯設計為每個人制定了個性化的培訓計劃,搭建了個性化發展的空間,提供了充分的培訓機會,並實行培訓與上崗資格相結合。
海爾的人力資源開發思路是「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在具體實施上給員工搞了三種職業生涯設計:一種是對著管理人員的,一種是對著專業人員的,一種是對著工人的。每一種都有一個升遷的方向,只要是符合升遷條件的即可升遷入後備人才庫,參加下一輪的競爭,跟隨而至的就是相應的個性化培訓。
後備人才的海豚計劃:海爾認為,一個幹部要負責更高層次部門的工作時,不能馬上讓他到該崗位任職。而應讓他去該崗位的基層崗位輪崗鍛煉。然後再根據其輪崗表現決定升遷。這樣,可以使幹部在輪崗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子。也可以讓這些未來的管理者們廣泛積累基層工作經驗,以便將來有的放矢地工作,克服工作中的官僚主義作風。近年來,海爾每年新進一千多名大學生。大學生加盟後先把他們放在各生產崗位實習鍛煉從基層為海爾「後備人才庫」物色幹部,海爾所採用的就是這種海豚機制。
5、海爾大學
海爾大學是在海爾集團提出的以市場鏈為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背景下,在新經濟的浪潮中為滿足海爾集團國際化戰略轉移而成立的。海爾大學始建於1999年,是海爾集團培養員工管理思路創新的基地。創建伊始,張瑞敏就提出了海爾大學的定位:要成為海爾員工思想鍛造的熔爐和能力培訓基地,要成為中國企業界的「哈佛大學」。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應對企業業務流程再造給全體員工帶來的思想觀念沖擊下,今天的海爾大學已經成為員工觀念創新的發源地、海爾集團戰略創新的推廣地、海爾集團培養中高級管理人才的搖籃。
為提高培訓效果,海爾大學搭建了完善的培訓教學軟硬體環境。軟體建設方面除海爾大學內部有16名各單位輪值老師外,在海爾集團內還建有330餘人的內部兼職教師師資隊伍,海爾內部培訓師資網路設置得非常嚴密:首先對所有可以授課的人員進行教師資格認定,持證上崗。在外部,建立起了可隨時調用的師資隊伍,已與清華、北大、IMD等國內外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聘請兼職教授80餘人,並且已與哈佛、劍橋、清華、北京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院校成立案例編寫關系,利用國際知名企業豐富的案例進行內部員工培訓,引入國內外先進的教學和管理經驗的同時,又利用這些網路將海爾先進的管理經驗編寫成案例庫,成為MBA教學的案例,也成為海爾內部員工培訓的案例,達到了資源共享。現已有6個案例進入以上國際級商學院MBA教學案例庫,成為全球通用的教學案例,已有20餘個在國際各大院校使用。
海爾大學秉承海爾集團「清楚目標、找出差距、需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急用先學,立竿見影的培訓原則,依據海爾的發展戰略,圍繞市場終極效果,通過「現場、案例、即時、互動」的創新培訓形式,開展問題管理培訓、創新能力培訓、發展能力培訓等。為調動各級人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海爾集團將培訓工作與激勵緊密結合。海爾大學每月對各單位培訓效果進行動態考核,劃分等級,等級升遷與單位負責人的個人月度考核結合在一起,促使單位負責人關心培訓,重視培訓。
五、績效管理:從「三工轉換」到「負債開發」
為什麼海爾的績效管理制度能夠奏效?這在於它的績效管理與經營戰略、人力資源政策和戰略相匹配。海爾的績效管理主要的一點是「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建立目標,當天的目標必須當天完成。20%的管理層要對80%的業績負責任,出了事故當事者的責任是20%,主管是80%。在海爾,個人的業績跟資源相匹配。以業績為例,第一年是最後10%,公司送你去培訓,第二年如果還是10%,你自己花錢去培訓,第三年還是10%的話你就得走了。
海爾績效評估的指導原則是公平、公正、公開。公平是賽馬的原則,它不相信伯樂相馬,而相信賽馬,跑到前面就是成功。管理者的升職和降職是每個月都要發生的事情,你輸了就要降,贏了就要升。除了最高管理層如張瑞敏等以外,其他的員工每個月的管理績效評估全部公開。海爾有內部的「法庭」,你如果覺得績效評估不合理可以申訴,而這個「法庭」是由公司不同層次、不同方面、不同資格的人組成的。
海爾有一套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實行「三工並存,動態轉換」。所謂「三工轉換」,是指全體員工分為優秀員工、合格員工、試用員工三種,分別享受不同的三工待遇(包括:工齡補貼、工種補貼、分房加分等),並根據工作業績和貢獻大小進行動態轉換,全廠分布。業績突出者進行三工「上」轉,試用員工轉為合格員工,合格員工轉為優秀員工;不符合條件的進行三工「下」轉,甚至退到勞務市場,內部待崗。退到勞務市場的人員無論原先是何種工種,均下轉為試用員工。試用員工必須在單位內部勞務市場培訓3個月方可重新上崗。同時,每月由各部門提報符合轉換條件員工到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填寫《三工轉換建議表》,然後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審核和最後公布。對於在一些企業看來很難推向市場的工作,海爾則實施了「負債」經營。海爾對技術人員包括項目開發人員和項目組織人員,採取了「負債開發」,即企業給員工一定資源,技術人員要創造出相應的價值,要按時開發出產品,且產品還要有質量保證和銷售額的保證。
海爾的績效管理過程完全透明。它的績效管理有一個「市場鏈」原則,評估一個單位的績效的是它的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海爾內部的人際關系非常非常簡單,每一個員工都感覺到市場的壓力,客戶反應是它最終的目標。為什麼海爾的客戶服務是最好的?因為它的客戶服務概念是從里到外、從上到下、從高到低,全部貫穿其中。
海爾績效的成功在於其可執行性。海爾的績效評估系統一點都不復雜,它的成功不在於復雜性和完善性,而在於它系統的簡單和易於執行,以及持之以恆。每天開早會,談一談每個人這一天要干什麼事情、達到什麼目標,十分鍾就夠了。到工作快結束的時候開一個晚會,大家匯報一下今天取得了什麼成績、有沒有達到目標。目標一天要比一天高,因為互相之間也要有競爭,它也是有一定的對比。根據你早上的目標、晚上的匯報,你的主管根據他的觀察當時就給出你一個紅、綠或者是黃的評估,這就是你績效評估的結果,整個過程很簡單。
以上一些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8. 人力資源管理案例海爾的培訓之道
這是提綱部分,由於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詳列,可參考附件:
海爾模式內容綱要
海爾集團全體職工年齡、學歷層次圖
海爾人力資源開發的基本理論
海爾用人觀念
人本企業的主要特徵
學習的壓力來自於市場
海爾管理模式成功的要點分析
海爾集團培訓同步流程
圍繞企業戰略,確定培訓需求
海爾集團人員素質解決方案1
海爾集團人員素質解決方案2
海爾集團人員素質解決方案3
海爾集團人員素質解決方案4
海爾培訓原則與要求
海爾培訓原則與要求
員工的最根本需求
與激勵相結合,建立培訓監督激勵考核機制
建立有效的激勵驅動機制
建立有效的激勵驅動機制
不斷創新的培訓形式
以創新的培訓模式推進培訓的效果
培訓流程圖
海爾培訓體系的建立及改善
出人才的機制 賽馬不相馬
海爾培訓體系的建立及改善
生涯設計是核心
以創新的培訓模式,推進培訓效果
使命與「第五項修煉」
系統思考: 將引導一條新路
21世紀領導的成功關鍵
第一至第四項修煉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領導新使命
建立學習型組織
傳統觀念上的領導
新型領導的目標
領導是設計師
領導是教師 1
領導是教師 2
海爾的人才培訓策略。
海爾集團從一開始至今一直貫穿「以人為本」提高人員素質的培訓思路,建立了一個能夠充分激發員工活力的人才培訓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充分開發利用人力資源,從而使企業保持了高速穩定發展。海爾培訓工作的原則是「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急用先學,立竿見影」。
1.海爾的價值觀培訓
「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該干,什麼不該干」,這是每個員工在工作中必須首先明確的內容,除了通過海爾的新聞機構《海爾人》進行大力宣傳以及通過上下灌輸、上級的表率作用之外,重要的是由員工互動培訓。目前海爾在員工文化培訓方面進行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培訓及文化氛圍建設,如通過員工的「畫與話」、燈謎、文藝表演、找案例等用員工自己的畫、話、人物、案例來詮釋海爾理念,從而達成理念上的共識。
2.海爾的實戰技能培訓
技能培訓是海爾培訓工作的重點。海爾在進行技能培訓時重點是通過案例、到現場進行的「即時培訓」模式來進行。具體說,是抓住實際工作中隨時出現的案例(最優事跡或最劣事跡),當日利用班後的時間立即(不再是原來的停下來集中式的培訓)在現場進行案例剖析,針對案例中反映出的問題或模式,來統一人員的動作、觀念、技能,然後利用現場看板的形式在區域內進行培訓學習。員工能從案例中學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及觀念,提高員工的技能,這種培訓方式已在集團內全面實施。 對於管理人員則以日常工作中發生的鮮活案例進行剖析培訓,且將培訓的管理考核單變為培訓單,利用每月8日的例會、每日的日清會、專業例會等各種形式進行培訓。
3.海爾的個人生涯培訓
海爾集團自創業以來一直將培訓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集團高層領導,下至車間一線操作工人, 集團根據每個人的職業生涯設計為每個人制定了個性化的培訓計劃,搭建了個性化發展的空間,提供了充分的培訓機會,並實行培訓與上崗資格相結合。在具體實施上給員工搞了三種職業生涯設計:一種是對著管理人員的,一種是對著專業人員的,一種是對著工人的。每一種都有一個升遷的方向,只要是符合升遷條件的即可升遷入後備人才庫,參加下一輪的競爭,跟隨而至的就是相應的個性化培訓。 例如:「海豚式升遷」,是海爾培訓的一大特色;.「屆滿要輪流」,是海爾培訓技能人才的一大措施。
4.海爾的多種培訓形式
海爾採取多種培訓形式: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轉崗培訓、半脫產培訓、出國考察培訓。海爾集團一直將培訓工作放在首位,集團根據每個人的職業生涯設計為每個人制定了個性化的培訓計劃,搭建了個性化發展的空間,提供了充分的培訓機會,並實行培訓與上崗資格相結合。
9. 海爾公司培訓模式用了哪些學習理論
關於海爾公司培訓模式主要用了哪些理論,需要參與過公司培訓的內部員工才知道,不過海爾優秀的企業管理模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