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高校教師培訓經驗

高校教師培訓經驗

發布時間:2021-02-09 11:25:14

⑴ 如何培養教師的總結教學經驗的能力

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也就成了衡量一所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最重要的標志之一. 中學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內容:扎實的學科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良好的理論素養,開闊的實踐視野,新教師缺的是教學經驗和實踐的積累.其具體包括:會備課、會上課、會設計練習、會輔導學生、會考試評價等等.這種教學能力由下列專業素養組成:觀念(包括質量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知識(包括學科功底、教學心理學常識)、技能(包括教學組織、表達、板書、現代教學技術)、能力(包括教學設計、控制、反思、研究能力)、規范(包括師德修養、敬業精神、學術規范、言行).二、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必要性(一)課堂是實施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1、課堂有最大的時間權重———占學生在校活動時間的比例最大.學校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顯然,學校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最重要場所.然而,學生在校活動的全部時間里,課堂教學的活動時間又是最多的.學生每周五天在校學習,除個別的校外活動外,幾乎全部都是班級授課,所以,如果說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的話,那麼課堂教學則是主導作用的「中堅」.2、課堂有最高的價值效用———育人的素質水平質量最高.教育的最高價值在於更多、更快地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但無論哪路精英,都必須有堅實而全面的基礎.從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價值上看,課堂上完成的教學任務,是任何其他教學形式取代不了的.中小學的班級授課是國家指令性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比,前者不僅課時數量多,而且內容廣.課堂教學的內容能從自然到社會,從生理到心理,從理論到實踐,豐富多彩,五花八門.它是學生的知識源泉、智慧源泉.因此,它能教會學生最全面、最系統的科學知識和生存能力.3、課堂有科學的課程設置———各學科搭配組合科學.國家制定的教學計劃,文科、理科的設置與比例,室內、室外的活動設置與比例都是經過科學論證而確定的.現行的課程設置基本上構成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甚至包括腦科學在內的合理格局,形成了最佳組合.眾所周知,這些課程的完成,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雖然各學科教學相對獨立,但課堂教學畢竟是多科並進的.也就是說,每一周的課,每一天的課,文理兩大類學科是相互交替進行的,或者說學生綜合素質中的每一個方面素質的提高,都是通過各類課程完成的.從這層意義上講,課堂是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中心,也是各學科教師對學生施教的「團體賽」的中心.4、課堂教學有默契的學段銜接———學生素質發展具有連續性.課堂教學的排列是有序的.它是按照知識體系的邏輯順序而循序漸進的.各個學科是這樣,各個學年段也是如此.例如,一年級有自己的訓練內容和教學目的.那麼,到了二年級,也有自己的訓練內容和教學目的,只不過是各種素質的質量水平要求不同.從一年級到二年級也是學生整體素質的一次跨度很大的階段性飛躍.因此,從這個層面來看,課堂是學生素質連續發展的中心,也是各年級教師對學生施教的「接力賽」的中心.5、課堂有良好的內外條件———營造了專業性的教育環境.課堂教學有其自己的優勢,突出地表現在它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創設積極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容易形成一種學習的意識,知道應當如何去接受學習或發現學習,容易體驗學習成功後的喜悅.特別值得提出的是,「術業有專攻」,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更是這一環境的主體.這是課堂教學最重要、最關鍵的內部條件.他們有道德,有學識,有高深的專業性知識.他們還有高超的教學藝術水平,不僅懂得教什麼,而且知道怎麼教;不僅能指導學生的學習行為,而且能指導學生健康的心理發展.這一優勢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反映最突出.6、課堂有豐富的教學容量———給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空間.課堂上的學習除了讓學生自我攝取知識外,還要讓學生在能力、智力、非智力、品格等方面得到整合發展.換句話說,新課程不是「知識本位」教學,而是「人格本位」教學.新課程還要求,每節課的教學容量達到最高水平,使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這一要求,只有課堂教學才能做到.7、課堂教學有強大的推進功能———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動力強勁.教育的本質功能在於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外活動都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但動力最大的則是課堂教學.因為它能集社會性素質、心理素質於一體,高強度地推進學生全面發展.課堂、教師、教學條件、教學過程等都是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針對性設計的,全部教學都是按照國家制定的教學計劃,遵照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全面快速地推進學生發展的.顯然,對學生發展推進動力最大的、最有效的,非課堂教學莫屬.(二)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要素社會現實清晰地表現出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明顯差異,什麼原因所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師德方面的,有智能方面的,有非智能方面的等等,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們之間的教學能力水平不同.教學能力是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因此,它在教師能力結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要素.1、教學能力是完成教學任務的直接工具———決定課堂教學質量水平.教學有任務,學生要發展,誰來完成這項工作?毋庸置疑的答案是教師.教師憑什麼?憑教師良好的個人綜合素質.一節課,從課的導入及運用教師的教學導入能力開始,到課的終結及運用教師的教學終結能力結束,都必須是在教學能力的作用下完成.換句話說,全部教學過程完全是在教師教學能力的控制下進行的.因此,它是表面的、唯一的完成教學任務的直接工具.這一工具是與學生「短兵相接」的直接「武器」,它決定了「解決戰斗」的時間和勝負.如果「武器」精良,那麼,就會「三下五除二」,「快刀斬亂麻」;如果「武器」不好,那麼,就會「戀戰沙場」,「久攻不下」.所以說,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了整個教學質量.2、教學能力是教師各種素質水平的集中表現———決定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教學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教師的許多素質都有密切關系.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教學能力是教師其他素質水平的反映.比如,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思想素質水平;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師的教學理論素質水平;教師的整合教學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師的知識結構素質水平等等.因此,教學能力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集中表現.3、教學能力是教師的職業能力———反映教師的本質特徵.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職業能力,比如,工人的職業能力是生產能力,農民的職業能力是種田能力,醫生的職業能力是治病能力,那麼,教師的職業能力無可非議的是教學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標志,它的大小決定了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學能力是教師職業特有的一種能力,它是區別於其他職業的本質標志.三、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一)提高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的組織、駕馭能力,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的根本保證.因此,提高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的控制,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變數(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進行適當合理的調節與控制,引發學生對知識的吸引力,使之沿著教師的思路成功地進行學習的過程,其基本結構如下:教師接受信息--教師處理信息--教師啟發信息--學生接受信息--學生處理信息---學生輸出信息---反饋信息.由此不難發現,影響課堂教學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課堂教學的外部環境、學生的實際水平、教材等等,都會對課堂教學控制產生影響.而教師的水平是影響課堂教學控制的主要因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起著主導的作用.那麼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控制的能力呢?1、提高教師的修養水平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對自身的情感、儀表、舉止等方面的約束能力.這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根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加里寧曾經指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很好地收斂自己,他應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到這樣嚴格的監督.」教師的情感、儀表、舉止等直接影響到融洽的課堂氣氛的形成,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課堂教學應當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師語言簡潔風趣,親切和藹,語調抑揚頓挫、輕重適當,學生就會在這種情感的感染下,很快進入問題情境.反之,如果教師情緒失控,動輒發火,學生就會焦慮不安;如果教師沒精打采,口授隨便,那麼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心中的反應也只能是死水微瀾;若教師情感過度,渲染過重,語調始終高昂激越,學生就會趨於疲憊麻木,繼而產生逆反心理,如此種種情形,都難以使學生產生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影響教師對課堂的控制.同樣,教師的儀表、舉止等如果失度,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氣氛.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加強自己的修養水平.2、提高教師運用語言水平課堂教學語言是一種工作語言,它受教學規律的制約,受各學科性質的支配.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制約著學生的智力活動方式和效率.科學的使用教學語言,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保證.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科學性.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必須具有科學性,做到准確、精練,有條不紊,合乎邏輯.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啟發性.在教學中,能否引起學生積極思考,能否打開學生的思路,能否引導學生獨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關鍵所在.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必須具有啟發性,通過啟發性的語言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對學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內容,予以恰到好處的點撥,既要把問題點到,又不把話說盡,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教師要善於應用形象的語言,激起學生的創造思維,引發學生豐富的想像.3、提高教師的應變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能夠處理各種意外情況的能力,對於學生接受知識的信息反饋要隨時掌握,及時處理.弄清他們的希望與困難,並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節奏,使其張弛適度.或迂迴插入,慢慢導向課本中心,或更弦易轍,調整教案中原有設想,轉換講述角度.特別是對學生中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要及時捕捉,合理利用.4、提高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各種教學媒體的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控制,教師必須能夠根據各種條件變化,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努力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如採用電化教學手段,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等,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也可多種教法並重,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利於課堂控制.總之,注意提高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二)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的途徑我們學校一貫都十分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特別是這幾年學校一直把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為辦學興校的頭等大事來抓,在全國范圍內引進了一大批新教師.大大充實了我校的師資力量,基本上剛從高校畢業的年輕人.他們熱情高、干勁大、有朝氣、不保守,敢於改革創新,學校也極大可能地為新教師成長提供更多的平台,已經有師徒結對、新教師講課比賽、教師技能比賽、聽評小組的評課、請專家來校指導、外出學習等形式.有絕大部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在不斷提升,教學成績也比較理想,他們的成長總結起來基本上有以下的途徑:1、在獨立思考和學習中培養.面對課程改革,教師要學會獨自思考,即認真地反思及總結,獨立思考是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徑.現在的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挑戰,如何將自己的教學設想轉成教學行為,更好地將自己的東西傳授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師要深思的事情.教師只有獨立思考,才能教學目標、教學能力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夠深入鑽研、不斷創新,才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進步.例如教師要備一節課,首先應該是自己先獨立理解教材,領會課標、教參的精神,然後根據自己的教學能力、班級學生的基礎,獨立設計出符合自己教學水平、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案來.這樣的過程,憑的全都是教師自我的積累,發揮的全都是教師自己的才智,那麼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師自己.2、在借鑒中感悟. 借鑒他人經驗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借鑒不是臨摹、效仿、照抄,而是從經驗中悟出道理.借鑒不是借「標」而是悟「本」,絕不是「東施效顰」(見《莊子,天運》,美女西施病了,皺著眉頭,按著心口.同村的醜女人看見了覺得姿態很美,也學著她的樣子,卻丑的可怕.後人把這個醜女稱作東施,東施效顰比喻胡亂模仿,效果很壞.)作為一名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是新手,我們要虛心吸取經驗,走進課堂聽評課,聽不同類型教師的課,建議新老師先聽課後上課,虛心請教有豐富經驗的同行教師,感悟課堂教學的真正本質,將所見所悟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3、在同行交流與合作中提升.交流與合作是教師教學行為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我們不僅需要具有競爭意識,而且更需要合作.隨著信息傳遞的迅猛發展,對教師素質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能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團結協作,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勇於承擔責任是新時期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的合作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交流與合作能獲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擔問題;通過交流與合作可以從同事那裡獲取教學信息和靈感,產生新的想法;教師在合作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展示給學生,用無聲的語言告訴學生合作很有益,教師也在身體力行他們所倡導的信念;作為一個集體,教師通過合作可以獲得比個人努力更多的成績;通過分析材料、計劃及共同努力,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所以,與同行交流合作,是教師能力培養、提升的又一重要途徑.4、在課堂實踐中探索.教學能力是後天獲得的,教學能力是在實踐中提高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因此,實踐就成了教師形成和發展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課堂是教育研究的最前線,在理論中實踐,把自己所學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再運用到實踐中去,是對已學理論的檢驗,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系統,可以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不斷提高.5、在反思中前進.(1)反思教學能力形成與提高的渠道是否暢通----「開源助流」. 反思的目的在於:分析教學能力形成的障礙,通過排除而「開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通過打通而「助流」. (2)反思各種教學能力強弱----「揚長補短」. 經過分析、努力,讓強得更強,弱的不弱. (3)反思各種教學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顧」 經過分析、努力,讓教學效用高的繼續高,教學效用低的不再低.反思可以分成三階段: 課堂前反思:此階段為備課,預測學生的反應及學習狀況,所以藉由搭配課堂後反思:一次次的訓練自己的預測能力,使之更精準.課堂中省思:在課堂中觀察學生反應,並迅速擬定教學策略,需要良好的臨場經驗,而這正是新手教師最缺乏的.課堂後省思:上完課後針對之前的課做全盤檢討,例如:提問是否適當?活動參與度如何?學生的接受程度…等,作為下一次課程安排的依據.舉個例子,首先教師因為遭遇到問題而心中浮現問號:「為什麼小明上課總是不專心?」,當我們在課堂中遇到這種情況,總是忍不住要罵學生.其實本來已經充滿挫折感的學生,更因為我們這一罵而對學習失去興趣.針對這問題,教師可以先藉由省思想出可能性,再去尋找解決方式.可能性一、孩子可能有身體上的疾病.可能性二、孩子可能聽不懂,所以無法專心.雖然班上的同學年紀皆相近,但所處的認知發展階段可能不同,有的可能已經到了具體運思期,有的還在前運思期,所以挑個最淺顯易懂的解釋方式,以實際操作代替口述,應該會比較有效.總之,在中學教育中,教師肩負著很大的責任.然而,只要我們有敬業精神,練實基本功,善於思考,善於深入實際進行教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⑵ 會有人關注高校老師的學習經歷嗎

有很多人會關注高校老師的學習經歷,高校老師的學習經歷也是老師評定職稱或者職場競爭的關鍵因素,所以高校老師的學習經歷非常的重要。

⑶ 如何提高高校教師培訓的效果

一、提高實踐能力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是對人類社會本質的科學揭示。實踐是人類探索和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活動,
也是一切人才成長的根本途徑。離開了實踐,理論與實際、主觀與客觀就無法聯系並達到和諧統一。個體的實踐活動對能力發展有著積極影響。實踐能力可以理解為
實踐的能力。具體而言,就是指主體有目的、自覺地改造客體的能力,其中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客體是主體要認識或改造的對象。實踐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
形成並再現出來的,也就是說,只能通過實踐活動才能真正認識人的實踐能力。能力總是在活動中體現出來,它是控制活動順利進行的心理特徵。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從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度,
社會對高校教師的職業技能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應該認清形勢,抓住機遇,積極採取措施,加強青年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認識並積極參與社會
實踐,切實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為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的創新性人才夯實基礎。

社會實踐是青年教師知識和技能外化為教學能力的前提條件。教學實踐是青年教師知識和技能內化為教學能力的必要條件。青年教師需要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思想陶冶和能力拓展,更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教學指導和智慧火花的碰撞,還需要本人對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及時進行反思和完善。

二、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必須以社會實踐為載體

俗語雲「打鐵必須本身硬」,要想培養出適應性強、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建立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就至關重要。只有教師有
過硬的實踐技能,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手冊》通用標准關於師資隊伍的要求中,明確規定要有適當比例具有工程經歷的專
職教師,有一定數量的企業或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這充分體現了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可以預見,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就是「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20世紀,著名思想家奧爾特加指出:大學需要與科學長期、永久的接觸,否則就會萎縮退化;而且需要與公共生活、歷史事實以及整個現實環境保持接觸。
大學必須對其所處的整個現實環境開放,必須投身於真實的生活,必須整個地融入外部環境。這說明大學不僅需要科研還需要擴大社會接觸,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
力。作為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青年教師,只有通過參加不同層次的實踐和科研活動才可以了解掌握工程實踐的各個環節,掌握對於一個實際工程來說具體的施工順序
是怎樣的,施工中會遇到哪些實際問題,該如何解決問題等等,商學院的老師如果沒有在企業工作的經驗,那麼如何去指導學習了解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和程序?作
為一個實踐的導師,只有參與社會實踐,提升對其相關領域的社會實踐經驗,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科知識轉化為教育知識,將本專業領域的知識要點結合社會實
踐以若干簡單易懂的形式表達,使學生能夠接受。

大計,教師為本》的講話「我們的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和實施,以及《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的開展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改革是必然的,其中關於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肯定會有所要求的。

青年教師作為學校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培養和建設一支適應當前社會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青年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優勢。社會實踐是青年教師提高業務能力和自身素質的需要和載體,也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

三、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必須以教學實踐為主體

在我國,非師范類的研究生畢業之後可直接擔任高等學校的教師,這就從體制上決定了高校教師大都沒有經過系統的職業培訓,其教學技能缺乏實踐就是必然
的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質上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所應具備的一些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知識組織和傳授能力、教學活動組織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
力、人際交往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以及教學反思、監控和改進能力等。

目前,對於新引進的青年教師主要通過崗前培訓的形式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但是這種培訓形式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是:第一,教師培訓內容
偏頗,現有教師培訓多以相關教育法規、教育理論、教育技術、外語能力為主,有關教學論、課程論、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評價等直接與教學活動有關的知識和問題
討論欠缺。第二,培訓工作機制不完善,多數學校的教師培訓由學校人事部門負責,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教學改革、課堂教學結合不夠。第三,少有職業化的培訓
教師,培訓教師對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和課程開發等方面實際需求了解不深入。

教學理論脫離實踐在教學領域是大家所熟知的「悖謬」現象。它指的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不能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教學理論不能指導教學實踐,教學實踐不
能上升到教學理論,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高校一般圍繞三方面展開青年教師教學實踐工作:教學理論學習、教學方法與技術訓練、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國
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中關於教學內容方面,明確要求要處理好經典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目前,高校對教學理論強調的比較多,對教學實踐的重視還不夠。

教學實踐是科學和藝術的有機結合與統一。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教學實踐為主體,在實踐中教學才能體會教學能力的藝術性和創造性。青年教師大都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提高教學實踐能力的最好辦法是積極參與實踐教學。

四、社會實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模式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動態和復雜的過程。它需要涉及到社會環境、學校制度、學生個性、青年教師本身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實踐因素對於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實踐型的導師才能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生。

作為提高教學能力的載體,社會實踐能夠幫助青年教師及時掌握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及在工程中的具體應用,基於此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傳達最
新的知識和技能,完成教師對教學能力的提高。社會實踐的形式可以是:企業掛職、校企合作橫向或縱向課題、青年教師實習基地、企業博士後等。作為提高教學能
力的主體,教學實踐能夠幫助青年教師完成從教學理論到教學能力的轉化,是教學理論的拓展和體現。教學實踐的形式可以是:微格教學、現場教學觀摩、教學經驗
交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導師制、指導大學生競賽等。

綜上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要實現這個任務的關鍵是提高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而實踐能力
(社會實踐能力、教學實踐能力)又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高校青年教師不是先天的教育家,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當然,要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
必然要對目前教師的評聘制度進行改革,需要國家出台相應的高校教師考核、評聘和培訓辦法改革的扶持政策,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去掛職和積極參加教學實踐活動。

閱讀全文

與高校教師培訓經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