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員工培訓材料記錄怎麼寫
RoHS是《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的英文縮寫。
首次注意到電氣、電子設備中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是2000年荷蘭在一批市場銷售的游戲機的電纜中發現鎘。事實上,電氣電子產品在生產中目前大量使用的焊錫、包裝箱印刷的油墨都含有鉛等有害重金屬。
歐盟將在2006年7月1日實施RoHS,屆時使用或含有重金屬以及多溴二苯醚PBDE,多溴聯苯PBB等阻燃劑的電氣電子產品將不允許進入歐盟市場。
RoHS針對所有生產過程中以及原材料中可能含有上述六種有害物質的電氣電子產品,主要包括:白家電,如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空調,吸塵器,熱水器等,黑家電,如音頻、視頻產品,DVD,CD,電視接收機,IT產品,數碼產品,通信產品等;電動工具,電動電子玩具醫療電氣設備
一些大公司已經注意到RoHS並開始採取應對措施,如SONY公司的數碼照相機已經在包裝盒上聲明:本產品採用無鉛焊接;採用無鉛油墨印刷。
信息產業部2004年也出台了《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內容與RoHS類似,並於十月份成立了「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標准工作組」,研究和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標准體系;開展與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有關的標准研究和制修訂工作,特別是加快制定產業急需的材料、工藝、名詞術語、測試方法和試驗方法等基礎標准。
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2004年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在我國出口中所佔比重達55%。而歐盟已經成為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由於中國廠商環保理念和工藝水平的落後,RoHS指令使得將近270億美元的中國機電產品面臨歐盟的環保壁壘。
中國政府一直在給以密切關注和研究對策,國務院專門責成信息產業部負責針對歐盟環保指令的研究和應對工作。信息產業部根據《清潔生產促進法》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有關法規制定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已經完成,並於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規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列入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重點防治目錄中的電子信息產品中不得含有鉛、汞、鎘、六價鉻、聚合溴化聯苯乙醚和聚合溴化聯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對於2006年7月1日以前的一段時間,中國政府要求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商們實行有毒有害物質的減量化生產措施,並積極尋找可替代品。
同時,一個名為「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標准工作組」的機構也已經開始籌備成立,該機構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和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標准,開展與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有關的標准研究和制定工作,特別是加快制定急需的材料、工藝、測試方法和實驗方法的基礎標准。
因為企業做這個檢測報告無公信力,這個一般是在第三方檢測中心做。
更多詳細資料可以在網路上面找到.
體系與「標准化」
一、體系就是「標准化」
由13個國際組織制訂的OHSAS 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是全球的「安全質量標准化」的標准。它和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依據相同的管理原理。
二、安全性評價就是「標准化」
航天集團和原一機部等行業率先在我國開展了「安全質量標准化」工作——安全性評價,並取得很大成績。
目前的「標准化」的有關規定在某些方面比安全性評價更全面,尤其是基礎管理部分,但沒有本質區別。安全性評價進一步完善能達到安監部門「標准化」的要求。
三、體系與「標准化」的區別
1.「標准化」缺少或減弱了一些要素
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標准化」的共性就是OHSAS 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所有核心要素——17個要素,缺少了任一要素的「標准化」都不是完整的「標准化」。
目前所見到的「標准化」要求缺少或減弱了以下要素(按OHSAS 18001):目標和方案(4.3.3),協商與溝通(4.4.3),記錄及其控制(4.5.4),內部審核(4.5.5),管理評審(4.6)。
2.體系是動態的,「標准化」是靜態的
體系對要素不斷更新的要求和監控機制(4.5、4.6)使企業的績效能持續滿足法規和企業自身的要求,「標准化」達不到這個層次。
實現了「標准化」的企業如能持之以恆並不斷改進,就構成了一個較好的體系。因為「標准化」包含了體系的大部分要素,但「標准化」本身沒有持之以恆、不斷改進的動力。
3.審核機構不同
體系和「標准化」都要求進行第一方、第三方審核。但體系的第三方審核由獨立的認證機構進行,每年有監督審核,三年一復評;「標准化」的第三方審核由政府認可的行業組織或事業單位進行,未要求每年進行監督審核。
4.體系對PDCA循環體現得更加清楚,對風險管理的核心作用體現得更加清楚。
(應當說明,如體系做的不好,上述的優點體現不出來。)
四、目前我國安全質量標准化的標准制訂情況
1.礦山
(1)煤礦:國家安監總局2004年3月20日發布「關於印發《煤礦安全質量標准化標准及考核評級辦法(試行)》的通知」。2007年12月7日發布《關於在全國煤礦繼續深入開展安全質量標准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2)金屬與非金屬礦山:安全總管一字[2005]27號《金屬與非金屬礦山安全質量標准化企業考評辦法及標准(試行)》。
2.危險化學品
國家安監總局2005年198號文《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質量標准化標准及考核評級辦法》(試點工作用)和《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質量標准化導則》。2005年9月發布《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准化規范》(送審稿)。
3.煙花爆竹
《煙花爆竹生產經營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規范》和《煙花爆竹生產經營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考核辦法》
4.機械行業
2005年《機械製造企業安全質量標准化標准及考核評級辦法(試行)》和《機械製造企業安全質量標准化考核評級標准》。
《農業機械製造企業安全質量標准化考核評級辦法與考核評級標准》
《汽車工業機械製造企業安全質量標准化考核評級辦法與考核評級標准》
《石化通用機械製造企業安全質量標准化考核評級辦法》
5.化工
《煤化工企業安全質量標准及考核評級辦法》
《石油化工工程施工安全質量標准化管理及質量達標全程式控制制檢測技術及國家強制性條文》
《氯鹼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規范》(國家安監總局危化品登記中心)
《合成氨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規范》(國家安監總局危化品登記中心)
6.建築行業
《建築工程施工安全質量標准化達標與技術檢驗規范及國家強制性條文》
7.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安全生產標准化考核評級》。
五、簡單評述
1.有兩類安全質量標准化的標准,一種是較具體、要求定量化的,如煤礦、機械行業、航天科工的標准,一種是較原則性的,如關於危險化學品的標准。較原則性的標准,其包含的要素不如管理體系標准全面,其敘述不如管理體系標准嚴謹、精練。
2.在相關標准較完善、要求具體、有可操作性、適用於企業的情況下,按安全質量標准化的標准去做對企業是有好處的。
3.如果企業願意搞安全質量標准化,應將標准化和體系工作結合起來,而不應搞兩套(兩套工作程序、兩套文件),總體應以體系出現,即將標准化納入體系之中;同時滿足安全質量標准化考核評級的需要。
六、如何把體系與「標准化」結合起來?
在建立體系的過程中,把相關、適用的標准化要求納入其中。
例如,以危險化學品為例,把《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質量標准化標准及考核評級辦法》的要素納入OHSAS 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之中,見下表。同時准備好相關資料,滿足安全質量標准化考核評級的需要。
標准化要素
OHSAS 18001(2007)要素
4.1 領導與責任
4.1.1 領導
4.4.1資源、角色、責任、職責與許可權
4.1.2 方針目標
4.2方針
4.1.3 機構設置
4.4.1
4.1.4職責
4.4.1
4.1.5安全生產投入
4.4.1
4.2 風險分析
4.2.1范圍與評價方法
4.3.1危險源識別、風險評價及控制策劃
4.2.2風險評價
4.3.1
4.2.3 控制措施
4.3.3目標與方案, 4.4.6運行控制
4.2.4風險控制
4.4.6, 4.4.7應急准備和響應
4.2.5風險信息更新
4.3.1
4.2.6重大危險源
4.3.1, 4.4.6
4.3 法律法規與管理制度
4.3.1 法律法規
4.3.2法律及其它要求
4.3.2 符合性評價
4.5.2合規性評價
4.3.3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4.4.4文件化
4.3.4 安全操作規程
4.4.4
4.3.5 管理制度修訂
4.4.5文件控制
4.4 培訓教育
4.4.1 管理人員培訓教育
4.4.2能力、培訓與意識
4.4.2 從業人員培訓教育
4.4.2
4.4.3 新從業人員培訓教育
4.4.2
4.4.4 其他人員培訓教育
4.4.2
4.4.5 日常安全教育
4.4.2
4.4.6 培訓教育管理
4.4.2
4.5 生產設施完整性
4.5.1 生產設施建設
4.4.6運行控制
4.5.2 生產設施管理
4.4.6
4.5.3 關鍵裝置及重點部位
4.4.6
4.5.4 檢維修
4.4.6
4.5.5 拆除和報廢
4.4.6
4.6 作業安全
4.6.1 作業證
4.4.6
4.6.2警示標志
4.4.6
4.6.3 直接作業環節
4.4.6
4.6.4分包商
4.4.6
4.6.5變更
4.4.6
4.7 產品安全與危害告知
4.7.1化學品檔案
4.4.6
4.7.2 鑒別與分類
4.4.6
4.7.3 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
4.4.6
4.7.4化學事故應急咨詢服務電話
4.4.6
4.7.5危險化學品登記
4.4.6
4.7.6危害告知
4.4.6
4.8 職業衛生
4.8.1前期預防
4.4.6
4.8.2 防護與管理
4.4.6
4.8.3 個體防護用品
4.4.6
4.8.4 職業健康檢查
4.4.6
4.8.5作業場所管理
4.4.6
4.9 事故與應急
4.9.1事故報告
4.5.3事件調查、不符合、糾正及預防措施
4.9.2搶險與救護
4.5.3
4.9.3事故調查和處理
4.5.3
4.9.4應急指揮系統
4.4.7
4.9.5應急救援器材
4.4.7
4.9.6應急救援預案與演練
4.4.7
4.10 檢查與績效考核
4.10.1安全檢查要求
4.5.1績效測量與監視
4.10.2安全檢查形式與內容
4.5.1,4.5.5內部審核
4.10.3隱患整改
4.5.3
4.10.4績效考核
4.5.1,4.4.1,4.6管理評審
B. 從業人員培訓制度
從業人員培訓制度
第一條 目的
為提高本公司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充實其業務知識與技能,以增進工作質量及績效,特製定本制度。
第二條 適用范圍
凡本公司所屬從業人員的在職教育培訓及其有關作業事項均依本規定辦理。
第三條 工作權責劃分
1.教育培訓部
(1)全公司共同性培訓課程的舉辦。
(2)全公司年度、月份培訓課程的擬定、呈報。
(3)制定及修改培訓制度。
(4)全公司在職教育培訓實施成果及改善對策呈報。
(5)共同性培訓教材的編撰與修改。
(6)培訓計劃的審議。
(7)培訓實施情況的督導、追蹤、考核。
(8)外聘講師對公司的全體在職員工進行教育培訓,每季舉辦一次。
(9)全公司派外培訓人員的審核與辦理。
(10)派外受訓人員所攜書籍、資料與書面報告的管理。
(11)其他有關人才發展方案的研擬與執行。
(12)各項培訓計劃費用預算的擬定。
2.各部門
(1)全年度培訓計劃匯總呈報。
(2)專業培訓規范制定及修改,講師或助教人選的推薦。
(3)內部專業培訓課程的舉辦及成果匯報。
(4)專業培訓教材的編撰與修改。
(5)受訓員訓練結束後的督導與追蹤,以確保訓練成果。
第四條 培訓規范的制定
1.教育培訓部應召集各有關部門共同制定 《從業人員在職教育訓練規范》,提供培訓實施的依據,其內容包括:
(1)各部門的工作職務分類。
(2)各職務的培訓課程及時數。
(3)各培訓課程的教材大綱。
2.各部門組織機能變動或引進新技術使生產條件等發生變化時,教育培訓部應立即配合實際需要修改培訓規范。
第五條 培訓計劃的擬訂
1.各部門依培訓規范及配合實際需要,擬訂 《在職培訓計劃表》,送教育培訓部審核,作為培訓實施之依據。
2.教育培訓部應就各部所提出的培訓計劃匯編《年度培訓計劃匯總表》,呈報人力資源部核簽。
3.各項培訓課程主辦單位應於一定時期內,填寫《在職培訓實施計劃表》,呈報核准後,通知有關部門及人員。
4.臨時性的培訓課程,亦需填寫《在職培訓實施計劃表》,呈核後實施。
第六條 培訓的實施
1.培訓主辦部門應依《在職培訓實施計劃表》按期實施並負責該項訓練之全盤事宜,如訓練場地安排、教材分發、教具借調,通知講師及受訓單位等。
2.如有補充教材,講師應於開課前一周將講義原稿送教育培訓部統一印刷,以便上課時發給學員。
3.各項培訓結束時,應舉行測驗,由主辦部門或講師負責監考,測驗題目分三至四種,由講師於開課前送交主辦部門。
4.各項在職訓練實施時,參加受訓學員應簽到,教育培訓部應確實了解上課、出席狀況。
5.受訓人員應准時出席,特殊情況不能參加者應辦理請假手續。
6.教育培訓部應定期召開檢查會以評估各項訓練課程實施成果,並將記錄送交各有關單位參考予以改進。
7.各項培訓的測驗缺席者,事後一律補考;補考不出席者,一律以零分處理。
8.培訓測驗成績及成果報告,列入考核及升遷之參考。
第七條 培訓成果的呈報
1.每項 (期)培訓辦理結束後一周內,講師應將學員的成績評定出來,記錄於《在職培訓測驗成績表》,連同試卷送人力資源部門,以建立個人完善的培訓資料。
2.主辦單位應於每項 (期)培訓結束一周內填報《在職培訓結報表》及《講師鍾點費用申請表》,連同《成績表》及《學員意見調查表》,送教育培訓部門,憑以支付各項費用及歸檔。
3.如需支付教材編撰費用時,主管部門應填寫《在職培訓教材編撰費用申請表》,送相關部門核簽後憑此予以支付。
4.各部對所所屬人員應設定《從業人員在職培訓資歷表》。
5.每三個月,各部門應填寫《在職培訓實施結果報告》呈教育培訓部,以了解該部門最近在職培訓實施狀況。
第八條 培訓評估
1.每項 (期)培訓結束時,主辦部門應視實際需要分發《在職培訓學員意見調查表》,供學員填寫後與測驗卷一並收回,並匯總學員意見,送講師轉人力資源部會簽,作為以後再舉辦類似培訓的參考。
2.教育培訓部應對各部評估培訓的成效,定期分發《培訓成效調查表》,供各部門主管填寫後匯總意見,並配合生產及銷售績效,比較分析評估培訓之成效,做成書面報告,並呈報核准後,分送各部及有關人員作為再舉辦培訓的參考。
第九條 派外培訓
1.因工作或晉升就任新工作前的需要,各部門應在推薦有關人員送教育培訓部審議,呈總經理核准後派外受訓,並依人力資源管理規章辦理出差手續。
2.派外受訓人員返回後,應將受訓的書籍、教材及資格證書等有關資料送教育培訓部歸檔保管,其受訓成績亦應記錄於受訓資歷表。
3.派外受訓人員應將受訓所獲知識整理成冊,列為講習教材,並舉辦講習會,擔任講師傳授有關知識給本公司員工。
4.差旅費報銷單據呈核時,應送教育培訓部審核其派外受訓的資料是否交回,並於報銷單據上簽注,如未經過審核,會計部門不予付款。
5.本條款適用於參加公司外的培訓,對因升遷、儲備需要,在任職前可集中委託外協部辦理培訓,但每年以三次為限。
第十條 附則
1.各項培訓的舉辦,應盡量以不影響工作為原則,如距離下班時間一個半小時以上,或上下午均排有培訓時,應由主辦部門負責申報提供學員膳食,學員不得另報支加班費。
2.從業人員之受訓成績及資歷可提供給人力資源部門作為年度考核、晉升的參考。
3.本制度呈總經理核准後頒布實施,修改時亦同。
C. 食品從業人員培訓記錄怎麼寫
一、大綱
食品中常見污染及預防控制。
餐飲服務監督管理(基本要求)。
加工操作規程。
食品安全事故處理/過程監控要求。
培訓內容:
食品從業人員每年必須進行預防性的身體健康檢查。
食品從業人員必須先取得健康證並經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工作。
健康檢查的「五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痢疾,傷寒,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
為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衛生,食品從業人員應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工作中途離開崗位再上崗,休息後再次返回崗位必須堅持洗凈手再工作的原則。
食品從業人員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堅持「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被褥;勤換工作服。
食品從業人員發生原因不明腹瀉,發燒,咳嗽和皮膚傷口感染時,必須立即去醫院就醫,病癒後方可上班,不能邊上班邊看病。
食品從業人員的工作服必須定期清洗,並不得穿戴工作服出入非工作場所。
食品從業人員開始工作前必須堅持洗手消毒。
二、食品包裝及容器衛生
食品的容器要用國家允許的材料製成,並符合有關國家標准,無毒無害。
罐頭食品必須封口嚴密,罐體清潔干凈,無銹斑,無破損,無胖聽。
食品包裝標識必須清楚,容易辨識,必須有中文標識,標識的內容包括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生產批號或者代號,規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質期限等。
定型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產品說明書,不得有誇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內容。
三、食品貯藏衛生
貯藏食品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常溫貯存和低溫貯存。
貯藏食品應做到「四防」即做到防塵,防蠅,防鼠,防潮。
食品庫房在門上安置防鼠鐵皮的高度至少應達60厘米。
食品貯藏庫房要設專人進行管理,建立入庫,出庫食品登記制度,並按入庫時間做到分類存放,先進先出。
存放食品應與牆壁,地面保持離地,離牆均應要求在10厘米以上距離。
保存新鮮水果,蔬菜類食品最適宜的溫度是2-8度
烹飪後至食用前的食品放置時間需要超過2小時的,應當在高於60攝氏度或低於8攝氏度的條件下存放。在溫度低於60度,高於8度條件下放置2小時以上的食品,需要再一次充分加熱方可食用,加熱前還需要確認食品未變質。
冷卻肉或凍肉應置於-20度低溫冷庫中貯存。鮮乳,酸乳,奶油應置於2-8度的冷庫中保存。
食品貯存庫房應有機械通風設施,分主,副食品庫房設置隔牆離地存放,各類食品應分類分架,分區存放。不能與清潔殺蟲物品同庫存放。
冰櫃不能塞滿食品,食品之間應有空隙,剩餘熟食存入冰櫃內必須徹底加熱才可再次食用,冰櫃不能長期保存食物,冰櫃內的食品不能反復解凍復凍。
貯存食品,若及時熱藏,溫度應保持在大於等於60度,若及時冷藏,溫度應控制在8度以下。
四、食品采購加工銷售衛生
采購人員在采購各種食品,食品原輔料時,必須向供貨方索取同批產品的檢驗合格證或檢驗報告書。
按照國家規定,禁止銷售死黃鱔,死甲魚,死河蟹,死青蟹等水產品。
銷售食品應使用專用工具,嚴禁吸煙銷售。
生熟分開是指生熟食品制售者分開,盛裝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分開,生熟食品存放應分開。
為防止食品交叉污染,食品用菜板,刀具,抹布,盆,碗等工具和容器必須生熟分開使用。
加熱食品時,食品的中心溫度應達到70度以上。
食品加工製作銷售時應該嚴格做到生食品和熟食品加工人員分開,生熟食品存放分開,工具容器分開。
初步鑒別食品好壞可以採用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方法進行。
四季豆,土豆在加工製作時必須煮熟煮透,以免發生食物中毒。
五、食品加工場所衛生
冷盤間必須具備專人專間,專用冷藏設施,專用上下水,專用工具,紫外燈,不應配置滅蠅燈。
食品加工場所的地面應採用不滲水,不吸水,耐酸鹼及防滑材料鋪砌,並且平坦,無縫,具有1%-2%坡度。
食品加工單位必須具備原料處理,運輸,包裝,貯存等車間或場地。
食品加工場所的牆壁應用瓷磚或其他防腐材料裝飾成高度不低於
5米的牆壁。
食品的加工應按照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裝--貯存的工藝流程合理布局。
餐飲業廚房與餐廳的面積比應不小於1/2。
餐飲店應距離暴露垃圾堆,坑式廁所,糞池25米以上。
食品粗加工間應分別設置洗菜,洗肉和水產品專用洗滌池。
六、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種類,主要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蘇丹紅是一種工業染料,可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
細菌性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
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動物性食品引起。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高溫季節,多數由海(水)產品引起。
甲醛(主要成分XX馬林)是一種化學物質,目前被廣泛應用於醫學和工業等領域。人體呼吸道吸入和食入過量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因此,嚴禁在食品的加工和保存中使用,以及在居家裝修和傢具中過量使用。
黃麴黴毒素主要污染的食品有花生,玉米,乾果類等。
大豆中含有有毒物質抗胰蛋白酶和凝血素,生食容易發生食物中毒。
常見的化學性食物中毒有:有機磷農葯中毒,砷化物食物中毒,亞硝酸鹽食物中毒等。發生食物中毒的單位,除採取搶救措施外,還必須及時向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督部門報告。
大豆中含紅細胞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劑,因此豆漿一定要煮沸10分鍾以上,以免發生食物中毒。
食品從業人員發現有食物中毒情況發生時,應立即停止銷售可疑食物,通知120搶救病人,保留可疑食物,然後報告食品葯品監督部門。
七、餐具消毒
餐具物理消毒的程序是: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潔。
餐具化學消毒的程序是:一洗,二清,三消毒,四清洗,五保潔。
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餐具消毒,有效氯濃度及浸泡時間分別是250MG/L,10分鍾。
配製含氯消毒劑必須使用冷水,才能保證消毒效果。
配製好的消毒液在使用和放置4小時後必須重新配製,以保證消毒效果。
D. 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檔案都包括些什麼內容 急。。
安全生產抄教育培訓檔案襲包括:
1、三級安全教育檔案
廠級,車間級,班組級
2、特種作業安全教育培訓檔案
電工作業、鍋爐司爐、壓力容器操作和管道操作、起重司索指揮、爆破作業、金屬焊接作業、企業內機動車輛駕駛、登高架設作業、電梯駕駛作業、製冷與空調作業等。
3、四新培訓檔案
按照事實的新工藝,新技術或使用新設備,新材料,對從業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E. 食品從業人員培訓內容
從業人員每年進行健康體檢,持健康證上崗;新員工必須體檢、培訓合格後才能上崗。
2、建立從業人員健康檔案,將從業人員健康證明原件或復印件按照崗位分類存檔,到期前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確保健康證明在有效期內。
3、從業人員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疾病的,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從業人員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礙食品衛生病症的,應主動報告,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礙食品衛生的病症或治癒後,方可重新上崗。
4、實行每日崗前健康檢查制度,每日上崗前由班組長逐一檢查每個從業人員個人衛生、健康狀況,並詳細記錄。
5、從業人員應保持良好個人衛生,操作時應穿戴清潔的工作服、工作帽,專間操作人員還需戴口罩,頭發不得外露,不得留長指甲,塗指甲油,佩帶飾物。
6、上崗操作前應洗手,操作時手部應保持清潔。接觸直接入口食品時,應該經常用75%酒精擦手進行消毒。
7、自覺接受企業內部的健康晨檢制度;並熟記本崗位衛生知識及應知應會的內容。
8、入廁前必須換下工服,出廁後必須洗凈雙手、重新換上工作服方可進入食品操作場所
F. 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內容有哪些
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主要有以下內容: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第七條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培訓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標准;
(二)安全生產管理基本知識、安全生產技術、安全生產專業知識;
(三)重大危險源管理、重大事故防範、應急管理和救援組織以及事故調查處理的有關規定;
(四)職業危害及其預防措施;
(五)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經驗;
(六)典型事故和應急救援案例分析;
(七)其他需要培訓的內容。
第八條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培訓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標准;
(二)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技術、職業衛生等知識;
(三)傷亡事故統計、報告及職業危害的調查處理方法;
(四)應急管理、應急預案編制以及應急處置的內容和要求;
(五)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經驗;
(六)典型事故和應急救援案例分析;
(七)其他需要培訓的內容。
拓展資料: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是為了加強和規范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工作,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素質,防範傷亡事故,減輕職業危害,根據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而制定。生產經營單位負責本單位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工作。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進行安全培訓的從業人員包括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