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年教師培訓材料 新教師如何備課
1、學期(或學年)教學進度計劃——學期備課
在學期(或學年)開始以前制訂。它的作用在於明確整個學期 (或學年)教學工作的任務和范圍,並作出通盤的安排。其主要內容是:
(一)確定全學期的教學目的、要求和重點;
(二)安排一個學期的教學進度;
(三)合理分配教學內容和時間;
(四)考慮教學方法;
(五)做好教學(包括教具)准備。
學期備課的主要任務是通覽教材。在假期里,教師就應該鑽研全冊教材,領會編者意圖,熟悉知識范圍;明確各個單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掌握重點,分清主次,作出課時劃分。
2、單元(或課題)計劃——單元備課
在一個單元(或課題)的教學開始以前制訂。它的作用在於對一個單元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單元備課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一)進一步熟悉與掌握教材內容,領會本單元編排的目的與意圖,確定單元(或課題)的教學目的與要求;
(二)妥善地處理教材,配備習題,安排授課時數及教學步驟;
(三)根據教材重點、難點、關鍵,確定主次、先後、詳略;
(四)以單元為單位,把講、讀、寫、練、實驗和實踐恰當地結合起來,通盤考慮學生能力的培養。
單元備課的好處是:
(一)便於全面、系統分析一個單元的教材,從整體出發,通盤考慮這一單元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
(二)能有較充分的時間來鑽研課本中的疑難問題,事先加以解決;
(三)能把備課和學習更好地結合起來,不致於"臨陣磨槍",並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3、課時計劃(教案)——課時備課
在上每節課之前制訂。它對每一節課進行縝密的設計,是教師講課的依據,直接關繫到授課的質量。教師鑽研全冊教材和單元教材之後,雖然已為備好每一節課做了充分的准備工作,但是全冊教材或單元教材的任務,畢竟要通過具體的每一節課去完成。所以,在此基礎上,還得備好每一節課。
課時備課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項目:班級、學科、課題、教學目標、上課時間、課的類型、重難點、關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調控、學生活動過程、設計意圖)、課的進程時間分配、教具、習題設計、作業設計、小結設計、板書設計等。有的還需要列出學情分析等項目。(也叫課前備課)在上課進程中,教師有時根據具體情況可對原定課時計劃做出適當調整。
課時備課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熟悉教材,寫出具體教案,確定課時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時間分配、板書計劃、課內外練習題等等。
㈡ 學校教師培訓經驗材料
是否有小學教師培訓經驗材料
㈢ 青年教師培訓材料:教學一線教師如何做好課題研究的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至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生英語(課程)口語能力的培養等。
1選題的基本原則
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如,小學生抄寫題目與解決問題正確率關系的研究。這個課題視角就比較新穎。
科學性原則:如,利用氣功提高學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學性
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如,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可行嗎?對於一線教師顯然不適宜研究。
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一是理論價值(學述價值):指課題對檢驗、修證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教育理論體系的作用。二是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
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2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課堂上不想問?在課堂上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參與意識的研究」
(4)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大家知道,近兩年來,不少學校開展了教育敘事的研究,將回歸經驗總結法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記錄下來,通過講自己的課程故事和案例來闡述新的思想理念。實時的反思就是是經驗總結,往上升華就是課題研究。觀察中小學相關研究,真正引起共鳴的是那些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型教師的案例,而且課題研究越深入越是這樣!因為這是教師真正能夠模仿,真正能夠受益的。前蘇聯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這樣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學,不在高校。這句話的確意味深長。
3選題從哪些方面入手
(1)選教育科研的前沿課題。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達到特色創新的統一。把教學需要做為第一選擇,在學科間尋找交*點與結合部,圍繞熱點問題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關系的研究。
(2)選擇應用研究型課題。
(3)選擇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課題。
量力而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如,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和諧氛圍的研究
(4)選客觀條件比較具備的課題。
(5)選擇大小較適宜的中觀、微觀課題。
通常情況下,題域越窄,題目越小,越容易把問題講透徹;題域越寬,例證說不清楚,道理講不明白,面面具到,點到為止,沒有深度難成佳作,題目小一點、格調新一點、討論透一點。對教材、教法、教學對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驗與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