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公司員工培訓心得
一、前言 羅伯特-歐文曾說過:把錢花在提高勞動力素質上是企業經理最佳的投資。被稱為朝陽產業的物業管理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顯現出越來越強的生機,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物業管理企業員工培訓工作已顯得十分重要。 二、目的和意義 (一)員工培訓是物業管理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 物業管理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物業管理企業除了從市場上招聘到合適的人才外,更為有效的方式是通過培訓提高現有員工的素質,使其成為滿足企業需要的人才。 (二)員工培訓是物業管理企業管理者激勵員工的方法 當今社會,學習培訓已成為很多人改變自己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手段,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對學習的需求和渴望。物業管理企業內濃郁的學習氛圍,以及有效的學習政策都會對員工產生足夠強的吸引力,有利於員工隊伍的穩定。有遠見的管理者甚至還把學習培訓作為一種員工福利用來贈送或獎勵員工。 (三)員工培訓是物業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現代化的基礎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物業管理行業已從過去傳統的房屋協作管理轉向以委託管理方式為主的市場化經營管理。這種社會化、市場化的經營管理方式對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物業管理已不僅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需要有大批精通管理的優秀人才來推動它的發展。因此,員工培訓是實現物業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現代化的基礎環節和可靠保證。 三、制定物業管理企業培訓規定 培訓工作對物業管理企業來說是一項長期工作,物業管理企業應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培訓規定使培訓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培訓規定主要包括培訓的目的和意義、培訓的基本內容、培訓的方法、培訓的分類、培訓的組織實施、培訓的監督管理、培訓的效果評估等內容。 四、物業管理企業培訓的內容 物業管理工作涉及內容較多,培訓工作相對復雜,但總的來說,培訓可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企業相關知識的培訓 該類培訓是為了讓每一個員工對企業的歷史、現狀、未來規劃、管理服務理念、經營范圍、內部規章制度、人力資源管理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二)物業管理工作基礎知識的培訓 該類培訓主要是讓管理人員及操作人員熟悉並掌握與企業管理、物業管理相關的基礎知識。 (三)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專項技能培訓 該類培訓是為了提高基層管理者及操作者的實際工作技能。 五、物業管理企業培訓計劃 (一)培訓需求分析 1、培訓需求分析的內容 在編制培訓計劃之前,首先要對企業的培訓需求進行全面的分析,培訓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⑴組織分析 結合企業的年度經營管理發展計劃,分析企業及各部門需要哪些培訓以保正計劃的實施。 ⑵任務分析 依據企業的工作內容,分析個人需要進行哪些培訓才能保證任務的完成。 ⑶個人分析 依據企業的人力資源現狀,分析哪些人需要培訓,培訓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2、需求分析的方法 ⑴問卷調查法 向企業員工發出培訓需求問卷,讓員工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對企業應當組織怎樣的培訓提出建議。讓員工結合自己的工作任務提出培訓要求;讓員工結合自己的個人發展提出培訓需求。問卷法是一種非常普遍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培養員工關心學習、熱愛學習、參與學習的熱情,既是培訓需求分析方法又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較為有效。 ⑵約見面談法 挑選不同管理層次、不同工作部門的管理人員以及不同工種的操作人員進行面談,根據面談了解到的信息以確定公司的整體培訓需求。 ⑶會議調查法 召開培訓需求分析會,讓參加會議的人員提出培訓需求。 ⑷工作表現評估法 根據員工的日常工作表現以確定員工在哪些方面有缺陷,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以提高這些方面的工作能力。 ⑸報告審評法 根據各部門提供的培訓需求報告進行綜合評審以確定所需的培訓內容。 (二)制定培訓計劃. 培訓計劃是為了規定培訓工作的目標,制定整體規劃以實現這些目標;以及將培訓計劃逐層展開,以便協調和將各種活動一體化。 1、制定程序 企業各部門根據培訓需求分析的內容,結合部門培訓目標以及部門年度發展計劃制定出本部門的年度培訓計劃,上報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再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結合企業年度發展計劃以及企業培訓總體目標制定整個企業的培訓計劃。 2、計劃內容 為保證培訓工作按時、按質地實施,培訓計劃應包括培訓目標、課程設置、培訓方式、培訓控制、培訓評估等五個方面的內容。 ⑴培訓目標 培訓目標是指通過培訓工作所期望取得的成果,這些成果包括個人的、部門的、整個企業所要求達到的培訓結果。培訓目標是制定培訓計劃的基礎,培訓目標決定了培訓課程、培訓方式等一系列的內容。同時,培訓目標又是培訓考核和培訓評估的依據。所以,培訓目標的制定應該准確、細致並具有可測量性。 ⑵課程設置 培訓課程包括了培訓課程的名稱、培訓的時間、培訓地點、培訓教員簡介、針對培訓課程的培訓要求等內容。明確的培訓要求有利於員工提前對所培訓的內容有所准備和有所側重,有利於提高培訓效果。 ⑶培訓方式 根據培訓內容以及培訓對象的不同,可採用不同的培訓方式。常用的培訓方式包括講授法、學徒制、小島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戲法、觀摩範例法。 ①講授法 講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通常是讓一位教員向學員直接傳授某方面的知識。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節約經費、教授對象多,可同時面對多名學員,一次教學可讓很多學員同時受益。 ②學徒制 學徒制是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但至今為止仍然是企業培訓新人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的特點是由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負責幫帶一名或幾名新來的員工,通過傳授、示範、練習、檢查反饋等一系列過程提高新人的工作技能。學徒制較適合物業管理工作實踐中保安、綠化、保潔、維修等技術性工種 ③小島討論法 員工以5-7人為一組圍在一個圓形桌前(也稱「小島」),對特定的話題或主題進行討論。指導老師控制培訓的時間和進程。每一位員工都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不允許反駁別人的意見。指導老師將每個人的意見都寫在黑板上,同時鼓勵員工說出更新或更古怪的想法。當大家將自己的想法全部講完後,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員工對每一種意見進行評價,最後選出大家都滿意的答案。這種小島討論方式是引導員工自己解決管理問題的有效方法。 ④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讓培訓對象假想自己是公司的某一角色,並以此角色的身份來解決問題。這種方法能讓培訓對象身臨其境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員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改造工作習慣都很有幫助。例如:讓員工扮演業主要求提供相應的服務,以提高員工的服務意識;讓工作習慣不好的員工與上司角色轉換以達到改變工作習慣的目的。 ⑤管理游戲法 這種方法寓教於游戲中,通過完成事先設計好的精妙游戲,讓培訓對象領悟到其中的管理思想。例如:組織員工對有爭議的物業管理事件進行辯論,在辯論中提高認識。 ⑥觀摩範例法 通過組織實地參觀考察,運用電視機、錄像機、幻燈機、投影機、收錄機、放映機等設備來向學生呈現有關資料、信息,讓員工學習經驗、發現問題、改進工作。 3、 培訓控制 培訓控制的目的是為了監視培訓活動以保證培訓活動按計劃進行並糾正培訓過程中的偏差。可採用培訓簽到制、教員評語制等方法。還可在每次培訓結束時對員工進行考核,並將考核成績納入績效考評,與員工的待遇掛鉤。 4、 培訓評估 每次培訓工作結束後可通過員工的培訓報告、員工的工作表現等對培訓工作的效果進行評估,以便在今後的培訓中採取更好的培訓措施。 六、培訓組織實施 培訓組織實施是物業管理培訓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了培訓工作做什麼,培訓工作如何做,培訓工作由誰來做的問題。 (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能和任務 員工培訓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其主要職能包括計劃、組織、協調、監督等內容。具體職能和任務包括: 1、確定各級人員的培訓要求,聽取各部門的培訓需求,依據培訓需求制定培訓計劃; 2、組織執行物業管理企業培訓計劃; 3、定期向上級匯報培訓費用開支情況; 4、組織實施各種培訓課程與活動; 5、做好員工的培訓檔案管理工作; 6、做好收集培訓資料,編制符合企業經營管理特點的基礎教材; 7、維護培訓設施與場地,充分開發與利用各類培訓資源。 (二)培訓分類及實施要點 分類是為了建立一個立體的培訓模式,以便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培訓工作,培訓分類可根據培訓的對象、階段、內容、類型不同來劃分。 1、以培訓對象的不同層次分類 ⑴高層管理者 ①培訓目的 精通企業管理相關知識,掌握物業管理基礎知識,熟悉與工作相關法律知識,了解財務管理相關知識。 ②培訓內容 A、企業管理類 管理基本職能、組織文化建設、決策、戰略管理、組織結構與組織設計、人力資源管理、變革與創新管理、組織行為學、員工激勵、溝通與人際交往、控制系統、品牌策劃、公共關系。 B、物業管理類 房地產經營理論知識、物業經營管理知識、建築知識、機電設備維護保養基礎知識、物業環境保護及管理基礎知識、治安管理基礎知識、綠化管理基礎知識。 C、法律知識類 公司法及相關法規、消費者權益法及相關法規、價格法及相關法規、物業管理相關法規、建築物相關法規、房屋修繕相關法規、房屋裝飾裝修相關法規、價格法及相關法規、治安管理相關法規、消防管理相關法規、水電氣相關法規、環境衛生相關法規、綠化管理相關法規、會計法及相關法規。 D、財務知識類 學會閱讀會計報表、了解基本會計科目、了解財務管理基本指標。 ④培訓方式 專題講授、參觀考察、短期脫崗學習、在職學歷教育。 ⑤組織實施 由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直接組織實施。 ⑥培訓評估 每次培訓工作結束後可通過面談法對培訓工作的效果進行評估,以便在以後的培訓中更好地採取培訓措施。 ⑵中層管理者 ①、培訓目的 掌握企業管理相關知識,精通物業管理基礎知識,熟悉與工作相關法律知識,了解財務管理相關知識。 ②、培訓內容 A、企業管理類 管理學基礎知識、物業管理相關公文寫作、決策學、組織行為學、員工激勵技巧、溝通與人際交往技巧、控制方法、公共關系學。 B、物業管理類 房地產經營理論知識、物業經營管理知識、建築知識、機電設備維護保養基礎知識、物業環境保護及管理基礎知識、治安管理基礎知識、綠化管理基礎知識。 C、法律知識類 物業管理相關法規、消費者權益法及相關法規、價格法及相關法規、建築物相關法規、房屋修繕相關法規、房屋裝飾裝修相關法規、價格法及相關法規、治安管理相關法規、消防管理相關法規、水電氣相關法規、環境衛生相關法規、綠化管理相關法規。 ③培訓方式 專題講授、觀摩教學法、小島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戲法。 ④組織實施 基礎課由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直接組織實施,專業課由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協助、指導各職能部門具體實施。 ⑤培訓評估 每次培訓工作結束後可根據員工的培訓報告對培訓工作的效果進行評估,以便在今後採取更好的培訓措施。 ⑶基層管理者 ①培訓目的 了解企業管理基礎知識,掌握物業管理基礎知識,熟悉與工作相關法律知識。 ②培訓內容 A、企業管理類 管理基本職能、物業管理相關公文寫作、員工激勵、溝通與人際交往、公共關系。 B、物業管理類 物業經營管理知識、建築知識、機電設備維護保養基礎知識、物業環境保護及管理基礎知識、治安管理基礎知識、綠化管理基礎知識。 C、法律知識類 物業管理相關法規、建築物相關法規、房屋修繕相關法規、房屋裝飾裝修相關法規、價格法及相關法規、治安管理相關法規、消防管理相關法規、水電氣相關法規、環境衛生管理相關法規、綠化管理相關法規。 ③培訓方式 專題講授、觀摩教學法、小島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戲法。 ④組織實施 基礎課由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直接組織實施,專業課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協助、指導各職能部門具體實施。 ⑤培訓評估 每次培訓工作結束後可根據員工的培訓報告、員工的工作表現等對培訓工作的效果進行評估,以便在今後採取更好的培訓措施。 ⑷基層操作人員培訓 該類培訓的目的是為了讓基層操作人員熟練掌握基本操作規程,可由各部門具體組織實施。 2、以實施培訓的不同階段分 ⑴崗前培訓 ①培訓目的 為新聘員工提供基本的任職知識和技能進行的培訓,通過培訓認定其上崗資格。 ②培訓內容 公司的歷史、公司的組織結構、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和許可權、對待顧客和員工的管理理念、公司的產品與服務、對員工的期望、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 ③組織實施 由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組織實施。 ④培訓評估 考核合格後上崗。 ⑵在崗培訓 為在崗人員提供學習履行職務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的培訓。 ⑶轉崗培訓 為在職人員崗位輪換之前進行的培訓,目的是讓輪崗人員熟悉新崗位所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3、以培訓的不同類型分 ⑴學歷教育 是成人繼續教育的一種方式,公司應在工作時間上積極給予支持,如條件允許還可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學歷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夜校、函授等方式。 ⑵職業技能培訓 根據國家勞動社會保障部的有關規定,物業管理、電工等技術性工種必須持有技術資格證方能上崗,凡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員應參加相應的培訓並通過鑒定後取證。此類培訓一般是委託勞動部門批準的培訓機構來進行。 ⑶專項培訓 為提高員工某方面的專業技能而進行的培訓。此類培訓一般是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來進行。例如:為提高員工公文寫作能力而進行的寫作培訓;為提高員工服務水平而進行的禮節、禮儀培訓等。 七、培訓工作誤區 (一)員工培訓不重要 的管理者認為培訓工作不重要,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員工培訓十分重要。只有通過培訓才能使管理者的意圖得到貫徹;只有通過培訓才能使公司的制度得到具體落實;只有通過培訓才能使員工的素質得到提升;只有通過培訓才能使企業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員工培訓有風險 有的管理者擔心自己培訓好的員工跳槽,因此不太重視培訓。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為,其結果只會使公司員工素質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好的員工會因為得不到培訓而離開企業,最終企業只留下一些平庸的員工。 (三)員工培訓是人事部門的事 員工培訓是企業長期持久的戰略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需要企業各方面的配合以及人、財、物、信息資源的保障。因此,它並不是哪一個部門的事,而是整個企業都應該關注的事,應該引起企業管理人員的高度重視。
❷ 對新員工培訓有什麼建議
1.分析員工類型:有經驗性格外向,有經驗性格內省;無經驗性格外向,無經驗性格內向。分析性格後對待不同性格的員工授課是態度要有所不同
一、有經驗性格外向的新員工:往往因為自身經驗對於培訓所受課程自以為是。因此要在開課的時候一定要將她/他這種傾向撲滅。
二、有經驗性格內向的新員工:多多鼓勵其經驗的價值,讓他有自信和存在感
三、無經驗性格外向的新員工:要一開始多傳授正面觀點最要讓他成為培訓段團裡面的leader
四、無經驗性格內向的新員工:這種類型的員工可塑性最強以多鼓勵為主。
PS:一般分析和區別對待可以在破冰游戲中體現
❸ 經驗交流是員工培訓的授課形式嗎
員工培訓形式:
講授法
視聽技術法
討論法
案例研討法
角色扮演法
自學法
互動小組法
網路培訓法
場景還原法
個別指導法
員工培訓類型:
員工培訓按內容來劃分,可以分出兩種:員工技能培訓和員工素質培訓。
1、員工技能培訓:是企業針對崗位的需求,對員工進行的崗位能力培訓。
2、員工素質培訓:是企業對員工素質方面的要求,主要有心理素質、個人工作態度、工作習慣等的素質培訓。
❹ 如何進行員工禮儀培訓
首先是確定培訓方向:禮儀的種類非常多,五花八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所以首先你要先根據公司的類型,選擇符合公司所處行業的禮儀課程&內容,比如酒店的話就需要對酒店員工進行專業的接待禮儀;
對員工要進行培訓前摸底,了解員工在哪些方面欠缺比較多或者是哪些方面做的還不夠充分的,進行培訓前的摸底,如果有典型還能當做案例講解分析;
合適的講師,如果是企業內部培訓,講師大部分來自找在相關禮儀方面做的很優秀的領導或者優秀員工,他們在這方面可以當做是其他員工的標桿或者榜樣學習;如果是外部聘請就需要考量培訓師的能力了,比如培訓經驗,場次,講師的年紀等等(這也很重要),像深圳萬友引力管理咨詢的張育誠老師就講得不錯;
培訓的內容:比如說 「有理方能走遍天下」這些系列課程的培訓內容,需要涉及到員工的說話談吐、接人待物的細節、衣服著裝的標准與統一,讓講師一一細致的為員工講解說明,最好是通過PPT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還有情景演練的形式,讓受訓的員工更容易接受。
總結,根據萬友引力管理咨詢的培訓經驗:禮儀培訓跟其他培訓一樣,需要幾個關鍵的地方:培訓內容(課件)培訓講師(老師)培訓群體(員工)經驗交流和案例分享(互動),做到這些,培訓就不難的。
❺ 企業對管理人員的培訓的重要性是什麼,要寫論文啦,有經驗的朋友幫忙分析一下,謝謝
培訓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培訓必須按企業的發展原則建立。
培訓是企業的義務和責任,接受培訓是員工的權利,這種責任和權利統一的基礎是「做好工作」。
培訓的重要性和目的是:
第一,對新員工進行培訓,使他們盡早掌握企業的各項方針和政策,以及各項規章制度,從而盡早地穩定情緒,融合到員工隊伍中去,心安理得地開始他的職業生涯。
第二,通過對新員工技術和技能的培訓,讓他們盡早的掌握工作要領,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盡早地達到工作質量標准,為增加工資收入創造條件;
第三,通過培訓使現在員工的技能得以提高,完善和充實,使現有員工具備多方面的才幹,為工作輪換和橫向調整創造條件,使現有員工具備更高水平的工作能力,為晉升或縱向越進創造條件,
第四,通過培訓,減少工作中的失誤,減少工傷事故,減少災害的發生,降低因失誤而造成的損失,使現有的員工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第五,通過培訓,使員工減少消耗和浪費,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企業效益,從而提高每個員工的收入與獎金;
第六,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氣氛,減少工作中的磨擦,減少組織內的不平與不滿,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員工對企業的信賴感和忠誠心,減少離職和辭職現象;
第七,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知識程度和水平,提高員工的首創精神和創新能力,減少企業引入新技術,新知識和新設備的阻撓和障礙。
培訓,對企業來說,是永遠不能擺脫的責任,離開了工作現場的指導,教育,離開了「脫產學習」,離開了始終不逾的,對每個員工的能力開發,包括員工自我培養,企業要想維持日常工作,謀求自下而上與發展是不可能的。
同樣,對每一位員工來說,何以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達到光輝的頂點,充分顯示其各自蘊藏的潛力,何以在自己為此工作和服務的企業中作出成就,被人尊敬和自我滿足,唯有依賴教育培訓,這是他們在職業生涯中始終擁有的權利。
如果這種責任與權利,不能統一於工作,換言之,培訓不能紮根於每個員工從事的職務工作,並給企業帶來現實效率,培訓就成為一種額外負擔。
企業的責任 按照工作要求或通過員工的日常工作對員工實施教育指導和培訓。
員工的權利 為了提高工作能力,改進工作態度,實現自我,達到職業生涯的頂點,參加教育培訓。
教育培訓 統一於工作在企業統一的基礎上,按企業生存與發展要求,開展有組織,有效率的教育培訓工作。
綜上所述,培訓的目的在於挖掘從業人員的潛能,即充分開發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能力;挖掘從業人員看問題的能力,達到用肉眼、天眼、心眼、佛眼、道眼看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以便把原有的工作或下一步的工作做得更好,培訓的焦點在於技能,不僅是能讓員工知道更多,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善現有的行為並讓員工在從事下一工作以前掌握應知應會,從根本上說,培訓是一種開發能力的工作。
❻ 海爾的經驗對其他企業進行員工培訓有什麼借鑒意義或者啟示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關鍵是如何分辨糟粕與精華,問題在於我們不了解海爾是怎麼樣的,內其他的企容業又是什麼樣的。所以,重要工作在於,搜集與海爾相關的和」其他企業「信息,融會貫通,再做揚棄。
這是思路,我們都應該記住,要熟悉、要理解,才有可能做好論文。我當年做論文的時候,曾經在這方面被導師批評過。
共勉啊。加油!
❼ 有什麼其他的方式可以讓優秀員工把自己的一些經驗.技巧分享給普通員工,除了培訓分享之外的
將所有員工分組,然後讓優秀員工做組長。
❽ 海爾的經驗對其他企業進行員工培訓有什麼借鑒意義或者啟示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關鍵是如何分辨糟粕與精華,問題在於我們不了解海爾是怎麼樣的,其他的企業又是什麼樣的。所以,重要工作在於,搜集與海爾相關的和」其他企業「信息,融會貫通,再做揚棄。
這是思路,我們都應該記住,要熟悉、要理解,才有可能做好論文。我當年做論文的時候,曾經在這方面被導師批評過。
共勉啊。加油!
❾ 人力資源經驗分享:培訓如何轉化為企業生產力
據了解,80%以上的企業培訓經理表示,「錢花了,培訓效果卻不明顯」、「時間花了,培訓需求還是確定不了」。
這成為眾多HR經理、企業培訓師共同苦惱的問題。
據專家分析,出現這些狀況的根源在於沒有運用合理有效的培訓模式。
目前,國內的企業培訓多是應急式的,85%以上的培訓計劃臨時敲定,培訓的隨意性很大。
相比之下,國外的培訓模式以委託培訓、合作培訓、內部機構培訓三種方式為主,其中內部機構培訓成為外企最青睞的培訓方式,如企業自辦管理學院或培訓中心。
針對如何提高培訓的有效性的問題,我們訪談了三位HR專家,以不同的視角來分析培訓如何轉化為企業績效,從而提高企業生產力。
「三精」為導向 提高培訓績效 時榮國 金州環境人力資源總監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要結合業務實際進行,將滿足公司總體發展需要、業務部門和員工的實際需求作為人力資源開發和服務的主要目標。
培訓作為人力資源管理最直接服務於業務一線的模塊單元,更應該緊密結合業務實際來開展。
服務於客戶,就要對自己的客戶和客戶需求進行了解。
人力資源的客戶可以分為3個層面:戰略層、策略層和員工層。
戰略層也就是公司整體管理層面,重點在於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他們的需求和判斷基本可以反映公司戰略層需求;策略層也就是公司的各職能和業務管理層面,重點是各部門負責人,他們對業務和各自職責的理解基本可以代表公司策略層的需求;員工層面代表著公司最基層的實際需求,五花八門,各有特點,需要認真分析和整合。
需求了解「精準化」 所謂了解客戶需求,首先要與客戶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其次要對客戶的需求有所判斷,從人力資源專業角度與客戶進行需求交流探討,確認他們實際需求的有效性;第三,要從公司整體人力資源的角度對客戶需求進行分析、判斷和宏觀調控。
具體到培訓方面,以業務部門為例,也就是要知道業務部門的基本培訓需求,這種需求往往是樸素的、相對模糊的,需要通過不斷地交流和探討,甚至是對業務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確認的,這就需要我們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有業務的敏感性和基本素質,從而在了解了一線業務需求的基礎上能夠有正確的理解和專業性判斷,能夠與業務經理進行專業的溝通和交流。
在了解了業務的真實需求和確切需要之後,需要從人力資源專業角度對這些培訓需求作出判斷,如崗位的職責和任職資格,對崗位人員具備的實際知識、技能和崗位績效有正確的、相對全面的評估,通過對這種經過確認後的需求和實際之間的差距比較,才能得出相對准確的需求調查。
培訓內容「精確化」 公司培訓應當結合各個層面的具體實際進行,針對不同的培訓層面和專業,進行不同方法和模式的培訓。
按照內容,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專業培訓、管理文化培訓和員工基本素質培訓。
專業培訓應該更多倚重於業務一線部門的分析和判斷,採用內部交流和逐步積累的方式進行。
對於一些通用技能,如營銷技巧、生產管理、采購管理等可以在不斷深入的內部交流和探討基礎上,明確了自己的問題和需要提高的內容之後,有的放矢地請外部專業機構有重點地提供協助。
而對於內部管理和文化培訓,則需要人力資源部門深入了解公司整體管理狀況,對公司整體管理和文化有良好的把握,對各級管理人員所具備的技能以及需要提高的能力有相對客觀和整體的判斷,不能人雲亦雲,僅僅根據個別管理人員的需求不加分析和判斷地進行培訓。
這種管理培訓也應該是結合公司整體管理步驟進行的,在經過了比較多的管理實踐和管理探討之後,對大家普遍關注和欠缺的內容進行有目標、有計劃的培訓和安排。
員工基本素質培訓也應該是基於對公司整體管理和員工基本素質了解的基礎上進行,針對公司員工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能力欠缺進行重點培訓,而不應該是沒有重點地撒胡椒面。
只有在逐步解決了共性問題之後,才可以逐步深入,針對局部重點問題進行培訓和改進。
應當說,培訓更多解決的是人們的理念和基本方法問題,不再是過去生產型企業基本的業務技能培訓,方法和思路、理念的開拓更重於技能、專業的提高。
培訓只是一種外部支持手段,培訓師的前期咨詢調研和培訓課程的針對性調整,更多是建立在我們自身對企業正確的分析判斷基礎上的,是外部因素,真正起作用的是內因,我們自己通過實踐來不斷地提高培訓績效。
因此,我們要正確地理解培訓的意義,不能期望通過一次培訓解決問題。
培訓選擇「精細化」 對於目前的培訓市場而言,培訓公司打造自己的課程、擁有自己的培訓師是非常不經濟的。
培訓師屬於共享資源,培訓課程相對比較固定,因此培訓師的選擇重於培訓公司的選擇。
那些在國際性規范大公司有過從業經驗,或者在咨詢行業有過深厚經驗,或者專業背景比較強的培訓師是一般企業的首選。
另外,與培訓師的當面溝通交流和了解也是培訓師選擇中的重要環節。
選擇培訓師和企業面試一樣,都是對培訓師的經驗閱歷、知識素養和調動、控場能力的全面判斷和把握。
好的培訓師是企業培訓效果的基本保障。
從培訓內容和培訓形式來看,對企業而言,最好的培訓方式是內部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和傳播。
只有在內部知識和經驗得到了比較好的貫徹之後,我們才可以逐步加大有針對性的外部培訓力度。
對於企業共性問題,適於外請培訓師的企業內訓;對於局部重點問題,可以採取外派參加公共培訓的方式,外派人員接受培訓後要進行內部知識共享或公開培訓,降低培訓成本,擴大培訓效果。
還有一些屬於理念或態度以及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訓,可以採取內部開發課程、或者自學等方式進行。
科學的培訓管理機制、良好的課程選擇和一定的壓力是提高培訓績效的重要保障。
通過內部管理和業務人員的定期培訓機制,一定管理級別的定期培訓管理,外派培訓的內部共享,內部課程開發的獎勵機制,以及內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培訓組織和安排,並對培訓具體效果做出要求,對培訓費用與成果進行掛鉤等,都是提高培訓績效,將培訓轉化為企業競爭力和生產力的良好方法,值得企業不斷探索、運用。
培訓如何見成效 吳少勇 中鐵建工集團 戰略培訓經理 培訓選擇——「目的」為導向 首先要明確培訓是要做什麼?達到什麼目的?然後確定你的手段和培訓的內容,確定了培訓的內容才能決定你要選擇什麼樣的培訓機構,什麼樣的培訓師。
有些情況下我們選擇內部的培訓師比較合適,比如要做內部管理流程的培訓就比較適合選擇內部的培訓師,既降低成本又提高針對性;如果是管理理念的培訓就可以選擇一些正規的經驗高度都相對比較好的培訓機構。
另外,由於要培訓的對象的不同,規劃分配的培訓成本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根據培訓的對象和內容,以及培訓的目的來選擇適合的培訓機構。
另外,在培訓機構的背景考察上,首先根據培訓內容,看它是否做過同行業相近的培訓,效果如何,培訓師的風格如何;然後根據自己培訓對象的特點選擇恰當的培訓風格,比如不同的年齡段所適應的培訓風格是不同的;另外客戶滿意度如何,調查它曾經培訓過的企業或者員工,詢問培訓的效果。
總而言之,培訓機構的選擇是一些綜合因素的權衡,選擇與自身培訓對象相匹配的內容和培訓風格,從而提高培訓的效果。
培訓形式看「滿意度」 培訓形式的選擇應該是多樣化的,有送出去的,也有請進來的,有形式活波的,比如年輕學員他所喜歡的培訓方式一般是比較活潑的,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如果是年齡比較大的,他可能就比較喜歡傳統的講授形式,因為角色扮演中可能會設計到層級的假定,如果能讓他放棄自我的身份的話,效果也是不錯的。
一些學員的學習慾望是很強的,如果培訓的內容也符合他職業發展的需要,那麼他肯定會積極主動地去學,這對吸收是很重要的。
另外,培訓形式的選擇應該結合不同培訓對象的如職位等其他特點,職位低的要求不高,更側重內容的實用性,職位高的就會高些,除了內容貼合需要外還會在意形式是否令其滿意。
培訓對象的滿意度會直接影響到培訓的效果。
培訓考核評估「三維度」 如何有效地評估培訓績效,使培訓真正達到提高員工績效的目的?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掌握和評估。
首先,是對組織者的評估。
根據培訓形式,如果是在企業內部培訓,那麼對組織者會有一些量化的考核,比如培訓場地選擇,是否安靜、整潔;培訓需要相關的設備、道具等是否准備齊全並能正常使用;是否做好培訓考勤登記或簽到表,培訓資料及茶水準備等;是否做好培訓過程的紀律控制,比如是否提醒學員手機要關閉或調成振動,講課期間不宜在場內隨便走動,以免影響老師和學員思路;培訓過程是否做好文字記錄、錄像或錄音等,是否跟培訓師協商把老師的課件留存,以便其他學員學習和參考等。
總之,對組織者的評估要從形式和過程上來綜合考評,以保障培訓效果。
其次,是對培訓師的評估。
培訓師是否按照企業的要求做好PPT,並且符合學員需要,是否充分了解本企業和競爭企業的狀況;他的培訓風格是否符合多數學員的喜好,培訓現場是否活躍,他的感染力如何,能否充分調動學員的參與興趣,得到學員的積極互動配合;學員提出問題培訓老師的解答是否讓提問者滿意;學員培訓完後填寫的滿意度調查,對培訓師的打分怎樣;培訓老師培訓完後是否跟學員交流心得,看他們吸收情況,以及後期實踐問題的解疑,比如培訓做完了,做一個調研,一個月後還有幾個學員和講師保持聯系,三個月後還是否有交流。
這些都是評價培訓師風格和敬業程度的一種方式。
最後,是對學員的評估。
首先是形式的評估,如出勤率、現場的紀律、有無打瞌睡等。
建議學員內部成立幾個小組,相互進行內部評比;其次是培訓後的感悟評價,培訓後學員是否把培訓內容轉化成心得和感悟,進而轉化為態度行為的轉變和技能的提高;再次考核成績的好壞,通過考試來檢驗學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後最重要的是主管的認可度,有多少主管支持這個培訓,他派出去參與培訓的學員學完回來後感覺有無效果,他最清楚學員培訓前後的工作績效轉變,如果效果明顯,他會更加支持和配合這個培訓;最後,培訓效果的評估,測算培訓到底創造了多大價值(利潤),這個需要通過長期的測算,逐漸找出一個數學模式,大概需要5年的數據來作支持,以計算出培訓體現在企業利潤增長上的有多少來評估培訓的有效性。
培訓的概念應該是廣義的,不僅限於傳統的培訓形式,其實最好的培訓方式應該是在工作中,通過工作實踐本身來學習和提高,比如形成一個項目管理團隊,有一個特別精通業務並且善於輔導的項目經理來帶其他成員,這樣就可以把其他人員帶出來,達到較好的培訓效果。
培訓:關鍵要做「透」 麻紅澤 啟元動態管理研究機構總經理 企業只有把培訓真正做「透」,讓接受培訓的員工不僅僅轉變理念、學習知識,更應該掌握方法與操作工具,並能夠在實施過程中得到輔導,熟練地掌握操作技能,培訓投入才算真正讓企業產生效益。
為什麼提出做「透」,是因為現階段的企業培訓並沒有表現出其應該表現出的作用。
要培訓真正起到企業經營的支撐作用,那麼必須使培訓與企業經營的三個層面緊密結合起來。
公司層面:培訓與企業營運目標相聯系,支持企業組織能力的提升;部門層面:培訓與部門目標相聯系,支持部門績效的實現;員工層面:培訓與員工能力發展相聯系,支持員工業績的達成。
培訓績效是個積累的過程 在公司層面,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組織能力提升需要一個較漫長的過程。
由於管理基礎、資金、精力、市場競爭需求等因素的制約,通常在一段時間內只能做好一兩項管理提升工程。
聯想董事會主席柳傳志曾經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企業發展就如同夯土一樣,撒一層土夯實了,再撒一層土再夯實。
」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最要不得的就是系統規劃、全面開花,到最後什麼都沒有做好。
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應該是系統規劃、分步實施,用一年甚至幾年來將一項管理工程提升落實,真正成為企業的能力積累,如同聯想的管理三要素、GE的六西格瑪等。
組織能力提升的基礎是員工能力的提升,而員工個人能力提升又受認知能力、精力、壓力、興趣的制約,很難在一段時間內快速掌握多項技能。
研究表明,一個人要熟練掌握一項新的技能通常需要21天,而要將這一項技能運用熟練,成為習慣則需要90天時間。
因此員工的技能訓練與提升通常需要一個完整的過程。
經驗總結,每個人在一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學習一項技能,通常可以掌握得比較好,再經過不斷實踐,就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得比較到位,使一項工作真正保質保量的完成,從而提升個人績效。
注重培訓過程督導控制 培訓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讓員工真正掌握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而員工真正掌握崗位技能需要一個「認識→了解→掌握→熟練→創新」的過程。
由此可見,如果培訓沒有使受訓人員普遍達到「掌握」這個階段的時候,表明該員工還沒有掌握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不具備勝任該職位的工作能力,這次培訓也就成了過眼雲煙。
同時,即使掌握了這些技能,還不能保證其在工作中能夠很好的應用,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輔導,直至熟練掌握為止,這時候該員工才能夠算真正掌握了崗位技能,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該項技能解決問題,創造出企業期望的效益。
培訓如何才能夠做「透」呢?我們看看掌握一項技能要分哪幾步。
舉例說明,比如銷售能力,要求銷售人員能夠通過與客戶交流,合理處理客戶的問題,快速達成交易。
要想達到實現交易這個目標,要求銷售人員將所學銷售技能合理應用到與客戶的每一次交互中。
銷售技能轉化為交易實現的過程包括:銷售的基本理論知識,控制銷售過程的方法,溝通技巧及應對銷售過程中每個環節的技巧。
掌握這項技能的前提是掌握銷售的基本理論知識,除此之外還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如溝通技能等,並在日常工作中實際應用,並獲得輔導,以不斷提升實踐中的應用能力。
因此,要使員工達到能夠創造效益的程度,我們的培訓至少要做到掌握工作所需技能這一環節。
這就要求企業培訓首先要讓受訓員工認識到學習與掌握培訓所涉及技能的價值與必要性;其次,讓員工學習並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再次,讓員工深入了解並掌握應用的方法與工具;第四,讓員工清楚了解工作標准要求與工作流程;第五,在日常工作中適時對員工進行應用輔導,這樣才能夠使受訓員工對工作中所涉及的技能得以完全掌握。
員工在初步掌握了受訓的方法與工具外還不能完全准確無誤地將此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這需要我們繼續在以後的工作中加以跟進、輔導與修整,直至員工完全熟練應用為止,這樣才算使一項技能的培訓真正在我們的企業得以落地生根。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很多企業投入培訓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對員工培訓的實施與管理過程督導控制不利,致使受訓人員沒有達到真正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熟練應用培訓技能的目的,培訓逐漸失去了支持企業運營目標的意義。
企業只有把培訓真正做「透」,讓接受培訓的員工不僅僅轉變理念、學習知識,更應該掌握方法與操作工具,並能夠在實施過程中得到輔導,熟練地掌握操作技能,培訓投入才算真正讓企業產生效益。
培訓績效評估重在應用效果 企業也好,員工也好,優秀或卓越,不是做了多少而在於做好、做「透」多少。
能力高低不在於學過什麼,而在於精通了什麼。
做每一件事,我們都應當問自己三個問題:做了嗎?做到位了嗎?做完美了嗎?企業培訓要做「透」,就應該著重培養員工能夠做好什麼的能力,精通什麼的工作能力。
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在培訓規劃與實施過程中應適時轉變思路,改變培訓方式,由現階段的企業一年做了什麼培訓,做了多少培訓轉變成為企業今年做好了哪些培訓,員工真正掌握了哪些工作所必需的技能。
只有這樣,我們企業的培訓投入才真正能夠實現經營效益的轉化。
培訓要做「透」,非做「秀」。
這就要求培訓師要把這個培訓過程做完整,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轉變和理論知識的認識與學習階段,更要結合企業實際進行應用示範、指導培訓學員應用練習,並在培訓後一段時間內對員工進行跟進輔導與檢驗,促使員工真正掌握理論應用與實踐的方法,技能的應用達到熟練的程度,從而提升工作績效,使培訓真正轉化為企業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