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習陶藝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能帶給孩子快樂
提高孩子的藝術欣賞能力
有利於個性發展
促進親子關系
❷ 關於軟陶的介紹及幼兒學習軟陶陶藝有什麼好處
摘自:MYCLAY我的粘土 -軟陶培訓班
(一)揉捏中得到宣洩
兒童玩泥和制陶能充分表達兒童本身特有的思維和認識,是他們的自我表現,是人類原始的個性情感的宣洩和流露。如:陶藝室里經常可以看到年幼的小孩因為喜歡泥巴,而在那兒隨意地糊泥;也會因為與大人賭氣,而用力地敲打泥巴,捏塑泥塊。那些成型的並不一定是工藝品,但卻是孩子真實情感的流露。
在兒童泥塑的領域里,很少有理性、邏輯的成分,更多的是他們的直覺表現。我們越是關心人類經驗的基本問題,就越發覺到兒童陶塑與遠古人類陶器的親近,以及它與原始藝術、民間藝術,甚至現代藝術的某種相似。
回想成人對兒童的指指點點,恰恰是對他們創造潛能的抹殺。兒童拙樸的造型之所以讓人心動,正是因為其表現了他們蓬勃的生命力,洋溢著他們天真活潑的感情,展示了他們積極的創作本能。但隨著年齡的增加,邏輯思維的發展,這種創造性的想像力反而衰弱褪色了。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墨守成規,要讓學生把學到的技法、知識用來創造自己的美,鼓勵孩子的藝術表現力。教師應該做一個引導者,帶領孩子步入藝術的殿堂,要真誠地同學生交心,交朋友,交流意見,要特別關注和鼓勵那些勇於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和真實情感但技巧尚不成熟的學生。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如:我讓學生先拿一塊陶泥,讓他們閉上眼睛後雙手隨意捏一番,再睜眼仔細研究捏過的陶泥像什麼?然後在這塊陶泥的基礎上構思一件作品,想好以後把它做成一件大一點的陶藝作品。創作時,可以討論,但要獨立完成。這一下同學們可高興了,紛紛開始做「游戲」。最後,學生的作品與以前有了很大變化,原來比較拘謹的作品變得更誇張、更大膽,有了更多抽象的表現。陶藝教學有助於促進兒童的自我調節。
(二)觀察中得到發現
豐富的現實世界是創作靈感的源泉,只有發現才能創造美。美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指出:「教師的目標是激發更多的思想,擴大參照框架,以便使兒童的經驗變得更精確復雜。要做到這一點只有向兒童提供更多的仔細觀察的機會,並能用發展新觀念和觀察能力的方式啟發他們。而只用一種機械的方式知道他們畫畫是達不到目的的。」這是羅恩菲德在美術教學中提出的一個革命性的觀點,他把激發更多的創作思想做為教學目標,把發展觀念和觀察能力做為教學目的,他表明了用單一的美術教學形式是達不到這一目標和目的的。
在這一理論指導下 ,我在陶藝課的欣賞和認知部分,盡量創設條件讓學生去觀察,充分擴大教學空間。如在做面具的活動中,展示了大量的圖片,有青銅面具,儺面面具,西藏面具等,還帶著學生去參觀,這些活動使兒童感受到形狀和色彩。再如:《大樹》這一課的教學,沒有觀察實踐的大多數兒童都會做出光溜溜的樹干。而我把學生帶出了課堂,讓他們到外面去觀察大樹,並用雙手觸摸大樹。這時,他們發出了「哇」的叫聲,明白原來樹干是這樣的粗糙。於是,他們努力的創作出樹乾的粗糙質感,有的用梳子刮,有的利用泥片彎曲時產生的裂紋,有的挖出一個個小洞…
(三)合作中發揮特長
陶藝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面臨學生有差異的問題。而合作教學為我們提供了良機,這也是自我發展教學的有效嘗試。陶藝中的合作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來創作完成作品。馬克思說過:「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資源。」學生在發展中存在差異並不可怕,合作學習能把這種差異轉變為一種教學資源。如果教師能把這種差異因素構成的矛盾轉化為動力,就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讓他們學會各展所長,達到「1+1>2」的效果。如:我讓興趣組的學生合作完成《豬的家園》這一作品時,擅長搓泥條的選擇了做豬圈圍欄,擅長手捏的設計製作各種豬的造型,擅長構圖的負責擺放。在這次合作中,他們不僅發揮了各自的長處,而且共同的作品增進了他們的友誼。
(四)評價中得到自信
兒童是天真的,純潔的,和藝術一樣愛「真話」,「心裡話」。所以兒童的泥塑作品可被視為「表象主義」的。對他們的藝術游戲加以簡單評定優與劣是不負責任的。
❸ 製作陶泥
一、水煮定型法:
將成型物品放入鍋中,注入冷水不少於5升,文火加熱至沸騰,開鍋狀態下持續10-20分鍾(視物品體積而定),關火,等水溫自然冷卻後,將物品撈出。 注意:1、最好使用純凈水,自來水含有碳酸鈣,可能會使物品表面「結霜」;定型全過程一定要使用文火,大火會導致物品因內外溫差過大而裂開,一定要緩慢升溫、緩慢降溫。 2、切忌煮之前一定要把作品用耐溫的塑料膜(袋)完全包好, 不要讓水和軟陶直接接觸 這是因為水中有鈣化物, 會附著在軟陶表面很難看的。
二、烘烤定型法:
將成型物品放入烤箱中,設置烘烤溫度為130度左右,烘烤30分鍾左右(視物品體積而定)後,不要立即打開爐門,等爐溫自然降至室溫時,開門,將物品取出。
注意:如果烘烤後立刻打開爐門,冷空氣迅速進入爐內,造成物品內外溫差過大,極易開裂,一定要遵循「緩慢升溫、緩慢降溫」的原則。當需要疊積物品烘烤時,建議物品之間以及頂、底都墊上一層錫紙,這樣可以便於熱空氣更好流動且受熱均勻。
❹ 陶泥藝術是因為什麼聞名
陶泥藝術,之所以聞名,主要是因為其造型生動、百變,深得兒童與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喜愛。且陶泥原料廣泛、取材容易,製作工藝相對簡單,沒有一定規矩的限制,製作門檻不高,只要有創意,都可以上手展示自己的才華。因此,風靡全世界。
❺ 陶土課去哪裡學
陶土課可以去商場的培訓的地方學,在很多商場都有教做陶土的。
❻ 陶泥怎麼樣才能做城堡
宜昌市西陵區美洋洋藝術培訓中心
兒童色彩畫畫畫班
在《美術之路.素描》一書中,介紹兒童畫的特點時,曾有這樣的提示:兒童對美的發現,是從色彩開始的,兒童的眼睛對色彩的感知極為敏感,當時對物體的性狀還不具備分辨能力的時候,對色彩就已經具有感知能力了。所以對幼兒的視覺機能的訓練,應從培養敏銳的色彩感知力開始。
美洋洋藝術培訓中心有專業的藝術老師,藝術專業院校畢業, 並有多年優秀的兒童美術課堂經驗
❼ 想要學習軟陶製作,需要什麼樣的美術功底呢,要多長時間呢
如果你有些天賦,應該先學美術,功底好了,即便沒有創做靈感,還是可以的去做這專個屬,不過時間長些,可能需要一年的樣子,在網上學,不太可行,我也是美術專業生,我在學美術之前試過了,如果也是可以去參加培訓班的話,不過還是得很費力,因為你沒有功底,並且不太可能培訓一次就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只能多參加培訓,同時去畫廊看別人作畫,一邊學,這樣會快點
❽ 今年藝術小人才---陶泥考什麼
教學目標:了解用泥或陶土製作生活用品的過程和方法,能富有創意的製作塑造物體。
教學重點:利用富有創意的逃匿製作技法加上自己的想像表現塑造物體。
教學難點 :掌握陶泥製作中的基本技法並能應用。
教具准備:陶泥及製做工具、陶泥製作成品、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說陶
1.了解我國有關陶文化的知識。
2.學生講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賞 陶 (媒體展示陶文化)
1.欣賞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廟底溝型
(3)馬家窯型
(4)半山型、馬廠型
2.欣賞黑陶文化特點:黑、薄、光。
3.彩陶文化運用的藝術法則。
4.欣賞現當代陶文化。
媒體出示彩陶圖片,介紹認識各時期彩陶的特點和風格。
媒體出示黑陶圖片
媒體展示各種式樣的彩陶作品媒體展示現當代陶藝作品
三、玩 陶
1.提問:這些作品分別運用了什麼方法?
2.這一件作品運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覺怎樣。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麼步驟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團應注意什麼?
C、盤條法又是怎樣做呢?
4.搓泥條應該怎樣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樣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變得牢固而不會輕易損壞?
6.拍泥板應該注意什麼?
7.以下作品分別運用了哪些裝飾的手法,你能說說嗎?
8.欣賞學生作品。
媒體出示捏製法、盤條 法、泥板拼接法製作的作品及相應文字
四、用 陶
老師總結陶藝在生活中各個地方的應用。
第二課時
一、對比導入
1.出示陶藝作品,仔細觀察比較,說說它們各是用什麼方法做成的?
2.製作方法歸納:泥條盤築、隨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種方法做成的陶藝 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將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藝作品在學生間傳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製作特點。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製作步驟和方法是怎樣的?
3.同桌或小組間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藝 作品
三、驗證方法
1.師生合作完成一件簡單的泥板拼接作品。
2.歸納製作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1)拍泥板——泥板厚度適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裝飾——方法不限;
(4)燒制。
制陶 工具和泥巴
四、教材賞析 嘗試製作
1.觀察教材步驟圖例,進一步了解陶藝製作的整個流程。
2.欣賞教材范品,開闊思維,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樣性。
1.作業要求:運用多種方法個人獨立製作或與同學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歡的造型生動的陶藝作品。
2.教師巡迴指導。
五、作業展評
1.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
2.教師小結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