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藝術對人有什麼好處
藝術教育的獨特性和重要性藝術教育主要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學科的教學工作,其目的是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的發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藝術教育的獨特性在於:從藝術中學生可以得到有關我們自身和世界的知識、信仰和價值,這些知識、觀點、體驗和意義是任何其他學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①。在藝術教育的實踐活動中,我們通過訓練用眼、耳或肢體去感受和觀察事物,使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力得到拓展和發掘,並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縱觀古今中外,我們發現,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有藝術。文明與藝術同時產生,不管在哪個文明和哪種文化中,藝術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藝術滋潤著我們的心靈,豐富著我們的經驗。沒有藝術,我們的生活就缺少色彩和光澤,藝術總為我們提供一個多姿多彩,令人心馳神往的世界。從孔子聽韶國音樂,3個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到南朝畫家張僧繇畫龍點睛,破壁飛騰的傳說,都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藝術所具有的神奇魅力。從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中琳琅滿目的原始壁畫到青海孫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生氣勃勃的舞蹈紋彩陶盆;從扣人心弦,動人心魄的《命運交響曲》到表達人類良知與和平願望的《格爾尼卡》……這些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藝術,始終表現著人類的感覺、情感和經驗世界。由此可見,藝術常常是時代精神的敏銳導體,文明變遷的內在動力②。它直接關繫到我們教育的下一代是否能健康成長,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問題,所謂健康成長,就是人格心智的全面發展,即:道德——意志行為(求善)、知識——智慧本領(求真)、體魄——身心健康(求強)、情感——關系態度(求美)等方面的合諧統一③。其中,道德和情感智力因素,不僅是個體行為的內在驅動力,而且也是社會行為的推動力,更是一種巨大的原動力。人們在追求自由、幸福和真理的過程中,不怕艱難險阻、百折不撓,就是因為有這種情感的動力。而藝術教育在道德和情感智力因素中,起到極大的決定作用。因此,藝術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對實施素質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二、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一)藝術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的作用。優秀的藝術作品所反映的事物,通常是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使生活的原形更加生動、典型化,從而更真實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質。這些優秀的藝術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靈魂。如:女畫家周思聰的中國畫《人民和總理》,表現了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赴地震災區看望人民群眾的感人場面,歌頌了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的真實情景;中國油畫家羅中立的《父親》表現了典型的中國農村勤勞、朴實、善良的農民父親形象;著名畫家徐悲鴻的《奔馬》反映了不屈不撓、奔騰昂揚的民族氣節;西班牙立體派畫家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揭露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和醜行,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社會的本質,給人們提供了美與丑、善與惡的標准,從而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使人們提高了思想認識,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波蘭鋼琴大師肖邦的愛國樂章之所以讓侵略者膽顫心驚,也正是藝術這一不可抗拒的力量有著震撼心靈的作用,它催人奮進、使人向善,推動著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二)藝術教育具有增強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的作用。通過優秀的藝術作品鑒賞,如:欣賞璀璨、輝煌的中國瓷器和絲綢織錦藝術,往往使人贊嘆不已、盪氣回腸,憑添無限的民族自豪之情和振奮之志,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審美的追求和創作熱情。每當我們聆聽歡快、悅耳、充滿生機的樂曲《藍色的多瑙河》,還是放聲歌唱一曲盡情的心聲,或是觀看、參與盛裝的節日舞蹈,在對這些美好事物的親身感受中,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生活情趣,不但激發了學生對文藝活動的愛好和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心理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尤其是舞蹈和藝術體操等表演活動,可以鍛煉和加強學生身體健美的諧調性,從而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造就樂觀豁達的性格,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三)藝術教育具有啟迪智慧,提高和發展創新思維的作用。藝術教育實踐中,使學生懂得敏銳的用眼去觀察事物,用耳去感受事物,用心體會事物的能力,它是由形象思維的訓練上升到邏輯思維的過程。孔子最愛觀賞壯麗的江河和雄偉的高山。每到名山大川,必留連忘返。有一次弟子問他:「老師,你為什麼總愛在大江大河前一動不動地站立半天,而毫不勞累,好象總也看不夠,我們怎麼看一會兒就覺得沒有什麼可看的了呢?」孔子回答說:「對於我來說,這大江大河是最受看的東西,你看這滔滔江水日夜奔騰,每時每刻都在變換著自己的神態和面容,此時之水已經不是彼時之水,從這水中我看到了變動不居的「道」。這水以自己的軀體滋養兩岸的植物、牲畜和人類,自己總在付出,卻從不要求任何回報,所以最有德;這水雖然不時遭遇險惡的高山和深谷,卻從不畏懼,總是一路高歌,勇敢面對,所以最勇敢;這水,每當填滿深谷和淺坑,就變得像一面平平的鏡子,所以最公平;這水,縱然千迴百折,卻始終指向東方,從不三心二意,所以最忠實;這水,總避高就低,遇到障礙便繞行,所以最智慧。正是由於以上理由,所以君子每見大水,必留連忘返」。可見,藝術和藝術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每個人的眼睛和耳朵的潛能喚醒、點燃、開發、發展。就像孔子那樣,從一種景色中看到的東西和意味,也就是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使我們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等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起到啟迪智慧,提高和發展創新思維的作用。平時經常有人說:「給我一雙慧眼吧!為什麼你看到了,我怎麼沒看到?你想到了,我怎麼沒想到呢?」其實:這就是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是否上升到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現在看將來的問題,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智慧發展是否具有創新思維的問題。學生在感受藝術美的時候,得到美的啟迪和享受。從而激發學生創造美,開拓新事物的美好願望。無論是美術、音樂還是舞蹈、戲劇等藝術,都是通過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來再現社會生活的現實圖景。這種認識是富於理想和創造激情的,可以更容易記憶到人的腦海中去,而且會顯的更加深入和持久。這種激情和創造力,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全面發展。(四)藝術教育具有發展學生個性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作用。個性是社會組織中豐富性和多樣性的基礎,同時也是個人價值實現的基礎,藝術課程是最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的課程之一。現代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作為基礎教育的藝術課程正是本著這一精神,具有典型的人文性,它關注的並非單純是有關藝術知識極其技能的精湛,更重要的是極力追求一種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終極關懷精神,經常表現出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對人無限關愛的思想傾向,追求獨特的思路、純真的情感、心動神馳的體驗、脫俗的品位、廣闊的胸懷和伸張正義的勇氣。眾所周知,任何真正的藝術創造和表現,都具有強烈的個性和與眾不同的特徵,而越是具有突出、清晰的個性特徵,就越能促進人的發展。因此,藝術課程在教學方面,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教師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寬松的藝術學習氛圍,展現個性的民主。孩子們在藝術課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特長,選用不同的材料、方式,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富有個性的藝術活動。比如:在美術創作課上,學生可以用不同的畫筆、顏料或橡皮泥、樹葉、木頭、羽毛等各種材料製作美術作品,自由地表達他們對周圍世界的感受和獨特理解。正是在這種尊重個性的藝術學習氣氛中,孩子的創造潛能得到極大開發,學生們的個性價值得到充分展現。但藝術課程並不只是單純注重激發學生個性的發展,而且還強調學生間的合作。比如:在音樂和歌舞表演等藝術活動中就要求學生具有強烈的合作意識。否則,就不能充分發揮群體的創造智慧,感受集體力量的激情和震撼。在這些藝術活動中,教師應當讓學生懂得,合作就象一首美妙的樂曲中每一個音符都相互關連、密不可分,只有音符間密切合作,才能奏出完美的樂曲。社會生活中,故然需要體現個人價值的意義,但社會團體的進步和發展的是建立在團結協作的基礎上,也就是說,我們培養的人才,既是要有個性的,同時還應該是具備合作意識、團結協作精神的綜合性人才,這也是現代人必備的行為素質。綜上所述,藝術教育對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者,應與時俱進,不斷拓寬專業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深刻領會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認真鑽研現代教學方法,切實有效地開展學校藝術教育。同時,也希望全社會都能更加重視和關心藝術教育,從而加快實現推進素質教育的步伐,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
B. 如何提高高中美術教學課堂效率
提高高中美術教學的效率有如下幾個方法:
1 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搞好教學「開場白」,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教書是為了育人,學生獲取知識是發展自己的起點,學生的內因才是獲取知識的關鍵,所以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就會主動去學。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我們應當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境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讓學生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首先,要發掘教材內容呈現形式,尋找刺激的新異與變化。作為美術教師要充分研究所教內容,力求找出某些關鍵點,從那裡揭示出某種新的意外的、超出學生主觀預期的東西。在教學中,教師尤其要創造性地處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簡單易懂」的內容,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靈活、開放的呈現方式,給學生以出乎意料的新穎感受;或設置思維荒漠,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巧妙處理好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中防止學生松馳、疲沓、厭學,引發學生興趣情緒的關鍵。
其次,發揮美術教學活動的獨特魅力,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學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事物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我們在美術教學中,一是要積極採取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影視、錄像、多媒體、范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再現形象,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審美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美術的興趣。
2 培養問題意識
2.1 創設問題情境。在美術教學中,由於受教師、學生和教學設施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讓學生在認知活動中主動發現、提出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它需要美術教師為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到逐步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給予必要的引導、幫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師直接提出探究學習的問題,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問題進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學習活動。而且,只要學生真正地捲入了探究美術知識、技能的過程,就會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其次,集中篩選和引導、優化學生從問題情境中生發的問題,由此明確後續探究的目標和內容。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第三,引導學生聯系語文、音樂等學科內容以及生活經驗,自行提出問題,並引導他們對所收集的信息材料進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強對視覺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2.2 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終生受益的學習方法、學習思維、學習品質,以此來培養學生主動、獨立獲取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積極教給學生學會提問的技能,引導學生學會從相關事物中找差異性、不相關事物中找相關性。
3 關注學習過程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的關鍵。探究性學習實際上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在有效的活動設計中,作為組織、參考、指導和夥伴關系的美術教師,應從以下方面去關注學生美術學習探究過程。
3.1 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掌握方法,培養能力,把學生推向探究知識的前台。在美術課堂上,從探究問題的提出、學習夥伴的選擇,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中始終處於主體地位。這對於能力重於知識的現代社會來說,意義是深遠的。
3.2 提供互動式的學習平台。在課堂上,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美術教學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包容的氛圍,在整個學習探究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展示的機會,讓學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適宜的創造活動環境,讓學生自由奔放和新穎地想像,在無拘無束的氛圍里自由地呼吸,引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C. 結合陶淵明田園詩具體作品,總結其田園詩藝術境界
陶淵明用優美的文筆創造了一個引人嚮往的田園世界。陶淵明創作的田園世
界與現實生活中的農村是不相同的。這個田園世界是藝術創造的產物,也是「陌
生化」的產物。這個審美過程之所以能夠得到實現,是由於作者進行了一定的心
理與藝術的調整。
首先,作者生活的農村十分凋弊。作者對此有過零星的記述:「試攜子侄輩
,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歸
園田居(四)》)「荒塗無歸人,時時見廢墟。」(《和劉柴桑》)「寒草被荒
蹊,地為罕人遠。」(《懷古田舍(一)》)這個現實無疑是與陶淵明筆下那個
美好的田園世界存在著差異與沖突。只是作者「意」不在此,作者在他的心理場
上排除了這個現實。他對這種場景的這些描述都是一帶而過。
其次,陶淵明生活的外部環境十分凋弊。而他自身在農村的生活也處於一種
十分窘迫的境地。這個窘迫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陶淵明對此有大量的描述
:「凄厲歲雲暮,擁褐曝前軒。幸圃無遺秀,枯條盈北園。傾壺絕余瀝,窺灶不
見煙。」「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詠貧士》)「弊廬交悲風,荒草沒
前庭。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飲酒》)「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蕭索空宇中,了無一
可悅。」(《癸卯歲作與從弟敬遠》)這個現實對陶淵明肯定具有直接的利害關
系。處在這種沖突中,人本來是難以平靜下來,超然事外地去欣賞和提煉生活中
的美,並將其理想化的。他的人格不能不處於分裂與對抗之中。但陶淵明克服了
這種對抗,發現並創造出了田園的美,寫出了一篇篇純靜動人的田園頌歌。
這是什麼原因呢?從陶淵明的思想沖突到優美田園頌歌之間有著怎樣的一條
橋梁呢?我們認為,陶淵明能夠在窘迫的現實環境中,克服自身的分裂,創作出
一曲曲優美的田園交響詩,靠的是自身的人格修養,這保證他從根本上進入了一
種積極的「虛靜」狀態,既而達到了理想的審美世界的彼岸。在實現生活的這個
轉變的過程中,他主要依靠的是心理與藝術的調節。
第一,儒家的社會理想學說和道德修養理論。
陶淵明在詩文中多次表述自己從小喜愛儒家經典,攻讀儒家經籍,尊重儒家
學說,贊成儒家「仁義」道德和反對攻伐取利的社會思想。這說明他的思想受儒
家學說影響甚大。
不過對陶淵明影響最大的,不是儒家學說中積極入世的進取精神和君臣忠義
的正統等級制度觀念,而是儒家學說中帶有原始宗法意味的上古大同世界學說和
人身道德修養理論;或者說,陶淵明對儒家學說的汲取有著很強的選擇性。比如
《時運》篇對孔子的歆慕,明顯地限制在那種「東魯春風」的安謐生活上,他將
這種生活和他自己身邊的農村世界溶為一體,組成一個與「亂世」相對峙的安靜
平和的小世界。他時或會提到「仁義」之類的概念,但這並不是要對社會有所動
作,而是著眼於個人道德情操的修煉。他在《飲酒(17)》中以高潔的幽蘭自
比,對自己的人格期望很高。他認為有些人特別是自己有種孤介的本性,這種高
尚的本性在「人間」得不到實現,只能努力保持它不變,而在「田園」世界才可
望真正實現。
由此可見,他重視的主要是自身修養、自身價值和個體精神的歡樂。這樣,
在他的思想征途上,盡管儒家學說很不夠用,但儒家的倫理學說給了他很大力量
。他將這個武器作為人生征途中的一個思想支撐點。所以他無論推崇顏回式的「
安貧樂道」也好,論證官職不能證明一個人的優劣也好(《感士不遇賦》),都
不是魏晉名士清流的一時曠達之言,而是那麼坦然的人格流露。他的這種思想雖
然在改造社會上疲軟無力,但在堅持個體的完善上卻是十分頑強的。這個思想支
持他在藝術上虛構出一個理想社會,來拒絕和「改變」現存社會。這種以儒家倫
理道德理想追求個體自我完善的方式,是陶淵明在艱苦生活中保持心理平衡的一
個重要生存方式,也是他得以進入田園藝術審美境界的必要前提。
第二,古代隱士高士的榜樣。
陶淵明在其思想經歷中,還非常推崇古代的隱士和高士。他幾乎是不厭其煩
地連篇累牘地歌頌這些古代人物,到了可與「篇篇有酒」相媲美的程度。這些被
歌頌的隱士大都是儒家學說推崇的一些經典人物,如:「路若經商山,為我少躊
躇,多謝綺與角,精爽今如何?」(《贈羊長史》)中的角里和綺里;「遙遙沮
溺心,千載乃相關。」(《獲早稻》)中的長沮和桀溺;「遙謝荷diào@①
翁,聊得從君棲。」(《於下xùn@②田舍獲》)中的荷diào@①翁;「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飲酒(11)》)中的顏回和榮啟期;還有《扇
上畫贊》推崇的八位穩士、《讀史述九章》贊賞的夷齊等等。這些人都是陶淵明
精神上的榜樣。
其中,最典型地表達了陶淵明決心以古隱士為榜樣,克服精神與物質兩重磨
難摸索前進的是《詠貧士》七首。從這組詩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隱士們在陶
潛的困難處境中,給予他多麼大的思想力量。他在這組詩中承認,他有時為生活
困頓而氣惱:「閑居非陳厄,竊有慍見言」;但靠著古代賢人支撐自己,「何以
慰吾懷?賴古多此賢」,於是心情得以釋然。組詩中還特別提到他精神上的寂寞
與追求,「知音苟不存」,「舉世無知音」。所以,他便轉而在古代隱士中馳騁
感情,用筆墨構造了一個理想隱士賢人薈萃的小天地,寄託情操。
對於這些古代隱士,陶淵明大體是抽去了他們的政治內容,只取他們高潔的
人品或其中某一點為自所用。如《擬古(2)》中提到的田疇,既是隱士,又是
功業之士;但田於漢末大亂時帶幾千居民入山,在其境內百姓生活頗有法度,道
不拾遺,儼如桃花源世界。陶淵明正是羨慕他這一點而對他的聲名大加推崇的。
上述兩層意思集中到一處,就是一個人格修養問題。即,排除個人的一切功
利要求和社會目標,保持貞節的品德,進入自己選定的生活環境和審美氣氛中,
獲得心靈的安寧與愉悅。這是陶淵明心理調整的核心。他在這種精神狀態中,進
入到藝術創作活動裡面去,從而發現和創作了那個自然平靜美好的田園世界,自
己也得以解脫。他的田園世界因此成為他的人格象徵。那裡的優美寧靜是以他的
人格參與為條件的,這就註定了他的「田園」不是「冷」的靜,有股真切的活力
所在。
當然,由於他每每把個性色彩濃郁的美好田園與古隱士掛起勾來,歸到儒家
求道向善的理性軌道中去,這使得他的樸素優美的田園詩,有時帶一點迂腐的氣
息。這是無可奈何的,我們無法按自己的主觀願望把這些東西剔除干凈。
第三,道家佛家思想。
佛道兩家思想是陶淵明的另一個支撐點。對道家佛家的思想觀念,陶淵明當
然是很熟悉的。他的朋友中就有佛教徒道教徒,東晉時代的環境也使這兩種思想
有很大市場。但是陶潛對這兩種思想的態度幾乎與對儒家學說的態度一樣,他是
汲取有用的思想成果作為跋涉人生的武器,而拒絕接受道教和佛教的具體宗教手
段與教義。他將其學派思想與宗教儀式很清楚地區分開。
他不贊成道教教義,也不信奉佛教;但對老莊道家學派那種無是非的相對主
義理論和佛學中的「空」「無」觀念,顯然有所共鳴。請看下面一些詩文:「衰
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吾生夢幻間,何事
紲塵羈。」(《飲酒二十首》)「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後,誰知
榮與辱?」(《輓歌詩之一》)「居常待其盡,曲肱豈傷沖。遷化或夷險,肆志
無窪隆。即事如已高,何必升華蒿。」(《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神釋》)「人生似幻化,終當
歸空無。」(《歸園田居》)以上引詩中所體現出來的道佛兩家思想雖然比較消
極,但對於陶淵明從現實的思想沖突中解脫出來,緩解那種苦悶委屈怨憤的心情
,拉開與現實的煩惱的距離,是有明顯作用的。
陶淵明溶化儒道佛各家思想為一爐,又不同於各家思想,形成了帶有明顯個
人特點的思想體系。這明顯地體現在以下詩文中;《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中引論
語、莊子等各家典故,求得了安於貧困甘居淡泊以終余年的生死觀;《神釋》中
表達了委運自然、不喜不懼的襟懷;《飲酒》表示物質的匱乏和身後的名聲都無
足輕重,重要的是內心的適宜;《與子儼等疏》中既有對子女的融融之情,又有
對子女未來的通達自然;《自祭文》中談到生命、名譽,節操、後事,都表現得
坦盪、適中、嚴肅而又恬淡。
綜上,陶淵明的人生觀是不是可以這樣概括:甘居淡泊,順應生死,追求一
種舒適、高尚、寧靜的內心生活。這就是他的人生抉擇。他就是依靠著上述種種
思想所熔鑄成的這種人生觀,進行著艱難的精神跋涉,終於達到了「環堵蕭然、
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的境地,達到了「忘懷得失,以此自
終」的境地,求得了心理上的相對平衡;同時,他給我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恬靜
優美的田園詩。陶淵明在臨終前所作的《自祭文》中,比較客觀地描述了自己一
生貧困淳樸自得其樂的生活,對此加以最後的肯定。
誠然,陶淵明的人生過程與藝術過程是反復進行的。因為在隱居當中清醒人
格仍然在時時支配著作者,作者不可能一味沉浸在那個「美好田莊」中。陶淵明
曾經把這種感覺用一個比喻描述出來:一隻孤鳥無處可飛,只得飛到一棵孤松上
託身」。(《飲酒》)這里暗喻「田園」不過是一棵孤松而已,猶如大海中的一
葉小舟。這說明詩人目光回到現實中來時是清醒的。田園勝境不過是理想的產物
。而這種理想的有限實現(無論在生活中頭腦中還是文字上),都有賴於經過上
述幾方面努力後達到的心理平衡。
所以,陶淵明的思想斗爭不僅是他進入田園勝境的必要前提,而且其斗爭的
成果與精華也都一並溶鑄,凝聚在田園勝境中了。田園勝境是陶淵明思想的集大
成者,也是他精神跋涉的綠洲,是他理想人格的最高體現。
順便言之,陶淵明的田園詩文中創造出來的田園勝境,當然不可能包容陶淵
明的全部人格;陶淵明一些豪氣磅礴的詩篇作為一種能量,從寧靜的田園詩文的
邊界上也四溢了出來。這就是人們經常談到的陶淵明雄豪的一面。其實,這類雄
豪之作與陶淵明的性格思想是一致的。只不過這類詩文是陶淵明思想沖突濺起的
明亮的火花;而優美的田園詩文,則是思想斗爭的波浪涌過之後,靜靜地浮現於
水面的奇葩。它們互為補充,互相映襯。這類詩文大體有三類:
一是詠古代志士。主要有:《詠三良》、《詠荊軻》、《讀山海經》,《讀
史述九章》等篇。
二是嘆人世功名無益。如《擬古》等,該詩頗有些建安時代「慷慨悲涼」之
風力。
三是嘆世道不公正。最典型的是《感士不遇賦》和《怨詩楚調》兩篇。
長期以來人們對陶淵明詩文中「金剛怒目」的一面不以為意,究其原因,恐
怕除了他的田園詩聲名太盛以外,還由於他的雄豪詩語往往溶於平靜的胸襟中,
其慷慨之氣往往在「復歸於正」的創作模式下得以平衡。所以,通篇讀來,全部
讀來,人們對他的豪放一面感覺不顯,便將它輕輕放過了。只有朱熹較早看透這
一點。他說:「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
。」真是獨具慧眼。我曾揣想,假若陶潛的田園詩統統散失,只留下幾首豪放詩
傳世,那恐怕後人會以為陶淵明必是東晉時代一位壯懷激烈的隱者吧!
從這些豪氣逼人的詩文表達出的人格看來,無論是對古代志士的贊頌,對人
世功名富貴政治紛爭的厭惡,或是對社會道德風氣淪喪的譴責,都與田園詩文有
內在聯系。只不過在田園詩里以建構性、理想性形態包溶了東西,在豪放詩文中
再次以負面性、批判性的形式酣暢淋漓地宣洩出來了。如此而已。
總而言之,圍繞陶淵明田園作品的熱烈反響已經持續一千多年了,人們往往
在欣賞他的優美田園詩文時,不大注重他的嚴重的思想沖突;在贊美他的優美的
田園詩文時,常常忽略了他為了進入這種理想的審美狀態而付出的艱苦努力。人
們把他看得太飄逸、太輕鬆了。對陶淵明來說,這種艱苦與優美、壓抑與舒展、
激憤與平靜的對應,是山之於谷,魚之於水一樣不可分割的。他的詩文當中大量
記錄現實思想斗爭的資料和那部分描繪理想田園形態的作品同樣有價值。田園境
界的創造,是陶淵明理想人格對現實人格的一個突破與超越,表現了中國中世紀
一個知識分子用藝術家的手段,進行了一次對生命本身意義的追索。這個探索與
追求雖不意味著實踐地位的改變,但它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精神生活上的一項
成就。陶淵明的價值就在這里。他的價值不在於無沖突,而在重重沖突之中以高
潔的人格熱誠執著地追求著美好的理想,從而在腳下開辟出一塊奇異的花圃,給
後代人留下深長不已的回味。
D. 關於海淀區中小學生藝術競賽(升學啦)
1 NOIP2008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北京賽區)一等獎: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2 全國後勤管理先進單位:北大附中
3 全球優秀孔子學院:北大附中的孔子課堂
4 第28屆安捷倫杯北京市青少年創新大賽一等獎:北大附中
5 2008年北京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冠軍: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6 北京市高校定向越野邀請賽冠軍: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7 北京市第十一屆學生藝術節(合唱)一等獎:北大附中
8 北京市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北大附中。
9 北京市中學生棒球比賽第一名:北大附中棒球隊。
10 北京大學奧運工作先進集體:北大附中學生處。
11 海淀區第九屆中小學生電腦作品評選優秀組織獎:北大附中。
12 2008年北京學校奧林匹克文化節系列演出特殊貢獻獎:北大附中舞蹈團。
13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14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學生食堂先進單位: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15 2008年海淀區先進團委:北大附中團委
16 2008年陽光體育北京市中小學生健美操比賽暨全國萬人健美操大眾鍛煉標准選拔賽一等獎第一名:北大附中街舞社
17 2008年海淀區優秀社團:北大附中愛心社、北大附中根與芽社團
18 2008年北京大學安全保衛先進集體:北大附中
19 2008年中關村地區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北大附中
教師獲獎
1 戴穎的論文《體驗式學習方式中「模擬情景」的應用》獲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高中)2008年優秀論文二等獎。
2 戴穎的《嘗試科學投資理財》教學設計在「2008年北京市基礎教育優秀課堂教學設計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3 周磊的《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獲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高中)2008年優秀論文三等獎。
4 秦蕾被評為第二十一屆北京市中小學紫禁杯優秀班主任一等獎。
5 秦蕾的《感知二氧化硅》教學設計(論文),在「2008年北京市基礎教育優秀課堂教學設計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
6 秦蕾的《實施錯題回放的分析報告》的教學論文,在「2008年北京市高中新課程教學評比」 活動中獲一等獎。
7 魯月明的《初探音樂與戲劇》教案設計獲2008年全國普通高中音樂教育模塊研討會一等獎。
8 劉寶艷的《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課榮獲2008年全國義務教育信息技術優質課展評二等獎。
9 王峰的《家長組織在課外、校外教育中的有效參與》論文獲第二屆海淀區校外教育優秀論文二等獎。
10 陳寄芳的《文言文復習》獲2008年海淀區初三年級優秀課堂教學錄像評選活動一等獎。
★ 冀靜的《 DNA分子的結構》(人教版)教學案例獲 2008年全國中學科學教育論文評選活動一等獎。
★ 周磊的《 化學平衡復習課教學設計》獲 2008年北京市高中新課程教學評比活動 三等獎 。
★ 周磊的《化學實驗探究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想法》獲 2008年北京市高中新課程教學評比活動三等獎 。
★ 陳振群的《中學生言語交際》(校本教材)獲海淀區2008年校本課程開發創新獎 。
★ 都曉梅的《緊握韁繩 縱情馳騁--談自主學習方式下中學生如何選擇研究課題》獲北京市首屆「智慧教師」徵文一等獎。
★ 王俊霞的論文《注重觀察與實驗 強化基礎知識教學》在2008年全國生物新課程理論與實踐徵文活動中獲二等獎。
11 全國學校後勤管理先進工作者:任平生、郝大鵬、馬志剛
12 2008年北京市最佳教練員:薛煒老師(棒球隊教練)。
13 2008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外籍管理幹部:王昳馨
14 2008年北京大學奧運工作先進個人:方燕
15 2008年海淀區第九屆中小學生電腦作品評選園丁獎:李冬梅。
16 2008年海淀區優秀班主任:郭鳳玲
17 2008年中學創新獎之海淀區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教師:曲小軍
18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教師:劉增雅
19 2008年海淀區奧運服務保障工作優秀志願者:梁立新
20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藝術之星」:賈海燕
21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海韻之星」:於萬達
22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白衣天使」:榮麗
23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藝術教育先進個人:賈海燕
24 2008海淀區優秀數據管理員:劉升(北達資源中學)
25 2008年海淀區優秀通訊員:王歐陽
26 2008年海淀區青年崗位能手:周菲菲、邵壯
27 2008年海淀區優秀團幹部:梁立新
28 2008年北京大學安全保衛先進個人:任平生、陳書剛
★ 2008年中關村地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好領導:康健
★ 2008年中關村地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先進個人:榮麗
29 張繼達、程致憲、劉秀琴、何蕊、馬燕、李寧、姜民、焦文利(北達資源)、趙心紅(北達資源)、陽華(北達資源)等十位老師榮獲第二屆瑞穗獎
學生獲獎
1 第2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暨北京市銀帆獎:董一林。
2 2008年第八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的獎勵活動,楊一凡的《北京市屋頂綠化的改進及輕便草毯(BQ草毯)的研究》獲三等獎;閆姝寧《由一件十字綉作品引發的數學分析及可能應用》獲三等獎。張湜溪「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二等獎。
3 第28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董翔、任賁博。
全國物理競賽決賽北大附中獲獎:
二等獎第一名:白文若;
三等獎:段雲鵬
4 第二十五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北京賽區)北大附中獲獎名單:
一等獎:白文若 段雲鵬
二等獎:武智融 李濤 張天洋 王達偉 韓舒婷
5 海淀區第九屆中小學生電腦作品評選中北大附中學生獲獎作品:
一等獎:錢傑坤的電腦藝術設計 《九零後》;
二等獎:付潤馨的電腦動畫《福娃捉迷藏》;任東昊的程序設計《Final Drawer》;
三等獎:張琛的電腦藝術設計《中國詩人2008年詩集》,樊昭玥的《書籍封面設計》,吳曉的《電影社招新海報》,沈鸞音的《蔓延的交通問題》。
6 2008年海淀區奧運服務保障工作優秀志願者:李木子、 楊一凡、 武晨簫。
7 2008年北京市最佳投手:林龍同學(棒球隊隊員)
8 2008年北京市金牌運動員:呂仲坤、呂伯乾
9 2008年海淀區金牌運動員:駱騰
10 2008年北京市中學生定向越野賽中,北大附中學生獲初中女子組團體第二名,高中男子組團體第四名,個人賽中高二1班的朱玖荷獲得高中女子組第十名。
E. 舉例說明《史記》中塑造人物形象是運用到的藝術性手法
運用方法如下:
1、注重語言,細節描寫
2、運用對比映襯的方法
3、精心構造富有個性化的矛盾沖突
《史記》人物形象,塑造,藝術手法,語言細節描寫;對比映襯;個性化矛盾沖突。
舉例如下:
1、在《高祖本紀》、《項羽本紀》里,司馬遷用了許多細節語言來刻劃人物,這些語言很具有個性。例如項羽見到秦始皇南巡時脫口說出:「彼可取而代也。」在劉邦道歉時說「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足見其粗豪率直的性格,而劉邦觀秦始皇喟然太息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話說的委婉曲折,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寫出他雖氣象不凡,但寬宏而有大度的性格。范增在鴻門宴上召項庄舞劍刺沛公時說:「……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後來當劉邦脫逃時又說:「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表現了他老謀深算的性格。
2、對比映襯,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刻劃人物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有時將正反面的人物映襯,使真善美在假丑惡的對比下顯得更加鮮明突出。有時將不同氣派作風的兩類人物對比,如綠葉扶持紅花,使中心人物更加鮮艷奪目。《史記》中的《李將軍列傳》描寫李廣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3、在《史記》中,司馬遷把人物一生的言行故事化,歷史的運動也就溶化在這些故事情節之中了。矛盾沖突是構成故事的基礎,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關鍵。沒有矛盾沖突,人物就沒有活動的舞台,性格也就無由表現。
《史記》塑造人物的經驗之一,就是精心構造富有個性化的矛盾沖突,通過一些緊張激烈的斗爭場面,把人物迅速推到矛盾沖突的尖端,讓人物在緊張的沖突之中,表現他們膽識的高低,品德的優劣,靈魂的聖潔與骯臟,即表現他們各身的性格特徵。
(5)孔子美術館藝術培訓中馳擴展閱讀:
史記(司馬遷著紀傳體歷史著作):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F. 如何用藝術作品表達知識上的成長
我覺得藝術教育主要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學科的教學工作,其目的是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的發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藝術教育的獨特性在於:從藝術中學生可以得到有關我們自身和世界的知識、信仰和價值,這些知識、觀點、體驗和意義是任何其他學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在藝術教育的實踐活動中,我們通過訓練用眼、耳或肢體去感受和觀察事物,使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力得到拓展和發掘,並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G. 蓮的藝術和欣賞價值
宗教喻義一、七寶蓮花荷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佛教認為荷花從淤泥中長出,不被淤泥污染,又非常香潔,表喻佛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又從生死煩惱中開脫,故有「蓮花藏世界」之義。按佛教的解釋,蓮花是「報身佛所居之「凈土」。可見蓮花已成為佛教的象徵。所以菩薩要墊以蓮花為座。佛教中的蓮花,包括了荷花和睡蓮的不同種類。只有大乘佛教的佛像座用荷花。[17]蓮花在佛教與印度教中,象徵神聖與不滅,印度的國花是荷花。印度荷花主要有七種,故有「七寶蓮花」之稱。實際上,七種荷花只有二種是荷花,即白蓮花(芬陀利花)和紅蓮花(波頭摩花),其它五種都是睡蓮。在植物學中,荷也稱蓮。印度是佛教的發祥地,荷花則是佛經中常提到的象徵物和吉祥物。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處,與佛教主張的處世人格相合。正是因為荷花代表佛教,而佛教又來自印度,所以荷花在印度被視為尊嚴的神聖的像征。[18]二、步步生蓮蓮座,乃為佛陀結跏趺坐講經開釋而設。佛家在百花齊放中獨生出蓮花座,與荷花雲錦可觀,香遠益清,足以代表力量也有關。「又以諸華皆小,無如此華香凈大者」《大智度論》卷八記載了幾個為何趺坐蓮花的原因,除了蓮花在眾花中最大最盛、代表庄嚴妙法,蓮花柔軟素凈,坐其上花卻不壞,更可以展現神力。蓮花其實已升華為天上之花,與人中之花有別,「人中蓮花大不過尺,天上蓮華大如九車蓋,是可容結跏趺坐。」[18]「佛也繼印度教光明神的性格,成為蓮華化生創造偉業的主人公。」經典里眾生可以藉由「蓮花化生」,乘著蓮座進入凈土,恐也由此一脈相傳而來。今天信徒都知道,根據《佛陀本生傳》記載,釋迦佛生於二千多年前印度北邊,出生時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蓮花,並有天女為之散花。[18]由水中深處冒升至水面的睡蓮,像造物主潛藏的生命力,暗示著創造的本源,不僅許多神話與蓮花有關;崇拜太陽的埃及王國,也出現太陽神以童子之姿坐蓮花之上的圖案。[18]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的聖潔性,象徵佛與菩薩超脫紅塵,四大皆空;蓮花的花死根不死,來年又發生,象徵人死魂不滅,不斷輪回中。[19]三、五種天華蓮花有五色:白、青、紅、紫、黃,稱為「五種天華」。其中白、青兩色最受青睞。白蓮花,梵文音譯為芬陀利。此花生長於佛國,人世間難以見到,故又稱「希有之華」。青蓮花,梵文音譯為優缽羅。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經中稱之為「蓮眼」,也即觀音菩薩的眼睛。[19]賞荷佳地:首推「麴院風荷」,是中國西湖夏季賞荷名園。相傳,麴院曾是南宋時期釀制官酒的作坊,作坊里的人閑時在院中廣種荷花,於是夏季荷花盛開時,荷花香夾帶著濃濃的酒香,香飄滿園,於是麴院風荷便因此得名,也成為了西湖十景之一。[21]位於中國無錫濱湖區的馬山千波路就是不可錯過的賞荷佳地。當下,千波路旁一路皆是開滿紅荷翠葉的荷花塘,隨風搖曳的傘狀荷葉簇擁在一起,將千姿百態的蓮花襯托得尤為嬌俏可人。八月花期,是賞荷的最佳時間。[22]微山湖被稱為「中國荷都」,有十萬畝荷花池。微山湖美的內涵豐富多彩,橫無際涯謂其闊,清波盪漾謂其雅。論其絢麗奪目,則要數滿湖鋪天蓋地的荷花了。每屆夏秋,百里湖面花團錦簇,荷香彌漫。花有紅、白兩色,紅的嫣然如霞,白的冷艷似雪。面積如此大的荷花盪,全國亦不多見,堪稱一大奇觀。[23]京城日壇公園的荷花花大葉麗,清香遠溢,亭亭玉立,吸引了眾多遊人觀賞,花期能持續到9月。頤和園,可欣賞雨後天晴「蓮紅綴雨」的盛景。站在西堤向西望去,治鏡閣湖、藻鑒堂湖兩個湖區儼然是荷的天下。飄飄盪盪的荷葉鋪滿了整個湖面,荷葉上殘留的雨珠在晨光中晶瑩剔透,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帶著晨露愈發嬌艷。微風過後荷花清香撲面而來。陽光傾瀉下來,在荷葉的尖上匯為一滴露珠,又滑進湖裡。名花喻義政治意義自鴉片戰爭以後,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荷花也成為美化人們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貴花卉,被譽為十大名花之一。朱自清曾寫過《荷塘月色》一文。孫中山先生,周恩來總理等多次提倡大力發展荷文化,並把友誼的種子傳播到友好的鄰邦。1918年,孫中山先生東渡日本,帶去了九顆遼東半島普來店出土的蓮子,經過精心培育,古蓮子栽植成功。1963年,大賀將一百顆大賀蓮種子,送給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1979年4月,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日本,參觀鑒真主持建造的奈良唐招提寺時,森本孝順長老將中日兩國專家培育的唐招提寺蓮、孫文蓮、中日友誼蓮的蓮藕捧交給鄧穎超副委員長。1980年4月,為慶賀「日本國家鑒真和尚像中國展」來揚州大明寺展出,武漢研究所便將繁殖的唐招提寺蓮、孫文蓮、中日友誼蓮的蓮藕送往大明寺,安放在緊連鑒真紀念堂的平遠樓前。[14]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荷花的栽培技術也日趨先進完善。先共有荷花品種200餘種,分布遍及全國。隨著荷花文化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的普及發展,以荷花為市花的城市日益增多。山東濟南市、濟寧市、河南許昌市、湖北孝感市、洪湖市以及廣東肇慶市,把荷花作為文化精神的象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十分注重倡導和平、和諧。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兩句話,一是說"和而不同";一是說"和為貴"。中華文化所說的"和",絕不是不講差異和矛盾的調和。而是指存在著差異性和多樣性後的貫通融合。這種貫通融合才是最為可貴的。中國有56個民族、34個行政區域,其中存在著差異和矛盾。面對這種差異和矛盾,始終堅持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堅持這種"和"的立場,是最為可貴的。而背棄了這種"和"的立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棄。[14]自1987年以來,中國在濟南、武漢、北京、合肥、上海、成都、杭州等地舉辦了大規模的荷花展覽,這對荷花栽培技術的交流提高,荷花文化的推廣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14]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以荷花的高潔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因此,某種意義上說,賞荷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荷花品種豐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組成了高潔的荷花世界,是「荷(和)為貴」。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揚和平文化、和諧文化的進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揚中華"和"文化,對於我們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15]在江南蘇州一帶,農歷6月24日為觀蓮節,稱為荷花生日。屆時人們成群結隊,興高采烈地觀賞荷花。特別是佛教徒對它最為尊崇,如觀音菩薩坐的就是蓮花。1990年被人暗殺的印度總理拉吉夫,其名字就是他的外公尼赫魯在獄中時給他取的,按印語為「潔白無瑕的白蓮花」之意。199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於澳門的區旗和區徽也用蓮花為圖案,表達當地人民特別崇尚蓮花,以象徵純潔和高貴。由於荷花是花卉王國里的名門望族,它經群眾評選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1989年在北京專門成立中國荷花協會,促進它在中華大地上碧波萬頃,香飄無涯。[16]宗教喻義一、七寶蓮花荷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佛教認為荷花從淤泥中長出,不被淤泥污染,又非常香潔,表喻佛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又從生死煩惱中開脫,故有「蓮花藏世界」之義。按佛教的解釋,蓮花是「報身佛所居之「凈土」。可見蓮花已成為佛教的象徵。所以菩薩要墊以蓮花為座。佛教中的蓮花,包括了荷花和睡蓮的不同種類。只有大乘佛教的佛像座用荷花。[17]蓮花在佛教與印度教中,象徵神聖與不滅,印度的國花是荷花。印度荷花主要有七種,故有「七寶蓮花」之稱。實際上,七種荷花只有二種是荷花,即白蓮花(芬陀利花)和紅蓮花(波頭摩花),其它五種都是睡蓮。在植物學中,荷也稱蓮。印度是佛教的發祥地,荷花則是佛經中常提到的象徵物和吉祥物。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處,與佛教主張的處世人格相合。正是因為荷花代表佛教,而佛教又來自印度,所以荷花在印度被視為尊嚴的神聖的像征。[18]二、步步生蓮蓮座,乃為佛陀結跏趺坐講經開釋而設。佛家在百花齊放中獨生出蓮花座,與荷花雲錦可觀,香遠益清,足以代表力量也有關。「又以諸華皆小,無如此華香凈大者」《大智度論》卷八記載了幾個為何趺坐蓮花的原因,除了蓮花在眾花中最大最盛、代表庄嚴妙法,蓮花柔軟素凈,坐其上花卻不壞,更可以展現神力。蓮花其實已升華為天上之花,與人中之花有別,「人中蓮花大不過尺,天上蓮華大如九車蓋,是可容結跏趺坐。」[18]「佛也繼印度教光明神的性格,成為蓮華化生創造偉業的主人公。」經典里眾生可以藉由「蓮花化生」,乘著蓮座進入凈土,恐也由此一脈相傳而來。今天信徒都知道,根據《佛陀本生傳》記載,釋迦佛生於二千多年前印度北邊,出生時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蓮花,並有天女為之散花。[18]由水中深處冒升至水面的睡蓮,像造物主潛藏的生命力,暗示著創造的本源,不僅許多神話與蓮花有關;崇拜太陽的埃及王國,也出現太陽神以童子之姿坐蓮花之上的圖案。[18]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的聖潔性,象徵佛與菩薩超脫紅塵,四大皆空;蓮花的花死根不死,來年又發生,象徵人死魂不滅,不斷輪回中。[19]三、五種天華蓮花有五色:白、青、紅、紫、黃,稱為「五種天華」。其中白、青兩色最受青睞。白蓮花,梵文音譯為芬陀利。此花生長於佛國,人世間難以見到,故又稱「希有之華」。青蓮花,梵文音譯為優缽羅。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經中稱之為「蓮眼」,也即觀音菩薩的眼睛。[19]民俗風情觀蓮花:早在宋代,每逢六月廿四,民間便至荷塘泛舟賞荷、消夏納涼。盪舟輕波,采蓮弄藕,享受浩月遮雲的夏夜風情,好不愜意。[16]放荷燈:是日夜,以天然長柄荷葉為盛器,燃燭於內,孩兒持以玩耍;或將蓮蓬挖空,點燭作燈,置於屋內及庭院;或以千百盞荷燈沿河施放,隨波逐流,星光閃閃,波光粼粼,燭光點點,十分好看。[16]評選市花: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許多城市為適應兩個文明建設的需要,相繼開展了市花的評選活動,先後推舉荷花為市花的城市有山東濟南市、濟寧市、湖北孝感市、洪湖市、河南許昌市、廣東肇慶市、江西九江市等7市。90年代澳門回歸前制定特區的區旗、區徽,也選用荷花為圖案。這是因為這些城市和特區的歷史淵源,民風習俗、情操陶冶與荷花息息相關。盡管他們遙隔數千里,發展的道路各異,然而,人們對荷花的喜愛心態卻一脈相承,只是情韻各異。[20]山東濟南市:1987年8月18日(陰歷:六月二十四),荷花被譽為濟南市「市花」,此後每年都舉辦荷花節。大明湖更是煥發了生機:垂柳披拂,荷花掩映,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山東濟寧市:濟寧市荷花栽培約有二千年的歷史。濟寧市的荷花新品種已達六十餘種。河南許昌市:20世紀80年代荷花被譽為許昌市「市花」,更促進了荷花文化的繁榮發展。湖北孝感市:自古以來孝感城野荷遍地,尤以城西蓮花湖為最盛。今日孝感市區便是蓮花池之一隅。湖邊有「荷花墩」,城內有荷花池,「泮沼荷香」已成為孝感八景之一。湖北洪湖市:以洪湖聞名的湖北洪湖市,水域面積758平方公里,荷花到處盛開,使之成為荷花的海洋。1987年,洪湖撤縣立市,1991年市人大通過決定以荷花為「市花」。廣東肇慶市:種植荷花近千年的廣東肇慶市,以瀝湖七星湖的荷花最為著名。已成為肇慶人民最喜愛的花卉之一。江西九江市:市花定為「荷花」,荷花因為「迎驕陽而不畏,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成為聖潔代表,友誼象徵和使者。荷花,又名蓮花,與九江淵源頗深,山有蓮花峰,洞有蓮花洞,佳作有《愛蓮說》,廟有蓮花驛寺,池有蓮花池。[20]賞荷佳地:首推「麴院風荷」,是中國西湖夏季賞荷名園。相傳,麴院曾是南宋時期釀制官酒的作坊,作坊里的人閑時在院中廣種荷花,於是夏季荷花盛開時,荷花香夾帶著濃濃的酒香,香飄滿園,於是麴院風荷便因此得名,也成為了西湖十景之一。[21]位於中國無錫濱湖區的馬山千波路就是不可錯過的賞荷佳地。當下,千波路旁一路皆是開滿紅荷翠葉的荷花塘,隨風搖曳的傘狀荷葉簇擁在一起,將千姿百態的蓮花襯托得尤為嬌俏可人。八月花期,是賞荷的最佳時間。[22]微山湖被稱為「中國荷都」,有十萬畝荷花池。微山湖美的內涵豐富多彩,橫無際涯謂其闊,清波盪漾謂其雅。論其絢麗奪目,則要數滿湖鋪天蓋地的荷花了。每屆夏秋,百里湖面花團錦簇,荷香彌漫。花有紅、白兩色,紅的嫣然如霞,白的冷艷似雪。面積如此大的荷花盪,全國亦不多見,堪稱一大奇觀。[23]京城日壇公園的荷花花大葉麗,清香遠溢,亭亭玉立,吸引了眾多遊人觀賞,花期能持續到9月。頤和園,可欣賞雨後天晴「蓮紅綴雨」的盛景。站在西堤向西望去,治鏡閣湖、藻鑒堂湖兩個湖區儼然是荷的天下。飄飄盪盪的荷葉鋪滿了整個湖面,荷葉上殘留的雨珠在晨光中晶瑩剔透,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帶著晨露愈發嬌艷。微風過後荷花清香撲面而來。陽光傾瀉下來,在荷葉的尖上匯為一滴露珠,又滑進湖裡。詠荷名篇《江南》漢樂府[25]《小池》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愛蓮說》宋·周敦頤《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25]《采蓮曲》唐·王勃[25]繪畫精品在中國的藝術繪畫史中,荷花的藝術精品更是豐富多彩。最著名的是南宋畫院吳炳的《出水芙蓉》,生動細膩的刻畫了荷花清新脫俗的優雅氣質。還有明末畫家張子政的《芙蓉鴛鴦圖》;清陳書畫《荷花》;清任伯年《荷花鴛鴦圖》;民國謝稚柳《荷雀圖》;宋馬興祖《疏荷沙鳥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人畫《荷蟹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傳宋人《子孫和合圖》。近代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更是「荷痴」,他的荷花作品不枚盛數,他自己常說:「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 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系。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歲時作的《金荷》,就被法國政府購藏。[26]當代荷畫,畫家的作品《荷花》、《荷塘》、《荷塘月色》、《荷塘清韻》等都是以荷為題材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把握了現實中荷花的美感並加以升華,賦予了荷花全新的美感魅力。畫荷作品吸收了多方面的藝術元素,很多荷花作品使人在清新、明凈中體會審美的愉悅,顯示出作者對藝術的把握與領悟的能力。傳說典故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使玉姬流連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捨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後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並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27]在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中,據說晴雯死後變成芙蓉仙子,賈寶玉在給晴雯的歿詞《芙蓉女兒誄》中道:「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雖然後世的紅學專家們都認為這不過是作者借詠晴雯之名而贊黛玉之潔,不過無論如何荷花總是與女兒般的冰清玉潔聯系在一起的。[27]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27]相關花語清白、高尚而謙虛(高風亮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表示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出了高雅。 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28]
H. 建安七子的藝術成就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期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人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才有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已,想依賴他干一番事業。故爾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中,又號「鄴中七子。」宋嚴羽《滄浪詩話》:「建安體,漢末年號,曹子建父子及鄴中七子之詩。」這一時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並出,詩風「慷慣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文心雕龍·明詩》)後世稱這種風格為「建安風骨」.
I. 陳羲明的藝術簡介
中國著名書法家
著名文化學者
「國學力」學說創始人
全國馳名品牌聖達威服飾文化代言人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六屆理事、評委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導師
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書法導師
湖南省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湖南省六合國學書院院長
曾榮獲全國首批「四個一批」人才稱號,全國「德藝雙馨」書法家稱號。
陳羲明百餘件作品參加中國書協主辦各類全國性高規格的大型書法展(作品入展全國第六、七、八、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第八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第八屆國際書法大展,全國理事作品邀請展,全國書法名家精品展等等)。擔任第八屆國展評委,第三屆全國扇面展評委,孔子藝術獎全國書法篆刻展評委等等。其作品被國家領導人和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收藏。其學說獨樹一幟,影響廣泛,提出「書如其時」「逢二則變」、「藝術風格非模式化」等重要觀點極具審美價值。有《硯邊隨想》、《當代中青年書法家創作檔案·陳羲明卷》等多部著作問世。
陳羲明藝術成就先後被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湖南衛視、中國書法、中國書畫報、書法報等百餘家媒體專題報道、影響遍及海內外,作品倍受世人青睞和藏家珍愛。
名家評述 導師:陳羲明
藝術簡介:
1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六屆理事
2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六屆評委
3 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導師
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導師
5 中國人大徐悲鴻藝術學院書法導師
6 國家一級美術師
7 湖南省六合國學書院執行院長
8 湖南省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
9 全國知名品牌聖達威服飾文化代言人
10 陳羲明,作為中國書法家協會資深理事、評委、書法導師、曾榮獲全國首批「五個一批」人才稱號,全國「德藝雙馨」書法家稱號。因藝術成就卓著,被權威機構中國書法家協會列為全國具有代表性中青年書法家。其作品流布數十國,影響遍及海內外。 導入古典與現代審美理念,藉助國學精粹解讀書法藝術內涵。傳授「逢二則變」的獨特理念,培養「舉一反三」的創造能力,重傳統,解經典,把書法藝術放在中國文化藝術思潮大背景下,引用孔孟儒家經典釋讀書法藝術,藉助老子道家玄學理解書法藝術,把脈佛禪悟性提升書法藝術水平,導入釋讀古代先秦諸子、屈子楚辭、唐詩宋詞等國學精典,讓書法藝術不僅只關注於書法本體及技法層面,更主要的是強化書法以外的知識積累。
培養目標:傳承如夯實地基,創作似建築高樓,熔古鑄今,二合為一,以培養一批道技並修,德才並舉的書法家。
課程內容:經典法帖學習,涉及五體。
建議學員選修自己擅長或喜歡的一兩種書體。先專為上,後博為高。從畫法、筆法、字法、章法、墨法及用印法,選紙法等方面演繹歸納當代書法創作特點。以期實現每位學員了解並具備臨習與創作的諸多能力。按國展特點導入展覽信息,培養學生國展創作理念,強化培養以期達到國展創作水平。
期間將聘請部分全國書法名家客座教學。 本研修班的教學,強調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高效率性,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對一些書法基本規律的講解和實踐,透析法帖,解讀古代書法大家的藝術風格,破譯古人書藝密碼,真正體會「逢二則變」的辯證法,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使學員的書法水平有質的飛躍。 每月集中一次(一般選擇每月末的周三、四、五或節假日,全年共9次教學,包括開學),每次三天。每次集中導師面授專業課2次共6課時以上。外地考察1次(暫定),時間7天,由導師自主安排。期間可安排陳洪武、曾來德、曾翔、陳加林、朱培爾等當代名家書法講座,與學員交流。學業結束,根據具體情況,舉辦結業展,出版作品集。
J. 說說你是如何理解藝術的
個人認為,藝術所擁有的感染力是一種由文化內涵和時間沉澱組成的給人的磁場吸引力。我們在看到相應的藝術品之後會不由自主地聯想作品背後的故事,其所表達的內容,甚至作者在創作藝術品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