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務院安委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工作的決定的出台背景
近年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共同努力,安全培訓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和成效。法規、標准和制度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基本理順,考核體系初步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基本形成,基地、教材、師資等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十一五」以來,全國年均培訓2000萬人次左右,《安全生產法》等20餘部法規對安全培訓作出規定,總局出台了4部部門規章、42個規范性文件、104個培訓大綱和考核標准,實施了全員培訓、持證上崗、從業人員准入、培訓機構准入、教考分離、經費保障、責任追究7項法律制度。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建成各級安全培訓機構4051家,有專職教師2.1萬人。但是,當前我國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安全培訓工作還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現在:思想認識不夠到位,企業責任不夠落實,培訓針對性不夠強,培訓基礎相對薄弱,處罰和問責少,沒有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
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中,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和最活躍因素,代表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要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就必須加強培訓、提高素質。在這個意義上講,搞好安全培訓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從另一個角度說,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包含對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更包含對生命安全的要求。建成小康社會首先要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實現我國安全生產狀況的根本好轉,必須致力於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安全培訓工作作為安全生產的「三件大事」之一,即是保障人的生命安全重要的基礎工作。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中央領導同志關於加強安全培訓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12年9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7個調研組,赴各地開展了安全培訓工作專題調研,專題研究加強安全培訓工作的對策措施。在此基礎上,研究起草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工作的決定》(徵求意見稿),徵求了國務院安委會成員單位、各省級安全監管監察機構和部分直屬事業單位、中央企業、一級安全培訓機構意見,並進一步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決定》的送審稿,提交國務院安委會研究決定後下發。
㈡ 我國食品商品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質量主要有以下三項基本要求:
(1)食品無毒、無害,符合食品衛生質量要求。
(2)有營養價值;
(3)有較好的色、香、味和外觀形狀;
如果食品中的營養物減少了或者發霉變質了,那麼這種食品就降低或失去了應有的食用價值。發生這類現象除了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不當以外,就是摻假、摻雜、偽造所造成的。
食品的基本要求:食品的安全衛生和必要的營養。其中食品的安全衛生性是食品的最基本的要求。
從事《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重點產品目錄》中食品生產加工的企業,必須具備食品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還應當申請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
環境條件要求
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具備保證產品質量的環境條件,主要包括食品生產企業周圍不得有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擴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蟲大量孳生的潛在場所;生產車間、庫房等各項設施應根據生產工藝衛生要求和原材料儲存等特點,設置相應的防鼠、防蚊蠅、防昆蟲侵入、隱藏和孳生的有效措施,避免危及食品質量安全。
生產設備條件要求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備保證產品質量的生產設備、工藝裝備和相關輔助設備,具有與保證產品質量相適應的原料處理、加工、貯存等廠房或者場所。
加工工藝及過程的基本要求
食品加工工藝流程設置應當科學、合理。生產加工過程應當嚴格、規范,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生食品與熟食品、原料與半成品和成品的交叉污染。加工工藝和生產過程是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環節,工藝流程式控制制不當會對食品質量安全造成重大影響。
使用原材料的基本要求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使用的原材料,添加劑等均應無毒、無害,符合相應的強制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及有關規定。
人員的基本要求
在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中,因各類人員工作崗位不同,所負責任的不同,對其基本要求也有所不同。對於企業的生產操作人員,上崗前必須經過技術(技能)培訓,並持證上崗;對於質量檢驗人員,應當參加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規定的資格,能夠勝任崗位工作的要求。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人員,特別是生產操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無傳染性疾病,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產品儲存和運輸的基本要求
企業應採取必要措施以保證產品在其貯存、運輸的過程中質量不發生劣變。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生產的成品必須存放在專用成品庫房內。用於儲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包裝、工具、設備必須無毒、無害,符合有關的衛生要求,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在運輸時不得將成品與污染物同車運輸。
檢驗能力基本要求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當具有與所生產產品相適應的質量檢驗和計量檢測手段。對於不具備出廠檢驗能力的企業,必須委託符合法定資格的檢驗機構進行產品出廠檢驗。企業的計量器具、檢驗和檢測儀器屬於強制檢定范圍的,必須經計量部門檢定合格並在有效期內方可使用。
質量管理基本要求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當建立建全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在質量管理制度中明確規定對質量有影響的部門、人員的質量職責和許可權以及相互關系,規定檢驗部門、檢驗人員能獨立行使的職權。在企業制定的產品質量管理制度中應有相應的考核辦法,並嚴格實施。企業應實施從原材料進廠的進貨驗收到產品出廠的檢驗把關的全過程質量管理,嚴格實施崗位質量規范、質量責任以及相適應的考核辦法,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不準使用,不合格的產品嚴禁出廠,實行質量否決權。
產品包裝基本要求
產品的包裝是指在運輸、儲存、銷售等流通過程中,為保護產品,方便運輸,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法而採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包裝的總稱。用於食品包裝的材料如布袋、紙箱、玻璃容器、塑料製品等,必須清潔、無毒、無害,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並符合相應的強制性標准要求。
產品標識的基本要求
食品標簽的內容必須真實,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並符合相應產品(標簽)標準的要求,標明產品名稱、廠名、廠址、配料表、凈含量、生產日期或保質期、產品標准代號和順序號等。裸裝食品在其出廠的大包裝上使用的標簽,也應當符合上述規定。
出廠的食品必須在最小銷售單元的食品包裝上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並加印(貼)食品市場准入標志。(來源:食品夥伴網)
食品的安全性是以食品衛生為基礎,食品安全性包括了衛生的基本含意。即「食品應當無毒、無害」,是正常人在正常食用情況下攝入可食狀態下是食品,不會造成對人體的危害。
中國法律對食品安全衛生質量基本要求的規定為: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
《食品工業基本術語》將「食品衛生(食品安全)」定義為:為防止食品在生產、收獲、加工、運輸、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被有害物質(包括物理、化學、微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於人體健康,所採取的各項措施。強調保證食品衛生的首要問題,並不是單純解決吃得好不好,精細與粗陋的問題,而是解決吃得干凈不幹凈,有害與無害,有毒與無毒的問題,也就是食品安全與衛生的問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從源頭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提高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質量管理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身健康和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試行條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以及國務院賦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的職能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食品,是指經過工業加工、製作的、供人們食用或者飲用的製品。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以銷售為目的的食品生產加工活動,必須遵守本辦法。進出口食品按照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及監督管理規定辦理。
第三條 食品的質量安全必須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規定,滿足保障人體健康、人身安全的要求,不存在危及健康和安全的不合理危險。
第四條 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企業(含個體經營者),必須按照國家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的要求,具備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必備的生產條件(以下簡稱「必備條件」),按規定程序獲取食品生產許可證,所生產加工的食品必須經檢驗合格並加印(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後,方可出廠銷售。
企業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不得生產加工相應的食品。未取得生產許可證而擅自進行生產的,為無證生產。未經檢驗合格、未加印(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的食品不得出廠銷售。
第五條 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組織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對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向國家質檢總局和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舉報。受理舉報的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並對舉報有功人員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獎勵。
第二章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備條件
第七條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及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企業設立條件。
第八條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備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環境條件。
第九條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備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設備、工藝裝備和相關輔助設備,具有與保證產品質量相適應的原料處理、加工、貯存等廠房或者場所。以輻射加工技術等特殊工藝設備生產食品的,還應當符合計量等有關法規、規章規定的條件。
第十條 食品加工工藝流程應當科學、合理,生產加工過程應當嚴格、規范,防止生物性、化學性、物理性污染以及防止生食品與熟食品,原料與半成品、成品,陳舊食品與新鮮食品等的交叉污染。
第十一條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生產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劑等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使用非食用性原輔材料加工食品。
第十二條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按照有效的產品標准組織生產。食品質量安全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和相應的強制性標准要求,無強制性標准規定的,應當符合企業明示採用的標准要求。
第十三條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負責人和主要管理人員應當了解與食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食品企業必須具有與食品生產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熟練技術工人和質量工作人員。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無傳染性疾病和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其他疾病。
第十四條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當具有與所生產產品相適應的質量檢驗和計量檢測手段。企業應當具備產品出廠檢驗能力,檢驗、檢測儀器必須經計量檢定合格後方可使用。不具備出廠檢驗能力的企業,必須委託國家質檢總局統一公布的、具有法定資格的檢驗機構進行產品出廠檢驗。
第十五條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當在生產的全過程建立標准體系,實行標准化管理,建立健全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實施從原材料采購、產品出廠檢驗到售後服務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建立崗位質量責任制,加強質量考核,嚴格實施質量否決權。
鼓勵企業根據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標准和技術規范獲取質量體系認證或者HACCP認證,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
第十六條 用於食品包裝的材料必須清潔,對食品無污染。食品的包裝和標簽必須符合相應的規定和要求。裸裝食品在其出廠的大包裝上能夠標注使用標簽的,應當予以標注。
第十七條 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包裝、工具、設備必須安全,保持清潔,對食品無污染。
第三章 食品生產許可
第十八條 國家質檢總局授權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開展本轄區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受理、企業必備條件審查、產品質量檢驗和食品生產許可證發證工作。
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可以授權市(地)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承擔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受理和審查等具體工作。
第十九條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按照地域管轄和分級管理的原則,到所在地的市(地)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申請。
企業經營范圍應當覆蓋申請取證產品。
新建和新轉產的食品企業,應當及時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
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限制條件外,任何單位不得另行附加條件,限制企業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
第二十條 省級、市(地)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接到企業申請材料後,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組成審查組,完成對申請書和資料等文件的審查。企業材料符合要求的,發給《食品生產許可證受理通知書》。企業申報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通知企業在20個工作日內補正,逾期未補正的,視為撤回申請。
第二十一條 對於書面材料審查合格的企業,審查組按照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規則,在4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企業必備條件和出廠檢驗能力的現場審查,並對現場審查合格的企業,由審查組現場抽封樣品。
第二十二條 審查組或者申請取證企業應當在封樣後10個工作日內(有特殊規定的除外)將樣品送達指定的檢驗機構。檢驗機構收到樣品後,應當按照規定的標准和要求進行檢驗,並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檢驗工作。
第二十三條 經必備條件審查和發證檢驗合格而符合發證條件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對審查報告進行審核,確認無誤後,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統一匯總符合發證條件企業的材料,並在15個工作日內將符合發證條件的企業名單及相關材料報送國家質檢總局。
第二十四條 經必備條件審查或者發證檢驗不合格而不符合發證條件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向企業發出《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不合格通知書》並說明理由。自《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不合格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企業原《食品生產許可證受理通知書》自行作廢。企業自接到《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不合格通知書》之日起,應當立即整改,2個月後方可再次提出取證申請。
第二十五條 國家質檢總局收到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上報的符合發證條件的企業材料後,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審核批准。國家質檢總局負責公告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名單。
第二十六條 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批准,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符合發證條件的生產企業發放食品生產許可證及其副本的工作。
第二十七條 出口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生產的食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申請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已獲得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頒發的出口食品衛生注冊證、登記證的企業,或者已經通過HACCP體系認證、驗證的企業,在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時,免於企業必備條件審查。
獲得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的食品認證企業,在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時,按照不重復的原則,簡化或者免於企業必備條件審查。
第二十八條 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有效期一般不超過5年。不同食品其生產許可證的有效期限在相應的規範文件中規定。
第二十九條 企業應當在食品生產許可證有效期滿前6個月內,向原受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換證申請。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按規定的申請程序進行審查換證。
第三十條 對食品生產許可證實行年審制度。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應當在證書有效期內,每滿1年前的1個月內向所在地的市(地)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年審申請。年審工作由受理年審申請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實施。年審合格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在企業生產許可證的副本上簽署年審意見。
第三十一條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在食品原材料、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等生產條件發生重大變化,或者開發生產新種類食品的,應當在變化發生後的3個月內,向原受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食品生產許可證變更申請。受理變更申請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審查企業是否仍然符合食品生產企業必備條件的要求。
企業名稱發生變化時,應當在變更名稱後3個月內向原受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食品生產許可證更名申請。
第三十二條 企業應當妥善保管食品生產許可證證書,因毀壞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生產許可證證書遺失或者無法辨認的,應當及時在省級以上報紙上刊登聲明,同時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及時受理企業補領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按規定辦理補領證書手續,並報國家質檢總局備案。
第三十三條 食品生產許可證採用英文字母QS加12位阿拉伯數字編號方法。QS為英文Quality Safety的縮寫,編號前4位為受理機關編號,中間4位為產品類別編號,後4位為企業序號。凡取得生產許可證的產品,企業必須在產品的包裝和標簽上標注生產許可證編號。
QS**** **** ****
獲證企業序號
產品類別編號
受理機關編號
第四章 食品質量安全檢驗
第三十四條 對用於生產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添加劑、包裝材料和容器必須實施進貨驗收制度,不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的,不得用於食品生產加工及包裝。食品出廠必須經過檢驗,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出廠、銷售。
第三十五條 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並具有產品出廠檢驗能力的企業,可以自行檢驗其生產加工的、屬於食品生產許可證許可范圍內的食品。國家對於某些特殊食品的檢驗另有規定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實施自行檢驗的企業,應當每年將樣品送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指定的檢驗機構進行比對。
第三十六條 承擔本辦法規定的食品檢驗工作的檢驗機構,必須具備法定資格和條件,按照國家規定經過計量認證、審查認可或者通過實驗室認可,方可承擔食品法定檢驗和委託檢驗任務。
第三十七條 不具備產品出廠檢驗能力的企業,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委託國家質檢總局指定並統一公布的檢驗機構進行食品出廠檢驗。
第三十八條 承擔食品檢驗和抽樣的單位及工作人員,應當根據有關的產品標准和技術法規等要求實施產品抽樣和檢驗。
第五章 食品質量安全標志
第三十九條 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的食品,出廠前必須加印(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沒有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
第四十條 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是質量標志,表明食品符合質量安全基本要求,以「質量安全」的英文名稱Quality Safety縮寫「QS」表示。
第四十一條 國家質檢總局統一制定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以下簡稱「QS標志」)的式樣(見附件)。
第四十二條 企業使用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表明其產品經檢驗合格,符合食品質量安全的基本要求。企業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其出廠食品經自行檢驗或者委託檢驗合格的,應當在最小銷售單元的食品包裝或者標簽上加印(貼) QS標志。
使用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時,可根據需要按比例放大或者縮小,但不得變形、變色。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由食品生產企業自行加印(貼)。
第四十三條 加印(貼)QS標志的食品,在質量保證期內,非消費者使用或者保管不當而出現質量問題的,由生產者、銷售者根據各自的義務,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章 食品質量安全監督
第四十四條 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應當保證持續穩定地生產合格的食品,並接受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監督和管理。食品銷售企業,應當檢查所出售的食品是否具有QS標志和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
第四十五條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根據不同類型食品的特點,定期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督檢查,主要檢查企業是否持續滿足保證產品質量的必備條件、是否持續保證食品質量安全以及食品生產許可證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的使用等情況。對監督檢查中發現其食品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應當書面通知企業限期整改,並且按照有關規定,在一定時期內由指定的檢驗機構對企業生產加工的食品進行加嚴檢驗。
第四十六條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不得使用過期的、失效的、變質的、污穢不潔、陳化的、回收的或者非食用的原材料生產加工食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加強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原材料、添加劑及包裝材料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檢查其在采購食品原材料時,是否向供貨單位索取合格證明,或者自行檢驗、委託檢驗合格。
第四十七條 使用新資源、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生產加工食品,或者利用新的原材料進行食品包裝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在投產前進行質量安全檢驗,必須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供質量安全檢驗證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上述新材料的使用進行監督。
第四十八條 國家質檢總局和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對食品檢驗機構的工作進行監督管理。檢驗結果與實際不符的,應當追究相關檢驗機構的責任。
第四十九條 企業對監督檢驗結論有異議的,可以自接到檢驗結果之日起15日內,向組織該監督檢驗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者上一級管理部門提出復驗申請。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委託法定的檢驗機構進行復驗,並應當自受理復驗之日起10日內做出書面答復。復驗結果為終局結論。
第七章 審查人員和檢驗人員
第五十條 從事企業必備條件審查工作的審查人員應當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者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熟悉並從事過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或者熟悉並從事過食品生產或者檢驗工作,經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承擔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審查工作。
第五十一條 食品檢驗人員應當具有規定的學歷或者具有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含質量專業初級資格),從事過食品檢驗或者相關專業的檢驗工作,並經考核合格,方可承擔食品質量檢驗工作。
第五十二條 國家對從事食品質量安全必備條件審查的人員實行資格管理制度,對食品檢驗人員實行職(執)業資格管理制度。審查人員、檢驗人員需持證上崗。未經考核合格的人員,不得從事相應的審查或者檢驗工作。
第五十三條 國家質檢總局負責統一制訂審查人員和檢驗人員的考核標准及培訓教材,統一培訓師資人員,統一組織審查人員、檢驗人員考核發證。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組織本轄區審查人員和檢驗人員的培訓工作。
第五十四條 國家質檢總局對審查人員和檢驗人員的資格實行注冊管理。注冊有效期為3年。在注冊有效期內,審查人員和檢驗人員應當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統一要求,接受相關的繼續教育。
第八章 罰 則
第五十五條 食品生產加工或者銷售企業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其停止生產、銷售,限期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出售和未出售的食品)貨值金額15%至20%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造成損失的,依法追究責任。
(一)未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而擅自生產的;
(二)委託無證企業生產加工食品的;
(三)食品生產許可證超過有效期而繼續生產的;
(四)超出許可范圍擅自生產的;
(五)銷售無證產品的。
第五十六條 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未按規定在食品包裝上標明生產許可證編號和加印(貼)QS標志的,責令整改;情節嚴重的,可處3萬元以下罰款,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
第五十七條 偽造、冒用食品生產許可證及QS標志的,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轉讓或者塗改生產許可證編號或者標志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改正,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處罰;情節嚴重的,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
違法接受並使用他人提供的生產許可證編號的,按照前款規定給予處罰。
第五十八條 企業未按時進行年審或者年審不合格、未按規定辦理變更申請而繼續生產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實施處罰;情節嚴重的,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
第五十九條 使用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食品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處罰;情節嚴重的,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
第六十條 食品生產企業不具備產品出廠檢驗能力且未按規定進行委託出廠檢驗而擅自出廠銷售的,或者食品生產企業具備產品出廠檢驗能力而未按規定實施產品出廠檢驗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或者情節嚴重的,處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
第六十一條 企業或者檢驗機構的檢驗、檢測儀器屬於強制檢定范圍的計量器具,未按照規定申請檢定或者屬於非強制檢定范圍的計量器具未自行定期檢定或者送其他計量檢定機構定期檢定的,以及經檢定不合格繼續使用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處罰。
第六十二條 食品質量安全不符合強制性標准要求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處罰;情節嚴重的,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
第六十三條 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存在摻雜使假等行為的;由於產品質量安全原因發生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在國家監督抽查或者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的監督檢查中,質量安全指標連續2次抽查檢驗不合格的;企業拒絕接受監督檢查的,後果和情節嚴重的,由發證部門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四條 檢驗機構違反本規定,偽造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處罰,並取消其承擔檢驗任務的資格;取消實驗室認可和計量認證、審查認可資格。
第六十五條 從事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從事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有上述違法違規行為的,給予警告並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取消其從事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工作的資格。
第六十六條 審查人員、檢驗人員在工作中不科學、不公正地履行職責的,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警告或者調離崗位及其他必要的行政處分,直至取消上崗資格。
第六十七條 企業、檢驗機構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審查發證和行政處罰行為有異議的,可以依法提出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
第九章 附 則
第六十八條 企業申請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和委託進行的產品質量檢驗,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費用。收費標准按照國家物價管理部門批準的文件執行。
第六十九條 本辦法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解釋。
第七十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來源:質檢總局網站)
㈢ 國家安全生產管理局安監管協調字2004 56號文作廢了嗎
國家安全生產管理局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文已經於2016年2月4日失效作廢。
(2004)56號文《關於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是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於2004年4月27日發布,針對《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下發後,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陸續開展了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和監控工作,為了加強管理,統一標准,規范運行而制定發布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意義和依據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安全生產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堅持科技興安,努力實現安全生產工作從被動防範向源頭管理轉變,遏制和減少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並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採取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號)要求「搞好重大危險源的普查登記,加強國家、省(區、市)、市(地)、縣(市)四級重大危險源監控工作」。
二、目標和任務
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合理設計,統籌規劃。首先是要開展重大危險源的普查登記;其次是開展重大危險源的檢測評估;第三是對重大危險源實施監控防範;第四是對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實施治理;
第五是通過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管理,既要促使企業強化內部管理,落實實施,自主保安,又要針對各地實際,有的放矢,便於政府統一領導,科學決策,依法實施監控和安全生產行政執法,以實現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主要任務:
1、開展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摸清底數,掌握大危險源的數量、狀況和分布情況,建立重大危險源資料庫和定期報告制度;
2、開展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對重要的設備、設施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危險物質進行定期檢測,建立重大危險源評估監控的日常管理體系;
3、建立國家、省(區、市)、市(地)、縣(市)四級重大危險源監控信息管理網路系統,實現對重大危險源的動態監控、有效監控;
4、對存在缺陷和事故隱患的重大危險源進行治理整頓,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加大投入,採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5、建立和完善有關重大危險源監控和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治理的法規和政策,探索建立長效機制。
三、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的范圍
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根據國家標准《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和《安全生產法》的規定,以及實際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的范圍如下:
1、貯罐區(貯罐);
2、庫區(庫);
3、生產場所;
4、壓力管道;
5、鍋爐;
6、壓力容器;
7、煤礦(井工開采);
8、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
9、尾礦庫。
四、重大危險源的登記與評估
1、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安全生產法》、《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和申報登記范圍的要求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並填寫《重大危險源申報表》報當地安全監管部門(或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2、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每兩年至少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進行一次安全評估,並出具安全評估報告。安全評估工作應由注冊安全評價人員或注冊安全工程師主持進行,或者委託具備安全評價資格的評價機構進行。
安全評估報告應包括重大危險源的基本情況,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嚴重程度,重大危險源等級,安全對策措施,應級救援措施和評估結論等。安全評估報告應報當地安全監管部門(或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3、 重大危險源的生產過程以及材料、工藝、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規、標准發生變化時,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重大危險源重新進行安全評估,並將有關情況報當地安全監管部門(或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五、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的要求
1、各級安全監管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進一步提高對重大危險源監督
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自覺從踐行「三個代表」和執政為民的高度,加強對重大危險源普查、評估、監控、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切實防範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把強化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作為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布置好,落實好。
2、各級安全監管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應當成立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統一領導、協調和指導轄區內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工作。
3、各級安全監管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應當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的力度,督促轄區內存在重大危險源的生產經營單位認真落實國家有關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的規定和要求,全面開展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和監控管理工作。
檢查中發現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未登記建檔,或者未經行評估、監控及未制定應急預案的,要依據《安全生產法》第85條的規定嚴肅查處。對因重大危險源管理監控不到位、整改不及時而導致重、特大事故的,要依法嚴肅追究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4、各級安全監管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監督檢查中發現重大危險源存在事故隱患的,應當責令生產經營單位立即整改;在整改前或整改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難以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並採取切實有效的防範、監控措施。
5、各級安全監管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加強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的宣傳和培訓工作,按照國家局組織編寫的《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與管理》(試行)教材做好培訓工作,指導生產經營單位做好重大危險源的申報登記和管理工作。
6、為規范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各地區應統一按照國家局組織開發的重大危險源信息管理系統軟體,建立本地區重大危險源資料庫,並根據重大危險源的分布和危險等級,有針對性的做好日常監督工作,採取措施,切實防範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
(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的意見擴展閱讀
國家安全生產管理局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文所針對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是國務院於2004年01月09日發布的,其主要內容是:
一、提高認識,明確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1、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產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2、指導思想。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本方針,進一步強化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大力推進安全生產各項工作,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3、奮斗目標。到2007年,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全國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好轉,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築等重點行業和領域事故多發狀況得到扭轉,工礦企業事故死亡人數、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道路交通運輸萬車死亡率等指標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二、完善政策,大力推進安全生產各項工作
1、加強產業政策的引導。制定和完善產業政策,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逐步淘汰技術落後、浪費資源和環境污染嚴重的工藝技術、裝備及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
2、加大政府對安全生產的投入。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支撐體系建設,加大對企業安全生產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運用長期建設國債和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支持大中型國有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技術改造。
3、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持把礦山、道路和水上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煙花爆竹、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作為整頓和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重要任務,持續不懈地抓下去。
4、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法制。對《安全生產法》確立的各項法律制度,要抓緊制定配套法規規章。認真做好各項安全生產技術規范、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
5、建立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加快全國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盡快建立國家生產安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充分利用現有的應急救援資源,建設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專業化救援隊伍,提高救援裝備水平,增強生產安全事故的搶險救援能力。
6、加強安全生產科研和技術開發。加強安全生產科學學科建設,積極發展安全生產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安全生產科技和管理人才。
三、強化管理,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1、依法加強和改進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強化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全面落實安全保障的各項法律法規。生產經營單位要根據《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或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2、開展安全質量標准化活動。制定和頒布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技術規范和安全生產質量工作標准,在全國所有工礦、商貿、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等企業普遍開展安全質量標准化活動。
3、搞好安全生產技術培訓。加強安全生產培訓工作,整合培訓資源,完善培訓網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培訓質量。
4、建立企業提取安全費用制度。為保證安全生產所需資金投入,形成企業安全生產投入的長效機制,借鑒煤礦提取安全費用的經驗,在條件成熟後,逐步建立對高危行業生產企業提取安全費用制度。
5、依法加大生產經營單位對傷亡事故的經濟賠償。生產經營單位必須認真執行工傷保險制度,依法參加工傷保險,及時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
四、完善制度,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1、加強地方各級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和執法隊伍建設。縣級以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要依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充實必要的人員,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隊伍建設,提高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權威,切實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能。
2、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要制訂全國安全生產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年度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建立全國和分省(區、市)的控制指標體系,對安全生產情況實行定量控制和考核。
3、建立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制度。把安全生產納入國家行政許可的范圍,在各行業的行政許可制度中,把安全生產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從源頭上制止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進入市場。開辦企業必須具備法律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依法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持證生產經營。
4、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為強化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各地區可結合實際,依法對礦山、道路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領域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收取一定數額的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轉作事故搶險救災和善後處理所需資金。
5、強化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行政執法。各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機構要增強執法意識,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各項防範措施。
6、加強對小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小企業是安全生產管理的薄弱環節,各地要高度重視小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切實加強監督管理。從組織領導、工作機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辦法。
五、加強領導,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1、認真落實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安全生產作為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逐級抓好落實。特別要加強縣鄉兩級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加強對地方領導幹部的安全知識培訓和安全生產監管人員的執法業務培訓。
2、構建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安全生產例會,分析、部署、督促和檢查本地區的安全生產工作;大力支持並幫助解決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在行政執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及其辦公室要積極發揮綜合協調作用。
3、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把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納入宣傳思想工作的總體布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黨和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舉措,宣傳安全生產工作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對嚴重忽視安全生產、導致重特大事故發生的典型事例要予以曝光。
㈣ 關於切實加強安全管理工作「轉作風、強質量、提效能」的意見
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安全為目的,進行有關安全工作的方針、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職能,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財力、時間和信息,為了達到預定的安全防範而進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稱為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工作,不是一時一事、一朝一夕就能抓好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牢固樹立「干一輩子電力,抓一輩子安全」的思想。以務實的精神、求實的態度,分分秒秒抓管理,時時事事抓安全。
安全管理是企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供電企業是一個從事特種作業面較大的企業,各項經濟技術完成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安全生產管理。安全指導服務於生產,生產必須安全,這是企業永恆的主題。電務廠不僅承擔著整個平煤職工和家屬的生活用電,更承擔著「各個礦和變電站的供電。為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安全意識,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抓好安全生產管理。
一、明確安全管理的職能和任務 作為安全管理,最主要的職能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企業有關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其任務是:在保證企業取得最大效益的前提下,指導和服務於各專業的安全生產;保證安全生產的各項方針、政策貫徹到基層,落實到人;根據企業的發展和國家大政方針的變化,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強的安全生產獎懲辦法;調查、研究和分析各類生產事故,總結經驗教訓和制定防範措施,最大限度地在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中體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
二、明確安全管理的作用和要求。 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都是全員的責任,安全管理要貫穿於企業的各項專業管理之中,其作用在於為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證;在於通過安全宣傳、安全教育和危險點的分析控制,為企業創造一個安全的生產局面和健康的職業環境;對其變電設備的運行工況進行安全性評價,排除不安全因素,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作為電務廠生活部的一名管理人員,抓安全生產管理、保證本單位生產經營工作的正常進行、確保廣大員工生命和國家財產免遭損失,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那麼,如何搞好基層單位的安全管理呢?長期的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搞好基層單位安全管理,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建章立制是搞好單位安全管理的關鍵 常言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幾十年來,我們電力企業在國家的大政方針指導下,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管理措施和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的制定,使企業的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前沿陣地的基層單位,在安全管理上只有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實現決策和管理的科學化,才能更好地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發展的要求。
二、把脈開方,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作為一名管理人員,更應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從「人是最寶貴的財富」這一人本主義管理理念出發來講安全,抓安全生產管理,切實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生產方針,扎扎實實地開展安全管理。在搞好安全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員工安全意識的培養,要使員工真正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從而把搞好安全生產作為確保生命安全、提高生存質量、保障家庭幸福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的自覺行動。
三、安全管理無小事,現場管理過程中,既要保西瓜,又要揀芝麻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既要抓住大事、管好管實,同時又要咬住小事嚴抓細管不松勁。管理上要明確目標,落實責任,環環相扣,層層設防,既要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又要防止因人為的因素而導致的責任事故。所以,管理要從本單位的實際出發,從崗位人員的素質人手,強化現場管理,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
眾所周知,安全生產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它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效益、穩定和形象,關繫到企業職工的生命和家庭幸福。那麼怎樣才能實現安全生產,抓好現場安全管理呢?
第一,應該以人為本,做好人的工作。在職工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培訓,讓人人都明白,在電力,安全生產是最主要的。當生產和安全發生矛盾時,生產要服從安全,讓職工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時提高管理者的水平,尤其是作為兵頭將尾的班組長的水平是至關重要的,使管理者懂得《電力法》、《安全生產法》的相關內容,正確理解事故追究和連帶責任,讓每位管理者不敢越雷池半步。操作者熟練掌握操作工序是安全生產的前提,讓他們時時刻刻按章操作,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並把這種良好的習慣持之以恆加以延續。
第二,要狠抓現場落實。「言行一致」在安全工作中應該突出體現。領導跟班到現場排查隱患,及時糾錯查找原因,更快地解決問題來滿足職工的需求。領導要言行一致,說一不二,堅決帶領職工干好本職工作。
第三,安全工作需要我們每一位電力人全方位、全過程去抓,事實表明,早點評是安全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每天早點評對昨天本班所乾的一切工作進行分析、總結,找出不足並採取措施。這樣才能做到天天找差距,天天滅差距,我們的安全生產工作才能邁上新台階。「上行下效」的違章現象在安全生產中萬萬要不得。上到管理幹部,下到操作人員必須時刻消除湊合思想,不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而且還要為下一個班、下一道工序做准備,為他們營造安全的工作氛圍。這樣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安全工作才能搞好。當然,精神恍惚、心存僥幸、重生產輕安全等不安全行為也是萬萬要不得的。只有徹底杜絕「三違」現象,才能抓好我們的現場安全管理。
第四,作為電務廠的後勤部門,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干好本職工作,協助一線車間做好後勤服務工作,為一線車間的職工帶去溫暖帶去關懷,搞好優質服務,是每年我們生活部所制定的目標,每一個生活部職工都是本著這個目標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使自己的自身價值得到提升,為電務廠出一份力,使我們的工作更上一個新台階。
五、加強監督檢查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一個企業如果只有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措施是不夠的,必須進行嚴肅認真的監督檢查,促進工作的落實。首先必須從組織領導、職工思想、業務素質、防範措施、規程規范及制度執行、設備隱患處理、險危位置預防控制等大的方面人手,根據不同工作內容和不同安全技術要求,實行逐項考核。地電企業一般每季應對各變電站站,進行一次正常檢查,雷雨季節、防汛抗旱、冬雪期間、節假日前均應進行檢查;所站除對各班組、人員、設備、設施在特殊時期、特殊氣候情況下的安全檢查外,正常檢查每月不應少於二次;班組對每個崗位職工及設備的安全檢查每星期不應少於一次。檢查要制度化,有記錄、有總結、有獎懲,要通報存在問題,明確限期整改措施。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不安全因素和設備隱患,提高職工安全意識,保證安全生產。盡可能的把變電站的維修工作做到最好。
㈤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的意見的介紹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版和《國務院關於權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國發〔2011〕40號),2012年4月25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以安監總培訓〔2012〕57號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的意見》。該《意見》分充分認識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的重要意義、規范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內容、建立健全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制度、豐富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方式方法、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組織領導5部分。
㈥ 國務院安委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工作的決定的全文內容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務院安委會各成員單位,各中央企業:
為提高企業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和安全監管監察效能,防止和減少違章指揮、違規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以下簡稱「三違」)行為,促進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現就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工作作出如下決定:
一、加強安全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安全培訓工作,安全培訓力度不斷加大,企業職工安全素質和安全監管監察人員執法能力明顯提高。但一些地區和單位安全培訓工作仍然存在著思想認識不到位、責任落實不到位、實效性不強、投入不足、基礎工作薄弱、執法偏輕偏軟等問題,給安全生產帶來較大壓力。實踐表明,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工作,是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實施安全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是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和從業人員安全素質,提升安全監管監察效能的重要途徑;是防止「三違」行為,不斷降低事故總量,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的源頭性、根本性舉措。
(二)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培訓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隱患」的意識,堅持依法培訓、按需施教的工作理念,以落實持證上崗和先培訓後上崗制度為核心,以落實企業安全培訓主體責任、提高企業安全培訓質量為著力點,全面加強安全培訓基礎建設,嚴格安全培訓監察執法和責任追究,扎實推進安全培訓內容規范化、方式多樣化、管理信息化、方法現代化和監督日常化,努力實施全覆蓋、多手段、高質量的安全培訓,切實減少「三違」行為,促進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三)工作目標。到「十二五」時期末,礦山、建築施工單位和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等高危行業企業(以下簡稱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生產經營單位特種作業人員(以下簡稱「三項崗位」人員)100%持證上崗,以班組長、新工人、農民工為重點的企業從業人員100%培訓合格後上崗,各級安全監管監察人員100%持行政執法證上崗,承擔安全培訓的教師100%參加知識更新培訓,安全培訓基礎保障能力和安全培訓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二、全面落實安全培訓工作責任
(四)認真落實企業安全培訓主體責任。企業是從業人員安全培訓的責任主體,要把安全培訓納入企業發展規劃,健全落實以「一把手」負總責、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為主要內容的安全培訓責任體系,建立健全機構並配備充足人員,保障經費需求,嚴格落實「三項崗位」人員持證上崗和從業人員先培訓後上崗制度,健全安全培訓檔案。勞務派遣單位要加強勞務派遣工基本安全知識培訓,勞務使用單位要確保勞務派遣工與本企業職工接受同等安全培訓。境內投資主體要指導督促境外中資企業依法加強安全培訓工作。安全生產技術研發、裝備製造單位要與使用單位共同承擔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培訓責任。
(五)切實履行政府及有關部門安全培訓監管和安全監管監察人員培訓職責。地方各級政府要統籌指導相關部門加強本地區安全培訓工作。有關主管部門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組織實施職責范圍內的安全培訓工作,完善安全培訓法規制度,統一培訓大綱、考試標准,加強教材建設,嚴格管理培訓機構,做好證件發放和復審工作,避免多頭管理、重復發證;要強化安全培訓監督檢查,依法嚴懲不培訓就上崗和亂辦班、亂收費、亂發證行為;要組織培訓安全監管監察人員。要將安全生產知識作為領導幹部培訓、義務教育、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的重要內容。要減少對培訓班的直接參與,由辦培訓向管培訓、管考試、監督培訓轉變。
(六)強化承擔安全培訓和考試的機構培訓質量保障責任。承擔安全培訓的機構是安全培訓施教主體,擔負保證安全培訓質量的主要責任,要健全落實安全培訓質量控制制度,嚴格按培訓大綱培訓,嚴格學員、培訓檔案和培訓收費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資金投入,持續改善培訓條件。承擔安全培訓考試的機構要嚴格教考分離制度,健全考務管理體系,建立考試檔案,切實做到考試不合格不發證。
三、全面落實持證上崗和先培訓後上崗制度
(七)實施高危企業從業人員准入制度。有關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本行業領域從業人員准入制度。礦山和危險物品生產企業專職安全管理人員要至少具備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或者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高級工以上技能等級,或者具備注冊安全工程師資格。各類特種作業人員要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危險化學品特種作業人員要具有高中或者相當於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礦山井下、危險化學品生產單位從業人員要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安全技術服務時,要對企業安全培訓情況進行審核。高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發放、延期和安全生產標准化考評時,有關主管部門要審核企業安全培訓情況。
(八)嚴格落實「三項崗位」人員持證上崗制度。企業新任用或者招錄「三項崗位」人員,要組織其參加安全培訓,經考試合格持證後上崗。取得注冊安全工程師資格證並經注冊的,可以直接申領礦山、危險物品行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安全資格證。對發生人員死亡事故負有責任的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和安全管理人員,要重新參加安全培訓考試。要嚴格證書延期繼續教育制度。有關主管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定期開展本行業領域「三項崗位」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登記普查,建立信息庫。要建立特種作業人員范圍修訂機制。
(九)嚴格落實企業職工先培訓後上崗制度。礦山、危險物品等高危企業要對新職工進行至少72學時的安全培訓,建築企業要對新職工進行至少32學時的安全培訓,每年進行至少20學時的再培訓;非高危企業新職工上崗前要經過至少24學時的安全培訓,每年進行至少8學時的再培訓。企業調整職工崗位或者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要進行專門的安全培訓。礦山和危險物品生產企業逐步實現從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相關專業畢業生中錄用新職工。政府有關部門要實施「中小企業安全培訓援助」工程,推動大型企業和培訓機構與中小企業簽訂培訓服務協議;組織講師團,開展培訓下基層進企業活動。
(十)完善和落實師傅帶徒弟制度。高危企業新職工安全培訓合格後,要在經驗豐富的工人師傅帶領下,實習至少2個月後方可獨立上崗。工人師傅一般應當具備中級工以上技能等級,3年以上相應工作經歷,成績突出,善於「傳、幫、帶」,沒有發生過「三違」行為等條件。要組織簽訂師徒協議,建立師傅帶徒弟激勵約束機制。
(十一)嚴格落實安全監管監察人員持證上崗和繼續教育制度。市(地)及以下政府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同志要在明確分工後半年內參加專題安全培訓。各級安全監管監察人員要經執法資格培訓考試合格,持有效行政執法證上崗;新上崗人員要在上崗一年內參加執法資格培訓考試;執法證有效期滿的,要參加延期換證繼續教育和考試。鼓勵安全監管監察人員報考注冊安全工程師等職業資格,在職攻讀安全生產相關專業學歷和學位。
四、全面加強安全培訓基礎保障能力建設
(十二)完善安全培訓大綱和教材。有關主管部門要定期制定、修訂各類人員安全培訓大綱和考核標准,根據安全生產工作發展需要和企業安全生產實際,不斷規范安全培訓內容。鼓勵行業組織、企業及培訓機構編寫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實用教材。要分行業組織編寫企業職工安全生產應知應會讀本、建立生產安全事故案例庫和製作警示教育片。
(十三)加強安全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承擔安全培訓的機構要建立健全安全培訓專職教師考核合格後上崗制度,保證專職教師定期參加繼續教育,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有關主管部門要加強承擔安全培訓的教師培訓,定期開展教師講課大賽,建立安全培訓師資庫。企業要建立領導幹部上講台制度,選聘一線安全管理、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
(十四)加強安全培訓機構建設。要根據實際需要,科學規劃安全培訓機構建設,控制數量,合理布局。支持大中型企業和欠發達地區建立安全培訓機構,重點建設一批具有模擬、體感、實操特色的示範培訓機構。要加強安全培訓機構管理,定期公布安全培訓機構名單和培訓范圍,接受社會監督。支持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工會培訓機構等開展安全培訓。
(十五)加強遠程安全培訓。開發國家安全培訓網和有關行業網路學習平台,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建立安全培訓視頻課程徵集、遴選、審核制度,建設課程「超市」,推行自主選學。實行網路培訓學時學分制,將學時和學分結果與繼續教育、再培訓掛鉤,與安全監管監察人員年度考核、提拔使用、評先評優掛鉤。利用視頻、電視、手機等拓展遠程培訓形式。
(十六)加強安全培訓管理信息化建設。編制安全培訓信息管理數據標准。開發安全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健全「三項崗位」人員、安全監管監察人員培訓持證情況和考試題庫、培訓機構、考試機構、培訓教師等資料庫,實現全國安全培訓數據共享。
五、全面提高安全培訓質量
(十七)強化實際操作培訓。制定特種作業人員實訓大綱和考試標准。建立安全監管監察人員實訓制度。推動科研和裝備製造企業在安全培訓場所展示新裝備新技術。提高3D、4D、虛擬現實等技術在安全培訓中的應用,組織開發特種作業各工種模擬實訓系統。
(十八)強化現場安全培訓。高危企業要嚴格班前安全培訓制度,有針對性地講述崗位安全生產與應急救援知識、安全隱患和注意事項等,使班前安全培訓成為安全生產第一道防線。要大力推廣「手指口述」等安全確認法,幫助員工通過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確保按規程作業。要加強班組長培訓,提高班組長現場安全管理水平和現場安全風險管控能力。
(十九)建立安全培訓示範視頻課程體系。分行業建立「三項崗位」人員安全培訓示範視頻課程體系,上網發布,逐步實現優質培訓資源社會共享。將示範課程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建立示範課程跟蹤評價制度,定期評選優質課程,給予榮譽稱號或者適當資助。
(二十)加強安全培訓過程管理和質量評估。建立安全培訓需求調研、培訓策劃、培訓計劃備案、教學管理、培訓效果評估等制度,加強安全培訓全過程管理。制定安全培訓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向全社會公布評估結果,並將評估結果作為安全培訓機構考評的重要依據。
(二十一)完善安全培訓考試體系。有關主管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健全本行業領域安全培訓考試制度,加強考試機構建設,嚴格教考分離制度。要建立健全安全資格考試題庫,完善國家與地方相結合的題庫應用機制。建立網路考試平台,加快計算機考試點建設,開發實際操作模擬考試系統。加強考試監督,嚴格考試紀律,依法嚴肅處理考試違紀行為。有關主管部門要統一本行業領域一般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合格證書式樣,規范考試發證管理。
六、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
(二十二)加大安全培訓執法力度。有關主管部門要把安全培訓納入年度執法計劃,作為日常執法的必查內容,定期開展安全培訓專項執法。要規范安全培訓執法程序和方法,將抽查持證情況、抽考職工安全生產應知應會知識作為日常執法的重要方式。要加強對承擔安全培訓的機構管理,深入開展專項治理,促進安全培訓機構健康發展。企業要建立安全培訓自查自考制度,加大「三違」行為處罰力度。
(二十三)嚴肅追究安全培訓責任。對應持證未持證或者未經培訓就上崗的人員,一律先離崗、培訓持證後再上崗,並依法對企業按規定上限處罰,直至停產整頓和關閉。對存在不按大綱教學、不按題庫考試、教考不分、亂辦班等行為的安全培訓和考試機構,一律依法嚴肅處罰。對各類生產安全責任事故,一律倒查培訓、考試、發證不到位的責任。對因未培訓、假培訓或者未持證上崗人員的直接責任引發重特大事故的,所在企業主要負責人依法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企業礦長(廠長、經理),實際控制人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二十四)建立安全培訓績效考核制度。制定安全培訓工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做到定性與定量、內部考核與外部評議相結合。安全培訓績效考核結果要納入安全生產綜合考核內容。每年通報安全培訓績效考核結果。
七、切實加強對安全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十五)把安全培訓擺上更加突出位置。各級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各企業要把安全培訓工作納入實施安全發展戰略的總體布局。各級安委會要定期研究解決安全培訓突出問題,有關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負總責,各級安委會辦公室要牽頭抓總,當好參謀,創新實踐,整合資源,示範引領。要經常深入基層、企業開展安全培訓調查研究。要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以及新聞媒體等參與、監督安全培訓工作。
(二十六)保證安全培訓投入。建立以企業投入為主、社會資金積極資助的安全培訓投入機制。要將政府應當承擔的安全培訓經費納入財政保障范圍。企業要在職工培訓經費和安全費用中足額列支安全培訓經費,實施技術改造和項目引進時要專門安排安全培訓資金。研究探索由開展安全生產責任險、建築意外傷害險的保險機構安排一定資金,用於事故預防與安全培訓工作。
(二十七)充分運用典型和媒體推動安全培訓工作。要總結推廣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加大安全培訓監管力度、企業落實安全培訓主體責任、培訓機構提高安全培訓質量的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工作。要定期公布安全培訓問題企業和問題培訓機構名單。要廣泛宣傳安全培訓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安全素質,努力形成全社會更加支持安全生產工作的氛圍。
各省級安委會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及各有關中央企業要根據本決定製定實施意見,並及時將實施意見和落實情況報告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
國務院安委會
2012年11月21日
㈦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的意見的內容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煤礦安全監管和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局,有關中央企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和《國務院關於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國發〔2011〕40號)精神,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培訓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培訓責任,規范安全培訓行為,推動安全培訓工作健康發展,促進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現就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的重要意義
安全培訓是安全生產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和傷亡人數的源頭性、根本性舉措,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職工安全素質,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重要措施。有關統計資料表明,90%以上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安全培訓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隱患。
《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對安全培訓工作作出了明確規定,關鍵是要抓好落實,監督檢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抓落實。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是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以下統稱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履行職責、強化安全監管監察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推動企業和有關部門全面落實黨和政府關於安全培訓重大決策部署的關鍵環節,也是指導督促各地區健全並嚴格執行安全培訓相關規章制度、落實安全培訓責任的有力手段。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從單純培訓辦班等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把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領導,採取措施,加大力度,切實履行好安全培訓監督檢查職責,抓好工作落實。
二、規范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內容
(一)對地方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監督檢查內容。貫徹落實國發〔2010〕23號和國發〔2011〕40號文件有關要求以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安全培訓工作的安排部署情況;依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3號)和《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44號),加強安全培訓監督管理,落實以高危行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以下統稱「三項崗位」人員)、班組長和農民工為重點的全員培訓工作情況;培訓考核與發證情況;規范培訓秩序,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機構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行為作出處理情況;認真解決突出問題,總結推廣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情況;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同志和安全監管監察系統主要領導幹部參加培訓情況。
(二)對生產經營單位監督檢查內容。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建立和實施安全培訓制度、年度培訓計劃情況;培訓經費投入和使用情況;「三項崗位」人員培訓和持證上崗情況;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及轉崗前從業人員培訓情況;農民工及其他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情況;建立檔案、記錄培訓考核情況;從業人員培訓期間應當享有待遇的落實情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內容。
(三)對安全培訓機構監督檢查內容。按照資質許可范圍開展培訓情況;建立培訓管理制度和專兼職教師配備情況;執行培訓大綱、建立培訓檔案和培訓保障情況;教學組織及學員管理情況;培訓收費情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內容。
三、建立健全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制度
(一)分級負責制度。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對全國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實施監督和指導,省級及以下安全監管部門對本轄區內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機構以及同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安全監管部門的安全培訓工作實施監督檢查;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對全國煤礦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實施監督和指導,駐地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各省級及以下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對本轄區內的煤礦企業、培訓機構以及同級和下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的煤礦安全培訓工作實施監督檢查;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控股(集團)公司指導本行業(系統)生產經營單位對其安全培訓工作進行自查,對自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督促整改。
(二)定期報告制度。對安全培訓工作情況,生產經營單位和安全培訓機構向所在地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每季度至少報告一次。對本區域安全培訓監督檢查情況,省級以下安全監管監察部門逐級向上一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每半年至少報告一次;省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向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每年至少報告一次,並提出相關工作建議。
上一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根據下一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的報告,適時對地方安全培訓工作情況進行抽查,並提出監督檢查意見和建議。
(三)反饋通報制度。上一級地方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應及時將安全培訓監督檢查發現的重大問題向下一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反饋、通報,提出加強和改進安全培訓工作的建議書或意見書,根據需要可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四)工作聯系制度。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把安全培訓作為執法檢查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工作聯系渠道,形成便捷、暢通、高效的監督檢查工作網路;要加強監督檢查工作經驗交流和宣傳培訓;要建立安全培訓舉報、投訴制度,並向社會公布受理舉報、投訴的聯系方式,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四、豐富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方式方法
安全培訓監督檢查要遵循實事求是、依法行政,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客觀公正、違規必究的原則。
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將安全培訓監督檢查納入安全監管目標考核體系,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要求,完善工作制度,規范方法和程序,明確檢查人員職責,切實把安全培訓列入執法檢查重要內容和年度執法計劃,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安全培訓工作的監督檢查;要會同有關行業管理部門,適時對相關行業領域安全培訓工作情況進行聯合執法檢查。生產經營單位和安全培訓機構要經常性地開展自查自糾。
地方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實施安全培訓監督檢查每年一般不得少於2次。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每年將對全國安全培訓工作進行1-2次監督檢查。
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可以按行業或地區分類分區進行,主要採取以下方式:
(一)聽取匯報,查閱資料。認真聽取所在地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地方政府負責煤礦安全培訓的部門有關培訓情況匯報,查閱培訓工作制度、計劃、記錄和考核等相關材料。
(二)突出重點,隨機抽查。以地方政府安全培訓管理部門、重點行業領域的企業和相關安全培訓機構為重點,採取有針對性的檢查與現場抽查相結合的方式,深入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進行檢查。
(三)實地訪談,現場考核。通過與企業、從業人員及培訓機構負責人座談的方式,聽取培訓現狀、取得實效和存在問題等情況;採取現場提問、考核、問答等方式,考核從業人員尤其是「三項崗位」人員、班組長和農民工的安全生產知識掌握情況,檢查培訓質量與效果。
(四)嚴格執法,及時通報。把安全培訓監督檢查作為安全監管執法重點,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嚴肅處理。對相關人員不經培訓上崗、無證上崗的企業,依法停產整頓;沒有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教育,或存在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的企業,情節嚴重的要依法予以關閉。處理情況要及時向本地區相關部門和企業通報,舉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訓。要注重發現和總結各地區安全培訓工作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進一步推動工作上新水平。
(五)掛牌督辦,督促整改。對檢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實行掛牌督辦。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下達執法文書,明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並抓好整改的跟蹤落實;被掛牌單位要認真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確保及時按期解決問題。整改完畢後,由被掛牌單位向所在地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提出書面整改驗收申請,有關部門在接到申請後,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後,予以摘牌;對整改限期內仍未整改到位的單位,要依法嚴肅處理。
五、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組織領導
(一)高度重視,定期研究。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單位要把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履職盡責、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定期總結安全培訓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監督檢查方案,明確組織協調機構和負責人,統籌安排,整體部署,全面推進。分管安全培訓工作的領導同志要親自抓,人事培訓機構的負責人要開拓創新,狠抓落實。
(二)精心組織,嚴肅認真。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組織精幹力量按照監督檢查內容,對被檢查地區安全培訓開展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特別是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檢查企業各類人員安全培訓及持證上崗情況,做到嚴肅認真、鐵面無私,不走過場、不敷衍了事。監督檢查人員要廉潔自律、輕車簡從,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執法「九條紀律」和安全中介機構監管「雙五條規定」等有關紀律要求。
(三)強化宣傳,加強指導。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大力宣傳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安全生產和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決策部署,大力宣傳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的重要意義,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和支持安全培訓工作的良好氛圍。要定期對貫徹落實本意見情況進行跟蹤了解和督促檢查,認真總結推廣監督檢查工作的好經驗和有效做法,積極探索加強監督檢查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舉措,推動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深入開展。
各省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可以根據本意見,結合轄區內安全培訓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附件:安全培訓相關法律依據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㈧ 《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的原文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通知內容
國發〔2010〕2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全國生產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安全生產狀況總體穩定、趨於好轉,但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事故總量仍然很大,非法違法生產現象嚴重,重特大事故多發頻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暴露出一些企業重生產輕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主體責任不落實,一些地方和部門安全監管不到位等突出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全面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1.工作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把經濟發展建立在安全生產有可靠保障的基礎上;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完善安全標准,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堅持依法依規生產經營,切實加強安全監管,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促進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實現根本好轉。 2.主要任務。以煤礦、非煤礦山、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業(領域)為重點,全面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要通過更加嚴格的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採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集中整治非法違法生產行為,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要盡快建成完善的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在高危行業強制推行一批安全適用的技術裝備和防護設施,最大程度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技術標准體系,促進企業安全生產技術裝備全面達到國家和行業標准,實現我國安全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進重點行業的企業重組和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徹底淘汰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產的落後產能;以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導,形成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二、嚴格企業安全管理
3.進一步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企業要健全完善嚴格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堅持不安全不生產。加強對生產現場監督檢查,嚴格查處違章指揮、違規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行為。凡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的,要責令停產停工整頓,並對企業和企業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規定上限的經濟處罰。對以整合、技改名義違規組織生產,以及規定期限內未實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礦井,由地方政府依法予以關閉。要加強對境外中資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嚴格落實境內投資主體和派出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責任。 4.及時排查治理安全隱患。企業要經常性開展安全隱患排查,並切實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產專業人員為主導的隱患整改效果評價制度,確保整改到位。對隱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業和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對停產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復產。 5.強化生產過程管理的領導責任。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成員要輪流現場帶班。煤礦、非煤礦山要有礦領導帶班並與工人同時下井、同時升井,對無企業負責人帶班下井或該帶班而未帶班的,對有關責任人按擅離職守處理,同時給予規定上限的經濟處罰。發生事故而沒有領導現場帶班的,對企業給予規定上限的經濟處罰,並依法從重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6.強化職工安全培訓。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殊工種人員一律嚴格考核,按國家有關規定持職業資格證書上崗;職工必須全部經過培訓合格後上崗。企業用工要嚴格依照勞動合同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凡存在不經培訓上崗、無證上崗的企業,依法停產整頓。沒有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教育,或存在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的企業,情節嚴重的要依法予以關閉。 7.全面開展安全達標。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凡在規定時間內未實現達標的企業要依法暫扣其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責令停產整頓;對整改逾期未達標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關閉。
三、建設堅實的技術保障體系
8.加強企業生產技術管理。強化企業技術管理機構的安全職能,按規定配備安全技術人員,切實落實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技術管理負責制,強化企業主要技術負責人技術決策和指揮權。因安全生產技術問題不解決產生重大隱患的,要對企業主要負責人、主要技術負責人和有關人員給予處罰;發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責任。 9.強制推行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煤礦、非煤礦山要制定和實施生產技術裝備標准,安裝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等技術裝備,並於3年之內完成。逾期未安裝的,依法暫扣安全生產許可證、生產許可證。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專用車輛,旅遊包車和三類以上的班線客車要安裝使用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於2年之內全部完成;鼓勵有條件的漁船安裝防撞自動識別系統,在大型尾礦庫安裝全過程在線監控系統,大型起重機械要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努力提高企業安全防護水平。 10.加快安全生產技術研發。企業在年度財務預算中必須確定必要的安全投入。國家鼓勵企業開展安全科技研發,加快安全生產關鍵技術裝備的換代升級。進一步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等,加大對高危行業安全技術、裝備、工藝和產品研發的支持力度,引導高危行業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水平,合理確定生產一線用工。「十二五」期間要繼續組織研發一批提升我國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的關鍵技術和裝備項目。
四、實施更加有力的監督管理
11.進一步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強化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對安全生產的綜合監管,全面落實公安、交通、國土資源、建設、工商、質檢等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及工業主管部門的安全生產指導職責,形成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與行業監管指導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在各級政府統一領導下,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等影響安全生產的行為,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和行業管理部門要會同司法機關聯合執法,以強有力措施查處、取締非法企業。對重大安全隱患治理實行逐級掛牌督辦、公告制度,重大隱患治理由省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掛牌督辦,國家相關部門加強督促檢查。對拒不執行監管監察指令的企業,要依法依規從重處罰。進一步加強監管力量建設,提高監管人員專業素質和技術裝備水平,強化基層站點監管能力,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現場監管和技術指導。 12.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屬地管理。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對當地企業包括中央、省屬企業實行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管理,組織對企業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安全標准化分級考核評價,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並向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擔保業等主管部門通報,作為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 13.加強建設項目安全管理。強化項目安全設施核准審批,加強建設項目的日常安全監管,嚴格落實審批、監管的責任。企業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要包括安全監控設施和防瓦斯等有害氣體、防塵、排水、防火、防爆等設施,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設施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未做到同時設計的一律不予審批,未做到同時施工的責令立即停止施工,未同時投入使用的不得頒發安全生產許可證,並視情節追究有關單位負責人的責任。嚴格落實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監管等各方安全責任。對項目建設生產經營單位存在違法分包、轉包等行為的,立即依法停工停產整頓,並追究項目業主、承包方等各方責任。 14.加強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的作用,依法維護和落實企業職工對安全生產的參與權與監督權,鼓勵職工監督舉報各類安全隱患,對舉報者予以獎勵。有關部門和地方要進一步暢通安全生產的社會監督渠道,設立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接受人民群眾的公開監督。要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對輿論反映的客觀問題要深查原因,切實整改。
五、建設更加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
15.加快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建設。按行業類型和區域分布,依託大型企業,在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支持下,先期抓緊建設7個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配備性能可靠、機動性強的裝備和設備,保障必要的運行維護費用。推進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水上搜救、船舶溢油、油氣田、危險化學品等行業(領域)國家救援基地和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依託大型企業和專業救援力量,加強服務周邊的區域性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16.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預警機制。企業要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風險分析。發現事故徵兆要立即發布預警信息,落實防範和應急處置措施。對重大危險源和重大隱患要報當地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備案。涉及國家秘密的,按有關規定執行。 17.完善企業應急預案。企業應急預案要與當地政府應急預案保持銜接,並定期進行演練。賦予企業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在遇到險情時第一時間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的直接決策權和指揮權。因撤離不及時導致人身傷亡事故的,要從重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六、嚴格行業安全准入
18.加快完善安全生產技術標准。各行業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要根據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加快制定修訂生產、安全技術標准,制定和實施高危行業從業人員資格標准。對實施許可證管理制度的危險性作業要制定落實專項安全技術作業規程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19.嚴格安全生產准入前置條件。把符合安全生產標准作為高危行業企業准入的前置條件,實行嚴格的安全標准核准制度。礦山建設項目和用於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應當分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安全條件論證和安全評價,嚴把安全生產准入關。凡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違規建設的,要立即停止建設,情節嚴重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實施關閉取締。降低標准造成隱患的,要追究相關人員和負責人的責任。 20.發揮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的作用。依託科研院所,結合事業單位改制,推動安全生產評價、技術支持、安全培訓、技術改造等服務性機構的規范發展。制定完善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管理辦法,保證專業服務機構從業行為的專業性、獨立性和客觀性。專業服務機構對相關評價、鑒定結論承擔法律責任,對違法違規、弄虛作假的,要依法依規從嚴追究相關人員和機構的法律責任,並降低或取消相關資質。
七、加強政策引導
21.制定促進安全技術裝備發展的產業政策。要鼓勵和引導企業研發、採用先進適用的安全技術和產品,鼓勵安全生產適用技術和新裝備、新工藝、新標準的推廣應用。把安全檢測監控、安全避險、安全保護、個人防護、災害監控、特種安全設施及應急救援等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的研發製造,作為安全產業加以培育,納入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的政策支持范疇。大力發展安全裝備融資租賃業務,促進高危行業企業加快提升安全裝備水平。 22.加大安全專項投入。切實做好尾礦庫治理、扶持煤礦安全技改建設、瓦斯防治和小煤礦整頓關閉等各類中央資金的安排使用,落實地方和企業配套資金。加強對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的監督檢查,進一步完善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制度,研究提高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下限標准,適當擴大適用范圍。依法加強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建設,加快建立完善水上搜救獎勵與補償機制。高危行業企業探索實行全員安全風險抵押金制度。完善落實工傷保險制度,積極穩妥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 23.提高工傷事故死亡職工一次性賠償標准。從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對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職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調整為按全國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計算,發放給工亡職工近親屬。同時,依法確保工亡職工一次性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的發放。 24.鼓勵擴大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培養。進一步落實完善校企合作辦學、對口單招、訂單式培養等政策,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逐年擴大采礦、機電、地質、通風、安全等相關專業人才的招生培養規模,加快培養高危行業專業人才和生產一線急需技能型人才。
八、更加註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5.制定落實安全生產規劃。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在制定國家、地區發展規劃時,要同步明確安全生產目標和專項規劃。企業要把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要求落實在企業發展和日常工作之中,在制定企業發展規劃和年度生產經營計劃中要突出安全生產,確保安全投入和各項安全措施到位。 26.強制淘汰落後技術產品。不符合有關安全標准、安全性能低下、職業危害嚴重、危及安全生產的落後技術、工藝和裝備要列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予以強制性淘汰。各省級人民政府也要制訂本地區相應的目錄和措施,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隱患的技術改造和搬遷項目,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項目建設和延續。對存在落後技術裝備、構成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要予以公布,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關閉。 27.加快產業重組步伐。要充分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大對相關高危行業企業重組力度,進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費資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後產能,提高安全基礎保障能力。
九、實行更加嚴格的考核和責任追究
28.嚴格落實安全目標考核。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完成年度生產安全事故控制指標情況進行嚴格考核,並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加大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權重,發生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要根據情節輕重,追究地市級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的責任;後果特別嚴重、影響特別惡劣的,要按規定追究省部級相關領導的責任。加強安全生產基礎工作考核,加快推進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設,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29.加大對事故企業負責人的責任追究力度。企業發生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追究事故企業主要負責人責任;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業主要負責人或企業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除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實際控制人責任外,還要追究上級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責任;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企業實際控制人和上級企業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負有主要責任的企業,其主要負責人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企業的礦長(廠長、經理)。對非法違法生產造成人員傷亡的,以及瞞報事故、事故後逃逸等情節特別惡劣的,要依法從重處罰。 30.加大對事故企業的處罰力度。對於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或一年內發生2次以上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並負主要責任的企業,以及存在重大隱患整改不力的企業,由省級及以上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告,並向投資、國土資源、建設、銀行、證券等主管部門通報,一年內嚴格限制新增的項目核准、用地審批、證券融資等,並作為銀行貸款等的重要參考依據。 31.對打擊非法生產不力的地方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在所轄區域對群眾舉報、上級督辦、日常檢查發現的非法生產企業(單位)沒有採取有效措施予以查處,致使非法生產企業(單位)存在的,對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以及相關責任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行政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32.建立事故查處督辦制度。依法嚴格事故查處,對事故查處實行地方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層層掛牌督辦,重大事故查處實行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掛牌督辦。事故查處結案後,要及時予以公告,接受社會監督。 各地區、各部門和各有關單位要做好對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實施,制訂部署本地區本行業貫徹落實本通知要求的具體措施,加強監督檢查和指導,及時研究、協調解決貫徹實施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強工作督查,及時掌握各地區、各部門和本行業(領域)工作進展情況,確保各項規定、措施執行落實到位。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將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及時報送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國務院 二○一○年七月十九日[1]
㈨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監督檢查工作的意見的法律依據
(一)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取得安全資格證書後方可任職。安全資格證書由各級安全監管監察機構或煤礦安全監管部門頒發,全國統一樣式,全國范圍內有效,有效期為3年。依據:
1.《安全生產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後方可任職。
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3號)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接受專門的安全培訓,經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資格證書後,方可任職。
3.《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44號)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安全資格證的有效期為3年。第三十六條規定:安全資格證在全國范圍內有效。
(二)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方可上崗作業。證書由有關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或煤礦安全監管部門頒發,全國統一樣式,全國范圍內有效,有效期為6年,每3年復審1次。依據:
1.《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3號)第二十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接受專門的安全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後,方可上崗作業。
3.《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30號)第十九條規定: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的有效期為6年,在全國范圍內有效。每3年復審1次。
(三)其他從業人員(包括班組長和農民工)以及一般行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有安全培訓合格證書。證書由有關生產經營單位或培訓機構頒發,證書樣式由負責培訓考核的部門規定。依據:
1.《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3號)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其他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認定的具備相應資質的培訓機構培訓合格後,由培訓機構發給相應的培訓合格證書。第二十一條第六款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其他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工作,由生產經營單位組織實施。
3.《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44號)第三十條第五款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其他從業人員的考核,由生產經營單位按照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公布的考核標准,自行組織考核。第三十三條規定:其他人員經考核合格後,頒發培訓合格證。
4.《關於加強農民工安全生產培訓工作的意見》(安監總培訓〔2006〕228號)規定:各企業和培訓機構要對參加培訓的農民工進行嚴格考核,對考核合格者,頒發安全培訓合格證書。
5.《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通知〉精神加強企業班組長安全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安委辦〔2010〕27號)要求:各企業要制定班組長安全培訓實施方案,至2011年底要將班組長普遍培訓一遍,並確保以後每年輪訓一遍。
(四)安全培訓機構必須依照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或地方統一的安全培訓大綱和考核標准,組織實施培訓,不得亂收費。依據:
1.《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44號)第五條規定:安全培訓機構從事安全培訓活動,必須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資質證書分三個等級。一級資質證書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審批、頒發;二級、三級資質證書,由省級安全監管監察機構審批、頒發。第十五條規定:安全培訓機構資質證書的有效期為3年。
2.《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印發一、二級安全培訓機構認定標准(試行)的通知》(安監總培訓〔2007〕226號)規定:各級安全培訓機構要嚴格培訓收費標准,堅決執行「收支兩條線」,不得設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庫」。 (一)根據檢查情況和結果,依據《安全生產法》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第3號、第30號、第44號令,同時參照《安全生產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准》和《煤礦安全監察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實施標准(試行)》,可以:
1.責令其限期整改,並處2萬元以下罰款。適用於生產經營單位未將安全培訓工作納入本單位工作計劃並保證培訓工作所需資金,或者未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檔案,或者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期間未支付工資並承擔安全培訓費用等情況。
2.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處2萬元以下罰款。適用於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未按規定經考核合格,或者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生產經營單位未按規定對其他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或者未如實告知從業人員有關安全生產事項,或者生產經營單位特種作業人員未按照規定經專門的安全培訓機構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書,上崗作業等情況。
3.撤銷安全資格證書,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適用於生產經營單位編造安全培訓記錄、檔案,或者騙取安全資格證書等情況。
4.責令限期整改,處1萬元以下罰款;逾期未改正的,給予警告,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其資質證書,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適用於安全培訓機構未按照資質許可的范圍開展培訓,或者未按照統一的培訓大綱組織教學培訓,或者專職教師未經考核或者考核不合格而從事安全培訓工作,或者未建立培訓檔案或者培訓檔案管理不規范,或者將安全培訓資質證書出借、出租給其他機構或者個人等情況。
5.給予警告,處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其資質證書。適用於安全培訓機構未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安全培訓,生產經營單位和參加安全培訓的人員對其培訓質量意見較大的情況。
6.給予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適用於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有關人員在考核、發證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等情況。
(二)根據檢查情況和結果,依據《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446號),對煤礦企業可以:
1.責令限期整改,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的,責令停產整頓。適用於煤礦企業未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或者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的情況。
2.提請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對該煤礦予以關閉。適用於煤礦企業1個月內3次或者3次以上未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的情況。
(三)根據檢查情況和結果,依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對企業可以:
1.依法停產整頓。適用於存在不經培訓上崗、無證上崗的企業。
2.依法予以關閉。適用於沒有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教育,或存在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情節嚴重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