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區工作的中國社區發展基金
中國社區發展基金(全稱為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社區發展基金),是由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發起成立的基金,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主管的國家3A等級資質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宗旨: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區,服務居民、發展社區。
主要任務:開展十大服務進社區;資助和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社區創業就業、社區貧困救助、社區養老優撫、社區服務中心和中小企業扶植等相關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的發展項目;褒獎為社區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基金的運作管理遵循公開、透明、尊重捐贈方意願、體現資助效益的基本原則。
基金主要工作
1.中國社區服務發展論壇
2.兩岸四地社區工作實務論壇
3.中國優秀企業公民社區公益行系列活動
4.十大服務進社區
社區發展基金標識釋義
標識中心為人物或樹木的圖形。作為人物時三人成眾,代表了中國典型的家庭結構,和「以人為本、服務社區」的基本思想;作為樹木時三木成森,寓示著社區工作者匯成森林,服務社區。綠色主體意在突出環境保護;金黃色圓形背景猶如燦爛的陽光,溫暖社區。環形中英文「社區發展基金」則再次強調了主題。
B. 首都師范大學法社會工作專業授予什麼學位
社會工作
四年制本科 授法學學士學位
專業簡介:社會工作是國際通行的大學學科距今已經有百年歷史,也是我國新興蓬勃發展的重要應用學科,與社會學、心理學、社會政策等相關學科有密切相關。本專業主要培養能夠從事社會建設與治理、社會服務與咨詢、心理危機與處理、社會福利與保障、社會調查與研究、公共政策研究與評估的復合型人才。
核心課程:社會學、社會工作導論、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理論、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心理學概論、教育心理學、心理咨詢、社會 心理學、社會政策、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社會統計學、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問題概論、學校和青少年社會工作、矯正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等。
專業特色:高度體現服務人民的價值觀,通過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和專業實習實踐,提高學生人際溝通、社會組織能力。注重夯實學生理論基礎,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具備在多元崗位上就業與持續發展潛力,成為社會建設領域領軍人才。擁有自己的專業實踐基地和高水平研究院,與國內外眾多高校相關學科有密切學術聯系,與最高檢、北京市民政局、社工委、團市委、市區教委等部門具有廣泛的專業合作關系,建立了多家資質優良的實踐基地。將「導師制」學術研究訓練和800 學時專業實習納入四年的整體培養規劃,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研究水平和實務技能的綜合培養與提升。本專業學生有赴境外開展研學和實習機會,國內實習項目和地點多樣。2019 年本系大三學生朱若晗獲得中國社會工作屆最高級別「林護傑出社會工作優秀學生獎」,每年全國僅評選2 名本科生。
就業方向:繼續升學、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學校和教育機構、社會工作崗位。近三年來學生就業去向主要有:保送或者考入國內外優秀高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廈門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匹茨堡大學等),到科技部、朝陽區質監局、海淀區社會組織發展與服務中心、中小學等任職。
C. 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摘 要:當代中國社會工作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理論教學與實踐督導相脫節、專業價值觀與技巧方法割裂、從業人員實際數量與客觀需求相差懸殊、專業社會工作者與實際社會工作者存在銜接障礙、本土建設與借鑒域外經驗存在沖突、地區和專業領域發展不平衡、社會尚未給予足夠支持。應當採取如下思路應對挑戰:加強實習督導、解決政策瓶頸問題、教育與培訓相結合、注重價值觀內化、重視本土建設、消除發展不平衡、爭取社會認可與支持。
關鍵詞:社會工作;挑戰;應對思路
經過三十餘年的改革開放,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在當下中國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起源西方、發展己逾百年的社會工作,由於其在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與構建社會和諧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從2006年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來,社會工作在政策①教育②和實務③方面發展迅速。然而,從社會工作發展的整體狀況以及社會工作的實際效果來看,還不能認為社會工作發展的"春天"己在全國成為現實。事實上,當代中國本土社會工作在教育、政策、行業乃至整體發展過程面臨諸多挑戰。
一、中國本土社會工作發展面臨的挑戰
1.社會工作教育理論教學與實踐督導沒有形成一體化體系
作為一門實務操作性極強的專業,西方發達國家和中國的港台地區的社會工作教育,除接受過系統理論教育外,還必須具有相關時長的有專業督導的實務學習。中國社會工作教育,自從1980年代開始起步,進入90年代後期,呈現加速發展態勢。其間,專業師資十分缺乏,大批教師來自非社會工作專業。專業教育出現過於重視理論而忽視實務督導的傾向,其結果導致專業發展違背了社會工作教育規律。多數教師由於缺少社會工作一線的督導與實務經驗,無法很好地對學生實習進行有效督導。⑴因為實習督導是社會工作教育最為重要的環節,此環節一旦缺失或者效果不好,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價值觀就難以內化,專業技巧與方法也會僅停留在書本上。學生在這樣的督導下,常常感到茫然與困惑。服務對象和普通民眾難以看到專業社會工作在解決社會問題上的實效,從而對其產生一定的質疑、懷疑乃至否定。
2.專業社會工作教育的數量及規模與客觀需求相差懸殊
當代中國社會工作教育起步於1980年代後期,經過二十餘年發展,專業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為高職高專、本科、專業碩士(MSW)等不同層次的教育,近年畢業人數2萬,包括2008年開始實施的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通過者以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工作的畢業生人數,不足30萬人。⑵根據發達國家和地區社會工作人才與普通大眾的比例測算,我國需要的社會工作人才要達到300萬人才能滿足社會需求,這一政策計劃將在2020年實現。⑶單從規模而言,當下中國社會工作者的需求缺口巨大。不僅如此,在這當中能夠有效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功能、符合當下社會需要的社會工作者又少之又少。基於此,國家在政策上對專業社會工作者調整為2020年達到145萬人,⑷這意味著從現在算起,我國年均要培養不少於10萬人的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然而,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必須要符合教育規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如何既保持專業教育的質量,又快速提升專業人才的數量,是一個擺在本土社會工作建設面前的難題。
3.專業社會工作者與實際社會工作者之間存在銜接障礙
中國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特徵常被簡稱為"教育先行」,也就是說,專業教育推動了政策和行業實踐發展。二十餘年來,我國各類高校培養了十幾萬專業社會工作人才。但是,在2006年之前,這些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在畢業之際由於全社會沒有社會工作專門崗位工作而無法專業對口就業。雖然,社會工作專業崗位實則覆蓋整個社會福利與社會事業的各個領域,然而,直至今日,從全國范圍內看,專業社會工作崗位仍然缺失。這些領域的實際從業人員,大多數人並非專業社會工作者出身。這些人員在職業生涯中,擁有豐富的經驗,為服務對象提供著實際服務,實際發揮了專業社會工作者應當起到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上看,他們是實際的社會工作者。但問題是,這些傳統或者實際的社會工作者,在工作理念、方法與技巧上,與專業社會工作者都有很大差別。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沖突與矛盾,是推進中國當下社會工作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4.社會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技巧及方法存在相互割裂傾向
社會工作是專業價值觀及技巧、方法高度統一的專業,相互支撐,不可割裂。社會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方法與技巧的不統一會導致過於重視技巧而忽視價值觀內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社會工作價值觀是社工專業的核心與靈魂。在當前社會工作教育以及實務當中,常常對專業技巧與方法強調得多,而對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內化於心並未達到應有的重視程度。實際上,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如果沒有強烈的專業價值觀的支撐,從業者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面對服務對象日復一日的重復性工作,是難以堅持下來的。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的專業發展相對內地成熟一些,但也開始反思過於注重專業技巧而忽視社會的問題。除教育外,在政策與行業發展過程中,社會工作介入前後對服務對象的改變一般都是客觀存在的,但因為這一改變常常難以用一套客觀的量化標准測量,所以這一直是各國政府購買社會工作項目驗收的難題。目前各地很多政府的一般做法是要求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在項目匯報時需要明確提出個案、小組和社區社會工作的數量。殊不知,這樣做會導致一線社會工作者為在完成規定時間內的項目而將注意力集中到運用社會具體工作方法的工作量上。造成的結果是,社會工作者難以將時間和精力致力於在價值觀指導下,綜合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有效幫助受助者。這種割裂了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和方法技巧的情況非常不利於剛剛起步的本土社會工作的長遠發展。
5.社會工作本土化與借鑒域外經驗之間關系未調適
作為舶來品,專業社會工作起源於西方工業化時期,如何在中國生根發芽,苗壯成長,避免水土不服、生搬硬套,是構建中國本土社會工作繞不開的問題。當下我國的社會工作教育內容基本與世界上國家及我國港台地區相同,追溯社會工作專業起源,可以發現其專業性與職業化是逐步發展起來。最早開始時就是一些愛心人士在社區做慈善,之後逐步發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助人技巧與方法,專業逐漸成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我國港台地區,社會工作的發展都是經過一個比較長的歷史發展時期經過長期在各方面的積累才真正成熟起來。例如,社會工作在香港今日己被公認為是一個尊榮的職業,但在香港學習期間,一位香港資深社工專業的老師告訴筆者:在三十年前,社會工作還是一個大多數人不願從事且社會非常不理解的專業。因此,今日我們在推行社會工作的時候,一定不要把今日他固和地區的社會工作現狀作為原因去看,實際上今天的情況正是其社會歷史發展的結果。
6.地區和專業領域的發展不平衡
隨著國家對社會工作在政策層面的推動越來越大,社會工作行業領域發展呈現出個別地區發展迅猛和絕大多數地區發展遲緩的情況。社會工作整體發展形勢好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和經濟發達地區,如廣東、上海與北京等地區。這些地區不僅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多,且有一定數量的社會工作專業機構,政府也相應成立推動社會工作發展的機構,如北京的社會工作委員會(社會建設辦公室)、廣東省的社會工作委員會等。與"北上廣"地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地區的社會工作發展形勢多數處於初創階段,表現有三:一是由於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機構資源稀少導致社會工作人才數量缺口大;二是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幾乎沒有或者成立很少;三是政府專門負責社會工作的機構和人員遠不如"北上廣"地區多。這些因素導致社會工作在絕大多數地區的支持力量不足。這種社會工作地區發展不均衡的情況是未來一個時期必須加以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此外,社會工作在某些領域推進速度較快,如社區、醫院等,但在諸多領域如司法、教育等卻推進緩慢。如何在有需要的領域發展專業社會工作,也是必須應對的一個問題。
7.社會尚未給予足夠認識與支持
當下中國社會在客觀上非常需要社會工作介入,然而,事實卻是社會對社會工作高度不知曉、不了解。一旦社會了解社會工作,情況將大不一樣。例如,2010年,"富士康十三跳"事件,當讓外界感覺己經一發不可收的時候,深圳市緊急啟動應對危機,派駐專業社會工作者介入,最後恢復常態。⑸如果社會可以給社會工作者提供施展專業的機會與平台,假以時日,一定可以顯現出與其他方式應對危機、解決問題截然不同的獨特成效來。然而,當下社會大眾還未認識到專業社會工作的重要性與其獨特功能,導致在社會快速轉型過程中,無法發揮專業社會工作的潤滑劑、緩沖器與安全闊的作用。
二、應對思路
上述挑戰顯示當代中國本土社會工作發展面臨的諸多矛盾、沖突與悖論,但也恰恰反映了社會工作在我國正處於全面發展的上升期。針對這些挑戰,可從以下思路進行應對。
1.在現有教育體系下,社會工作教育要更加重視實踐教育,加強實習督導體系建設
社會學和心理學是社會工作的重要學科支撐,與這些相對成熟的學科相比,社會工作常常被誤認為理論系統性不足,專業獨立性不夠。但如果深入探究社會工作專業的獨特性,似乎不全在理論方面,而在其解決社會問題方面擁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有效性和不可替代的價值。社會工作專業的社會功能發揮,最主要是做好實踐教學,尤其是實習督導。一是區分不同層次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面臨的具體問題,如高職高專存在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完善實習督導的模式,本科教育首先要破解學生實習時間太少的教育政策難題,社會工作專業碩士(MSW)主要是盡快形成不同於本、專科專業教學模式。二是對於專業教育者,一方面要盡快提升來自外專業的教師專業教育水平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還是要建立專業教師必須積累實踐教學經驗的制度,讓教師在督導學生之前,自己先擁有實務能力。三是對於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從其入學開始,就要系統培養其從事公益事業的習慣、能力與旨趣,教育單位要盡快形成學生從志願服務到專業服務以及形成認知、見習與定崗循序漸進的實習模式。
2.在政策制度層面,盡快解決近年來一些制約社會工作發展的瓶頸問題
自從2010年以來,僅在中央層面,就頒布了多個社會工作的政策。關於如何發展中國本土社會工作,這些政策不可謂不全面周密。然而,如何保證專業社會工作發展不隨政府工作關注重點轉移而成為明日黃花,根本解決之道是推動上述政策的核心變為國家立法內容。從目前的情況看,社會工作立法應當先從國務院行政法規試行,制定《社會工作管理條例》,俟條件成熟後,再由全國人大制定《社會工作法》。此外,要在《國家職業大典》修訂過程中落實社會工作者從工人技術崗位到專業技術崗位的定位轉換,真正解決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准入與保障問題。最後,進一步發揮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和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在新時期的行業推動作用,釐清目前在一定程序上存在的交叉職能,更好地發揮其在教育、行業發展方面的不同功能。⑹
3.堅持培訓和教育並行,加速推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在堅持社會工作自身專業的基礎上,要兼顧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和實際從事社會工作的人才隊伍建設,平衡好兩支隊伍的關系,取長補短,共同促進社會工作發展。在未來相當一個時期,中國社會客觀上需要的社會工作者人數和規模宏大。由於專業社會工作者的培養教育需要一個過程,難以在短時間內大規模發展,所以如何通過培訓等方式讓實際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員掌握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與技巧就顯得十分迫切與重要。在當下,要清醒看到,中國本土社會工作最高目標應致力於如何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和諧"應當是社會工作專業追求的最高目標。因此,凡是有助於社會和諧,並且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可發揮獨特作用的力量都應當成為推動社會工作發展的積極力量。社會問題的解決與人的需求滿足是當代中國社會工作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專業社會工作和實際從事社會工作者,完全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合作共贏,形成發展社會工作的合力。
4.更加註重專業價值觀內化教育,糾正片面強調技巧、方法的傾向
雖然忽視社會工作價值觀似乎己經成為世界社會工作發展不容忽視的現象,[7]但當下中國在這方面的問題尤為嚴重。盡管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機構己達300多家,每年培養逾萬名的畢業生卻只有少量從事社會工作專業。在最需要專業人才的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往往難覓著名高校的社工專業畢業生,雖然這些學生受到良好的專業教育,也非常認同這個專業,但職業選擇往往是當前社會認可度高的非專業崗位。這一現象實則折射出當下社工教育對專業價值觀教育並未深入,一定意義上,畢業生不能躬身深入社工一線的社工教育不能說是成功的。今後,社工教育要更加重視學生專業價值觀內化教育,可以開設專門的價值觀課程,同時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育人全程均時刻強調價值觀教育。在一線實務機構選擇社工時,不僅考查應聘者的專業知識與方法,還要注意其是否真正將價值觀內化。
5.在遵循社會工作各國普遍發展規律的同時,探尋本土社會工作專業建設道路
正因為西方和我國港台地區的專業社會工作己經從實際證明了其在化解人際糾紛、預防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國才在新的歷史階段,大力推進社會工作,以期實現社會和諧。如果僅僅看到別國和地區的社會工作今日在其社會由於職業化和專業化而獲得的尊榮,便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國的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己經實現,這種邏輯思維實則是倒果為因的。在中國當下,我們必須付出艱辛努力,在扎實工作的同時要充滿創新意識,才有可能探尋到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工作之路。這就需要:一是要從中國的大傳統、小傳統和現實中尋找可供借鑒的本土經驗與方法。二是在社會工作實際發展中去一點點地累積經驗,不斷校驗外來的理論並使其本土化,避免水土不服。三是在遵循世界社會工作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前提下高度重視我國香港、台灣地區以及新加坡這三地的社會工作發展經驗,同時參考韓國等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國家的經驗。當然,最終中國社會工作發展之路必然是要走自己的道路,發展出適合當下國情的社會工作專業的理論體系與實踐原則。
6.採取分步驟、逐步推進的模式,解決目前社會工作地區和領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中國國情復雜,地域遼闊,各地情況差異大,因此,開展專業社會工作的具體模式不宜整齊劃一,而應當因地制宜,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採取適合各自情況的方式。如在當前城鄉二元的社會結構尚未完全解體的情況下,社會工作推動應當先從城市開始逐步到鄉村,而推動時應當從大城市逐步過渡到中小城市,農村從迫切且容易開展的領域做起。
7.要採取多種手段,爭取專業社會工作獲得社會的認可、理解和接納
其他國家和我國港台地區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歷史經驗證明:專業社會工作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理解與大力支持。這主要體現在社會給予專業社會工作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環境。只有社會的公益慈善氛圍形成,社會工作者引領志願者從事公益事業的局面方能實現,也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的事情社會辦。此外,雖然可以說"社會工作訴諸很強的人道主義和精神層面的元素,它堅持不受世俗的舒適、榮耀、金錢的誘惑,」⑻但是這不意味著這一職業的從業者不需要體面生活,獲得社會尊榮。目前個別地區出現的"社工荒",根本原因還是一線社會工作者的待遇普遍不高,在自己都無法滿足基本吃穿住行基本生存情況下,社工如何能安心助人?可以肯定地說,社會對社會工作支持力度決定了社會工作發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在目前社會普遍對社會工作尚不知曉和認知的情況下,專業社會工作的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行業從業者要積極向社會普及與宣傳,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及其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的獨特作用。只有社會工作專業共同體一起爭取社會給予的專業發展的空間與平台,社會工作專業在解決人的需求問題方面的天然優勢才有機會向社會呈現出來。
當然,上述應對社會工作發展挑戰的思路,關鍵在於落實。正如挑戰並非相互獨立一樣,應對思路也必須綜融起來,符合當下中國時空條件。在實施過程中,注意全面安排,合理布局,逐步推進,相信克服這些挑戰之際,亦是中國社會工作道路形成之時。
(作者:民政部社會工作研究中心,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工作政策與法規,社會工作教育,民政理論與實務。)
注釋:
①2006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先後頒布了多部有關專業社會工作的法規,詳見王傑秀、鄒文開主編《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報告》(2011-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第2-8頁。
②根據2013年8月最新一屆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年會上發布的數據,目前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的成員單位已經達320多家,而1994年社工教育協會成立時會員單位僅有20餘家。
③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多地出現了專業社會工作機構,以北京、上海和廣東為多。
參考文獻:
[1]朱靜君-中國社會工作實務縱深[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2:9-10
[2]崔靜:我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已達30萬人[EB/OL]. [2013-08一13 J .
[3]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M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12
[4]中組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19部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 [EB/OL]. [2013-08 -28J.
[5]劉麗波.2010年度十大社工事件揭曉[N]公益時報,2011-01 -19
[6]徐道穩-社會工作就業准入制度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4) :58---65
[7]張英陣,許雅惠-譯者序:什麼是社會工作[ M ] //BRENDA DUBOIS, KARLA KROGSURDMILEY.社會工作概論張英陣,譯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2:2-3
[8J弗萊克斯納-社會工作是一門專業嗎[M] //王思斌-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第十輯)北京:中國社會文獻出版社,2013 :211
D. 試述當代中國社會工作教育面臨哪些挑戰
當代中國社會工作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理論教學與實踐督導相脫節、專業價值觀與技巧方法割裂、從業人員實際數量與客觀需求相差懸殊、專業社會工作者與實際社會工作者存在銜接障礙、本土建設與借鑒域外經驗存在沖突、地區和專業領域發展不平衡、社會尚未給予足夠支持。應當採取如下思路應對挑戰:加強實習督導、解決政策瓶頸問題、教育與培訓相結合、注重價值觀內化、重視本土建設、消除發展不平衡、爭取社會認可與支持。
E. 張和清的介紹
張和清,男,1964年12月生,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系主任、社會工作專業負責人,中山大學社會工作教育(MSW)中心主任,民政部「全國城鄉社區建設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農村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華南片區委員會主任委員。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社會工作碩士(MSW)及哲學博士(PHD),兼任廣東省社工師聯合會顧問,中山大學華南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倡導並踐行日常生活化的社區社會運動和城鄉合作運動及行動研究。具有15年中國農村社會工作經驗,7年中國災害社會工作經驗。教學及科研方向涉及社區社會工作、農村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災害社會工作、邊緣群體社會工作。著有《農村社會工作》、《災害社會工作:中國的實踐與反思》、《國家、民族與中國農村基層政治:蚌嵐河槽六十年》等十餘部著作及教材,在《社會學研究》等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2010年林護中國社會工作培訓及發展基金第二屆林護傑出社會工作學人獎。
F.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的國際合作
★ 美國凱西兒童基金會
2003年5月18日,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孤殘兒童救助基金成立,該基金得到了美國凱西兒童基金會捐助的50萬美元做為開創基金。美國凱西兒童基金會董事局主席格林·費爾勃恩(Glen Fairburn)先生出席成立大會。
★ 美國半邊天基金會
2004年8月10日至11日,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孤殘兒童救助工作委員會與美國半邊天基金會初步達成合作意向,由半邊天基金會出資200萬美元救助河南省艾滋病孤兒患者。10月8日,合作方案成形,半邊天基金會負責籌集1600萬元人民幣建立助醫、助養、助學三位一體的艾滋病孤兒救助中心。
★ 英國關愛兒童組織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與關愛組織合作,每年出資1.2萬美元幫助山東維坊市兒童福利院開展家庭助養項目,使得30多名孤殘兒童進入家庭。
★ 美國南加州大學
2005年8月4日,美國南加州大學社工學院院長瑪露蓮-費琳率美國南加州大學代表團訪問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就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認證和社會工作教育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 美國社會工作協會
2005年8月17美國社會工作協會代表團一行28人在美國社工協會主席兼國際社工聯北美地區副主席貝雷團長的帶領下訪問中國社會工作協會。
★ 英國大主教
2005年10月13日,英國大主教、慈善事業家米勒先生訪問中國社會工作協會,關注中國孤殘兒童救助工作及其家庭助養合作項目的發展。
★ 美國華盛頓大學社工學院
2005年10月28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社工學院院長愛德華·勞爾先生專程訪問中國社會工作協會。雙方就社會工作者的教育培訓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交換了意見。
G. 林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業務培養要求是什麼需要學習哪些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森林培育、林木遺傳育種、森林病蟲鼠害防治與檢疫、野版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權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林業、農業、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資源保護、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森林培育(包括經濟林栽培)、林木遺傳育種、森林病蟲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林木良種選育、造林、森林資源調查規劃、森林病蟲鼠害防治與檢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訓練,具有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森林培育、森林資源保護、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
林學、生物學、植物保護。
主要課程:
森林培育學、植物生理生化試驗、森林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營養學、林木遺傳育種、生物技術、現代城市林業、土壤肥料學、森林環境學、森林昆蟲學、林木病理學、森林生態學、測量與遙感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實驗、課程設計、教學綜合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般安排28-30周。 授予學位:
農學學士
H. 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的成立意義
一、扶貧助學
為緩解全國14所財經金融院校(系)特困大學生的生活困難,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並獲得德、智、體全面發展,1997年起,該會與法國安盛保險集團公司共同設立扶貧助學項目。自2009年起,扶貧助學項目由該會獨立完成。截止到2012年,累計有5000多名貧困大學生獲得資助。
2006年,該會與共青團中國人民銀行委員會共同設立「青春央行雛鷹計劃——為了邊陲的孩子」助學項目,旨在解決國家級貧困縣新疆吉木乃縣貧困家庭子女上學與貧困學校教育經費缺口部分,項目金額362多萬元,並於2008年實施完畢。
2009年,該會與共青團中國人民銀行委員會共同設立「央行志願者愛心獎學金」項目,旨在資助5.12汶川大地震重災區品學兼優、家境貧困的中小學生完成學業,項目金額447多萬元,項目執行期三年,截止到2011年末,共資助4,661名學生。
2010年,該會與國家開發銀行設立「國開行金融勵志獎學金」項目,用於獎勵中西部地區八所高等院校中的家庭貧困且品學兼優的300名大學生,項目執行期3年。
2011年,該會與VISA公司共同設立了「VISA金融勵志獎學金」項目,旨在資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金融學院、廣東金融學院三所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項目金額63萬余元,項目執行期為3年。
二、農村金融教育——金惠工程
第五屆理事會確定在繼續深入開展以往的各項公益業務活動的基礎上,逐步開展農村金融教育和嘗試開展社會公眾金融基礎知識教育。根據吳曉靈理事長提議制定的中國農村金融教育十年規劃——「金惠工程」,計劃中西部部分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對基層幹部、鄉村微小企業主及農民進行農村金融教育培訓;對縣以下農村信用社、郵儲銀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及小額信貸組織的信貸業務骨幹進行小額信貸業務和技術培訓;對縣、鄉(鎮)領導、涉農幹部及金融機構領導進行農村金融改革、小額信貸、農業保險及合作經濟等方面的培訓。通過培訓,促進農村金融組織、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解決「三農」貸款難的問題。社會公眾金融基礎知識教育旨在向全體公民進行信用教育、防詐騙教育和介紹居民理財產品,普及金融基礎知識,宣傳國家的金融體制和金融政策,提高公民金融意識,維護金融穩定與安全。截止到2012年末,志願者人數達到2,014名,接受志願者服務累計共計92多萬人次。
三、金融教育與研究成果評審表彰項目
該會為推動金融教育發展和科研創新,在金融系統和金融院校開展「金融教育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的評選表彰項目和「金融教育優秀科研項目」的獎勵資助活動。兩個項目每兩年輪換進行。
四、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與創業大賽計劃公益項目
2010年,中國工商銀行捐贈人民幣50萬元,設立「工銀杯」大學生志願者暑期社會實踐有獎徵文項目,旨在社會資源與金融院校資源進行充分整合的基礎上,組織高校大學生利用寒假開展社會實踐調研,完成有價值的社會實踐文章,項目已實施2年。
2011年,中國建設銀行捐贈人民幣50萬元,設立「建行杯大學生創業大賽計劃」公益項目,旨在引導和幫助廣大學生掌握創業知識,樹立創業精神,培養創新精神,努力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五、研修培訓
根據我國金融業發展需要和提高金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自1995年開始,該會先後舉辦了多種類型和內容的境內外研修培訓班,累計已有近1000名來自各理事單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參加培訓,對提高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水平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此外,為推動金融領域的交流和促進金融業的改革與發展,先後舉辦了不同主題的論壇、研討會與講座,如90年代曾多次舉辦的「跨世紀金融人才培養研討會」、2000年後連續舉辦的「金融人才論壇」以及根據不同熱點問題舉辦的專題講座等,來自國家有關部委、各金融機構、金融院校共計有4700餘位代表先後參加了上述研討論壇。
六、金融機構職業資格培訓
2013年8月份,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企業理財國際職業資格認證執行委員會秘書處進行深度合作,在全國范圍內推進針對金融機構的職業資格認證研發和教學管理工作,將CFC企業理財師項目納入培訓體系。
I. 什麼是婚補基金
婚補基金就是中國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婚姻消費補貼專項基金,是經國家民政部批准,為促進婚姻家庭建設而成立的公益組織, 是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的分支機構。通過咨詢、培訓、援助、補貼等關愛婚姻家庭的行動來促進婚姻家庭的健康和諧發展。
通過婚姻消費補貼的方式,對新人結婚人群幫扶,促進新婚家庭的健康和諧發展。鑒於目前婚姻家庭建設出現的如結婚成本太高、婚姻觀念發生變化、未婚同居等婚姻問題,通過設立「中社聯婚補基金」, 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婚姻家庭建設的和諧發展,倡導婚姻家庭和諧發展新觀念,進而為全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的民生基礎。
(9)林護中國社會工作培訓及發展基金擴展閱讀:
婚補基金的宗旨聯合社會力量,整合行業資源,喚醒社會共同關注婚姻行業、關注部分新人結婚及家庭建設的困難現狀。通過公益項目資助、幫扶等具體關愛行動,來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婚姻家庭的健康發展。
婚姻消費補貼專項基金在整個公益運作生態鏈中,是資金和資源提供者,扮演「種子」的角色。通過基金支持來推動優秀公益項目和行業組織,帶動婚姻產業的社會創新,從而獲取資金捐贈,實現支持民間公益的使命。
參考資料:婚補基金-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