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培訓機構續班率不高該怎麼辦
培訓機構續班率不高,建議通過這兩個方法來改善:提高教學質量;掌握續班技巧。
補充:具體如何提高續班率,提供以下幾點續班技巧
一、找到恰到好處的續班時間
1.一般建議在常規班節課前的一個月為宜,太早沒效果,太晚來不及。
2.同一校區的結課時間應該統一,盡量避免教師提前結課的情況,以便機構統一組織續報工作。
二、對機構老師進行續班工作的動員和培訓
1.一般在寒暑假等重大招生營銷節點前,對機構老師開展續報流程、話術等內容的培訓會議,公布續班獎勵政策,通過精神與物質的雙重鼓勵,推進續班工作。
2.續班過程中,還可適時邀請續班工作開展得非常成功的老師分享經驗心得。
三、考試前給學員發放押題卷,並召開家長會
1.在學校考試前給學員發放押題卷,並要求任課教師根據學員答題情況生成試卷分析報告,不經學生而是直接交給家長。
2.考前分析報告能夠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能提前給家長打預防針減少退課。
3.機構教師根據重點押題卷上的知識點講解,也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凸顯機構的教學質量,博得家長好感。
B. 教師資格證報考流程有哪些
一、教師資格證國考總報名流程?
登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站注冊填報個人信息---上傳照片—查看個人信息—筆試報名—筆試報名信息—筆試考場安排—筆試准考證—面試報名—面試報名信息—面試考點安排—面試准考證
二、教師資格證面試指導
2020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禮儀:面試正當時
教師資格證面試環節,重要的當然是回答問題的質量,然而如若回答的好,禮儀方面注重的不夠,將會使面試總成績大打折扣,面試是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真正的定盤星,微乎其微的差距也可能會使你與教師資格證失之交臂,所以,切莫忽視任何保住分數的機會。
(1)注意力集中:在開始面試前通過沉思和冥想來去除心中的雜念,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面試上,從而不至陷入緊張、自責和自我懷疑的狀態。
(2)平常心待之:這自然來自於你面試前的充分准備。要表現出真實的自我,表現出自己的專業性,與面試者誠實地對話。面試前,應與你的家人或朋友做幾次模擬面試。
(3)探尋問題實質:事實上,所有的問題終都歸結為這樣一個問題,即:“為什麼我們應該錄用你?”有些問題實際上是想了解你的個人生活,擔心你的家庭是否會干擾你未來的工作。這時你應該有意識地避免給面試者造成這樣的印象。
(4)換位思考:面試者的責任重大,她所選擇的必須是眾多候選者中棒的。“你確實有能力做這份工作嗎?”“你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嗎?”“你能很快適應教師資格證工作嗎?”這些問題時常縈繞在面試者的腦海中。作為候選者,換位思考很重要,你不僅應該表現得剛好合格,還應該超越工作所要求的低標准。
(5)身體語言:據專家分析,口頭語言只表達了我們要交流內容的30%-35%,而其餘的是靠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來傳達的。以一種自信的姿態走進面試者並就座,向面試者稍微傾斜上身以顯示自己的興趣和熱情,保持眼睛接觸,說話時語調自然而略帶興奮以顯示你是多麼渴望得到這份工作。
(6)避免無關話題:不要有意暴露自己的內心世界,談論與面試無關的人和事。以正面的態度談論自己過去的經歷。在面試中,你對任何人或事所做的負面評論都會使你顯得像是一個難以與人相處的人。
(7)精心准備自我介紹:盡管當前的教師資格證面試中已較少直接考查自我介紹題,但精心准備自我介紹卻是教師資格證面試必修課。首先,精心的自我介紹不僅可以讓你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同時也有助於你結合報考職位要求,通過一定的訓練來提升自己欠缺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其次,教師資格證面試趨勢之一是通過其他題型來間接考查自我介紹相關內容,精心准備自我介紹,可以讓你在面試考場有備無患,減少突遇自我介紹相關內容的心理沖擊。
C. 中小學教研,教學骨幹培訓內容有哪些
-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教育科研工作是農村小學的一項薄弱環節,需從校長到教師,從制度完善到教育科研意識的的樹立,從注重結果到重視過程等方面多管齊下,才能便農村小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斷向前推進,最終達到人人參與教育科研,人人得到成長的良好局面。
教育科研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只有通過科研興校,以研促教,引領學校教育改革,創名校、育名師,提升辦學品位,凸顯辦學特色,使學校沿著健康的軌道不斷向前發展,才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現就農村小學教育科研工作談談我個人的意見,供各位同仁商榷。
一、抓機構和制度建設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保證教育科研的順利實施和取得成果,組織保障是基礎,制度保障是前提,只有二者兼備,才能有效保證教育科研活動扎實有效的開展。
(一)建立堅實的保障機制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使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是統攬全局,創新教育科研機制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要建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教學校長為副組長,教導主任、年級組長等為成員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在教育科研工作上形成組織保障。二是要選拔教學技能突出、工作敬業、有一定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的骨幹教師擔任主研工作,承擔具體研究活動的引領及指導工作。三是要落實好科研經費,保障教育科研及時有效實施。
(二)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為使教育科研工作持續不斷發展,學校要特別注重建立健全如學習例會制度、考核評估制度及優秀成果評選辦法等教育科研工作規章制度。形成教育科研工作有制度可依,有制度作保證,有制度促實施的良好局面,使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沿著正確的軌道深入發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沒有激勵機制,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就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機活力,更談不上創新。要徹底打破過去研究和不研究一個樣,有成果和沒成果一個樣的局面,必需制定出合理的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及獎勵方案,形成激勵機制。把教育科研工作實施情況同各學校的綜合目標考核及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優選先、職稱評定等結合起來,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掛鉤。這樣,教育科研工作做得較好的學校、教師就能得到應有的表彰、獎勵,從而使學校及教師動起來,形成全民重科研、做科研的良好局面。
二、抓教師建設
做教育科研工作要最終落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上。事實證明,教育科研與教師的業務素質成正比。教師在承擔了科研課題並取得研究成果後,無論是業務能力,教學水平,還是科研意識,科研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反過來,由於教師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能自如地遵循教學規律,辯證施教,對落後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之目的。
(一)注重理論水平的提高
一是強化課標學習。課標是教學的方向標,只有認真學習課標,才能更好地用好教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它也是我們開展教育科研的方向標。為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可以通過開展了講座、學習交流、知識競賽及課堂評價等活動,讓其在實踐中貫徹與落實新理念。二是注重讀書學習。「觀念決定行動,目標決定發展」。讀書學習是教師了解教學改革的新動態、掌握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充分利用學校征訂的《中國教工》、《師資建設》等教育類報刊雜志、《陶行知教育名篇》等名家名著,組織教師潛心研讀,及時補充「新元素」,有效汲取「營養品」。對先進的理念用心體會;對一些操作性強的經驗結合實際立即付諸實踐;對經典教育故事加強記憶與運用;對名家大師們的觀點進行討論……。從而拓寬教師們的教育視野,更新理念,提高教學實效性。
(二)強化專業引領
教師的科研素養的提高必須有專業的教育科研理念作支撐。做教育科研,閉門造車肯定不行,所以我們一是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如積極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講座、報告及名師教學觀摩會,邀請教育專家、學者到農村中小學舉辦專題講座,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指導解決科研中的問題。二是開展有豐富育科研經驗的教師「傳、幫、帶」活動。採用老青教師對接、拜師學藝的方式,要求剛接觸課題研究的教師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向有較長教育科研時間的教師學習科研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抓過程管理
有質量的教育科研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教育科研管理更需要科學管理。我們的工作不能只看結果,而忽視過程。要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需要重視和加強教育科研的過程管理,可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一)注重科研計劃的落實
我們可每月開展一次教科研例會,匯報自己的課題研究情況,及時分享研究中的成功經驗,共同解決研究中的困惑。每學期圍繞承擔的課題上好一節研究課,上交有關教案及自我反思。學期末寫一份課題階段性總結、個案或論文。其落腳點就是要關注教育科研的研究過程,抓住了過程,就不愁沒有結果。
(二)注重教育科研常規管理的指導與服務
科研常規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要規范課題實施過程,做好關鍵性環節的指導和組織,比如課題申報立項、開題論證、中期總結、結題鑒定等。可採取約請「區級專家參與,本鎮同行介入」的方式進行「科研專項視導」,促進常規工作的落實。視導本著重於科研製度的建立、計劃的制定、課題過程性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管理等方面展開,重點做好視導中的對話與交流,通過「視」的診斷性了解學校及教師科研管理中存在問題,通過「導」的針對性提高科研服務水平,既促進科研常規管理的落實,又幫助學校及教師解決科研管理中實際問題或難題。
(三)各類課題研究過程性材料的積累和檔案保管
檔案資料是教育科研過程的原始記錄,是我們進行整理、歸納、概括抽象教育經驗,教育規律的憑借,豐富的教育科研檔案資料,是我們完成教育科研實驗工作理論思考的重要源泉。因此,學校要強化教育科研檔案資料管理,對檔案資料的收集、裝訂、歸檔等作出具體的規定,在課題研究的每個階段結束時,對過程材料和相關檔案資料進行歸檔備案,確保資料的完整性和規范性。
四、抓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
教育科研成果出來以後,擱置一旁,僅僅作為研究者個人的資本,而不予推廣,就不能實現研究的效益和價值。學校要充分協調各級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及時將教育科研成果在鎮、區及以上級別教育科研刊物或教育信息網上發表推廣,將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生產力,既讓更多的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認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感受到教育科研是學校和教師工作的一部分,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平台,又做到研究成果的效益最大化,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水平服好務。
D. 請問教育培訓機構的班主任,工作內容是什麼
1、對學員在中心的學習進行管理,負責學生檔案管理,跟蹤家長和學生反饋,填寫班主任家訪記錄表,家長座談會記錄,家庭教育方法分析,月度個性化輔導檔案,班主任月度跟蹤督導總結等管理文件;
2、對在讀學員提供高水平的服務達到續費或推薦等二次銷售,填寫班主任續費方案,協同高級教育顧問完成團隊銷售任務;
3、幫助高級教育顧問預約顧客/確定上門/電話呼出/周末協助簽單及出外發單張;
4、與家長學生及時有效的溝通,減少客戶投訴,填寫學員中途退費分析,學員家長投訴分析,學員到期未續費分析等報告,與學生和家長建立長期,穩定,良好的關系;
5、完成中心和總部交待的其他任務。
(4)教師培訓工作流程擴展閱讀:
工作紀律
1、准時上班,不得遲到、早退,上班時間如要外出,需向主管請假,經批准後方可離開。
2、需要加班,調休,調班的同事請事先申請,填寫加班,調休,調班申請單,不得在未經部門主管的批准下私自調班。
3、上班時間應以工作為重心,不得圍堆閑聊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不得瀏覽與教育、工作無關的網站,不能使用網路聊天工具,不得頻繁接聽私人電話。
E. 教師自費參加專業培訓單位應該准假嗎
會的,只要發一個邀請函就好了,提高技能的,只要不耽誤工作,單位會支持的。
可以參加的有如下內容:
一、從事BIM工作需要具備如下技能:
1、BIM軟體熟練,其中包括revit、BIM5D、Navisworks、Magicad、PKPM、天正、鴻業軟體等軟體。
2、建築模型的建模能力。其中包括建築、結構、給排水、強電、弱電、消防、供暖、通風、鋼結構、幕牆等專業的建模。
3、建築模型的分析能力:其中包括建築碰撞檢查、日照、採光、通風、節能、防塵、恆溫、施工等模擬模擬能力。
4、建築工程的管理控制能力:進度工期控制、造價控制、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物資管理、施工排磚、三維交底等管理控制等工程管理控制能力。
二、從事建築設計工作需要具備如下技能:
1、設計軟體熟練,其中包括:cad、天正、PKPM節能、清華日照、草圖大師、目前流行的revit軟體。
2、建築規劃方案和建築單體方案的創作能力。其中包括住宅、公建、商業綜合體、工業園區的項目。
3、總平面施工圖、建築單體施工圖的設計能力,包括住宅、公建、商業綜合體、工業建築的總平面和單體建築的施工圖設計。
三、從事造價工作需要具備如下技能:
1、對圖紙的識圖課程。對於剪力牆結構、框架結構、磚混結構三大類型的圖紙熟練識圖是基本功。結構識圖的核心是對結構圖集的掌握。11G10國標圖集和地區結構圖集,是結構識圖的基礎。
2、熟悉施工流程和工作內容。對施工流程和工作內容的熟悉,是造價列項和套定額的基礎。
3、熟悉2013清單規范和定額。2013清單規范和定額,是造價工作的必備工具書。
4、廣聯達軟體:鋼筋算量軟體、圖形算量軟體、計價軟體是工程造價操作軟體。
5、熟悉造價工作流程:如何做估算、概算;如何編制招標控制價、清單;如何編制投標報價;如何做結算、辦理簽證;如何做決算等。
四、從事工程測量工作需要具備如下技能:
1、對圖紙的識圖能力。對於剪力牆結構、框架結構、磚混結構三大類型的圖紙熟練識圖是基本功。結構識圖的核心是對結構圖集的掌握。11G10國標圖集和地區結構圖集,是結構識圖的基礎。
2、熟悉施工流程和工作內容。對施工流程和工作內容的熟悉,是建築工程施工測量工作的基礎。
3、熟練掌握建築工程和市政工程測量放線和標高測繪的技能。包括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等儀器的熟練操作。同時要掌握建築工程、市政工程手工放線的方法,建築工程、立交橋等大型工程標高引測的方法。
4、熟練掌握測量資料的編制和報驗方法。測量復核簽證、沉降觀測記錄等測量資料的編制方法。
5、掌握國家工程測量規范的要求。
五、從事建築施工工作需要具備如下技能:
1、對圖紙的識圖能力。對於剪力牆結構、框架結構、磚混結構三大類型的圖紙熟練識圖是基本功。結構識圖的核心是對結構圖集的掌握。11G10國標圖集和地區結構圖集,是結構識圖的基礎。
2、熟悉施工流程和工作內容。對施工流程和工作內容的熟悉,是建築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礎。
3、熟練掌握建築工程測量放線的技能。
4、熟練掌握建築工程鋼筋下料的技能。
5、已完工程量的計量和結算。
6、對工程質量、進度、造價的控制能力。
7、建築工程施工手冊是必備工具書。
六、從事資料整理工作需要具備如下技能:
1、建築圖紙的識圖能力。
2、熟悉建築施工流程,從開工到竣工全過程施工流程要熟悉。
3、手工整理資料的能力。
4、熟悉資料整理歸檔規范。
5、熟練掌握資料整理軟體。
6、熟練掌握隱蔽驗收、分部驗收、竣工驗收的程序
7、熟悉資料整理的內容和流程。
從事建築行業,可以從事BIM、建築設計、工程造價、建築施工、工程測量、市政測量、工程資料整理等工作。
F.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期望得到培訓或指導
第一篇:
從01年畢業至今,先後在講壇上走過了七年光景,這七年既短暫又漫長,這里邊既有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幫助,也有自己的艱辛努力。回顧自己走過的教學之路,歡樂與辛酸同行,收獲與遺憾同在。我有幾點成長感悟與大家分享:
一、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教師是一份平靜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態決定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勇敢地面對挑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主動去做,這樣不但會鍛煉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如果什麼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我們就已經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只要不斷學習,去吸收時代的、別人的、科學的、優秀的東西。學會學習,就會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師成長的必備素質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老師,得有一顆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態。因為感恩,你才有愛心,才會愛生活,愛從事的工作;有了愛心,才能長智慧,有了愛心,你才會努力,才會勤奮,才會反思,才會堅持,才會成長……現在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我覺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於感恩,是在感恩中靜心學習,盡心工作,用愛心回報社會。
三、做個有心人,及時的反思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作為日常的教學,近年來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這節課,我投入激情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是什麼?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如果重新來教這節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進?反思的深度,決定著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活躍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過一步步的成長,才成為今日的「明星」。
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除了反思教學,還可以反思為人處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東西。同時,要邊反思,邊記錄,用鍵盤留下文字,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提供鮮活的案例。
四、總結經驗,梳理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班級管理方法
毛澤東說:「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班級管理講究藝術,要多動腦筋,考慮孩子的需求。從教學方法、教學藝術上動腦筋,哄著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氣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師要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堅持下去,成為制度。在安排各項工作要統籌兼顧,考慮問題要周密,使各項工作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要制定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管理目標。善於培養幼兒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於寓教育於管理之中,使每項管理活動都成為教育機會。總之,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要想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班級氛圍,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作為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孩子發展的腳步,把工作做細、做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營造健康向上、個性張揚的班集體。
五、有承擔才有成長
除了做好本職的工作之外,更要兼顧好領導安排的工作。這個學期我接管電教工作,我覺得是領導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和鍛煉的平台,雖然有的方面我不是很懂,但是我每次都很虛心的像杭舒虹老師請教。對於新來的幾位教師上傳新聞、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備課的格式與要求等等,我也是積極的指引,發現問題及時修改。經常到班級里查看電腦的安全性,提醒老師注意維護自己班級的電腦,盡量不要瀏覽一些安全性不高的網站。總之,我會盡我所能、用心的做好領導安排給我的這份工作。
六、有愛心、耐心,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
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學習的差異。要想把孩子都達到統一標準是不可能,也就是說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統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對的。要用不同的尺子來量孩子,發現孩子與與眾不同的長處。千萬不要用一把尺子來量所有的孩子,那樣你滿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孔子弟子三千,賢者才七十二。愛因斯坦小學呆頭呆腦,學校開除;黑格爾大學畢業,輔導員的評價:「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長哲學」。沒有想到開了個天大的玩笑,黑格爾成為哲學大師。孩子的發展有快有慢,我們怎能憑孩子的一時表現,判斷他的一生呢?!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應該成為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以上是我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一點做法和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教師人生」要求教師不再把教育僅僅當作一門職業、一個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來看待、來處理,而是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來對待、來體驗、來充實、來完善。
「教師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靈動。
「教師人生」需要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家長,感動社會,感動中國,感動未來。
當然,「教師人生」還需要責任,需要體驗教育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師之服飾:不修邊幅,不符合教師的形象要求;不懂禮儀,不合教師的職業規范。
吊帶衫、露臍裝也許性感動人,但應遠離學校和教室;黃頭發、雞冠發嫵媚可人,但應該移開教師的頭上。
教師之語言:教師的語言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曼妙、細膩、唯美、豪邁;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深邃、練達、智慧、仁愛。
教師的微笑和嚴厲同樣重要,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溫和,更可愛。嚴厲的教師令學生敬畏,微笑的教師令學生喜愛,善於在嚴厲中不時滲透會意的微笑的教師,則令學生敬愛。
教師之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有需要改良與更新、發展與進步。壞習慣一定要改,好習慣如果十年如一日,一成不變,終究有一天也會歸入壞習慣的行列,因為「不變」本身未必就是好習慣
第二篇
教師素質乃教育之本,教師如果僅會傳授知識,只能說是一名普通教師。教師應當以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這便是人師、經師與一般教師的根本區別。青年教師成長大致經過以下三個階段。
一、學習摩仿階段,目標是站穩講台
從學校畢業,剛走上講台,大多數教師往往是給學生展示自己「學」得怎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很難進入「教」的境界。要站穩講台,一般需要學習摩仿1--3年。其主要標準是:熟悉本科教材,適應課堂教學的各種要求,初步顯示出良好的職業素質,能勝任本科教學工作。
1.特點。比學生先懂得某些方面的知識或比學生懂得更多的知識,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從學生接受信息的角度來說,教師傳授的知識可分為無效知識和有效知識。無效知識即舊信息,有效知識是新信息。有效知識又分為教材中現成和教材中沒有的兩類,教材現成又可分為學生能夠看懂和學生無法看懂兩種。教師傳授無效知識等於浪費學生的時間,誤人子弟。教師傳授有效知識特別是學生無法看懂的教材知識來源於教材又超出教師的補充,延伸知識,學生便有所收獲。但是不少教師傳授的有效知識卻是學生自己通過閱讀就能看懂的課本知識,這實際上也是耽誤學生,它剝奪了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阻礙了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從教師自身的角度來說,其所傳授的知識可分為真知識和假知識。傳授假知是指教師所教知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沒有完全吃透和內化教學內容,表現為教師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語言來講授知識,在教學方法上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實踐證明,教師傳授假知識是導致學生機械學習的直接原因。所謂傳授真知是指教師所教知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教師理解,消化了教學內容,並達到了熟練的地步。因為熟練可以靠簡單重復而獲得,致使教學變成一種形式重知識,輕能力;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結果最多隻能是學生對教材獲得封閉性理解。這只能是教師唯上、唯書、唯教參,缺少主見和創造精神。
2.教學。「講述」知識即使完善無缺,也只是在給學生展示自己在以前的專業學習中或課前鑽研教材時那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鑽研結果。即使站得高看得遠,教師或許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在「教」中,還未形成自己的風格。嚴格地說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照本宣科,隔靴搔癢。還說不上是「教學」,充其量只是個「展學」而已。
3.態度。心中有書,而「目中」不大「有人」。學生觀念淡薄,只想著如何把書教好。這多由對教材和教法不熟;尚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學內容和嫻熟地駕馭課堂所致。初為教師者多屬此類。
二、發展提高階段,目標是成為骨幹教師
要成為骨幹教師,一般要3--6年。其標准為:熟練掌握課堂教學基本方法與原則,具有挖掘教材潛在內容與恰當處理教材的能力,能較為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具有較好的教學機智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初步具有科研的能力,教學效果好且比較穩定。
1.特點。術業有專攻,不僅有學問,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正因為擁有知慧,他才能真正做到啟迪學生的智慧,主要表現在吃透教學內容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方面。吃透教學內容表現為:⑴深刻,即能獨立鑽研與分析教材,能把教材編寫意圖吃透,從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講起課來能講到點子上。⑵獨到,即知識廣博,講起課來左右逢源,妙趣橫生,從而收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在靈活應用教法方面,表現為:①啟發,即誘導學生向著未知領域探究,把學生帶進「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境,然後點拔指示,使學生豁然開朗。②機智,即對教材有真知灼見,具有首創性和獨創性。③廣博,即面對意外情況,教師能靈感閃現,機動靈活地加以處理。④絕招,即教學特長中的特點,是對某種教學技藝精益求精,千錘百煉的地步,經師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呢?是其敬業,樂業的結晶,是長期不斷追求和自覺探索的結果。⑶智慧,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於多想,勤奮,交流。
2.教學。的確能把好的學習方法,技能技巧傳授給學生,力求達到「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的教學目的,教學達到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這個階段,雖然孜孜以求,漚心瀝血,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是,「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淺嘗輒止,若即若離。可有時往往見效不大,不盡如意。
3.態度。不僅心中有書,而且「目中」也「有人」但有的只是幾個尖子生。教師一門課教了三年五載,在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法後,就能在課堂上逐漸注意起學生來。可是,有的教師教了一輩子書還是處於這一狀態中,有的認為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實際只盯著幾個「佼佼者」;有的心裡也想一個不放,實際工作中因畏其難而退步,正因為以這種態度對待學生導致教學質量不高,所以,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做到胸中裝著每一個學生。
三、探索突破階段,目標是成為學科帶頭人
要成為學科帶頭人,一般要在10年以上。其主要標準是:教學上有自己的特色,精通教材教法,甚至具有編寫教材的能力。課堂教學效果與科研成果顯著,在本地區或更廣范圍內知名度很高。
1. 特點。有崇高的師德修養,不僅教書,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深刻且久遠。教師達到了高於並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夠給學生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教師對學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夠想學生所想,更為重要的是,能在教學實踐中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熏陶感染學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
教師兼備教育實踐家與教育理論家的雙重角色的優秀素質。作為實踐家,他們躬行實踐,始終活躍在教學改革上的實驗田中,對教育教學進行最真實最有創造性的變革,從而不斷實破自我。作為理論家思想深刻,勤奮耕耘,著書立說,在理論上有突出的建樹。
2. 教學。是以「啟發」為前提。不是簡單地把現成的好的學習方法、技巧演示給學生看或傳授給學生,而是創設一種「情境」去充分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探索,在學生思索而不得要領或感到迷惘時,或引導,或點撥幫助,進一步誘發,激勵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識,創造新事物,進而,帶領或指示學生歸納,總結出最適合學科特點和個人實際的學習方法(包括記憶,理解和運用),用孔子的話說就是「不悱不發」。所以說,「導」是教學的最高境界,即「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些有成就的教師在教學上進入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潛移默化,刻鏤無形的最高境界。
3. 態度。胸中裝下每一個學生。教師的心中不但應「良莠兼收」,而且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難處、興趣愛好、性格特點都要牽動著教師的心。首先要真正「愛」每一個學生。其次,要對自己的教學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幾個學生「學得好」並不意味著「教得好」,要全面豐收才算「教得好」。第三,要求教師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絕大多數學生只要教育得力,教導得法,就會成就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G. 維多里諾教育實踐的特點有哪些
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觀念是行為的先導,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首先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因此,每每著手推行教育改革或課程改革,幾乎都不約而同地從轉變教育觀念開始,用一句通俗而不失經典的話說:「關鍵是要轉變觀念」。那麼,該如何轉變呢?教師培訓無疑成為首選。培訓什麼呢?觀念的轉變自然成為培訓的重中之重。不是嗎?老師們經常形象地把培訓看作是一次洗腦的過程。
這一切看上去都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甚至人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而對於這些「習以為常」的領域,人類思維的觸角是很少也很難觸及的。人們很少去追問:觀念真的是行為的先導嗎?只要轉變了教育觀念就一定能指導行為嗎?從教育觀念的轉變到教學行為的改變是一個線性的過程嗎?如果這些前提性的假設根本就是不成立的,那麼我們依此假設而展開的各項工作尤其是教師培訓就失去了根基。而本文恰好對這一前提性假設提出了質疑。
一、對「首先(關鍵)要轉變教育觀念」的質疑
所謂觀念,一般是指客觀現實事物在人的意識中的反映。而教師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形成的對相關教育現象,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所教學生的主體性認識。它來自教師個人教學的經歷與經驗,是教師教學行為背後的價值預設、因果假定,是教師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信奉和遵循的准則,是對教學應循方向和應達到理想的感悟追求。其具體內容包括教育價值觀、學生觀、人才觀、師生觀、課程觀等。
人們習以為常地認為,觀念是行為的先導,觀念是行為的內在依據,而行為是觀念的外在表現。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先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觀念轉變了行為自然就會改變。我們的教師培訓工作正是基於此前提而展開:
首先,在培訓內容上:教師培訓就是轉變觀念,而要轉變觀念就是要學習新的理論。於是,目不暇接的專家學術報告、高深莫測的理論流派介紹就成了教師培訓工作的整個內容。培訓重視的是教育理想世界的構建而不是對教育現實世界的探詢。
其次,在培訓方式上:人們普遍認為轉變觀念純粹是一個認識過程,改變觀念就是要給教師更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因此培訓經常採取的方式就是灌輸,就是專家把那些好的、新的教育理念「注入」到教師的大腦中,這樣似乎教師會「有」新觀念。
再看培訓的結果: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教師在接受培訓後,很難將培訓時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的教學情景中,培訓中那些好的、新的思想、理論、理念很難紮根於教師的教學實踐。其最終的結果是,培訓仍然是參加,或者出於上級部門的安排,或者出於晉升的需要,至於培訓在多大意義上改變、影響、指導以後的教學實踐則無關緊要。培訓更多地是「上面要求」的結果,而不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這與教師培訓本身實效性低下不無關系。
而教師培訓實效低下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沒有或忘記了對「首先(關鍵)要轉變觀念」這一前提性假設的質疑,在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之間的關繫上存在錯誤認識:1、觀念的轉變是一個單純的認知過程;2、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是一個單向的線性過程,觀念總是對行為發生作用,行為是不會反過來對觀念施加影響的;3、觀念與行為之間是一種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
需要質疑的是:觀念真的是先於行為而首先轉變的嗎?觀念的轉變是獨立在行為之外的嗎?是先轉變了觀念再來指導行為,還是觀念轉變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行為的不斷跟進和反饋,而行為反過來會加深和推動觀念的轉變?觀念轉變了就一定能指導行為嗎?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重新審視。
二、教師教育觀念轉變過程的樣態描述
那麼,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過程?要科學准確地解答這一問題是非常困難的,這里我們試圖對觀念轉變過程的樣態進行初淺的描述。
(一)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過程樣態
無論是教師教育觀念本身的轉變,還是教育觀念向教學行為的轉化以及教學行為的實質性改善,都是非常復雜的,其間要經歷:
習得階段:通過校外培訓、專家講座、自己的理論學習等多種途徑,教師往往會獲得許多新的教育觀念,如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尊重學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等,要習得這些概念、觀點、理論是非常容易的,但教師所習得的各種理念是「書本上說的」是「專家們講的」是社會「所倡導的理論」,這些理念盡管教師已經接受了,但都是外在於教師的,並沒有成為教師自己的。因此,盡管他們已經習得了某種理念,但並不等於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改變,當然也不會對教學實踐產生太大的影響。以往我們進行的教師培訓工作基本上就停留在了這一階段。
內化階段:當教師習得某種理論後,要把這種外在的「所倡導的理論(espoused theories)」轉化為自己「所使用的理論(theories-in-use)」,還有一個內化的過程,這需要教師自己的不斷實踐探索和相互研討。當知識從外在的、他人的轉化為自己的、私人的,也就有了一種親切感,此時的知識才能為教師所用,才能實質性地指導教學實踐。
自覺化階段:「所倡導的理論」不能對教學實踐產生直接的影響,只有內化的教育理念才能實質性地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但內化的理念並不必然地導致相應教學行為的出現,這其間需要學校創設相應的環境並建立相應的機制,惟其如此,新理念指導的教師教學行為才能自覺化、日常化、持續化。
觀念的轉變是一個有深度的過程,人們不可能通過對概念的把握,通過灌輸或強加某些概念就完成教師觀念的轉變,並一勞永逸地用這種觀念去指導其行為。那種從概念到概念的閱讀方式,從書本到書本的閱讀和培訓方式是危險的,危險就在於放棄了對教師自身、對教學實踐的深層關照。
(二)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實踐性格。
提起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之間的關系,人們馬上會想到觀念是行為的先導,觀念總是先在地指導行為。事實上,教學行為不僅僅只是教師觀念的外化和反映,反過來它有助於教育觀念的理解、內化和升華。換而言之,教師深層教育觀念的本質性提高,必須要有教育實踐的促動。也正是在此意義上,本文提出了教育觀念轉變的實踐性格。
觀念的轉變並不總是由認知變化而帶來的,更多的轉變或者更深層的轉變是在不斷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生的。教師經常會「用所從事的操作去界說觀念的性質和用這些操作所產生的後果去檢驗這些觀念的有效性」[1]。因此,所謂「觀念就是所實行的行動,就是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去接受從外面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感覺」。[2]
教師是否認可、接受、內化新的教育觀念,並自覺地把觀念轉化為教學行為,這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情景中去把握,去分析、觀摩、反思,在反復實踐中獲得。因此,我們不能寄希望於通過「專家的外鑠」和「理論的灌輸」就能完成教師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目標的達成最終需要回到教師自身的實踐活動。觀念必須是教師主體在與周遭環境相互作用中,通過主體的實踐活動逐步樹立和轉變。
(三)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情感介入
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不僅具有實踐的性格,同時還需要教師情感的介入。具體地說,觀念的形成過程,以及從觀念到教學行為的轉變之間更多地滲透了情感的因素,尤其是教師對教育改革或課程改革的認可和接受程度直接影響到教師教育觀念能否轉變,能在多大程度上轉變。
人對變化的天然防禦為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設置了情感障礙。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地帶,有自己熟悉的活動范圍和經驗,在其中就會覺得安全、舒適和穩妥,一旦逾越,則可能會遇上麻煩、困難、危險和挑戰。大多數教師拒絕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們對未知的恐懼或對超越自我舒適地帶的憂慮而造成的,他們本能地擔心人際或組織的變革會給自己帶來潛在的威脅和影響。試想,如果改革會帶來對教師的低度評價;改革要求教師付出的代價更多而回報卻減少或者會帶來利益的沖擊和重新分配甚至威脅到教師的職業地位,沒有人會願意轉變教育觀念,也不會有人自覺地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這種天然的防禦機制使得教育觀念的轉變困難重重。當教師的根本信念受到挑戰時,不管這種挑戰來自何方,在情感和認識上都被看作是對自我的攻擊;因此教師最初的反應一般都是維護和固守自己的信念體系,即使教師的信念不再是對現實的正確表徵,或者即使轉變觀念很有必要時,教師也不樂意尋求策略去改變或放棄那些不正確的觀念。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調整教師的改革心態,使教師認同改革並樂於、善於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三、教師培訓工作的應然取向
對教師教育觀念轉變過程的重新審視,引發了我們對教師培訓工作應然取向的深層思考:
(一)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的雙向互動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以往的教師培訓工作是基於一種技術理性指導下的技術實踐觀來開展的。這種技術實踐觀的問題在於:1、它假設實際問題的解決有通用的辦法;2、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可以在真實情景之外的地方研究和發展出來;3、這些解決辦法可以經由傳播轉換成實踐者的行動。在這種觀念引領下,教師培訓工作就是專家把那些在教學情景之外研究出來的理論熱心地向教師推銷和兜售,教師只要掌握了一套好的方法、理念和技巧,自然就能應用於實踐。這種培訓工作基本上遵循的是「先理論後實踐」「先轉變觀念再用觀念指導行為」的思維模式,認為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之間是一種單向的線性關系,教師培訓工作的重點就是轉變教師觀念。
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實踐性格意味著任何離開了教學實踐的教育觀念轉變都是非常困難的,至少這種轉變是非常表淺的。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之間的關系不僅表現在觀念影響著人們的行為,而行為實踐反過來會強化或修正人們已有的觀念。它們之間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
觀念與行為這種雙向互動的關系要求我們的教師培訓工作注意:1、培訓的內容不能局限於教育理論知識的系統介紹,盡管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但它不是培訓內容的全部;2、改變「專家講,教師被動聽」的單一培訓模式,教師僅僅是帶著耳朵來聽是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觀念轉變的,強調教師主體身份的介入,強調教師的實踐和參與,是教師培訓工作的應然走向。目前廣泛採用的參與式培訓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這一主旨和追求。
(二)對外合作與對內反思
教師隱性教育觀念的轉變必須藉助於教師自己的反思。20世紀著名的物理化學家、思想家波蘭尼揭示了人類的知識不僅有可用言語表達的顯性知識,還有難以用言語表達的緘默知識,即「我們所認識的多於我們所能告訴的」。緘默的教育知識同樣存在每一個教師的知識體系裡,並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行為中,這些緘默的教育知識形成了教師隱性的教育觀念。它是教師解釋教育現象,規范自己的教育實踐,解決教育問題的一個內隱的解釋性框架。如,目前國家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實質上教師也非常認同和接受這一理念,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喜歡那些聽話的孩子,也就是說實際行為背後所依據的教育理念與所接受的新理念並不一致,而真正對教學行為起先導作用的往往是教師隱性的教育觀念。如何使那些習而不察的教育觀念「顯性化」,如何轉變那些傳統的、陳舊的隱性的教育觀念,必須藉助於教師的反思。教師只有通過對日常教學行為的「反思」,才能對那些無意識的、通常不被懷疑的、已經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進行開放性審視,才能對引入課堂中的假設和價值有清楚的認識並能加以懷疑。
以往參加培訓的教師都會有這種感覺:專家講的理論都是對的,但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理論,教師已經接受了,觀念,似乎也改變了,但實踐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對教師隱性教育觀念的關注,培訓更多地是在顯性教育觀念層面上展開,很少觸及教師深層的、隱性的教育觀念。這是教師培訓實效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培訓除了「告訴」教師那些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應該在學習先進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引發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培養教師的反思意識,形成反思的習慣,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應該成為新時期教師培訓工作的重點,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教師除了「對內」進行自我反思,對外還需要與「他人」合作。「一個人能夠對某個問題有所知的惟一辦法是聽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所提出的不同,了解具不同思維特點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探究這個問題的。」[3]同樣,在轉變教師教育觀念的過程中,教師與「他人」之間的切磋、交流、對話甚至是爭論都是非常有益的。有調查就顯示[4],教師在培訓時,如參加校內同事間的互助指導,有75%的人能在課堂上有效應用所學的內容,否則只有15%的人能有同樣的表現。通過與「自我」、與「他人」的對話,教師的教育觀念得以轉變。
(三)從校外培訓走向校本培訓
一說到培訓,人們馬上會想到要到師范院校或特定的教師培訓機構去接受培訓。這種單純地依靠學校之外的某個機構、在特定的時間、由特定的專家群體,向教師傳授一些特定知識的院校培訓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師發展的需要,教師的成長是不可能依靠單一的培訓就可以完成的。研究表明,教師真正的成長既不在崗前培訓,也不在於過程中的脫產培訓,教師能力的顯著提高是在教學實踐中,離開了具體的教學實踐,教師是不可能很好地成長起來的,只有把研究、在職培訓與教學實踐融為一體,才能持續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培訓模式必須從院校培訓走向校本培訓。
所謂校本培訓是以學校為基礎,以教學崗位為主課堂,由學校自行組織和管理以滿足教師工作需要的培訓,它是在對院校培訓方式的批評與反思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是當今教師培訓的主要模式。
培訓從院校走向校本,這不僅僅是培訓場所從校外換到了校內,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它是教師培訓模式的根本性變革。1、校本培訓架設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教師在接受院校培訓後,很難將培訓時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的教學情景中,理論與實踐的鴻溝難以跨越。而校本培訓的內容和重點直接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並直接指向實踐問題的解決,教師和學校的主體性得到了真正的張揚和激發。2、校本培訓方式多樣化,有助於教師教育教學個性的發展。教師教育教學個性來源於教師個人對教育理論的理解,形成於教育教學理論的主體實踐,同樣的教育教學思想在個人身上會得到不同的展現,「和而不同」的教育教學個性又點燃教育教學的新思維,推動教育教學的新發展。追求教師的教育教學個性開始成為教師培訓的新路向。校本培訓通過教師的互幫互助、優秀教師的「幫教」活動、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性學習、反思性的教學實踐活動、專題培訓等提供給教師選擇的機會。多樣化是校本培訓有別於院校培訓單一化的優勢所在。3、校本培訓中的互動性,提高了培訓的成效。校本培訓搭建了對話的平台,在互動的對話中教師了解自己,認識他人,解決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困惑,理解教育教學的真正意義。教師全身心參與的校本培訓較之缺乏教師熱情的院校培訓更有助於提高培訓的成效。
H. 如何注冊教師資格證
學簡教育老師來回答,教師資格證的注冊是老師們常遇到的問題:
1、注冊對象
注冊對象是公辦幼兒、普通中小學、中職學校在編在崗教師。如果不是在崗的老師可以不用注冊。
2、注冊條件
(1)具有與任教崗位相應的教師資格;比如:任教初中就需要中學教師資格證(即要有證書)
(2)聘用為中小學在編在崗教師;(即已經在崗位上工作了)
(3)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對於首次任教人員須試用期滿且考核合格。
3、注冊流程
取得教師資格,初次聘用為教師的,試用期滿考核合格之日起60日內,申請首次注冊。經首次注冊後,每5年應申請一次定期注冊。注冊條件以師德表現、年度考核和培訓情況為主要依據。每次注冊一般都是學校和機構統一組織進行。
4、暫緩注冊情況
(1)注冊有效期內未完成國家規定的教師培訓學時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等量學分;
(2)中職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一學期以上,但經所在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進修、培訓、學術交流、病休、產假等情形除外;也就是合規合理的休假培訓期間可以暫緩注冊。
(3)一個注冊周期內任何一年年度考核不合格。
暫緩注冊者達到定期注冊條件後,可重新申請定期注冊。具體辦法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
5、注冊不合格情況
(1)工作期間違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師德考核評價標准,影響惡劣;
(2)一個定期注冊周期內連續兩年以上(含兩年)年度考核不合格;
(3)依法被撤銷或喪失教師資格。
特別提醒的是:如果拿到教師資格證但是沒有上崗即不從事教師工作,就不需要五年注冊。
I. 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一、主要內容:
教學常規管理包含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組織管理、教學活動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研培訓管理、家庭社區管理、檔案管理。
二、重點介紹:(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研培訓管理、)
(一)教學計劃管理(它包含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教學計劃的實施)
教學計劃的制訂
1、幼兒園教育教學計劃:(主要是由分管教學的副園長制訂)它應根據幼兒園工作計劃,圍繞教育教學的中心任務,從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保教質量的角度來制訂。主要包括教師培訓工作(園本培訓、外出培訓),常規教學工作(一日生活的組織、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培養、環境創設、早操等),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學基本功訓練、優質課評比等),幼兒的發展(德育工作、養成教育、發展評估等),制定具體可行的工作目標和措施(月份安排)。
2、幼兒園教研計劃:(由教研組長制訂)。應根據教師、幼兒發展實際確定指導思想,提出教研課題。制定教科研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活動形式等。活動後要及時組織教師一起反思活動的效果和改進意見,並提出下次的活動主題。
3、班級保教工作計劃:結合本班幼兒情況(包括幼兒人數,上學期情況分析,生活、學習態度習慣等),制訂本學年(學期)的工作重點和具體的工作措施、月份安排。(養成教育、保教工作、家長工作、安全工作)等方面。計劃應符合實際,具體安排應具有操作性,對實際工作起到指導作用。
4、月計劃:月計劃的制訂應在總結上月工作目標執行情況以及幼兒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提出本月工作目標。月目標與學期目標之間要體現層次分解性,本月目標與上月目標之間應體現漸進發展性;圍繞月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應體現整體性、季節性、適量性,並制訂與之相應的措施。主題活動計劃應包含在月計劃的整體框架下,與月計劃有機融為一體。
5、周計劃:要突出各類活動的安排,注意新舊內容量,五大領域及三大游戲之間的平衡,保證游戲活動和自由活動的時間。
6、日計劃:應從一日活動的整體來設計。一日活動目標明確,安排合理。集體教學活動教材分析通透,依據幼兒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方案,過程清晰,有重點與難點。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區域活動目標明確,有指導重點。
J. 如何對新入職教師進行幼兒園一日生活流程的培訓
職業適應對於每個新入職幼兒園的教師來說十分重要,良好的職業適應不僅是幼兒園教師健康成長的標志之一,也是個體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對新入職教師隊伍現狀的調查問卷分析及訪談得知,職業的適應問題已經成為每位新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新入職幼兒園教師面臨著很多的工作困難:幼兒園工作的復雜性和多重性使新教師難以應對,繁重的工作使其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剛步入職場的激情與熱忱很容易被現實中的挫折所淹沒,加之個別幼兒園缺少對新入職教師的支持、幫助及指導,從而使得新教師對現任的工作失去信心,產生消極的情緒,進而導致對職業的倦怠,這樣十分不利於其新入職幼兒園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 因此,面對新入職幼兒園教師困境,構建幼兒教師職業適應性動態發展的策略,從角色認知、人際適應、工作適應等方面入手,進行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熟悉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要求,增強新入職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新入職教師要認真學習與幼兒園緊密相關的政策及法規等指導性的文件,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徵求意見稿)為標准,認真解讀、分析自身的差距及所面臨的適應問題,充分認識到幼兒教育是一個專業,只有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長期不懈的專業學習和實踐探索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專業人士。新入職幼兒園教師要了解幼兒園的發展歷程,明確所在幼兒園的規章制度,熟悉幼兒園教師工作的內容,領會其內涵,履行責任和義務,樹立勤奮、敬業的思想,以從事幼教工作為樂,讓新教師從內心萌發一種愛,這種愛既包含對職業的熱愛、幼兒的喜愛;也包含對同事的關愛,感受到自己是幼兒園的一份子。樹立「園興我榮、我強園榮」的理念,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堅定職業情意,增強職業認同感, 學會溝通和協作,促使新入職教師主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幼兒園應注重新入職幼兒教師心理保健,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心理動態,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針對新入職教師的具體適應內容,給與正確的疏通和引導,進而提高新入職教師的工作熱情,自覺為學前教育事業服務。 了解幼兒園一日常規工作要點,擺脫依賴的心理,獨立做好分內的工作 新教師要迅速適應由學生到幼兒園教師的角色轉變,學會自我管理,提升自身工作的主動性,將自己在學校中的學到知識進行梳理整合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在新的崗位中、實踐中不斷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新入職幼兒園教師尤其要明確幼兒教師身兼保育教育的工作,不單單是組織幼兒一日教學活動,更要注重常規工作中的保育,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做到保教並重。 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奉獻精神 幼兒園應創設溫馨和諧的氛圍,促進新入職教師在平等、友善、真誠的基礎上共同成長。保持活力和熱情,學會尊重他人,在磨合中求得共識。在幼兒園實施「五心工程」衷心獻給事業、愛心獻給幼兒、誠心獻給同事、耐心獻給家長、專心留給自己。 學會處理復雜多變的人際關系,這也是是新入職教師工作中的首要問題 面對多層面的人際關系,溝通和交往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新入職教師應不斷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能夠正確處理自己與幼兒、同事及家長的關系問題。首先,應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與人友善,善於微笑。其次,敢於面對壓力和挫折,不要一味的抱怨和忍耐,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樂觀的情緒。學會適應壓力,變壓力為動力,使自己變得理性,心智和經驗不斷成熟起來。 調動新入職幼兒園教師的內在動機,促進新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有的教師在校期間技能方面十分出色,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卻往往表現出英雄無用武之地,感覺沒有得到幼兒園的充分肯定與重視,與自己理想相差甚遠,出現了心理落差。因此,幼兒園要積極關注新入職教師的思想動態,積極溝通,化解新教師心中的疑雲,幫助他們走出困惑。 首先,幼兒園應通過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與途徑,促進新教師積極探索、主動學習,掌握所需的工作技能、不斷發展。如一日常規觀摩、家長工作指導、教學案例分析、專題培訓、園本教研、教學研修等途徑調動新入職教師的內在動機,滿足其發展需要,形成自我激勵。提供交流機會,提升新教師的教育經驗。 其次,提高新入職幼兒園教師的學習與反思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通過園本教研激發新教師的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將困惑的問題一一解決,不斷調整,向優秀教師直接學習實踐經驗,提高實踐能力,學會欣賞他人的長處,不斷豐富新教師的教育智慧。 再次,開展新入職幼兒園教師的發展性的評價,樹立新入職教師的自信心。要善於發現新教師身上的閃光點、以點帶面,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彰顯其的特色和個性。同時,要引導新教師學會自我反思和評價,主動爭取機會,促進教師發展。 此外,要注重新入職教師的後續培養和繼續教育,關注幼兒園教師職業的深造發展,為新教師提供發展創造的條件,督促新入職教師制定個人的職業目標及短、中期規劃,完善自我,激發自身內在潛能,實現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