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港鎮的人才政策
近年來,海港鎮圍繞「人才興鎮、科技興農」戰略,創新工作機制,積極為鄉土人才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領頭雁」作用搭建平台。搭建組織平台。該鎮以挖掘鄉土人才為突破口,加快農村人才隊伍建設。通過農民提名、村居推薦等方式,把那些懂技術、有特長的人才挑選出來,實現鄉土人才信息動態管理;圍繞花卉種植、無公害蔬菜種植、特種養殖等重點產業,採取「支部主導型」、「支部引導型」、「支部服務型」模式,積極鼓勵引導農村人才組建和參加各類農村產業協會;同時,注重把回村大中專畢業生充實到鄉土人才隊伍之中,使其理論融合於實踐,牢固掌握一門以上技術。目前,全鎮共有種養殖型人才30餘名,8名鄉土能人被選拔為村幹部,4名鄉土人才為村級農民技術員,逐步實現鄉土人才由鬆散型向相對緊密型群體轉變,提升組織水平。
搭建培訓平台。一是集中培訓,著力輔導提高。充分發揮農民學校、電教網路等陣地的作用,定期組織鄉土人才集中培訓,通過「借腦育人」,進一步提高鄉土人才的技術水平。全鎮共舉辦培訓班10期,參培人數400餘人次;二是開闊視野,著力促進提高。積極組織優秀鄉土人才和種養殖大戶到北京大興等先進地區參觀考察,共組織參觀培訓4次;三是基地示範,著力引導提
高。利用示範基地開展各類現場培訓活動、不定期邀請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進行技術指導和咨詢活動,努力提高農村人才的實用技術。搭建扶持平台。一是政策上扶持。對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創業者,給予政策傾斜、重點扶持,做到「生產信息、生產用地、生產資金、生產品種、生產技術」五優先;二是技術上扶持。實行科技人員入戶跟蹤服務制度,幫助鄉土人才解決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實現優勢互補;三是資金上扶持。對進行特色農業開發、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項目,積極協調農村金融部門的資金支持,將農業產業做大做強,逐步形成規模。
通過充分發揮鄉土人才在「學一門技術、上一個項目、帶一批群眾、富一方經濟」方面的主導、示範作用,帶動了全鎮農業產業快速發展,加快了我鎮新農村建設步伐。年實現農業產值5068萬元,同比增長5%。
⑵ 如何更好地開展扶貧工作
如何創新科技扶貧工作機制,如何有效的實施科技扶貧項目,如何面向邊遠山區農村開展普及科技知識培訓,如何更好的使用科技扶貧資金。就這些問題,談一點自己膚淺看法。
一、對科技扶貧工作的認識
科技扶貧是整個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世紀扶貧工作重心的轉移,科技扶貧在整個扶貧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以整村推進為主要模式的扶貧工作,離開科技項目和科技培訓,僅靠改變落後的基礎生存條件,很難達到即扶貧又扶志,使貧困人口徹底擺脫困境的目的,必須配套實施一些符合當地資源優勢的科技扶貧項目,通過科技扶貧項目的實施,特別是實用技術的普及培訓,使貧困人口掌握一定的實用技術,轉變觀念,用先進的科技知識,改變落後面貌,達到致富目的。因此,要搞好新形勢下的扶貧開發工作,必須加大科技扶貧資金佔全部扶貧資金的比例,把科技扶貧放在整個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同時,為了推動面上的扶貧工作,更應該把科技扶貧項目和科技普及培訓做為主要的扶貧手段,讓更多更廣泛的貧困人口沐浴到實用技術培訓的陽光,用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來推動貧困問題的徹底解決。
從我縣近年來開展以整村推進為主要形式的扶貧工作情況來看,因地制宜地結合當地資源優勢,立足我縣以蔬菜為主要支柱產業,並正在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的這一特色優勢,建設有顯著比較效益的二代日光溫室生產反季節蔬菜,是有效開展整村推進扶貧工作的好模式。近來年迅速發展起來的馬力北順、四門三衙、灘歌黑池殿、洛門文家寺等幾個二代日光溫室專業生產村,幾乎都是以整村推進方式扶持發展起來的,在這些示範村的變遷中,科技扶貧項目和科技培訓發揮了主導作用,是科技與扶貧資金的有機結合,徹底改變了這些村莊昔日貧困落後的面貌,過上了今日富足充實的好日子。透過一張張快樂祥和的笑臉,我們由衷感到了科技扶貧工作所發揮的巨大威力。
總結上述幾個示範村成功的經驗,我們不可否認,是扶貧資金撐起了冬暖棚區的一片藍色,但細究他們成功的軌跡,除基層政府與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協調、指導外、當地土生土長、愛好科技、勇於試驗、腳踏實地帶領群眾苦幹實乾的鄉土科技人才的示範帶動作用,才是這些村莊冬暖棚得以普遍推開,迅速發展狀大,形成規模效益的關鍵因素。是他們相信科技,敢創敢試,不怕挫折,率先示範的創新精神,影響和帶動群眾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之路。
從我本人近年來多次對部分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村及整個面上扶貧工作的調查了解來看,科技項目和科技培訓是扶貧工作最有效的載體。城然,項目村有資金用來改善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但對量大面寬的扶貧工作來講,為使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最有效,最具普遍意義的扶貧手段就是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普培訓,同時結合實施與所培訓內容密切相關的實用技術引進、試驗、示範、推廣項目。因此,如何開展普遍的實用技術培訓及實施與培訓相關的科技項目,如何創新科技扶貧工作機制,如何用好有限的科技扶貧資金,就成了新形勢下科技扶貧工作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 對策建議
針對目前在基層存在的科技培訓花而不實,培訓資金不落實,科技人員無錢開展培訓及科技引進、試驗、示範、推廣項目的客觀實際,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開展科技扶貧工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以扶貧資金為支撐和紐帶,將兩個「第一」有機結合的過程。因此,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科技扶貧資金的使用權應掌握在擁有專業技術知識的科技人員手中,使用在支持激勵科技人員發揮職能作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上。而不應全由扶貧部門的行政領導隨意支配。扶貧和財政部門應在建立嚴格監管機制的基礎上,通過監控科技推廣項目和科技培訓項目的有效實施來達到對扶貧資金有效管理的目的。因此,要按建設「陽光政府」和政務公開的要求,不斷加大科技扶貧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強監督檢查,審計把關,確保科技扶貧資金用在為科技扶貧提供財力保障上。具體地講,每年下達的切塊科技扶貧資金,要向社會公開,並按年度科技扶貧的目的要求和具體規劃,分門別類,科學民主決策,全部實行項目管理。通過相關職能單位申報項目,使資金隨項目落實在項目責任人身上,由實施項目的責任單位按規范嚴格使用。這一方面調動起了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扶貧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另一方面也確保資金用在科技扶貧具體的項目上。在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上,建議在現有扶貧領導小組及常設扶貧辦的領導體制下,建立一個由全縣涉農事業單位高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科技扶貧項目專家論證委員會,專門負責對所審報的科技扶貧項目進行論證評估,選出符合全縣發展實際的項目。最後由扶貧領導小組集體討論決定是否實施,每個項目應配套多少扶貧資金等事宜。
在建立起科技扶貧資金及具體扶貧項目的科學決策機制後,接下來必須解決如何有效開展科技扶貧的機制問題。我認為,將科技培訓與培訓內容相關的項目實施有機結合,是將科技實用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有效措施。科技培訓又可分為科技知識的普及培訓及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兩大類,下面分別談談自己的看法及建議。
(一)如何開展面向大多數人的科技普及培訓?我認為,面對縣上科技人員少,而需培訓人數數以萬計,量大面寬的現實,採取把精心選擇的鄉土科技人才有組織的統一集中上來。以課堂講授與現場觀摩學習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培訓符合當前農村實際。通過集中辦班培訓,先在每村培養1—2名有文化、有一定科普知識的科普帶頭人即鄉土科普人才,無償為他們進行比較系統的科普知識培訓,讓他們把科普知識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再帶給家鄉渴求實用技術的人們,開展這種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需要精心組織,統籌協調好全縣的資金、人才、培訓陣地、受訓人等各種資源,同心協力共同為開展好這一工作提供服務,這一工作需列入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性工作。做為貫徹省委發展抓項目的實際行動,抽調專人有組織,有步驟的實施,要制定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充分利用職校農廣校等培訓陣地經常性的開展。要把星火學校建設,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科技星火技術培訓,科技扶貧培訓等培訓相關的資金,師資、陣地、教材等資源統籌使用,合理配置以期取得最佳培訓效果。通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為每村培訓數名懂科技,能帶動周圍群眾共同致富的鄉土科技人才。並通過建立一系列配套政策和運作機制,如象宜賓市那樣建立鄉土實用科技人才信息資料庫,實行動態登記管理和跟蹤服務,逐步建立完善鄉土人才知識更新培訓制度,建立對他們的職稱評定和評優制度、科技資金扶持制度等,最終形成一套鄉土人才培養—選拔—使用—評價—服務的完整體系。使鄉土人才成為振興農村經濟的領頭人,科技推廣的示範者,產業調整的導航者,脫貧致富的幫扶者。我認為,以農村科技鄉土人才培養為總抓手,積極實施面向農民的科技培訓工程,是新形勢下貫徹以人為本、人才強國戰略、科教興國戰略,推動農村科技進步,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戰略舉措,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重大的現實意義,務必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半月談》2004年第11期刊登的《田野上升起不落的希望》一文,介紹了宜賓市開展鄉土人才資源開發的有益探索,他們的實踐,帶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和思考,值得我們借鑒推廣。
(二)如何使能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的實用技術培訓與相關的科技示範推廣項目相結合,開展綜合性的科技扶貧?如何使用有限的科技扶貧資金?如前所述,科技扶貧資金的使用必須建立在有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的科學民主決策基礎上,通過項目管理,落實在具體的項目實施中。目前在基層科技推廣工作中存在的一個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基本的科技推廣及培訓經費。按理說,專業技術人員只要能下到田間地頭,幫助解決農民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現場進行講解,就是一種最具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開展這一工作成本並不高,技術指導完全可以免費提供,但關鍵是科技人才如何來到農村,就連乘車的錢,現在基層也不能報銷,更不用說有什麼下鄉補助了,在基層,由於財政緊張,科技三項費很難足額落實,科技扶貧資金挪作扶貧辦運轉經費及改善辦公條件的現象比較普遍;可以說扶貧資金在權力的運作下,用於干其它事可以,但就是不能用於報銷科技人員的出差費、乘車費等。這就使專業技術人員想幹事而沒有錢能幹事,導致為數不多的科技人才也被閑置,作用難以發揮。因此,搞好科技扶貧工作的首要問題是必須通過建立嚴格規范的監管制度,使這部分經費通過申報實施項目,直接由實施項目的責任人來支配使用,即這筆錢要用在激勵科技人員投身科技工作上,用在實用技術的示範推廣和培訓上。對每一個具體的科技扶貧項目,則應實行嚴格的項目責任制,做到誰實施,誰用錢,誰負責。同時實施具體的實用技術培訓項目,應盡量配套實施該實用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項目,這樣就使培訓建立在示範、推廣上,增強培訓的直觀性和示範帶動性,通過兩者的配合,即有利於科技人員總結經驗,提高培訓效果,又能使廣大群眾真實地看到實用技術應用所產生的直觀經濟效益,使實用技術盡快轉變為現實生產力,避免培訓走過場、缺乏實效性等弊端。在這一結合過程中,要注意發揮鄉土科技人才和各種農協會、農研會等科普網路的職能作用,讓他們參與到項目實施中來,發揮他們即懂技術,又懂市場,紮根農村,熱心科技試驗示範推廣,在實用科技示範推廣中言傳身教的聚合、輻射作用,最終達到「以能人示範帶動實用技術推廣,以實用技術致富一方百姓」的科技扶貧目的。
⑶ 鄉土人才培育計劃對籍貫有要求嗎
現任職復且任職3年以上的村黨制組織書記、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其中,連續兩年年度考核優秀的村黨組織書記、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放寬報考任職年限為2年以上),現從事且從事5年以上鄉鎮(街道)所屬單位黨的建設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工作的長期在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經所在鄉鎮(街道)黨(工)委推薦、縣(區)委組織部審核,可參加所在縣(區)面向村黨組織書記、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長期在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相應職位的公務員招考。其任職時間和工作時間可足年足月累計計算,時間截止到2020年5月。
⑷ 如何發揮農村田專家,土秀才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開展實地調研。由縣人才辦牽頭,聯合農業、林業、畜牧等部門,以鄉鎮為單位,通過調查了解、走訪群眾、組織推薦等形式,全面掌握全縣鄉土人才的數量、學歷、去向、聯系方式、家庭基本情況等,把各行各業、農村社區的「田專家」「土秀才」和能工巧匠找出來。根據鄉土人才自身文化水平高低、從事行業分類、接受能力強弱等按層次劃分,分實用技術類、經驗管理類、種植類、養殖類等,並分行業對鄉土人才進行造冊登記,建立個人檔案,做到分類造冊、一人一檔,確保全縣鄉土人才備齊備全。
建立管理機制。先後研究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鄉土人才開發管理的意見》,同時從項目支持、財政支持、用地用電用水保障、工商稅收、金融信貸保險等方面為鄉土人才提供政策優惠。加大鄉土人才的激勵表彰力度,對年紀輕、素質較高的鄉土人才重點培養,優先發展加入黨組織、充實到村幹部後備隊伍中,每年開展一次優秀鄉土人才評選,擴大其影響力和知名度,增強其榮譽感和責任感。目前,全縣已有8名鄉土人才進入村幹部後備人選。
示範帶動。通過政策吸引、金融支持等方式,引導鄉土人才創辦各種專業合作社,將同行業的鄉土人才組織起來,聚集種養能手80餘人,發揮群體優勢,實現農村科技資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開展「送技術到家門」活動,組織鄉土人才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種養基地開展實踐指導,現場分析和解決問題。大力推廣「鄉土人才+貧困戶」「能人+農戶」、「基地+農戶」、「公司+農戶」的模式,促使他們主動幫助貧困戶解決項目和技術難題,成為當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生力軍。組織農戶到「田秀才」「土專家」領辦和創辦種養基地觀摩交流學習,激發農戶建基地興產業的熱情。目前,全縣各類鄉土人才上門現場指導農戶500餘人次,開展觀摩交流活動12場次,創辦或領辦的專業合作社達到200多個,帶動3000多戶貧困戶穩定增收。
創新培訓載體。採取以專題培訓為主,以「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培訓為輔的培訓模式,充分利用黨校、職教中心等資源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12期,邀請專家教授現場授課3場,組織30餘名各類鄉土人才外出參觀學習。以村為單位,依託遠程教育站點,利用免費公共網路,製作培訓課件,根據不同的行業對象、不同的季節時令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使培訓與主要產業生產活動不脫節,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群眾脫貧需求,堅持按需培訓,在實地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制定「貧困戶培訓清單」,詳細列出貧困戶姓名、幫扶產業、培訓需求、技術幫扶聯系人等信息,並結合「清單」有針對性地舉辦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目前,全縣302名農村實用人才發揮自身能力,帶動周邊1000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⑸ 2009—201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的工作措施
(一)創新方式方法,激發黨員參加教育培訓的內在動力
堅持和完善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黨員教育培訓方式方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積極探索更加務實管用、靈活多樣的黨員教育培訓方法和途徑。
積極組織黨員參加黨內集中教育活動。堅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的方針,解放思想、聯系實際,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使黨員普遍受教育、群眾長期得實惠。
建立健全黨員集中輪訓制度。加強黨員培訓需求調研,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分期分批開展黨員集中輪訓。普遍推行農村黨員春訓、冬訓的培訓方式。推廣菜單式選學等模式,採取專題輔導、案例分析、交流研討、知識競賽、現身說法等方式,增強黨員教育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完善黨員領導幹部講黨課制度。組織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和基層黨委負責同志定期為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講黨課,圍繞黨員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深入淺出地作出解答,使黨員思想上受到啟發、理論上得到武裝。
廣泛開設黨員「流動課堂」。組織黨校教師、講師團成員、先進典型代表、專家學者、科技人員等,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流動辦學、送教上門,力求做到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教育課堂。「流動課堂」要緊貼黨員實際,從黨員最想學到的知識、最想掌握的技術技能教起,幫助黨員提高認識、豐富知識、增強能力。
開展主題黨日教育培訓活動。結合黨員實際和工作需要,確定特色鮮明的黨日主題,組織黨員開展學習培訓或實踐活動。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參加主題黨日教育培訓活動。
(二)開發整合資源,構建富有活力的黨員教育培訓新格局
開發整合黨員教育培訓陣地資源。完善功能,強化服務,把村(社區)級組織活動場所、黨員服務中心(站、點)和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建設成為農村、街道社區黨員教育培訓的主陣地。突出黨的創新理論培訓這一辦學特色,充分發揮各級黨校在黨員教育培訓中的重要作用。依託高等學校、職業技術院校和科研院所、社會培訓機構、科技示範基地等,開展黨員業務技能培訓。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範基地等,對黨員進行黨的歷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紀律等的教育培訓。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縣(市)要結合實際建立黨員教育培訓示範基地。積極推進軍民共建、警民共建黨員教育培訓基地建設。
優化整合黨員教育培訓師資資源。按照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要求,優化整合黨員教育培訓師資隊伍。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縣(市)都要建立開放式黨員教育培訓師資庫,選聘黨校幹校和大中專院校教師、領導幹部、先進模範人物、科技人員、技術骨幹、鄉土人才、致富能手等擔任專兼職教師。鼓勵建立黨員教育培訓志願者講師隊伍。完善遴選制度,探索實行師資聯聘、動態管理機制,逐步實現優質師資資源共享。
加強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建設。中央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寫黨的基本知識簡明讀本、黨史簡明讀本。地方各級黨委可編寫製作符合實際、各具特色、少而精的黨員教育培訓輔導材料。基層黨組織可根據黨員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要,為黨員推薦學習書目,提供學習材料。充分發揮圖書、報刊在黨員教育培訓中的作用,倡導創建農村、社區「黨員書屋」。
(三)積極運用現代信息傳播手段,努力提高黨員教育培訓的現代化水平
繼續加強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和黨員電化教育。到2010年底,實現全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鄉村網路基本覆蓋。積極推進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路進黨政機關,入街道社區、企業和高等學校。堅持重在使用,努力拓展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和黨員電化教育服務的領域、對象、內容、手段、功能,不斷提高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充分利用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傳媒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在中央電視台和地方電視台開辦黨員教育欄目。整合黨員教育培訓網路資源,建立全國黨員教育培訓網。本單位建有網站的,黨組織要在網站上設立黨員教育欄目。倡導建立網上黨校,探索運用在線學習、「紅色」簡訊、手機報等手段開展黨員教育培訓。
積極開發黨員教育培訓信息資源。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縣(市)要建立數量充足、內容豐富、使用方便的黨員教育培訓信息資源庫,加強對電教片、遠程教育課件等現代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應用,滿足黨員教育培訓的需要。
⑹ 鄉土人才,何時破「土」成「才」
目前鄉土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少,整體版素質不高;權農村實用人才行業分布不平衡,多數人才集中在一些發展起步較早的村落,有的是集中在一個或幾個比較單一的領域,從事種植、養殖業的佔70%以上;鄉(鎮)、村級農業科技人員從事的工作繁雜,多數時間參與行政工作;人才流失嚴重。由於一些地方經濟落後,信息閉塞,人才管理體制不完善,一大批頭腦靈活、有技術專長和等級證書的農村青年無用武之地,只能到外地經商或打工。
鄉土人才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新農村建設的支撐力量。他們直接或間接創造的社會總產值占該縣農村社會總產值的20%以上,其人均收入是普通農民的15倍以上。但目前因隊伍規模較小、管理鬆散、引導不到位,鄉土人才一直處於一種自生自長自我發展的狀態,較少得到社會的認同與垂青。
⑺ 兩個趨向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一、認清形勢,增強做好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自2000年以來,各縣(區)黨委政府、市級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農村人才資源開發促進農業和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瀘委辦發[2000]24號)文件精神,加強了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助農增收,為促進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強農村人才開發工作的意見》後,全市人事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一道,大力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打下了一定的工作基礎。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給農村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一定要站在戰略的高度,認清形勢,充分認識做好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人事部門在新農村建設中肩負的歷史責任,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決策和部署上來,把做好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在新農村建設全局要求下自覺地行動起來,進一步發揮職能優勢,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開發力度,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的人才隊伍,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服務。
二、發揮職能作用,努力做好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
人事部門作為政府人才工作的綜合部門,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職能作用,有許多工作需要做、應當做,比如:編制符合本地實際的農村人才開發規劃、培訓農村人才開發工作骨幹、建立專家服務基地、參與農村人才培訓、制定農村人才評價辦法、開展農業技術職稱評定,加強農村人才開發政策輿論宣傳,選拔表彰優秀農村人才、加快農村人才市場建設、完善農村人才服務體系、促進農村人才有序流動等等。當前,要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農村人才開發工作機制。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農村人才開發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人事部門牽頭負責,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精神,我市已基本形成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在市人才辦具體指導下,由市人事局牽頭負責,各有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組織體系和開放合作的運行機制。市級去年建立了由市人事局為牽頭單位,十四個相關部門組成的農村人才開發聯系會議制度,協調整合部門力量,確保農村人才開發有序進行。市人事局將努力與各成員單位一起,做好聯系會議有關工作,以利於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不斷鞏固和完善多部門齊抓共促農村人才開發的工作格局,共創農村人才開發工作新局面。各縣區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縣區人事部門要創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務領域,加大農村人才開發工作力度,切實擔負起責任,做好自身職能范圍內的有關工作。要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工作網路,做到機構、牌子、場所、人員「四落實」,實現農村人才開發工作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干。
2、突出抓好新農村建設人才培訓工作。培訓工作是一項大的工程,人事部門要協調各方面力量,做好培訓的整體規劃。各級人事部門要圍繞本地的特色產業和優勢行業、農村種植養殖項目、產業結構調整項目、科技示範推廣項目等內容,會同有關涉農部門有計劃有步驟地舉辦培訓班,把項目實施的過程變成人才結構調整和人才隊伍培養的過程;積極探索建立專家服務(培訓)基地,採取集中辦班、現場試驗示範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要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網路和教學資源,在制訂農村人才培訓規劃時,將遠程教學內容納入其中,加強對農村人才的網上培訓。
3、制定和完善農村人才評價辦法,選拔表彰農村優秀人才。我們要積極將農村人才評價機制納入社會和業內認可的人才評價體系,在農村人才中開展職稱評審、稱號授予等多種形式的人才評價工作。按照省上即將出台的農業技術稱號評定辦法,結合我市實際,逐步建立起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農民技術職稱評定製度。加大農村人才選拔力度,制定和完善我市農村人才選拔和管理辦法。堅持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將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村優秀人才納入各類優秀專家、拔尖人才的選拔范圍。今年,我們將開展全市首屆農村優秀人才的評選表彰,各縣(區)、鄉(鎮)可結合實際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做出重大貢獻、取得突出成績的農村優秀人才進行表彰和獎勵,讓農民學有榜樣,干有樣板,真正起到開發一批能人、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的激勵效應。
4、健全農村人才服務體系,促進農村人才有序流動。建立健全農村人才市場服務網路,有條件的縣區要在鄉鎮設立農村人才服務工作站,在村建立人才服務信息點或設立信息員。農村人才市場建設要以縣級人才市場為基礎,立足農村,輻射鄉村,服務農村人才。各級人才(勞動力)市場要積極拓展工作領域,完善服務功能,規范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和社會化服務水平。要結合本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人才流動現狀,建立以農村骨幹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為主的農村人才信息庫,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農村人才專題交流會,收集和發布農村人才和勞動力需求信息,促進農村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的信息貫通、資源共享,引導農村人才外出務工就業。
5、拓寬引智渠道,構建城鄉人才開發一體聯動格局。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總體思路,人事部門要進一步拓寬引智渠道,加大城市人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力度,建立健全專業技術人員為農村服務的機制,採取組建專家服務團、設立專家服務基地、領辦農村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創辦農業示範基地、開展農業科技承包等多種形式,鼓勵專家、農技人員深入農村第一線,開展技術攻關,提供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積極幫助和支持相關部門和企業引進國外實用技術人才、推廣農業引智成果,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引進、咨詢和培訓,為建設新農村做好服務。
三、積極探索,通力合作,開創新農村建設新局面
一是要加強調查研究。市縣人事部門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深入農村,深入實際,廣泛聽取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善於發現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努力使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切合農村實際、符合農民意願。要不斷深化對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的理論研究,把理論研究和新農村建設的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著重研究帶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和廣大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分析新情況,把握新特點,理出新思路,不斷提高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
二是要明確各級分工。新農村建設人才開發工作的基礎在縣區,前沿是鄉鎮和村組,我們要注意通過引導、發揮各級的作用去推動這項工作。在人事系統內部,要明確各自職責。市人事局主要負責全局指導,對一些政策性問題和重要的專項工作進行深入調研、拿出意見,對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和成功的開發模式及時進行總結宣傳,對縣(區)人事部門要加強指導、督促和檢查;縣(區)人事部門要負起直接的領導責任,明確地把本縣區農村人才開發列入工作重點,直接做好各項組織、協調和實施工作;鄉鎮和村組要結合本鄉鎮實際具體實施好農村人才開發的各項措施。
三是要抓好典型示範。要注意總結發現典型,以點帶面、點面互動,發揮好典型引導示範帶動作用。省里部署的「人才開發示範活動」明確了今後,省、市都將選擇一些縣(區)作為首批省級、市級農村人才開發示範縣,縣(區)人事部門也要根據本地地實際,抓好各自的典型,開展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示範縣、示範鄉、示範村活動,以整合各相關部門的工作力量,積累工作經驗,探索符合我市實際、富有成效的農村人才開發新路子,形成各具特色的農村人才開發模式。
四是要總結推廣經驗。重視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的工作交流,要認真總結和積極推廣本地在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的好經驗、好辦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各種新聞媒體,廣泛開展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宣傳活動,及時報道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的新成果,營造識才、愛才、用才的良好輿論氛圍,大力宣傳推進農村人才開發的政策措施、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跡,發揮典型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縣區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信息
納溪區創新四大機制推進鄉土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創新選拔機制,建立完善鄉土人才信息庫。由組織人事部門牽頭,定期開展鄉土人才資源調查,把懂管理、會經營、有一技之長的「田秀才」、「土專家」以及農村致富帶頭人選拔進鄉土人才隊伍。進一步明確鄉土人才分類標准、統一印製調查表格和登記卡片,實行一人一卡,建立完善農村人才信息庫。通過調查、登記,全區已為2000多名鄉土人才建立了個人檔案。
二是創新培養機制,加強鄉土人才能力素質建設。充分發揮黨校、農廣校、電教和遠程教育等陣地作用,定期組織鄉土人才進行政策法規、實用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同時,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鄉土人才到發達地區參觀學習,通過組織院壩會、現場培訓會等方式, 鼓勵鄉土人才之間互動學習交流,吸長補短。全區已建立各類鄉土人才培訓基地20多個,培養了專兼職培訓教師200多人。
三是創新管理機制,增強鄉土人才工作實效。根據鄉土人才的實際,建立健全組織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形成組織、人事、科技、農業等部門管理為重點,以鎮、村人才開發服務站抓落實的管理方式和區、鎮、村三級管理網路,組建專業協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開發鄉土人才資源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是創新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鄉土人才創業熱情。立足農村實際,為鄉土人才發放「綠色證書」,定期表彰優秀鄉土人才,鼓勵鄉土人才開展「雙建雙帶」(建工廠、建基地、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活動,並在生產信息、生產用地、生產資金、生產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對特別優秀的鄉土人才實行結對幫扶,重點培養,符合黨員標準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並優先選拔、充實到村組幹部隊伍之中,為鄉土人才作用的發揮搭建平台。全區已有200多名鄉土人才建立了自己的產業基地,100多人被選入了村級班子。(納溪區人事局 楊志敏)
嚴格實行准入制度 強化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強化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組成部分,為給農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古藺縣近年來著重從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入手,嚴格實行准入制度,使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走上規范化發展道路。
近年來,古藺縣人事局、衛生局在結合鄉鎮衛生體制改革的同時,著重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范醫療衛生技術人才隊伍,嚴格實行資格准入制度,要求鄉鎮以上衛生院醫療服務人員必須具有衛生從業人員執業資格,村衛生室醫療服務人員必須具備衛生從業人員執業資格。2005年衛生系統新進人員31名,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名,護理15名,檢驗3名;全部具有醫療服務人員執行資格,分配充實到鄉鎮基層一線,切實提高了古藺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才業務素質、疫病預防控制和醫療保健水平,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古藺,開創衛生人才建設新局面,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古藺縣人才服務中心 梅桂強 趙立遠)
瀘縣舉辦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班
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逐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落後的現狀,大力提高鄉鎮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今年年初,瀘縣人事局會同瀘縣衛生局聯合舉辦了兩期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班,每期時間5天,參訓人員共計246人。培訓的對象主要是各鄉鎮的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內容除傳染病防治、醫療事故處理等衛生專業技術知識外,還特意安排了事業單位聘用制管理、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等人事政策、法規。通過培訓,提高了廣大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思想認識,極大地鼓舞了同志們紮根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信心和熱情,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瀘縣人事局 任華翔 楊剛)
以蔬菜展示為平台,深化農村人才開發
為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找准農村人才開發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激勵農村人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強大的示範帶頭作用,由江陽區鄰玉鎮蔬菜協會先鋒村分會主辦,江陽區蔬菜協會和江陽區農村人才資源開發領導組協辦共同開展了2006年蔬菜展示會。此次蔬菜展示會邀請了江陽區7個鄉鎮的蔬菜基地參加,由市、區農業部門的高級農藝師組成評議團,對參賽選手選送的四季豆、海椒、茄子等10多個品種的蔬菜進行了評比,評出馬基霞(女)等18名農村人才蔬菜種植能手、游中福等7名農村人才新品種示範戶和趙樹森等3名農村人才營銷大戶。市人事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波、副局長王莉出席了展示會,並對獲獎者進行了頒獎,鼓勵他們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此次蔬菜展示會,找准了新形勢下農村人才資源開發的載體,激發了農村「土秀才」、「土專家」等人才的創業熱情,推動了江陽區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向縱深發展。(江陽區人事局 江虹 李忠)
瀘縣人事局多措並舉助推聯系村新農村建設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瀘縣人事局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今年聯系村幫扶工作的著力點,致力於推動聯系村經濟社會發展,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黨員隊伍素質,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樹立良好社會風氣。
一是助「洗腦」。邀請縣委黨校老師為聯系村黨支部75名在家黨員作了「永葆黨員先進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黨課報告,使該村黨員對「為什麼要進行先進性教育活動」、「如何進行黨員先進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特點」以及「如何建設新農村」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為開展好保先教育活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思想基礎,增添了精神動力。
二是贈資金。為聯系村贈送保先教育活動經費500元,為19戶黨員「一幫一」戶和7戶計生「三結合」戶贈送發展資金7800元,切實幫助解決黨建、生產、生活所需經費。
三是送技術。邀請縣農業局專業技術人員向村民傳授育秧、施肥、管理等春耕生產知識,將最新農業科技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同時,將相關涉農部門電話公布給村上,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技術幫助可以隨時找專業技術人員咨詢,為增產增收提供技術保障。
四是引項目。積極與縣農業局、農工辦、扶貧辦等部門聯系,為聯系村爭取發展項目,已經為該村引進1個沼氣項目。
五是育人才。扎實開展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努力將聯系村納入「陽光工程」、「三百工程」、轉移就業培訓工程、成人技術學校、科技特派員、涉農部門等技術培訓體系,培養技能型人才、實用型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為聯系村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瀘縣人事局 萬克江)
⑻ 黨組織「五個基本建設」是什麼
黨組織「五個基本建設」
1、選好班子,帶好隊伍,大力加強基本隊伍建設
2、 整合資源,搭建版平台,大力加強基本陣地建設
3、 接受教育經常化,發揮作用載體化,大力加強基本活動建設。
4、 整合完善制度,建立長效機制,大力加強基本制度建設。
5、經費保障,正常運轉,大力加強基本保障建設。
拓展資料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工作開展的怎麼樣,直接影響到黨的凝聚力、影響力、戰鬥力的充分發揮。
抓好「兩個陣地」建設,即活動場所和實踐陣地。一是要有固定的活動場所。本著堅持標准、勤儉節約、量力而行、綜合利用的原則,對辦公用房和黨員活動室的建設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室內建設要做到莊重嚴肅、布局合理、整權潔美觀,力爭實現有「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⑼ 如何發揮農村田專家,土秀才作用
組織重視,讓鄉土人才「暖心」。鄉土人才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一個重要力量,逐漸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該市在各級黨員幹部中樹立鄉土人才對促進新農村建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觀念,充分認識鄉土人才是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充分發揮示範引導、龍頭帶動、服務拉動等作用,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優秀分子,是人才隊伍建設中「大人才」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努力消除認為鄉土人才水平低,不算「正經」人才的錯誤觀念,排除讓他們優勝劣汰、自生自滅、黨政不必插手管理的錯誤觀點。該市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在全社會形成關心鄉土人才、爭當鄉土人才、重視發揮鄉土人才作用的濃厚氛圍。
分類培訓,讓鄉土人才「寬心」。壯大鄉土人才隊伍,提升鄉土人才素質,培訓是捷徑。該市因產業技術需求設置培訓內容。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農村需求最大最緊迫的技術人才有三類:一是產業技術人才,如果樹修剪環剝嫁接、水果保鮮貯藏、畜禽繁育與防疫、無公害蔬菜栽培與保鮮等;二是工程技術人才,如食品工程、建安工程、采礦工程、質量安全工程等;三是服務技術人才,如物流、營銷、信息、維修等。該市遵循「實際、實用、實效」原則改善培訓方式,以產業基地、產業大戶、產業園地為課堂,以現場實踐、示範實習為主,側重教會操作技能。根據教學需要配備師資和經費,整合「陽光工程」、「雨露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等,統籌部門師資或聘任外教分專業組建專家講師團,支持他們常年下鄉巡迴培訓留守農民。加強對農民培訓的組織領導,突出針對性、實用性、季節性制定農民培訓工作規劃,分解到教育、人事、勞動、科技、安全、涉農、行業主管等部門具體落實,及時督辦考核。
政策優惠,讓鄉土人才「安心」。鄉土人才作用集中體現在創業上,創業需要良好的經濟環境平台。該市充分利用相關項目建設政策支持鄉土人才創業,努力改善水、電、路、信息、倉儲等基礎設施條件。運用扶貧開發政策支持鄉土人才創業,推行領導聯系和部門幫扶制度,在信息引導、技術指導、依標生產、市場准入等方面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用活財政金融支農政策支持鄉土人才創業,幫助解決信用融資、農業保險、技術支撐、稅費優惠等重點難題。結合市委市政府已經出台的發展現代農業和培育農村市場主體政策支持鄉土人才創業,引導農民進行規模種植、規模養殖和規模加工。
動態服務,讓鄉土人才「順心」。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鄉土人才的核心價值在於示範帶動,發揮帶動效應就要加強組織引導和服務激勵。該市建立鄉土人才服務網路體系,設立專門辦事機構,勞動、涉農、行業主管部門配合,分類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跟蹤服務。開展鄉土人才技能認證職稱評定工作,頒發「綠色證書」、技能證書、專業技術職稱證書,讓他們名實相符。將鄉土人才納入入黨積極分子、後備村幹部、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企業主進行有目的培養,讓他們在更廣闊的平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組織開展群眾性的技能賽、產品賽、質量賽活動,給予技術能手、行業狀元、質量杯等榮譽獎勵,提升鄉土人才知名度。倡導獎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創業精神,創業初期積極扶持精心呵護,挫折期打氣鼓勁出謀劃策,形成尊重農民勞動,尊重農民創造,尊重鄉土人才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