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坊是一種什麼樣的學習方式
工作坊——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有的人對心理學感興趣,常常買一些心理學的書籍來看,尤其是一些心靈雞湯類型的書籍,以為這樣就可以學到心理學。其實,這樣最多隻能夠學到一些心理學知識。知識並不是力量,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才是力量。
學習心理學的目的是什麼?是幫助我們成長,是讓我們活得更加自在。心理學不僅僅是知識。只有當心理學幫助你解決了問題之後,只有當心理學幫助你獲得了成長之後,你才算真正學到了心理學。對心理學感興趣,不能夠僅僅限於看心理學的書籍。
拓展資料:
「參與式工作坊」是一個多人數共同參與的場域與過程,且讓參與者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相互對話溝通、共同思考、進行調查與分析、提出方案或規劃,並一起討論讓這個方案如何推動,甚至可以實際行動,這樣「聚會」與「一連串的過程」,就叫做參與式工作坊。換句話說,工作坊就是利用一個比較輕松、有趣的互動方式,將上述這些事情串聯起來,成為一個有系統的過程。
「參與式工作坊」是一種可以將群眾聚集起來,針對一項或是多項討論議題,發表自己的意見想法、相互交流、相互凝聚共識的一種開會方式。 一般的民眾參與方式,例如:「公聽會」、「座談會」、「研討會」等開會方式,大致上來說都是先由台上的主持人以及報告人先行報告,此時台下的民眾只能做單方面的聆聽,或在會後發問討論。
「參與式工作坊」和一般民眾參與不同的地方在於,「參與式工作坊」可以讓每一個參與者互相發表意見,以游戲的方式帶動參與者的參與感,用輕松的方式讓參與者了解其規劃的動機、目的,以及規劃地點的現況,不僅可以獲得多方的意見與想法,更有利於議題的討論及整體活動推行。
「參與式工作坊」的角色有三種,分別為「參與者」、「專業者」、「促成者」。參加活動的人稱之為「參與者」,如:群眾。具有專業技能,對於進行討論之專業主題直接助力者稱之為「專業者」,至於主持及協助工作坊進行的人則稱之為「促成者」,促使工作坊有效推動的人包括如何讓參與的民眾彼此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或是協助參與者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並提出問題,但絕對不是強勢的為參與者做出決定。
2. 教師工作坊和傳統培訓有什麼不同
教師工作坊和傳統培訓的不同之處為:
傳統培訓,教師之間可以面對面的交流教學經驗和版學習心得體會。感權覺更真實、更親切。其次,是傳統的培訓限制了教師的學習地點,時間,很多約束條件導致不能參加培訓。教師間的資源共享受限制,信息少。
然而,教師工作坊培訓,時代性比較強、新穎,需要老師能夠掌握電腦和網路平台的使用。學習時間和地點很靈活,信息量大,可以根據視頻內容反復學習和研究,自主性很強,學習不受限制。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隨時可以進行,資源共享量大。為教師間的成長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