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工作 > 街道辦工作人員培訓制度

街道辦工作人員培訓制度

發布時間:2021-03-01 21:20:35

① 街道辦事處的經濟管理科員的主要職能是什麼

1,對全街道統計工作進行組織,協調,指導。

2,負責完成月度主要經濟指標的匯總,及時上報區統計局。

3,負責對各種統計年報的業務培訓,布置任務,收集,整理,匯總,上報工作。

4,根據統計報表制度要求,及時,准確,全面向區統計局上報農,林,牧,漁統計定報和年報。

5,負責全街道50戶居民收支情況審核,輸入,匯總上報工作。

6,負責完成工業,能源,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值統計報表的搜集,匯總,上報。

7,准確,及時收集上報限額以上的批發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等統計報表。

8,負責收集各單位勞動工資報表,按照上報區統計局。

9,按照國家統計局有關制度方法規定,積極參與投入完成工業,農業,人口,基本單位,經濟等普查任務,同時做好專項調查工作。

10,承辦黨工委,辦事處交辦的其他事項。


(1)街道辦工作人員培訓制度擴展閱讀:

街道辦事處行政級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1,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2,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3,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4,第三十一條規定:「 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可知,街道並不是國家法律規定的一級行政區劃。

5,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街道辦事處是五萬人口以上的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按照工作需要設立的派出機關,受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或功能區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並不是一級政權機關。

② 沈陽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公務員類!待遇怎麼樣

公務員實行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公務員工資制度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體現工作職責、工作能力、工作實績、資歷等因素,保持不同職務、級別之間的合理工資差距。國家建立公務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
公務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地區附加津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崗位津貼等津貼。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住房、醫療等補貼、補助。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優秀、稱職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年終獎金。
公務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國家實行工資調查制度,定期進行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的調查比較,並將工資調查比較結果作為調整公務員工資水平的依據。
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福利待遇。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公務員實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休假。公務員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休。
國家建立公務員保險制度,保障公務員在退休、患病、工傷、生育、失業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公務員因公致殘的,享受國家規定的傷殘待遇。公務員因公犧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親屬享受國家規定的撫恤和優待。
任何機關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自行更改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政策,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務員的工資、福利、保險待遇。任何機關不得扣減或者拖欠公務員的工資。
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退休金以及錄用、培訓、獎勵、辭退等所需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③ <社區工作者學習資料>

二、社區的構成要素
綜述以上社區的四大特徵,我們不難理解,既然社區是一個具有多功能的社會實體,是人們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場所,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聚落的承載體,所以,構成社區的要素也是多方面的。根據我國的社會概念,社區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個方面。
1.一定的地域
社區是地域性社會,也就是說,社區具有一定的邊界。脫離一定地域的社區是難以想像的,因此,地域要素是社區概念中的一個重要要素,它是社區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是決定社區變遷的重要條件。 社區的地域要素為居民提供了生產和生活的空間及所需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社區的地域面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相對而言,面積小的社區,居住和生活的空間就小。同時,社區的地域要素影響著社區的發展速度。它首先表現為地理位置對社區的影響。在民政部的26個全國社區建設實驗區中,起步較早和最初發展較快的地區大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促進社區發展的條件。其次,地質、地形也嚴重影響著社區的發展,這是城市和社區發展的固體。如前所述,地質較差的地區,不利於聚落的建設;相反,在平坦的地形區,聚落的建設較容易,有利於社區的擴大,便於交通和經濟的騰飛。當然地域要素對社區發展的作用是生產力水平決定的,也受到政治及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之相配的是一定的生產和生活設施,例如能源、道路、工廠、學校、醫院等。另外,社區既然是一個地域性的社會,那麼,大到一個城市,小到一個村莊、一個居委會都可以被稱為社區。然而,在實際工作者的操作和學者的研究過程中,社區往往被確定為較小的范圍,至於這個較小的范圍應該有多大,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我國目前把社區定位在調整規模以後的居委會轄區,就是符合中國實際的、體現中國特色的一種選擇。

2.一定的人群
社區的人口是具有穩定的社會交往關系的一定數量的人群。人群因長期聚居在同一個地方而逐漸形成了多層次、成系統的內部交往關系,群體成員因共居一地而擁有共同的歸屬感。沒有一定的人群,就沒有社區。社區人群是社區的主體,是社區構成的第一要素。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人群是社區存在的第一個前提。在社區人群中,社區居民是社區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明生活等等的創造者,是社區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文化設施和自然物質的創造者和使用者,是社區社會關系的承擔者。在社區中,社區居民由於交往形成了一定范圍內的社會關系,這種關系是社區居民進行社區活動的保障。談到社區人群的要素,就不可迴避地涉及到人群的構成和形式。構成是指社區內不同類型人口的特點、數量的比例關系;形式是指社會關系的組成。 社區人口構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區和社區建設的性質、任務。由於人口本身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方面特徵,社區人口構成也相應劃分為自然構成和社會構成兩大部分。自然構成是指人口的性別構成和年齡構成。其中性別構成也稱為性別比例,是指男女人口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社會構成是指社區內人口的民族構成、宗教信仰構成、文化構成、職業構成和階層結構等。其中,職業構成是指社區內各職業人口的比例關系,標志著社區產業的構成狀況、分工發達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和職業分化程度。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社區內職業人口的構成也就越復雜,反之亦然。社區人口的文化構成反映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科學文化水平,它是衡量社區人口素質的重要標志。 社區人群的形式是多樣的,其中家庭、鄰里是最基本的社區群體。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一種社會群體,這個群體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鄰里是以居住地為紐帶形成的一種社會群體。這個群體具有兩個特點:①每一個鄰里都有一個特定的地域,形成了鄰里間各個家庭在同一地域上的靠近,居住區位的接近是形成鄰里的基本條件。②它是一個非正式群體,因為鄰里沒有永久、固定的成員,遷出與遷入是鄰里的一個特點。鄰里之間的活動是自發的,在這些活動中起領導作用的往往是一些經驗豐富、組織能力強、威望極高的群體成員,他們沒有明確的職務,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所以鄰里群體對成員也沒有規范化的約束。鄰里是基層社區組織的自然基礎和中間環節,若干個鄰里就構成了一個社區組織,因此鄰里和社區組織有著內在的聯系。發展鄰里關系是社區組織的一項重要職能。
3.一定的組織機構
社區既然是一個具有多功能的地域性社會,那麼,社區就是一個有組織、有秩序的社區實體。社區中的公共事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民事糾紛等等需要處理。所以社區的組織管理機構成為社區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就我國目前的實際而言,社區的組織管理機構有的是屬於黨的組織,有的是屬於政權組織,有的是屬於群眾性自治組織。這些組織大都承擔著基層社會的管理職能,他們在動員社區成員參加社區建設、根據社區成員的共同願望和社區發展的需要支配社區公共資源和財產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黨和政府政策的貫徹執行者,是社區成員意見的轉達者,是政府依法行政、社區依法自治的基礎條件。
4.一定的認同感
所謂的認同感,是指社區居民的社區意識,也就是社區居民對自己所處社區在感情和心理上產生的一種認同感。人們在特定的社區里,過著長期的共同生活,從而會產生一種認同的心理,即「我是某一個地方的人」的觀念。尤其是在傳統社會里,這種「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的鄉土觀念就更為顯著。甚至人們還會逐步形成其他某些共同的意識,包括共同的榮辱感、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倫理觀念,以及某些共同的習俗。因此,認同感也是衡量一個社區的重要標准。
5.一定的社區文化 各具特色的社區文化,是社區居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積淀而成的,是許多社區相對獨立、相互區別的一個主要標志。社區文化包括一定的行為規范、價值觀念、傳統習俗、生活方式、社區意識、語言等,它融合、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社區文化是社區認同感、歸屬感和社區凝聚力、影響力的重要基礎。 上述五個方面是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由於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由於現代城市的興起,使得社區在結構上顯得紛繁復雜,在類型上顯出千姿百態,在地域上變得大小不一。所以,社區的要素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社區的完整程度和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但是,無論怎樣,這些基本要素是社區所必須具有的。
三、社區的類型
現實的社區是多種多樣的。按其結構功能,可劃分為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具有各自不同的發展歷程和結構功能,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兩個最基本的社會環境。我國劃分城鄉的有關標准規定,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人口在3000人以上、其中非農業人口佔70%以上的居民點為城鎮,其餘屬鄉村。按其有無法定地位,可劃分為法定性社區和自然性社區。法定性社區具有法定地位,它的邊界線是清晰的,例如,農村的鄉鎮轄區、城市的街道辦事處轄區。自然性社區則是自然形成的,它的邊界比較模糊,例如,農村的自然村,城市的工業區、商業區、文化區、旅遊區等。在很多情況下,法定性社區又是以自然性社區為基礎的,比如,有的一個自然村同時也是一個行政村,一個小城鎮同時也是一個建制鎮。按其層次,可劃分為微型社區、小型社區(或者稱為初級社區)、中型社區(或者稱為二級社區)、大型社區(或者稱為三級社區)等。一般地說,微型社區是指那些人口數量少、地域面積小的自然村或城市居委會轄區共同體。初級社區是指那些人口數量較少、地域面積較小的鄉鎮、城市街道辦事處轄區共同體等。二級社區是指人口數量、地域面積較大的中小城市。三級社區是指人口數量、地域面積更大的城市。

④ 街道辦事處都是做什麼的

1.負責居民區、街巷胡同的環境衛生和綠化美化的管理工作,組織單位和居民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組織和監督對違法建築、違法佔用道路、無照經營以及違反市容環境衛生、綠化管理規定行為的查處工作。

2.向轄區內機關、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布置地區性、群眾性的工作任務,並監督檢查落實情況;組織單位和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制定本轄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劃。

3.制定社區建設發展規劃,落實社區建設的各項任務;參加轄區內新建居住區配套公共設施的驗收工作,對未按規劃要求落實配套公共設施或者建設質量存在問題的,有權提請規劃、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予以糾正。

4.指導社區居委會工作,及時向上級反映居民的意見和要求;對居民進行法制和社會公德教育,組織居民參與社區環境整治等社會公益活動。

5.組織轄區內單位和居民對區政府職能部門派出機構或專職人員的工作進行民主評議。

(4)街道辦工作人員培訓制度擴展閱讀

授權法源

1954年12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已廢止)

1954年9月2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四十二條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六十八條

設立標准

十萬人口以上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應當設立街道辦事處;十萬人口以下五萬人口以上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如果工作確實需要,也可以設立街道辦事處;五萬人口以下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一般地不設立街道辦事處。

⑤ 街道社會工作者的責任是什麼

「青春燎原計劃」是共青團江蘇省委為切實抓好共青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活躍基層團組織的工作,以實施「一村一社區一名大學生」工程為契機,在全省團組織中啟動實施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中心工作。「青春燎原計劃」找准了黨建帶團建的切入點,主動整合和運用了黨在農村組織建設中的新成果,主動將團的建設納入到黨的建設的總體格局之中,使大學生村官成長為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和共青團事業的生力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帶頭人和基層黨政組織的後備力量。具體內容樓主可以參見共青團江蘇省委〔2009〕8號文件。

共青團江蘇省委文件

團蘇委發〔2009〕8號

印發《關於實施「青春燎原計劃」的意見》的通知

各團市、縣(市、區)委:
現將《關於實施「青春燎原計劃」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共青團江蘇省委
2009年1月16日

關於實施「青春燎原計劃」的意見

「青春燎原計劃」是以培養選拔到村(社區)任職高校畢業生充實基層團的領導崗位為突破口,全面推進農村、城市團的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的長期項目,是加強全省團的基層基礎建設的工作載體。實施「青春燎原計劃」旨在按照「兩個全體青年」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強基層團幹部隊伍和團組織建設,全面活躍基層團的工作。現就計劃實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實施「青春燎原計劃」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我省實施「一村一社區一名大學生」工程為契機,以貫徹落實《關於團組織參與做好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工作的意見》(團蘇委聯[2008]43號)為基礎,以配齊配強基層團幹部為切入點,進一步推動基層團的建設改革創新,全面活躍基層共青團工作,切實增強基層團組織對團員青年的吸引和凝聚,團結凝聚廣大團員青年為「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奉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實施「青春燎原計劃」必須始終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堅持黨建帶團建原則。積極爭取黨組織的關心、支持,選拔到村(社區)任職高校畢業生充實團的崗位;主動跟上黨建步伐,借鑒黨建做法,大力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緊貼黨建工作項目和措施,爭取把「青春燎原計劃」納入各級黨建工作的總體格局,在黨建的帶動下,全面活躍基層團的建設和各項工作。
——堅持分類指導原則。從各地各單位實際出發,根據區域不同、資源條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團員青年分布和需求不同等情況,確定工作目標,選准工作重點,制定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推進措施,力求措施扎實,工作落實,收到實效。
——堅持城鄉統籌原則。樹立農村和城市共青團工作同等重視、統籌指導、協調發展的理念,統籌考慮農村和城市共青團的工作結構和地區結構等特點,注重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形成既有分工、又有聯系,優勢疊加、功能互補,實現農村和城市共青團工作相互融合、協調發展。
——堅持尊重基層原則。樹立經驗來自實踐、創造來自基層的觀念,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基層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善於發現、總結各地的成功做法,大力推廣基層鮮活經驗,努力形成培育典型、推廣經驗,由點及面、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目標要求
實施「青春燎原計劃」的總體目標是:通過3¬-5年努力,全省基層團的幹部配備更加健全,團的組織體系更加完善,團的工作制度更加規范,團的作用發揮更加充分,80%以上基層團組織達到領導班子好、團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作用發揮好、青年反映好的目標要求,使團的組織網路覆蓋全體青年,團的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青年。
——基層團組織領導班子整體功能有新的增強。基層團組織領導班子配備健全,能力突出,作風扎實;「公推直選」等民主選拔基層團幹部方式廣泛推行;基層團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基本形成。到村(社區)任職大學生100%兼任團的幹部。
——以共青團為核心的青少年組織體系有新的發展。符合建團條件的行政村、社區100%建立團組織,符合建團條件的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建團率達到70%以上。每個鄉鎮至少建立1-2個農村青年專業合作組織。縣(市、區)、鄉鎮(街道)均建立到村(社區)任職大學生團組織或聯誼會。轄區內青年自組織得到有效聯系和指導。
——統籌區域團建工作形成新的格局。街道(鄉鎮)、社區(村)普遍建立區域團建協調機構;區域團組織之間聯動協作機制和團員動態管理機制不斷健全;農村、社區、新經濟新社會組織等不同領域團建工作協調發展,形成區域共青團組織共建、團員共管、資源共享、工作聯動的一體化團建工作新格局。
——團組織對團員青年的吸引和凝聚有新的增強。團的組織和各項活動對團員青年的覆蓋面不斷提高;廣大團員青年願意參加團的活動,執行團的決議;基層團組織吸引力、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有效實現對團員青年各種形式的聚集和青年對共青團內心的認同。
——基層團組織作用發揮有新的成效。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創新工作載體,切實履行「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職能,在青年成長、經濟發展、社會管理等方面充分發揮團組織的作用。
三、主要任務
(一)以選優配強基層團幹部為重點,不斷加強基層團幹部隊伍建設
1、配齊配強基層團的幹部。按照《關於團組織參與做好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工作的意見》(團蘇委聯〔2008〕43號)的要求,大力選拔到村(社區)高校畢業生兼任行政村(社區)團組織書記或副書記,到村(社區)任職時間較長、政治素質較好的可兼任鄉鎮(街道)團委副書記;鄉鎮(街道)團委換屆時,應將服務期滿的優秀任職高校畢業生作為團委負責人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時積極選拔「蘇北計劃」志願者兼任鄉鎮(街道)團的幹部。在此基礎上,各地要進一步拓寬選人渠道,配齊配強基層團的幹部。探索選聘有專業知識、工作能力強、熱愛青少年工作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者,以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充實基層共青團和青年工作力量。積極推行組織推薦、青年群眾舉薦、個人自薦相結合的辦法產生團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候選人,直接選舉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團組織負責人。
2、加大基層團幹部教育培養力度。積極推行團幹部上崗證制度,對基層新任團幹部實施任前培訓,強化團幹部任職培訓工作。拓寬團幹部培訓渠道和途徑,爭取將團幹部培訓納入黨的幹部培訓規劃,在黨校開辦團幹部培訓班,有計劃地安排團幹部進黨校培訓;積極創造條件,安排團幹部到不同崗位掛職鍛煉,建立團幹部上下、內外交流制度,促進團幹部在實踐中鍛煉成長。將到村(社區)任職高校畢業生納入團幹部及各類青年培訓的總體規劃之中,組織他們進行集中培訓,廣泛開展專題調研、「導師帶徒」、「城鄉結對」等實踐培訓,著力提升到村(社區)任職高校畢業生的能力素質。
3、建立健全基層團幹部激勵保障機制。建立團幹部協管工作制度,每年對所屬團委領導班子進行協管考察,對領導班子履行職責、班子成員任職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將考核情況和意見向其所在地區或單位黨委組織部門反饋。健全日常檢查、專項督查、工作述職等制度,將工作落實情況納入目標管理和年度綜合考核,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基層團幹部考核激勵機制,通過完善考核體系,量化考核標准,建立以工作業績為重點、以團員青年認可度和滿意率為基本尺度的工作評價體系。
(二)以擴大對團員青年的有效廣泛覆蓋為目標,切實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
1、改進基層團組織設置方式。根據「青年怎麼聚團組織就怎麼建,青年在哪兒聚團組織就在哪兒建」的要求,按照青年喜歡的溝通、交流、聯絡和聚集的方式,大膽探索基層團組織的有效載體。轉變單純以地域、行政隸屬關系為紐帶的設置方式,把團組織建在團員青年「興趣鏈」、「產業鏈」、「需求鏈」上,建立興趣型、產業型、共同需求型團組織。創新基層團組織設置依託方式,依託物業公司、政府職能部門、企業總部、行業協會等,在居民小區、大型市場、連鎖商店、商務樓宇、功能街區等建立團組織。
2、轉變基層團組織管理方式。適應政府職能轉變和社會管理體制變革,改進團組織管理方式,形成「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管理體制。進一步拓展鄉鎮、街道及行政村、社區等區域團組織的職能,把轄區內有主管單位的團組織納入聯系范圍,無主管單位的團組織納入管理范圍,實現對區域內各級各類團組織的有效聯系和管理。著眼於增強基層團組織的管理職能,轄區范圍企事業單位及團員青年數量較多的行政村、社區可以設立團總支或團(工)委。
3、健全基層團組織網路。重點加強農村、城市及「兩新」組織團組織建設。在農村,適應鄉鎮合並、幹部精簡的形勢,加強鄉鎮團委班子整體化建設,增強鄉鎮團委對農村基層團建的輻射帶動作用;抓好鬆散癱瘓團支部的整頓工作,確保行政村團組織有班子、有隊伍、有活動、有制度、有作用。在城市社區,進一步強化街道團工委的地位和作用,拓展街道團工委對轄區范圍團組織的聯系協調職能;加大社區建團工作力度,著力推進在居民區、工業區、商業街、集貿市場等功能社區中普遍建立團組織。在「兩新」組織,按照黨建帶團建的原則,有黨組織的要及時跟進建立團的組織;同時依託商會、行業協會、職業中介機構等,切實抓好「兩新」組織建團工作。探索推進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重點行業新社會組織團建工作。
(三)以推動共青團事業科學發展為宗旨,努力構建開放化的共青團和青少年組織體系
1、完善發展以共青團為核心的青少年組織體系。進一步強化團組織在青年社會組織體系中的核心作用,不斷增強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發揮青聯的團結聯絡優勢,全面建立縣(市、區)青聯組織,積極探索鄉鎮(街道、社區)、經濟開發區、大型企業集團等基層青聯組織建設。發揚「全團帶隊」的傳統,建立農村鄉鎮和城市街道社區少工委組織網路。進一步完善青商會的運行機制,增強青商會服務會員、服務社會的功能。重視加強對各類青年自組織的指導與聯系,建立團組織與青年自組織溝通聯系制度,做好青年自組織核心成員的服務引導工作,將青年自組織納入共青團工作格局,成為共青團聯系、凝聚青年的新紐帶。
2、探索建立區域團建共建體系。在不同團組織之間探索建立區域團建共建機構、共建機制和共建項目,充分發揮區域內各類團組織的優勢和作用,加強團組織的橫向聯合與協作,探索建立組織共建、優勢互補的聯動機制,實現團組織之間跨行業、跨單位、跨組織層次的區域性聯動。今後,在評價單位團組織時,要把其參與區域團建和工作的情況及區域團組織意見作為重要依據;在評價區域團組織時,要把區域團建和協調本區域內各類團組織開展工作的情況作為重要依據。
3、推動建立黨政層面青少年事務協調體系。積極爭取黨政支持,把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納入黨政工作總體布局,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加強與各涉及青少年事務的相關部門的合作,聯合相關部門成立各級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領導機構,加強對本地區本系統青少年工作的統一領導。積極推動各級黨政召開青年工作會議,建立黨政主導、共青團協調、各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格局。
(四)以轉變共青團工作方式為突破,扎實推動基層共青團工作全面活躍
1、提高服務能力,推進工作手段有形化。開發區、鄉鎮、街道要依託黨員服務中心普遍成立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行政村要依託黨組織活動陣地建立團組織活動中心,城市社區要普遍建立志願服務站或團員服務站。積極培育和發展青年就業服務中心、青年法律援助中心等服務陣地,更好地為青年提供有效服務。加快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建設,進一步拓展為共青團工作和青少年事業服務的領域,為促進青少年事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重視運用新技術,大力開發建立「網上團支部」、「網上團校」、「手機團校」等網路陣地。加強省市兩級「12355」青少年服務台建設,積極向基層覆蓋和延伸,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務、心理疏導、成長指導、就業輔導等咨詢服務和實際幫助,提高對青少年的公共服務能力。
2、轉變工作方式,推進工作機制社會化。自覺把團的工作放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大局中去考慮,善於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背景中確定團的坐標,尋找團的位置。進一步完善和拓展團的社會職能,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在政府轉變職能過程中承擔更多政府委託青年事務。不斷適應法制化進程,參與有關青少年事務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把團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大力開發社會資源,廣泛藉助社會力量,為團的工作和青年事業提供支持。努力形成以時代為背景,以社會為舞台,以青年需求為導向,運用市場機制、法律手段和組織優勢,協同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社會化共青團和青年工作格局。
3、創新活動載體,推進工作內容項目化。牢固確立項目化運作的工作思路,有針對性地設計開展不同類別的工作項目,使不同領域、不同類別的青年自主選擇願意參與、適合參與的項目,促進共青團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社區,以實施「社區志願服務和諧行動」為龍頭,不斷完善社區志願者工作項目體系,同時進一步把「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青年文明社區大家樂、大學生社區援助、少先隊實踐體驗教育、綠城清水行動等工作項目延伸到社區。在農村,繼續深化「三爭三創」、「三為三新」等活動,大力實施領辦農業科技推廣項目、推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培養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農村青年回鄉創業行動等工作項目。在企業,圍繞提升效益、培育人才、優化管理、弘揚企業文化等主要內容,深化開展創建青年文明號、爭當青年崗位能手、青工創新創效等品牌活動,以活動促團建,以工作項目帶動企業共青團工作全面活躍。
四、推進措施
1、深化黨建帶團建工作,優化團建外部環境。積極推動基層黨團組織建立健全黨建帶團建工作責任制度、聯席會議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和團建工作情況通報制度等,使基層黨團工作統一研究、統一部署、統一規劃、統一檢查,實現基層黨團組織在思想工作、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目標管理體系等方面相互銜接,切實將基層團建工作納入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格局,進一步優化團的建設和工作的外部環境。
2、深入實施團組織「三級聯創」,激發各級團組織以創建促團建的活力。進一步深化「團建先進縣(市、區)」、「五四紅旗團委」、「五四紅旗團支部」創建工作,改革評選考核管理辦法,努力形成縣(市、區)團委及基層團委、團支部相互聯動、相互促進、環環相扣、整體提高的創建工作格局。同時,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創建規劃,完善推進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加強檢查督促,確保「三級聯創」取得實效,以創建促團建,不斷提高基層團建整體水平。
3、積極開展共青團「雙掛」工作,建立團的領導機關聯系基層制度。繼續分期分批選派團的領導機關幹部到縣(市、區)及基層崗位掛職鍛煉,爭取將團幹部掛職鍛煉工作納入黨的幹部培養體系。扎實開展市級以上團委與縣(市、區)團委掛鉤聯系工作,省、市團委機關掛鉤聯系幹部每季度至少要到聯系點調研、指導工作1次,每年至少總結推廣1項經驗,形成1篇有份量的調研報告;省級機關、省直單位、省部屬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團組織要主動與掛鉤聯系縣(市、區)團委對接,組織優秀人才,整合優質資源,發揮優勢力量,為掛鉤聯系縣(市、區)加強團的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提供支持。
4、啟動實施「基層資助行動」,為基層團組織解難事、辦實事。團省委每年選樹100個基層團建示範點,每年在市縣兩級團委中開展共青團創新創優成果獎評選工作,對團建示範點、創新創優成果給予必要的物質獎勵和宣傳推廣;每年為省選聘的到村任職大學生贈閱《中國青年報》;建立江蘇大學生村官創業基金,為大學生村官創業提供資金扶持。各地要採取措施把資源、資金傾斜到基層,著力解決基層團工作經費不足等問題。要推動鄉鎮、街道及所屬機關、事業單位團工作經費列入各地區各單位的常項經費預算,企業團的活動經費由團組織編制年度預算列入企業財務計劃。適應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的變化,大力探索社會化整合工作資源的渠道和方法;注重項目扶持和帶動,通過「項目資助」的形式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
5、建立團建工作責任制,形成「各負其責、逐級推進」的團建工作格局。團省委重點做好對基層團建工作的調查研究、政策制定、宏觀協調、分類指導和督促檢查等工作。各團市委要把基層團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經常進行研究,定期作出部署,搞好規劃的制定實施,強化工作指導,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團縣(市、區)委直接面對基層團組織,對基層團組織建設負有特別重要的責任,要研究制定加強基層建設的工作計劃,確定階段性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和推進措施,分解工作任務,把基層團建各項任務落到實處。鄉鎮(街道)團組織對基層團的建設負有直接責任,要以負責任的態度,拿出足夠的精力,抓好團支部建設,指導團支部工作,扎扎實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在基層團組織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五、推進步驟
實施「青春燎原計劃」是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我省城鄉共青團建設和工作的重要舉措,必須統籌安排,循序漸進。具體推進步驟為:
(一)2009年為全省共青團基層建設「基礎年」。 重點包括:(1)調查研究。深入農村和社區進行調查研究,並加強與組織人事部門的聯系與合作,了解掌握本地歷年來聘用高校畢業生情況。(2)加強聯系。省市縣鄉逐級建立到村(社區)任職高校畢業生聯誼會(團組織)等聯系機制。(3)配備幹部。大力選拔到村(社區)任職高校畢業生、蘇北計劃志願者兼任基層團的幹部,同時通過各種方式,配齊配強各級各類基層團的領導班子。(4)部署基層團建工作。分領域、分層次部署推進基層團的組織建設工作。
(二)2010年為全省共青團基層建設「提升年」。重點包括:(1)查找問題。對 「青春燎原計劃」 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檢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尋找解決辦法。(2)推廣經驗。發現、總結和推廣基層好的經驗和做法,分領域召開全省基層團的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進一步部署推進城市、社區基層團建工作。(3)深化推進。在查找問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農村、社區、「兩新」組織等重點領域團組織建設。
(三)2011—2012年為全省共青團基層建設「鞏固年」。重點包括:(1)總結規律。回顧總結前兩年「青春燎原計劃」 實施情況,進一步提升理念,認清本質,尋找規律,全面形成符合實際、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基層團建工作思路。(2)完善制度。把 「青春燎原計劃」 實施過程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建立加強基層團建工作的長效機制。(3)鞏固成果。督促各地正確把握規律,認真落實制度,鞏固基層團建工作成果;同時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把握新規律,把全省基層團建工作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六、組織領導
1、加強組織領導。「青春燎原計劃」是今後幾年我省加強農村、城市共青團基層建設和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今後一個時期全省共青團的重點工作之一。各地要把「青春燎原計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按照「青春燎原計劃」的總體部署,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精心組織,認真實施,並成立專門的「青春燎原計劃」實施工作機構,協調團內部門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青春燎原計劃」。
2、強化督促檢查。團省委將根據推進步驟,分階段對各地實施「青春燎原計劃」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各市、縣(市、區)團委要對區域內團組織實施計劃情況定期進行檢查指導,幫助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督促各地特別是基層按照計劃要求完成各項任務。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團建規律和特點,堅持分類指導,發現和培育典型,努力培養和選樹一批基層團建工作示範點和示範基地。要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加大對基層團建工作典型的宣傳推廣力度,促進基層團建工作水平整體提高。
3、狠抓工作落實。團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牢固樹立「基層第一」的思想,著眼於鞏固團的基層建設和全面活躍基層團的工作,用主要精力抓好團的基層建設和基礎工作。要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從實際出發,出實招,辦實事,真正把團的基層基礎建設好,使「青春燎原計劃」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⑥ 街道辦事處需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規,急用!!!!!

第一條 為了加強本市街道辦事處的建設,發揮街道辦事處的作用,密切政府與群眾的聯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街道辦事處是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受區人民政府領導,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本轄區內行使相應的政府管理職能。
第三條 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以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為重點,開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安定團結、環境整潔、方便生活的文明社區。
第四條 街道辦事處的設立、變更或者撤銷,應當根據地域條件和居民分布狀況,符合便於聯系群眾和有效管理的要求。
街道辦事處的設立、變更或者撤銷,由區人民政府向市民政局提出,市民政局審核同意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條 街道辦事處設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街道辦事處主任、副主任由區人民政府任命。
第六條 街道辦事處按照精幹、高效的原則,下設社會發展、市政管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保障、財政經濟等機構。
街道辦事處工作機構的設立、變更或者撤銷,由街道辦事處提出,報區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條 街道辦事處的行政事業經費和辦公用房,由區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負責解決。
第八條 街道辦事處的職責:
(一)指導、幫助居民委員會開展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其他工作;
(二)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
(三)興辦社會福利事業,做好社會救助和其他社會保障工作;
(四)負責街道監察隊的建設和管理;
(五)開展計劃生育、環境保護、教育、文化、衛生、科普、體育等工作;
(六)維護老年人、未成年人、婦女、殘疾人和歸僑、僑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
(七)組織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劃,開展治安保衛、人民調解工作;
(八)開展擁軍優屬,做好國防動員和兵役工作;
(九)參與檢查、督促新建改建住宅的公共建築、市政設施配套項目的落實、驗收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對公共建築、市政配套設施的使用進行管理監督;
(十)配合做好防災救災工作;
(十一)管理外來流動人員;
(十二)領導街道經濟工作;
(十三)向區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和要求,處理群眾來信來訪事項;
(十四)辦理區人民政府交辦的事項。
第九條 街道辦事處實行主任負責制。主任主持街道辦事處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實施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各項工作;
(二)召集和主持街道辦事處辦公會議;
(三)負責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的任免、培訓、考核和獎勵工作;
(四)決定街道辦事處的其他重大事項。
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協助主任工作,主任因故缺位時,由一位副主任代行主任職責。
第十條 街道辦事處設立街道監察隊。街道監察隊由街道辦事處領導,並接受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街道監察隊在轄區內對違反市容、環境衛生、環境保護、市政設施、綠化等城市管理法律、法規規定,以及違法建築、設攤、堆物、占路等行為,應當責令改正,並可以依法對單位處以警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以警告、五十元以下的罰款;有權暫扣違法物品、違法所得,拆除違法建築。對超越處罰許可權的,街道監察隊應當移送區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處理。
當事人對街道監察隊的處罰決定或者管理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區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街道監察隊員應當經過培訓,持證上崗,依法管理,依照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處罰。不得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
街道監察隊的組織辦法、工作制度、實施方案、與其他行政執法部門之間的具體職責分工,以及對違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規規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第十一條 街道辦事處有權組織、協調轄區內的公安、工商、稅務等機構,依法支持、配合街道監察隊的執法活動。
街道辦事處可以召開由轄區內有關單位參加的社區聯席會議,商討、協調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事項。
第十二條 街道辦事處有權對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派出機構主要行政負責人的任免、調動、考核和獎懲,提出意見和建議。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決定上述事項前,應當吸取街道辦事處的意見和建議。
第十三條 街道辦事處可以召開居民委員會主任會議或者居民委員會的有關委員會主任會議,研究、指導工作。
第十四條 街道辦事處通過街道居民代表會議,對涉及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的重要事項進行溝通和協商,聽取意見、建議,接受監督。街道居民代表會議由轄區內居民和單位推薦的代表組成。
第十五條 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轄區內的單位和居民,共同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完善社區服務體系,開展社區服務,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二)舉辦文化、教育、體育和娛樂活動,普及科學、法律知識,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質;
(三)開展綠化的保護和建設工作,維護社區整潔,優化生活環境;
(四)健全治安防範網路,創建安定的社會秩序;
(五)其他社區建設工作。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社區建設工作納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規劃。市、區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應當支持社區建設工作。
第十六條 街道辦事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依法辦事。區人民政府對街道辦事處的錯誤決定和違法行為,應當及時糾正、處理,並視情節輕重,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
第十七條 本條例的具體應用問題,由市民政局負責解釋。

⑦ 社區體育俱樂部章程及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

關於首都建設和諧社區的若干思考

北京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建設處

2005年8月,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建設和諧社區和諧村鎮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建設和諧社區和諧村鎮的總要求,主要任務、體制機制保證等,並特別對充分發揮城鄉基層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要求。建設和諧社區,必須首先從解決社區中的不和諧因素入手,理順政府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與社區的關系,進一步增加社區民主自治功能,提高城市基層管理水平。

一、首都和諧社區建設存在的主要障礙

(一)《居委會組織法》部分條款與社區發展不相適應。《居委會組織法》規定居委會是城市居民群眾自治性組織,沒有法人地位。在社區建設中有幾個問題難以解決:一是居委會成員的聘用問題。為提高社區居委會成員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我市採取了公開招考、社區選舉、街道聘用的方式,實行執業資格認證的專業化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社區居委會沒有法人資格,聘用主體只能是街道,但工作崗位在居委會,當聘用合同終止條件出現時,容易發生勞動糾紛。二是居委會建立銀行帳戶問題。由於社區居委會沒有法人資格,其銀行賬戶多數是以街道辦事處的名義開立,統一管理經費,單獨設立賬戶的較少。這給居委會收取保潔等費用和接受居民、單位甚至海內外的捐贈時開據發票帶來了不便。三是居委會工作中涉及簽訂協議或合同問題。日常工作中,社區居委會常常需要以自身名義自主開展活動,並與其他社會經濟組織簽訂協議合同。同樣,由於不具法人資格,給工作開展增加了困難。四是居委會印章使用問題。部、市對居(村)委會印章使用和管理都有相關規定,但政府有關部門、社會經濟組織或企業,在涉及居民相關事項時要求居委會蓋章出具證明的事項越來越多,且有些超出規定的范圍,使基層在確定印章使用時不好把握。若因出具的證明出現問題,居委會還將承擔責任。

(二)民主自治功能發揮不夠,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一是由於過多承擔政府及街道辦事處下派的工作任務,沒有足夠時間去組織開展社區民主自治活動,致使社區居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二是社區居民對社區建設參與的程度還不是很高,不少居民認為社區工作僅是街道、居委會的事,與己無關,特別是社區內在職居民,往往漠視社區的存在,很少參與社區事務,甚至在發生困難的情況下也優先尋求單位解決。原因在於:第一,當前社會正處於轉型期,許多「單位人」尚未完全轉化為「社區人」,同時社區為居民提供的服務也有限,因此對社區認同感、依賴性不強。第二,居民對社區工作缺乏了解,沒有樹立相應的社區意識和參與意識。第三,社區居民的參與機制及相關工作制度尚沒有健全完善,社區居委會缺乏動員群眾的長效工作機制,社區居民缺乏迅捷的參與渠道。三是社區民主自治與行政管理在工作銜接上尚缺乏規范化的制度和穩定的機制。政府轉變職能實施政務公開,社區推進民主實行居務公開,是在兩個層面分別設定的制度。社區居民會議、自治章程、聽證會等制度只在自治層面發揮作用,自治功能的發揮有限,缺少與其他制度和機制的對接。需要建立一套與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對接的渠道。

(三)社區管理體制不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一是社區居委會工作職責不明確,工作任務過重。依據《居委會組織法》有關規定,居委會有六項工作任務,其中兩項是協助政府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但具體有多少工作職責沒有明確。2000年,全市統一明確了居委會工作任務共10項,但隨著社區建設的不斷深入,許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事項需要落實到社區,居委會忙於完成政府部門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不能深入居民中開展工作。雖然有些區縣也就劃清職責任務作了一些努力,但在執行過程中,社區居委會仍然擋不住下派的額外工作。二是社區居委會內設工作委員會任務不均衡。目前,我市社區居委會內設的六個委員會,主要依據工作性質予以劃分。但在實踐中,各委員會工作量很不均衡,社區服務和社會福利委員會、社區治安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社區醫療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工作任務較重,而社區文化教育科普和體育委員會、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社區共建和協調發展委員會則因有物業公司分擔任務或職責較少等而工作相對較輕。為此,基層普遍反映前三個委員會無法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務,要求重新調整內部設置。三是社區居委會與社區內其他組織之間關系不清。居委會在社區內沒有明確的主體地位,在協調各個組織之間的關系、利益以及合作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受到影響,形成社區內的組織各自為戰,居委會不能完全體現代表全體居民利益的組織性質。一方面是與業主委員會的關系不協調,部分居民認為業主委員會完全可以代表居民履行居民委員會的職責。另一方面是與物業企業公司的關系不順,目前雙方的職責任務有交叉,如社區治安、衛生環境等工作,特別是社區服務項目更突出。另外,社區內由於服務組織匱乏,許多從政府職能中分離出來的職責,因無承接主體,只能由社區居委會來承擔。四是家委會轉制後的遺留問題。首先在過渡期問題上,基層反映,由於時間不明確,在實際操作中不好把握。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社區建設的深入開展,企業破產改制以及軍隊後勤社會化改革步伐加快,主辦單位或因無力承擔或不願再承擔過多的社區居委會經費。其次,在家委會轉制後居民區的管理問題上,由於戶數較少的家委會轉制後成為居民小組,原單位在將人員、經費全部撤出後,社區居委會的管理和服務不再像原家委會那樣具體,使得居民感到沒人管,對社區有意見。

(四)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步伐滯後,與社區工作職業化、專業化趨勢不相適應。

一是身份問題。在職業類別問題上,由於社區專職工作者是根據社區建設的需要組建的一支隊伍,在國家職業分類里無此職業類別,因此在涉及個人待遇、福利、保險、退休等問題時,尚無明確的政策可供參考。雖然,2004年發布的第九批國家職業標准將社會工作者納入職業類別,但並未對資格認證、崗位標准等具體內容做出明確規定,北京市也未制定相關執行政策。目前,只依據《北京市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意見》執行。在社區事業幹部問題上,2000年全市招考社區事業幹部時,為解決人員的出口問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按特例為這個群體上了三險,其他待遇參照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標准執行。2002年對社區事業幹部政策進行調整時,社區事業幹部全部轉為社區專職工作者,但在身份的過渡上有一些遺留問題沒有解決。在范圍問題上,根據《北京市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意見》規定:「社區專職工作者由通過社會公開招考取得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資格的人員和社區居民中的離退休人員組成。」在第五屆社區居委會選舉中有3466名失業人員當選為社區居委會成員,使得社區專職工作者范圍擴大。在退休問題上,由於對社區專職工作者的退休年齡未作規定,基層在執行政策時難以操作。

二是待遇問題。第一,社區專職工作者年收入與今年社會平均工資相比偏低。據統計,2004年北京市社會平均工資為28348元,居委會主任中持證人員的月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獎金和三險約為1300元,只有社平工資的一半,其他副主任和委員的收入還要低100-200元。第二,社區專職工作者相同職務工資收入差異較大。持證的社區專職工作者主任每月為1300元(含三險),非持證人員每月800元且不享受三險,基層反映同工不同酬。第三,社區專職工作者獎勵使用沒有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從全市來看,獎金比較平均,基本在每月100-200元之間,缺乏激勵性。第四,享受福利待遇的依據不足。因社區專職工作者並不是一個獨立職業類別,在國家相關政策中也未作規定,如《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所享受住房公積金的人員中就未包含社區層面的人員,其他如供暖費、通訊費、加班費等更是依據不足。另外,基層反映獨生子女費無論什麼身份都應享受。目前,社區專職工作者尚不享受其他福利。第五,享受的社會保險項目不全,范圍有限。持證人員僅享受養老險、醫療險和失業險三種;非持證的失業人員因未與街道簽訂聘用合同,因此不享受任何社會保險,這部分人目前全市有3466人。

三是管理問題。首先是社區專職工作者使用有隨意調動的傾向。社區專職工作者雖與街道簽訂聘用合同,但因是選舉產生的居委會成員,其工作崗位是相對穩定的。調查中發現,街道辦事處對持證人員經常進行崗位調動。兩年多來,到市區上訪反映街道隨意調動的事情較多,不利於社區民主自治的開展。其中,2003年當選的3204名社區居委會成員中,有1712名不在本社區居住,不利於服務居民。其次是社區專職工作者培訓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據調查顯示,當前,社區專職工作者迫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依次為法律、行政管理、心理學、領導科學、人力資源管理、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從實際培訓課程設置來看,基礎理論課程偏多,專業性系統培訓較少,且課程單一,基礎性培訓、提高性培訓和專題培訓各階段課程重復培訓率較高,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強,質量有待提高。同時,大家渴望接受學歷教育,但往往沒有相應的渠道。社區專職工作者培訓的長效機制有待於進一步健全完善。再次,是對社區專職工作者表彰獎勵缺乏新內容。目前,全市每年對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居委會主任進行一次表彰,這項表彰是80年代初居委會工作延續下來的,為推動居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加強基層基礎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近年來社區建設向深入發展,基層社區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人員的結構,已從家庭婦女發展成一種專業性的職業,有的社區專職工作者被選為市、區人大代表,所以對這支隊伍的表彰鼓勵工作需要重新規范。第四,社區居委會成員的管理檔案不健全。目前,全市缺乏對社區居委會成員檔案的管理系統,對成員的當選時間、基本資料、工作年限、工資水平、考核結果以及人員流動情況等缺乏規范性的系統收集,不利於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專業化管理,對執行相關政策缺少依據。

(五)社區居委會工作保障不足,與和諧社區建設要求不相適應。一是社區居委會工作經費保障不足。第一,辦公經費不足。目前,社區居委會辦公經費政策是2000年市政府規定的,按照每150戶1600元的標准核撥,支出項目涵蓋了社區居委會工作所有的經費支出。隨著政府職能轉變,社區建設深入推進,社區居委會工作內容增多,辦公經費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區工作的需要。近兩年,有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提高了辦公經費標准,使居委會經費難題有所緩解。但基層反映,經費標准依據不足,需要對原有標准進行調整。第二,缺乏活動經費。目前,居委會組織居民的活動有三項:一是配合政府中心工作的宣傳教育活動;二是重大節日創造氛圍的活動;三是九九重陽節、志願者日、殘疾人日、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的宣傳服務活動;四是社區居民需要的文化活動、運動會等等。開展這些活動所需的經費並沒有財力保障,社區活動開展的多少、水平的高低往往取決於街道和社區本身的財力或居民群眾的熱情及資金募集的多少,沒有規范的資金來源。二是社區居委會工作條件保障不足。第一,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配套指標較低。按照2001年《北京市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管理若干規定》和2002年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區配套建設指標所規定的標准衡量,新建改建居住區開發商所提供的90平方米單元房,不能滿足目前社區工作的內容、工作量和工作狀態的需要。第二,現有辦公用房指標落實較為困難。老居住區由於空間有限,落實90平方米的指標難度很大;新建改建居住區居委會辦公用房通常落實不到位,有的開發商根本不予提供。第三,已有的居委會辦公用房不利於使用。老居住區辦公用房較分散,幾間房屋合計能達到90平方米。新建居住區大多是居民單元房的兩居室,有的是地下室,居民辦事不便,也無法召開居民代表會議。第四,老居住區居委會辦公用房解決困難。老的小區和平房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很小,過去採取建臨建房的辦法增加面積,現在只能靠租房解決問題,街道需要較大的投入。第五,社區配套服務設施不足。我市居住區配套設施指標規定社區服務站面積不少於100平方米,但由於社區的規模較大,10%的社區在1萬人以上,隨著社區服務的發展,居民的需求增加,社區的棋牌室、圖書室、健身室都需要室內場所,這一指標已不能滿足居民群眾實際需要。但實際落實比辦公用房難度更大。老的居住區以往都有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由於種種原因,現已基本改變了經營使用性質,致使社區服務設施欠缺。

二、加強首都和諧社區建設的主要措施

為了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必須加強社區居委會建設,增加社區民主自治功能,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社區隊伍,保障基層社區組織的有效運轉,這對於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提高首都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效能,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一)加強社區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社區居委會職責。一是明確社區居委會的職責任務。社區居委會職責不清是導致社區居委會與政府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關系不順的重要根源。為此,要從理清社區民主自治與政府行政管理的關系入手,根據《居委會組織法》和中辦發23號文件精神,結合本市社區建設發展的要求,明確社區居委會應承擔的主要任務及協助政府工作的具體事項,實行社區工作準入制度。二是完善社區居委會組織結構。通過在社區居委會內設立社區事務辦理站(或社區工作站),增強社區居委會辦理社區事務的能力;同時,加強社區居委會內設委員會建設,可將其納入社區居民事務辦理站,以更好地發揮作用。三是進一步解決原家委會轉制後的遺留問題。目前家委會向社區居委會轉制工作的過渡期已有四年,對於那些無力承擔或不願再承擔社區工作經費的單位,建議相關經費由政府財政解決;而對於原單位繼續承擔管理職責及工作經費的,其過渡期結束時間由區縣政府決定。同時,通過增加經費和聘用人員等方式,加強對原家委會轉制後的居民小組的管理,盡量減少居委會管理服務不到位現象。

(二)健全完善社區公民參與機制,增強社區民主自治功能。一是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表達機制,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橋梁紐帶的功能。規范社區居委會辦理居民事務和受理居民訴求的辦法和程序,並對社區事務、專項服務和利益訴求的內容進行分類,使社區居民自治與政府行政管理在工作銜接上形成規范、穩定和有效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區居民代表在了解和掌握民意方面的優勢,指導社區居委會建立定期代表接待制度、定期入戶制度等;充分利用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通過設置「社情民意」通道,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解政策、反映訴求的窗口,同時使政府及時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社區居委會還可將居民的意見通過首都之窗的「政風行風熱線」和《信訪條例》規定的程序反映給政府有關部門,並通過一定的形式向居民反饋有關信息。二是完善社區居委會選舉制度,充分發揮社區民主選舉功能。應依法完善社區居委會選舉工作規程,規范選舉程序;同時,充分發揚民主,選好居民代表。提倡將社區內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黨組織成員、退離居委會成員和優秀黨員選舉為居民代表,以體現居民代表的廣泛性,並認真做好居民小組長和樓門(層)長的推選工作。三是健全居民會議制度和議事協商制度,充分發揮社區民主決策功能。制定北京市居民會議議事規則,規范社區居民會議程序,促進社區民主決策水平的提高;建立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由社區居委會定期召集社區民間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駐社區單位等各方代表參與的社區議事協商會議。四是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管理,充分發揮社區民主管理的功能。包括修訂完善《社區自治章程》或《居民公約》,並做好宣傳和落實工作;完善居務公開制度,創新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管理的方式;健全社區義工制度,建立有效的社區義工工作機制,引導社區居民自覺參與社區公益事業和公共服務;建立社區民間組織備案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其在滿足社區居民多元化需求方面的積極作用。五是拓寬民主監督的渠道,充分發揮社區民主監督功能。由居民會議在居民代表中推選社區監督員,組成社區民主監督小組,負責對街道辦事處、政府部門派出站所及工作人員、社區居委會工作的監督和評議,實現社區民主監督和政府專業監督的有效銜接,保證社區工作的民主公開和政府行政管理的合法公正。建立健全社區的內外監督和事前監督制度,實行社區民主聽證制度,強化社區民主評議制度。六是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的主體作用,積極探索社區民主參與的有效途徑。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要充分尊重居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代表社區居民共同利益,維護和保障社區居民合法權益,不斷強化社區居民的社區意識和責任意識;要從解決居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努力化解社區內各種不和諧的因素,通過提供良好的服務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充分尊重居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尊重基層的創造,不斷推動社區民主參與的制度創新;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指導社區建設的職能作用,積極指導和鼓勵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居民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拓展社區居民參與的新途徑,完善社區民主參與工作新機制,不斷增強社區民主自治功能。

(三)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專業化、規范化管理。一是進一步明確社區專職工作者的范圍,即專職從事社區黨務工作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副書記和黨務工作者;專門從事社區居委會工作的主任、副主任、委員。二是實行執業資格考試制度,社區專職工作者應持有執業資格證書(除離退休人員外)。三是完善社區專職工作者工資制度。按照社會平均工資標准設計,第一,增設屆期津貼。自2000年本市居委會換屆選舉開始,凡在居委會工作滿一屆的人員享受屆期津貼每人每月150元,從本市居委會換屆選舉當年的7月1日起調整。中間間斷屆期的,按實際工作屆期累計計算。第二,建立崗位工資增長機制。主任、副主任及委員崗位的工資每年分別上調70元、60元和50元。第三,完善工作獎勵機制。為鼓勵先進,按照區縣和街道辦事處自主的原則,可設立若干獎項,如月獎、年度獎等,具體標准則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結合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工作實績和民主評議考核結果確定;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其他福利待遇由區縣政府自行確定。第四,為社區專職工作者增設生育險和工傷險。凡符合國家規定的社區居委會成員,建議全部享受社會保險,使今後不再出現無業退離居委會老積極分子問題,為83年75號文件的落實做好銜接工作。四是建立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檔案制度,具體由街道辦事處負責,需從第四屆居委會選舉後建立並逐步完善。檔案內容應包括本人的基本情況和聘用的崗位、時間、合同以及辭職、被罷免、解聘等崗位變化和培訓、考核、表彰的情況。今後社區專職工作者待遇的調整即以此檔案為依據。

(四)加大社區居委會經費投入,進一步規范社區經費的使用和管理。一是進一步規范工作經費的核定使用。社區居委會工作經費包含公益事業經費和機構運行經費兩部分。可參照上海市辦公經費和活動經費最低16.2-19.2萬元/年的水平,結合我市實際,公益事業經費按照每戶40元標准核定,2000戶以下的每年8萬元,2000戶以上的,每增加1戶增加40元;機構運行經費由各區縣根據本區縣的財力狀況自定。二是加強社區居委會經費的管理。制定社區居委會經費管理辦法,社區居委會向社區單位籌集的資金屬於本社區所有,統一納入社區居委會工作經費管理賬戶管理,按照所規定的程序使用,並及時向社區公開自籌資金的使用情況。

(五)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一是提高社區居委會工作用房及配套設施標准。具體包括:第一,修訂、提高現有居住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指標,從社區規模調整和居民實際需求不斷發展變化的實際出發,將新建改建居住區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的千人指標從原來的20-28平方米調整為30-38平方米,1000-3000戶設立一處,每處由原來的150-225平方米提高到250-300平方米;將各級社區服務設施的千人指標調整為30?40平方米,社區服務站面積不少於300平方米,街道社區服務中心不低於1000平方米,區縣社區服務中心不低於3000平方米。為完善《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指標》提供依據。第二,明確產權關系。在新建改建居住區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和社區服務用房也可以採取不由開發商建設的方式,而是根據配套指標,開發商預留土地,由政府出資建設,產權直接歸屬政府所有。二是加大資金投入解決老居住區社區居委會用房不足問題。可由政府拿出專項資金,每年有計劃地進行一次性的購買,逐步加以解決。三是充分利用老居住區原有配套服務設施。針對老居住區空間有限,提高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和配套服務設施困難,建議原有配套服務設施產權是政府的,可以由所在區縣政府統籌協調,利用原有已改變經營性質的配套用房,解決社區用房不足的問題。四是為避免資源閑置浪費,建議社區服務配套設施的使用應聽取居民群眾的意見,按照本社區居民的實際需要確定社區服務設施的建設及使用,以提高利用率。

⑧ 淺談街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制度

淺談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制度

職工下崗是我國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計劃經濟長期積累的矛盾在就業問題上的集中反映。目前,在我區,隨著國有、集體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全區的下崗人數和失業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再就業形勢之嚴峻,已成為影響全區工作發展的嚴重社會問題,直接關繫到全區的經濟發展與繁榮、社會的安寧與穩定。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這些問題,已成為我們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在當前,要把擴大就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把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加快經濟發展,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筆者主要從中央、省市關於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各項決定出發,明確要實現的目標,提出存在的問題,提供可供參考的理論和經驗。

《一》街道再就業工作的現狀

(一)下崗失業人數大量增加,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當前,我區面臨的一個嚴重困難就是下崗人數增多、就業壓力增大。隨著體制的轉軌、結構的調整、企業的減員增效等改革力度的加大,下崗和失業大量增加已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截止到2008年底,據統計,我區5萬多從業人員,失業人數約3500人,其中大部分來自國有及集體企業,通過區領導的多方努力,實現就業再就業3402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216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明年形勢會越來越嚴重,隨著許多廠的破產重組,會有大量人員加入到失業隊伍中來。明年我區應屆高中畢業生、職專生及大學畢業生不下千人。據統計,事業單位「隱性」富餘職工也在20%以上。這部分「隱性」富餘職工將 隨著機關事業單位的減員增效而步入下崗的行列,問題的嚴重性正在於此。

(二)再就業難度大。目前,我區原有的國有集體企業的規模難以擴大,原有的崗位已經飽和,有的企業由於主客觀的原因處於轉產甚至停產狀態,整體上處於向外排放勞動力狀態,根本不具備吸納新的勞動力就業機會。所以,從今年和明年來看,我區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數將遠遠高於所安置的再就業人員的基數,失業隊伍將繼續擴大。

(三)下崗無序現象較突出。當前,我區的下崗行為具有極大的無序性,這其中有政策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則在於許多企業、行業的領導趁機甩包袱,將負擔轉嫁於社會,為此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強對企業用人制度的宏觀調控,切實規范下崗行為,化無序為有序。

(四)再就業工作應統籌運作。當前,再就業工作已不是暫時的政府行為,它將成為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因為我國的勞動力資源供大於求現象將長期存在。雖然我區已成立了「再就業服務中心」,各行業主管部門和有下崗職工的企業都成立了相應的再就業服務組織,再加上各鎮、街道辦事處原有的勞動服務辦公室,再就業的網路已經形成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總的來看,這項工作在統一指揮、協調運作方面的力度還不夠大,各鎮、企業、街道、居委會之間尚缺乏溝通和橫向聯系,工作中有流於形式的情況。另外通過調查還發現我區有一半以上的失業人員找工作不是通過再就業網路,而主要是通過親朋好友等各種社會關系的幫助。由此可以看出,我區的再就業服務網路的作用並沒有真正完全發揮出來。因此,加強再就業工作的統籌運作,已成為希望再次就業的失業職工的一致願望。

(五)下崗再就業的政策宣傳不夠。許多下崗職工對再就業政策不了解,不知道應享有的各項優惠政策,更不知道應如何去辦理各種手續。

《二》再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單一。從現有的情況看,短期培訓多,長期培訓少;初級培訓多,中級以上培訓少。很多培訓只是走過場,半天時間也算是一次再就業培訓。培訓內容上,很多隻是讀讀文件,聽聽報告,聯系實際的技能培訓少,培訓後往往不能掌握任何技能。一些培訓機構不了解下崗職工想學什麼,只管按計劃招生,培訓的工種、課程不符合市場需要。許多下崗職工再就業從事的是360行之外的新職業,諸如凈菜配送、郵件速遞、護工、保潔、小手工藝、家庭服務等等,沒有多少培訓機構開設這類課程。還有許多下崗職工想到農村承包荒山荒地,發展種養殖業,但苦於沒有從事農業的技能和經驗,不敢輕易地邁出這一步。已經在農村發展、有所收獲的下崗職工,有幾個是再就業培訓中心培訓出來的呢只重技能傳授,忽視引導和心理教育。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個人在失業以後會有種種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影響他們參加技能培訓,並導致盲目擇業,而盲目擇業極易導致迅速再失業。

(二)不確定性風險因素給就業與再就業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資源配置應該由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因此,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也必須堅持市場導向原則,引導他們通過勞動力市場自主擇業、自主創業、實現就業。但由於勞動力市場目前及今後較長時期內,仍將處於絕對的供大於求的狀況,而失業人員絕大部分又缺乏相應的市場就業競爭能力,因此,僅靠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力量有限,大部分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會相當困難。
(三)失業人員的擇業觀念和用工企業的用工觀念至今仍存在一定偏差。一些下崗失業人員的擇業觀念至今仍然沒有徹底轉變,不願干臟活、累活、伺候人的活。有關部門多次為下崗失業人員舉辦再就業招聘會,許多失業人員都挑肥撿瘦,致使近幾年來舉辦的再就業招聘會,每次雙方的成功簽約率一直提高不上去。當然,用人企業也存在很大問題,企業的用工觀念有很大的歧視性,突出表現在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學歷歧視、待遇歧視等方面比較嚴重,對擴大再就業規模影響很大。
(四)勞動力市場發育緩慢。失業人員再就業,政府包不下來,政府也不應該包下來。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勞動力市場和中介服務組織必須盡快發育成熟,通過市場導向的再就業機制安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但我區勞動力市場中介服務發育一直處於不成熟狀態。其突出表現為現有城鄉分割、區域分割、部門分割,各自為政現象比較突出,市場資源無法有效整合。如何培育扶持職業介紹、中介服務組織,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和總體設計的重大課題。
(五)因家庭原因就業困難的特殊條件或因素,有的確實因故不能從事長久而穩定或遠離家庭的工作,這也無疑成為他們實現就業的難點。

三、針對再就業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充分發揮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能,建立完善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以科學的職業指導、信息網路和公共職業介紹服務為依託,建立完善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中國的就業制度和就業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家改變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逐步過渡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就業。實行國家促進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和勞動者自主擇業的市場就業新機制。完善的市場導向就業機制主要包括科學的職業指導、完善的信息網路提供和全面的公共職業介紹服務三個方面的內容。
1、科學的職業指導和全面的公共職業介紹服務。職業指導是指職業中介機構、咨詢機構或教學培訓機構,通過對求職者(或學生)和用人單位提供職業咨詢與指導服務。幫助求職者進行科學的職業選擇,幫助用人單位招聘用人。今年以來我區積極抓好職業介紹和「一站式」 就業服務政策落實,推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積極開展再就業援助行動,區就業服務機構積極實行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培訓申請、檔案管理、社會保險續接的「一站式」服務,極大地方便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截止目前,已舉辦招聘洽談會65次,並開設了微機、擋車、機械製造等多個專業培訓,為900餘名下崗失業人員介紹工作。但從總體來講,我區的職業指導工作仍然處在較低水平,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立足於我區實際情況,要搞好職業指導工作,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掌握合理開發與利用勞動力的規律。職業介紹機構要經常分析當地勞動力資源狀況和勞動力供求情況以及就業發展趨勢。收集就業信息加以歸納,運用政策導向和現代科學手段與方法,對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提供職業咨詢服務。
(2)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職業分析。職業介紹機構應從實際出發,根據社會需求,對當地有代表性的一些職業群的性質、特點、發展趨勢及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進行分析。用以指導求職者了解社會職業情況與要求,使之認識到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各種職業只體現分工的不同,而無高低貴賤的差別。從而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能夠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與創業本領,爭取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3)幫助求職者了解個性特點和所適合的職業。職業介紹機構可以運用科學手段和方法對求職者職業個性、能力、氣質與性格等各方面進行測量與評定,使之了解自己個性的長處和短處,分析自己所適合的職業。
(4)引導求職者正確選擇職業。職業介紹機構要引導求職者根據社會需求和個性特點合理選擇職業。根據職業要求介紹其進入相應的培訓機構,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發展職業能力。
(5)幫助用人單位選拔合格的勞動者。職業介紹機構要深入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對勞動者素質要求的規格,提供科學手段,幫助他們選到合格的勞動者,以滿足各行各業的工作需要。
2、完善的信息網路提供。目前我區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就業信息網路,這對於做好再就業工作是個很大的限制。就業信息網路主要依靠電腦網路的互聯,形成終端和終端之間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已經建立起就業信息網路的地區,充分利用網路的流通性和信息獲取的便利性,建立起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四級就業和再就業信息網路,大大方便了再就業人員了解就業信息,使他們能夠隨時了解勞務市場的需求,尋找就業的機會。對於我區來說,政府應該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順應發展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網路提供。

(二)建立下崗失業人員動態管理,形成勞動資源管理的新體系。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動態管理主要是指建立下崗失業人員基礎情況檔案和就業再就業資料庫,隨時掌握人員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在就業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我區目前在下崗失業人員動態管理工作方面已經有所成效,據統計以有近萬人已進入區勞動服務部門的動態管理范圍之內。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動態管理,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利用建立的各級勞動保障中心,深入調查,了解情況。我區已在鎮、街道和居民委員會建立起勞動保障中心,為使服務有針對性,做到心中有數,各級勞動保障中心要對本轄區范圍內下崗失業人員基本情況進行了全面普查、登記,做到進千家門,知千家情,點人知名,點名知人。逐門逐戶對轄區居民的就業情況、就業願望、經濟狀況以及城鎮低保情況等進行登記,並做到建檔建卡。
2、提供就業信息,及時推薦他們就業,實行上崗一人銷號一人,下崗一人登記一人,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工作效率。

(三)以發展特色經濟和功能社區建設為契機,向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多層次、寬領域的再就業服務。今年以來,我區把擴大就業作為優先工作目標,積極抓好就業崗位開發工作,努力作到經濟發展到哪裡,崗位開發就跟蹤到哪裡。截止目前,通過招商引資、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企業破產重組和大力發展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拉動了經濟增長,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新增就業崗位4276個。其中,新興商貿企業安置人員770個,工業項目安置人員1160個,市場安置人員680個,社區新增就業崗位387個,自謀職業、自主創業、聯合就業1270餘名。農村勞動力輸出6911人,其中市外5340人、省外1543人、境外28人。要進一步做好向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服務,結合我區實際,必須在發展特色經濟和建設功能社區方面做好工作,才能夠開拓出更加廣泛的發展空間。
1、發展特色經濟。經濟的發展是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關鍵因素,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滿足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需求;只有經濟發展了,政府才能拿出更多的專項資金投入到再就業工程中去。從我區實際出發,搞好周村區的經濟,實際上是個如何搞好縣域經濟的問題,而搞好縣域經濟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縣域特色經濟。我們認為,從發展特色經濟的角度出發,搞好我區的經濟發展,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要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觀念,樹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佳」的特色經濟新觀念,要用全局思維的觀念來審視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全省(市、自治區)、全國乃至全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格局中,選准自己經濟發展的「坐標」。
(2)改善投資環境。一是要營造適應經濟發展的思想輿論環境,要樹立「投資環境也是生產力」的觀念。二是要營造優惠的政策環境。要改革現行市場准入制度,降低企業注冊登記門坎和設置成本,禁止行政性、行業性壟斷,規范市場秩序,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壁壘。三是要營造優質的服務環境。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和減少行政審批。四是要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堅持依法治縣,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3)構建「三大機制」。要從根本上解決縣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深層矛盾,促進縣域特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著力構建縣域特色經濟發展的「三大機制」:一是建立合理的經濟結構。結構決定質量,結構決定效益。要以市場為向導,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構建適應市場經濟基本要求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發展後勁足、市場競爭力強、運行質量高、效益好的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企業組織結構。二是建立先進的技術進步體系。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縣域經濟的裝備和技術水平,增大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的科技含量。培育縣域經濟的創新機制,增強人才競爭優勢、技術競爭優勢和信息競爭優勢,構築縣域特色經濟發展的信息平台。三是建立靈活的經濟營運機制。要加快資源的整合和企業的兼並重組,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按照經濟規律的要求,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專業化推進、產業化發展,形成縣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新機制和新模式。
2、建設功能社區。從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角度出發,建設功能社區的主要內容是規范發展社區服務業。要根據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需求,因地制宜地開辦各種便民服務項目。大力鼓勵、支持社區服務業的發展,在推動家政服務社會化的同時擴大就業。要根據城市建設和管理需要,公安、交通、園林以及環保部門積極配合社區建設,努力開發保安、保潔、保綠、交通協管、文明乘車監督等公益性崗位。今年以來,我區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新增就業崗位387個,促進了再就業工作的開展。但我區的社區建設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要搞好我區的社區建設,完善社區功能,通過深層次發展社區服務業來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眼:
(1)認真落實優惠政策,切實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通過發展社區服務擴大就業,政府一定要放寬對從事社區服務領域的經營政策,鼓勵人們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創業。特別是對微利服務項目應落實各種稅收和減免行業性收費等優惠政策。如上海市對經過認定的勞動組織,在三年內可以免交營業稅、所得稅等地方稅,並免繳除法定的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費以外的其他各類社會性繳費。從全局來看,目前最關鍵的不是再出台多少新的優惠政策,而是要把現有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對於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參與社區就業的,可以攜帶一定的扶持資金進入,享受一次性開辦補助費的支持。對於從事社區服務業收入達不到一定標準的,可以從相關基金中出資補助到規定的水平。總而言之,在不降低國家原有對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資金支持的前提下,將被動領取救濟金轉變為對社區就業人員的扶持,用活這筆資金;並且提高資金到位的速度,加快資金的運營周期。除此之外,社區就業促進領導小組應該籌集經費對一般勞動者從事社區服務業提供貼息貸款或者銀行貸款擔保,切實解決資金困難。
(2)協調合作,簡化手續。再就業工作是一件關繫到社會穩定的大事。社區就業涉及工商、稅務、計劃、勞動保障、城管、衛生等方方面面,各管理機構均有自己的管理許可權,應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協調配合,簡化手續,為符合要求的經濟實體提供方便。如對有意創辦經濟實體或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的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經過認定符合開辦條件者,可以削減繁雜冗長的各種手續,由勞動保障部門或專門機構確認,其他各站則暢通無阻
(3)引導城市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創辦社區服務業,或者去社區服務機構就業。國家可以出資,由政府各級勞動管理部門,在對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同時,也可以舉辦怎樣開辦和管理社區服務業的培訓,通過培訓了解開辦社區服務業的程序與管理知識,促進更多的下崗者自己創業、自己就業。

綜上所述要比較好的解決下崗人員再就業問題,必須從多方面考慮,真正把各級政府關於再就業的政策貫徹到實處,貫徹「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方針,正確處理好發展經濟、保持穩定與擴大就業的關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我國的長治久安。

⑨ 街道辦事處執行力強化年學習培訓計劃給篇範文,因為不知道怎麼寫啊最好能給篇範文。謝謝了。

一、二○○六年工作回顧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街道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民為本,勇於開拓創新,認真貫徹落實「基層基礎年」、「城市管理年」的各項工作任務,全面推進街道各項建設事業穩步健康發展。一年來,轄區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循環經濟快速發展,基層基礎扎實牢固,一站多居順利運轉,地王樓宇黨建成績突出,文體節盛況空前,社區校外活動中心和家長學校倍受好評,街道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區建設躍上了一個新台階,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體育社區」、「全國先進文化社區」、「全國第二屆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省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市文明單位」、「市軍警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市容環境轄區管理責任制量化考評優秀單位」、「市清理整治無證無照非法經營工作優秀單位」、「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十佳單位」、「市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區查處違法建築優秀集體」、「區掃黃打非先進集體」「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區雙賽活動優勝獎」等。回顧一年來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循環經濟全面推進,轄區經濟穩步發展
1.轄區經濟持續穩步發展
隨著轄區環境的不斷改善,尤其是華潤萬象城、茂業的快速發展,轄區經濟持續見好,進一步奠定了桂園作為羅湖金三角的重要地位。據統計,2006年1—9月,轄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6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15.42億元,均實現了區下達的目標任務。街道商會還被區評為「先進商會」。
2.以創建綠色餐飲示範街為切入點全面推進循環經濟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以打造「綠色街道、綠色消費、綠色教育、綠色家園」為主線,針對轄區內企業多、商家多、餐館多、賓館多的特點,以創建「綠色餐飲示範街」為切入點,先後在嘉賓西路(含書城路、萬象街)、松園路(含松園西街、紅桂路)兩條飲食街道開展試點工作,制定方案、落實責任,在全街道掀起一場循環經濟熱。通過一系列創建活動,創建單位和顧客對創建活動越來越理解和支持,環保節能意識不斷提高,參加創建活動的98家餐廳基本上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街道多次組織商家座談會,交流經驗,逐步建立考核標准、長效機制,使創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街道還與四家環保企業合作,舉辦以「崇尚綠色,崇尚環保」為主題的餐飲環保產品推介活動,著力使循環經濟走出一條產業化的新路子。上級領導和市、區人大代表檢查視察後對創建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人民日報》、《深圳特區報》等媒體也作了深入報道。2007年1月10日,市政府將該項目列入全市首批循環經濟示範項目並予授牌。
3.打造良好商業環境確保金融片區建設穩步推進
經過一個多月深入細致的工作,市「十一五」期間的重點項目——蔡屋圍金融中心區的改造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近15萬平方米舊建築物的賠償合同及拆遷工作已基本結束。五年之內這里將成為深圳市的金融服務中心、資金集散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監控中心,還將崛起深圳數一數二高度的金融大廈,成為繼地王大廈之後又一標志性建築,深圳的金融發展史將翻開嶄新的一頁。桂園街道作為最基層的政府職能部門,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群眾優勢,積極當好協調員、宣傳員、服務員,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確保改造工程的順利推進。10月初,為維護回遷房業主的合法權益,街道牽頭成立了「蔡屋圍金融中心區改造項目私人業主代表監管小組」,促進私人回遷房業主與開發商的溝通,確保政府、蔡屋圍股份公司以及京基地產公司之前各項承諾不折不扣地兌現。
總建築面積達26萬平方米,總投資超過22億港元的華潤中心二期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之中。預計於2008年啟用的二期項目,作為深圳送給奧運會的最好禮物,將與2004年啟用的首期項目組成深圳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商業建築群「華潤中心」。我們密切關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動向,千方百計提供便利條件和優質服務,確保羅湖「新名片」煥發新活力。
另外,為確保重點商業區域良好的治安秩序,打造商家安居樂業的經商環境,我們創建了萬象城商業金融片區安全管理辦公室,編織高效治安防控網。桂園所派出2名民警和4名巡防員進駐,街道辦投入30萬元配備了兩輛電瓶車及其他必要裝備和設備。同時,街道辦、萬象城共抽調7名保安員加入辦公室,協助民警開展治安工作。辦公室成立以來,共抓獲各類違法人員73人,片區發案數下降17%。
(二)城區管理科學精細,社會和諧穩定
1.轄區治安態勢平穩,秩序良好
截止11月份,轄區立刑事案件1394宗,比去年同期穩中略降;破刑事案件860宗,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另外打掉犯罪團伙42個167人,刑事拘留417人,逮捕334人,收容教育32人,治安拘留655人;調處各類民間糾紛1238宗,警民聯調佔991宗;排查掌握矛盾糾紛26起,已調處23起,化解率88%;在轄區開展「颶風行動」大檢查、「禁止非法使用童工」專項大檢查和年底「零欠薪」專項大檢查,檢查用人單位165家,妥善調處勞資糾紛23宗,涉及金額1515萬元,消除了轄區不穩定因素。
2.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強勢推進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嚴格、精細、長效」八字方針,按照市、區關於創建「平安深圳」和「凈化行動」的要求,大力開展一系列專項行動,加大整治力度,提高城區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開展聲勢浩大的「房中房」專項安全整治,共出動人員4669人次,投入專項整治資金30多萬元,拆除「房中房」905套/4377間、面積達79597平方米,疏散居住人員7110人,疏通通道185處,查扣「黑煤氣」219瓶,整治各類安全隱患396宗。二是開展「清無」專項整治,出動聯合執法人員33000人次,依法取締無證照經營戶1143戶,清理亂擺賣15164宗,清理「十類場所」209戶,順利通過市、區「清無」工作檢查評估,獲市「清無」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三是認真落實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大宣傳、大培訓」行動,全面開展建築等高危行業、煙花爆竹、燃氣經營市場、娛樂場所、學校消防、瓶(桶)裝飲用水、食品等安全專項整治。發放各類宣傳資料共80000多份,受教育人數60000多人,整治行動中累計出動人員5000多人次,共查封非法銷售煙花爆竹門店20多家,依法取締各類地下加工廠及地下作坊35家、小餐廳473家、「黑網吧」15家、黑診所1家,「黑煤氣」窩點2家,無證無照娛樂場所28家,生產假冒偽劣瓶(桶)裝飲用水窩點2家,沒收煙花爆竹、玩具沙炮等10多箱、假冒偽劣瓶(桶)裝飲用水59瓶、「黑煤氣」100多瓶、注水豬肉200多公斤,整治「三合一」小門店95家。四是開展違建、戶外廣告整治,共拆除違法建築1975平方米,違規設置戶外廣告78處。五是開展路面秩序整治,共開展集中行動24次,出動執法人員1419人次,車輛108台次,查扣非法營運及無證照車輛1583輛,檢查自行車(摩托車)維修門店18家,普法教育141人,建立非法營運人員信息表129份,悔改書129份;清理亂擺買3222宗,處罰車輛違章停放2904宗。六是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工作。以物業和地塊為對象劃分出覆蓋桂園轄區的安全監督管理網格,並將轄區206個微網格內的建築物、商店、辦公室等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同時繪制了桂園街道安全管理網格圖和轄區主要安全管理對象表。七是建立健全打假工作機制,加大打假工作力度。將日常管理與專項行動相結合,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打假行動,尤其在迎檢期間,對轄區8所學校、70多家大中型酒樓、商場(超市)、肉菜市場以及隱藏在居民住宅區內的制假販假窩點進行集中清理,共查扣涉嫌盜版服裝8箱、皮包128箱、書籍5000餘本、光碟4000多張及偽劣食品一批。
3.老舊住宅區整治、出租屋綜合管理成效顯著
我們在整治、改造老住宅區環境的基礎上引進專業物業公司管理,建立老舊住宅區長效管理機制,從而徹底改變老舊住宅區落後局面。目前,轄區25個老舊住宅區已經全部改造完工並基本完成引進物業管理或居民自治管理的工作任務。另外對「城中村」及老舊住宅區(如廣場北街小區、南村西,桂木園小區等)的三線進行整治,美化小區環境。
為進一步優化居民生活環境,我們把舊樓外牆翻新、道路硬底化和增加小區綠化等工作作為美容工程的重點,並廣泛動員轄區各種社會力量,著力改善市容市貌。今年,轄區內共有政法大廈、武警六支隊、好六連、華通大廈、松園大廈、軍休所、濱河中學等16家單位投資約2100萬元對自身紅線范圍內的物業進行翻新改造。我們還積極創建環境綜合整治達標(標兵)社區,大力提升城區形象,目前已有9個社區經市嚴格考核達標(按整合前的社區工作站進行驗收),其中濱苑為標兵社區。
街道積極貫徹落實市委「1+7」文件精神,建立出租屋綜合信息反饋制度,各職能部門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較好處理綜合信息反饋工作,堅持定期回訪,加強出租屋巡查工作;與物業管理處和房屋「中介」組織建立出租屋綜合管理工作配合機制,完善了「物業式」管理模式;成立「出租屋管理服務中心」,加強出租屋管理服務工作,使出租屋綜合管理工作取得較好成績,實現了出租屋綜合管理工作「一升一降一提高」。全年徵收管理費1227萬元,同比增長3%;代征稅收1519萬元,同比增長16%;出租屋發案率下降15%(其中刑事案件立案率下降30%,兇殺案下降50%),社區治安狀況明顯好轉。
4.處突應急機制初顯威力
街道從去年「12·27」事件中汲取教訓,痛定思痛,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應急機制,成立以黨工委書記為一把手的領導小組,並成立多個應急小分隊,分工協作,明確責任,嚴格執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原則。制定並完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安全管理重大突發事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社會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三防搶險應急預案》等,依託軍警民共建「平安桂園」平台,建立起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聯動機制,實現轄區應急預警網路全覆蓋。
為進一步健全處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7月中旬我們在深圳大劇院南廣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軍警民聯合處置突發事件演練,轄區公安、武警、消防、特勤、醫院、物業公司等17個單位近500人參加,充分展示了桂園軍警民團結一致,竭力維護轄區平安穩定的決心和勇氣,受到親臨現場指導的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高度贊揚。在處置藝豐廣場「7·20陶展事件」中,我們憑著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警惕性和洞察力,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指揮下,在區相關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下,啟動應急預案,快速反應、果斷決策、團結一致、排除萬難,5天時間使事件得到了及時妥善的處理,體現了我們強大的執行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維護了轄區的穩定。一年來,轄區未出現任何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
(三)夯實基層基礎,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1.推行一站多居,提高管理效率
為進一步夯實基層建設,提高黨和政府在基層的執行力,我們按照區有關精神,把原來12個社區工作站整合為8個。具體為:合並大塘龍、紅嶺社區工作站;紅南、紅村社區工作站;洪圍、桂木園社區工作站;新圍、濱苑社區工作站,合並後均為一站兩居。保留老圍、松園、人民橋、鹿丹村社區工作站。經過各方努力,目前合並工作圓滿完成,人員、辦公場所全部落實到位,並確保了整合前後人心安定,隊伍穩定,工作有序。省民政廳副廳長鄭人豪、市民政局局長劉潤華、區委書記劉學強等領導前來調研時,對工作站合並情況及合並後工作開展情況都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2.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成效斐然
地王大廈聯合黨委是全市首個樓宇黨組織,它的成立,既標志著全市「兩新」組織黨建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標志著我市樓宇黨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從6月底開始,街道黨工委派出兩個工作小組,按照「四個摸清」(摸清大廈單位數量、黨員數量、目前黨組織數量、黨員組織關系情況)要求,進駐地王大廈開展地毯式普查。隨後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工作,發放1000份《致地王大廈企業負責人的一封信》、《致地王大廈黨員的一封信》,將聯合黨委的服務宗旨、工作方式告知各企事業單位。同時,召開三個層次(企業行政負責人、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大廈黨員)的座談會,基本做到了「三通」:即:做通了企業負責人、企業黨組織負責人、黨員的思想工作。最後在此基礎上,組建地王大廈聯合黨委。我們依照「先組建,後發展,再提高」的工作理念,按宜獨則獨,宜聯則聯原則,根據黨員組織關系的歸屬,對隸屬市人才交流中心黨委管理的黨組織和黨員,爭取將他們轉入聯合黨委,對本身管理相對規范的黨支部,將發揮他們在樓宇黨建中的共建作用,對暫時不能組建黨支部的企業,將建立聯合黨支部。為此,聯合黨委首批納入的黨支部有5個,所屬黨員118名。我們本著「為黨員服務,為企業服務」的宗旨,指導地王黨委開展一系列服務活動。一是配備專職黨務工作者。二是設立黨員服務點。以深圳熊穀物業管理公司黨支部為依託,在管理處設黨務辦公室。三是與有關部門協調開展各類服務。如人事託管、計劃生育、出國(境)等證明材料的開具等。四是創新服務內容及方式,如以行業為單位開展洽談活動,拓展業務空間,培訓員工技能、健康咨詢等。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3.轄區單位共建優勢淋漓發揮
街道充分發揮轄區單位共建平台的巨大優勢,利用黨建協調委員會作用和轄區人大代表的橋梁作用,廣泛調動轄區單位的力量,凝聚合力、激發干勁,聯合開展「共建健康桂園」、「共建愛心桂園」、「共建平安桂園」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形成了「安全工作聯抓、基層組織聯建、轄區治安聯防、精神文明聯動、為民好事聯做、和諧社區聯創」的良好互動局面,促進了轄區和諧發展。一是在元旦、春節、國慶等重大節假日,轄區武警六支隊、七支隊、好六連配合辦事處對轄區主要路段進行治安巡邏,為轄區營造了良好治安的環境。部隊衛生隊也不定期免費為社區殘疾人、低保戶體檢、贈送葯品;二是轄區醫療單位定期為轄區群眾提供義診、免費體檢、醫療健康咨詢等醫療服務,同時還多次派出醫務人員與社區居委會幹部上門為殘疾人、困難戶、低保戶免費體檢、送醫送葯,其中曙光醫院為200名退休黨員免費體檢,並與中醫院門診部提供900張免費體檢卡給困難群眾;三是轄區學校與街道團工委、關工委共同為轄區青少年創建和諧的成長環境,積極配合開設暑假夏令營、各類講座、「知榮辱、樹新風」系列教育活動、創建家長學校、社區校外活動中心等;四是轄區各企事業單位還積極參與節日慰問活動、「3·5學雷鋒」活動、「關愛行動」、第三屆文體節、創建循環經濟示範街、環保產品推介會等等。
4.固本強基社區項目建設扎實鋪開
街道今年共爭取上級立項8個,共計2526萬元,其中已下達計劃資金413萬元。現已完成了松園、紅村、新圍社區服務窗口及辦公用房的裝修改造。同時,多年來難於解決的人民橋、老圍、鹿丹村社區的辦公用房問題也基本得到解決。目前,轄區8個社區工作站的辦公用房面積已達到或超過市規定標准,其中有兩個工作站的辦公用房、服務設施、戶外廣場面積均達到市的要求。
5.街道各項工作穩中有序,穩中有升
6月13日,街道總工會正式成立。經過一系列深入細致的工作,工會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新簽職代會3個,續簽2個,女職工勞動保護協議3份,並實行女職工安康互助保險計劃,受到了外來女工的歡迎,今年共有307人購買了女工安康保險,金額達到14250元。組建工會163家,發展會員1704人,開展外資企業人員情況調查及企業人員普查工作,其中外資、外商共198家,員工11984人。我們還結合本轄區情況,積極引導和指導非公企業穩步有序地推進廠務公開民主管理,促進了非公企業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優化轄區經濟發展環境。
7月中旬街道人大換屆選舉工作全面啟動,轄區十八個選區開展了廣泛的宣傳發動和選民登記工作並提名推薦代表候選人;經過多次醞釀協商後確定並公布了正式的代表候選人名單;9月28日,街道人大換屆選舉工作如期進行,依法產生了27位區人大代表,順利完成了選舉工作。隨後開展集中學習,並組織部分區人大代表深入社區接訪群眾,傾聽民情民意,解決民困民難。
10月底,全市首家社區矯正辦公室在街道正式掛牌,首批5名社區服刑人員由桂園派出所移交給桂園街道社區矯正辦公室管理教育。作為深圳市首家街道社區矯正辦公室,此舉標志著深圳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正式拉開帷幕,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我們將通過組織學習教育、技能培訓、公益勞動和開展心理咨詢矯治等形式改造社區服刑人員,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努力做好對社區服刑人員工作和生活上的幫扶,盡快消除他們與社會的對立情緒,最大限度的化不穩定因素為穩定因素。
今年轄區適齡青年踴躍報名應征,15名青年順利通過體檢、初審、政審,超額完成徵兵任務,又一次刷新街道的參軍紀錄;成立由100名青年技術骨幹組成的深圳供電局民兵電力搶修連,並參加了廣州軍區的軍事演習;分別組織民兵50名、女子高炮排成員30名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盾牌操訓練和軍訓,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國防後備力量。街道被評為「市國防教育先進單位」,並連續24年被評為羅湖區「徵兵工作全優單位」。
一年來,街道統計站在出色完成日常統計工作的基礎上,還開展了1%人口抽樣調查、居民出行情況調查、殘疾人抽樣調查、勞動力調查、社會治安滿意度調查、煙草消費情況調查等任務和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初期的調查摸底等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其中1%人口抽樣調查獲市先進集體。
(四)堅持以人為本,民計民生工作亮點突出
1 (五)社區文體活動躍上新台階
1.文化體育節規模化品牌化
6月下旬,桂園街道第三屆文化體育節隆重開幕,這次以體育為主題的社區盛會為期一個多月,涵蓋13項體育賽事,逾70多家轄區單位,2000多名轄區居民踴躍參與,聲勢浩大,規模空前,在一、二屆體育節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街道投入大量的人、財、物,精心組織策劃這樣的體育盛事,提供載體讓更多的轄區群眾投身體育運動,鋪設平台使更多的轄區家庭感受體育的樂趣,而轄區單位和居民的熱情參與也為體育節的成功舉辦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在濃郁的體育氛圍中形成良性循環,群眾越來越高的參與積極性,使得體育節的規模越辦越大,水平越比越高,已經成為桂園街道的一張名片、一個品牌,更成為深圳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順便挺一下你

⑩ 簡述社區常用的工作和職業技能訓練方法有哪些

在社區開展的學習培訓活動有哪些黨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創建學習型社區是形成學習型社會的基礎,是大力推進社區建設的客觀需要,是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徑。從1999年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以來,我市社區教育工作開局良好,發展迅速。為了更深入地推進社區教育,促進社區建設,現就創建學習型社區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創建學習型社區的指導思想創建學習型社區,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社區文明水平、市民綜合素質和滿足社區成員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總體要求為目標,通過社區這一載體和陣地,整合和利用社區資源,營造「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的良好氛圍,廣泛深入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讀書學習和各類文化體育活動,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加速知識更新,培養和造就各類人才,推進新型現代化社區建設,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二、學習型社區的基本內涵學習型社區是指在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從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出發,建立健全社區學習網路和學習體系,社區組織的學習活動持續開展,社區居民廣泛參與學習活動,社區居民綜合素質、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社區。學習型社區主要由學習型家庭、學習型樓組、學習型單位等要素組成。創建學習型家庭,就是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積極參加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和其它休閑教育等,學習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積極參與社區各類活動,熱心為社區服務;鄰里和睦,講文明衛生,樂於幫困濟貧,努力成為社區文明家庭。創建學習型樓組,就是樓組成員在樓組長的帶領下,定期組織各種學習活動,互幫互教,互助互學;或以各種形式經常進行學習交流,在社區的各項活動中能起模範帶頭作用,並能幫助其它樓組共同進步;樓道整潔優雅,文化氛圍濃厚。創建學習型單位,就是發揮機關、企業、工會、共青團、婦聯及其它事業單位等組織的作用,以學習為動力,以共同理想為目標,把學習、工作、生活融為一體,使個人發展同組織發展緊密結合,形成共同願景,逐步建立激勵職工終身學習的機制,不斷提升職工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學習型單位包括學習型機關、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團體等。學習型家庭、學習型樓組、學習型單位的評選由區、縣(市)社區教育職能部門負責,相關部門配合。其創建和評選工作將作為評選學習型社區的重要依據。三、創建學習型社區的基本要求1、樹立先進的學習理念。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引導和培育社區成員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的理念,組織全體社區成員自覺地學習政治理論、科學文化、法律法規、經濟管理、業務技能等,使學習成為全體社區成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2、不斷充實新的學習內容。要根據形勢發展的新要求,密切關注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新動向,關注信息革命和知識經濟的新浪潮。要從居民群眾的需要出發,結合社區實際,科學確定學習內容,引導社區全體成員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法律、衛生、家政、生活等各類知識,努力使社區成員的知識水平適應時代前進的新要求。不斷提高學習的質量,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3、建立廣泛的學習網路。充分利用社區文化教育資源,建立和完善社區市民學校、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圖書閱覽室和社區文化廣場等設施,加強社區文化、教育單位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建立廣泛的學習網路。4、完善系統的學習體系。根據社區特點,建立各類社區文化學習組織,形成較為完善的社區黨員教育、學前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計生教育、安全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人教育、流動人口教育等學習體系。四、創建學習型社區的主要工作措施1、要加強建設學習型社區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建設學習型社區作為一項長期的事關全局的重要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統一部署,定期督促檢查,積極推進學習型社區建設工作。建設學習型社區由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社區教育專業指導組統籌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相互協調,形成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合力。各區、縣(市)、街道(鎮)也要加強對創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社區居委會要指定專人負責,制定建設規劃、學習計劃及學習制度,有組織、有步驟地將學習型社區建設工作落到實處。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黨委、政府領導,職能部門指導,街道、社區主,社會各界和駐區單位大力支持,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學習型社區運作機制,共同推動學習型社區不斷深入發展。2、要加強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宣傳。各新聞媒體和社區要廣泛宣傳,積極引導社區成員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更新思想觀念,積極學習、善於學習;加大典型宣傳的力度,在社區營造崇尚學習、尊重知識的輿論氛圍;深入報道發展社區教育事業、構建社區教育網路的好措施;宣傳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好做法、好經驗,為建設學習型社區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3、要加強學習型社區的設施建設。建設學習型社區,必須搞好市民學校、村民學校、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老年活動室、社區閱覽室、全民健身點等有關設施的建設。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要多渠道籌資,加大對社區的投入,新建和改擴建社區的學習教育設施,建立布局合理的圖書、報刊網點,形成完善的硬體設施網路,為社區成員提供良好的學習教育場所,創造良好的學習教育條件。4、要加強社區學習教育資源的整合。建設學習型社區,僅僅依靠社區現有的學習教育設施是不夠的,必須充分挖掘和整合駐區單位的學習教育資源,充分發揮駐區單位的作用。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特別是教育、文化單位要盡可能地向社區開放圖書室、閱覽室、活動室、教室等學習教育場所和其他有關設施;要積極開展駐區單位和社區的同創共建活動,共同參與,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各駐區單位要積極參與社區的學習活動,盡其所能為社區的學習活動提供財力、物力、人力和智力支持,共同促進學習型社區的健康發展。5、要加強學習型社區骨幹隊伍的建設。⑴抓好社區黨員幹部隊伍的學習。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帶頭學習,通過深入學習政治理論、精學本職業務、勤學修身知識,影響和帶動周圍的群眾學習,在全社區形成學習、研究、探索和創新的風氣。⑵抓好社區居委會幹部隊伍的學習。組織學習居委會組織法及有關法律法規、民主自治等有關知識,帶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基層民主自治建設,發揮社區居委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⑶抓好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學習。組織社區專兼職工作者和社區志願者學習管理和服務的知識和技能,樹立正確的觀念,更好地掌握為社區成員服務的本領。⑷培育和壯大社區學習輔導員隊伍。在社區黨團員、社區工作者、社區志願者及各級各類學校和機關團體中培養和挑選社區學習輔導員,並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五、考核評估學習型社區達標考評與示範社區、文明社區創建評選結合起來,並在適當時候評選創建學習型社區先進單位。從2006年起,在創建學習型社區先進單位的基礎上,評選學習型社區。學習型社區評選工作由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社區教育專業指導組負責組織實施。考評採取聽匯報、查資料、開座談會、抽樣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並把年終綜合考評與各有關部門日常檢查相結合。經考評,對達到「學習型社區」標準的,命名為「學習型社區」,頒發獎牌,予以表彰。對建設「學習型社區」活動實行動態管理。對已獲得「學習型社區」稱號的,每三年進行一次復查,復查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創建學習型社區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擺在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市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學習型社區創建工作,樹立大局意識、前瞻意識、發展意識和責任意識,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擔負起創建責任。社會各界和全體市民要積極參與,共同為把我市建設成為學習型城市而努力奮斗。

閱讀全文

與街道辦工作人員培訓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