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精準識別貧困村其他重要材料
精準扶貧抓好5項重點工作:一、切實做好精準識別到村到戶到人。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用兩個多月時間,自下而上集中開展精準識別工作,把全區538萬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到村、到戶、到人,其中100萬扶貧移民搬遷人口精準識別到屯、到戶。並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1、制定方案,組織力量。自治區制定精準識別貧困戶貧困村實施方案,明確精準識別的對象、原則要求、方法程序、流程圖、時間表。各地根據各自的實際制定工作方案並精心組織實施。組織好精準識別工作力量,實行自治區、市、縣、鄉、村、屯六級聯動機制。自治區各定點扶貧單位根據本單位派出第一書記的數量,按1∶3至1∶5的比例增派人員投入定點村的精準識別工作直到識別任務完成,各市、縣、鄉也根據精準識別任務組織足夠力量投入識別工作。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對投入到本縣精準識別工作的自治區、市、縣、鄉幹部、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統籌安排、統一培訓,組建精準識別工作隊,在村級組織和村幹部的參與配合下,對精準識別工作負總責。2、把握標准,掌握方法。把學習掌握貧困村、貧困戶的識別標准和方法列為培訓的重點,精心培訓,精準講解,使所有的培訓對象都能熟練掌握識別標准,運用「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的方法精準識別貧困戶,確保實際操作準確無誤。3、規范程序,把好關口。嚴格按照「兩入戶、兩評議、兩審核、兩公示、一公告」程序,把好群眾申請關、入戶調查關、民主評議關、公示監督關、審核確認關,建立完善精準識別糾錯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接受社會各方面監督,確保識別工作全過程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做到符合標準的一戶不漏,不符合標準的一戶不進。4、運用好識別成果,建立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台。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戶、貧困村屯,逐戶逐村建檔立卡登記,做到一村一冊、一屯一檔、一戶一卡,使建檔立卡精準到村到屯、到戶到人。充分利用精準識別成果,建立全區統一、數據集中、服務下延、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動態管理的扶貧大數據平台,構建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精準扶貧信息網路,為精準認定、精準扶持、精準管理、精準考核、精準脫貧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撐。在對貧困村、貧困戶進行識別的基礎上,按照統一標准,對脫貧村、脫貧戶進行精準識別。二、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產業富民。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找准路子,突顯特色,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1、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和扶貧政策,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扶貧開發的支持,突出培育支柱產業,延伸拓展關聯產業,每個村打造一個或多個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優勢產業。2、把產業扶貧的路子拓寬,既立足資源稟賦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抓好特色種養業,又因村因戶分類指導,發展特色農副產品、特色手工藝品等加工業,發展鄉村旅遊扶貧、電商扶貧、邊貿扶貧等,做到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3、創新產業扶貧方式,建立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增收脫貧聯動機制,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土地股份合作、貧困村集體資產入股經營等資產收益法,提高貧困群眾組織化程度,提升扶貧產業的集約化、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水平,讓貧困戶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增值收益。在抓好特色產業富民的同時,還要積極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對於有勞動能力但受制於當地發展條件的貧困人口,進一步加大就業幫扶力度,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服務和勞動維權等工作,加大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扶持,推動貧困群眾通過就地轉移就業或外出務工,實現脫貧致富。三、加快實施扶貧移民搬遷。對經過精準識別需要整屯搬遷的預先劃出紅線圖,列入扶貧移民搬遷規劃,遷出地原則上不再重復安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結合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合理安排搬遷安置地點,以靠近工業園區、特色農業示範區、中心城鎮搬遷為主,採取無土安置、有土安置,集中安置、插花安置等多種方式。統籌謀劃安置點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教育、衛生等公共資源配置,做好移民後續產業發展、遷出區域生態恢復、原有宅基地和耕地林地資源合理利用等工作。建房支出占移民搬遷總費用的大頭,合理確定扶貧移民搬遷住房建設面積和標准,根據精準識別的貧困程度對搬遷戶建房實行差異化補助和信貸支持,適當提高特困戶建房補助標准,延長貼息期限。對扶貧移民搬遷後轉為城鎮居民的,全部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與當地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務。制定和完善搬遷村民後續扶持政策,解除後顧之憂,不留「後遺症」,實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四、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1、加快構建貧困地區外通內聯的交通運輸體系,打通鄉鎮與村、村與村之間的斷頭路、瓶頸路,提高村屯道路硬化率,完善鄉村道路建、管、養、運機制,從根本上解決群眾行路難、運輸難問題。2、加強水利建設,加大對貧困地區抗旱水源建設、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3、大力實施貧困地區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提升供電服務水平,切實解決貧困村屯、貧困戶生產生活用電問題。4、加強貧困地區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光纜入村、入屯、入戶。全力做好貧困戶危舊房改造,切實保障貧困戶基本住房。五是以農村污水、垃圾治理為重點,深入推進改水、改廁、改灶、改圈工程,搞好村屯綠化美化,實現農村環境整治新提升。五、著力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1、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現象代際傳遞。進一步完善貧困家庭學生助學政策體系,落實好定戶、定人教育結對幫扶責任制,確保貧困家庭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輟學。優化貧困地區農村學校布局,統籌發展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全面改善學條件。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在有條件的地方適當集中學、集中入學,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鞏固率。落實貧困家庭「兩後生」職業學歷教育資助政策,實現應補盡補。拓展貧困家庭大學生資助渠道,通過發放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等實現助學全覆蓋。2、大力開展科技扶貧和文化扶貧,提高貧困農戶的科技、文化素質。3、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服務,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4、擴大農村低保范圍,適當提高低保標准,逐步實現低保線與貧困線「兩線合一」,做到應保盡保。5、大力推進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行動,強化對留守人員的動態管理和「一對一」聯系對接,建立關愛「三留守」人員服務機制,組建關愛互助隊伍,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留守婦女安居樂業、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B. 如何做好扶貧工作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扶貧開發主要抓好三個重點即1、以實施整村推進為「切入點」 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2、以強化培訓為重點,努力促進貧困地區剩餘勞動力轉移,3、以扶持龍頭企業為「切入點」努力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也就是「一體兩翼」。這三項工作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沒有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產業化調整結構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轉移和農業結構的調整,產業化扶貧這兩翼,貧困村和貧困農戶就富不起來。從今年開始,我們要按照「突出重點,縮短時間,加大投入,提高效益」的思路,對剩餘沒有解決溫飽低收入的貧困村,分期分批,集中力量,加大力度,整村推進。真正實現「抓一批,脫貧一批」的目標。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加快整村推進作為扶貧開發的重點任務,作為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切實增強工作的務實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工作上加大力度,在資金上安排重點傾斜,在扶持進度上優先安排。以「九牛爬坡人人出力」的勁頭攻艱克難。根據此戰略目標,結合我辦的業務范圍,和鹽、同、紅、扁擔溝吊庄管理區的扶貧開發的實際和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我認為,把扶貧工作拓展到農戶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實行產業化扶貧無疑是做好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最佳選擇。
一、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面向市場,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實施產業化扶貧,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於改變傳統的就生產抓生產、就農業抓農業、就扶貧抓扶貧的工作模式,真正實現由."救濟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產業化扶貧的關鍵是選准產業化發展項目。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當前大宗農副產品已明顯過剩,靠單純的糧食生產和傳統的種養項目難以保證農民穩定增收。同時,從近幾年農民增收情況看,農民收入增長的增長點已逐漸由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據統計,近年來全市農民純收人中,農業所佔份額下降,非農產業卻直線增加。因此,在扶貧項目選擇上,一方面要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上下功夫,挖掘農業增收的內部潛力。按照面向市場、效益優先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調整農業結構,新上一批市場前景好、增收潛力大的農業扶貧項目,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形成規模效應,增加農民收入。鹽同紅一線的貧困群眾已經創出了自己的品牌,比如:同心縣的「三紅一綠一黃一黑」(紅棗、紅蔥、枸杞;一綠是地模西瓜;一黃是馬鈴薯,一黑是「油葵」「三駕馬車」一起拉即1、是三紅一綠一黃一黑;2、是草畜產業;3、是勞務輸出,著力打造農業特色品牌,尤其以 建立「三紅」種植基地即4萬畝,枸杞800畝,地膜西瓜6.5萬畝和馬鈴薯28萬畝和油葵6萬畝最為突出。而鹽池也創出了自己特色品牌的八大產業:1、是以皮毛、肉絨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2、是以苜宿、檸條為主的草產業,3、是石油為主的鑽采業4、是煤炭、金屬鎂為主的礦產業、5、是以水泥、石膏為主的建材業、6、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葯材產業,7、是以蜂蜜、蕎麥為主的綠色保健食品業和生態旅遊業。因此扶貧項目的選擇應定位在實施生物工程、發展綠色食品上,重點實施三大扶貧項目,即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中葯材、以三紅一綠一黃一黑為主的種植業等、以皮毛肉絨加工的三大主導產業,力爭5年內三大產業總產值達到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非農產業,拓展新的增收空間。進一步抓好勞務輸出,努力種好「鐵桿樁稼」,今年上半年,吳忠市勞務輸出達5萬多人次,人均創收達2.1億元,為貧困戶增收奠定基礎。要圍繞農業興辦工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努力繁榮城鎮經濟,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同時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努力提高非農產業在農民收益中的比重。
二、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創新機制,強化服務
1、是創新扶貧資金投入和管理機制。扶貧資金的使用要堅持最大效益原則,發揮扶貧資金的引導功能,充分調動農戶自身投入的積極性,形成以農戶自己投入為主體,扶貧資金投入為導向,信貸、外資和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體系。使用扶貧資金不能 「撒胡椒面」,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良種引進比如:購買架子羊、基地建設,「龍頭」培植和信息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上。所有渠道下達的扶貧資金都要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的原則捆綁使用,確保扶貧資金發揮最佳效益。2、是創新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機制。在組織實施上,要抓大戶帶規模,抓基地促生產,抓「龍頭」促銷售,通過實行規劃落實;資金傾斜,科技指導;流通 聯結、領導幫扶等扶貧到村到戶的措施,抓點示範,培植一批種養加運專也大戶和專業村社,建設一批示範基地和龍頭企業,形成一批脫貧致富的扶貧典型,帶動產業化扶貧的健康發展。 三是政府要強化服務職能。要充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通過政策引導、幫助規劃提供服務來解決農戶迫切需要解決的信息、資金、技術、市場等問題,著力為扶貧項目的實施創造優良環境。當前,尤其要建立好產業化扶貧的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體系,保障扶貧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真正培育產業化經營的「龍頭」
龍頭」是產業化扶貧的支撐,只有通過各類「龍頭」組織的帶動,促進產、加、銷相互銜接,才能真正形成一體化經營的格局。「龍頭」企業或組織的帶動作用,有利於提高農副產品的商品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加快產業化扶貧的實施步伐,提高扶貧效益。結合鹽同紅一線的實際, 要大力扶持兩種「龍頭」:一是「龍頭」企業。扶貧資金不僅要向生產基地、農民,而且要向一批龍頭企業傾斜。當前,是以皮毛、肉絨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2、是以苜宿、檸條為主的草產業,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葯材產業,這些龍頭企業,一方面要加大對企業改制力度,擴大規模,改進工藝,提高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建一批高科技龍頭企業。二是中介組織。要鼓勵農民按照自願的原則,通過資本、技術、人力、 物力、信息的聯合,組建各類專業協會和銷售流通組織。政府要大力加強引導、扶持,提高中介組織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促成「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逐漸形成,努力創造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新機制。達到環節銜接緊,協調運轉快,服務功能強,綜合效益高的目的,真正把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結起來。
總之,一定要強化市場觀念,並且要用工業的經營理念,經營方式和現代化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使農業在工業的反哺中得到拓展,在市場的培育中趨於集約化,在科技的孵化中走向現代化。從而通過推動科技興農戰略,帶動產業化扶貧,進一步把產業化扶貧這篇文章做大做強,把產業化扶貧這盤棋走活,從而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C. 村民申請精準扶貧名額的步驟
為做好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根據全省和棗庄市農村扶貧開發精準識別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製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義
精準扶貧是新時期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核心,精準識別是實施精準扶貧的前提,是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整個流程中的關鍵內容和重要環節。通過精準識別,找出貧困村和貧困戶,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為扶貧開發瞄準對象提供科學依據。做好精準識別工作,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體現,是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前提,意義重要,責任重大。
二、貧困村精準識別工作
(一)工作方法
1.標准。根據省、市扶貧辦的要求,按照「一高一低一無」的標准識別貧困村,即行政村貧困發生率比全省貧困發生率(3.7%)高一倍以上、行政村2013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全省平均水平60%(6372元)、行政村無集體經濟收入。
2.規模。綜合考慮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農村貧困人口數量等因素,我市貧困村按照行政村總數的2%比例進行識別。
3.做法。按照貧困村識別標准,符合條件的行政村採取「村委會自願申請、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市扶貧開發精準識別工作領導小組審定」的流程進行。
4.登記內容。《貧困村登記表》包括基本情況、發展水平、基礎設施狀況、生產生活條件、公共服務情況、幫扶情況和幫扶成效等七個方面內容。登記的標准時點為2013年12月31日,標准時期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二)工作步驟和時間安排
第一步:規模分解。按照認定標准,將確定的貧困村識別規模分解到鎮街。
第二步:自願申請。各鎮街向各村宣傳貧困村申請條件和工作流程。各行政村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和村級組織充分討論基礎上,自願提出申請,報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形成貧困村初選名單。
第三步:公示公告。各鎮街對貧困村初選名單在各鎮街駐地進行公示(公示期為7天)。經公示無異議後報市農業(扶貧)部門,經市扶貧開發精準識別工作領導小組或市人民政府審定後進行公告(公告期為5天)。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7日前完成。
貧困村精準識別工作參考文本(見附件3)。
三、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方法和步驟
(一)工作方法
1.標准。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2300元(2010年不變價,相當於2013年現價2736元),省定農村扶貧標准為3000元(2010年不變價,相當於2013年現價3322元),我市定農村扶貧標准等同於省定標准。
2.規模。依據國家和省定農村扶貧標准,按照「市不漏鎮(街道)、鎮(街道)不漏村、村不漏戶」的原則,對所有行政村的貧困戶進行識別。識別工作要覆蓋所有有鄉村人口的鎮(街道)、行政村。行政村的貧困人口,有山區的鎮按貧困發生率5.5%的比例進行識別,沒有山區的鎮街按貧困發生率4.5%的比例進行識別。上述兩種類型的貧困發生率都是就整鎮街而言的,具體到各村,要實事求是、因村制宜,差的村比例可以高一些,好的村比例可以低一些,有些經濟發展好的村也可以沒有。在後續工作中,非省、市確定貧困村及所屬貧困戶由市、鎮負責扶持,直至脫貧。要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農業(扶貧)部門要加強與民政部門溝通,用好低保和精準識別的成果。
3.做法。要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採取「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和逐級審核」的方式進行貧困戶識別。
4.登記內容。《扶貧手冊》包括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幫扶責任人、幫扶計劃、幫扶措施和幫扶成效等六個方面內容。登記的標准時點為2013年12月31日,標准時期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二)工作步驟和時間安排
第一步:組織培訓。各鎮街要將貧困人口規模分解到行政村。開展好業務培訓工作,把貧困戶識別的目標任務、工作要求、具體方法等作為培訓的重點內容。把培訓重點放在鎮街機關幹部、村幹部兩級,確保每個鎮街都有一支工作隊伍、每個村都有明白人,確保精準識別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第二步:農戶申請。要把精準識別的相關政策宣傳到每個行政村和每個農戶,確保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在市農村扶貧開發精準識別工作領導小組和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按照識別標准和貧困人口分解規模,廣泛組織發動農戶自願申請,確保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全部納入識別范圍。
第三步:入戶調查。農戶提出申請後,由鎮街機關幹部會同村委會開展入戶調查,核實相關情況,對不符合條件的予以剔除,篩選出貧困戶初選名單。
第四步:民主評議。對貧困戶初選名單,各行政村要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民主評議。民主評議要有詳細的會議記錄,包括時間地點、參加人員、發言記錄、評選過程等內容。最後,根據評議結果,經村兩委集體研究,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駐村「第一書記」(或包村幹部)核實簽字後,確定貧困戶入選名單。
第五步:公示公告。先將入選名單在貧困戶所在的行政村進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為7天);經公示無異議後,報所在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確定出全鎮(街道)貧困戶名單,並在各行政村進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期為7天);第二次公示無異議後,各鎮街匯總後報市農村扶貧開發精準識別工作辦公室復審,復審後進行公告(公告期為5天)。以上工作要在2014年8月7日前完成。
第六步:建檔立卡。由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單位,對已確定的貧困戶填寫《扶貧手冊》。
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參考文本(見附件4)。
四、工作要求
按照「鎮(街道)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對貧困村、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工作。
(一)要依靠群眾。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在各個環節,都要高度重視並認真聽取農民群眾意見,讓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要認真組織開好村民代表會議,確保民主評議不走過場、不流於形式。
(二)要公開透明。貧困村、貧困戶的識別工作要嚴格按照工作流程進行,貧困村識別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貧困戶識別要做到「兩公示一公告」,該公開的公開,該公示的公示,該公告的公告。識別工作要有相關記錄和檔案資料,將所有過程和結果都向群眾公開,該走的步驟一步不能少,應有的環節一項不能落。切忌工作想當然、簡單化,嚴禁少數人暗箱操作,嚴禁優親厚友,嚴禁提供虛假信息,嚴禁拆戶、分戶和空掛戶。
(三)要確保質量。各鎮街要嚴把農戶申請關、入戶調查關、民主評議關、公示公告關,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入戶調查要做到符合標準的一戶不漏、不符合標準的堅決不入,確保精準識別工作高質量、高標准地完成。
(四)要按期完成。精準識別工作分兩階段進行。第一是培訓與試點階段,主要是做好方案制定和人員培訓,組織開展相關試點工作,於7月18日前完成。第二是全面展開階段,確保於8月7日前完成。試點工作與全面展開要壓茬進行。各鎮街在做好識別工作的基礎上,認真做好識別材料歸檔和貧困人口信息統計工作,貧困人口信息要按照國家標准和省定標准分層次統計。
五、加強組織領導
各鎮街、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精準識別工作,強化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農業、財政、民政、經管等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副組長,各鎮街分管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工作督導檢查。各鎮街也要建立健全工作機構,成立相應領導小組具體抓、靠上抓。各鎮街要抽調人員專門負責這項工作,特別是要組織機關幹部進村入戶,在每個村成立3-5人的工作班子,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抓好這項工作。各鎮街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經費,用於精準識別工作所需的宣傳培訓、材料印刷、數據錄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支出。省、市委已將扶貧開發工作納入科學發展綜合考核,精準識別工作是今年對各級考核的重要內容。市裡將對各鎮、街道精準識別工作跟蹤督導,對工作質量完成差、進度達不到要求的鎮街,在全市進行通報。各鎮街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督導考核,確保精準識別工作扎實有序開展。
D. 通過法律進村入戶可以實現扶貧先扶志正確嗎
通過復法律進村入戶可以實現扶貧要制先扶智,這個是正確的,要讓人有致富的門路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最後的沖刺階段,雖說扶貧和脫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結合聽來的和實際接觸到的扶貧工作,有一點體會就是,扶貧先扶志必須要落到實處。
扶貧先扶志,這是老話重提,但是這話必須要提,而且是不得不提。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數不清的工作隊進村入戶幫扶,無數的黨員幹部和貧困群眾結了對子,這些扶貧力量就猶如一束束火把,點亮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讓貧困群眾更加堅定了脫貧的信心和決心。在空前的幫扶力度之下,在貧困群眾十足的干勁當中,相當一部分貧困群眾擺脫貧困,過上了富裕幸福的好日子。
E. 中央提出了扶貧工作六個精準是什麼
在扶持對象識別上下功夫,確保「扶持對象精準」
認真學習借鑒威寧「四看」識貧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有沒有讀書郎)進村入戶認真調查和甄別貧困戶,抓好貧困農戶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創新「三公示一公告」( 鄉、村、組三級公示評議和縣公告)的工作程序,確保扶持對象精準。識別出貧困村175個54664戶貧困戶,貧困戶人口18.16萬人;縣委、縣政府於6月4日印發了《大方縣縣鄉村幹部遍訪貧困村貧困戶工作方案》;並於6月4-5日帶頭到鳳山鄉白雞村開展遍訪活動。完成精準扶貧工作手冊的印製;完成2015年減少4萬貧困人口任務的責任分解落實。
在扶貧項目決策上下功夫,確保「項目安排精準」
根據資源優勢,把產業項目與農民意願相結合,「造血式」扶貧與「輸血式」救濟相結合,近期脫貧與長遠致富相結合。根據市場,把貧困戶吸入產業,實施短期、中期、長期項目配套措施,以短養長,長短結合,使近期脫貧與長遠致富一脈相承。因地制宜制定了《貴州省大方縣扶貧開發十二五綜合規劃<2011-2015年>》、《貴州省連片特困地區大方縣扶貧特色優勢產業試點項目規劃》、《大方縣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大方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級產業扶貧規劃》和《大方縣2015-2018年扶貧攻堅產業培育行動計劃》等產業扶持發展規劃。
在扶貧資金管理上下功夫,確保「資金使用精準」
一是貫徹執行《貴州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報賬制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有關規定,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督跟著資金走」的原則,建立完善扶貧項目立項、審批、實施、驗收、評估等管理制度。二是扶貧項目管理實施嚴格執行項目公開制、管理責任制、考核獎懲制,做到項目審批有實施方案和資金使用預算,項目實施有技術指導、規定標准和工程進度報表,項目竣工有質量驗收登記和後續管理措施。三是把扶貧資金安排與減貧成效掛鉤,加大按扶貧成效分配資金的比重。四是完善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發揮好12317扶貧監督舉報電話作用,對扶貧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安全、規范運行。今年上半年,完成對2014年下達的8703.98萬元資金項目的督促指導;完成對2014年第二批財政扶貧資金項目(312個項目,4155.99萬元)的實施方案評審工作;完成2015年下達全縣第一批財政扶貧資金4567.32萬元的安排工作。
在落實好「六個到村到戶」上下功夫,確保「措施到戶精準」
以結對幫扶到村到戶促和諧。創新「54321」結對幫扶措施,要求幫扶幹部對照精準扶貧工作手冊,把戶主和幫扶責任人聯系電話、貧困現狀、貧困原因、幫扶措施、幫扶成效、每次幫扶內容等認真填寫完善,做到戶有冊、村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完成幫扶單位選派共896個、7511人,已與貧困對象35689戶、122562人結成對子,實現全縣290個行政村的扶貧對象結對幫扶全覆蓋。
以產業扶持到村到戶保增收。圍繞草地生態畜牧業、中葯材、核桃、獼猴桃等特色產業,讓土地種出「搖錢樹」,產出「金元寶」。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技人員+村集體+農戶(土地流轉戶)+貧困戶」發展模式。在充分發揮政府協調主導作用,依託專業合作社信息、市場等優勢,用活、釋放農技人員技術紅利,激活村集體資產,整合土地流轉戶、貧困戶、縣金融部門、保險公司等相關資源,以大山鄉為試點,規模化、規范化、市場化種植生態天然有機反季節蔬菜,實現各投資、參與方利益雙贏和貧困戶增收。
以教育培訓到村到戶拔窮根。牢固樹立「扶智就是挖窮根」理念,大力實施「9+3」計劃、「雨露計劃·圓夢行動」和勞動力轉移培訓,提升勞動力綜合素質,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完成農業勞動力轉移培訓37224人,「雨露計劃」培訓2560人,小城鎮建設農村人口轉移就業3146人。
以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改窮貌。2015年農村危房改造計劃2373戶,計劃投資4997萬元,目前累計開工314戶,開工率13%,竣工79戶,竣工率3.3%。
以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挪窮窩。對2012至2013年的扶貧生態移民工程信息系統數據進行清理、核實、整改;完成2014年扶貧生態移民安置點指標工作;2015年實施的鳳山鄉和星宿鄉方案已上報發改部門審批;完成2016年扶貧生態移民工程項目申報相關材料,做好項目的申報工作。
以基礎設施建設到村到戶富農村。大力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電、小康房、小康訊、小康寨等「6+2」行動計劃,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今年上半年,小康路:完成村級以上通村水泥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631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95.5%;村以下通組(寨)道路和人行步道建設完成投資2425.75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9%。小康房:建設開工290戶,竣工65戶,累計完成投資1294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44.6%。小康水:累計完成投資6908.19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7.7%。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0.0893萬人,發展農村耕地灌溉面積完成2.4234萬畝,新增機井2口。小康訊:累計完成投資586.32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1.9%。完成8個新增自然村通電話,7個行政村通寬頻。小康電:2015年計劃投資2507萬元,目前,全部項目正處於招投標階段。小康寨:累計完成投資2598.50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8.9%,完成7809戶三改及庭院硬化工程、18個便民設施、18個文體活動設施、53個污水處理設施和360套照明設施。小康校:累計完成投資14387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50%。小康醫:2015年計劃投資2119.8萬元,完成268萬元人才建設投資、11個醫用輔助用房建設、14個特殊科室建設、2個醫院基礎設施建設、15個醫院信息化系統建設、完善20個村衛生室建設。任務正按規劃進度穩步推進。
在選派貧困村第一書記上下功夫,確保「因村派人精準」
選派優秀幹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主要從優秀大學生村官、創業致富能手、復退軍人、返鄉農民工或各級機關優秀年輕幹部、後備幹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優秀人員中選派。第一書記任職考核結果作為評選先進、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2015年,從縣直以上單位遴選175人到行政村掛職「第一書記」,共組建31個工作分隊和247個駐村工作組1355人幫扶全縣31個鄉鎮。選配、培育好村支兩委及農村致富帶頭人,夯實農村基層基礎。在注重選派優秀年輕黨員幹部到村任支部書記的同時,對種養業能手、農村經紀人、專業技術人才、知識型人才給予項目、技術、信息、資金等扶持,精準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發揮「領頭羊」作用,帶動貧困戶致富。推行駐村幹部「一月一述評」,探索「駐村幹部互評」機制,每月評選20名縣級優秀駐村幹部,激發駐村幹部工作活力。
在落實「扶貧對象退出機制」上下功夫,實現精準脫貧,確保「脫貧成效精準」
通過建立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退出工作機制,嚴格退出程序和標准,對扶貧對象進行動態管理,做到貧困戶有進有出。對貧困鄉村實行「摘帽不摘政策」,鼓勵早脫貧,形成「早脫帽子早有好處,不脫帽子還有約束」的導向。目前,我縣已實現重點縣和8個鄉鎮「減貧摘帽」。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堅決打贏扶貧開發這場攻堅戰。
F. 貧困識別方式
關於我縣精準識別貧困的探索與思考
依據國務院扶貧辦《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抓住全縣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的試點工作契機,探索建立了貧困戶精準識別「十步工作法」,確保了符合實際、群眾決策、規模適度、透明公開、對象准確,為後續的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步工作法」具體操作步驟
第一步宣傳發動:扶貧攻堅是貧困地區的頭等大事,要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扶貧對象的精準識別是第一道「關口」。貧困戶的識別工作事關農村發展與穩定,政策敏感性極強,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上訪、集訪,甚至是群體性事件。為此,貧困人口的識別工作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公認,做到民主評議與集中決策相結合。首先要在宣傳上正確引導、把握好輿論導向。通過廣播電視、通訊網路、宣傳標語、召開會議、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宣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新階段扶貧開發綱要、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2013年底年人均純收入2736元的等值扶貧標准、縣域貧困狀況及發展要求、村內實際及發展趨勢等。
第二步普遍調查:普遍調查是確定規模的前提和依據,只有進村入戶,逐一走訪,才能了解村情、社情和民情,特別是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通過查看基礎設施、住房環境、產業發展現狀,拉家常了解其家庭種養、勞務、經營及其他收入,用表冊去記錄他們的生產資料、勞動能力、收入狀況、致貧原因和發展願望,為規模控制建立依據,為精準幫扶及貧困村的確定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步規模控制:在普遍調查的基礎上,以村級人均純收入為主,充分考慮海拔高度、交通水利設施、人均耕地面積、村民住居環境、整體貧困程度及已開展項目扶持情況,鄉(鎮)商縣扶貧移民局合理確定該村貧困發生率、本輪貧困人口扶持規模,並初步劃分到社。
第四步農戶申請:在宣傳發動、普遍調查的基礎上,鼓勵貧困戶丟下思想包袱、放下「面子」自主書面申請,同時引導家庭經濟基礎較好、收入較高的群眾不要「湊熱鬧」,告知整家外出人員自主報名申請(可電話申請)。
第五步群眾評議:以社為單位召開群眾會議,按照初步劃分到社的貧困人口數量,要求群眾客觀公正評價,體現群眾參與、民主決策,實行倒排序,最困難的戶排第一(五保、孤兒、無勞動能力戶除外,按《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相關規定扶持),依次類推。確定第一至貧困人口數量臨界的戶為初步對象。
第六步初步公示:按照群眾評議的貧困戶初步對象,實行倒排序進行初步公示。公示範圍:全村各社初步遴選的貧困戶對象;公示內容:主要包括戶主姓名、家庭人口、貧困主因、收入概況;公示地點:社內交通要塞、集中院戶區、人口密集區,村級辦公陣地、村人口密集區;公示時間:7天;公示要求:強調對公示內容有異議的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反映,包括認為該納入未納入的對象,明確聯系人、聯系電話及地址。
第七步聽取意見:駐村工作隊負責採取開門納諫的方式,通過電話、面談等方式,傾聽廣大村民對群眾評議確定的初步對象、初步公示內容的意見與建議。
第八步深度核查:駐村工作隊協同村「兩委」,對聽取意見環節中反映的問題歸納梳理之後,進行深度走訪核查,特別是反映的未進入名單人員比已進入名單(參照對象)更貧困的問題,要深入了解,進行比對,確定擬競爭人員名單。
第九步民主評定:駐村工作隊組織召開由村內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先集中商討將每個社最困難的1—3戶直接納入貧困戶名單(避免因這些戶經濟基礎差、人際交往窄、認可度低被漏選),再組織上述人員及初步對象、擬競爭人員參加的民主評定會,然後由擬競爭人員及參照對象先後陳述理由,再進行民主投票,按照村內平衡、規模不突破原則確定貧困戶對象,宣布納入本村貧困戶名單。
第十步公示公告:將民主評定環節確定的對象及相關信息予以公示公告,公告地點除初步公示區域外,鄉鎮在政務公開欄、網站公開公告,縣級在扶貧移民局網站。實行一戶一卡、一村一冊、一鄉一簿,縣扶貧移民局負責聯網信息化管理機制建設。
G. 如何對貧困群眾培訓工作進行監督
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而人大監督就是這道防線的最高「守護神」。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對同級人民法院的日常工作進行監督是人大常委會的法定職責。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機制不健全等原因,各級人大常委會的監督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實踐證明,只有加強人大常委會對人民法院的工作監督,才能確保司法公正,才能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結合我國憲法、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工作實踐來看,要加強人大常委會對人民法院的工作監督,就必須著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嚴把「入口」關,選好「操刀人」。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除院長以外,上至副院長下至普通審判員,都是由本級人大常委會任命產生的,但現在的任命程序大多是形式性審查,缺乏任前實務考察環節,不能保證被任命人員完全符合工作要求。為此,我們應當在任前法律考試、表態發言等常規性考察措施之外,通過旁聽審判、走訪案件當事人和律師、案協作單位工作人員等方式,全面了解擬任命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實績,把那些法律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群眾公信度高的幹部配備到審判工作崗位上,把那些德、能、勤、績、廉存在問題的幹部擋在審判崗位之外,確保人大常委會任命的審判工作人員不僅案能力強,而且能夠真正踐行司法為民的宗旨要求,使人民群眾有理由信服審判人員及其作出的司法裁判,進而信服社會主義法治。二、以旁聽促執法,保障程序正義。各級人大常委會應當組織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不定期的深入本級人民法院旁聽審判人員對具體案件的審判,尤其是要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有重大影響的、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的旁聽和監督,確保審判人員嚴格遵守法律程序、切實履行審判職責,以庭審程序正義保障案件實體正義。各級人大常委會應當按照事前不打招呼、事中不幹涉案、事後要求釋案說法的原則進行旁聽和監督,既不能聽而「無為」,也不能對案件的實體裁判「指手畫腳」,要把監督的重點放在相關訴訟程序的遵守和執行上。要通過旁聽提高審判人員的庭審駕馭能力和當庭裁判能力,增加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對裁判結果的信服指數,進而提高司法公信力。要通過旁聽提高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法律素養,為監督執法、保證法律實施提供有力支撐。三、關注熱點問題,適時監督整改。各級人大常委會應當廣開言路,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廣泛了解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適時確定各個時期不同的工作議題,使人大監督緊貼群眾實際需求,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要充分運用視察調研、執法檢查、聽取專項工作報告、特定問題調查等監督手段,全面了解和掌握人民法院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科學分析其中症結,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交由人民法院限期整改,並通過後續跟蹤督確保整改實效。四、加強個案督,以個案問題促全面提高。各級人大常委會應當高度重視涉法涉訴信訪個案,認真對待當事人的信訪訴求,嚴格依據法律規定分類處理和跟蹤督,既不能以司法獨立為由推脫不理,也不能越俎代庖為人民法院提供「指導性」意見。對於無理取鬧、明顯缺乏法律依據的信訪事項,要做好法律解釋工作,消除當事人不必要的誤解和疑慮,勸說當事人罷訪息訴並依法履行裁判義務;對於確屬人民法院工作不力、程序不當引起的信訪個案,人大常委會應當理直氣壯的進行監督和糾正,切實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同時,人大常委會應當根據一定時期內信訪個案集中反映的普遍性問題,要求人民法院專題報告某一方面的工作情況,著重就信訪突出問題進行反思和整改,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杜絕發生類似問題。五、嚴格責任追究,樹立監督權威。有的地方、有的審判人員濫用司法職權、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不僅給當事人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害,也給司法公信力蒙上了厚厚的陰影,使公眾的法治信仰受到沖擊和踐踏。為此,各級人大常委會應當建立健全審判人員問責制度,細化問責的事由和程序,切實發揮詢問和質詢、特定問題調查、撤職、批轉檢察機關和監察部門立案查處等監督手段的作用,不斷加大問責力度,樹立人大監督權威,使有權必有責、有錯必究真正落到實處,確保審判人員時刻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提升司法公信力。(李榜勇)
H. 如何做好貧困戶一戶一就業的動員工作
就業,重要的民生工程。脫貧攻堅,是我們必須要打贏的一場重要戰役。解決就業,是變「輸血型」扶貧為「造血型」扶貧的重要方式,對於絕大多數貧困家庭來說,解決了就業,就能夠迅速擺脫貧困。
廣泛收集信息,搭建就業平台。配合縣扶貧部門開展貧困人口就業情況摸查工作,依據貧困人口數據信息,組織專門人員進村入戶,准確掌握貧困人口中已就業和有勞動能力、就業意願未就業人員的基本情況。通過開展就業援助活動幫扶貧困勞動力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實現貧困大學生就業全安置、整合政府補貼類工作崗位安置就業、扶持發展脫貧工廠等載體吸納就業等舉措,確保有就業意願、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就業。
通過開展調研摸清轄區內適合居家就業的產業項目,挖掘有可分發回購業務的企業,並重點對轄區內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低收入人群和就業困難人員進行調查摸底,掌握他們對居家就業和培訓的需求情況,建立健全相關台賬;以鄉鎮(社區)為單位,根據當地產業發展實際,結合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低收入人群和就業困難人員的自身條件和實際需求,確定帶動居家就業的主要項目,原則上要實現「一鎮一品」、「一鎮一項」。各區(市、縣)至少要打造一個居家就業項目示範點。可重點引導從事家庭手工業(雕刻、刺綉、竹編、繪畫、飾品等工藝美術品製作、電子元件、服裝等產品加工裝配)、社區服務業(家庭服務業)、電子商務(網店經銷)、特色種養殖業等;鼓勵和支持企業帶動勞動者居家就業,把適於居家加工的產品、工序委託勞動者加工製作;根據產業發展實際和群眾需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在市場優勢突出,產業基礎較好,群眾需求強烈的區域建立居家就業扶貧基地、居家就業扶貧車間,並逐步推廣;充分發揮企業和致富帶頭人、技術能人的引領作用,利用「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能人+基地十農戶」等模式,逐步提升居家就業產業的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水平。
同時,創新培訓模式,結合各鄉鎮(社區)確定的居家就業項目開展有特色有針對性的居家就業職業技能培訓,並納入當地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范圍,以培訓促進居家就業的數量和質量;培育壯大農村勞務經紀市場,充分發揮農村勞務經紀人掌握企業信息情況,積極引導企業將適合居家生產的產業鏈向鄉鎮(社區)轉移,帶動居家就業發展,並探索對農村勞務經紀人實行獎補的工作機制。
I. 如何開展好感恩奮進教育,增強貧困群眾感恩意識,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一是結對幫扶教育引導。
在縣級扶貧集團、駐村工作隊及結對幫扶幹部入戶調回查、共同制訂脫貧方案時答,特別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勵他們自主創業就業,在政府、社會力量的幫助下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脫貧。
二是強化宣傳輿論引導。
在全縣統一編寫的扶貧宣傳標語中,在編印的扶貧政策宣傳小冊子里,都有「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有關內容,引導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幹事創業、主動脫貧致富意識。
三是注重親情道德引導。
全縣擬以縣委、縣政府的名義,有針對性地給貧困家庭的外出務工群眾寫一封公開信。
教育他們在外出務工的同時,不要遺忘家裡的留守老人,要安排好老人在家的生活,常回家看看,給予關愛,發揚忠縣忠孝忠義精神,依法履行贍養父母義務,雙向互動扶貧脫貧。
四是加強培訓提升脫貧能力。
縣扶貧辦、縣級各扶貧集團近期加大加快了對貧困群眾的各類培訓力度,重點實施貧困人口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
全縣統籌扶貧、農業、人力社保、城鄉建
J. 如何確保貧困戶精準識別100
構建自治區、兩公示、創新產業扶貧方式,不留「後遺症」、改廁。2、垃圾治理為重點,完善鄉村道路建、標准化、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喪失勞動能力、到戶,實現搬得出、公平公正。 3,做到一村一冊、動態管理的扶貧大數據平台、市、鄉、區)黨委:一,又因村因戶分類指導、服務下延、助學金、能致富。自治區黨委。優化貧困地區農村學校布局。進一步完善貧困家庭學生助學政策體系,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留守婦女安居樂業。把學習掌握貧困村、脫貧戶進行精準識別,根據精準識別的貧困程度對搬遷戶建房實行差異化補助和信貸支持、文化素質,切實解決貧困村屯。對經過精準識別需要整屯搬遷的預先劃出紅線圖,按1∶3至1∶5的比例增派人員投入定點村的精準識別工作直到識別任務完成。並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貧困戶的識別標准和方法列為培訓的重點、新型城鎮化、宜商則商、兩評議。 4、審核確認關、大力開展科技扶貧和文化扶貧。組織好精準識別工作力量,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家庭農場,使所有的培訓對象都能熟練掌握識別標准,把全區538萬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到村,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使建檔立卡精準到村到屯,找准路子、村、精準考核,在有條件的地方適當集中辦學,延長貼息期限,組織力量。 1,落實好定戶,全部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特色農業示範區、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縣、中小河流治理,明確精準識別的對象、屯六級聯動機制。五是以農村污水。各地根據各自的實際制定工作方案並精心組織實施,與當地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務。制定和完善搬遷村民後續扶持政策,組建關愛互助隊伍、政府決定用兩個多月時間、就業服務和勞動維權等工作。 2,逐步實現低保線與貧困線「兩線合一」、一戶一卡、宜工則工、互聯互通、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和扶貧政策、品牌化水平、宜游則游、方法程序,加大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扶持,提升供電服務水平,確保實際操作準確無誤,切實保障貧困戶基本住房、貧困戶生產生活用電問題,推動貧困群眾通過就地轉移就業或外出務工,建立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增收脫貧聯動機制、特色手工藝品等加工業、邊貿扶貧等、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產業富民、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規模化,既立足資源稟賦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兩審核。 4、職業教育,增加工資性收入,推動光纜入村、鄉也根據精準識別任務組織足夠力量投入識別工作。結合工業化、信息共享。建房支出占移民搬遷總費用的大頭,強化對留守人員的動態管理和「一對一」聯系對接,建立關愛「三留守」人員服務機制,對精準識別工作負總責。在抓好特色產業富民的同時、切實做好精準識別到村到戶到人。在對貧困村,為精準認定,深入推進改水、駐村工作隊員統籌安排、大力推進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行動、入戶,做到宜農則農,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確保貧困家庭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提高村屯道路硬化率、加強水利建設、把產業扶貧的路子拓寬。五,按照統一標准、集中入學、貧困村集體資產入股經營等資產收益辦法。 5、輟學,其中100萬扶貧移民搬遷人口精準識別到屯、遷出區域生態恢復,實行自治區、縣、著力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突顯特色,確保識別工作全過程公開透明、鄉。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運用好識別成果、統一培訓,不符合標準的一戶不進、加快構建貧困地區外通內聯的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實施扶貧移民搬遷,做到應保盡保,抓好特色種養業。充分利用精準識別成果,搞好村屯綠化美化,延伸拓展關聯產業、擴大農村低保范圍、市,進一步加大就業幫扶力度、中心城鎮搬遷為主。對扶貧移民搬遷後轉為城鎮居民的,接受社會各方面監督、義務教育。全力做好貧困戶危舊房改造、到戶、可發展,適當提高低保標准、管,阻斷貧困現象代際傳遞,組建精準識別工作隊、時間表,精心培訓,每個村打造一個或多個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優勢產業,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精準講解,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貧困戶進行識別的基礎上。對於有勞動能力但受制於當地發展條件的貧困人口,從根本上解決群眾行路難,解除後顧之憂、貧困村屯,適當提高特困戶建房補助標准、到戶到人。 4,讓貧困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增值收益,運用「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的方法精準識別貧困戶、鄉幹部、縣、到人、一屯一檔,以靠近工業園區。統籌謀劃安置點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教育、留守老人安享晚年。各縣(市,實現脫貧致富,集中安置。自治區各定點扶貧單位根據本單位派出第一書記的數量。落實貧困家庭「兩後生」職業學歷教育資助政策。 2。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扶貧開發的支持、養。三、市,做到符合標準的一戶不漏、因病返貧問題,自下而上集中開展精準識別工作、村與村之間的斷頭路,合理安排搬遷安置地點,切實解決因病致貧。拓展貧困家庭大學生資助渠道、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扶貧產業的集約化,做好移民後續產業發展,加大對貧困地區抗旱水源建設、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原則要求,掌握方法,合理確定扶貧移民搬遷住房建設面積和標准。 3、加強貧困地區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公示監督關。二。 3、有土安置,實現農村環境整治新提升。 3、規范程序,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採取無土安置、精準扶持,發展特色農副產品,建立完善精準識別糾錯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逐戶逐村建檔立卡登記、助學貸款等實現助學全覆蓋,提高貧困農戶的科技: 1、精準管理、村五級精準扶貧信息網路,列入扶貧移民搬遷規劃、數據集中、穩得住、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嚴格按照「兩入戶、一公告」程序、把握標准、入屯,通過發放獎學金,發展鄉村旅遊扶貧、入戶調查關,實現應補盡補,突出培育支柱產業,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鞏固率,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建立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台。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民主評議關精準扶貧抓好5項重點工作,遷出地原則上不再重復安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制定方案,把好群眾申請關,打通鄉鎮與村、縣、插花安置等多種方式,還要積極促進農民轉移就業、電商扶貧,全面改善辦學條件。自治區制定精準識別貧困戶貧困村實施方案,提高貧困群眾組織化程度。 1,在村級組織和村幹部的參與配合下、大力實施貧困地區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四、定人教育結對幫扶責任制、運機制、瓶頸路、流程圖,對脫貧村、精準脫貧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撐,各市。 1、政府對投入到本縣精準識別工作的自治區、衛生等公共資源配置,把好關口、改灶、原有宅基地和耕地林地資源合理利用等工作。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戶、改圈工程、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做好職業技能培訓。 2,建立全區統一、運輸難問題,統籌發展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