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預防環境污染
一、充分認識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群眾消費水平顯著提高的情況下,全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多數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工業產品的污染排放強度下降,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和治理得到加強,核與輻射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人民群眾的參與度明顯提高,我國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二)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國環境保護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環境形勢嚴峻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許多城市空氣污染嚴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開始顯現,土壤污染面積擴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劇,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存在隱患。生態破壞嚴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廣,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20多年來集中出現,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三)環境保護的法規、制度、工作與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法制不夠健全,環境立法未能完全適應形勢需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保護機制不完善,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多,污染治理進程緩慢,市場化程度偏低。環境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環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監管能力薄弱,國家環境監測、信息、科技、宣教和綜合評估能力不足,部分領導幹部環境保護意識和公眾參與水平有待增強。
(四)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堅持執政為民、提高執政能力的實際行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加強環境保護,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更快更好地發展;有利於帶動環保和相關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加就業;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人均壽命;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為子孫後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痛下決心解決環境問題。
二、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
(五)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切實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監管體制,建立長效機制,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六)基本原則。
———協調發展,互惠共贏。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堅持節約發展、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實現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強化法治,綜合治理。堅持依法行政,不斷完善環境法律法規,嚴格環境執法;堅持環境保護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規劃,突出預防為主的方針,從源頭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所有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必須符合環保要求,做到增產不增污,努力實現增產減污;積極解決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
———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環境科學技術,以技術創新促進環境問題的解決;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機制,完善環保制度,健全統一、協調、高效的環境監管體制。
———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區規劃,統籌城鄉發展,分階段解決制約經濟發展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改善重點流域、區域、海域、城市的環境質量。
(七)環境目標。到2010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和農村飲水水質、全國地表水水質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質有所好轉,草原退化趨勢有所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修復面積有所增加,礦山環境明顯改善,地下水超采及污染趨勢減緩,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的生態功能基本穩定,村鎮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到2020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三、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八)促進地區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各地區要根據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生態狀況、人口數量以及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將區域經濟規劃和環境保護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在環境容量有限、自然資源供給不足而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實行優化開發,堅持環境優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同時率先完成排污總量削減任務,做到增產減污。在環境仍有一定容量、資源較為豐富、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實行重點開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合理利用環境承載能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同時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做到增產不增污。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實行限制開發,在堅持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選擇發展方向,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確保生態功能的恢復與保育,逐步恢復生態平衡。在自然保護區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區實行禁止開發,依法實施保護,嚴禁不符合規定的任何開發活動。要認真做好生態功能區劃工作,確定不同地區的主導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必須依照國家規定對各類開發建設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決策,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論證。
(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各地區、各部門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編制各項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制訂和實施循環經濟推進計劃,加快制定促進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相關標准和評價體系,加強技術開發和創新體系建設。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根據生態環境的要求,進行產品和工業區的設計與改造,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在生產環節,要嚴格排放強度准入,鼓勵節能降耗,實行清潔生產並依法強制審核;在廢物產生環節,要強化污染預防和全過程式控制制,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合理延長產業鏈,強化對各類廢物的循環利用;在消費環節,要大力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和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大力推行建築節能,發展綠色建築。推進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回收,建設節水型城市。推動生態省(市、縣)、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環境友好企業和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等創建活動。
(十)積極發展環保產業。要加快環保產業的國產化、標准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強政策扶持和市場監管,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打破地方和行業保護,促進公平競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環保產業的發展。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環保技術裝備和基礎裝備,在立足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努力掌握環保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大力提高環保裝備製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自主製造。培育一批擁有著名品牌、核心技術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能夠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優勢環保企業。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推進環境咨詢市場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
四、切實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十一)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要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設好城市備用水源,解決好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把淮河、海河、遼河、松花江、三峽水庫庫區及上游,黃河小浪底水庫庫區及上游,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太湖、滇池、巢湖作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點。把渤海等重點海域和河口地區作為海洋環保工作重點。嚴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的工業污水。
(十二)以強化污染防治為重點,加強城市環境保護。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到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60%;著力解決顆粒物、雜訊和餐飲業污染,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對污染企業搬遷後的原址進行土壤風險評估和修復。城市建設應注重自然和生態條件,盡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灘塗濕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動物等自然遺產,努力維護城市生態平衡。
(十三)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快原煤洗選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加強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新(擴)建燃煤電廠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電廠外,必須同步建設脫硫設施或者採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嚴格控制新(擴)建除熱電聯產外的燃煤電廠,禁止新(擴)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企業。2004年年底前投運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標的燃煤電廠,應在2010年底前安裝脫硫設施;要根據環境狀況,確定不同區域的脫硫目標,制訂並實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規劃。對投產20年以上或裝機容量10萬千瓦以下的電廠,限期改造或者關停。制訂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治理規劃,開展試點示範。加大煙塵、粉塵治理力度。採取節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積極發展核電,有序開發水能,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十四)以防治土壤污染為重點,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超標耕地綜合治理,污染嚴重且難以修復的耕地應依法調整;合理使用農葯、化肥,防治農用薄膜對耕地的污染;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與生態農業,加大規模化養殖業污染治理力度。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搞好作物秸稈等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發展縣域經濟要選擇適合本地區資源優勢和環境容量的特色產業,防止污染向農村轉移。
(十五)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重點,強化生態保護。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並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原植被恢復、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態治理工程;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經濟社會發展要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建設節水型社會;發展適應抗災要求的避災經濟;水資源開發利用活動,要充分考慮生態用水。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加強礦產資源和旅遊開發的環境監管。做好紅樹林、濱海濕地、珊瑚礁、海島等海洋、海岸帶典型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
(十六)以核設施和放射源監管為重點,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全面加強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國家對核設施的環境保護實行統一監管。核電發展的規劃和建設要充分考慮核安全、環境安全和廢物處理處置等問題;加強在建和在役核設施的安全監管,加快核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步伐;加強電磁輻射和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監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監管體系。
(十七)以實施國家環保工程為重點,推動解決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國家環保重點工程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舉措,從「十一五」開始,要將國家重點環保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有關專項規劃,認真組織落實。國家重點環保工程包括:危險廢物處置工程、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燃煤電廠脫硫工程、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工程、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工程、環境管理能力建設工程。
五、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十八)健全環境法規和標准體系。要抓緊擬訂有關土壤污染、化學物質污染、生態保護、遺傳資源、生物安全、臭氧層保護、核安全、循環經濟、環境損害賠償和環境監測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草案,配合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修改工作。通過認真評估環境立法和各地執法情況,完善環境法律法規,作出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的規定,重點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完善環境技術規范和標准體系,科學確定環境基準,努力使環境標准與環保目標相銜接。
(十九)嚴格執行環境法律法規。要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不正常運轉治理設施、超標排污、不遵守排污許可證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開發建設和開展旅遊或者違規采礦造成生態破壞等違法行為,予以重點查處。加大對各類工業開發區的環境監管力度,對達不到環境質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強部門協調,完善聯合執法機制。規范環境執法行為,實行執法責任追究制,加強對環境執法活動的行政監察。完善對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機制,研究建立環境民事和行政公訴制度。
(二十)完善環境管理體制。按照區域生態系統管理方式,逐步理順部門職責分工,增強環境監管的協調性、整體性。建立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國家加強對地方環保工作的指導、支持和監督,健全區域環境督查派出機構,協調跨省域環境保護,督促檢查突出的環境問題。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環境質量負責,監督下一級人民政府的環保工作和重點單位的環境行為,並建立相應的環保監管機制。法人和其他組織負責解決所轄范圍有關的環境問題。建立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實行職業資格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強環保機構建設,落實職能、編制和經費。進一步總結和探索設區城市環保派出機構監管模式,完善地方環境管理體制。各級環保部門要嚴格執行各項環境監管制度,責令嚴重污染單位限期治理和停產整治,負責召集有關部門專家和代表提出開發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查意見。完善環境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配合司法機關辦理各類環境案件。
(二十一)加強環境監管制度。要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將總量控制指標逐級分解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並落實到排污單位。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禁止無證或超總量排污。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對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生態破壞嚴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態恢復任務的地區,暫停審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對生態有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建設項目未履行環評審批程序即擅自開工建設或者擅自投產的,責令其停建或者停產,補辦環評手續,並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生態治理工程實行充分論證和後評估。要結合經濟結構調整,完善強制淘汰制度,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及時制訂和調整強制淘汰污染嚴重的企業和落後的生產能力、工藝、設備與產品目錄。強化限期治理制度,對不能穩定達標或超總量的排污單位實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間應予限產、限排,並不得建設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項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完善環境監察制度,強化現場執法檢查。嚴格執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有關規定全面負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環保總局及國務院相關部門根據情況給予協調支援。建立跨省界河流斷面水質考核制度,省級人民政府應當確保出境水質達到考核目標。國家加強跨省界環境執法及污染糾紛的協調,上游省份排污對下游省份造成污染事故的,上游省級人民政府應當承擔賠付補償責任,並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賠付補償的具體辦法由環保總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
(二十二)完善環境保護投入機制。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各級人民政府要將環保投入列入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內容並逐年增加。要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環保試點示範和環保監管能力建設的資金投入。當前,地方政府投入重點解決污水管網和生活垃圾收運設施的配套和完善,國家繼續安排投資予以支持。各級人民政府要嚴格執行國家定員定額標准,確保環保行政管理、監察、監測、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業經費支出,切實解決「收支兩條線」問題。要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城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和有關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
(二十三)推行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價格、稅收、信貸、貿易、土地和政府采購等政策體系。政府定價要充分考慮資源的稀缺性和環境成本,對市場調節的價格也要進行有利於環保的指導和監管。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廠和垃圾焚燒發電廠實行有利於發展的電價政策,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實行全額收購政策。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的企業,不得審批用地,並停止信貸,不予辦理工商登記或者依法取締。對通過境內非營利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環保事業的捐贈依法給予稅收優惠。要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盡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中央和地方財政轉移支付應考慮生態補償因素,國家和地方可分別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建立遺傳資源惠益共享機制。
(二十四)運用市場機制推進污染治理。全面實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收費標准要達到保本微利水平,凡收費不到位的地方,當地財政要對運營成本給予補助。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推動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單位加快轉制改企,採用公開招標方式,擇優選擇投資主體和經營單位,實行特許經營,並強化監管。對污染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的用地、用電、設備折舊等實行扶持政策,並給予稅收優惠。生產者要依法負責或委託他人回收和處置廢棄產品,並承擔費用。推行污染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運營一體化模式,鼓勵排污單位委託專業化公司承擔污染治理或設施運營。有條件的地區和單位可實行二氧化硫等排污權交易。
(二十五)推動環境科技進步。強化環保科技基礎平台建設,將重大環保科研項目優先列入國家科技計劃。開展環保戰略、標准、環境與健康等研究,鼓勵對水體、大氣、土壤、雜訊、固體廢物、農業面源等污染防治,以及生態保護、資源循環利用、飲水安全、核安全等領域的研究,組織對污水深度處理、燃煤電廠脫硫脫硝、潔凈煤、汽車尾氣凈化等重點難點技術的攻關,加快高新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積極開展技術示範和成果推廣,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二十六)加強環保隊伍和能力建設。健全環境監察、監測和應急體系。規范環保人員管理,強化培訓,提高素質,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會管理的環保隊伍。各級人民政府要選派政治覺悟高、業務素質強的領導幹部充實環保部門。下級環保部門負責人的任免,應當事先徵求上級環保部門的意見。按照政府機構改革與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有關要求,研究解決環境執法人員納入公務員序列問題。要完善環境監測網路,建設「金環工程」,實現「數字環保」,加快環境與核安全信息系統建設,實行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建立環境事故應急監控和重大環境突發事件預警體系。
(二十七)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各省(區、市)有關環境保護指標,發布城市空氣質量、城市雜訊、飲用水水源水質、流域水質、近岸海域水質和生態狀況評價等環境信息,及時發布污染事故信息,為公眾參與創造條件。公布環境質量不達標的城市,並實行投資環境風險預警機制。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檢舉和揭發各種環境違法行為,推動環境公益訴訟。企業要公開環境信息。對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通過聽證會、論證會或社會公示等形式,聽取公眾意見,強化社會監督。
(二十八)擴大國際環境合作與交流。要積極引進國外資金、先進環保技術與管理經驗,提高我國環保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積極宣傳我國環保工作的成績和舉措,參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荒漠化防治、濕地保護、臭氧層保護、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核安全等國際公約和有關貿易與環境的談判,履行相應的國際義務,維護國家環境與發展權益。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快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淘汰進程。要完善對外貿易產品的環境標准,建立環境風險評估機制和進口貨物的有害物質監控體系,既要合理引進可利用再生資源和物種資源,又要嚴格防範污染轉入、廢物非法進口、有害外來物種入侵和遺傳資源流失。
六、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
(二十九)落實環境保護領導責任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充分認識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增強環境憂患意識和做好環保工作的責任意識,抓住制約環境保護的難點問題和影響群眾健康的重點問題,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和本系統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政府和部門都要有一位領導分管環保工作,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地方人民政府要定期聽取匯報,研究部署環保工作,制訂並組織實施環保規劃,檢查落實情況,及時解決問題,確保實現環境目標。各級人民政府要向同級人大、政協報告或通報環保工作,並接受監督。
(三十)科學評價發展與環境保護成果。研究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將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逐步納入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要把環境保護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並將考核情況作為幹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依據之一。堅持和完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環境目標責任制,對環境保護主要任務和指標實行年度目標管理,定期進行考核,並公布考核結果。評優創先活動要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對環保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表彰和獎勵。建立問責制,切實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干預環境執法的問題。對因決策失誤造成重大環境事故、嚴重干擾正常環境執法的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要追究責任。
(三十一)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保護環境是全民族的事業,環境宣傳教育是實現國家環境保護意志的重要方式。要加大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和環境法制的宣傳力度,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以環境補償促進社會公平,以生態平衡推進社會和諧,以環境文化豐富精神文明。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對環境保護的內在要求,把環保公益宣傳作為重要任務,及時報道黨和國家環保政策措施,宣傳環保工作中的新進展新經驗,努力營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各級幹部培訓機構要加強對領導幹部、重點企業負責人的環保培訓。加強環保人才培養,強化青少年環境教育,開展全民環保科普活動,提高全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三十二)健全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建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全國環境保護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是環境保護的執法主體,要會同有關部門健全國家環境監測網路,規范環境信息的發布。抓緊編制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並報國務院批准實施。經濟綜合和有關主管部門要制定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財政、稅收、金融、價格、貿易、科技等政策。建設、國土、水利、農業、林業、海洋等有關部門要依法做好各自領域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工作。宣傳教育部門要積極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普及環保知識。充分發揮人民解放軍在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http://www.cass.net.cn/file/2006021554386.html
㈡ 環保稅是怎麼回事
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定環保稅法。內
根據《中華容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環境保護稅。
第三條本法所稱應稅污染物,是指本法所附《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應稅污染物和當量值表》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雜訊。」
㈢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的就業情況
希望你有用!!!!
環境類專業就業分析
為了支持科技的進步,推動社會的發展,我們曾一度從地球上索取著資源。雖然是戰績輝煌,可回想起來是否也有些代價過大?環境污染嚴重、氣候條件惡化、部分資源緊缺……種種問題的出現,給我們如火如荼的建設敲起了警鍾,人們突然醒悟,意識到了人與自然的真正關系。於是,環境問題正式提上議程,成了被受關注的焦點。
環境問題是個復雜的體系問題,除了加強各種政策管理之外,還必須培養專業人才並普及專業知識。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各大高校紛紛設立了相關的環境專業。環境專業屬於化工類專業的范疇,在大多數人心中,化工專業就業前景不是很好,而事實上能源、信息、材料是我們人類生活發展的三大支柱,能源又是材料和信息的基礎,所以目前像化學化工類這種專業培養的人才,它的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像環境類專業隨著其自身的變化及我們研究探索的不斷深入,將會有更加深遠的發展。
環境類專業就業方向及能力分析
環境學專業是個龐大的體系,分類比較多,一般來說主要包括環境科學專業、環境工程專業、環境管理專業和環境保護監測專業等,此外,也有高校設立了大氣環境、生態環境、乃至環境法教育等系列相關專業,可以看出,國家對環境問題是相當重視的。
環境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就業方向也比較廣泛。畢業生可就職於政府的環境規劃部門、環境資源咨詢公司,或者到一些化學、製造、工程、采礦、石油等領域的公司中擔任環境專業人員或工程師。例如: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環境保護與環境監測、城市規劃與建設等部門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及應用技術方面的工作;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則可以就職於政府的環境規劃部門、環境資源咨詢公司或者在一些涉及化學、製造、工程、采礦、石油等領域的公司中擔任環境專業人員或工程師等;環境保護和監測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後就可以去有關的環保部門、工礦企業、大、中、技院校,科研機構等從事環境保護、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治理、環境教育、環保宣傳以及環保產業的管理等。
通過對環境專業已就業人員的統計得出:有40%的人員進入事業機關單位從事環保、監測及管理等工作;近60%的人員進入相關企業工作,其中有近50%是在生產型公司從事技術、開發工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咨詢服務型企業工作。薪酬方面也有所差別,大體說來,從事技術研究工作比其他一般性工作者的薪酬要高;在大型生產企業比事業機構薪酬略高。非技術類的工作者月薪較低一般在一、兩千元左右,事業機構的技術類人員月薪在四千元左右,企業技術研究人員的月薪則可達六千元左右。
但是,就業范圍廣並不代表找工作就容易,還要看個人的情況,是否有從業的能力。那麼環境類專業的畢業生在選擇就業方向的同時,又該具備哪些專業能力呢?獨之秀職業顧問分析:首先就是專業知識,這就不必細說了;第二是觀察分析能力,環境問題有其延續性,也有突變性,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力,才能把握問題的關鍵;第三是研究操作能力,理論的運用永遠要求靈活和進步,要與實踐不斷摩擦,才能相互促進。
環境類專業能力培養
現在,很多畢業生在求職的時候,都比較看重證書,總認為證書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書越多越可以給自己帶來機會。對此,獨之秀職業顧問指出:有的時候證書是可以為自己贏得一定的肯定,但這不是絕對的,證書不在多而在於精,要有針對性,以能突出優勢為准,盲目的羅列證書卻容易埋沒優點,只能適得其反。
環境類專業自身的這種專業性很強,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要求也比較高,同樣,外界像用人單位,他們對畢業生的能力資格也是非常看重的,在這種情況下,有相關的證書還是有用的。不過在選擇證書考試的時候,應該慎重一些,不要一味附庸潮流,或是抱有多多益善的想法。
以環境保護和監測專業為例,考取「分析中級操作工證」和「分析高級操作工證」是此專業本身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可以就自己理想的目標職業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證書,像從事室內環境工作的可以考取「室內環境檢測中級證書」、「環境工程設計證書」等。還有一些基礎的應用證書如「英語一級證」和「計算機中級證」,等也是用人單位會考慮的。
考取與則業傾向相應的一些證書對畢業生本身及求職都是有所幫助的。獨之秀職業顧問指出,考取證書不僅在於領取證書的結果,更在於考取的過程。學生在准備考試的過程中,肯定要認真的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熟悉操作技能,這是對其自身能力的強化和提高。
要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不僅專業能力過硬是必須的,而且一些基本能力的具備也是不容忽視的。各項工作之間都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可能出現獨立、單純的工作,正像做翻譯不僅要有語言基礎還要有表達能力,做服裝設計不僅要懂裁剪還要懂美術一樣,環境專業的學生也應該在專業之外,掌握一些必備的應用基礎能力,否則很難符合用人單位的崗位實用標准。像前面提到的「英語一級證」和「計算機中級證」,就是對基礎能力的提升,也是實際工作中需要的應用能力。
拿環境科學專業來說,它本身就是匯集環境化學、環境物理、環境地學、環境管理學、又融合系統學、信息學、工程學、法學、經濟學、人文學等學科的一個交叉性、綜合性的專業,所以這個專業的學生不論以後從事教學、科研還是管理方向的工作,都應該具備人文、經濟、法學等相關知識。這要求學生從在校期間就注意培養自己的能力、充實知識結構體系,在從書本中涉獵知識的同時,不妨多參與一些實踐活動,鍛煉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通過這個過程可以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環境類專業能力提升
有 些專業知識僅僅通過學校課堂是很難完成的,畢竟教學時間、具體條件有所限制,學生應該利用課余時間,多進行自我補充,閱讀部分相關書籍。在此獨之秀職業顧問介紹以下幾本著作,僅供參考。
《環境監測實習》 李廣超著
這本書是環境保護與監測專業的學生進行實習的配套教材,它融合了環境監測工作的組成、步驟以及環境監測必須遵守的技術規范,以便於指導學生如何進行環境監測實習,更快地掌握環境監測技術操作規范。同時,這本書作為學生實習的指導性教材,對實習內容、實習地點、實習紀律、實習報告及實習成績的評定等提出了比較具體的規定和要求。並在每章都附有實習要點和練習題,可以作為環境保護與監測專業的學生用書,也可以作為指導教師及從事環境監測工作者的參考資料。
《環境管理》 張高立 李明庄 主編
環境管理是在環境保護的實踐中產生,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環境管理是環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科學與現代管理科學交叉的新興學科。編者在總結多年環境管理教學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現階段的環境管理的基本思路與發展趨勢,編寫了這本教材,通過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環境管理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促進環境管理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環境工程》 陳湘築 郭正 主編
教材內容主要介紹了:水污染防治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雜訊、振動與其他公害防治技術,固體廢物的處置與利用原理及基本方法。在系統介紹傳統的治理方法的同時,根據中國的國情,收編了一些高效、節能、低消耗的治理技術。本教材可供環境工程專業,環境管理專業大專班使用。
《環境評價》 胡漢明 梁曉星 主編
環境評價是從環境質量這一基本概念出發,評價社會發展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以及環境質量變化對人類行為、生存與發展的影響,旨在有效地加強環境管理、防止污染,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這本教材講述了環境評價的理論與方法,以及環境評價的發展狀況,能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環境評價的全過程。
這幾本書籍主要都立足於專家的實踐經驗,既有具體專業的針對性,又有較強的實際應用性,對提升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有所幫助。
另外,獨之秀職業顧問提醒:實習是學生接觸實際操作的好機會,選擇實習單位也很重要,應該盡量與自己將來的就業方向吻合。這樣一來,在鍛煉了專業能力的同時,也對工作形式、程序、環境有了大體了解,有助於就業後更快的適應、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要去盲目的參與太多實習,這樣反而容易打亂原有的知識體系,給以後的就業選擇帶來負面的影響。
很多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攙雜著想當然的成分,容易出現「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實習則是理論向實踐轉化的渠道,通過實習可以有效的解決「眼高手低」的問題,讓學生在經歷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真實的操作可以鍛煉學生發現問題、捕捉問題的敏銳度,還能夠提高他們研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學生在實習的工程中應該多動手操作,事無巨細,讓自己盡量參與到每一個環節中去。將被動的接受轉變為主動的運用,著重鍛煉靈活應用、找出問題、研究分析、操作解決的能力及協調性。如果到環保監測部門實習,就從設計社會調查問卷做起,每個步驟都經手,很快就能掌握整項工作的流程及關鍵事項。這才是最佳的實習狀態,其實也是工作經驗的一種體現。
參考資料:杭州獨之秀職業咨詢機構
回答者:zfxin - 助理 二級 4-5 07:17
㈣ 怎樣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
污染治理
治理河流污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國內外在使用的或已經過試驗驗證的污染河流治理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物理法
截污分流。截污是治理城市河流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過建設雨、污水管網,將原本直接排入城市河流的污水收集至城市污水處理廠或者人工濕地,經處理達標後再排放,從而削減了排入河流的污染物總量。截污分流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河流水污染的問題,但實施難度較大,涉及到水利、市政、道路等多個部門,因此一般需要通過行政手段輔助。
引水沖污。引水沖污實際上是通過清潔江河水置換河道的污染河水,將原污染河道中的污染物稀釋或帶入下游,從而降低河道的污染負荷,提高河水的自凈能力。但引水沖污只能稀釋或轉移污染物,不能從根本上降低污染物總量,在當地水源不足時,需要外購清凈水,成本較高。
底泥疏浚。底泥是河流污染的內源因素之一,底泥中的有機物在細菌作用下發生分解,會降低水中的溶解氧濃度,同時產生硫化氫、磷化氫等惡臭氣體,使河水變黑變臭。底泥疏浚是通過底泥的疏挖減少底泥中污染物向水體的釋放,能永久去除底泥中的污染物,有效減少內源污染,對改善河流水質有較好的作用,但該法工程量大,而且淤泥清除力度過大,會將大量的底棲生物、水生植物同時帶出水體,破壞原有的生物鏈系統。而且疏浚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淤泥,如處理不善,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曝氣復氧。曝氣復氧技術主要用於應對河道的突發污染,即在適當的位置針對河水進行人工復氧,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水平,恢復水體中好氧生物的活力,使水體自凈能力增強,從而改善河流的水質狀況。曝氣復氧法操作簡單,有利於污泥絮凝和水質混合,但該過程無法遷出、轉移、輸出污染物的分解產物,可能導致河水中有機污染物濃度的反彈。
化學法
化學除藻。化學除藻是通過投加化學葯品破壞水體中的膠原體,從而達到除藻的目的,根據添加劑的不同可分為除藻劑除藻、混凝沉澱劑除藻、化學氧化劑除藻。化學除藻的工藝簡單,除藻速度快,可操作性強,但添加劑的使用量對除藻效果影響較大,如控制不當,會導致嚴重的二次污染。
重金屬的化學固定。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屬在一定條件下會以離子態或某種結合態進入水體,但通過加入鹼性物質,調高河水的pH值,重金屬會形成硅酸鹽、碳酸鹽、氫氧化物等難溶性沉澱物,固定在底泥中。該法見效快,操作簡單,可有效抑制重金屬以溶解態進入水體,但施用量不應太多,否則會對水生生態系統產生不良的。
㈤ 邢台環保局是什麼樣的組織機構
機構主要包括:辦公室,計財科,政法科,科標科,污控科,自然科,宣教科,審批科,監管科,機關黨委,監查室,輻射科。各科室的職責詳細為1,辦公室:
1、協助局領導處理政務工作和機關日常工作,綜合協調局各部門的工作,對上級領導和局黨組會議議定的重大事項工作進行督辦;
2、負責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及局重要會議的會務組織工作,督促檢查會議貫徹落實情況;
3、負責局機關文、電和印章的運行和管理;
4、負責及時向局領導報告重要情況並協助處理突發、緊急事件,負責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糾紛的情況上報及有關聯絡工作;
5、負責起草局年度工作計劃、總結和其它綜合性文字材料;
6、組織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
7、負責局機關機要、安全、保衛、保密、檔案、辦公自動化、政務信息、信息中心工作,指導縣(市、區)環保局和局直屬單位的相關工作;
8、負責局機關後勤服務工作;
9、擬訂局機關各項工作制度並監督執行;
10、組織對縣(市、區)領導班子和市相關部門的環境保護工作目標考核工作;
11、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它任務。
計財科:
1、組織擬定全市環境保護規劃、計劃,並督促實施;
2、參與編制全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參與制訂全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與計劃、國土整治規劃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審核城市總體規劃及行業發展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內容;
3、擬定並組織實施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
4、組織實施排污費徵收、財務和使用管理;
5、組織擬定環境保護補助資金和污染治理專項資金使用計劃,並監督檢查資金使用情況;
6、管理環境保護統計工作,審核以市環保局名義發布的環境統計信息報告。
7、組織編制全市環境狀況公報、環境統計手冊和環境統計年報,發布全市重點區域和流域環境質量狀況;發布全市重點區域和流域稈;境質量狀況;
8、負責爭取國家和省資金支持環保項目審核和組織工作;
9、負責局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 負責自然資源核算工作,負責局機關財務工作,監督管理直屬事業單位的財務和政府采購工作,負責局內部財務審計;
10、指導協調全市環境保護系統對外經濟合作及引資工作;
11、負責局機關並指導全市環保系統外事工作。
政法科
1、組織擬定全市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和地方性、區域性環境保護文件;
2、參與重大經濟技術政策、發展規劃、經濟開發計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3、組織重大環境保護問題的調查研究;
4、組織對市人大、市政府和政府各部門起草的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法規、規范性文件提出修改意見;
5、組織學習、貫徹國家和省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市制定的相關規范性文件;
6、負責環境保護規范性文件及環境行政處罰的備案工作;
7、管理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8、組織全市環保系統執法檢查工作;根據市人大、市政府的行政執法檢查計劃,負責承辦市局所承擔的執法檢查具體工作;
9、負責全市環境保護行政執法人員的資格審查和行政執法證件的管理工作:
10、組織在市環保局機關及全市環保系統實行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
11、負責市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科標科
1、貫徹環境保護科技、標准、環保產品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和邢台市落實辦法;
2、組織編制並實施邢台市環境保護科技發展規劃與計劃;
3、管理環境保護科技成果登記、轉化、推廣與獎勵工作,組織科技成果鑒定;
4、組織編制並實施科研與攻關年度項目計劃,擬定科技項目經費分配方案,並組織實施;
5、審核全市申報的環保科研項目,組織或委託有關技術支持單位論證,監督檢查項目計劃執行情況,組織科研項目驗收;
6、監督檢查環境保護國家標准、地方標準的貫徹實施情況;
7、組織管理全市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工作;
8、參與制定並組織實施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規劃與環境保護技術政策;監督管理環境保護產業市場,指導和推動環境保護產業發展;
9、組織管理環境保護工程設計和環境保護設施運營資質認可工作,指導環境保護產品使用認可;
10、推薦和組織實施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工程)示範項目;協調環境保護技術引進工作;
11、負責環境科學學會、城市科學研究會環保分會工作。
污控科
1、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水、大氣、雜訊、固體廢物、有毒化學品以及機動車的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標准以及邢台市落實辦法;
2、組織擬訂我市有關水、大氣、雜訊、固體廢物、有毒化學品以及機動車的污染防治辦法,並監督執行;
3、組織全市水、大氣、雜訊環境功能區劃分及重點流域、重點區域劃分工作,並監督執行;
4、組織實施排污申報登記與排污許可證、污染源限期治理及污染源達標排放制度;
5、組織實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6、負責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廢物進口許可審查、有毒化學品及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制度;
7、監督實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和二氧化硫控制區污染防治規劃;
8、指導和協調解決各地、各部門以及跨地區、跨流域的重大環境問題,調查處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9、負責環境信訪工作;
10、參與擬訂使用省、市級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項目計劃;
11、負責向監督管理科提出審批的工業建設項目、污染物排放量復核意見
自然科
1、貫徹國家、省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市落實辦法;
2、組織擬訂本市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並監督實施;
3、擬訂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並監督實施;
4、組織編制全市自然保護區規劃,提出新建國家、省和市級自然保護區的審查審批意見;
5、監督檢查全市各種類型自然保護區及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的保護管理工作,監督指導生態旅遊發展工作,負責提出風景名勝區及森林公園區域內建設項目的審批意見;
6、監督檢查全市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責礦山開發及選礦企業的污染防治工作;
7、管理全市生物技術環境安全工作;
8、提出對以生態環境影響為主的建設項目和涉及生物技術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審批會簽意見;
9、負責 生態破壞事件的調查處理;
10、指導和監督礦區復墾、生態破壞恢復整治、沙漠化沙化防治和濕地保護工作;
11、監督指導有機食品開發管理工作;
12、管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導全市生態示範區和生態農業建設;
13、組織協調全市秸稈禁燒工作;
14、管理全市畜禽養殖的環境保護工作;
15、組織開展小城鎮環境規劃的制定和落實,參與城市生態環境建設;
16、負責縣城及鄉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宣教科負責全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
1、制定並組織實施全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規劃和計劃,組織指導各縣(市、區)環保宣傳教育部門開展環保宣傳教育工作。
2、策劃並承辦各種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宣傳普及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規章和科技知識。
3、負責管理全市環境保護新聞宣傳工作,審核涉及環保全局性的重大新聞宣傳報道工作,組織開展環境保護新聞采訪活動,開展環境好新聞、環境好攝影等評比工作。
4、承辦環境保護的社會表彰活動。
審批科
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省、市行政許可的規定,履行有關的審批、審核及服務職責。同時,凡成立審批服務科的部門,其他科室不再承擔審批、審核及有關的服務職責。
監管科
1、貫徹國家和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制度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以及市落實辦法;
2、負責監督、管理全市建設項目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法治工作;
3、指導全市環保系統建設項目管理工作;
4、管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負責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審批管理工作和相應項目「三同時」竣工驗收管理工作;
5、管理建設項目公眾參與工作;
6、組織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專項執法檢查,對違法的建設喜怒提出處理意見;
7、調查處理建設項目驗收前引起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
8、統計全市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基本數據,編制全市建設項目環境管理資料報告
機關黨委
1、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組織工作條例》和邢台市委關於《邢台市市直機關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實施辦法》等規定,負責局機關與直屬單位黨的思想和組織建設工作;
2、負責局機關統戰、工會、共青團、婦委會、離退休幹部、計劃生育等工作;
3、負責局黨組理論中心組和處級幹部的學習以及局黨組、黨支部民主生活會制度的落實及組織協調工作;
4、指導全市環保系統精神文明精神工作;
5、協助局黨組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的幹部體制改革、人事、勞動工資、機構編制管理等項工作的法律、規章和制度。
6、協助局黨組管理局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的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和人員編制配備工作,指導全市環境保護系統內機構改革工作;
7、協助局黨組負責局機關公務員和直屬單位中層以上幹部的管理工作以及局屬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
8、負責局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年度考核、環境保護系統工程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評審和局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的具體工作;
9、負責人事檔案、出國人員政審報批、組織扶貧、系統內表彰、系統內環境保護培訓和繼續教育以及局機關和系統內政務公開工作;
10、協助局黨組參與對縣(市區)環保局領導班子、領導成員的考察、考核具體工作;
11、承辦上級黨組織、人事部門和局黨組下達的其它任務。
監察室
1、監督局機關及全市環保系統黨組織、黨員幹部、工作人員和本局任命的其他人員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決定、命令的情況;
2、檢查局機關科級(含科級)以下黨員幹部的違紀案件及全市環保系統重大違紀案件,調查局機關各科室及科級(含科級)以下工作人員和本局任命的其他人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違反黨紀政紀的行為;
3、協助黨組搞好局機關及全市環保系統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協助搞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工作,開展黨風黨紀、政風政紀教育,抓好有關制度建設;
4、受理局機關及全市環保系統的黨組織、黨員和監察對象違反黨紀政紀問題的揭發、檢舉、控告;受理黨員和監察對象不服從黨紀政紀成分的申訴;
5、負責局機關及指導全市環保系統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和行政監察工作;
6、完成市紀委、市監察局和局黨組交辦的其它任務
輻射科
負責全市輻射環境、放射性廢物管理工作;監督檢查國家及省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貫徹實施;擬定全市輻射環境、放射性廢物管理、室內環境監測辦法並監督實施;對電磁輻射、核技術應用、伴有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㈥ 關於環境保護的問題
一、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惟一家園。在這個家園里,人是地球的主人。除了我們人類以外,還有許許多多有生命的物質,如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這些生物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組成了這個大家庭。
二、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離不開水。人體中所含的水分約占體重的65%,如果人體損失10%以上的水分,就會導致死亡。
三、空氣是人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人無時無刻不在呼吸空氣。氧氣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各類植物是氧氣的加工廠。
四、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植物,我們人類和其他生命將不復存在。野生動物依賴於植物,也可以保護植物。以鳥類為例、90%的鳥類以昆蟲為食,許多益鳥是莊稼、樹木的衛士,是害蟲的天敵。100條樹蟲十幾天便可以吃光一棵大松樹的樹葉、而一對大山雀一天可以吃400多條蟲子。如果沒有這些益鳥、害蟲就會泛濫成災。
五、在地球上、人類植物和動物,實際上是一個互相依賴的"生物圈"、"朋友圈"、誰也離不開誰。人類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為生態平衡的緣故。地球給我們人類乃至所有生命的形式、提供了一個生命支持系統--空氣、水、適當的光和熱、以及能源等等。
六、這種原始的生態平衡從全球范圍來看是極其難得的,我們今天或許只能在人類未曾涉足的地方才得以看到。自然環境提供人類生存發展的環境資源的同時、遭到了人類機大的破壞。只有當自然環境處與一種生態平衡的和諧狀況時,人類的前景才是樂觀的。
環境保護:
1、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首先是使用低雜質的無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改革生產工藝或更新設備,研究和開發無公害、少污染的生產技術,發展綠色產品,減少單位產出的廢棄物排出量。宏觀調控產業結構,對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工業企業採取關、停、並、轉、遷等調整措施。研製和使用能耗低或採用清潔能源的交通運輸工具,逐步淘汰和限制使用落後的交通運輸工具。
2、合理利用能源與資源
(1)加強工業生產管理,把環境保護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軌道。節能降耗,減少物料流失,回收利用可燃氣體、余熱、余壓,工業三廢要回收再生、交叉利用,建立閉合生產流程,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提高設備運行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和事故排放;
(2)改進燃煤技術,提高燃燒效率,低硫優質煤優先供給民用,積極開發採用無污染、少污染的能源,改革燃料構成逐步實現燃氣化和電氣化,擴大聯片或集中供熱。
3、廢棄物處理
對暫無綜合利用價值的工業三廢要進行凈化處理,如採用廢氣凈化和除塵技術來控制煙塵、廢氣,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就能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人畜糞便、污水等應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醫院污水可能含多種病原微生物、放射性廢物,必須經專門的消毒處理方可排放。
㈦ 水污染怎樣治理 治理後將會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好幾條了,每條下面有解釋(你自己選可用材料吧)
3. 關於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議
我國是在經濟技術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防治將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特別是水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過一個艱苦的治理過程。因此,我們必須在認真總結「九五」期間水污染防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借鑒世界一切成功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不斷加強政策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逐步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3.1 在決策中控制新的水環境問題產生
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在確定經濟發展速度、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資源開發計劃、區域開發計劃,以及制定經濟技術政策,進行重大經濟決策時,應當對實施這些決策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做出科學評價,評價的結論作為各級決策的依據。在決策中綜合考慮環境、經濟和社會因素,統籌兼顧,使發展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設置專門的評價審議機構,並使這一制度法制化,逐步建立起依法決策的運行機制。
區域經濟的發展要充分考慮水資源保護。限制缺水地區發展耗水型產業,調整缺水地區的產業結構,嚴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和重污染的建設項目。近期應重點調整北方缺水地區的產業結構,防止水資源短缺問題進一步加劇。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經濟發展應考慮為生態用水留有餘地,防止因過度開發導致下游地區河湖萎縮、土地沙化、生態退化。在水源地區,引導和組織水源地生態經濟體系建設,避免水源地區經濟發展導致下游城市水源污染。
3.2 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堅持開源節流並舉的方針
大力開展節水活動,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水消耗。有組織地推行節水、高效的農灌技術;完善科學的農業用水管理措施,盡快改變農業生產大量耗水的局面。制定單位產品用水定額和水重復利用率考核指標,建立工業用水考核制度;明確規定冷卻水及工藝用水等工業廢水必須循環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發展水的閉路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水排放量。
在開展節約用水,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同時,全面加強水污染防治,特別是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點在城市,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與分散治理相結合和廢水資源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的污水要用於工業冷卻水、城市景觀和園林綠地用水等。
3.3 建立和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價格體系
國家有關部門應抓緊組織開展資源定價研究,有計劃地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和國家稀缺資源制定分類指導的價格政策,盡快改變「資源無價」,資源產品低價的不合理狀況,使水資源價格體現資源價值、資源利用和污染防治費用。同時,積極推進水資源資產化管理進程,加強資源核算體系的研究,為逐步將水資源核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創造條件。
3.4 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抓緊制定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環境經濟政策,進一步強化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環境經濟手段。盡快提高排污費標准,使之高於污染治理成本;制定水污染防治相關政策,建立資源更新的補償機制;全面實現「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在用水收費中,普遍增加污水處理費,作為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環境保護作為「市場失效」的領域,特別是環境科技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國家應加強產業政策支持。同時,鼓勵和推動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企業化。
積極建立環境稅收制度。擴大資源稅的徵收范圍,對地下水等稀缺資源徵收資源稅;對新建污染項目徵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控制結構型污染;對現行排污費與費改稅進行利弊分析,探索徵收污染附加稅;對從事城市污水處理的企業實行零稅率;對生產再生資源和利用再生資源生產的產品,應給予稅收減免的優惠。
3.5 大力推行清潔生產
工業部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合理調整工業布局,推動資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結合技術改造推行以清潔原料、清潔生產過程和清潔產品為主要內容的清潔生產。要把清潔生產當作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的一次工業企業的全面改造,在全國所有工業企業推行清潔生產。通過加強環境管理審計,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促進我國工業向新的技術基礎轉移,以集約方式提高質量,降低消耗,增加經濟效益。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我國資源節約型生態工業生產體系。
3.6 加強農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農村要推行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生態農業生產體系。全面推廣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合理配置的「大農業」生產模式,注重農、林、牧、副、漁各業全面發展,農、工、商綜合經營。把現代化科學技術和傳統農業精華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增加有機肥料的使用,減少化肥、農葯的使用。開發生物農葯技術,推廣以菌治蟲、以蟲治蟲的生物技術替代農葯。目前,我國已有2000多個生態農業試點,應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把推行生態農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場革命,在全國廣大農村普遍展開。逐步把農村富餘勞動力從污染型鄉鎮工業轉移到生態農業建設上來。縣、鄉兩級政府要制定生態農業建設規劃,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強技術推廣,有計劃地在全國鄉、村培養一批技術骨幹,指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
3.7 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改革現行城市污水處理體制,實現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的社會化、市場化、企業化。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要引入競爭機制,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多元化投資建設、企業化運營管理、社會共同負擔費用、政府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積極探索城鎮給排水建設和運營一體化的管理體制。逐步使政府從直接管理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中解脫出來,讓污水處理真正走向市場。
環保產業的發展應當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國家應制定扶持環保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在投資、信貸、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鼓勵一部分產品過剩的企業轉向環保產品生產和服務;組建環保產業集團,盡快形成產業規模;抓緊培育環保市場,把原來政府管理的環保服務事業推向市場。同時,要加強環境科學研究,組織開展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等急需的重點水處理技術攻關;加速污染防治和生態工程成套設備的國產化,改變我國環保產業落後的現狀,以適應我國污染防治的需要。
㈧ 學習生物專業 會有什麼健康隱患
你最好不要學生物專業,我學化學的.
㈨ 如何開展非煤礦山水污染防治工作
1.注重安全生產管理策劃工作,計劃先行。
在作業過程總體策劃中許多項目對安全管理方面,只是一筆帶過,沒有結合項目在各不同施工階段存在的特點編制詳細的安全管理策劃方案,在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沒有預見性,管理起來及其被動,因此做好安全管理策劃工作是關鍵。一要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目標,對目標進行分解落實到責任人;二要根據安全管理目標分別編寫施工階段詳細的安全管理技術保證措施;三是要編制整個施工周期中安全專項資金費用投入和分配計劃表,確保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財、物的及時投入。
2.建立安全管理組織機構,配足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
為充分發揮我礦安全生產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提升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全面調動幹部職工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我礦成立專職安全管理機構,並在各生產單位配備兼職安全監督員,強化我礦安全管理。專職安全人員應具備以下三點基本要求:一是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安全管理技能,能及時發現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對突發事件有一定的應急能力。二是要責任心強,在工作中就是要勤跑現場、細致檢查。三是要以服務的心態對待工作。所謂服務的心態是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感覺,要和現場工作人員處理好關系,能讓作業人員感覺到和他們不是「管理」和「被管理」關系,而是「合作」關系,體會到安全管理工作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他們自己。
3.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執行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項目安全生產管理核心和中心環節,簡單而言,安全生產責任制就是對各職能部門、各級負責人以及各類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當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做出明確的規定。對各級各類人員及部門在安全工作中的責、權、利必須明確界定,必須根據項目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制訂、並逐層落實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並按要求追究相關責任。
4.加強教育培訓,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和班組安全活動。
礦山井下施工現場作業工人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很多都是昨天在家種地,今天在井下幹活的農民工,他們安全意識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三違」現象時有發生。「兵馬末動、糧草先行」,要確保安全,培訓須在先,要堅持上崗先培訓,未經考試合格不得上崗的原則。尤其是外來施工人員,更要上好安全培訓這一課。因此對新工人進場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要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堅決杜絕「假、大、空」等條款式內容。有些井下工人思想上對安全生產重視不夠,往往心存僥幸,得過且過,認為事事「杯弓蛇影」大可不必,施工時認為安全就那麼一回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外來施工單位人員的流動性實在太大,有時一個工人同時在幾個礦井流動作業,沒有相對的穩定,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難,對新工人進場安全教育工作開展極為不利。所以本人認為現階段大力開展現場安全技術交底和班組安全活動是減少「三違」現象的最有效手段。安全技術交底應與班組安全活動相結合,嚴格按照班組活動制度堅持班前教育,保證天天講安全,時時刻刻有安全,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安全技術水平和應變能力,消除職工麻痹大意思想和僥幸心理,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按章辦事,一絲不苟,才能時時、處處、事事保證安全,營造出「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時時講安全」的氛圍,使現場的作業人員逐步實現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轉變。
5.開展安全檢查工作,靈活運用規范標准,發現隱患立即整改
礦山作業是一個高危作業場所,不論企業對安全多重視,管理制度多嚴格,安全教育多完善,在日常的作業場所當中依然會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及發生「三違」現象,所以安全檢查在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相關人員必須每天對現場進行細致的檢查,檢查尺度要「嚴」和」准」,發現隱患後應立即按規定要求提出整改,整改要求應根據有關規范標准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商定。同時要對整改負責人進行必要的講解,避免出現整改後仍無法滿足安全生產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