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有效實施高校教師的績效考核工作
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科學性原則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時,要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使考核指標體系能夠在基本概念和邏輯結構上嚴謹、合理,抓住考核對象的實質,並具有針對性。另外,無論採用什麼樣的定性、定量的方法,還是建立什麼樣的模型,都必須是客觀的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質的和最有代表性的東西。 2、系統性原則對考核對象必須用若干指標進行衡量,這些指標是互相聯系和互相制約的。有的指標之間有橫向聯系,反映不同側面的相互制約關系;有的指標之間有縱向關系,反映不同層次之間的包含關系。同時,同層次指標之間應盡可能的界限分明,體現出很強的系統性。 3、通用可比性原則通用可比性指的是考核指標體系和各項指標、各種參數的內涵和外延要保持穩定,用以計算各指標相對值的各個參照值或標准值應當是不變的。不同對象之間的比較,則找出共同點,按共同點設計考核指標體系,再根據具體情況,採取調整權重的辦法,綜合評價各對象的狀況再加以比較。 4、實用性原則實用性原則指的是實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內容要客觀明確,指標要簡化、方法要簡便,信息及數據易於採集且准確可靠,整體操作要規范,考核的尺度應盡可能細化。 5、目標導向原則績效考核是管理工作中控制環節的重要內容,利用實際成果的考核對被考核對象的行為加以控制,引導其向目標靠近。高校教師績效評估體系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評價對象。評價目的是評判他們對學校的貢獻程度後,運用評價的結果,提出有效的激勵措施,使得高校教師提高工作意願。 2、工作分析。對被考評對象的崗位的工作內容、性質以及完成這些工作所具備的條件等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了解被考評者在該崗位工作應達到的目標、採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確定績效考評的各項指標。 3、工作流程分析。根據被考評對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責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間的關系,來確定其衡量工作的績效指標。此外,如果流程存在問題,還應對流程進行優化或重組。 4、工作績效分析。工作分析的結果是提供了一些工作內容、工作關系、工作職責和任職者資格條件等書面說明。但要設計好績效指標體系還需要在進行工作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績效。績效是指員工在一定時間與條件下完成某一任務所取得的業績、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績效考評」考評的是「績效」,所以在設計績效考評指標之前,對考評主體(考評對象)進行「績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5、要素調查。初步列出指標根據上述步驟所初步確定的要素,可以運用多種靈活方法進行要素調查,最後確定績效考評要素。在進行要素調查和指標體系的確定時,往往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使指標體系更加准確、完善、可靠。績效考核要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績效要素,這些要素能夠全面、客觀的反映被評估者的工作績效,也利於做出公正的評價。 6、歸類合並篩選指標。確立指標體系這個階段主要把擬定的各種考評指標進行審查、比較歸類、合並與篩選。首先根據考評對象進行歸類,然後把內涵相同、內容交叉重復較大的指標合並,再對具有因果關系,矛盾關系的指標進行正本清源、去偽存真的篩選,同時再根據可操作化原則,以簡單易測的考評指標代替復雜的或看似精確但難以操作的指標。按照設計指標體系的原則,對所設計的指標進行歸類、檢驗,看有沒有重復的並組合優化,從而形成指標體系。
㈡ 關於高校教師崗前培訓與高校教師資格證的問題
據我所知,高校教師資格證只對單位不針對個人,除了高校外,其他教師資格證都是上崗前就要考的.所以我覺得你不在B省的學校任教,別人是不會給你報名的.
㈢ 請問「高校教師資格理論考試」、「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和高校教師資格證的獲得有啥聯系
有了教師資格證還必須有單位要你才能上崗啊!
1、高校新進的教師,必須先參加「高校教師資格證書考試報名」;
2、報名成功後參加考前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
3、參加「高校教師資格理論考試」,需要考《教師職業道德概論》、《教育法教程》、《高等教育學》和《高等教育心理學》四門;
4、考試通過後拿到「崗前培訓考試合格證」,這個證書是申請教師資格、轉正定級和職務聘任的必備條件之一;
5、最後便是參加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認定,需要有「崗前培訓考試合格證」「普通話合格證書」「最高學歷證書」等等許多資料才能通過認定,最終拿到教師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