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談工會組織如何做好勞動關系協調工作
作為社會重要細胞國有企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群眾析根本利益,保持和諧穩定,對於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社會具有特殊意義。和諧勞動關系不僅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內容,更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有力保障。胡錦濤總書記曾多次指出:在關心群眾生產生活,解決好民生問題方面有大量工作可做,要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充分發揮服務群眾作用。而如何把工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值得工會幹部深思。在和諧勞動關系進程中,工會組織應如何發揮作用?展示工會組織作為呢?作者在結合工作實際,主要有發下幾點認識: 一、工會要在和諧勞動關系中著力調節好勞動關系 一個企業的基礎的關系,就是勞動關系。構建和諧企業最基礎、最直接的工作,也必然是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勞動關系。如果沒有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企業的發展和穩定將難以實現。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生產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經濟關系和勞動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當前勞動力總體過剩的情況下,勞動者作為最重要的勞動要素,在分配中同樣處於弱勢地位,勞動才作為最重要的勞動要素,在分配中同樣處於弱勢地位結果造成職工在企業分配中的利益經常受到損害,甚至有的企業在職工享受社會保障、安全衛生、接受職工培訓和企業福利上的權利更加不公正。這些現象直接影響企業的勞動關系,給企業帶來不穩定因素。 工會正是勞動關系的產物,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最重要的社會團體,在調整勞動關系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當前企業矛盾和存在的問題,工會應承擔起協調勞動關系、理順員情緒、化解勞企矛盾、穩定員工隊伍的重要責任。一是要堅持員工合作與參與原則。企業應該實現公開管理,最大限度地讓員工參與決策過程,使勞企雙方獲得共同發展,使企業成為利益共同體。二是要加大宣傳和落實《勞動法》的力度。《勞動法》是工會維護和協調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工會組織應該充分運用這個武器,推進員工勞動權益的落實。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集體合同制度。這是和諧勞動關系的法律保證。集體合同的建立要堅持把員工關心的勞動關系方面的熱點、難點作為平等協商集體合同的重點,增加其針對性和時效性,以保證勞動關系的和諧。四是要建立工會組織的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等勞動關系協調約束機制。五是要用活、用足國家及地方有關勞動保障的政策和法規,加快勞動保障法制化、體系化建設步伐,加快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就業促進法和企業工資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立法步伐,提高企業協調勞動關系的能力和質量。工會通過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引導員工積極投身到提高生產勞動率,發展企業經濟和創造先進文化的事業中去,這樣才能使企業充滿活力。 二、工會在和諧勞動關系中進一步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工會組織員工通過職工大會或職代會等形式積極參與企業管理,是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客觀要求,充分發揮職代會作用對於落實職代會職責,和諧勞動關系,實現兩個維護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開好職代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職工代表的政治素質和構成比例,工會要進一步拓展民主管理渠道,重視職工代表的選舉、管理和巡查工作,提高職工代表的質量和參政議政能力。 為提高職工代表大會的質量,進一步拓寬民主管理的渠道,除了堅持每年一次職工代表大會履行民主管理民主堅督職責之外,工會還要好抓職代會職工代表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工作。認真執行《中國鐵路總公司職工(代表)大會實施辦法》和《職代會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嚴格控制職代會代表構成比例,確保一線職工能夠積極參與企業管理之中。要提高職代會代表的質量和政治素質,工會要認真落實職工代表競選制度、職工代表的津貼制度和職工代表述職評議制度。通過競選述職、評議職工代表,將職工代表置於群眾監督之下,有效地增強職工代表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使職工的合理要求、建議得到及時採納,形成企業關愛職工,職工敬業愛崗的局面。 三、工會在和諧勞動關系中要履行好維權職務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做好職工權益保障工作,是工會基本職責。工會組織和維權行動,有助於保障企業秩序的穩定與和諧。工會維權的內容包括:參與企業管理的民主權利、各種勞動權利、精神文化娛樂權利、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權利等等,所有這些權利,工會都應當予以維護。特別是要以下崗失業人員和困難職工群體作為重點對象,切實維護好職工群眾在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技術培訓、安全衛生等方面的權益。工會要立足本職履行維權職責,把職工的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為建設和諧企業貢獻力量。 建設和諧企業,只有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企業才能有穩定發展,政通人和的局面,企業才能真正實現和諧。為此工會組織一是要積極抓好崗位職工技能培訓工作,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建立職業技術技能考核機制,積極推進職業技能證書。通過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級考核等方式,不斷提高職工技能。二是加強再就業和創業培訓,以培訓促進就業,工會要針對企業實際情況,加強再就業和創業技能培訓,以技能培訓、技能鑒定為手段,以就業服務為依託,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提高職工培訓後上崗率和就業率。三是建立健全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維護職工生產經營,勞動所得合法經濟利益,督促企業按期足額為員工繳納三金,著力解決員工社會保險問題,解除後顧之憂。四是協助黨和政府做好睏難職工的幫扶工作。在社會救助體制、政策框架內,充分發揮工會的職能和機制優勢,關心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按照國家政府有關政策,保障最低工資標准和下崗職工最低生活費標準的發放。特別是對待弱勢群體的職工,要落實好三不讓承諾,即不讓一名職工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不讓一名職工子女上不起學,不讓一名職工看不起病。開展好冬送溫暖,夏送清涼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和工會維權工作,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㈡ 對開展創業培訓工作的建議
一、首先要加強領導,建立完善的創業服務工作體系
做好創業培訓工作首先要加強對整體創業幫扶工作的領導,健全創業服務工作體系,建立由人社局、財政局、工商局、稅務局、民政局、工會、團委、婦聯、銀行等多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通過工作體系建設形成多部門共同參與、協調聯動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自身職能的優勢,及時研究解決創業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對創業幫扶工作的全面開展起指導作用。從組織有創業願望人員《就業失業登記證》的辦理到開展免費創業培訓,以及創業培訓資金的及時劃撥等各項工作都能做到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確保創業培訓工作順利開展。
加強培訓中心自身建設,為創業者排憂解難。加強業務培訓,開展學習政策會議,採取讀政策、學政策、寫心得體會,寫工作總結、探討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政策解讀、政策領會,提高在崗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培養工作人員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凝心聚力,發揮團隊精神,為有創業願望者服務到家。大力表彰,激勵創業培訓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對在創業培訓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同志給予表彰獎勵,激勵其他工作者以他們為楷模,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
二、要廣泛宣傳,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
要想把創業培訓工作做好,需要廣大有創業願望者積極參與。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創業光榮的社會氛圍。定期組織召開 「創業幫扶工程」大會,組織有創業願望的人員參加,開展就業創業大動員,邀請財政、工商、稅務、銀行、團委、工會、婦聯、民政等部門領導到場進行政策宣傳,講解國家有關創業的優惠政策,電視台專門錄像進行新聞專題報道,號召群眾積極加入到這支創業大軍的隊伍中來。為使廣大創業人員了解創業幫扶政策,積極參與全民創業活動,在當地《巨鹿晚報》開辟了《就業之路 創業故事》專欄,每周一期,宣傳國家的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和創業典型的先進事跡,通過典型引路,激發其他有創業願望的勞動者積極創業。為擴大宣傳面,我們印發自行編制的《巨鹿縣創業服務指南》手冊,同時還設計印製有創業培訓內容和咨詢電話的台歷、保溫杯,發放給學員,便於他們了解政策,電話咨詢創業方面的問題。我們把每月10日定為「創業培訓宣傳日」,安排工作人員上街、下鄉進行政策宣傳。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的宣傳,「參加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能力」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縣營造了濃厚的創業氛圍,提高了社會各界支持參與創業的積極性,對創業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成功創業,創業培訓是重中之重
創業培訓是有利於勞動者實現個人價值,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培訓,為提高創業成功率、穩定率,搞好創業培訓是重中之重。開展創業培訓使用的教材是《創辦你的企業》,這是由國際勞工組織開發並經世界80多個國家使用獲得好評的一套培訓教材,有較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能真正讓學員通過培訓轉變就業觀念,激發創業意識,掌握創業技巧,增強創業能力,有效地幫助失業人員自主創業。
我們會同工商部門有針對性的將有創業願望的未就業勞動者進行實名登記,做好培訓前期的組織工作,然後為他們安排時間地點進行免費創業培訓。為節省創業人員的時間,我們不能在辦公室坐等創業人員來申請培訓,我們走出去主動上門了解創業者的需求,能幫辦的幫辦,能代辦的代辦,對創業者預約服務、跟蹤服務,以創業人員滿意為標准,為創業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做到創業培訓開展的時間按學員需要設定,地點按方便學員移動,方式按學員需求改進,范圍向農村基層延伸。
創業培訓的廣泛推廣,惠及了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復員轉業軍人,刑滿釋放人員等眾多群體,幫助他們創新觀念,明確創業目標,掌握創業必備的專業知識,提高創業的基本能力,使他們增強創業信心,成功走向自主創業之路。創業培訓不同於傳統的任何培訓,其課程體系,授課形式,課堂組織,政府的投資引導扶持,創業的未知性以及學員的差異性和其對創業的期望值等均具極大的挑戰性,如何有效地開展創業培訓,達到預期的目標,創業培訓教師可謂首當其沖,肩負重任。建立富有創業指導經驗的教師團隊直接關繫到創業培訓工作的成效,我們每年組織培訓教師參加省組織的培訓班進行學習,提升培訓教師的授課能力,他們對創業培訓工作起直接推動作用。
㈢ 四川省總工會就業服務平台正式上線,上線的目的是什麼
四川省總工會就業服務平台正式上線,其目的主要是通過對接相關政府部門及社會化專業資源,積極構建四川工會就業創業服務生態,推動實現四川工會就業服務常態化、長效化和實名制。
總工會平檯面向全省會提供三大類就業服務項目。分別是就業招聘、職業技能培訓、創業援助。還會開展各求職者在不同月份的定向培養活動,以及不定期開展各類招聘、創業等專題活動。全面培養人才,也為求職業提供求職、創業機會。
㈣ 對就業技能培訓工作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想法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還會為你開一扇窗。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有狀元,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自己能夠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選擇的時候認清目標,是一定能夠成功的。就像說學技術,看看現在什麼行業熱門,比如餐飲業就不錯,自己學個手藝出來,不論是上班,還是上一兩年班自己開店,都是很好的選擇。
㈤ 工會如何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創新工作
目前,工會開展的技術培訓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提高職工技術、素質的培訓,即開展不同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二是提高職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訓,主要是創造學培訓。下面,我們分兩次講解:先講技術培訓和技術創新,然後講創造學培訓。 第一講:技能培訓和技術創新 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和技術創新,是工會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具體措施,在培養高技能人才和提高職工職業技能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工會開展技能培訓的重要意義 技術工人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經濟騰飛的重要保證。當前,技術工人素質問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我國現有技術工人只佔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多數是初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僅佔4%,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這一現狀嚴重製約了我國產品質量和競爭力的提高。另外,1億多的農民工整體上處於無技能或低技能狀態,他們中大約只有9%的人接受過技能培訓。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5%左右,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9%,與發達國家60%一80%的水平相差甚遠。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缺少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科技含量高的產品,要靠技術工人製造;技術性能先進的設備要靠高技能的技術工人來操作。技術工人技術素質偏低,不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關鍵階段。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時期尤為關鍵。「十一五」期間,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不僅需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而且需要建設一支技術過硬的職工隊伍;不僅需要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和經營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 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 工會開展技能培訓,既是貫徹國家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培養技能人才,推動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貫徹工會「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提高職工就業競爭能力,維護職工發展權的需要。二、技能培訓的作用據有關資料介紹,一個大學畢業生所學知識僅占其需要的職業技能知識的1/10左右,大量知識和技能是靠走上工作崗位後的「再教育」完成的。另外,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也會使原來已經獲得的知識落伍。為了克服這種知識老化,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再教育」,不斷更新和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水平,對於推動經濟的持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技能培訓發揮的作用具體表現為:(一)提高勞動生產率 通過對員工的在職培訓,提高其技能水平,可以推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正如亞當·斯密在200年前曾指出:一個工人技能的提高,如同一部機器或一種工具的改進一樣,可以節約勞動,提高效率。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與文盲相比,小學畢業生可提高勞動生產率43%,初中畢業生可提高108%,大學畢業生則可達300%。(二)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競爭力 培訓使員工的知識不斷增加、技能不斷增強,其創新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因而,經過培訓的員工通過參與技術創新或產品創新等方式可以直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同時,利用其掌握的先進技能,可以對既定的物質資料進行深度開發和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三)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企業員工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水平,可以提高其技術熟練程度和技術應用能力,從而使科技成果轉化率得到提高,更加充分地發揮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作用,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四)提高職工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職工通過參加技能培訓,有的取得技術資格證書;有的成長為一專多能的技的掌握了新興的技術技能,提高了就業競爭力。這就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踐證明,通過技能培訓提高職工素質,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速經濟增長。日本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工人教育水平每提高一個等級,技術革新者的比例就平均增長6%。一般工人提出的革新建議約能降低成本5%;經過一定訓練的技術人員的建議,約能降低成本10%一15%;而受過良好教育的管理人員創造和推廣的現代科學管理技術,則可以降低成本30%以上。三、工會開展技能培訓的內容和要求 (一)工會開展技能培訓的種類 目前工會開展的技能培訓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在企業內部面向企業職工開展的技能培訓;一種是面向社會開展的技能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二)企業內部開展的技能培訓 1、培訓內容與方式 企業技能培訓包括基礎性培訓、技術等級培訓和適應性培訓。基礎性培訓內容包括應知培訓和應會培訓兩個方面。應知培訓的內容由三基知識、專業知識、外延知識三方面組成。三基知識指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基本計算。基本原理是指實現各工序過程原理,相關信息、儀器、工具檢測裝置的工作原理(包括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是指與專業相關的基本知識,包括物性知識、工藝知識、操作知識、安全知識等。基本計算是指本專業工藝過程(或工作過程)中所需的相關技術和工藝參數的運算、成本分析與計算。專業知識培訓是一種綜合運用三基知識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可根據技術標准中應會的代表性工作實例,進行專業性技術訓練,以提高應對多變條件下的適應能力。外延知識培訓,是在完成專業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幫助學員掌握與本專業相關學科知識的培訓。技術等級培訓,是根據國家技術型職業(工種)的職業技能標准而進行的培訓。適應性培訓,主要是根據企業技術進步和設備更新的需要,隨時進行短期培訓,使職工掌握技術進步和新設備所需要的相應技術和技能。 在培訓的方式上,除了技術等級培訓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外,企業培訓的方式比較靈活,可以採取輪訓或專題培訓等多種形式,每年設一個或多個培訓專題,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對職工進行以關鍵生產工藝和重點專業知識為內容的強化培訓。如,以「應知應會」為內容的滾動出題答卷培訓,以全員工藝流程比賽、徵集事故預想方案、現場單兵教練為內容的系列培訓以及模擬特定場景的突發事故、特殊情況演練等專題的強化培訓,使職工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2.技能培訓相關要求 一要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需要和科研生產的關鍵、難點,採取多種形式,最大限度吸引職工參加,並及時調整培訓重點,不斷更新培訓內容,緊緊跟蹤和反映企業技術進步的要求,不斷改善培訓手段和教學方法。實踐證明,培訓與企業實際需要結合得越緊密,就越受到企業行政和職工群眾的歡迎。二要突出技能培訓的實用性和實效性。要根據職工發展的需要,力求使職工掌握多種技能,不斷提高廣大職工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促進職工向知識技能型、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發展。三要注重有效利用各種培訓資源。充分利用工會幹校、工人文化宮、職工大學、職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等各種教育培訓資源,並與社會力量聯合培訓,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 四要充分發揮職工技協的作用,利用技協的組織、人才和陣地優勢,在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和技能振興行動中發揮其作用,建立職工技能實訓基地,培養高技能人才,並推動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一體化。 (三)面向社會開展的技能培訓 面向社會開展的技能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是指以提高職工職業技能為目的的職業資格培訓、技術等級培訓、勞動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再就業培訓是面向下崗失業人員開展的培訓,通過開展再就業培訓,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能力,促進其實現就業。創業培訓是面對城鄉勞動者開展的培訓,通過對有創業願望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人員實施創業能力培訓,使其掌握創業知識和技巧,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成功開業率和穩定經營率,實現創業帶動更多就業的效果。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面向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開展的技能培訓,目的是使其提高職業技能後實現轉移就業。關於這幾種培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進一步做好職業培工作的意見》(勞社部發[2005]28號)明確了「十一五」期間的工作目標和政策措施。其培訓內容和培訓形式須執行勞動部門、教育部門的有關政策及規定。勞動競賽工作的功能和特點。勞動競賽只有在企業勞動關系和諧的前提下才會開展,沒有和諧的勞動關系就沒有勞動競賽。勞動競賽是在職工自覺自願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只有企業勞動關系和諧,職工受到尊重、利益受到保證的情況下,職工才會把企業的發展和自身的前途聯系起來,才會產生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從而產生競賽的願望。反之,如果勞動關系不和諧,職工利益受到侵犯,職工不關心企業的發展,也不會競賽的願望。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勞動競賽也就不可能開展起來。勞動競賽的功能 1、創造功能:勞動競賽不是一般的勞動,而是創造勞動,其本質在於他的創造性。勞動競賽能有效地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因而競賽成果要優於人在正常工作下取得的成果。 2、激勵功能:勞動競賽的激勵功能是指通過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激發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把蘊藏在職工中的智慧、積極性和創造力發揮出來,從而產生對工作的熱情和進取心,並把這種熱情和進取心變成行動,達到競賽的目的。職工通過勞動競賽,可以得到相應的物質利益,或者獲得某種榮譽而產生自豪感,得到精神的愉悅。勞動競賽正是這樣激發職工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更好成績,做出更大的貢獻。 3、教育功能:勞動競賽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一是職工通過勞動競賽可以學到先進的文化知識、技能和經驗,開闊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崗位競爭能力,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到差距,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二是通過勞動競賽可以為廣大職工提供正確的導向,用先進人物的優秀品質感染職工,使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勞動競賽的特點 1、群眾性:群眾性是勞動競賽的首要特點。勞動競賽的群眾性不僅表現在它吸引了千百萬職工群眾自覺自願地積極參加,而且表現在指導思想上和各個環節上都堅持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原則。它強調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職工在競賽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尊重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聰明才智,強調在競賽過程中職工群眾實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勵,主動為企業創一流成績,做一流貢獻,勞動競賽所要實現的目標,是建立在職工自覺自願基礎上的,而不是依靠行政命令。 2、廣泛性:勞動競賽的廣泛性首先表現為參與者的廣泛性,無論是生產工人、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都可以參與競賽。組織領導上有黨政工齊抓共管,競賽可以在企業內部進行,也可以在企業與企業之間進行。其次表現為競賽內容的廣泛性,從生產到流通,從經營到管理都可以納入競賽之中,從而全面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再次表現為競賽影響的廣泛性,在勞動競賽中形成的學趕先進的熱潮和產生的先進模範人物,影響和帶動著全社會,促進了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3、民主性:勞動競賽不僅是調動職工積極性、推動企業發展的一種方式,同時又是調動廣大職工發揮主動性,自覺參加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形式。勞動競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企業的生產和管理中來。在勞動競賽中,實行的是自下而上的群眾自我管理與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相結合的民主管理方法,有利於職工通過自我管理,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勞動競賽還是企業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內容。職工通過競賽,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提出意見,從而達到參與企業管理的目的。(二)勞動競賽工作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為經濟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原則勞動競賽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促進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因此,一方面,勞動競賽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針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特殊形勢,把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引導到戰勝困難、克服危機、完成「保、渡、上」奮斗目標上來。另一方面,勞動競賽的組織者必須了解企業「保、渡、上」的目標和任務,把它作為勞動競賽的目標,並在競賽中努力完成。 2、「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原則現在是知識爆炸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更要注意通過勞動競賽,達到「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效果,把少數人的先進經驗變成企業的財富,不斷推動生產力向前發展。 3、有利於職工群眾參與的原則勞動競賽是一項群眾性很強的活動,因此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發動群眾充分討論,在此基礎上形成競賽目標,吸引職工自覺自願參與競賽。 4、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並重的原則獎勵是勞動競賽必不可少的環節,要堅持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並重的原則。在物質獎勵上,對在競賽中做出突出貢獻者給與獎勵;在精神鼓勵上,要對競賽涌現的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通過多形式給予表彰,以激發職工參加競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原則開展勞動競賽必須注意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既要促進企業發展,又要讓職工受益達到企業和職工雙贏。一方面,勞動競賽不能違反《勞動法》等相關法律,借開展勞動競賽延長工作時間,加大勞動強度。另一方面,勞動競賽在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必須讓職工得到相應的回報。對職工的技術創新成果,具備條件的應幫助職工申請專利,保護職工的知識產權。(三)勞動競賽工作的領導機構 企業勞動競賽一般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最好企業黨政工領導擔任組長。其主要職責是:研究確定競賽方案、內容和目標,制定競賽規則,審議競賽預決算,決定競賽獎勵和表彰先進者。工會應負責勞動競賽的日常組織、管理等具體工作。職責是:提出勞動競賽的計劃目標,制定勞動競賽實施方案和考核、評選、表彰、獎勵辦法,總結、推廣競賽活動的先進典型和經驗,指導競賽健康發展。(四)勞動競賽工作的目標確定競賽目標要從實際出發,著力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在促進生產經營完成的同時,注意提高職工素質,增強企業發展後勁,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確定目標既要考慮先進性,又要考慮可行性;既不可定得過高,也不能定得過低。目標過高容易使人失去信心,目標過低就會失去競賽的意義。目前開展勞動競賽,應把「保、渡、上」的目標和任務當作競賽的目標,並逐層分解到各個競賽單元。(五)勞動競賽工作的方案競賽目標確定後,就要制定勞動競賽方案。競賽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般而言,競賽方案應有以下內容:勞動競賽名稱,如「共同約定」 勞動競賽;競賽指導思想;競賽形式;競賽內容、要求、標准和目標;參賽范圍和人員;競賽起止時間;競賽考評和獎勵辦法。競賽方案的制定要體現群眾性、可行性、為大多數參賽者接受,力求指導思想明確、競賽方法規范、競賽程序合理、評比獎勵公平,有利於調動和保護參賽者的積極性。(六)勞動競賽工作的組織實施競賽方案經過一定程序正式確定後,就要組織實施。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實施前的准備,主要是做好思想發動工作,讓參賽職工明確競賽的意義、方法、目的和要求等,使大家有一個良好的競賽姿態和參賽心理。二是做好競賽過程中的組織指導工作,以保證競賽活動按照競賽方案順利進行。(七)競賽評比、表彰和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評比和表彰是勞動競賽管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評比和表彰工作中要注意做到:一是評比力求准確公正,要把那些在勞動競賽中真正優勝的集體和個人評選出來;二是對優勝者的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要與貢獻相適應,真正起到表彰先進、激勵職工的作用,使勞動競賽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勞動競賽的重要環節。通過總結先進經驗,把競賽中創造的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方法、先進工作法和先進操作法加以推廣,從而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是勞動競賽的目的之一。推廣先進經驗的方法有開展成果評選表彰、進行現場表演、組織大家按先進操作法工作等。推廣先進經驗,還要注意發揮先進人物的品牌效應,同時要注意保護職工的知識產權。
㈥ 如何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以促進就業
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
國發〔2010〕36號
主要提出以下幾點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職業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三、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
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支持力度
五、加強組織領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職業培訓體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得到不斷提
高,對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職業培訓工作仍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需要,職業培訓的制度需要進
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針對性和有效性需要進一步增強。為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
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現就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職業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職業培訓是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職業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
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是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解決就業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根本措施;是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技能人
才隊伍建設,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城鄉統籌發
展,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有效手段。
(二)明確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就業和經濟發展為宗旨,堅持城鄉統籌、就業
導向、技能為本、終身培訓的原則,建立覆蓋對象廣泛、培訓形式多樣、管理運作規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職業培訓工作新機制,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
度,加快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能勞動者。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職業培訓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適應擴大就業規模、提高就業質量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大規模開展
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切實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為促進
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十二五」期間,力爭使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者都有機會接受相應的職業培訓,使企業技能崗位的職工得到
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訓,使每個有培訓願望的創業者都參加一次創業培訓,使高技能人才培訓滿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企業發展需求。
二、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三)健全職業培訓制度。適應城鄉全體勞動者就業需要和職業生涯發展要求,健全職業培訓制度。要統籌利用各類職業培訓資源,建立以職業院校、企業和各
類職業培訓機構為載體的職業培訓體系,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貫通技能勞動者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到技師、高級技師的成
長通道。
(四)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要面向城鄉各類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勞動者開展多種形式就業技能培訓。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
素質培養,使他們達到上崗要求或掌握初級以上職業技能,著力提高培訓後的就業率。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要重點開展初級技能培訓,使其
掌握就業的一技之長;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鼓勵其參加1-2個學期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對企業新錄
用的人員,要結合就業崗位的實際要求,通過師傅帶徒弟、集中培訓等形式開展崗前培訓;對退役士兵要積極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對職業院校學生要強化職業技
能和從業素質培養,使他們掌握中級以上職業技能。鼓勵高等院校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培訓,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五)切實加強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適應企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要求,進一步健全企業職工培訓制度,充分發揮企業在職業培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
業通過多種方式廣泛開展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要結合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職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過在崗培訓、脫產培訓、業務研修、技能
競賽等多種形式,加快提升企業在崗職工的技能水平。鼓勵企業通過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技師研修制度、自辦培訓機構或與職業院校聯合辦學等方式,結合企業技
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技術項目引進,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承擔社會培訓任務,為參加職業培訓人員提供實訓實習條件。
(六)積極推進創業培訓。依託有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針對創業者特點和創業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培訓。要擴大創業培訓范圍,鼓勵有創業
要求和培訓願望、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城鄉各類勞動者以及處於創業初期的創業者參加創業培訓。要通過規范培訓標准、提高師資水平、完善培訓模式,不斷提高創
業培訓質量;要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和創業項目,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特點,重點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創業項目指導和企業經營管理培訓,通過案例剖析、考察觀摩、企
業家現身說法等方式,提高受培訓者的創業能力。要強化創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及創業咨詢、創業孵化等服務手段的銜接,健全政策扶持、
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相結合的工作體系,提高創業成功率。
三、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
(七)大力推行就業導向的培訓模式。根據就業需要和職業技能標准要求,深化職業培訓模式改革,大力推行與就業緊密聯系的培訓模式,增強培訓針對性和有
效性。在強化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要加強職業道德、法律意識等職業素質的培養,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和綜合職業素養。全面實行校企合作,改革培訓課程,創
新培訓方法,引導職業院校、企業和職業培訓機構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面向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城鄉勞動者的初級技能培訓和崗前培訓,
應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企業崗位實際要求,開展訂單式培訓或定崗培訓;面向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應結合產業發
展對後備技能人才需求,開展定向培訓。
(八)加強職業技能考核評價和競賽選拔。各地要切實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按統一要求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標准,充分發揮職業技能鑒定在職業培訓
中的引導作用。各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有關規定和要求,為勞動者提供及時、方便、快捷的職業技能鑒定服務。完善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制
度,指導企業結合國家職業標准和企業崗位要求,開展企業內職業技能評價工作。在職業院校中積極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充分發揮技能競
賽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選擇技術含量高、通用性廣、從業人員多、社會影響大的職業廣泛開展多層次的職業技能競賽,為發現和選拔高技能人才創造條
件。
(九)強化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依託現有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及培訓設施,加大職業培訓資源整合力度,加強職業培訓體系建設,提高職業培訓機構的培訓能
力。在產業集中度高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高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在地級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中、高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
訓基地;在經濟較發達的縣市,提升改造一批以初、中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面向社會提供示範性技能訓練和鑒定服務。完善職業分類制度,加快國
家職業技能標准和鑒定題庫的開發與更新,為職業培訓和鑒定提供技術支持。加強職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依託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和職業院校,開展師資培訓,加
快培養既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能傳授操作技能的教師隊伍。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建立和完善職業培訓教師在職培訓和到企業實踐制度。根據職業培訓規律和特點,加
強職業培訓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課程體系、培訓計劃大綱以及培訓教材的開發。
(十)切實加強就業服務工作。加強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為各類勞動者提供完善的職業培訓政策信息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服務,定期公
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引導各類勞動者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職業培訓。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要了解、掌握培訓需求,收集、發
布培訓信息,積極動員組織轄區內各類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指導,協助落實相關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其實現就業。
(十一)鼓勵社會力量開展職業培訓工作。各地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明確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的師資、設備、場地等基本條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開
展職業培訓,在師資培養、技能鑒定、就業信息服務、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等方面與其他職業培訓機構同等對待。同時,要依法加強對各類民辦職業培訓機構招生、收
費、培訓等環節的指導與監管,進一步提高民辦職業培訓機構辦學質量,推動民辦職業培訓健康發展。
(十二)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各地要建立培訓項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按照「條件公開、自願申請、擇優認定、社會公示」的原
則,制定承擔政府補貼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的基本條件、認定程序和管理辦法,組織專家進行嚴格評審,對符合條件的向社會公示。要嚴格執行開班申請、過程檢
查、結業審核三項制度。鼓勵地方探索第三方監督機制,委託有資質的社會中介組織對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估。
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支持力度
(十三)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城鄉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勞動者參加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培訓合格並通過技能鑒定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未
頒布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職業應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根據其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就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企業新錄用的符合職業培
訓補貼條件的勞動者,由企業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政府認定培訓機構開展崗前培訓的,按規定給予企業一定的培訓費補貼。對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並取得職業資格
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的同時,對
其中農村學員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員給予一定生活費補貼。
(十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投入。各級政府對用於職業培訓的各項補貼資金要加大整合力度,具備條件的地區,統一納入就業專項資金,統籌使用,提高效益。
各級財政要加大投入,調整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結構,逐步提高職業培訓支出比重。有條件的地區要安排經費,對職業培訓教材開發、師資培訓、職業技能競賽、評選
表彰等基礎工作給予支持。由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的各項培訓補貼按相關規定執行。
(十五)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企業要按規定足額提取並合理使用企業職工教育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60%以上應用於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企業職工在
崗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所需費用從職工教育經費列支。企業應將職工教育經費的提取與使用情況列為廠務公開的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公開,接受職工
代表的質詢和全體職工的監督。對自身沒有能力開展職工培訓,以及未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的企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對其職工教育經費實行統籌,人力
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組織培訓服務。
(十六)加強職業培訓資金監管。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加強對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的管理,明確資金用途、申領撥付程序和監管措施。
2012年底前,各省(區、市)地級以上城市要依託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建立統一的職業培訓信息管理平台,對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進行動態管理,對參訓
人員實行實名制管理,不斷提高地區之間信息共享程度。要根據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就業狀況以及企業用人需要,合理確定並向社會公布政府補貼培訓的職業(工
種),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職業培訓補貼。要按照同一地區、同一工種補貼標准統一的原則,根據難易程度、時間長短和培訓成本,以職業資格培訓期限為基礎,
科學合理地確定培訓補貼標准。根據培訓對象特點和培訓組織形式,在現有補貼培訓機構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直補個人、直補企業等職業培訓補貼方式,有條件
的地區可以探索發放培訓券(卡)的方式。要採取切實措施,對補貼對象審核、資金撥付等重點環節實行公開透明的辦法,定期向全社會公開資金使用情況,審計部
門依法加強對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的審計,防止騙取、挪用、以權謀私等問題的發生,確保資金安全,審計結果依法向社會公告。監察部門對重大違紀違規問題的責任
人進行責任追究,涉及違法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五、加強組織領導
(十七)完善工作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職業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切實
加強職業培訓工作。要把職業培訓工作作為促進就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建立在政府統一領導下,人力資
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協調,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共同推動職業培訓工作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十八)科學制定培訓規劃。各地要根據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要求,在綜合考慮當地勞動者職業培訓實際需求、社會培訓資源和能力的基礎上,制定中長期職
業培訓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並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和人才發展總體規劃。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結合本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狀況、企業用工情況,對勞
動力資源供求和培訓需求信息等進行統計分析,並定期向社會發布。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在職業培訓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本行業技能人才需求預測,指
導本行業企業完善職工培訓制度,落實職業培訓政策措施。
(十九)加大宣傳表彰力度。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並對在職業培訓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機構和個人給予表彰。充分運用新聞媒體,廣泛開展
主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各級黨委、政府關於加強職業培訓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技能成才和成功創業的典型事跡,宣傳優秀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在職業培訓方
面的特色做法和顯著成效,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良好氛圍。
國務院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㈦ 如何開展創業,就業指導和就業培訓
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國發〔2010〕36號主要提出以下幾點指導意見:一、充分認識加強職業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三、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支持力度五、加強組織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職業培訓體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對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職業培訓工作仍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需要,職業培訓的制度需要進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針對性和有效性需要進一步增強。為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現就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提出如下意見:一、充分認識加強職業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加強職業培訓是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職業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是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解決就業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根本措施;是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有效手段。(二)明確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就業和經濟發展為宗旨,堅持城鄉統籌、就業導向、技能為本、終身培訓的原則,建立覆蓋對象廣泛、培訓形式多樣、管理運作規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職業培訓工作新機制,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加快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能勞動者。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職業培訓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適應擴大就業規模、提高就業質量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大規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切實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為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十二五」期間,力爭使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者都有機會接受相應的職業培訓,使企業技能崗位的職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訓,使每個有培訓願望的創業者都參加一次創業培訓,使高技能人才培訓滿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企業發展需求。二、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三)健全職業培訓制度。適應城鄉全體勞動者就業需要和職業生涯發展要求,健全職業培訓制度。要統籌利用各類職業培訓資源,建立以職業院校、企業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為載體的職業培訓體系,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貫通技能勞動者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到技師、高級技師的成長通道。(四)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要面向城鄉各類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勞動者開展多種形式就業技能培訓。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使他們達到上崗要求或掌握初級以上職業技能,著力提高培訓後的就業率。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要重點開展初級技能培訓,使其掌握就業的一技之長;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鼓勵其參加1-2個學期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對企業新錄用的人員,要結合就業崗位的實際要求,通過師傅帶徒弟、集中培訓等形式開展崗前培訓;對退役士兵要積極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對職業院校學生要強化職業技能和從業素質培養,使他們掌握中級以上職業技能。鼓勵高等院校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培訓,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五)切實加強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適應企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要求,進一步健全企業職工培訓制度,充分發揮企業在職業培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廣泛開展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要結合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職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過在崗培訓、脫產培訓、業務研修、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加快提升企業在崗職工的技能水平。鼓勵企業通過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技師研修制度、自培訓機構或與職業院校聯合學等方式,結合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技術項目引進,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承擔社會培訓任務,為參加職業培訓人員提供實訓實習條件。(六)積極推進創業培訓。依託有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針對創業者特點和創業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培訓。要擴大創業培訓范圍,鼓勵有創業要求和培訓願望、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城鄉各類勞動者以及處於創業初期的創業者參加創業培訓。要通過規范培訓標准、提高師資水平、完善培訓模式,不斷提高創業培訓質量;要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和創業項目,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特點,重點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創業項目指導和企業經營管理培訓,通過案例剖析、考察觀摩、企業家現身說法等方式,提高受培訓者的創業能力。要強化創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及創業咨詢、創業孵化等服務手段的銜接,健全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相結合的工作體系,提高創業成功率。三、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七)大力推行就業導向的培訓模式。根據就業需要和職業技能標准要求,深化職業培訓模式改革,大力推行與就業緊密聯系的培訓模式,增強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強化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要加強職業道德、法律意識等職業素質的培養,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和綜合職業素養。全面實行校企合作,改革培訓課程,創新培訓方法,引導職業院校、企業和職業培訓機構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面向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城鄉勞動者的初級技能培訓和崗前培訓,應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企業崗位實際要求,開展訂單式培訓或定崗培訓;面向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應結合產業發展對後備技能人才需求,開展定向培訓。(八)加強職業技能考核評價和競賽選拔。各地要切實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按統一要求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標准,充分發揮職業技能鑒定在職業培訓中的引導作用。各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有關規定和要求,為勞動者提供及時、方便、快捷的職業技能鑒定服務。完善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指導企業結合國家職業標准和企業崗位要求,開展企業內職業技能評價工作。在職業院校中積極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充分發揮技能競賽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選擇技術含量高、通用性廣、從業人員多、社會影響大的職業廣泛開展多層次的職業技能競賽,為發現和選拔高技能人才創造條件。(九)強化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依託現有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及培訓設施,加大職業培訓資源整合力度,加強職業培訓體系建設,提高職業培訓機構的培訓能力。在產業集中度高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高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在地級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中、高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在經濟較發達的縣市,提升改造一批以初、中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面向社會提供示範性技能訓練和鑒定服務。完善職業分類制度,加快國家職業技能標准和鑒定題庫的開發與更新,為職業培訓和鑒定提供技術支持。加強職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依託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和職業院校,開展師資培訓,加快培養既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能傳授操作技能的教師隊伍。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建立和完善職業培訓教師在職培訓和到企業實踐制度。根據職業培訓規律和特點,加強職業培訓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課程體系、培訓計劃大綱以及培訓教材的開發。(十)切實加強就業服務工作。加強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為各類勞動者提供完善的職業培訓政策信息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服務,定期公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引導各類勞動者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職業培訓。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要了解、掌握培訓需求,收集、發布培訓信息,積極動員組織轄區內各類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指導,協助落實相關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其實現就業。(十一)鼓勵社會力量開展職業培訓工作。各地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明確民職業培訓機構的師資、設備、場地等基本條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開展職業培訓,在師資培養、技能鑒定、就業信息服務、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等方面與其他職業培訓機構同等對待。同時,要依法加強對各類民職業培訓機構招生、收費、培訓等環節的指導與監管,進一步提高民職業培訓機構學質量,推動民職業培訓健康發展。(十二)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各地要建立培訓項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按照「條件公開、自願申請、擇優認定、社會公示」的原則,制定承擔政府補貼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的基本條件、認定程序和管理法,組織專家進行嚴格評審,對符合條件的向社會公示。要嚴格執行開班申請、過程檢查、結業審核三項制度。鼓勵地方探索第三方監督機制,委託有資質的社會中介組織對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支持力度(十三)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城鄉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勞動者參加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培訓合格並通過技能鑒定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未頒布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職業應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根據其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就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企業新錄用的符合職業培訓補貼條件的勞動者,由企業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政府認定培訓機構開展崗前培訓的,按規定給予企業一定的培訓費補貼。對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的同時,對其中農村學員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員給予一定生活費補貼。(十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投入。各級政府對用於職業培訓的各項補貼資金要加大整合力度,具備條件的地區,統一納入就業專項資金,統籌使用,提高效益。各級財政要加大投入,調整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結構,逐步提高職業培訓支出比重。有條件的地區要安排經費,對職業培訓教材開發、師資培訓、職業技能競賽、評選表彰等基礎工作給予支持。由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的各項培訓補貼按相關規定執行。(十五)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企業要按規定足額提取並合理使用企業職工教育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60%以上應用於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企業職工在崗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所需費用從職工教育經費列支。企業應將職工教育經費的提取與使用情況列為廠務公開的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公開,接受職工代表的質詢和全體職工的監督。對自身沒有能力開展職工培訓,以及未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的企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對其職工教育經費實行統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組織培訓服務。(十六)加強職業培訓資金監管。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加強對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的管理,明確資金用途、申領撥付程序和監管措施。2012年底前,各省(區、市)地級以上城市要依託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建立統一的職業培訓信息管理平台,對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進行動態管理,對參訓人員實行實名制管理,不斷提高地區之間信息共享程度。要根據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就業狀況以及企業用人需要,合理確定並向社會公布政府補貼培訓的職業(工種),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職業培訓補貼。要按照同一地區、同一工種補貼標准統一的原則,根據難易程度、時間長短和培訓成本,以職業資格培訓期限為基礎,科學合理地確定培訓補貼標准。根據培訓對象特點和培訓組織形式,在現有補貼培訓機構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直補個人、直補企業等職業培訓補貼方式,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發放培訓券(卡)的方式。要採取切實措施,對補貼對象審核、資金撥付等重點環節實行公開透明的法,定期向全社會公開資金使用情況,審計部門依法加強對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的審計,防止騙取、挪用、以權謀私等問題的發生,確保資金安全,審計結果依法向社會公告。監察部門對重大違紀違規問題的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涉及違法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五、加強組織領導(十七)完善工作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職業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切實加強職業培訓工作。要把職業培訓工作作為促進就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建立在政府統一領導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協調,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共同推動職業培訓工作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十八)科學制定培訓規劃。各地要根據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要求,在綜合考慮當地勞動者職業培訓實際需求、社會培訓資源和能力的基礎上,制定中長期職業培訓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並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和人才發展總體規劃。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結合本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狀況、企業用工情況,對勞動力資源供求和培訓需求信息等進行統計分析,並定期向社會發布。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在職業培訓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本行業技能人才需求預測,指導本行業企業完善職工培訓制度,落實職業培訓政策措施。(十九)加大宣傳表彰力度。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並對在職業培訓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機構和個人給予表彰。充分運用新聞媒體,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各級黨委、政府關於加強職業培訓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技能成才和成功創業的典型事跡,宣傳優秀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在職業培訓方面的特色做法和顯著成效,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良好氛圍。國務院二○一○年十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