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的校訓校徽
1、校徽
以六個色彩斑斕的菊花花瓣組成一個動感的菊花,寓意學院的文化藝術學科教育的特性與較多的專業設置。菊花是開封市的市花,它傲霜斗寒、朴實無華的精神與氣節正是我們創業奮斗所需要的。 花瓣頗似逗號,寓意學院的建設和發展永遠只有逗號,開拓進取的精神永無止境。同時,六個旋轉的花瓣又寓意《易》之《乾》,《乾》之六爻,運行不息,應化無窮。正如孔子對該卦象的經典概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下部七個城垛的青灰色古城牆寓意學院植根於極具歷史文化積淀的「七朝古都」開封。 該校徽既有豐蘊的優秀文化傳統積淀,又有現代文化藝術濃厚氛圍。 2、校訓:厚德 敬業 博藝 篤行 厚德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所謂「厚德」就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它已成為中華民族美德的一種概括,這句話歷來成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敬業出自《禮記·學記》:「敬業樂群。」其意思是專心致力於學業和工作,把學業和工作當成一種事業去孜孜不倦的追求,嚴格遵守職業道德的工作態度。 博藝出自《孔子家語·弟子行》:「好學博藝,省物而勤也,是 冉求 之行也。」又《後漢書·張衡傳》:「吾子性德體道,篤信安仁,約己博藝,無堅不鑽。」 「博藝」的基本含義是要求學習者,學會學習,熱愛學習,博通藝文,厚積薄發,成為在藝文方面有造詣的人。 篤行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完成學業與道德修養的最後階段。 「篤」即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篤行」即要專心致志,勇於實踐,鍥而不舍。篤行是好學的延伸,為學者不僅要博學廣知,精技強能,還要身體力行,在實踐中展現自己的品格與學識,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來實現遠大抱負,學有所得,並努力踐履所學,知行合一。
B. 山東藝術學院的校訓
山東藝術學院的校訓:閎約深美。
清代張惠言在《詞選序》中曾言:「唐之詞人,溫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閎約。」提倡詞要寫得「深美閎約」,質實厚重。
1918年蔡元培先生書「閎約深美」贈上海美專。時任上海美專校長的劉海粟先生將其作為辦學思想的核心,並對「閎約深美」詮釋曰:「『閎』就是知識要廣闊;『約』就是在博採的基礎上加以慎重的選擇,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人生有限,知識無窮,不能把攤子鋪得太大,以便學有專長;『深』就是要鑽研精神,要入虎穴,得虎子,百折不回;『美』就是最後達到完美之境。」
用此四字作為校訓: 一是要求為學者要有寬闊的心胸和眼界,要博學多識,有廣博的知識,堅定的目標,崇高的藝術理想、百折不回的求學精神,向著藝術高峰永無休止的跋涉攀登,永不停息的進取升華。 二是要求教職員工承擔起藝術教育的歷史責任,以中華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為己任,志存高遠,心系藝術,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C. 四川美術學院的校訓是什麼
四川美術學院校訓,無論40度
還是0下
天天都是植樹節
貸款版4億
5億種樹
O(∩權_∩)O謝謝
D. 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院校訓是什麼
中央美術學院校訓是盡精微,致廣大。「盡精微,致廣大」。前任院長潘公凱說,這內六個字體現著容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始終堅守的「修身、治學、研創、報國」的原則和情懷,體現著中央美術學院始終堅持的「注重使命、崇尚學術、尊重人才、兼容並蓄」的傳統與精神。
中國美院的校訓是才情學養人品志向,居敬守勤近思篤志。「才情學養人品志向,居敬守勤近思篤志」的校訓表達著中國美術學院不僅僅是學藝術,而是用藝術去修養自身的人品、志向、勤勞和思想。
中央美術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學院在職在編教職工613人,專業技術人員465人,其中專任教師348人,學院外聘教師134人。在職在編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83人,副高120人,講師117人,初級28人。
中國美術學院師資力量:
據學校網站2015年5月信息顯示,中國美術學院共有專任教師700餘人,其中教授116人,副教授170餘人。研究生學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0.12%,其中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博士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的17.78%。教師中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
E. 200分收集各大名校的校訓!!!
一、國內名校校訓:
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同濟大學:嚴謹求實團結創新
同濟大學:嚴謹求實團結創新
天津大學:實事求是
武漢大學: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東北大學:自強不息知行合一
東華大學:嚴謹勤奮求實創新
東南大學:止於至善
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福州大學:明德至誠博學遠志
河海大學: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於探索
黑龍江大學:博學慎思參天盡物
湖南大學:博學睿思勤勉致知
華僑大學:會通中外並育德才
吉林大學:求實創新勵志圖強
集美大學:誠毅
暨南大學:忠信篤敬
蘭州大學:自強不息獨樹一幟
南京大學:誠朴雄偉勵學敦行
南開大學: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北京大學: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青島大學:博學篤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
山東大學:氣有浩然學無止境
汕頭大學:創新求實勤奮團結
上海大學:自強不息
安徽大學:至誠至堅博學篤行
長安大學:求是篤學敬業創新
重慶大學:耐勞苦尚儉朴勤學業愛國家
四川大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蘇州大學: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西北大學:公誠勤樸
廈門大學: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湘潭大學:博學篤行盛德日新
新疆大學:團結緊張質朴活潑
揚州大學:求是求實求新求真
雲南大學: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學識成一等事業
浙江大學:求是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實事求是
中山大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二、港澳台大學校訓:
淡江大學:朴實剛毅
東海大學:求真篤信力行
東吳大學: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逢甲大學:忠勤誠篤
輔仁大學:真善美聖
高雄師范大學:誠敬宏遠
國立成功大學:窮理致知
國立交通大學:知新致遠崇實篤行
國立陽明大學:仁心仁術真知力行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誠朴精勤禮義廉恥
國立台灣大學: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誠朴博毅
國立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香港科技大學:求新求進創未來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約禮
香港城市大學:敬業樂群
香港大學:明德格物
香港浸會大學:篤信力行
香港理工大學:開物成務勵學利民
香港嶺南大學:作育英才服務社會
澳門大學:仁義禮知信
三、國外大學校訓:
賓夕法尼亞大學:毫無特性的學習將一事無成
杜克大學:追求知識信仰宗教
多倫多大學: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
哥倫比亞大學:在上帝的神靈中我們尋求知識
哈佛大學: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加拿大皇後大學:智慧和知識將是未來時代的穩定劑
加州理工學院:真理使人自由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願知識之光普照大地
康奈爾大學:讓任何人都能在這里學到想學的科目
麻省理工學院:既學會動腦也學會動手
密歇根大學:藝術科學真理
普林斯頓大學: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
斯坦福大學:願學術自由之風勁吹
耶魯大學:真理和光明
芝加哥大學: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
愛丁堡大學:有知識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發現其內涵
劍橋大學:此地乃啟蒙之所,智識之源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了解萬物發生的緣故
牛津大學:上帝給我光明
北海道大學:青年們,要有大志
光州大學:青春開放活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自強不息
早稻田大學:學問獨立,培養模範國民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質
悉尼大學:繁星縱變智慧永恆
新南威爾士大學:實踐思考出真知
墨爾本大學:以人為本,與時並進
(5)藝術培訓學校校訓擴展閱讀:
中國是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具有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大學教育已經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這是劃時代的豐功偉績。但是,我們的名牌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在這個排行榜里,中國只有兩所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排名第49和72位。我們應該正視這樣的差距。雖然國內不少大學提出了「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口號是振奮人心的,關鍵是要立足中國實際,加大改革力度,學習別人長處,為我所用。
中國部分名校簡介: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當時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並開設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擁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以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以及講師李濟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古今貫通、文理滲透」,形成了著名的「清華學派」和「清華學風」,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培養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學術大師,中國近現代很多學科的萌發和興起最早都是從清華開始的,清華在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謂群星璀璨、光耀西山。
歷史證明著清華的輝煌,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和解放後的中國科學學院士中,「清華人」占據了三分之一。在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勛章」的23位功勛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近25%為清華大學校友。
水清木華,鍾靈毓秀,清華園發散著獨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華夏增輝,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新時代的清華人繼承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大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聚集了許多學者專家,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創造了大批重大科學成果,影響和推動了中國近現代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3.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於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復旦大學為「九校聯盟」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21世紀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全國重點大學。
復旦大學由原復旦大學、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並而成。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先生。
復旦師生謹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嚴守「文明、健康、團結、奮發」的校風,力行「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發場「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復旦精神,以服務國家為己任,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F. 溫州甌海藝術學校的辦學理念
學校秉承文化和抄藝術並襲重的發展宗旨,追求文化藝術雙豐收,主張品德和技藝共同發展。
文化課程按照國家規定課程標准,音樂藝術課以民樂為主,兼納聲樂、舞蹈、西洋盛行樂器;美術按照年級、年齡層次開設兒童畫、想像畫、素描、色彩;努力打造特色、精品、名牌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人才戰略。
校訓:求美——欣賞美、感悟美、美的欣賞和創造將使世界更美好 。
G. 我要提問魯迅藝術學院創辦於延安,毛澤東題寫的校訓是
魯迅藝術學院即魯迅美術學院,毛澤東題寫的校訓是:緊張、嚴肅、刻苦、虛心。
魯迅美術學院坐落於東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沈陽,是東北地區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府。魯迅美術學院的創建,可追溯到1938年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發起創建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和「緊張、嚴肅、刻苦、虛心」的校訓。
學院擁有沈陽和大連兩個校區,沈陽校區地處東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連校區地處國家風景旅遊度假區金石灘。校園總佔地面積95.8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有圖書60.98萬冊,並藏有國內歷代書畫真跡、碑帖拓片和文物計3000餘件,美術館和藝術博物館總建築面積23796.77平方米。
(7)藝術培訓學校校訓擴展閱讀
魯迅藝術學院的歷史沿革:
1938年2月,毛澤東和周恩來領銜,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揚等人聯名發出魯迅藝術學院《創立緣起》。文中說,藝術是宣傳、發動與組織群眾的最有力的武器,培養抗戰的藝術工作幹部已是不容稍緩的工作,因此創立魯迅藝術學院,要沿著魯迅開辟的道路前進。
中共中央委託沙可夫、李伯釗、左明等人負責籌建魯迅藝術學院。此時,寧、滬等地大批文藝工作者陸續來到延安,為魯藝的創辦創造了條件。
1938年4月10日,魯迅藝術學院在陝西延安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第一所培養抗戰文藝幹部的高等學府。 毛澤東出席成立大會並講話,他說: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時代去發展廣大的藝術運動,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的指導下,實現文學藝術在今天的中國的使命和作用。
H. 魯迅美術學院校訓是什麼
緊張、嚴肅、刻苦、虛心
I. 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的口號!
一、校訓
1、德行天下、技贏未來。
2、責任立身、技能立業。
二、校風
1、文明和諧、專自強創新。
2、愉快屬學習、和諧相處、勤奮創新。
三、教風
1、博學善教、治學育人。
2、博學嚴謹、敬業愛生。
說明:
敬業——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一個教師首先必須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樂於教書育人,否則就會誤人子弟,我們倡導黃麻布小學教師不僅要把教師這一職業當成一個謀生的手段,應視之為一個畢生追求的事業。
愛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創新。學校管理的愛能喚起教師「以校為家」的敬業精神,能鼓舞教師廣泛汲取知識、吸收先進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充實提升自我對學生,教師要付諸全身心的愛,因為教師的愛能讓學生樂學、好學同時培養學生的多種興趣、愛好和特長。
四、學風
1、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2、尊師好學、善思踐行。
說明:
好學——學生要「立志成材」,首先要從小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學習的遠大理想,學習才有取之不竭的動力。周恩來從小就立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才使他終生好學,博覽群書,為中華民族的振興事業做出偉大的貢獻。
J. 中傳文化藝術學院校訓
文化是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傳統意義上所說的,一個人有或者沒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後者是狹義的解釋,前者是廣義的解釋。另有人以此為名。對於中華文化歷史的悠久,是值得我么每一個炎黃子孫學習的。
「文化其實本不屬人類所獨有的,我們更應該以更開放和更寬容的態度解讀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所謂具有人文意味的現象,是與生俱來的。許多生命的言語或行為都有著先天的文化屬性,我們也許以示高貴而只願意稱它為本能。」——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關於文化的分類 H. H. Stern(1992:208)根據文化的結構和范疇把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文化即大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狹義的文化即小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廣義地說,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種種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內容。狹義的文化是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等。[2]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為信息文化、行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語者所掌握的關於社會、地理、歷史、等知識;行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實際行為、態度、價值等,它是成功交際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藝術和文學成就,它是傳統的文化概念。
文化有兩種,一種是生產文化,一種是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產文化,生活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文化都為生活所用,沒有不為生活所用的文化。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了一種生活生存的理論和方式,理念和認識。因為文化具有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很難將文化給出一個准確地,清晰的分類標准。因此,這些對文化的劃分,只是從某一個角度來分析的,是一種嘗試
文化是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而產生的。文化都為生活所用,沒有文化就無法生活。人都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