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央組織部關於2008-2012年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改革創新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科學的管理體制
各級組織部門要積極轉變管理職能,由辦培訓向管培訓轉變,由管微觀向管宏觀轉變,由管具體事務向管方向、管政策轉變,適度減少直接舉辦的培訓班次,切實加強整體規劃、宏觀指導、協調服務、督促檢查和制度規范;要統籌安排培訓任務,提高培訓計劃的科學性,切實解決有的幹部重復培訓、有的幹部多年不訓和重要崗位幹部調訓難的問題;要理順管理關系,進一步明確幹部教育培訓管理部門與幹部教育培訓機構、幹部所在單位的職責分工,充分發揮幹部教育領導小組和幹部教育聯席會議的作用,調動各方面支持和參與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積極性,形成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科學規范、有序高效的幹部教育培訓管理體制。
(二)建立開放競爭、優化統籌的辦學體制
充分發揮黨校、行政學院和幹部學院在幹部教育培訓中的主渠道作用,進一步明確其功能定位和職責分工。建立幹部教育培訓機構准入制度,科學制定準入標准,把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社會培訓機構等優質培訓資源納入幹部教育培訓體系,形成分工明確、布局合理、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大教育、大培訓的幹部教育培訓格局。中央組織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選定一批全國重點高校作為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各地區各部門也可結合實際,選擇一批高等學校作為幹部教育培訓基地。適度利用境外優質培訓資源開展合作培訓。
引入競爭擇優機制,鼓勵幹部教育培訓機構之間開展適度、有序的競爭。建立幹部教育培訓項目管理制度,幹部教育培訓管理部門根據培訓需要,定期確定培訓項目,向各類幹部教育培訓機構開放,擇優選定承辦機構。幹部所在單位根據實際需要,可以自主選擇培訓機構,自主安排幹部培訓。改進培訓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逐步實行「經費跟著項目走」、「經費跟著幹部走」。
(三)深化幹部教育培訓機構教學改革
牢固樹立按需培訓的理念,加強培訓需求調研,深入研究推動科學發展對幹部隊伍素質和能力的基本要求,黨政幹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需求,幹部履職和成長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把培訓需求分析作為制定培訓計劃的科學依據。改進培訓計劃生成方式,建立幹部教育培訓機構與幹部教育培訓管理部門、幹部所在單位的培訓計劃協調會商機制,重要班次的培訓計劃要征詢黨委常委會意見。改革班次設置方式,實現由按級別設置為主向按類別設置為主轉變,由一般性輪訓為主向專題培訓為主轉變,由中長期學制為主向短期學制為主轉變。及時更新培訓內容,加強對重大理論問題和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針對理論和實踐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不斷完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培訓課程,更新現代知識培訓課程,開發特色課程。創新培訓方式和手段,從課堂講授式教學為主轉向研究式、案例式、體驗式教學為主,進一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力推廣網路培訓、遠程教育和在線學習,提高培訓的覆蓋面和資源利用率。
(四)推行幹部自主選學
堅持和完善組織調訓制度,大力推行幹部自主選學,把黨和國家對幹部的學習要求與幹部的培訓需求結合起來,建立自主選學與組織調訓相結合的幹部參訓機制。對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素養和技能訓練類培訓,逐步加大幹部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培訓時間的力度,政治理論培訓也可給幹部提供一定的選擇空間。幹部教育培訓機構要在培訓需求調研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班次和課程,幹部教育培訓管理部門定期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培訓對象根據公布的信息自主選擇,培訓機構組織實施培訓。中央組織部會同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和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將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司局級幹部中進行自主選學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推行。各地區各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完善和推廣幹部自主選學。
(五)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
堅持客觀公正、突出重點、重在激勵、務求實效的原則,加強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教育培訓情況的考核。各級組織部門要制定幹部教育培訓考核工作辦法,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開展考核工作。
對領導班子教育培訓情況考核的內容,重點是所在單位開展脫產培訓、中心組學習、在職自學等幹部教育培訓總體情況和幹部教育培訓的基礎工作、管理工作、改革創新等綜合情況。要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年終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領導班子要根據考核結果,認真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加強和改進幹部教育培訓工作。
對領導幹部教育培訓情況考核的內容,重點是參加教育培訓期間的表現、學習成績和黨性鍛煉以及運用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情況。要將幹部的教育培訓情況作為幹部考核的內容和任職、晉升的重要依據之一。健全乾部培訓與幹部管理部門溝通協調機制,把幹部教育培訓作為培養幹部、發現幹部、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渠道。認真落實《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的有關規定,對確因特殊情況在提任前未達到教育培訓要求的幹部,應該在提任後1年內完成培訓。
(六)開展幹部教育培訓機構教學質量評估
以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益為目標,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穩步推進幹部教育培訓機構教學質量評估工作。制定科學規范、切實可行的評估辦法和評估指標體系。中央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各省(區、市)黨校、行政學院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各省(區、市)黨委組織部要會同有關部門,有計劃地開展市、縣兩級黨校、行政學院(校)的教學質量評估工作。5年內將地方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校)的教學質量評估一遍。
(七)形成專兼結合、對外開放的幹部教育培訓師資隊伍
切實加強對培訓者的培訓,著力培養一批思想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教學科研骨幹。繼續實行骨幹教師培訓計劃,保證專職教師每年參加脫產培訓的時間累計不少於1個月。建立業務進修、實地調研、掛職鍛煉相結合的知識更新機制,提高教師培訓設計、組織和管理能力,培養適應幹部教育培訓需要的專業培訓設計師。中央組織部每年安排600名左右省(區、市)黨校、行政學院和部門、行業培訓機構的教師到國家級幹部教育培訓機構、國內著名高校、國外著名培訓機構學習培訓。各地區也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強對幹部教育培訓教師隊伍的培訓。建立開放式的教學人才庫,加大聘請優秀領導幹部、成功企業家、科技專家、優秀專業人才和基層一線優秀幹部擔任兼職教師的力度,鼓勵主要領導幹部到黨校、行政學院和幹部學院講課或作報告。探索建立中央和省(區、市)兩級師資庫。探索建立符合幹部教育培訓特點的師資隊伍考核評價體系和職稱評聘體系。堅持教師競爭上講台制度,通過實行師資聯聘、動態管理等辦法,優化師資配置。深化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集聚和吸引更多優秀的教學人才從事幹部教育培訓。
(八)推進培訓資源優化整合
加大對各類幹部教育培訓機構的優化整合力度。鼓勵幹部教育培訓機構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協作辦學關系,加強交流與合作,促進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圍繞提高辦學水平和培訓質量,積極探索、穩步推進縣級黨校等基層幹部教育培訓機構的辦學體制改革和資源整合。清理部門、行業培訓機構,對有必要單獨設置的,要進行培訓資格認證;對不具備條件的,要限期整改;對經整改仍達不到要求的,要將其職能和可用資源並入其他幹部教育培訓機構;對名為培訓中心,實為賓館、度假村,不其備基本辦學條件的,取消其辦學資格。加強對幹部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
⑵ 你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的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健康發展。校領導在放暑假時就安排在假期思考對學校的發展由和好的意見?我認為應
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切實抓好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隊伍素質
1、切實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學校成立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師德師
風建設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教師的師德行為和品行操守,
學校結合實際、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
2、切實加強教師業務學習。一是落實好教師的培訓;二是落實好教研學習
制度,做到業務學習有計劃、有專題發言人、有專題發言稿存檔、有記載;三是
落實好教師自學,每位教師建立業務學習摘記本,並注重實用、真實,克服流於
形式現象。
3、切實加強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管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
用。
4、切實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教育教學技能。
5、切實抓好教學管理人員和英語、美術、音樂、體育、自然、科學、計算
機等專任教師的專業培訓工作,提高專業水平。
6、切實做好教師合理分配、流動,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師資源
(二)落實教學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學期初,學校要組織教師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出詳盡的、切實可行的學科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各種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應重點解決以下幾個
問題:
(1)認真學習研究各學科課程標准,吃透課標精神,把握教學方向,明確
各學科教學總體要求。
(2)結合各年級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題性研究,如起始年級的銜接問
題、畢業年級的復習問題、各種課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問題等等。
(三)抓常規,規范教學行為。
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要轉變觀念,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和質量意識,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考核與評價等教學基本環節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並建立考評制度,嚴格考核辦法,把教師教學常規工作業績與年度考核、評優、評模、評職等掛鉤。
(四)抓評價,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各校要淡化教學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注重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教師提高
和教學改革的功能。要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使評價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
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建立有利於教師主動發展的評價機制。各單位要改變長期以來以學生學
習成績作為評定教師教學能力的唯一標準的做法,
建立起多元的、
符合素質教育
思想的、有利於教師成長的新型教師評價標准。
2、建立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的評價機制。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學生的知
識來源於三方面:
教科書提供的知識、
教師個人的知識、
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
各單位要重新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要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教育理
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素養、即時效果等納入評價標准
中,要重點突出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建立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評價機制。學生評價,主要應發現和開發學
生的潛能,
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在整個學生評價過
程中,要做到:評價指標多元化,評價方式民主化,評價機會多次化,評價內容
合理化。應採取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家長評、教師評相結合的形式。學校
要充分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
在學生發展過程中做好指導和記載工作,
學期末為
每個學生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
(五)抓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興趣、
習慣的黃金時
期。所以,我們要將學生的習慣養成作為一項大事來抓。
⑶ 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有何建議
辦學模式:多模式的辦學形式,除常規的學歷、學位教育外,還可以建立半工半讀類型的學校,以適應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推行通才教育的培養模式,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
人才培養結構方面:由於不同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層次不同,因而學校要注重專業人才培養的三角形結構,特別要重視一般大學、高職、高專學校自動化人才的培養。
實踐教學環節:學校要建立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議國家制定相應的法令法規,提倡全社會支持學校的實踐教學,確立用人單位在「終身教育」上的法律責任和義務。
教學改革:對於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的考核體系,應提出量化性的指標,便於執行和考核。
1、更新觀念,樹立科學人才觀。加強科學人才觀宣傳,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努力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輿論氛圍。一是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意識和「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把人才工作放到政治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高度來考慮。
2、樹立系統開發人才觀念,克服「重使用輕培養」、「重引進輕使用」的不良傾向。
3、樹立知才善用、人盡其才的人才觀念,克服人才使用中的「近視病」與「武大郎開店式」妒才心態。
4、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觀念,在堅持德才兼備標準的前提下,要敢於不拘一格選人才,真正做到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克服只唯文憑不重視實際技能,只論資排輩不重視創造力的不良作風。
5、樹立全市一盤棋,推進良性流動的人才觀,克服人才單位、部門所有的狹隘意識。六是樹立廣納人才觀念,既重視開發利用本地人才,也積極吸引外地人才,克服用人和留人上的不正之風。
⑷ 對制定下發《關於加強新形勢下高校統戰工作的意見》有何其他意見建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統戰部、教育工委、教育廳(教委),副省級市委統戰部、教育工委、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統戰部、教育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著眼於加強執行黨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加強統一戰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統戰工作作為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基礎,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為高校的改革、發展和穩定服務,現就加強和促進高校統戰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新世紀新階段高校統戰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做好高校統戰工作,對於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具有重要意義。高校的黨外知識分子相對集中,匯集著黨外各方面代表人物,是統一戰線培養、選拔代表人士的源頭和重要基地。高校統戰工作是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基礎。
2、做好高校統戰工作,有利於為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關鍵在人才。高校的黨外知識分子工作在教學、科研和管理第一線,是高校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了解他們的情況、反映他們的呼聲、關心他們的進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可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3、做好高校統戰工作,是高等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高校統戰工作本質上是做團結人的工作。把各方面統一戰線成員團結起來,為學校中心工作服務,是高校統戰工作的重要任務。加強與黨外代表人士的團結合作,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協調關系、溝通思想、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優勢,對於推進高校改革、發展和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統戰工作的范圍
4、高校統戰工作范圍主要包括: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少數民族人士,有宗教信仰的人士,港澳同胞及在高校就讀的港澳學生,台灣同胞及其親屬(包括在大陸定居的台胞和就讀的台灣學生),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等。重點是專業領域成果顯著、政治上有代表性、社會上有影響的黨外人士。
三、高校統戰工作的主要任務
5、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貫徹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了解和分析廣大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動態,及時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和引導他們自覺接受黨的領導,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鼓勵和引導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深入實際服務社會,銳意進取與時俱進,艱苦奮斗樂於奉獻;鼓勵和引導他們將實現個人價值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
6、切實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工作。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政策,密切同黨外知識分子的聯系,反映情況、掌握政策、協調關系、舉薦人才,積極發現和培養黨外重點人才,為他們的成長進步創造條件,幫助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和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7、重視留學人員統戰工作。貫徹落實黨和政府關於留學人員工作的方針政策,發揮統戰部門優勢,廣泛團結廣大留學人員,吸引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為國服務。培養和舉薦留學人員中的黨外人士。增強服務意識,為留學人員排憂解難,為他們發揮作用營造良好環境。注意研究和反映留學人員的真知灼見。
8、認真做好民主黨派工作。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的政治領導,貫徹黨對民主黨派的各項方針政策。支持和幫助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加強思想建設,健全規章制度,提高成員的政治素質。協助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做好組織發展工作。加強民主黨派基層組織領導班子建設。
9、加強無黨派人士工作。對無黨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要加大選拔培養力度,形成相對穩定的無黨派代表人士隊伍。統戰部門要以多種形式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和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參政議政能力,擴大他們的社會影響,鼓勵他們為高校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獻計出力。
10、努力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少數民族人士工作,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積極團結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堅持宗教活動在宗教場所進行,禁止在高校校園內進行傳教和其它宗教活動。堅決抵禦境外利用民族、宗教問題進行滲透、破壞、分裂活動。要注意研究高校中涉及民族宗教問題的新情況,發現和及時處理各種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突發事件。要防範和抵制各種邪教。
11、積極開展台港澳和海外統戰工作。以多種形式加強同台灣同胞和在大陸居住台胞的聯系,按照有關法律和政策,保護他們在大陸的合法權益;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推動兩岸直接「三通」,增進他們對「一國兩制」方針的理解和認同;關心和開展對台灣在大陸高校就讀學生的工作,對台交流交往中的宣傳教育要生動活潑、寓教於樂。要通過高校的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和人員往來,加強與港澳專業界人士的合作與聯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促進港澳地區長期穩定和繁榮。要認真貫徹黨的僑務政策,依法保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
12、認真做好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和安排使用工作。建立健全培養、舉薦黨外代表人士的機制。在學校幹部隊伍建設總體規劃中,逐步建設一支有一定數量、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的黨外代表人士和黨外幹部隊伍。高等院校領導班子中一般應配備黨外幹部,院系領導班子以及教職工代表大會、校務委員會等組織中要保持適當數量的黨外代表人士。積極向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及各人民團體推薦黨外代表人士,參與選舉或安排他們擔任有關領導職務。重視推薦和安排黨外代表人士擔任政府特邀工作人員。
13、加強統戰理論政策研究和宣傳。要充分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研究的優勢,結合新形勢下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加強統戰理論和政策的研究工作。高校黨委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積極鼓勵理論創新的同時,對涉及政治和政黨制度、民族和宗教問題等領域的社會科學研究、教學和講壇嚴格把關,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做好統一戰線的宣傳工作和信息工作,及時准確地反映黨外人士的思想動態和意見要求,不斷擴大統一戰線的影響。
四、加強高校統戰工作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
14、在高校黨委統一領導下,由組織部門與統戰部門共同協商,合理配置高校的政治資源,既要重視高校黨建工作,把大批優秀知識分子發展入黨,也要重視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將一部分優秀知識分子留在黨外。
15、堅持徵求黨外代表人士意見的制度。學校黨政主要負責人,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邀請本校民主黨派組織負責人、無黨派代表人士、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參加的座談會,就學校發展的重大決定或涉及面廣泛的重要舉措出台和調整,廣泛聽取意見建議,並逐步形成徵求意見和意見處理反饋機制。
16、健全向黨外代表人士傳達文件和邀請他們參加重要會議的制度。要按照中央和上級黨委的有關規定,向民主黨派基層組織負責人、無黨派代表人士以及黨外幹部及時傳達中央和上級黨委有關文件及會議精神;及時向他們通報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及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項。學校舉行的重要會議和活動,應視情況邀請黨外代表人士參加。
17、完善同黨外代表人士聯系交友制度。學校、院系黨政主要領導要與黨外代表人士保持經常聯系。主動與民主黨派基層組織負責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交朋友,溝通思想,增進共識。堅持在重大節日走訪和看望黨外代表人士。統戰部門要協助有關部門按規定妥善解決黨外代表人士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
18、建立和完善支持黨外代表人士發揮作用制度。積極支持和引導黨外人士發揮優勢,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開展服務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社會活動。支持黨外代表人士參加多黨合作、政治協商方面的重要會議和活動,參加統戰系統的重要會議、活動和學習培訓。對於民主黨派基層組織主要負責人、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高校統戰工作范圍內的重點黨外代表人士參加必要的社會工作和社會活動,應給予財力、物力方面的支持,並計算相應的工作量,在考勤和業績考評中予以體現。
五、切實加強高校黨委對統戰工作的統一領導
19、高校黨委要切實重視統戰工作。高校統戰工作是黨的特殊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是高校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黨委書記、校長要高度重視統戰工作,黨政領導班子的其他成員要關心和支持統戰工作,要明確一位黨委副書記分管統戰工作。黨委要把統戰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每年聽取統戰部門工作匯報,研究部署全校統戰工作。
20、高校要為統戰部門開展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高校統戰工作經費應列入高校的經費預算;要盡力改善民主黨派組織的辦公條件,切實為民主黨派組織、留學人員聯誼會、僑聯等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團體開展工作提供方便;對校內統戰工作的重要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和資金支持。
21、建立充實高校黨委統戰工作機構。高校黨委統戰工作機構和統戰幹部是開展高校統戰工作的組織保證和重要條件。各高校黨委都應根據工作情況建立健全統戰機構。高校黨委已單獨設立統戰工作機構的應繼續鞏固完善,充分發揮作用;規模較大、統戰工作對象多、任務重的高校,黨委應單獨設立統戰部;統戰部與其它黨委部門合署辦公的高校,要配備統戰部長和充實專職統戰幹部,做到「牌子不摘、工作不斷、編制不減」,學院分黨委或系黨總支、直屬黨支部要設統戰委員。
22、加強統戰幹部隊伍建設。高校黨委統戰部部長由校黨委委員或常委擔任,並在任免前徵求地方教育工委和黨委統戰部門的意見。各高校黨委根據工作需要和學校實際情況,在黨委統戰部設專職統戰員(相當於處級調研員)。選拔熱心統戰工作,具有較強理論、政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同志充實統戰幹部隊伍。重視對統戰幹部的培養、教育和使用。把統戰理論政策納入高校黨校教學內容,作為各類培訓和輪訓幹部的必修課。
23、建立統戰工作網路,健全統戰工作運行機制。在高校黨委統一領導下,高校統戰部門應與黨外代表人士所屬單位共同做好對他們的培養、教育和使用工作。應與黨外代表人士所屬單位經常溝通,及時了解、分析和向校黨委以及上級統戰部門反映黨外代表人士的思想動態。應協調各方力量,深入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
⑸ 關於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的意見內容
一、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
各類高職(高專)院校要按照培養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的要求,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實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力度,力爭經過五年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二、提高專任教師業務水平,改善師資隊伍學歷結構
高職(高專)院校要採取進修、引進、外聘等多種措施,大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學歷層次。所有專任教師都應達到《教師法》規定的任職要求。至2005年,獲得研究生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應基本達到專任教師總數的35%。大力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鼓勵和支持教師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模擬教學、多媒體教學、網上教學等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三、建設一支實踐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兼職教師隊伍
聘任兼職教師是改善學校師資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途徑,各高職(高專)院校要結合所在地實際,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兼職教師是指能夠獨立承擔某一門專業課教學或實踐教學任務、有較強實踐能力或較高教學水平的校外專家。兼職教師主要應從企業及社會上的專家、高級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中聘請。
四、建設一支理論基礎軋實、又有較強技術應用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各高職(高專)院校一方面要通過支持教師參與產學研結合、專業實踐能力培訓等措施,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另一方面要重視從企事業單位引進既有工作實踐經驗、又有較扎實理論基礎的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充實教師隊伍。學校在職務晉升和提高工資待遇方面,對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應予以傾斜。
五、進一步加強高職(高專)教師的培訓培養工作
我部將在有關高校建設若干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基地,有計劃地開展高職(高專)在崗骨幹教師的輪訓工作。師資培訓基地的主要任務,一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各類旨在提高教師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短期培訓;二是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三是通過第二學士學位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培養師資。
各高職(高專)院校要制定教師培訓培養工作計劃和政策措施,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培訓和進修提高。對參加培訓和進修提高的教師要將有關情況記入教師業務檔案,作為崗位職務聘任和教學評估的重要依據。
六、本科院校設置的職業技術學院要參照上述意見,制定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擁有一支穩定的高職(高專)教育專任教師隊伍,並有計劃地進行正確的高職(高專)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的教育,逐步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水平。學校要制定相應鼓勵政策,支持教師從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及開展相關研究。
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關鍵環節,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明確工作目標,制訂建設規劃,落實經費保障,切實重視高職(高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各類高職(高專)院校要盡快著手制訂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加大投入,健全措施,長抓不懈,確保此項工作達到既定目標。
⑹ 您對國家開放大學教學工作有何建議
實施開放大學思政課建設項目,加強具有遠程教育特點的思想政治教回育,以社會主義核心答價值觀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意識,培養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根」的理念和「精神家園」,潛移默化影響300多萬在校學生。
以思想政治課建設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修訂專業教學計劃,完善課程體系,提高思政課總學分數及其在課程結構中的地位作用和學分佔比。統籌組織校內外專家組成課程團隊,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民族政策與理論、中國文化概論等重點課程建設。
(6)高校開展培訓工作的意見擴展閱讀:
在大力推進完成好國家開放大學「長征帶」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教育援藏、援疆的基礎上,圍繞深度貧困地區尤其是「三區三州」扶貧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制定扶貧計劃,加大投入。
加大對南疆援助力度,建設雙語教學資源平台,開展幹部交流和教師培訓。為新疆、西藏各地州全面配備雲教室,共享優質師資和課程。
⑺ 對 「十二五」校長培訓工作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一、明確「十二五」時期教師和校長培訓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教育規劃綱要》,以服務全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以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和校長隊伍為目標,以提高教師師德修養、業務水平和校長管理能力為核心,以提高培訓質量為主線,以完善省市縣校四級培訓體系為支撐,以農村教師和校長、骨幹教師和校長、「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堅持改革創新,完善政策機制,加強統籌管理,著力推進教師和校長培訓,全面提高教師和校長素質,為率先建成教育強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標
——全員培訓全面落實。有計劃地對全省66萬幼兒園、中小學、職業學校教師和校長進行分類、分層和分崗培訓,全面提升教師和校長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五年內,每位教師和校長培訓時間累計分別不少於360學時和240學時,每位教師和校長至少參加一次省級以上培訓和兩次市縣級培訓。
——高水平骨幹教師梯隊基本形成。加強骨幹教師培養培訓,增選150名「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進行重點培養,支持5000名骨幹教師和學科專業帶頭人進行省級培訓,選派1萬名骨幹教師和校長赴海外研修,促進教學名師和教育家成長。
——教師學歷層次普遍提高。組織在職教師進行學歷進修,到2015年,全省幼兒園、小學教師專科及以上學歷比例分別達到90%和95%,本科及以上學歷分別達到35%和60%。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研究生學歷(學位)比例分別達到95%和5%。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比例達到12%。
——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重點建設一批省、市、縣(市、區)級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培育一批培訓實踐基地學校和企業實踐基地,繼續建好海外培訓基地,基本形成省、市、縣(市、區)、校四級培訓網路。
——培訓資源不斷優化。形成一支專兼結合、高水平的培訓專家和管理者隊伍,初步建立適應不同教師和校長群體需要、體現江蘇特點的培訓課程資源體系。
二、大力開展各級各類教師和校長培訓
(一)組織實施全員培訓
1.教師全員培訓
按照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遵循教師成長規律,著力抓好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崗位培訓和骨幹教師研修提高。其中新任教師崗前培訓時間不少於120學時。要加強音樂、體育、美術、英語、信息技術、科學、綜合實踐、通用技術課程等緊缺學科教師培訓。重視幼兒教師和特殊教育師資培訓。
2.校長全員培訓
緊緊圍繞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心任務,著眼於提高校長領導學校科學發展的能力素質,認真開展新任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在職校長提高培訓、骨幹校長高級研修和專題培訓。其中新任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時間累計不少於300學時。要重點加強農村校長培訓,重視初中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培訓,抓好中青年骨幹校長和優秀校長培養培訓。
(二)強化師德教育
將師德教育作為教師和校長培訓的首要內容。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開展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開展「踐行師德創先爭優,辦人民滿意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廣泛宣傳模範教師的先進事跡,弘揚高尚師德。堅持師德考核與業務考核並重,把師德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聘用、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並與教師資格定期登記緊密掛鉤,建立師德教育和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三)加強班主任培訓
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訓制度,抓好班主任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骨幹培訓,所有班主任每五年須接受不少於30學時的專題培訓。完善班主任培訓內容,針對班主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加強班主任工作基本規范、班級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專題培訓,不斷增強班主任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書育人的本領。有關高校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中要設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培養方向,優先招收在職優秀班主任。切實加強少先隊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
(四)重視農村教師培訓
以提高業務素質和學歷層次為重點,著力加強農村教師培訓,對農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實行訂單式培養培訓,2012年前對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教師進行一輪全員培訓。繼續實施「千校萬師支援農村教育工程」,通過結對幫扶培訓、聯合開展教科研活動等形式,提高農村教師的業務水平。加大農村骨幹教師培養培訓力度,穩定和吸引一批骨幹教師紮根農村任教。
(五)加快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
建立師范院校、綜合性大學和行業企業共同培養,教師在崗研修與到企業實踐培訓並重、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並舉的「雙證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到2015年,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68%以上。實行「訪問工程師」制度,組織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開展技術攻關和合作研發。實施職業學校領軍人才培養工程,選拔培養一批學科專業帶頭人和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優秀教師團隊。完善職業學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在企業建立一批職業院校教師研修站。
(六)抓好學歷提升培訓
重點支持50歲以下的教師通過在職學習、脫產進修、遠程教育、自學考試等多種途徑提高學歷水平。擴大面向中小學、職業學校在職教師的研究生教育規模,實施「教育碩士培養計劃」和「工程碩士培養計劃」,提高教師隊伍中研究生學歷(學位)比例。探索自學考試與有關課程培訓相結合、學分互認的模式,積極組織義務教育學校專科以下學歷的教師,依託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學習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義務教育專業課程。在職教師學歷學位進修,應堅持學用一致、學以致用的原則。
三、著力加強教師和校長培訓能力建設
(一)加強培訓基地建設
建立健全省、市、縣(市、區)各級培訓基地。依託師范院校、有條件的綜合性大學特別是高水平大學,採取省市合作、共同投入的方式,在各省轄市建立省級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同時增掛市級研修中心牌子。整合縣級教師培訓、教育科研、電化教育等資源,形成縣級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加強縣域內教師和校長培訓的組織管理和協調服務。省教育廳將制訂省、市、縣(市、區)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建設標准,指導各地和有關學校開展創建工作,並組織對縣級研修中心進行達標驗收。對驗收合格的縣級研修中心,給予一定的經費獎勵。依託高等學校,分專業大類重點建設一批省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依託大中型企業和開發區,建設一批省級職業教育教師企業研修站。充分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重點建好蘇曼、蘇澳、蘇安、蘇密等教師海外培訓基地。加快計算機遠程教育平台建設,建好江蘇教師教育網站,為教師和校長培訓提供公共服務平台。
加強省教師培訓中心和省教育行政幹部培訓中心建設。兩個中心在省教育廳領導下,承擔具體實施各項省級培訓計劃、指導培訓基地培訓工作、開展培訓工作研究等職責。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成立教師和校長培訓管理機構。
(二)創新培訓模式方法
豐富培訓形式。採取集中培訓與送培上門、國內培訓與國外培訓、傳統培訓與網路培訓、高校培訓與企業培訓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師培訓。
不斷優化培訓內容。加強教師和校長素質能力現狀及其培訓
需求調研,以提高教師和校長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科學設計培訓課程,努力構建符合時代要求、貼近教育教學實際、體現不同類別、層次教師和校長需求的培訓內容體系。
改進培訓方式方法。改變以固定教材和課堂講授為中心的傳統培訓方式,注重培訓的開放性、民主性和參與性,倡導小班教學,採取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情景式、討論式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
注重教師和校長培訓研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加強對教師和校長培訓規律、培訓內容、模式和方式方法的研究,積極開展培訓教改實驗,以科研為先導,推動教師和校長培訓工作科學發展。
(三)推進培訓課程資源建設
採取政府購買、組織開發、引進等方式,形成多樣化的優質培訓課程資源。省教育廳將結合新一輪教師和校長全員培訓的需要,實施培訓課程資源建設計劃,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和先進性,重點開發一批網路培訓課程資源,免費提供給各地使用,促進優質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完善優質課程資源評審與推薦制度,各地應主要選用經教育部、省教育廳授權組織評審並推薦的培訓課程資源。
(四)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
按照專兼結合的原則,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既具有廣泛開放性又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培訓者隊伍,並逐步向兼職為主、專職為輔的目標努力。實行培訓項目首席專家制度。遴選一批知名專家學者、一線優秀教師、校長以及高技能人才,組建教師和校長培訓專家庫。加強培訓者研修,每年研修時間不少於72學時。完善培訓者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培訓者隊伍動態管理機制。
四、努力為教師和校長培訓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教師和校長培訓工作,做到認識到位、政策到位、管理到位。要將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培訓納入當地教育發展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優先保證,做到機構落實、人員落實、經費落實。相關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密切配合,確保培訓計劃落到實處。各級各類學校要按照有關規定,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和校長參加培訓,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要明確教師和校長培訓職責分工。中學教師和校長培訓由省統籌規劃,主要安排在省級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海外培訓基地進行。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培訓主要安排在省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企業研修站和海外培訓基地進行。小學、幼兒園教師和校(園)長培訓由各省轄市會同所轄縣(市、區)規劃,主要安排在市、縣級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五年制高等師范學校進行。縣(市、區)負責組織中小學教師開展校本研修。
(二)完善培訓制度
強化全員培訓制度。教師和校長在五年周期內,必須修滿規定學時的培訓課程。完善教師和校長培訓證書制度,探索建立教師非學歷培訓與學歷教育課程銜接、學分互認的機制,將完成培訓學時和培訓考核情況作為教師資格再注冊、教師考核和職稱聘任、校長任用的必備條件和重要依據。建立教師和校長培訓管理檔案,逐步實現培訓管理信息化、制度化。
建立培訓督導評估制度。將教師和校長培訓工作列為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內容,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建立培訓質量評估機制,完善培訓質量評估體系,加強培訓項目過程評價和績效評價。對教師和校長培訓工作成績優異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強校本研修的指導和管理,促進校本研修與教研活動相結合,遠程教育與校本研修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提高校本研修的質量和水平。鼓勵和支持師范院校和中小學合作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加大經費投入
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政府預算」的規定,以及《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蘇政發〔2007〕125號)
關於「農村中小學按照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其他各級各類學校按照不低於核定工資總額的1.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的規定,確保教師和校長培訓計劃的實施。建立健全財政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和個人出資相結合的培訓經費投入機制。建立健全培訓專項經費管理制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⑻ 對支部書記培訓工作有何意見和建議
一、明確高校教師黨支部的主要任務
高等院校中黨的基層支部是黨在高校的基礎,是黨的各項工作在高校的落腳點。
1、宣傳、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決議,團結師生員工,保證教學、科研等各項任務的完成。
2、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定期召開組織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向黨員布置做好群眾工作和其他工作任務,並檢查執行情況。
3、培養教育入黨積極分子,做好發展黨員工作。
4、經常聽取黨員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分析教師的思想情況,有針對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健全支部生活,堅持不懈的進行理論學習
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是支部的核心工作之一,基層支部應該按照黨支部工作制度,定期召開支部黨員會議,及時向廣大黨員傳達有關文件和通報情況,使黨員們思想上有所進步,在日常工作中自覺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黨支部要堅持不懈的組織黨員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在理論學習中重點要做到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不斷提高黨員的政治理論素質,加深理解,與時俱進。針對政治理論學習枯燥乏味的現象,實施動眼、動腦、動嘴、動筆的學習方法,豐富學習形式,使每個黨員都能夠主動學習、善於思考,人人都能動嘴講解,動筆寫出學習心得體會,並組織開展理論學習心得體會交流和討論活動。
三、配合中心工作,提高支部戰鬥力
研究中心的黨支部工作應該同中心的工作和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應該將支部工作定位在「對本單位各項工作發揮參與、領導、保證和監督的作用」,努力做到圍繞中心,保證中心,進入中心,促進中心。黨支部應該積極參與中心各項重大事務的實施,不僅為實現中心的發展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和組織保障,同時也推動了本中心科研工作的發展,提高了支部的戰鬥力。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要同研究中心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在佔有豐富材料的基礎上,來確定工作方針,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在教學方面,黨支部應該結合各中心承擔課程的特點,組織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借鑒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教學模式,推進教學方法與考試制度的改革,大力加強課程教學和訓練環節的建設,實施研究型的教學方式。同時要將工程訓練、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社會實踐以及科技創新活動均納入教學計劃中。在科研方面,繼續保持研究中心在國內的領先地位,繼續加大國家863、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投入和開發力度,保證每年都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產出。同時,結合國家信息化方面的要求,繼續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普及力度,真正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跨越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關心培養積極要求進步的同志
制定組織發展培養計劃,採取定人結對的方式,對那些忠誠老實、積極肯干、熱愛黨的事業的積極分子給予有力的幫助和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自覺以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用行動早日實現入黨願望,成為黨組織中的一員。
黨支部要把發展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素質上。要堅持質量第一,防止片面追求數量和比例。黨支部要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對入黨積極分子,要採取多種形式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和基本知識的教育,引導他們逐步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加深對黨的認識,端正入黨動機。
黨支部每學期至少分析、研究一次入黨積極分子的情況。要堅持培養聯系人制度,培養聯系人每學期至少向支委會匯報一次,黨支部還應定期召開黨外教師座談會,了解他們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反映,並及時反饋給入黨積極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