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工作 > 西方文化與藝術培訓

西方文化與藝術培訓

發布時間:2021-02-12 11:44:18

⑴ 中外在藝術教育上的不同點是什麼,原因是什麼

中外藝術,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兩者差異非常明顯。從音樂、建築,再到繪畫舞蹈以及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中國傳統文化都十分突出地表現出自身獨特的藝術特質。但它們卻也相融在一起 ,在區別中,它們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我認為其中的中西文化,特別是中西倫理道德觀的因素比較突出,直接影響到各自審美意境及角度的選擇。從中西文明的發展軌跡可知,中外文化因其產生的地域、時代、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特點各異。

它是一種固定的文化和歷史的解釋聯系在一起的藝術樣式分類.

西方藝術,特別是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作的基點越發注重以人為本,比如各種人像雕塑,人像繪畫以及其他以人為尺度的建築造型風格,並以人體美作為大部分藝術作品的根本依據。而中國的古代藝術,更加註重自我修養以及對淡雅意境的不懈追求。以其自由多樣的線的運動和構造,表現出書寫者的自我情感,並加以與周圍事物環境加以結合,提升出新的更高的意境。

因此,中外藝術的差異體現了中西倫理道德觀上的差異。西方文化講究天賦人權,強調個體本位,追求獨立人格,個性解放;而中國古代藝術則反映出中國人自律自省,從集體本位出發的文化觀,進而形成獨特於西方世界的民族文化傳統。

我就以雕塑的藝術來對中外藝術進行簡單的探討。中國古代較少純粹的雕塑藝術品,這是一般人不重視中國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發源於古代希臘,古希臘人重視人體,將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中國古代社會的制度、文化、哲學與宗教,並且同樣也形成傳統,影響深遠。例如一般欣賞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順陵石獅。實用性除反映在裝飾雕刻上以外,還反映在明器藝術與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隨葬用品,其中雕塑品佔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動物雕塑。 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動物雕塑也用來代替活體陪葬,它們的實用性很強,並非純粹的雕塑藝術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們是供信徒頂禮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中國有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藝術的特殊性。

因此,中外藝術都有著自己的歷史積淀,因為歷史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中國古代雕塑語言精練,但中國古代雕塑始終沒有發明西方雕塑的造型術來精確地塑造物象,中國畫一般運用經濟的語言,簡練、明快的語言的運用,給人藝術享受。誇張乃至變形來強調人與動物的神韻,是普遍運用的手法,例如漢代四川說唱俑和霍去病墓石獸最有代表性。西方近現代雕塑一反傳統的寫實為變形,追求雕塑語言的多變性和雕塑空間的自由性,不被客觀物象所役,使藝術創造更純粹.

中國人是直觀的藝術,注重的原模原樣的照著做出來,是一種刻意的模仿。雖然也帶有部分誇張的色彩,但更注重的尊重事實,尊重事務的本來面目。中國人的藝術,是一種沒有創意的藝術,美觀華麗的外表下,掩蓋不住其內涵及主題的蒼白和無力。也許它作為記錄歷史的一種文檔更為合適。

但是,外國人表達的是自己的理解,要反映的是自己的思想,是一種自主自立的意識狀態,也說明他們更加註重的創新和獨立的思考。

中外雕塑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流派。寫實的現實主義與寫意的理想主義是中外藝術家的最大不同。中國作品帶給你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外國人的作品帶給你的深邃的思考和心靈的觸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但對我們來說,華麗的作品需要的時間和耐心。簡約的作品講究的效率,給人精神上的觸動。

西方文明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是傳統獲得新的生機的前提;中國傳統雕塑也是如此。感謝這種新的撞擊,它讓我們在中國傳統雕塑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外藝術相互汲取是一中聯系的發展。

中國與外國,都有著博大精深的藝術積淀,它們都屬於人類的寶貴財富。它們給了我們震撼與欣悅。藝術世界的絢爛多彩和美不勝收,我們獲得了更多的東西。

⑵ 學習西方文化的目的意義是什麼

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外國先進文化,豐富我國文化

2、民族在文化共享和文化交內流中進步

3、明白不同容文化之間的差異,保持我國特有文化的獨立性,利於國民產生民族自豪感

4、防止西方對我國實行「和平演變」

拓展資料:

西方文化主要源於受埃及文化、巴比倫文化、敘利亞文化與愛琴文化之影響而形成的希臘文化;後來羅馬精神融攝希臘文化,而形成羅馬文化。

再後來,希伯來的猶太教、基督教精神與阿拉伯精神侵入羅馬世界,而有了中古文化;再加上近代義大利文藝復興與日耳曼精神的發揮,乃形成西方近代文化。

⑶ 中西方文化對藝術的看法有什麼不同.簡單概括幾句即可

西方大概便是要表達個人觀點,或者追求純粹的技術上的極致
中式藝術觀始終多少帶有有用論的色彩,比如魯迅,當年在東京決定興文藝就是覺得能改造國民性。

⑷ 西方藝術發展歷程

西方的藝術是由希臘人帶來並開拓的,中西方由於文化的差異,在藝術的表現上也是各具特色。從繪畫為例,東方是潑墨寫意,強調的是一種意境,而西方具有鮮明的現實感和視覺與知覺的朴實性,強調的是寫實。

西方人最早的美術作品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距今3萬到1萬多年之間。最傑出的原始繪畫作品,發現於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區的幾十處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國的拉斯科洞窟壁畫和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

古希臘的自由民主創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築、雕刻和繪畫作品,其中留存於世的不少健美而優雅的雕刻形象,如《擲鐵餅者》、《米洛斯的維納斯》等,尤其具有無窮的魅力。

(4)西方文化與藝術培訓擴展閱讀:

西方藝術對世界的影響:

縱觀20世紀的中國美術發展史,就是一部批判、繼承本民族的傳統藝術文化和吸收、借鑒現代西方藝術思潮的歷史。

在100多年的發展、變革中,中國的一些美術家在自身的美術創作活動中自覺不自覺地將西方美術作為自己藝術創造的一種對比和參照對象。

尤其對一些堅持從傳統藝術本身來求新、求變的中國畫家,在保留中國畫獨特個性的同時,也自覺不自覺地採納、吸收和鑒賞現代西方藝術的有益成分,來豐富自己的藝術語言,具體地講,大致有三方面的內容。

⑸ 東西方教育與現代藝術創作的關系是什麼

現代藝術的創作和科學思想結合。

解構主義和立體派;工業思想與未來派、風格派;機械製造形式與機械圖紙繪畫;佛洛依德的釋夢學說與超現實主義。現在的我們都把藝術創作看成一種可以遵循規矩的過程,每一筆每一畫都包含著一個名族一個國家的規律。這樣就完成了藝術家出圖紙,工廠按照圖紙來生產藝術品,這就是合情合理的藝術創作過程。
以下為舉例,來源於網路。
(1)光效應藝術(OPArt),這是一種基於光學知識的心理試驗藝術,創作者通過精確校正的色彩和幾何形製造出有動感的光色效果,代表藝術家是布里奇特·里列(Bridgei Riley)和瓦薩雷里(Vasa-relev)。
(2)極少藝術(nIlnlnlallsn1),突出特徵是以工業方式生產藝術品,追求數學的精確性,代表人物是賈德(Donald Judd),作品通常是相同單元的重復。
(3)「動態雕塑」(Kinetic Art),有許多代表人物,如瑞士人廷古萊(Jean Tit-ian),製作了變體繪畫機器,為首屆巴黎雙年展製作了一台「有香味有聲音的變體汽車」;萊里(Len Iye)製作了有微妙平衡的活動雕塑,等等。
(4)燈光雕塑(Lighi Ari)是雕塑的另一發展方向,其形式類似霓虹燈廣告。代表人物是青年藝術家弗萊溫(Dan Fla-vin)。
(5)1966年紐約軍械庫舉辦《藝術和工程》試驗展覽,展出許多高科技手段設計的藝術品,並由此帶動藝術家和科技工作者的緊密合作。隨後成立的』藝術和技術試驗」組織,有3000人參加。
東西各方的教育,孕育了每個國家不同的風格,如德國般嚴謹高科技,如中國一邊天圓地方,有據可循,如美國一般開放性,不受約束性。東西各方的教育有著各方不同的好處以及壞處。按照現代藝術創作更好的需要一點創意,一些嚴謹。所以你能看到現在中國的現代藝術家少之又少。中國天圓地方,有據可循。可是這也會變成捆綁藝術家發揮的枷鎖。

⑹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為何中西方藝術卻還可以相通

中西文化差異若用現代哲學「對立統一」規律來概括,中國人重「內」,西方人崇「外」。 中國人喜歡從動態中觀察分析事物,西方人習慣從靜態中觀察分析事物。中國人善於把握整體,注重平衡,習慣從整體中看個體;西方人喜歡化整為零,注重分析,習慣從個體中看整體。此點也同樣促進西方自然科學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國文化崇尚鬥智,因而棋術十分發達;西方文化崇尚斗勇,故而體育甚為突出。

由於中西哲學思想的不同,西方些問題都是人於飲食重科學,重科學即講求營養,故西方飲食以營養為最高准則,進食有如為一生物的機器添加燃料,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類無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為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其他副作用。

這烹調中的大學問,而菜餚的色、香、味如何,則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飲食大國——法國,其飲食文化雖然在很多方面與我們近似,但一接觸到營養問題,雙方便拉開了距離。

⑺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區別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有以下區別:

1、飲食文化:在飲食方面,中國人很注重形內式,講究容「色、香、味」,所以中國烹調里,菜的樣式千變萬化,具體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講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歐洲人很講實際,在菜的花色變化上從不下什麼工夫,更講究其營養搭配和保護,注重菜的內在質量。

2、餐具的差別:西方一開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講究獨立,子女長大後就獨立闖世界的想法和習慣。而筷子帶來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單元,從而讓東方人擁有了比較牢固的家庭觀念。

3、顏色的喜好:在中國的文化背景里,紅色代表著幸運、財富和吉祥喜慶,而在西方人的觀念里,紅色是血的顏色,表示沖動、挑釁和動亂,中國人在喜慶的節日里喜歡穿紅色的衣服,而西方人一般選擇藍色,因為他們覺得藍色代表冷靜和沉著。

4、在思維方式上的差別是:中國人思維比較抽象,西方人比較具體。

5、在生活態度上的差別是:中國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實用。

6、在繪畫和雕刻藝術上:中國畫是潑墨寫意,西方的油畫講究人體比例和光學原理。

⑻ 西方文化藝術有哪些

http://ke..com/link?url=-38ezNL5IAJWtLyCaGKVK
西方文化藝術可以包括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蒙娜麗莎》、勝利女版神像,或者別的權國家的文化藝術。

⑼ 為什麼要學習西方文化

我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我們的老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但是與此同時西方的古希臘、古羅馬也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流傳至今,我們在汲取自己國家的文化的同時也應該學習一下西方的文化史,取長補短,這對於完善我們的文化,促進我們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西方文化史是從古希臘文化講起的,涉及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中世紀的宗教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理性文化、現代社會的多元文化等。 其中古希臘文化最主要的包括了古希臘戰爭,古希臘藝術和古希臘神話。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佔有極其重要地位,其燦爛程度影響力,長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華文明方可比擬。古希臘文化的主要特點是理想主義、人文主義、理性主義、悲劇性和雄偉性。古希臘的一個重要的美學思想就是和諧是美,古希臘人很早就提出黃金比例的觀點,並運用於繪畫雕刻。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希臘人重視個人價值,追求自由,享樂,希臘神話中就經常出現半神般的英雄。希臘人也是奔放的,擁有所謂的「酒神情緒」。理性色彩還是比較突出的,希臘人將這運用到哲學,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討悖論的邏輯,運用到科學,研究杠桿、滑輪、浮力,發現數的奧秘。自身的追求與命運的矛盾,就形成悲劇。荷馬史詩就是悲劇的代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爾是兩種典型的悲劇人物。前者是自身追求與命運矛盾,後者是自身思想與國家使命矛盾。悲劇不是側重寫悲,而是寫悲壯雄偉。希臘的史詩戲劇大多體現英雄主義色彩,抒情性較強。
古希臘流傳至今最有價值和最具影響力的就是古希臘哲學了。早期希臘哲學集中在辯論與質詢的任務。在很多方面,它同時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早期希臘哲學家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從未間斷,從早期穆斯林哲學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運動和現代的普通科學。其中最為後世所稱道的哲學家就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受教於蘇格拉底,並教導了亞里士多德,他們的作品,雖然在許多基礎的方面有關聯,但在風格和主旨方面卻截然不同。柏拉圖最著名的作品是陳述一個關於倫理學、形而上學、推論、知識和人類生命的概要觀點,其突出的思想包括通過直覺所獲得的知識總是會留下困惑和不純的觀點,而且對所謂「沉思的心靈能從世界中獲得『真實』的知識」感到厭煩。這樣的知識不僅有倫理的重要性,而且有科學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把柏拉圖視為一個唯心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相比之下,亞里士多德更重視從感觀獲得知識,而且將相對的更多地獲得經驗主義者的現代標簽。因此亞里士多德為之後最終發展進入科學方法的世紀做好了准備。蘇格拉底重視倫理學,是古希臘第一個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維去尋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學的創始人,強調道德是由理性指導的,他在歐洲哲學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義的目的論,認為一切都是神所創造與安排的,體現了神的智慧與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無知」的命題,認為只有放棄對自然界的求索(因為那是神的領域),承認自己無知的人才是聰明人。
古羅馬文化也是世界古典文化中的瑰寶。它繼承了古希臘等文化,在哲學、文學、建築等方面為全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羅馬文明分為幾個時期,她形成於公元前800-500年,經歷了古典時代(也就是公元前500到公元前336年)和希臘化時代(也就是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1年)。公元前146年,希臘被羅馬攻克。希臘文明也就被羅馬文明所取代。羅馬從政體上看是統一的,實行聯邦民主制度,較早地開創和實踐了民主的概念。這與由各個城邦組成的鬆散的希臘是不同的,而且古羅馬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與同時期東方的漢王朝一樣都是各自世界裡面的最強者。因此在打下廣大疆域的同時,它也繼承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精髓:迦太基文化、緋尼基文化、日爾曼文化、埃及文化甚至早期基督教文化等等。羅馬文化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質朴務實的傳統美德,熱愛祖國的強烈情感,虔誠敬神的宗教態度,遵紀守法的習慣風氣和求實致用。另外古羅馬的政治體制,文學藝術,建築等方面也都是古希臘文化的特點。
我們都知道唯心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與唯物主義對立的理論體系。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西方的文化側重於唯心主義的文化體系,而唯心主義又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中國宋明時期的陸王學派所謂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英國貝克萊的所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等觀點,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和唯我論觀點。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某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是先於物質世界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而物質世界(或現象世界)則不過是這種客觀精神或原則的外化或表現,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後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中國宋代程朱理的「理」,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德國黑格爾的「絕對觀念」,就都是這種作為世界本體的客觀精神或原則。客觀唯心主義也是宗教的一種比較精緻的形式,而宗教則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一種粗俗化的形式。
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文化是影響世界最為深遠的,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有十幾億的人信奉西方的上帝,由此可見其宗教文化傳播的深遠。現在所有的證據都顯示最古老的宗教都是崇拜多個神的,單神教是後來才從多神教中發展起來的,希伯來神話里的耶和華也不例外。在以前的中東,每個城市都有各自崇拜的神,同一個城市裡的人雖然拜一個神,但是,他們不否認其他城市的存在一樣大能的神,他們也不認為其他的神不值得崇拜,這種信法叫做單一主神教。正是在中東這種情況下,古以色列人當初建立的猶太教是容許其他神存在的。但是,開始的猶太教和 henotheism 有所不同,他們的宗教是叫monolatrism 。Monolatrism 雖然也承認其他的神存在,但是他們只崇拜一個神,其他的神他們認為不值得崇拜,或者認為其他的神不夠他們拜的神大能。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希臘的哲學使猶太教的耶和華變種了,教會的教義也有所改變,基督教就著這樣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基督教分為三大流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其中天主教最為重要,在基督教徒中,天主教教徒的數目佔了半數以上。基督教的核心是信仰上帝。自耶穌出生至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為止的大約500年,是早期基督教時期。其後,自500—1500年,基督教逐漸傳播給羅曼、凱爾特、日耳曼和斯拉夫等民族,在歐洲建立起中世紀基督教文明。但是,也是在這個時期,基督教受到嚴酷的考驗。它早期的勢力范圍巴勒斯坦、敘利亞、小亞細亞、北非乃至西班牙部分地區已經伊斯蘭化,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也受到威脅。1054年,基督教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使基督教又產生了新教、安立甘宗、信義宗、歸正宗和其他各派。19世紀是基督教傳播史上的「偉大世紀」,在這個世
紀里,基督教被傳到世界各地。基督教對世界廣泛影響,這些道德和社會秩序規范對西方社會的歷史,甚至今天的社會仍然有作巨大的影響力。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宗教也在不斷地改革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的要求的變化。西方的文化在現在全球的各方各面中都有體現,還有一些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了解西方文化的歷史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同時,西方文化對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也有影響,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很好的借鑒價值的,從之一方面來說,學習西方文化史也是很有必要的。

⑽ 西方文化與藝術特徵古羅馬

古羅馬文學,指紀元前後繁榮於古羅馬政權(包括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文學。其主要語言是拉丁語。盡管古羅馬共和國誕生於公元前510年(擺脫伊特魯利亞王朝的統治),但按照慣例,真正意義上的古羅馬文學則從公元前240年算起,古羅馬的文化主要是繼承希臘文化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在希臘化時期,羅馬就輸入了許多希臘作品,加以翻譯和摹仿。在公元前146年羅馬滅亡希臘之後,更是將全部希臘神話、詩歌和戲劇據為己有。找了許多從希臘俘虜來的奴隸來做家庭教師,讓他們編劇作詩,並研究各種科學,這使得古羅馬文學染上了濃厚的希臘色彩。以神話為例,同希臘文化接觸後,許多羅馬的神祗便同希臘的神祗結合起來。如羅馬人信奉的主神朱庇特便等同於希臘的宙斯,他的妻子朱諾則等同於赫拉。至於太陽神阿波羅和文藝女神繆斯等則直接進入羅馬神話,連名字都沒有變。質朴務實的傳統美德 、熱愛祖國的強烈情感 、虔誠敬神的宗教態度 、遵紀守法的習慣風氣 、求實致用—羅馬文化最重要的特徵,建築藝術方面則以圓為主。當然,古羅馬文學也並非全是古希臘文學的仿造品,因為它畢竟是羅馬社會的產物。其採用的語言是拉丁語。
在西方學術界,古羅馬文學被認為是廣義的拉丁文學的一部分。與古希臘海洋民族不同的是,古羅馬屬於內陸民族,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上古農民和牧民粗鄙、蒙昧、淳樸的特點。建國之後的古羅馬崇尚武力,追求社會與國家、法律與集權的強盛與完美。其文學具有更強的理性精神和集體意識,具有庄嚴崇高的氣質,卻也缺少希臘文學生動活潑的靈氣和無拘無束的兒童式的天真爛漫。古羅馬文學在藝術上強調均衡、嚴整、和諧,重視修辭和句法,它的技巧上偏於雕琢與矯飾。
詩歌
早期的古羅馬詩人中頗多全能型作家。詩人埃紐斯(前239-前168)不僅改寫和創作過悲劇,而且還寫過戲劇和4至6卷諷刺詩。他的史詩《編年史》追溯羅馬的歷史,始於埃涅阿斯的經歷,止於作者生活年代的戰爭,洋洋18卷篇幅,不過已基本散佚,僅剩不到600行傳世。從文學史角度看,《編年史》擯棄了古老的神農格,採納了荷馬史詩所用的六步音長短短格。但在風格上,有明顯的模仿荷馬的痕跡。埃紐斯對古羅馬文學影響深遠,西塞羅、盧克萊修和維吉爾都表示自己曾受其影響,他被尊為「古羅馬文學之父」。
喜劇
普勞圖斯(約前254年-前184年)精通古希臘文,是共和時代最著名的劇作家。相傳普勞圖斯著有戲劇130部,但據考證僅有21部出自他的手筆,其他均系後人偽作。他的喜劇主要以希臘新喜劇作家米南德的風俗喜劇為藍本改作,諷刺羅馬社會的腐化風習。其主要作品包括《孿生兄弟》、《俘虜》、《商人》、《驢》、《蝗蟲》等。
泰倫提烏斯(前190年-前159年)生於迦太基,本是奴隸,後來獲釋。他一生共寫過六部喜劇,包括《婆母》、《兩兄弟》等代表作品都是從古希臘新喜劇改編或翻譯過來的。其喜劇結構嚴謹、語言文雅但欠生動,人物內心矛盾刻畫細膩,人物形象自然。他的喜劇不如普勞圖斯的滑稽有趣,在當時僅受到有教養的觀眾喜愛。泰倫斯對後世的喜劇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法國的莫里哀、英國的斯梯爾和謝里丹都曾模仿過他的作品。
羅馬的雕刻
羅馬的雕刻藝術是師承希臘的,但與希臘相比又有其特點。
一、羅馬雕刻藝術帶有貴族氣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貴族、帝王為主。
二、人物形象不及希臘生動、秀麗、而更多嚴竣、矜持的神情,但強調真實和個性。
三、缺乏希臘雕刻中那種豐富的想像力,對力量和動態美的刻劃,人物大多陷於凝神沉思中。
代表性作品:屋大維像、《馬克·奧里略騎馬銅像》 、佛拉維貴夫人像等。還有和平祭壇、紀功柱和凱旋門上的浮雕等。
古羅馬的建築藝術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古羅馬的建築不僅藉助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發展了古希臘藝術的輝煌成就,而且也將古希臘建築藝術風格的和諧、完美、崇高的特點,在新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從「神殿」轉入世俗,賦予這種風格以嶄新的美學趣味和相應的形式特點。建築的基本原則應當是「須講求規例、配置、勻稱、均衡、合宜以及經濟」。這可以說是對古羅馬建築特點及其藝術風格的一種理論總結。在這些特點中,顯然仍有著古希臘建築的和諧、完美、崇高的風格內容,但是「合宜以及經濟」的杠桿,又顯然將古希臘建築風格的「神」意,轉變為了世俗的人意。這一點,可以直接地從建築類型、建築外觀的設計方面看出。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一般以厚實的磚石牆、半圓形拱券、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和交叉拱頂結構為主要特點。

閱讀全文

與西方文化與藝術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