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學校培訓 > 幼兒園案例分析培訓

幼兒園案例分析培訓

發布時間:2020-11-28 17:12:02

① 如何對幼兒教師的案例分析進行點評

觀察了解幼兒是幼兒教師必備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兒教師需要履行的一項工作職責。那麼,幼兒教師應該怎樣觀察了解幼兒?園長與教育行政部門又該如何督導、評價教師的這項工作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兩位幼兒教師的幾則觀察日記中受到啟發,尋找到思路。 實例一:A教師 觀察對象:小一班 黃點點 觀察記錄 1997年10月24日 今天上午,我請每個小朋友說一個兒歌,點點坐在座位上哭了,問了半天也沒說話,可能是不會說。 1997年10月25日 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脫衣服時,點點又哭了,原來是不會脫衣服。 1997年10月26日 今天中午吃牛肉,點點又哭了,原來是不愛吃牛肉。 分析與措施 點點是從小班升上來的孩子,按理說,對幼兒園生活該適應了。可在班上,一整天也聽不到他講一句話,遇到問題總是哭。向家長了解,據說,點點是奶奶帶大的,三歲了才會講話,再加上膽子小,內向,所以有了問題就會哭。 今後我要多注意他的語言培養,提供更多的表達機會,進一步同家長取得聯系,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上做些努力。 實例二:B教師 觀察對象:中二班 胡辛峰 觀察記錄 1997年10月23日 早晨,我正忙著接待來園的孩子,胡辛峰來了。他哭著對爸爸說:「爸爸,你天天來接我回家睡覺。」爸爸說:「不行,我得上班。」「那爺爺接。」「不行,爺爺 走不動了。」胡辛峰拉著我的手:「老師,你抱抱我吧!我感冒了。」盡管忙,我還是把他摟在懷里。他兩只小手緊緊地抱著我,把頭貼在我的胸前。過了一會兒, 他的情緒慢慢穩定了,說:「老師,放下我吧!我好了。」 分析與措施 胡辛峰的父母離異了,他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年紀太大了,不能每天接送,於是就整託了。今天,他未必真的感冒,只是情感飢餓,在尋找成人的愛和安慰......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體諒、理解孩子,幫助他度過情感的「飢荒」。 從以上實例中不難看出,教師觀察了解幼兒,需要抓住三個基本環節: 1.現場觀察 2.記錄觀察結果 3.分析、利用觀察資料 A、B兩位教師,在這三個環節中做得怎麼樣呢? 其 一,從現場觀察看 A教師抓往黃點點連續三天的異常情緒,展開追蹤觀察是可取的。 B教師抓住胡辛峰的分離焦慮,進行深入的觀察也很有必要。 她們在選擇觀察對象,確定觀察重點的問題上,很重視幼兒的情緒心理健康問題,是值得 提倡的。追蹤觀察、深入觀察也是必須的。 其 二,從記錄觀察結果看 A教師在觀察記錄中,僅以「又哭了」三個字記敘黃點點的消極情緒,過於簡單了。因此,教師對幼兒產生該行為的原因的分析、判斷,也只能是「可能是不會說 話,」、「原來是不會脫衣服、」「原來是不愛吃牛肉」。這些結論,既不是黃點點告訴的,又不是教師通過對幼兒的動作、表情、語言等原始記錄反映出來的,難 免帶有教師主觀推斷的色彩和成份。而這樣主觀推測出來的結論,對於解決黃點點愛哭的情緒問題是毫無裨益的。 B教師卻不同,她通過對旁聽到的父子之間的對話的記錄,對胡辛峰的神態、心情、語言的描寫,以及與胡直接接觸的追憶,使觀察記錄較好地保留了行為事件的本 來順序和真實面貌,客觀、翔實,為進一步提示這個單親家庭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提供了線索,也為問題的解決找到了切入點。 其 三,從分析、利用觀察資料看 A教師對於點點為什麼天天哭,未能從不會說、不會穿、不愛吃等表面現象,深入到內向、膽小、適應不良這樣的性格特徵是怎樣形成的層面去尋找原因。小班幼 兒,為難時會哭,可能是情感需要沒被滿足;若因為恐懼,則要分析是什麼使兒童缺乏安全感;要是不習慣,就要尋找孩子對哪些環境、事物、現象不適應。也就是 說,對於天天都哭的孩子,教師首先考慮的應是如何調整情緒,而並非是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B教師的做法比較妥當。她透過「來園時哭鬧」這個表面現象,看到了家庭變異後給幼兒心靈造成的創傷。教師並不費心地去琢磨「我感冒了」是真是假,而是首先給予情感上的安撫,並由此而確定了「幫助他度過情感飢荒」的教育策略。 顯然,A、B兩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工作,一個浮在面上,一個切入實質。那麼,這項工作的特點、規律、要求是什麼呢?到底應該怎樣做呢? 觀察了解幼兒是指教師能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發展現狀、心理需求和存在問題,並據此制定教育工作計劃、確定教育措施。 它有這樣一些特點和規律。 1.教師了解幼兒主要採用觀察手段。一般是在日常生活、游戲、教育活動過程中,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所觀察到的是幼兒外顯的 行為表現:動作、表情、語言、行為方式等。它是教師與幼兒之間相互了解與溝通的一種方法和途徑,用來幫助教師由籠統的或一般性的行為中分辨幼兒的發展。 2.教師要學會透過幼兒的外在表現,剖析幼兒的心理狀況:發展水平、心理需要、存在的問題等。如同醫生透過外在症狀診斷有無疾病,生的是什麼病一樣,教師觀察了解幼兒,其實質是對幼兒行為的性質所作出的一種判斷。 教師在對幼兒行為的性質作出判斷時,必須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教育原則來加以分析,正確理解幼兒行為的性質,如果判斷錯了,就會開出錯誤的或無效的「教育處 方」。A、B兩教師的差距正在於此。A教師沒能正確理解幼兒行為的性質,開出的是無效的「教育處方」。B教師則相反。 3.教師確定教育措施、制定教育工作計劃應基於對幼兒的了解,也就是「理解先於教育」。理解幼兒是正確教育幼兒的前提。理解幼兒不僅僅是指教師了解幼兒的 日常表現以及比較外露的情感願望,更重要的是理解幼兒的過程,即了解幼兒發展之序、認識幼兒發展之勢、掌握幼兒的個性特點。這樣,才能改善所有幼兒的成長 環境,創造適合每個幼兒發展的教育方式。 為使觀察了解幼兒工作發揮應有的作用,不流於形式,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這也是園長等上級部門督導、評價教師工作的要點。 1.應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現場觀察。現場觀察應有明確的目的,大致的觀察角度、線索和重點觀察對象。不能今天觀察這個幼兒,明天又換一個,什麼撞到眼裡 就觀察什麼。在確定重點觀察對象時,可考慮每種類型的幼兒各取一個代表。例如,不同性格類型的幼兒,動作、智力、語言、社會性、美感諸方面發展正常或低 常、超常的幼兒,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或成長經歷的幼兒。 觀察時,應圍繞所確定的目的,捕捉有關的、典型的行為,並通過對這些幼兒的追蹤,發現一般規律。 當然,如有特殊情況或意外情況發生時,則隨機應變,對臨時出現問題或有異常表現的幼兒給予特別的關注。 2.應翔實、客觀地記錄觀察結果。記錄觀察結果,可以採用記敘和描述的方式(即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記敘和描述)。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a.記錄幼兒做種種事情的時間、地點。 b.記敘幼兒行為發生的背景:幼兒在什麼情況下出現該行為。 c.記敘幼兒做種種事情的方法行為方式,特別是幼兒行為方式的變化和新行為。 d.描述幼兒對自己的行為的感覺:表情、心情、神態。 e.記錄幼兒行動時所說的話。 文字記載應較好地保留行為事件的本來順序和真實面目,應客觀、翔實。 這部分文字一般構成觀察筆記的第一部分。 3.應正確分析、合理利用觀察資料。正確分析觀察資料,是根據觀察記錄,對幼兒行為的性質做出正確判斷,得出結論,並對幼兒出現某種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一般說來,可以從文化家庭背景、生理生物因素、心理社會因素,以及幼兒成長經歷等方面尋找原因。 合理利用觀察資料是指通過上述分析,確定

② 如何進行幼兒園社會教案案例分析

一次教學作為兒童學習、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梯,不管什麼領域的活動都應該遵循普遍的教學規律性。過去的「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就反映了一般教學的流程。當然,在強調彰顯個性的今天,如果每一個教學活動都這樣表述也顯得太八股化了,但是那種一個教學活動中環節、層次太多的現象也是值得反思的。 例一:《「盒、碗、碟、杯」在歌唱》(音樂)的簡要過程: 1、出示盆、碗、碟、杯,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知道其名稱、各自的特徵。 2、請幼兒自由敲打盆、碗、碟、杯,傾聽其不同的音色。 3、欣賞歌曲《盆、碗、碟、杯在唱歌》 4、學習敲打節奏XX XX ︳XX X ︳。 5、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敲打,要求節奏敲打正確、整齊。 6、引導每個幼兒在教室里除玩具樂器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進行拍打、敲擊、搖晃。 7、鼓勵幼兒將各種生活用品創編進歌曲,同時為它創編新的節奏。 分析:這個活動過程真是太「豐富」了。但我們必須反思: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幼兒到底發展了什麼?是觀察認識其名稱、特徵,還是辨別其不同的聲音?是欣賞歌曲,還是創編歌曲?是學習鞏固節奏型還是自己探索拍打、敲擊、搖晃其他生活用品?那麼多的環節到底讓孩子學什麼?一般來說一次教學活動是讓孩子圍繞一個話題經歷一次探索、練習、思考、交流,從而獲得新知的過程。活動環節過多,想達成的目標過多,實際往往是欲速而不達,熱熱鬧鬧走過場的豐富環節,不能成為孩子踏踏實實的學習過程。 例二:《自己畫臉譜》(大班 綜合)的簡要過程: 1、分享關於京劇臉譜的經驗。 (1)介紹自己製作的臉譜。 (2)概括京劇臉譜的特點。師生共同小結:臉譜是我國戲劇獨有的藝術,用誇張的色彩、線條和對稱的方法表現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點。 2、戲劇老師示範畫臉譜。(外請人員) (1)戲劇老師介紹材料、工具。 (2)戲劇老師給自己化妝。邊畫邊介紹化妝過程和注意事項,重點:小筆勾線、大筆塗色,從上往下畫,每種顏色用固定的筆。 3、幼兒自己畫戲妝。 (1)幼兒選擇自己想化妝的角色。 (2)幼兒自己塗畫臉譜(輕放背景戲曲)教師和戲曲老師共同觀察幼兒的操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在自己臉上畫油彩,給予個別幼兒一些必要的幫助。 4、自由表演。幼兒邊聽戲曲邊自主表演。 分析:本設計的教學過程簡捷而清晰,圍繞畫臉譜展開,既從兒童已與經驗出發,又在與專業人員直接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技巧,還讓幼兒大膽自主地實踐、練習,並在化妝後進入情景自由表現。這樣一次含量較豐富的活動,教師設計的四個環節,步步深化、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保證了教師—幼兒—社會人員三方交流、幼兒自主練習的機會,遵循了幼兒學習規律,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保證了幼兒的參與性,這樣簡捷而清晰的教學活動過程可以成為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的過程。 (二)教學過程應該突顯重點 提高主要目標達成度 幼兒園一個教學活動一般只有十多分鍾到二十分鍾的時間,即使大班後期也只有三十多分鍾[綜合性教學也應控制在二、三十分鍾(小、中班)到四、五十分鍾(中、大班),極少數活動用半天的時間]。在這些短短的時間里,教學過程應該圍繞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圍繞重點線索展開,努力保證幼兒在主體活動中有顯著的收益。但是有一些教學活動的過程往往不能保證主要目標的實現。 例三:數豌豆(中班、數學)簡要過程: 1、感知豌豆夾中豌豆的數量。看看豌豆夾的外型特徵,數數豌豆夾中豌豆粒。 2、剝剝、數數、記記。每人二個豌豆夾,剝後數一數並用自己的方法作記錄。 3、分析記錄單:重點:怎樣記錄看得清楚?豌豆夾里的豌豆粒一樣多嗎? 4、再次操作:用清楚的方法記錄3—5個豌豆夾中的豌豆粒。 5、交流並小結。討論:豌豆夾里的豆寶寶一樣多嗎?最多的幾粒?最少的幾粒? 分析:豌豆夾中豌豆粒的差異,可以引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積極性,過程緊緊圍繞剝豌豆、數豌豆展開:一個豌豆夾里有幾個豆寶寶?多的有幾粒?少的有幾粒? 「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為幼兒展現自己的數概念和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又在同伴交流互動的學習情景中,感受記錄的不同方法,同時又在分析過程中逐漸把握「怎樣才能把幾次操作的結果表述清楚」,…….這是一種自我學習能力的鍛煉。最後一個環節讓幼兒比較最多的和最少的幾粒,不僅進行了數學能力培養,更埋下了到生活中繼續探索研究的積極性:豌豆夾中比較多的是幾粒?豌豆夾的多樣性可以引發幼兒思維的積極性、探索的豐富性。活動過程應該努力圍繞主要目標、重點突出的進行。 例四:《閱讀廣告》(大班 綜合 )簡要過程: 1、談話: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閱讀。 師:你們知道廣告嗎?在那裡看到過廣告。 2、閱讀電視廣告。 (1) 播放關於牙膏的廣告。 (2) 討論:這是一個什麼的廣告?你看到了什麼? 讓幼兒說出大概印象:是牙膏廣告,有好幾個人。動作很滑稽,顏色很好看…… (3)師:我們再來看一遍,有些什麼人,他們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3、幼兒創編廣告。 (1)為小朋友喜歡的產品做廣告。 師:來看看這些是什麼?你看過這些產品的廣告嗎?誰來試試。 (2)為產品編廣告。 師:剛才小朋友做的都是和電視里一樣的廣告,現在我們自己來為這些產品編廣告。 小朋友先選擇一樣產品,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幼兒自由結伴創編廣告)。 分析:教學過程雖注意了從孩子已有經驗入手,並在回憶、模仿後讓孩子創編,但幾個問題是明顯的。 1、該活動提問內容和教師構想的第一環節不對應。「生活中的閱讀」內涵豐富,而廣告只是閱讀的一個方面,教師的提問直接指向廣告,會限制幼兒的思維,所以,要不修改標題:直接引導幼兒回憶關於廣告的經驗;要不修改教師的提問:引導幼兒談談生活中閱讀過什麼。 2、沒有能讓兒童感知、提升廣告的特點。廣告語的確是幼兒喜歡感知、能夠感知的語言形式,可以成為幼兒模仿、創編的一種形式。但廣告語的特點是什麼?從整個過程看出教師在以牙膏廣告為範例時只是引導幼兒說出:「有好幾個人,動作滑稽,顏色好看……」甚至在安排再看一遍廣告前也只是提醒幼兒注意:「有些什麼人,他們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而對於廣告語的特點,如:言簡意賅,郎朗上口,生動幽默等卻從來突出。 3、讓孩子創編廣告,教師只注意形式上的自主:可以自己編也可以自由結伴編,但是怎樣創編廣告交待不清,在兒童沒有明確廣告的特點的情況下又如何創編呢?好的教學過程應能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應突出重點,分析可能出現的難點,使目標在循序漸進的環節中自然達成。 (三)選取合適的方法、途徑,講究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手段是連結教師和兒童以及教師、兒童和學習內容的媒介,在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時,幼兒教師們注意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活動性、但有時產生為生動而生動,為多樣而多樣的追求形式的問題。 例五:散文詩欣賞《白雲》(中班語言)簡要過程: 1、出示一朵白雲(圖片)談談白雲的家住那? 2、欣賞散文詩「白雲「(配樂) 3、大班幼兒表演(真實情景) 4、學習散文詩並理解詞彙(幻燈) 5、幼兒練習朗誦(

③ 幼兒園幼兒受傷經典案例分析

1、男童自己跌倒受傷 獲賠8.8萬

2015年5月25日,兩歲半的多多在花都區東某幼兒園上學期間跌倒受傷,造成右肱骨下端骨折。2016年8月26日,經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多多為十級傷殘、護理期60日。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東某幼兒園認為多多鑒定時間不合理,不構成傷殘,申請重新鑒定,但未提供證據佐證,故法院不予採納。東某幼兒園主張其盡到了教育、管理職責,但未提供證據佐證,故法院不予採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為此,東某幼兒園應對多多的傷害承擔賠償責任。一審法院判決東某幼兒園向多多賠償88228.7元(包括傷殘賠償金69514元,精神損害賠償10000元等)。

2、女童摔倒骨折 學校被判賠償8.7萬

幼兒園准備午休期間,穿上拖鞋的丹丹(化名)在教室內摔倒,造成左脛骨粉碎性骨折,評定為十級傷殘。丹丹的父母稱,教室內剛做過清潔地面濕滑,有監控可證明。幼兒園則稱,地面鋪著墊子不滑,是丹丹的鞋子過大才出的意外。並且,教室確有監控視頻,但沒有保存。一審法院審理認為,幼兒園未提供丹丹在事故發生時所穿的鞋子或照片,亦未提供事故發生時的監控視頻。

因此,幼兒園未能提供充足的證據證明其盡到了管理職責,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判令幼兒園賠償丹丹包括1萬元精神撫慰金在內的損失8.7萬元。

3、男童在幼兒園里摔傷頭,法院:園方承擔全部責任

6歲男童在幼兒園碰傷頭部,孩子自述是被兩名同學惡作劇拉開凳子所致,家長據此狀告幼兒園、「肇事」同學及其父母,索賠經濟損失。紅橋區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無法提交證據證實傷情系同學所致,故被告同學及其家長不承擔責任,被告幼兒園對原告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應承擔全部責任,遂判決被告幼兒園賠償原告各項經濟損失700餘元。

4、放學後在幼兒園玩耍,發生事故責任誰承擔

原告金某與被告林某為幼兒園的在園學生,年齡均為4歲。2013年7月31日下午17時26分,在園學生家長接幼兒園通知,在幼兒園內召開家長會。會後,金某與林某在幼兒園內滑梯上玩耍,玩耍過程中,林某推搡金某,導致金某從滑梯上摔下,造成左孟氏骨折、左肱骨踝上骨折等損害後果的發生。後,金某家長、林某家長、幼兒園就責任承擔問題協商不成,金某家長將林某及其法定代理人,幼兒園起訴至法院,要求各個被告賠償醫療費等費用共計8萬余元。

調解結案,幼兒園對受害人金某給予了1萬元的補償,金某家長表示接受。其餘損失由雙方家長承擔,幼兒園不再承擔任何責任。

5、7歲女童在學校被他人撞成十級傷殘

2014年9月29日下午,7歲的小學女生張某某,課間行至教室所在二樓走廊樓梯口處,被其他同學碰撞後倒地並致頭部受傷。確診為「左側枕部硬膜外血腫、枕骨骨折」,構成十級傷殘。事發後學校未及時組織調查或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後雖調查但沒有查清事故原因。

雲龍法院審理認為,學校未能在事發當天及時有效組織調查事故發生原因,並固定相關證據,雖在事故發生後進行了相關調查、報警,但沒能查清事故原因,學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有疏漏,對學生在課間活動期間人身安全問題未能盡到職責范圍內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義務,致使未成年學生遭受人身損害,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判決學校賠償醫葯費、傷殘賠償金、後續治療費等計95179.47元。

④ 什麼是幼兒園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題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資料,然後提出問題,在問題中要求考生閱讀分析給定的資料,依據一定的理論知識,或做出決策,或作出評價,,或提出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意見等。 就是給你一個關於幼兒園里(幼兒)發生的一個事情或現象,讓你用幼兒心理學,教育學或衛生學等等專業知識拿出合理的判斷、理由、闡述分...析,你上網搜下幼兒案例分析及答案,就明白了。

⑤ 幼兒園教師案例分析把握哪些技巧

教師招聘考試的題型各地區之間是存在差別的,有些地區考試題型僅限於基本的客觀題,比如單選、多選和判斷。但有的地區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除此之外還
會涉及簡答題、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在這些題型中,案例分析題無疑是一張試卷中題量最少,但每道題的分值最大的一類,同時也是困擾絕大多數考生的一個難
關。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中公講師王佳慧為大家總結了幾點案例分析題的答題要點和注意事項,各位考生可以作為借鑒。
案例分析題,一般會被我們認為是沒有固定答案的一種題,相比簡答題和論述題來說,案例分析題除了考察我們對相關的教育理論的掌握之外,還考察我們對
材料的分析能力、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一個高分的案例分析題的答案,需要抓住核心考點、有條理性、表達流暢並且字跡清楚規范。我們從一道例題去看案例
分析題的答題形式。
例1:課堂上有位學生指出老師對某個問題的解釋有錯誤,老師當時就惱怒起來:「某某同學,算你厲害,老師不如你,以後老師的課就由你來上好了!」全班同學隨老師一起嘲笑這位學生,該生從此在課堂上不再提出問題,也不能主動回答問題了。
問題:請你從該實例,評價該老師的做法有哪些不當之處,這種行為違反了哪條教學原則?
解析:這種案例分析題是在考試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問題是直接給定的,比如這道題的問題「那條教學原則」,那我們在答這道題的時候就有思考的方向
了,會把答題點集中在教育學中的幾個教學原則中,所以這種類型的案例分析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那我們在答這道題的時候,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結構才能體現出
我們的條理性拿到高分呢?在這里推薦給大家一個案例分析題的答題結構——「理論+解釋+案例」。以這道題來說(1)理論:理論指的是核心得分點,找到這個
案例違反了哪條教學原則(需要我們把幾個重要的教學原則理解透,明白如何應用。),從這道題中分析,得出違反了教學原則中的「啟發性教學原則」。(2)解
釋:用教育理論解釋啟發性教學原則。啟發性教學原則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
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的學習,自覺的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原則。(3)案例:前面已經對理論加以分析了,第三步就是
要結合案例了。分析案例,即說明材料中的老師的哪些做法違反了啟發性教學原則。材料中的的老師對待提出質疑的學生,不能靜下心來仔細聆聽,態度惡劣,嚴重
挫傷了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能發揮,導致這名學生不會再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了。綜合以上,我們來看看這道題的完整答案。
答案:(1)老師的做法是不正確的,違背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的規律,沒有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對學生的回答也是採用了一棒喝退的
不當言辭。(2)教師違反了啟發性教學原則。啟發性教學原則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
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的學習,自覺的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原則。材料中的的老師對待提出質疑的學生,不能
靜下心來仔細聆聽,態度惡劣,嚴重挫傷了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能發揮,導致這名學生不會再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了。例2一位熱情而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及提供一個更有情趣的學習環境。新學年開始了,他對教室進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內周圍的牆上張貼了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畫,窗檯上還擺上了花草、植物,使課室充滿了生機。請你判斷,它將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為什麼?

⑥ 學前幼兒教育案例

【案例1】小名是個3歲3個月的孩子,十分活潑可愛 父母很喜歡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名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從不愛多思考 比如 完插塑時 讓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 插出什麼樣 就說插的是什麼 在繪畫或要解決別的問題時也是這樣 夫妻倆認為這樣不好,便總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動,可...小名卻常常做不到。小名父母時常為此而煩惱。試問小名父母的態度和行動對嗎?請從兒童思維發展的角度分析小名的這一類行為,並為小名的父母提出科學的教育建議。 【分析1】3歲3個月的孩子處於直覺行動性思維階段。 這時候幼兒的語言能力還很低,所以他們進行的思維總是與對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動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思維是在動作中進行的,離開所接觸的事物,離開動作就沒有了思維,所以稱之為直覺行動性思維。如孩子畫畫時,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畫什麼,而是拿起筆就畫,畫出來像什麼他就說是什麼。 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時 讓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 插出什麼樣 就說插的是什麼」 小名的家長很關注孩子的發展,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維要藉助於詞來實現,與語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時發展孩子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幼兒語言水平的培養,通過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平時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說話,說話時大人要使用正規的語言,要豐富孩子的詞彙,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詞彙,如動物、傢俱、交通工具等,多講故事。游戲是孩子喜歡的一種活動,在游戲中父母可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來給孩子講解一些有比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找出相同的東西,藉以培養孩子善於區別事物不同點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立即去幫助解決,而要留點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例如東西拿不到怎麼辦?皮球滾到哪裡去呢?培養孩子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給孩子,如積木、拼圖、組裝玩具等,讓他自己擺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認識一些事物之間的聯系,積累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提高小名思維水平的重要基礎。 【案例2】 早上來幼兒園時,冰冰很傷心的抱著奶奶哭不肯進入室內。在老師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冰冰進入了室內,但是冰冰仍然無法停止哭泣。這時孩子都在吃飯,老師就把冰冰叫到睡眠室,拉著冰冰的手,同時看著他的眼睛,「冰冰,我們單獨聊聊吧。」冰冰這時的情緒已經有所緩和,雖然仍在抽泣,但已經努力在控制自己的情緒。「冰冰,幼兒園這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你,他們都等你來吃飯呢,而且老師也很喜歡冰冰。」看冰冰的情緒有所緩和,老師說「那我們拉個勾吧,一會兒好好吃飯」。冰冰很爽快的和老師拉了勾然後自己去洗手,然後又很安靜的開始吃飯。冰冰快吃完飯時,「冰冰,我們明天開開心心的來幼兒園好嗎?」冰冰只是看著老師,老師又用緩和的語氣說「你這樣哭奶奶會傷心的,而且眼睛會痛的…」沒等老師說完,冰冰用一隻手捂著眼睛,另一隻小手擺動著「別說了,別說了」。 【分析2】 1、 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學前兒童不同於年長兒童的突出特點。學前兒童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情緒對學前兒童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作用非常明顯。情緒直接指導著學前兒童的行為,愉快的情緒往往使他們願意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學前前期兒童的情緒反應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關,但還有大量與社會性需要有關的事情。 2、 針對冰冰早上入園的哭泣,她的情緒反應應該完全是與社會性需要有關。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對家人很依戀,所以每天早上要和奶奶分別的時刻對他都是一種很大的痛苦,可能她自己也很苦惱,也不想用這種哭的方式和奶奶告別,但他畢竟是孩子,情緒調節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從案例中的後半部分可以看出,冰冰的哭泣不完全是鬧人。另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從冰冰的語言發展來看,她已經能夠很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哭泣的現象應該是減少的,而且自我控制和掩飾內心不愉快的情緒也在逐漸形成。 3、 建議家長在孩子入園時,盡量給孩子時間調整情緒。早上入園前盡量用言語鼓勵孩子。如「冰冰,今天奶奶希望你表現很棒,而且爸爸媽媽會在視頻上看見你的;我們拉勾今天不哭了,奶奶把你送進幼兒園並不是不愛你了,我會想你的。」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盡量用充滿愛的眼神看著她,讓她明白雖然把她送進幼兒園,但是對她的愛是不會變的。 幼兒園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但其間接原因不外乎與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教職工的責任心差及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等三方面有關。34個案例中,兼有兩種以上間接原因即一果多因的有15起,是事故總數的44.1%。 1、 間接原因之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 34個案例中,高達79.4%的事故與此原因相關,說明幼兒園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與管理不善有關,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 分析:有的幼兒園沒有合理地建章立制,沒有完善的門衛、幼兒接送等安全制度,因無法可依、無章可循,致使管理出現漏洞;有的幼兒園雖然有較完備的規章制度,但未能嚴格執行,形同虛設,造成嚴重後果。 對策: 《幼兒園管理條例》規定,"幼兒園應當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幼兒園應當建立房屋、設備、消防、交通等安全防護和檢查制度……防止發生各種意外事故」;《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園長的職責之一是領導安全保衛工作,負責建立並組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幼兒園教師、保育員的職責之一是嚴格執行幼兒園安全制度」。 對於制度執行不力的,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教職工,應互相監督可根據定期的考核情況進行獎懲,對於造成較嚴重後果的,要追究其責任。 2、間接原因之二:教職工玩忽職守、責任心差。 有47%的事故與教工缺乏責任心有關,說明教工玩忽職守的現象比比皆是,安全意識工作責任心亟待加強。 分析:教職工在實施保教過程中,常出現一些事故。如擅離職守、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沒有合理安排和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戶外及園外活動安全措施保障不力而引發事故等。 對策: 提高工作責任心,是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幼兒園應對教職工進行師德、幼兒生理、幼兒心理學等方面的培訓學習,使教職工增強對幼兒和幼教事業的熱愛,從而提高工作責任心,組織幼兒活動時做到人到、眼到、心到;另一方面,督促教師按科學合理的課表和作息時間表組織幼兒活動,並與檢查考核相結合。如果事故的發生與教工的責任心差有關,幼兒園應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2、 間接原因之三: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 有17.6%的事故與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有關,說明對幼兒進行切實有效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訓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分析:初生牛犢不怕虎」,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認識不足,判斷能力差,又缺少自我保護技能。因此走失、溺水、打鬧受傷等事故時有發生 對策: 幼兒期是身心成長的奠基期,是教給幼兒安全知識和技能的理想時期,若能在幼兒期建立正確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會避免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家園合力,經常教育幼兒對可能存在的危險提高警覺,增強安全意識;教師要破除"少活動,少出事」的觀念,讓孩子通過實踐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可將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技能的學習滲透到教學和日常活動中,通過創設一些情境(如模擬、演習等),讓幼兒在相應的情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從而學會保護自己的簡單

⑦ 幼兒園案例分析怎樣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讓幼兒敢於開口說和大膽說
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首要是要讓幼兒敢於說話。「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這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如何指導幼兒語言發展所提出的內容要求之一。只有創設輕松溫馨愉快的環境,孩子才會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循序漸近的過程,面對幼兒參差不齊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對少言寡語的幼兒,更應給予關心和幫助。同時應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和條件。如在孩子入園時,抽出時間摸摸孩子的頭,抱抱他們,多跟孩子交流:「你喜歡玩什麼?為什麼呢?今天為什麼不高興?」等,通過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表現,鼓勵孩子敢於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又如在游戲活動中,先讓部分幼兒說說自己的計劃、打算,然後按自己的構想去做;活動結束後,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對自己的活動做一個簡單的評價。
二、利用游戲豐富幼兒的詞彙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充分利用游戲這一最好形式,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參與,從而在愉快的氛圍中使語言能力得到發展。我主要通過小朋友比較喜歡的區角游戲和語言游戲來發展其表達能力。
區角游戲能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小班幼兒有著特定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他們比較好動、喜歡新鮮事物。所以我們要根據年齡特點,為幼兒提供多種多層次的活動材料,不斷更換區角活動的內容,讓幼兒時刻保持新鮮感,這樣他們在活動中才會有聲有色,也會不斷地交流經驗。
語言游戲孩子也很喜歡。教師說一句,幼兒學一句,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也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如「請你跟我這樣說」的游戲:「我是一隻小蜜蜂,嗡嗡嗡」、「我是小蝴蝶,飛飛飛」,當孩子發音不準時,老師可以及時糾正,這種游戲不僅動手又動口,在發展語言的同時還豐富他們的知識。
三、鼓勵孩子相互對話,讓孩子在對話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幼兒之間的交往佔主要內容,鼓勵孩子相互之間平等對話,形成生生互動,這是一種良好的人際資源,讓每一個幼兒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都喜歡說。
由於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所有孩子的行為與教師的要求高度保持著一致,看上去規范有序,訓練有素,但這樣的教學活動,扼殺了孩子們個性化的交流和個人情感的體驗;而在一些分組游戲中,教師為了達到一定的效果,往往指定那些在教師眼中比較聰明、大膽的孩子來擔任主角,這讓部分孩子有了「特權」,致使大部分的幼兒處於被動、劣勢,失去了表現自我的自信心。
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形式上應當採取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交替進行的方式。不同的組織形式,為幼兒的交往提供不同的條件。在集體活動中,兒童有時與教師溝通,有時兒童之間相互交流。在小組活動中,兒童之間的交談往往比較充分,他們會憑著各自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與討論,既發表自己的見解,又分享同伴的生活樂趣。在個別活動中,兒童和教師或同伴單獨交流,教師可以針對兒童的具體情況給予指導,這對於那些不善於在集體場合與人交談的兒童來說,確實是一種適合他們語言表達的機會。
過去,我們著重於在專門的語言教學中復述故事、背誦兒歌、造句練習,卻沒有想到,實際上幼兒是在交往中自己獲得語言,而不是別人教會他說話。只要能激發孩子表達的熱情,創設交流的機會,就能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時,只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敢說、愛說、能說」創設輕松的語言環境,培養良好的交往習慣,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那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健康發展。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案例分析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