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教育管理好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
1.點燃自信的火花,耐心啟發他們
馬卡連科認為:「人生活的目的在於不斷地追求美好的未來,追求明天的快樂。」那麼,對於隨班就讀學生而言,什麼是明天的快樂,怎樣才能追求到美好的未來呢?不能讓他們滿足於目前的現狀,而應該讓他們面對社會,自強自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明天的幸福。我們應該十分注意隨班就讀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充分的關愛,耐心啟發,讓隨班就讀學生對過去的自我認識產生懷疑,逐步幫助學生確立自信,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以點燃他們自信的火花。我們應該多一點愛心,多想一些辦法,努力培養隨班就讀學生健康的心態,盡量縮小他們與普通學生之間的差距,為他們撐起一片燦爛的晴空。
2.發掘內在的潛能,努力賞識他們
一般人認為:就弱智學生而言,其各方面一定不如普通學生,特別是記憶力。其實不然,對於隨班就讀的弱智學生來說,只要他對某樣事物感興趣,引起了他極大的注意,促使他用心去記,也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隨班就讀學生能正確回答問題時,我們的老師就應該當眾表揚,不住地點頭,微笑或說一句「真好」、「你真聰明」、「我真為你感到高興」等,竭力維護隨班就讀學生在同學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但這並不是說一味地給隨班就讀學生戴高帽子,而私低下對隨班就讀學生的小毛病應該進行恰如其分的批評。除了口頭表揚,我們還應該適當給予隨班就讀學生一些榮譽獎勵:如當升旗手,護旗手,評選他為「進步快的同學」、「行為規范示範員」等,甚至可以買一些實物獎勵給隨班就讀學生。
隨班就讀學生最怕別人說他笨,有的任課老師,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會以正常孩子的標准要求這些隨班就讀學生,這樣老師無意間的氣話便會深深刺痛這些思維簡單的幼苗。作為班級的「法人代表」班主任,每當其他老師要批評那些隨班就讀學生時,我們應該當眾維護他們的自尊心。然後悄悄地把隨班就讀學生的智商情況給其他相關的任課教師講明。
3.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參與意識
隨班就讀弱智學生本質上是大腦機能發育不全,在短暫的智力活動之後,容易產生疲勞而出現心理過程的迅速削弱,導致他們很難象普通學生一樣將心理活動長時間地集中於某一個對象或事物。上課不專心聽講,思想開小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心理學家表明:小學生的注意力一般為15分鍾至25分鍾,而隨班就讀的弱智學生就更不用說了,如果教師授課時間過長,他們就會感到疲倦、注意力分散、發呆或隨便走動。而且隨班就讀弱智學生由於感知覺有缺陷,表象特別貧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特別是對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需要藉助具體的直觀和學生的動手操作。為此,要注意教學方法的新穎性、多樣性、趣味性,充分利用各種條件,讓隨班就讀弱智學生通過拼擺、分配、清點、切割、測量等一系列物質化的操作活動,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提高他們的興趣,發展他們的思維。
4.分層設計問題,實施分層教學
隨班就讀課堂教學所實施的學習策略,是以夥伴幫助和合作學習為主,分組研學是主要的組織形式。因此,合理分組是隨班就讀課堂教學的首要問題。每個學習小組由同層次中的一位優秀生、兩位中等生、一位差生四人組成。學生在這種小組中討論交流,較為優秀的學生可通過介紹自己的思維方法,提高表達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並通過概括組員的發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學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啟發,從而掌握正確的方法,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隨班就讀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還可得到他人的幫助,有利於他們在教師點撥或講解時聽懂、理解和掌握。
學生中存在著很大的知識潛力,這就要看老師怎樣巧妙地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學會為會學。如果每節課中都能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發揮學生的自我創造力。使一些優秀的學生,能根據老師所設計的問題尋求知識,達到所定的學習目標。中等及以下的學生會在討論中或在同學的講述過程中掌握知識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隨班就讀學生則通過上述的學習過程及老師最後概括的小結和板書達到最低線的學習目標,加之強化訓練,從而掌握所學知識。那麼,長此以往,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由於隨班就讀課堂教學需要分類自學與分層指導適時切換,所以建立與隨班就讀教學相配套的新的課堂常規尤為重要。其關鍵要做好兩條:一要做好對小組長和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夥伴的指導和培養工作。二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常規培養和訓練。要著重訓練全體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隨班就讀學生在小夥伴的幫助下如何進行自學、討論、自查、訂正、檢測、互批、矯正等。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和訓練普通學生和隨班就讀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善於思考的習慣。
5.以優帶差,培養協作意識
在教學中我們最常用的教學形式是課堂內把一個教學班中有差異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使小組間互相競爭,小組內互相協作,以優帶差,培養學生協作的意識,使全體學生都達到最高的發展水平,培養學生的能力。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教學,除了課堂內的協作外,課堂外學生間的協作教學顯得更為重要。課堂外的協作是課堂內協作的延伸、補充,也是課堂內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有時,課堂外的協作恰恰能彌補由於課堂這種教學形式帶來的不足。
B. 作為未來的幼兒園教師,如果你的班級里有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你會如何幫助她
如果班級里有特殊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你應該嗯隨他的年齡去幫助他,幫助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C. 智力障礙兒童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意義包括哪些
當教師發現學生在智力或某個方面有明顯缺陷或障礙時,教師會時時事事處處對特殊兒童「特別對待」,無意間為特殊兒童貼上了隱形的標簽。久而久之,「標簽效應」被擴大化,學生會認為特殊兒童很「特別」,教師也就堅定地認為「這樣的學生應該去接受特殊教育」。
調整策略: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歷來就是將特殊兒童與正常學生分開來進行教育的,這種教育狀況已成為一種慣例常態。而全納教育提出了人的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問題,主張所有學生都應有機會進入普通學校接受教育,普通學校應接納所有的學生,而不管學生所具有的各種特殊性。讓特殊兒童與正常學生共同學習成長,既有助於提高特殊兒童適應主流社會的能力,增強生活的信心,也給教師提供了對正常學生加強不歧視殘疾人教育的良好契機,讓他們善待特殊兒童,不再有標簽意識,以此來逐漸改變健全人對殘疾人的歧視觀念。當然,生理缺陷或障礙程度較嚴重的,要由特殊教育學校從專業的角度對其進行康復訓練與教育。但普校教師必須正確認識,並不是所有的特殊兒童都必須要特殊教育學校就讀。
我們常說「教育要公平」、「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這里所說的「公平」往往已經被教師定格為對正常學生要公平,所謂的「全體」就是大多數正常學生。教師認為與正常學生相比,智力障礙學生怎麼教都學不會,積累的知識欠賬永遠還不完,聽覺障礙學生無法與老師相互溝通交流,思維、理解能力差沒有辦法教,行為有障礙的學生甚至是個負擔,影響其他學生。因此,教師想方設法讓特殊學生成績不影響個人考核,智力障礙學生考幾分都行,安全就好,聽力障礙學生看懂多少算多少,作業根本靠抄,上學基本是混,行為障礙學生則被遺忘在某個角落裡,或者身邊安排得力干將「給我看好嘍!」
總之,特殊兒童因為學習的重要性被忽略了,使特殊兒童隨班就讀變成了隨班就「坐」。
調整策略:教育,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也是為了一切的孩子。首先,教師要正確認識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意義,在教好大多數學生的同時「一個也不能少」,為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制定適合其發展的個別教育方案,根據個案情況選擇專門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進度,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師若考慮到自身特殊教育專業知識不足,就要以此為契機,加強學習,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做好理論准備。其次,學校要牢固樹立接納所有學生的思想,逐步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各種不同需求,為特殊兒童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把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成效納入教師考核,來促進隨班就讀特殊兒童的發展。
D. 特殊教育概論作業,隨班就讀有哪些優越性和不足之處
我國的隨班就讀大多是身體性隨班,沒有真正的融入到普通班級中,因此我國的隨班就讀其實是違背融合教育理念的。從理論上將,隨班就讀至少保證了特殊兒童能夠進入普通班級,從而為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起點和環境;不足之處在加大了教師教學難度,制定個別化教學方案時難度加大。可以到cnki去搜索鄧猛老師的文章看看。
E. 作為一名隨班就讀負責人員該如何開展隨班就讀工作
作為隨班就復讀工作的負責人,首制先自身應對隨班就讀的相關政策、理論等有所了解,可以自行購買或查閱一些資源教室研究領域的專家如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王和平副教授的著作、文章等。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應組織本校中的資源教師及其他普通教師開展資源教師理論和實踐的培訓,為兒童安置前的信息收集和安置後的教育服務做鋪墊。隨後由任課教師進行疑似隨班就讀對象的推薦並召開數次家校會議,確定是否有必要進行正式的鑒定及程序以及學校和家長需要完成的工作。經過正式篩查確定隨班就讀對象後需要召開多方人士安置會議,就兒童安置的具體方案進行商討,確保學生在該安置狀態下得到有效的教育。最後就是由資源教師和普通教師協作開展具體的資源教學工作。而在資源教室方案開展的過程中,負責人還要完成配套制度建設、操作規程建設及資源整合等工作。以上只是大致的開展隨班就讀工作的流程,具體的實踐流程更為復雜也更為專業,建議還是多閱讀相關專家的著作或參加一些相關的培訓。
內容來源:七維教育支持中心 關注特殊人群,支持特殊教育 轉載請註明出處
F. 如何幫助隨班就讀學生進行特殊教育
當教師發現學生在某個方面有明顯缺陷或障礙時,教師會時時事事處處對特殊兒童「特別對待」,無意間為特殊兒童貼上了隱形的標簽。久而久之,「標簽效應」被擴大化,學生會認為特殊兒童很「特別」,教師也就堅定地認為「這樣的學生應該去接受特殊教育」。
調整策略: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歷來就是將特殊兒童與正常學生分開來進行教育的,這種教育狀況已成為一種慣例常態。而全納教育提出了人的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問題,主張所有學生都應有機會進入普通學校接受教育,普通學校應接納所有的學生,而不管學生所具有的各種特殊性。讓特殊兒童與正常學生共同學習成長,既有助於提高特殊兒童適應主流社會的能力,增強生活的信心,也給教師提供了對正常學生加強不歧視殘疾人教育的良好契機,讓他們善待特殊兒童,不再有標簽意識,以此來逐漸改變健全人對殘疾人的歧視觀念。當然,生理缺陷或障礙程度較嚴重的,要由特殊教育學校從專業的角度對其進行康復訓練與教育。但普校教師必須正確認識,並不是所有的特殊兒童都必須要特殊教育學校就讀。
G. 如何有效開展特殊兒童學前隨班就讀教育
誤區一:特殊兒童一定要到特殊教育學校就讀
當教師發現學生在某個方面有明顯缺陷或障礙時,教師會時時事事處處對特殊兒童「特別對待」,無意間為特殊兒童貼上了隱形的標簽。久而久之,「標簽效應」被擴大化,學生會認為特殊兒童很「特別」,教師也就堅定地認為「這樣的學生應該去接受特殊教育」。
調整策略: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歷來就是將特殊兒童與正常學生分開來進行教育的,這種教育狀況已成為一種慣例常態。而全納教育提出了人的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問題,主張所有學生都應有機會進入普通學校接受教育,普通學校應接納所有的學生,而不管學生所具有的各種特殊性。讓特殊兒童與正常學生共同學習成長,既有助於提高特殊兒童適應主流社會的能力,增強生活的信心,也給教師提供了對正常學生加強不歧視殘疾人教育的良好契機,讓他們善待特殊兒童,不再有標簽意識,以此來逐漸改變健全人對殘疾人的歧視觀念。當然,生理缺陷或障礙程度較嚴重的,要由特殊教育學校從專業的角度對其進行康復訓練與教育。但普校教師必須正確認識,並不是所有的特殊兒童都必須要特殊教育學校就讀。
誤區二:為了大多數正常學生,可以對個別特殊兒童放任自流
我們常說「教育要公平」、「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這里所說的「公平」往往已經被教師定格為對正常學生要公平,所謂的「全體」就是大多數正常學生。教師認為與正常學生相比,智力障礙學生怎麼教都學不會,積累的知識欠賬永遠還不完,聽覺障礙學生無法與老師相互溝通交流,思維、理解能力差沒有辦法教,行為有障礙的學生甚至是個負擔,影響其他學生。因此,教師想方設法讓特殊學生成績不影響個人考核,智力障礙學生考幾分都行,安全就好,聽力障礙學生看懂多少算多少,作業根本靠抄,上學基本是混,行為障礙學生則被遺忘在某個角落裡,或者身邊安排得力干將「給我看好嘍!」
總之,特殊兒童因為學習的重要性被忽略了,使特殊兒童隨班就讀變成了隨班就「坐」。
調整策略:教育,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也是為了一切的孩子。首先,教師要正確認識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意義,在教好大多數學生的同時「一個也不能少」,為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制定適合其發展的個別教育方案,根據個案情況選擇專門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進度,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師若考慮到自身特殊教育專業知識不足,就要以此為契機,加強學習,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做好理論准備。其次,學校要牢固樹立接納所有學生的思想,逐步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各種不同需求,為特殊兒童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把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成效納入教師考核,來促進隨班就讀特殊兒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