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育部發布《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徵求意見稿)》主要涉及哪些內容
教育部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
發布日期:2014-12-05
(徵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經濟新常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需要,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教學標准體系,健全教學質量管理和保障制度,推進中高職人才培養銜接,以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基本原則。
——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堅持系統培養、多樣成才。以專業課程銜接為核心,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關鍵,全面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相銜接,拓寬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
——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加強行業指導、評價和服務,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突出做中學、做中教,強化教育教學實踐性和職業性,促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二、堅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推進內涵式發展
(三)全面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要把提高質量作為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切實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強化保障,推進內涵式發展。要正確處理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職業能力培養的關系、文化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的關系、學生就業需求和可持續發展需求的關系。要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中職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推動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的變革,防止灌輸式教學,提倡互動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四)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要結合區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不同的生源對象,在規范教學基本要求和保證人才培養規格的基礎上,深化專業內涵、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持續釋放技術技能人才紅利,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要總結和推廣國家示範(骨幹)性高等職業院校成果和經驗,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技術創新服務能力,完善和鞏固自身辦學特色,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要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建設一批世界一流的高職院校和骨幹專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培養高地。
(五)提升系統化培養水平。要完善中高職人才培養銜接的制度體系,明確中高職各自辦學定位,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協調發展、銜接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要適應行業產業特徵和人才需求,圍繞技術要求高、就業方向明確、就業崗位穩定的職業,科學確定適合中高職銜接培養的專業,重點設置技術技能培養要求年齡小、培養周期長、復合性教學內容多的專業。要研究確定開展中高職銜接培養的學校資質、專業標准和學生入學要求,當前開展中高職銜接培養試點的學校以國家級重點、國家示範(骨幹)中職、高職院校為主。
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貫徹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夢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發揮德育課堂的教學主渠道作用,堅持以價值觀教育引領知識教育,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建設一批學生真心喜愛和終身受益的德育課程。要以法治基礎知識和法治意識教育、職業紀律和崗位規范教育、校紀校規教育為主要內容,加強法治教育,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樹立法治意識。統籌推進活動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廣泛開展「文明風采」競賽、「勞模進職校」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主題教育活動,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
(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在相關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各地、各職業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開設專題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拓寬課程覆蓋面。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要開設經典誦讀、中華禮儀、傳統技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
(八)強化職業精神培養。要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重點培養敬業守信、精益求精、勤勉盡責等職業精神。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載體,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職業精神培育機制。要抓好實習實訓環節,利用學生與社會、崗位實踐密切接觸的機會,引導學生踐行交往禮儀、職業禮儀,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紀律意識。深入挖掘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立足崗位、增強本領、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增強對職業理念、職業責任和職業使命的認識與理解,增強職業榮譽感,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和職業操守。
四、改善專業結構和布局,提高人才培養吻合度
(九)調整專業結構。要引導和支持職業院校結合自身優勢,科學准確定位,緊貼產業、緊貼企業、緊貼職業崗位設置專業,參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重點設置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鼓勵類產業相關專業,減少或取消設置限制類、淘汰類產業相關專業。要適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實際,既要積極發展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又要避免盲目建設、重復建設。要注重傳統產業相關專業改革和建設,服務傳統產業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發展。
(十)優化專業布局。要建立人才需求預測與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管理本地區專業設置,圍繞區域產業布局和發展趨勢,宏觀調控區域內職業院校專業布局,努力形成與區域產業分布形態相一致的專業布局。要緊密對接各類經濟帶、產業帶和產業集群,建設適應需求、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專業群。要建立區域間協同發展機制,形成東、中、西部專業發展良性互動格局。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民族特色專業。
(十一)推進示範專業建設。各地、各職業院校要圍繞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積極推進現代農業技術、裝備製造、生物技術、高速鐵路、旅遊、養老服務、健康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等相關專業建設。要深化相關專業課程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突出專業特色,重點打造一批能夠發揮引領輻射作用的國家級、省級示範專業點,帶動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五、健全課程銜接體系,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十二)加強和改進公共基礎課教學。要在保障學生技術技能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加強文化基礎教育。要按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課程標准)規定,開足、開齊、開好德育、語文、數學、英語、歷史、體育與健康、藝術、計算機應用基礎以及專業基礎理論等基礎課程。要加強文化課與專業課間的相互融通和配合,發揮人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優勢,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要針對職業院校學生認知特點,改革學科本位的傳統教學模式,創新公共基礎課教學,改善課堂教學效果。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學時一般占總學時的1/3,高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學時不少於總學時的1/4。
(十三)推進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對接。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建立完善專業教學標准和職業標准聯動開發機制。要對接最新職業標准、行業標准和崗位規范,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更新課程內容,調整課程結構,深化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職業院校要加強與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行業企業的合作,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要把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入相關專業教學中,將相關課程考試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合並進行,使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直接獲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十四)促進中職與高職課程相銜接。要統籌安排開展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的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和頂崗實習。在明確各階段教育人才培養規格的基礎上,合理確定課程內容的難度、深度、廣度和能力要求,推進課程的綜合化、模塊化和項目化,形成對接緊密、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突出相同或相近專業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工學比例、課程內容、教學資源配置上的銜接貫通。統籌開發中高職銜接教材。
六、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增強人才培養針對性
(十五)強化校企協同育人。充分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通過「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徑與方式,促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推動校企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技術工藝和產品開發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切實增強職業院校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技能積累能力。發揮職業教育集團的辦學優勢,以產業或專業(群)為紐帶,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產業崗位人才需求標准相銜接,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相融合。積極推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試點。
(十六)廣泛開展實踐性教學。要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增強教學、學習、實習實訓等教育教學活動的融合度,進一步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課、文化課中強化實踐性教學,各級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學時數原則上要達到總學時的60%。要促進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加強兼具生產、教學和研發功能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積極推行校內實習、創崗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形式,並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推進職業院校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制度建設。要嚴格執行《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切實規范並加強實習管理和服務,保證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與其所學專業面向的崗位群基本一致。頂崗實習累計時間原則上以半年為主,可根據實際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
(十七)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要根據不同專業教學要求和課程特點,創設多元化教學方式,普及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廣泛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借鑒職業技能競賽成功經驗,促進職業學校技能競賽活動與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良性互動。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積極探索和構建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
七、強化教學治理能力,推進人才培養規范化
(十八)完善教學標准體系。要促進職業教育教學科學化、標准化、規范化,加快職業教育教學標准體系建設。教育部組織制定公共基礎課程必修課和部分選修課的教學大綱(課程標准)、部分專業核心課程標准、國家重點建設專業教學標准、頂崗實習標准、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范等。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國家頒布的相關標准,組織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和課程標准。積極開發與國際先進標准對接的專業教學標准和課程標准。鼓勵職業院校借鑒、引入企業崗位規范,開發人才培養方案。
(十九)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各地、各職業院校要嚴格執行國家制定頒布的教學文件,適應生源變化、學制變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新情況,不斷完善教學管理機制。要加強教學組織建設,健全教學管理機構,建立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的教學指導機構。職業院校的院校長是教學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定期主持召開教學工作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學校教學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要堅持和完善巡課和聽課制度,嚴格教學紀律和課堂紀律管理。要加強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和教學管理人員的培養培訓,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二十)加強質量監測與評價。要建立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完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要定期開展職業院校教學工作和專業教學情況評價,把學生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作為考核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積極推行技能抽查、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等。職業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內部質量監測和分專業的評價制度,強化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及時向社會發布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積極支持各類行業協會、專業組織等第三方機構開展教學質量評價。
八、完善教學保障機制,優化人才培養環境
(二十一)加強教師培養培訓。要以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為重點,強化教師專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培訓工作,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主導作用。要注重培養專業(學術)帶頭人、教學名師和骨幹教師,形成合理的教師梯隊。通過建立名師工作室、創建優秀教學團隊多種方式,充分發揮優秀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要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突出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要加強公共課教師、實驗、實習實訓和職業指導教師的培訓工作。
(二十二)健全教材開發和質量監管制度。進一步健全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管理體制,加快完善教材開發、遴選、更新和評價機制,加強職業教育教材編寫、審定和出版隊伍建設。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本地區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指導和管理,健全區域特色教材開發和選用制度。要把教材選用納入重點專業建設、教學質量評估等考核指標體系。各地要完整轉發教育部公布的《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不得刪減或增加。各職業院校應嚴格在《書目》中選用公共基礎課教材,優先選用專業課教材。
(二十三)加強教科研及服務體系建設。省、市兩級要盡快建立健全獨立設置的職業教育教科研機構,國家示範(骨幹)職業院校要建立專門的教研機構,完善和發揮教科研對教學改革的指導與服務功能。要針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的熱點、難點問題,設立一批專項教研教改課題,鼓勵支持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開展應用技術研究。要積極組織地方教學科研人員開展學術交流和專業培訓,組織開展職業院校教師教學競賽及研討活動。定期開展教研教改成果遴選表彰活動,建立完善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推廣應用機制。
九、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四)健全工作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職業院校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上來。各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要加強對教學工作的指導、評價和服務,選擇有特點有代表性的學校或專業點,建立聯系點機制,跟蹤專業教學改革情況。
(二十五)加強督查落實。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本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政策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要對落實本意見和本地實施方案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對典型做法和有效經驗,要及時總結,積極推廣。
㈡ 中國職業教育培訓行業發展前景
現在很多崗位都缺少技術和職業的人才。所以發展前景相當不錯。
㈢ 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是什麼意思
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培訓范圍很廣泛,包括計算機、汽車駕駛、家政服務、會計、導游、烹飪等等,一般來說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有專門的設置標准和程序。正常情況下培訓機構一般只發培訓結業證書或組織學員參加職業資格考試,不發學歷證書。
㈣ 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都有哪些種類要辦這樣的機構需要什麼資質
種類:學校教育和培訓、職業培訓機構的培訓、勞動預備制度培訓、學徒培訓。
辦校條件:
一、申辦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0 號)、《民 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399 號)、《關於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 法〉做好民辦職業培訓工作的通知》(勞社部發[2004]10 號)以及省勞動保障 廳提出的貫徹意見(蘇勞社培[2004]64 號)。
二、申辦條件
學校性質:民辦職業培訓學校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公益性事業。
申報受理部門:舉辦者所在地縣級以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 受理范圍: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在 本地區范圍內面向社會申請實施以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業資格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職業培訓學校。
(一)舉辦者資格條件
1、以社會組織名義舉辦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社會組織必須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並擁有與其培訓項目相適應的合法財產,其合法財產中的非國有資產份額不得低 於總資產的三分之二。
2、以個人名義舉辦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舉辦者、擬任法定代表人應當具有政 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學校人員配置條件
1、學校董事會:學校應依法設立董事會,董事會由舉辦者或其代表、校長、教 職工代表等人員組成,學校董事會不少於5 人,且必須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員具有 5 年以上教育教學經驗。
2、法定代表人:民辦學校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長或校長擔任。
3、學校管理人員:
(1)校長:學校應配備專職校長,校長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或 三級以上國家職業資格,2 年以上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經歷。
(2)教學管理人員:學校辦學規模在500 人以下的應配備2-5 名教學管理人員, 辦學規模500 人以上,應與辦學規模相匹配,教學管理人員應具有大專以上學 歷、中級以上職稱或三級以上國家職業資格、2 年以上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經歷、 並具有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
(3)職業指導人員:應配備具有從事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資格的相關人員。
(4)財務管理人員:應具有財會人員資格證書。
職業培訓機構主要承擔並完成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任務,向社會輸送高素質勞動者。我國職業培訓機構主要包括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綜合培訓基地及培訓集團、社會力量辦學、企業職工培訓中心等。
根據我國《職業教育法》的規定,職業培訓機構的設立,必須符合下列基本條件:有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有與培訓任務相適應的教師和管理人員;有與進行培訓相適應的場所、設施、設備;有相應的經費。職業培訓機構的設立、變更和終止,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聯合舉辦職業培訓機構,舉辦者應當簽訂聯合辦學合同。
職業培訓機構應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承擔各類職業培訓任務,為社會培養具有職業技能的勞動者。其培訓對象主要包括:初次求職人員、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在職人員、轉崗轉業人員、出國勞務人員、境外就業人員、個體勞動者;農村向非農產業轉移進城務工的人員和農業勞動者;需要提供專門職業培訓的婦女、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和現役軍人及軍隊轉業人員;其他需要學習、掌握和提高職業技能的勞動者。
㈤ 中國職業教育協會是什麼樣結構,權威性如何
中國職業教育協會是政府部門批準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社團,登記證號52669242-001-07-10-0,是由版各級各類企業、事業及行政單權位從事職工教育、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部門或個人自願結合組成,是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是聯合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在確定的工作領域配合政府進行具體工作的全國性專業法人團體。
性質:是全國群眾性職業教育團體,由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和分支機構自願組成,是非盈利性社會組織。
只能說有一定的權威性。
㈥ 中國就業促進會與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的區別
1、是2個不來同的機構,中國就業促自進會側重就業領域服務,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側重職業培訓領域服務。
2、中國就業促進會,英文名稱:China Association of Employment Promotion,英文縮寫為CAEP。中國就業促進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登記管理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就業促進會在國務院確定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職責范圍之內,受其委託承擔促進就業的各項服務工作。中國就業促進會接受勞動保障部和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3、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簡稱中國職協),是具有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社團,由全國各級各類企業、事業及行政單位從事職工教育、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部門或個人自願結合組成,是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是聯合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在確定的工作領域配合政府進行具體工作的全國性專業法人團體。
㈦ 2021年職業教育培訓行業要怎樣有更好的出路
1改革特色課堂。課堂在一定程度上是學校內涵發展的主戰場,因為在課堂上課程改革的成果得以體現,不涉及課堂教學改革的學校內涵發展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如果課堂行為沒有變化,學校即使變化了,也是淺表化的,所以要因材施教。 。
2提升特色技能高考質量
中國職業教育曾為社會培養了許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和有職業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改善了中國勞動力隊伍的素質結構、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為各行各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促進了勞動就業和社會穩定。
與此同時,由於勞動力市場飽和,許多特色中職畢業生參加高考,進一步的進行高技能的培養,因此對口特色高考及技能高考已佔一定的領域,中職特色高考已具有戰略意義。
總之,基於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的主要責任和使命就是如何用獨特的眼光挖掘專業潛能。
㈧ 職業教育培訓方式有哪幾種
就面授和遠程兩種
㈨ 職業教育要參加什麼培訓
職業教育就是技術培訓啊,你想學什麼技術就去什麼技術學校,比如在海南這邊,你要是學電力方面的技術的話一般去海南電力學校,但是要學蛋糕啊 什麼烹飪啊方面的技術,那就去海南新東方廚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