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優化幼兒園一日活動
一日生活是幼兒在幼兒園一天的全部經歷,是幼兒生命充實與展現的歷程。如果從作息的角度,可視為幼兒在園生活安排的所有環節;如果從活動的角度,可視為幼兒緣自自身生命成長的需要所展開的一切活動。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說明」部分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因此,我園以《指南》所倡導的基本理念為依據,一方面將《指南》的理解與實際運用能力作為幼兒園教師踐行《指南》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以幼兒園實踐為場域,把貫徹落實《指南》的任務細化為優化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以一個關注、兩個轉變、三個能力為切入點,推動了幼兒園一日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一、一個關注——以《指南》為引領,關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環節
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在一日生活中進行的,幼兒的一日生活包括:生活活動、活動區活動、教學活動、戶外活動、游戲活動。在優化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園分成了三步走。
第一步,學習《指南》,領會《指南》。通過專家培訓、專題研討、經驗交流等多種方式,調動教師自身已有的經驗,對照《指南》重新對幼兒的一日生活進行系統的學習和梳理。
第二步,以一個班級為切入點,進行全園引領。在進行學習、研討、培訓基礎上,幼兒園
B. 幼兒園一日活動保教常規行為的學習心得
學習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心得體會 近日幼兒園組織老師學習《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實施細則》。《規范》中對幼兒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教師、保育員的行為提出了明確 的要求,要求教師嚴格按照規范中規定認真完成好每項工作。學習了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使我體會到,在一日活動中,常規教育是幼兒德育中的重要內容,常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幼兒的健康成長,所以加強幼兒的常規教育和有效的常規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的體會如下,與大家共勉: 一: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好幼兒的榜樣。 幼兒的眼睛是反映教師行為的鏡子。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時,要求幼兒做到的,作為教師自己必須首先做到。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起表率作用,以良好的行為去影響幼兒,激勵幼兒。(如:拿東西時輕拿輕放、輕聲細語與幼兒交談、不隨意斥責幼兒等等,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 二:在常規建立時,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老師不能長期以「領導者」、「指揮者」的身份自居,而是要從這個寶座上走下來,從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的束縛中走出來,不要板著面孔「發聖旨」,給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使孩子在一個平等融洽的環境中去學習。 三:在一日活動中,也要注重孩子的常規培養。 1、在生活常規方面: 生活常規包括幼兒一日生活中所有細節的規則培養。例如:盥洗的常規要求包括正確的洗手方法和大小的需要遵守的規則;並鼓勵提醒幼兒按時喝水,在運動後還要即使的喝水以補充體內的水份等。進餐的常規要求包括飯前的准備(消毒、洗手等);吃飯時不挑食、細嚼慢咽、安靜進餐等;指導幼兒正確使用餐具及飯後的擦嘴、散步等。睡眠的常規要求幼兒能自覺地入睡,讓幼兒養成正確的睡姿及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蒙頭、不吃手等。 總之,不論是幼兒園的老生還是剛入園的新生,常規習慣的培養都要在新學期開始初期對幼兒進行強化的訓練和加強。 2、學習常規: 學習常規是指對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書寫習慣、閱讀習慣、集體活動常規要求等。如培養幼兒注意力集中,認真傾聽他人說話等習慣,這些習慣一定要在小中班時期培養好,否則到了大班再亡羊補牢,就會事倍功半。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時,班內的兩個老師之間要經常溝通、交流。一起制定符合本班的常規教育計劃,並達成統一要求,避免造成幼兒的常規混亂。 四:培養幼兒的常規,關鍵在於"培養"兩個字。 教師的責任是教孩子按照可以接受的行為標准來行動,班級常規的建立應由教師規定轉變為教師引領下幼兒自發討論、合作為主的民主制定。常規的功能應由限制幼兒活動,方便教師管理為目的轉變為支持和引發幼兒不錯的活動,促進幼發展為目的。常規中的師幼關系應由管與被管轉變為和諧、輕松的"大朋友"、"小朋友"關系。常規的培養應由園內延伸到家庭,家長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 幼兒各項常規的培養及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時一會兒、一天半天就能形成的,需要幼兒園教師長期的指導及訓練,以及家長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