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黨建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黨始終代表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都符合現階段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尤其體現了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我們黨始終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都體現了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精神,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我們黨始終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都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三個代表」是統一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我們一定要堅持把全面落實「三個代表」要求,統一於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統一於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在思想上和黨建理論知識修養等方面與老黨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我會不斷向老黨員學習,按照黨章規定來要求自己,向黨員同志和先進分子學習,用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踏踏實實工作、勤勤懇懇做人做事,爭取早日入黨。在黨組織的教導下,在理論知識的不斷修養中,我決心改正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點和不足。希望黨組織能不斷教導、幫助我,使我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通過三天來在黨校的培訓,黨校老師們為我們深入地闡釋了黨的章程、路線、方針,使我真正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聽了老師們在講台上以古喻今,旁征博得精彩講解,我豁然開朗、心潮澎湃,更加堅定了自己獻身共產主義事業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 當前,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態勢下,國際局勢不斷動盪,國內改革縱深推進,隨著二十多年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國家和人民群眾在取得重大社會發展成果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同階級、階層和利益群體之間日漸突出的問題和矛盾。由於在矛盾處理上的某些失誤因素和錯綜復雜的關系,產生了一些不容忽視的消極現象和社會問題,特別是某些黨員幹部腐敗現象的消極影響,極大地敗壞了黨的聲譽和形象,嚴重地損害了黨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從而傷害了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艱巨的任務和嚴峻的事實都說明,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進步青年,我們更要自覺抵制剝削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在觀看優秀共產黨員牛玉儒同志的生平事跡介紹時,我激動不已、感觸頗多,他那種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甘為孺子牛,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的一片赤子之心,不愧為我們新時代青年的楷模,更不愧於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正是由於我們黨有著千千萬萬個牛玉儒式的好黨員、好乾部,才使我們黨永遠保持著她的先進性與純潔性。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通過我的治療為病人減輕了病痛的折磨,那是我莫大的欣慰。在我的眼裡,他們沒有高低的專業知識、技能給予他們恰當的治療,使他們早日康復是我工作的全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如果跟不上發展的潮流,不與時俱進,就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心接受黨組織對我的考驗,在今後的工作中身體力行「三個代表」,成為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先進分子,認真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
② 學習延安精神心得體會(精選5篇)
中國強大保護每一個中國人
③ 延安紅色培訓心得怎麼寫
為了重溫紅色歷史,加強黨性教育,更好地落實「尋標、對標、達標、創標」要求,進一步激發黨員幹部檢驗工作熱情,推動創先爭優活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七一」黨的生日即將到來之際,我所黨支部組織了一次紅色傳統教育。於2012年12月16日前往瞻仰了革命聖地——延安。
延安之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延安老區人民的朴實熱情,體驗到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仍然在老區人民的生活中傳承。在棗園革命舊址,偉人們的窯洞故居依然保存完好。在楊家嶺革命舊址參觀的那一張張陳舊的老照片,彷彿在講述著當年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事跡。
給我感觸最深的另一個印象就是老區面貌的巨大變化,從西安到延安一路之上,完全看不到想像之中黃土高坡的荒涼景象,取而代之的滿山的綠色,鬱郁蔥蔥,到處都充滿著生機和希望。延安曾為全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過卓越貢獻,老區人民也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做過巨大犧牲,幾十年裡,偏遠落後的老區卻發展緩慢,老區人民難享發展成果。但是,黨和國家並沒有忘記老區和老區人民,經過近些年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陸續落實後,老區的面貌變美了,延安市內也高樓林立,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老區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革命紀念館里那一件件簡朴的甚至有些簡陋的珍貴歷史遺物,一張張黑白的甚至有些殘破的照片,一副副泛黃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彷彿無聲的歷史,向我們傾訴著它們曾經歷過的崢嶸歲月。
在南泥灣,看著一路綿延不斷的農田和大片的水稻田,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覺到歌詞中唱的「到處是牛羊,是陝北的好江南」景象,彷彿看到了當年三五九旅的將士們轟轟烈烈開展大生產的景象。
楊家嶺是中共中央領導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的住處。棗園革命舊址是1940年至1942年、1944年至1947年,為中央書記處的所在地。棗園大門面東偏西。進門是四方形磚木結構的中央小禮堂,禮堂背後的山上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舊居,院子里有毛澤東當年種的菜地以及毛澤東與美國記者斯特朗談話的石桌。整個棗園,花木繁茂,風景優美。中共中央在這里領導抗日戰爭,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籌備了黨的七大。毛澤東在這里寫了《為人民服務》、《論聯合政府》、《關於重慶談判》等許多文章。朱德在這里起草了《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這些地方的一磚一瓦,一桌一椅幾乎都保持著原來的風貌,看著這些老一輩革命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