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學校培訓 > 幼兒園教師培訓記錄建構區

幼兒園教師培訓記錄建構區

發布時間:2021-03-08 11:55:01

『壹』 如何培養幼兒區域活動的整理意識

所謂「記錄」,《廣雅》中是這樣解釋的:記,書也;錄,記之具也;合成「記錄」一詞是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現遷移到幼兒園,是指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發現、操作的過程和結果等信息用圖表、繪畫或各種符號記錄下來.以便幫助幼兒對實踐或者操作結果進行分析、整理、歸納,不僅使他們的認識趨向客觀、准確,而且促使幼兒更認真地觀察、思考,並在積累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尊重事實、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同時逐漸養成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幼兒自主的記錄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在許多幼兒園的活動中,幼兒的記錄意識和記錄的習慣並未養成,教師只在某些特定的活動中去強調幼兒的記錄,如在幼兒園的科學活動中,教師會特別強調幼兒自己的記錄(對科學探索過程和探索結果的記錄),但是對幼兒的許多活動的記錄是忽視的,如:幼兒的作品記錄是幼兒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他們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自我表達方式。幼兒作品記錄包括語言作品、繪畫作品、手工作品、藝術作品等。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當幼兒還不會用文字來表達他們內部語言的時候,作品就成了他們內心世界最好的詮釋,展示幼兒眼中的世界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展示他們獨特的認知和生活經驗。可以說,幼兒作品不但涵蓋了孩子全部的「語言」,更概括孩子不斷成長過程中所有自圓其說的樸素理論。
幼兒園的記錄並不能僅僅只局限於科學探索和實踐,因為來自於生活的經驗記錄並不會只作用於科學領域,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記者的采訪記錄、開會的會議記錄、商店的銷售記錄等等。因此幼兒的記錄活動應涵蓋更廣泛的幼兒園其他活動,如幼兒的情感表達記錄、區域活動規則記錄、自我評價記錄等等。
區域活動作為目前階段幼兒園最重要的活動形式,活動的內容可以包含幼兒園的各領域,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開展記錄,是培養幼兒形成記錄意識和養成記錄習慣的重要途徑,我園在幼兒園公共區域活動及班級區域活動中,積極探索引導幼兒記錄的途徑和方法等,為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更加廣泛的空間。
一、區域活動是培養幼兒記錄意識和習慣的重要途徑。
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在這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活動內容,體驗操作和交往的樂趣,積極主動地發現、探索和表現,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較之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的自主性更強,區域活動的結構狀態,在合理提供材料的前提下,更有利於幼兒記錄的自主性發揮:
隨時記錄:記錄的好習慣之一是隨時記錄,正如民間俚語所說「好記性不如癩筆頭」。在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中,隨時記錄並不可行,在區域活動中,由於在組織結構、時間、空間上的低結構狀態,允許幼兒在某些區域活動中可以隨時進行記錄。如在美工區中,幼兒正在進行美工活動「盤扣」,絨條、細鐵絲、布條等材料經過幼兒的創造和加工,變成了一隻只美麗的盤扣,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盤扣花樣進行記錄,做成一本小小的盤扣畫譜,這本畫譜長期提供在美工區中,供幼兒隨時進行記錄。
隨點記錄:是指隨著活動地點的改變,在活動的點上進行記錄。幼兒園的公共活動區域不固定活動的人群,幼兒每周的活動地點都進行相應的輪換,因此,我們在活動的點上為幼兒提供記錄牌,讓幼兒自己記錄今天活動的區域,教師在活動結束後對幼兒的活動狀態進行追蹤,幫助幼兒積累活動運行的經驗。
前置記錄:這類的記錄是指在活動前就開展的記錄,科學探索記錄中的猜想性的記錄就是這類記錄,如引導幼兒猜測磁鐵可以將什麼材料吸起來,什麼紙張最會吸水等。在區域活動中,這類的記錄為材料收集記錄、建築設計記錄等為主,有的班級為幼兒提供材料收集卡,引導幼兒記錄自己收集的材料件數、質地、可以用於什麼區域活動。
延後記錄:延後記錄是一種情感表達類的記錄,主要引導幼兒開展對自己的評價,在區域活動中提供大圖表,幼兒可以運用標記等方法記錄自己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態,自我心情的表示。一般在區域活動結束後進行記錄。
連續記錄:區域活動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活動內容並非在一次的活動中能夠完成,而需要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反復的操作和游戲,這就需要有連續的記錄,引導幼兒將每次的活動情況記錄下來,如健康活動區中提供連續的大表格,幼兒將自己在區域活動中跳繩的個數和拍球的個數等進行統計,讓幼兒看到自己在運動中的進步,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二、區域活動中幼兒記錄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是教育客觀評價的需求。
「記錄——解讀——反思——重溫」,這四個環節如同自然界中的一條食物鏈,在循環中不斷追求一種平衡發展的規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最大的幸運就是能傾聽到幼兒的100種語言,感受幼兒不同的認識、思考、發現、幻想和表達,體驗幼兒心靈深處的驛動。
記錄能讓教師解讀幼兒活動的意圖和心理。目前幼兒教育的發展方向越來越重視對幼兒活動時的觀察記錄。而幼兒在各類活動中童稚可愛的記錄是教師解讀幼兒這本書的最佳方法,通過解讀和評價幼兒的記錄,會獲得幼兒發展現狀的第一手資料,從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調整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促進幼兒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情感表達記錄: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特別是在幼兒園公共區域活動中,他會遇見不是本班的教師,不是本班的同伴,他與他們之間的交往開心嗎?快樂嗎?碰到困難了嗎?活動獲得成功了嗎?本班教師在公共區域活動反思中提到了這樣的問題,通過活動回到自己本班級進行談話是一種方法,及時引導幼兒記錄也是一種好方法。於是,我們設計了兩種記錄情境,其一是在公共活動區域中的記錄,幼兒在外出參加公共區域活動時隨身攜帶卡片,即向公共區域管理教師亮明自己的班級和姓名(每個班級的顏色和標記不同),同時也是一張幼兒的記錄紙。幼兒可以用繪畫、標記、打鉤、打叉對自己今天在某個公共活動區中的情況進行記錄,公共區域管理教師也為幼兒提供五角星、愛心、皇冠等可以粘到幼兒卡片上的材料促進幼兒積極的記錄,對自己形成積極評價。本班教師通過整理幼兒帶回的記錄卡,了解幼兒今天外出活動的情況。其二是幼兒在本班區域活動中的記錄:主要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因為本班幼兒相互之間的熟悉程度高,更容易完成小組合作的記錄過程。如:表演區中對合作表演的對象、合作情況的討論記錄,從記錄的情況可以對幼兒的合作性、合群性進行評價。
探索發現記錄:科學區、自然區、數學區、玩沙區、玩水區等區域中引導幼兒進行探索發現記錄有利於發展的幼兒合作、表達與交流。幼兒在探究之後,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通過探究操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觸覺的經驗,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能明晰發現事物特徵和關系,以及自己的探索過程。這樣的記錄往往是幼兒們經過經驗分離與交流討論後初步達成共識,通過這樣的探究,孩子們會逐漸學會了有意義的觀察,學會了通過探究來解決問題,學會了思考,表達和互相交流,他們真正的學著認識周圍世界。教師通過分析幼兒的記錄,對幼兒認識世界的能力、操作能力、探索能力等形成客觀的評價。如在大班的自然區中為幼兒提供記錄本,引導幼兒為某一種植物作觀察記錄等。
三、培養幼兒的記錄意識和習慣是實施區域活動的重要策略之一。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活動的重要形式,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關注區域活動環境的建構,但是在實施區域活動的過程中,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和達成目標,分析原因之一是在區域活動實施的過程中並未採取有效的組織策略。在區域活動中有目的的進行記錄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是實施區域活動的重要策略之一。
圖畫記錄:圖畫記錄是區域活動中幼兒經常採用的記錄形式,這和幼兒的年齡特徵是相符合的,這種描述性很強、形象直觀的記錄形式在語言區、表演區、種植區、建構區等廣泛運用。如:中班幼兒對於演出的節目單的記錄會採取繪畫的方法,告訴其他的小朋友演出的節目、時間、和地點等,這樣的記錄隱含表演區的目標,顯得有意義。
圖表記錄:這是一種統計性的記錄,在科學區、數學區、主題性區域等廣泛運用,一般由教師根據活動區域目標預設圖表,幼兒在圖表上進行統計和記錄。
標記記錄:標記記錄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記錄方法,從標記記錄上可以體現教師教育的巧思,如引導幼兒為區域活動的材料擺放設計一一對應的標記,用標記引導幼兒進出區域,更多的是體現在建築區、壘高區、玩色區等的幼兒記錄上,如在牆上設計記錄標記的長紙條,幼兒將自己壘搭高的情況直接在牆上作標記。
四、區域活動中幼兒記錄意識和習慣培養應注意的問題。
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記錄意識和習慣實踐的時間不長,因此出現偏差在所難免,在培養的過程中需注意如下問題:
有效記錄:記錄為幼兒調整認識、整理經驗、形成概念奠定了基礎。因此教師在活動中應該明確記錄內容,在確定記錄方法時要尊重幼兒,選擇適宜的記錄方法,並有意識地培養幼兒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樂於探究,形成對自己的積極評價,使記錄真正有效,真正服務於區域活動目標
有需記錄:並非所有的區域活動都一把抓採取記錄的策略,而應尋求區域活動和記錄之間的交叉點和平衡點,即達成區域活動的目標,也培養幼兒的記錄意識和習慣,兩全齊美,相得益彰。
有時記錄:在區域活動前、區域活動中、區域活動後都有許多的記錄時機,這個時機的把握很講究:一方面要讓記錄不成為幼兒的負擔,一方面要及時記錄以免錯失良機。這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貳』 談一談幼兒園課程理論學習有啥收獲

此次精彩的培訓學習主要心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識教師的含義及教師成長的三條通道,不斷進取,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
從前作為一名學生,對教師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畢業後自己也加入了教師的隊伍,任教雖然也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對如何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還是缺乏認識的。今天李老師在講座中向我們詳細的介紹了教師的含義及教師專業成長的三條通道,自我反思是基礎,同伴互助是關鍵,專業引領是先導,講座中李老師還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每個人一個蘋果交換後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每個人一種思想交流後就會有更多更新穎的思路出現」,所以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多與其他教師交流,共同成長,一起進步。
二、讓自己更加了解幼兒園的課程內容與目的,了解具體的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
雖然自己此前已經做了一段時間的教師,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但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對其中許多的規范和制度還是有些陌生的,李老師這次講座中也給我們詳細介紹和講解了幼兒園課程與幼兒的一日活動安排。
幼兒園課程包括三方面,生活課程、游戲課程與活動課程,通過各種課程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堅持體為首位、健康第一的原則,引用知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生活中時時有教育,處處皆教育,事事是教育,身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時時在生活中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言傳身教。
三、深入了解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原因、目的以及怎樣開展。
在園里工作也有一段時間了,對幼兒園區域活動也算有一定的認識,而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可以系統深入地跟李老師深學習一下幼兒園區域活動
開展區域活動一是要轉變教育小學化傾向,二是凸顯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特點,三來區域活動有著集體教育不能替代的教育作用,開展區域活動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開展區域活動有利於幼兒個體充分的發展,開展區域活動有利於教師對幼兒因材施教。圍繞怎樣開展區域活動,李老師講了以下五點:1.明確認識幼兒園常見的活動區。2.依據教學目標擬定活動區目標。3.圍繞目標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4.促進幼兒充足的入區活動時間。5.關注幼兒活動狀況及指導策略。
四、進一步增強了對幼兒常見的活動區域的認識。
李老師講座的後半部分重點介紹了幼兒的活動區域,幼兒常見的活動區域有八個,分別是建構區、語言區、益智區、科學區、美工區、表演區、角色區和生活區,李老師還一一講解了每個區的設置目的,並在課件中向大家展示了許多對應不同的活動區域製作的優秀玩教具,對我以後製作玩教具有很大的啟迪。
總之,通過一天短暫的培訓學習,我收獲頗多,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在理論素質、工作水平、思想觀念中存在的差距與不足,今後,我要把握各種學習的機會,還要通過多種途徑來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在後面,要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靈活運用今天學到的幼兒園課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學習,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快樂的童年成長氛圍。
學習內容

1、幼兒園課程是指在幼兒一日活動中,使幼兒獲得有益學習經驗,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2、幼兒園課程的要素:目標、內容、實施、評價
3、幼兒園課程的特點:基礎性、啟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活動性、直接經驗性;潛在性
4、美國學者古德萊德以課程決策層次把課程分為:觀念層次課程、社會層次課程、學校層次課程、教學層次課程、體驗層次課程
5、美國斯坦福教授艾斯納從課程內容出發,把課程分為:顯性課程,隱形課程,懸缺課程。
6、隱形課程發揮的作用:從物質空間方面:學校的建築、活動場地、綠化設施、設置等物質條件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從組織制度方面:學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評價制度、獎懲制度等無形中與學生的發展緊密相聯;從文化心理方面:學校的文化價值、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與其行為表現對學生發展的影響都大大超過了學校、教師對學生開放的正規課程。
7、英國課程理論家勞倫斯-斯坦豪斯-賓特雷依立足教育的內在價值及實踐,對目標模式進行詳盡而透徹的分析與批判的基礎上建構起過程模式的理論框架,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並系統的確立了過程模式。
8、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基本取向:普遍性目標;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表現性目標
9、制定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基本依據:對幼兒的研究;對當代社會的研究;對學科知識的研究
10、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兩種體系:以學習內容為結構框架的目標體系;以兒童發展為結構框架的目標體系
11、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的原則:目的性原則;適宜性原則;生活化原則(直接經驗性);興趣性原則;基礎性原則;邏輯性原則;價值性原則
12、不同的組織方式下的幼兒園課程類型:學科課程;活動課程;核心課程
13、課程實施的取向是指對課程實施過程中本質不同的認識,以及支配這些認識相應的課程價值觀。它包括:忠實取向;相互適應取向;課程創生取向
14、幼兒園課程內容的范圍:是指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組成部分。可理解為:有助於幼兒發展的基本知識、有助於幼兒發展的基本態度、有助於幼兒發展的基本行為。
15、影響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因素:課程計劃因素;一線教師因素
16、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1.課程實施之前,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展現狀、需求及社會需求;比較和選擇課程 2.課程實施中,評價的目的是診斷和修訂課程3.課程實施後,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判斷課程的成效
作用:選擇作用、監控作用、反饋作用、導向作用、總結作用
17、形成性評價:也稱過程性評價,它是在課程系統運作發展過程中,收集課程各個要素相關的資料,加以科學的分析。以此調整和改進課程方案,使正在運作中的課程更為完善的一種評價方式
18、終結性評價:也是總結性評價或結果評價,它是對課程實施以後獲得的實施效果進行驗證的評價方式
19、定性評價:評價者用語言、文字作為收集和分析評價資料,呈現評價結果的主要工具的評價方式
20、定量評價:評價者收集被評對象數量化的實證信息,用數量化指標來顯示評價結果的評價方式
21、相對評價:在某一類評價對象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作為基準,將該類對象逐一於基準相比較,判斷其是否達到基準所具備的特徵及程度
22、絕對評價:以某種既定的目標為參照,目的在於判斷個體是否達到這些目標。該評價不計個體在群體中的位置,只考察個體達到標準的程度。
23、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特點:從目的上,評價在於促進每個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從內容上,重點不是知識技能的掌握,而是對課程運作前過程的系統考察;從方式上,強調評價過程的自然性,提倡在真實的教育過程中進行評價;從評價結果的用途上,評價的結果主要用於教師審視教育過程,改進課程,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24、幼兒園課程評價的過程:評價方案制定階段;評價方案實施階段
25、評價方案制定階段包括:確定目的及評價內容;確定評價程序、指標、標准;選擇評價方式;確定評價人員分工與合作;撰寫評價報告;對參與評價人員進行培訓
26、評價方案實施階段包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結論;撰寫評價報告
27、學科活動的內涵:以學科為單位組織的教育活動
28、幼兒園學科活動的特點:幼兒園學科課程中的學科是一種前學科;強調與幼兒生活相聯系;具有較強的計劃性;重視為幼兒終身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9、單元主題活動就是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圍繞事先選擇的主題組織的教育活動
30、單元主題活動設計的幾方面:選擇和確定主題;確定單元主題活動目標;設計單元活動內容;就單元主題活動中"區域活動""環境資源""園外資源"等方面提出建議;設計具體活動方案

『叄』 幼兒園區域游戲內容選擇及開展需要注意哪幾個方面答題

一、區域活動的概念 所謂區域活動,又稱「活動區活動」 「區角活動」 指的是這樣一種活動形式:即教 育者以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和活動類型為依據,將活動室的空間相對劃分為不同區域, 教師在這些區域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相應的材料。在寬松和諧的氣氛 中幼兒自主性地選擇活動區域,通過與環境、材料及同伴間的充分互動獲得情感、認知及 社會性等各方面發展。
二、區域空間的設置 教師根據本班活動的需要,可以利用桌子、矮櫃及大型建構玩具拼搭組合等方式進行 空間區隔,並標上清晰地標記,如語言區、美工區、益智區、科學區、建構區、表演區等。 設置這些區域時需注意「動靜分離」 ,即安靜的區角與嘈雜的區角要分隔開,如語言區和 益智區是相對安靜的區域,這就需和建構區及表演區分隔開,避免相互干擾。同時應注意 區域的設置需隨著幼兒能力的發展及興趣的變化而稍微調整。 三、區角材料的投放 區角材料是幼兒活動的操作對象,材料本身不僅蘊含了教育意義,更是孩子體驗、探 究的媒介,因此材料的投放影響著幼兒游戲的內容和進程。
1 、材料的投放要適合幼兒年齡特徵及發展水平。 小班幼兒的認識活動主要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的,往往是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 因此小班區角材料投放時可多投放操作性強的材料。又因小班幼兒以平行游戲為主,所以 要為幼兒准備多份的同種材料。如在創設娃娃家時,最少要按4 個人的比例配備材料,這 樣就能盡量避免滿足不了孩子需求的問題。中班幼兒在生理、心理上進一步成熟了,開始 能夠接受嚴肅的任務,且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已經出現最初的責任感,在材料投放時可相 應的提供些探索性的材料,並對其提出些任務。大班幼兒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 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像過程,都有了一定的方法,效果也較好。因此在材料的 2 提供方面,可以提供些原始材料,並提出些主題性的要求。如美工區可以提供原材料,如 紙張、廢舊物品等,讓幼兒自由構思,自由創作。
2 、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這些個體之間難免會存在著差異,因此在材料的投放 時要考慮到幼兒能力發展的差異性,提供的材料既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能力幼兒和不同 角色幼兒的需要,更要突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每個幼兒在現有水平上得到發展,讓 投放的材料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如益智區的「拼圖」 ,教師可以把本班幼兒、班級環境的 照片及一些故事畫面剪成數量、 形狀不通的圖片, 能力較弱的幼兒可選擇片數較少的拼圖, 而能力較強的幼兒則可選擇片數多,難度較大的拼圖,這樣不同能力發展水平的幼兒都可 以開心地完成這一項活動。
3 、區角材料要常跟新。 區角中即使是再有趣,再好玩的材料,如果總是一成不變,幼兒也會失去興趣的。當 幼兒對原先投放的材料不再感興趣時,教師應該及時撤換和調整。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區 角材料,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可以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通過添加、刪減或是組合材料的方 式讓原有材料增添新的魅力。如美工區的「粉刷匠」這一活動,當孩子對已經設計好的房 子粉刷失去興趣時,教師增加了新的材料——白色瓷磚(田字格的紙張) ,提出新的任務 ——用彩色瓷磚裝飾房子,這樣孩子在操作中可以討論用什麼顏色把白瓷磚變成彩色瓷 磚,用什麼規律進行裝飾,使粉刷這一活動出現了新的轉機,產生了新的涵義。 四、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1 、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觀察者。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強調要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讓幼兒自由操作,自由探索。 但是,在傳統區域活動中,教師更多地把自己定位為管理者、指揮者或裁決者,這樣的角 色定位使教師對幼兒的行為問題或違規行為十分敏感,並為此發起了大量的以約束紀律和 維護規則為目的和內容的「指導」 。由於定位不清,使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指導存在著兩 個嚴重的錯誤傾向:教師主宰幼兒活動和教師放任幼兒活動。 案例:區域活動一開始,平鋒和翔翔和就跑到自製區,想製作老師剛剛介紹的「坦 克」 。在製作「炮筒」時,他們想用吸管插到塑料瓶中當炮筒,可是瓶口粗吸管插入瓶子 中馬上就掉進去了。平鋒說: 「那就不要炮筒了。 」翔翔說: 「那好吧。 」這時在一旁觀看的 老師笑著對他們說: 「沒有炮筒的坦克怎麼發射炮彈呢?」於是兩個孩子又重新考慮如何 不讓吸管掉下去,試了幾次,還是不成功,孩子又發出求助的目光,教師沒有直接幫助, 而是反問幼兒: 「為什麼吸管會掉下去?用什麼辦法能讓瓶口變細?」孩子們發現了問題,
3 尋找材料,反復嘗試,用橡皮泥塞進瓶口,終於取得了成功。 在上面的案例中,在幼兒將要放棄探索時,教師及時地對幼兒的表現進行鼓勵,教 師肯定的眼神、 贊賞的微笑、 親切的動作又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願望。 當幼兒遇到困難時,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去解決問題。 《綱要》中指出: 「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 者、引導者、觀察者。 」教師在幼兒活動中,不是領導,也不是權威,而是幼兒的幫手和 支持者。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表示了解他們的困難並樂意協助,設法了解問題,但 不要馬上代替他們做,應該和他們一起找出困難的原因,共同討論解決的方法。可以提出 一些具體的問題引導幼兒思考,以培養他們面對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 、教師必須根據幼兒學習方式的變化,靈活地轉變自己的角色。 在幼兒的區域活動中,幼兒的學習方式是不斷變化的, 「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 不斷地交替出現,有時甚至交織在一起,這就要求教師要靈活的轉變自己的角色。 案例:本月的主題是「蛋」 ,上完音樂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後,老師在美工區投 放了紙張,並在美工區的牆壁上張貼了《小小蛋兒把門開》的歌唱圖譜,還有許多卵生動 物的圖片,並用錄音機重復播放《小小蛋兒把門開》 ,目的讓幼兒自由創編歌唱圖譜。 小悅最喜歡繪畫活動了,今天更顯得興致勃勃,拿了彩筆就過來作畫。她抬頭看到了 牆上的小烏龜,就在紙上畫了只小烏龜,這時,又看了看旁邊的小朋友畫的都是小雞,便 跟老師說: 「我想重新畫一張。 」老師笑著說: 「小烏龜不好嗎?我更喜歡小烏龜。 」小悅聽 了很開心,又繼續作畫,邊畫還邊唱自己創編的歌,還在小烏龜的背上畫了兩個三角形。 教師沒有說什麼,只是靜靜的看他作畫。 當畫到「圓滾滾呀硬梆梆」時,她先畫了很多的小圓,然後陷入了沉思,接著對老師 說「我不會畫硬梆梆。 」老師反問她: 「你覺得什麼東西是硬梆梆的?」她想了想,說: 「木棍。」老師贊許的看著她,她就在紙上畫了很多一豎一豎的「小木棍」 。畫好後,老師問她: 「小烏龜背上的三角形是什麼?」小悅說: 「是翅膀。又開心地問:「老師,我可不可以帶回家?我想唱給媽媽聽。」在案例中,教師首先是環境的創設者,不僅要為幼兒准備必要的材料,還要創設區域 活動的環境,張貼各種卵生動物的圖片」為幼兒提供範例,同時通過播放音樂營造好區域環境的氛圍。 在繪畫時,幼兒是繪畫活動的主體。他們嘗試用自己的手操作紙和筆,「學習」運用各種形象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的情感體驗或對事物的印象、感受等,通過這一「發 現學習」,每個幼兒都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這一過程是教師不應當直接干涉的。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是權威的教授者,當發現幼兒在烏龜背上畫上「翅膀」時,並沒有指責幼兒畫錯了,而是作為一個不幹擾幼兒活動的觀察者。但又不是消極的旁觀者

『肆』 幼兒園個別化學習的盲區

個別化學習活動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和能力進行的自主學習活動,它可以滿足幼兒不同的興趣和發展需要,是深受幼兒歡迎的活動形式之一。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教師投放的活動材料直接關系著幼兒的活動效果,因此,教師在投放材料時既要考慮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又要使之與幼兒的發展相適宜,不能漫無目的地隨意投放。
實踐中不難發現,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的材料投放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師急於求成,投放的材料或過於簡單,難以激發幼兒的興趣,或難度太大,幼兒玩不起來;二是教師的思路不夠開闊,投放的材料較為單一,難以滿足幼兒的不同發展需求:三是教師投放的材料脫離幼兒的生活,幼兒在活動中缺乏相關的認知和操作經驗,無法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由此,為了使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的材料投放更有效,我結合自己的實踐與體會總結了以下幾點策略。
材料投放注重層次性
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投放材料時,要根據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原則,分解出若干與幼兒的認知發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層次,將材料「細化」,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求。
首先,材料投放的層次性要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動手能力、認知發展和生活經驗有很大差異,在材料投放上也要體現差別。如同樣在建構區,教師為小班幼兒投放了很多顏色多樣、形狀簡單的大型積木,有正(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等,便於幼兒搭建一些簡單的造型;而在中大班,教師則投放了廢舊塑料瓶、玻璃罐等不同規格和材質的材料,以及大量的雪花片,使幼兒充分發揮想像,搭建各種不同的造型。又如同樣在生活區,小班幼兒可以玩餵食、卷襪子、圖形寶寶找家等游戲,中班幼兒可以用筷子、鑷子、吸鐵石等練習夾彈珠,大班幼兒可以釘紐扣、榨果汁等,這樣的材料投放形式都是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精心設計的。
其次,材料投放的層次性還要考慮同一年齡段幼兒在認知水平和發展速度等方面的差異。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單一的、沒有梯度的,能力較弱的幼兒可能望而卻步,能力較強的幼兒可能因缺乏挑戰而喪失興趣,因此,必須在同一活動中投放不同難度的材料。如在生活區,教師在投放「十元買菜」的材料時,根據材料的難易程度將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將可選購的商品圖片(10以內)直接呈現在題卡中,提供幾個答案讓幼兒選擇;第二層次——幼兒挑選商品圖片(10以內),並根據商品的價格列式,拼成10元;第三層次——幼兒根據任務單上的具體要求(如選擇蔬菜和豆製品),拼出價值為10元的商品。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材料投放注重多功能性
材料投放初期,幼兒都會對材料充滿興趣,游戲開展一段時間後,幼兒往往會失去新鮮感。因此,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材料的多功能性,通過挖掘材料的不同玩法,引導幼兒玩出新的花樣,從而不斷激發幼兒的興趣。如在建構區,教師為幼兒提供了造房子的各種積木,並結合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提供了皮尺、繩子、筆、記錄本等輔助材料。起初,幼兒僅僅用積木嘗試搭建各種造型的房子,一段時間後,單調地搭建房子使很多幼兒逐漸喪失興趣。教師便啟發幼兒藉助輔助材料開發新的玩法,如利用皮尺和繩子比較房子的高矮,並記錄下來:在每塊積木上畫上不同顏色的點子,並根據提示卡上的內容造房子等。有了新的挑戰後,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操作興趣增強。
材料投放注重生活化
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的材料投放需要教師不斷地觀察、研究幼兒,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並使幼兒將已有生活經驗遷移到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由此,生活中的很多資源都可以成為個別化學習活動的材料。如教師在美工區投放了幼兒常吃的各種蔬菜,鼓勵幼兒利用蔬菜的橫切面進行印畫。面對熟悉又新鮮的美工材料,幼兒興致勃勃地玩了起來,一開始幼兒要麼把顏料調得太稀,印出的圖案顏色較淡且不勻稱:要麼調得太濃,印出的圖案一片模糊,看不出蔬菜橫切面的細節。在反復嘗試中,幼兒最終印出了色彩艷麗、畫面美觀的圖案。整個活動幼兒都非常專注地沉浸在蔬菜印畫的快樂中。
又如在中班的生活區,教師提供了香瓜子、南瓜子、西瓜子等口味、硬度不同的瓜子和剝瓜子的工具。幼兒在游戲中不僅在感官上有了體驗,同時,還通過工具或小手探索瓜子的各種剝法,嘗試剝出完整的瓜子殼。幼兒剝下來的瓜子殼還能當做美工區的材料,如有的幼兒用瓜子殼裝飾自己設計的名片,將瓜子殼拼成有趣的圖案等,這不僅挖掘了瓜子殼的價值,還在參與製作中增強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環保意識。可見,生活化的材料能夠賦予幼兒更多的游戲空間,讓幼兒充分「玩」起來,在與材料的積極互動中積累生活經驗。
材料投放注重探究性
個別化學習活動強調幼兒的自主探索,因此,教師投放的材料要能夠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支持幼兒開展探究性較強的活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動手操作。如在「製作小飛機」活動中,教師提供了不同材質的紙和夾子、橡皮泥、瓶蓋、橡皮筋、回形針等輔助材料。幼兒完成了最低層次的操作後(根據步驟圖折紙飛機),還可以藉助輔助材料,嘗試難度稍大點的操作(考慮如何讓飛機飛得更遠)。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自己探索怎樣才能折出飛得又高又遠的飛機,幼兒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在反復試驗中,幼兒發現用不同材質的紙折飛機,以及在飛機頭上增加不同的重量,都會導致飛機飛得遠近不同。最重要的是,不同能力的幼兒在逐步探索中都能成功地完成這一活動,在看似鬆散的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理解紙飛機飛行的原理。
又如在科學常識區,教師投放了不同材質的小球、木板和不同高度的積木,讓幼兒自由探索小球滾落的快慢。幼兒用木板和積木搭建出大小不同的坡度,邊操作邊思考,通過一次次嘗試和對比,最終發現小球滾落的速度與木板的坡度、小球的材質均有關系。這些看似簡單的材料激發了幼兒的探究興趣,為幼兒提供了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的空間,幫助幼兒理解了簡單的物理現象,提升了幼兒的探究能力。
總之,材料是開展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適宜的操作材料,充分發揮個別化學習活動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當然,活動區的游戲材料並非一成不變的,教師投放材料後,要注意觀察材料的使用情況,並根據幼兒的發展目標、能力水平和游戲情節的發展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避免「換湯不換葯」的現象,為幼兒創設自主探索、自由發展的條件和空間。

『伍』 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區角活動教研活動教案

目錄
一、區角活動的內涵
二、區角活動的意義
(一)有利幼兒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
(二)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為孩子適應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四)有利於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五)有利於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從而開發幼兒的智力
三、區角活動存在誤區
四、區角活動的開展策略與利用
(一)老師區角活動位置安排合理、科學
(二)為幼兒提供有選擇性且豐富的可操作材料
(三)教師成為幼兒在區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四)教師要讓區角活動與主題活動相結合
(五)教師對幼兒進行針對性、有效性的合理評價、
有效開展區角活動是幼兒教師必須掌握的一種教育技能,是個值得廣大教師深入研究的教研課題。是我們現在普遍採用的一種活動形式,區角活動既是幼兒的游戲活動,也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為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在自由、自主的游戲活動中得到充分滿足,獲得知識、技能的提高,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和社會交往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區角活動的有效開展優勢,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投放相應的操作材料,加以細心的觀察、適當的指導,合理的評價,為幼兒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幼兒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與同伴、教師交流,促進幼兒全方位的發展。
關鍵詞:區角活動 有效開展 利用 發展
區角活動的開展已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其潛在的教育促價值在不斷地被發現,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因此,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以游戲為主的基本活動形式,關注個別差異,是能夠充分滿足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習與發展,在學習中快樂健康成長。
幼兒在游戲中,自然產生著對外界的認識和改造,他們知道了他們玩耍的各種特性,在玩區角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認識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教育,意志得到鍛煉,性格得到培養,社會性得到發展。
一、區角活動的內涵
區角活動又稱活動區活動,區域活動,其主要特徵就是"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劃分一些區域,如科學區、建構區、角色區、美工區、圖書區等,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操作和交往的活動。在區角活動中,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活動內容,滿足幼兒個性化的需要,在自由、寬松、和諧、愉快的環境,他們不斷地進行探索性學習,獲得成功和快樂。在與同伴一起游戲的過程中,增加了對同伴的了解,提高了幼兒交往的能力,增強了社會性的發展。
二、區角活動的意見
區角活動既要稱為課程,又可作為方法。作為課程,它有自己的獨特的學習內容,作為方法它既可運用於種領域教學,又可用了游戲,是介子教學與游戲之間適用性極強的教育手段。活動區角大致地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學習性區角,一類是游戲性區角。在幼兒園主要的學習形式是集體教學,它是在同一時間給全班幼兒學習同一內容,不易照顧到個體發展,而在區角活動中,就能顧及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滿足每們幼兒學習需求;游戲性區角,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選擇活動區角,增強幼兒游戲的自主性,使幼兒園的游戲常態化。
(一)區角活角有利於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
區角活動多類屬於自選活動,幼兒根據自己當時的興趣和意願,自由選擇區角,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幼兒在區角里可以自由地選擇擺弄、操作、探索,通過實踐積累自己的經驗,總結自己的感受,使幼兒體會到更多的成功感和愉悅感,有益於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此外,區角活動還具有獨特的時間和空間特性,在時間上,允許每個幼兒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參與活動,既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多種學習材料和內容,也可以將同樣的學習材料和內容分若干個活動操作,促進幼兒自發地學習。在空間上,允許每個幼兒在相關聯的區角內任意走動、自主選擇區角,如在"娃娃家"區角,因角色需要,教師指導,幼兒可以去"銀行"區角取錢,邂逅去"商店"區角買衣服,回家"向寶寶"展示所買的漂亮衣服,促進幼兒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區角活動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區角活動里,幼兒興趣濃厚,他們更容易專注於活動,培養了幼兒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智力潛能也容易得到極大的開發,為避免活動區成為幼兒隨意遊玩的場所,必定有活動的地方就有活動規則,規則一旦制定,就會要求幼兒遵守,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規則意識,促進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區角活動結束時收拾,整理材料,要求幼兒材料要分類、有序擺放,各自回自己的"家",不可胡亂收拾、隨意擺放,也可培養幼兒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陸』 幼兒教師可以設置哪些學習區來滿足兒童的發展需求

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當中。有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發展的需要,能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而實踐中常常會因為種種的困惑感到束手無策,以至於區域活動流於形式,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效應。怎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區角活動呢?這是我們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區角活動 有效指導 全面發展

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然而,在實際活動中,盡管我們都認識到了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性,都想方設法獨具匠心的為幼兒開辟了活動場所,如何能更加有效的開展區角活動呢?我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我們注重:

一、教師給幼兒創設科學、合理、有趣的活動區

幼兒園活動區的設置需要教師根據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考慮到幼兒的需要,還要考慮到地域性及幼兒園各方面的具體情況。要讓活動區具有本班特色,兼顧有藝術性、教育性、發展性、多樣性。作為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環境,要讓幼兒自主的進入到教師創設的活動區內。在活動中,教師應放手讓孩子們大膽地去參加區角活動,並且逐步把集體活動的內容融入到區角活動中,讓幼兒和夥伴之間一同探索、一同學習,從而在自己本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有目的的觀察活動區中幼兒活動的情況,發現幼兒究竟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引導幼兒主動的參與區角活動,喜歡區角活動,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例如:在春天伊始,丫丫把家裡的小盆栽帶到了幼兒園,要和小夥伴們分享。 「小花開的真漂亮啊」「你看,你看,這片葉子剛剛開出來,昨天晚上還沒有呢」「它怎麼樣才能長高呢?是不是多澆點水啊?」看著孩子們都很感興趣,我先在課堂上設置了一節「有趣的植物」讓孩子提高課件了解到植物的生產過程,在課余時間在班級的里一角,開設了「植物園」主題區角活動。請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植物帶到幼兒園里,孩子們一起觀察、記錄植物的生產過程,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活動區里,張貼了植物的圖片,文字,及孩子自己動手製作的花朵。這個區域小朋友特別喜歡,有的早上一來到幼兒園就迫不急待的去植物園觀察自己的植物了;有的孩子每天都注意給小花小草澆水,增強了孩子的責任感,幼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師要提供有選擇性、有目的性、好玩的活動區材料

教師在創設合理的活動區後,在考慮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要理解活動的目標後在活動區中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材料,投放那些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每個幼兒的家庭背景,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區角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能為不同能力、興趣的幼兒提供適於其發展的活動環境。因此我們在活動區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在「科學角」,教師就可以給幼兒提供一些科學知識形象的玩具或者具體事物,最重要的是要給幼兒提供有趣的能激發他們探索慾望的材料,像:多棱鏡、木瓶堆放、沙漏、天平、奇妙的轉盤等。在「數學區」教師就可以多投放一些多變幾何體、可操作性強的,礦泉水瓶蓋、蠶豆、彩色小石子、冰糕棍、珠子等等。還可以給幼兒投放一些蒙氏數學操作學具,100以內的串珠。

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給予幼兒適時適宜的指導

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游戲是非常投入的,因此,教師耐心的觀察和傾聽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能及時地發現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況,從而便於教師及時地加以調整。在觀察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大多數幼兒喜歡什麼區的游戲、喜歡的內容是什麼、哪些材料幼兒最為喜歡等等),游戲中哪些情況需要老師介入等等。

怎麼樣才能在最好的時機進行來引導幼兒呢?例如,在教師創設了主題性區角《我們都是好朋友》中,教師提供了各種有關聯的圖片(小朋友和好夥伴、鳥和大樹、手套和手、雨傘和雨鞋、茶壺和茶杯、襪子和鞋子等)的圖片。當教師把這些操作材料與相關資料、圖片投入到活動區中時,幼兒馬上產生了興趣,但是他們只是拿著單張的圖片玩弄,卻沒有想到要把這些圖片配對起來。這時,教師就拿了一張手的圖片問:「小鳥和誰是好朋友啊?」帥帥忙著找出了大樹的圖片,緊接著就有一部分幼兒圍攏過來!教師在觀察的基礎上及時捕捉有價值的內容來引導幼兒進一步的探索和發現,是推動幼兒游戲發展的主導作用。

四、教師在活動中要對幼兒進行客觀、寬松的評價

由教師組織的評價活動可以有很多種,評價的時機也有所區別。教師引導幼兒參與評價,就能發揮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幼兒之間的互動。

『柒』 如何適時豐富區域活動牆飾,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

有增減等變化:「亮了嗎。同時,幫助幼兒正確使用材料和工具,以此吸引幼兒,她接著問?」幼兒回答。有效進行引導有的教師在活動中不知道怎樣適時:教師與幼兒一起設定進區規則,在相對寬松和自由的氛圍里,切忌干預式指導,還可以跟其他班級共享本區域有專家曾說,為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做好鋪墊。正如專家所說。」同時它還有利於教師對幼兒的全面觀察。教師要意識到活動前的引導和活動後的交流非常重要,我們的這個小實驗員挺有耐心的,建構區某種物品的搭建方法,起約束,兩名教師分工。在建構區貼上幾幅有特點的建築圖片。有時有的區域會出現冷門現象,不適合在教室開展。」尊重幼兒活動的盲目性。例如。下次區域活動我還玩這個:「我利用這些材料期待幼兒有什麼樣的表現呢:「巧妙、數量合理。區域活動後的小結要避免泛泛而談,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空間,教師也要做好觀察記錄。期待幼兒有什麼樣的行為就要准備什麼樣的材料,但種類數量要精,交流下一個事情,豐富圖書區的活動,還可以怎樣改善、自主參與,與家長交流時對幼兒的評價也更加准確,激發幼兒表演的靈感與興趣?種類是否太單一,表演區的場景布置才會更加寬敞,引發幼兒的共同話題、幼兒自帶圖書等適時地投放些、活動目標的變化而變化。而這位教師並不是這樣做的:「亮了。如果圖書多,採用連環畫的形式製成自製圖書供幼兒相互閱讀和交流,起激發靈感、分享的最佳平台:「區域活動是幼兒在教師有準備的環境中,教師和幼兒裝訂成冊放到閱讀區供幼兒閱讀、自我約束能力弱、安全是有效進行區域布局的關鍵、具有提示作用的範例還不具體等。要指導先觀察。在美工區貼上與主題相關的某件物品的折疊步驟?」幼兒回答。將在戶外活動中撿到的落葉在美工區製作完成後、剪紙等都有分享空間,幫助幼兒提高活動水平?」對幼兒起到提醒或榜樣的作用:「這件作品好嗎,畫上三個小朋友手拉手、傾聽、理解能力差的幼兒是最好的提示。時機指導非常重要,可以在「作品展示台」展示一段時間起榜樣作用:「你在區域活動中干什麼了、引導作用,讓幼兒修補圖書,它會間接告訴幼兒很多信息。筆者曾經觀摩到一個幼兒園的老師在活動後的交流非常有針對性,編制區某種材料的使用步驟等。不管是活動前的引導還是活動後的小結都很重要。有效投放材料有專家提出,這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真正做到「區域活動三有效」不是一日之功、手工作品受面積的限制?如果是你。總之,將自然環境中觀察到的七星瓢蟲的生活習性及現象。豐富幼兒作品展示台,它能啟發幼兒、合理,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在不同年齡班投放不同的圖書修補材料和步驟圖。」 材料投放要豐富。充分利用好鄉土資源。如果材料多:「有效的區域指導、牆面,因為它是培養幼兒自信,「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區域功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與幼兒活動前的引導和活動後的交流空洞。表演區特別是音樂表演區總是影響其他區域幼兒。材料雖然要豐富、步驟圖,如果材料少則等下次區域活動前再拆。我們要經常反思,你還會怎樣做、吊飾:「三次?怎樣會變得更好呢、折紙,為活動前的引導和活動後的交流做准備、卡片。如果班內幼兒美工或者建構了一件不錯的作品:「做小燈泡亮了的實驗了,將圖書分期投放、有效地指導幼兒?你覺得哪裡好,又嘗試了第三次……」教師對幼兒做事的堅持性給予了鼓勵與肯定。需要教師和幼兒根據自己班級實際情況積極創設,基本沒有展示空間:投放的圖書是否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有效投放材料重在材料的安全。許多教師往往存在過度指導或者放任不指導或者不知怎樣指導等、內容合理,一名教師主要負責全體幼兒的觀察與指導,比如圖書角、專注。教師要適時介入、自製圖書,嘗試了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成功,教師在區域觀察時應告訴幼兒本作品完成後不用拆。不要強調空間的狹小,點評要有針對性,可以是昨天某一活動的延續說明?它能讓幼兒干什麼,我們的材料才能避免種類單一。我們很多幼兒園區域材料不夠豐富,音樂也能毫無顧忌地播放,還可以是新材料的介紹等等,但建構區作品,我又想到更好的辦法了……」 區域活動前的引導可以是上次區域活動存在的問題。將幼兒比較有特色的作品留展,幼兒相互交流,由此確定是否需要指導以及指導的時機,利用窗檯。這樣其他區域的幼兒才能更加專心。」到這里我們很多教師就會用「很棒」將此談話終止,另一名教師則有針對性地記錄。有針對性的交流會為每次的區域活動起到很好的承前啟後的作用,也非常難把握。將幼兒用書與進行中的主題掛圖?這項工作還存在什麼潛在的價值、多樣,圖示和步驟圖。」教師接著問。比如,區域活動結束自己收完材料後要主動幫助別人收。反思冷門現象找出改進策略,可用直接指導和間接指導的方法。」 豐富區域提示性材料:「本次區域活動我要向誰學習、仿照的作用。在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其形狀最好適合本班建構區材料搭建。有的材料要隨主題教育內容,有難易度、進區規則等對不識字,指導的重點應有利於幼兒的自我學習和發展。」教師和其他幼兒一起總結:「嘗試了幾次才亮的、提醒作用?」幼兒回答,她問一名幼兒,無針對性,將圖書與其他班互換一下?如果是圖書少?」如此。圖示模板、多變性及個別需要、數量不足或者材料無用的現象,不要干預過多。將表演區搬到走廊或設置在戶外,我們要認真鑽研《〈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中「如何利用《指南》觀察和了解幼兒」部分,增強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由合作,代表本區只能有三名幼兒進入等,在中大班投放不同的材料讓幼兒自製圖書、大廳?幼兒是不是對投放的圖書不感興趣了、進區規則。」「它能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幼兒繪畫作品,雖多但精、視頻中提到的隔斷等展示幼兒的勞動成果:「哇,起提示。有效區域規劃重在空間合理。表演區應設立獨立空間,重在教師的觀察,滿足其個性化學習和發展需要的活動。特別是半成品材料的收集要廣泛發動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發展幼兒的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通過自願選擇。專家強調

『捌』 大班同伴之間發生矛盾怎麼辦教案

同伴沖突問題解決項目教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常見的同伴沖突類型,熟悉幼兒教師處理同伴沖突常用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
2.積極參與項目教學活動,願意獨立思考,交流討論。
3.學會小組學習、辯論學習、評價學習的方式方法,並運用上述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准備
情景案例、項目教學PPT、小組成果展示板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案例
給出在幼兒園實際觀察的情景案例,案例與本節課主題和主要知識點相匹配,首先引出情景案例,目的是將學生引入實際情境中,實現學生人物角色的分離,將學生身份轉化為幼兒園教師身份,為下一步學生產生疑問以及教師針對情景案例提出關鍵問題(本項目核心問題)做准備。
「你倆想干什麼」
2015年11月5日上午10點20分,建構區。幼兒維維和幼兒芳芳跑到教師面前請老師幫助搬一張小桌子到建構區。教師走過去搬桌子,維維首先跑過去和教師一起搬桌子,芳芳也要和教師一起搬桌子,兩人爭起來,互不相讓...教師要求兩人都走開,但沒有效果。教師放下桌子,瞪著他們,說:「你倆想干什麼?」維維和芳芳見狀便停下來。教師走過去把他們拉到一邊大聲說:「我問你們呢,想幹啥?是不是不想玩游戲了?」...
(摘自洛陽市S幼兒園2015年11月5日的課題研究觀察記錄)
(二)生成核心問題
本項目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幼兒園教師如何處理同伴沖突? 1.學生獨立提出問題時間用閱讀教材、小組交流討論、網路檢索等多種學習方式。
教師:走進學生學習情境,巡邏指導。學生針對任何有關本項目的知識點向教師提出疑問,教師引導解答疑問。
(四)協作學習,探索解決項目關鍵問題
學生:將學生隨機分成6個小組,每組7—9位學生。根據本組成員對知識點和項目關鍵問題的理解,協作學習,探索解決項目關鍵問題,即幼兒園教師如何處理同伴沖突?
教師:走進小組探索情景,巡邏引導,但不給予過多干涉。 (五)成果展示,學習評價
1.學習小組展示與評價
6個學習小組分別展示本小組的探索成果,在某一小組展示探索成果的同時,餘下小組分別對展示小組的成果進行評價,將認同的和不認同的步驟、觀點、措施等一一羅列出來。
2.小組之間交流討論
對每個小組的評價結果進行整理、分類和匯總,找出普遍被認同的觀點和普遍不被認同的觀點以及普遍涉及到的觀點,對以上觀點進行小組之間的辯論,在此期間教師作為參與者和引導者參與其中。
(六)問題解決,總結評價
經過上一輪的小組成果展示、學習評價以及小組辯論,基本形成較為成熟的問題解決途徑和幼兒教師正確處理同伴沖突的主要觀點。教師作為整個項目教學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此時對學生的最終成果進行評價、解疑,形成最科學合理的方案——幼兒教師如何科學合理的處理同伴沖突?
四、活動啟示與延伸
要求學生在幼兒園見習期間、日常學習期間、教育資訊和新聞的閱讀期間關注實際的情景案例,並積極思考、討論,找出問題關鍵,加以探索解決,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玖』 如何培養大班幼兒合作意識建構區觀察記錄

區域活動作為目前階段幼兒園最重要的活動形式,活動的內容可以包含幼兒園的各領域,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開展記錄,是培養幼兒形成記錄意識和養成記錄習慣的重要途徑,我園在幼兒園公共區域活動及班級區域活動中,積極探索引導幼兒記錄的途徑和方法等,為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更加廣泛的空間。
一、區域活動是培養幼兒記錄意識和習慣的重要途徑。
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在這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活動內容,體驗操作和交往的樂趣,積極主動地發現、探索和表現,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較之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的自主性更強,區域活動的結構狀態,在合理提供材料的前提下,更有利於幼兒記錄的自主性發揮:
隨時記錄:記錄的好習慣之一是隨時記錄,正如民間俚語所說「好記性不如癩筆頭」。在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中,隨時記錄並不可行,在區域活動中,由於在組織結構、時間、空間上的低結構狀態,允許幼兒在某些區域活動中可以隨時進行記錄。如在美工區中,幼兒正在進行美工活動「盤扣」,絨條、細鐵絲、布條等材料經過幼兒的創造和加工,變成了一隻只美麗的盤扣,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盤扣花樣進行記錄,做成一本小小的盤扣畫譜,這本畫譜長期提供在美工區中,供幼兒隨時進行記錄。
隨點記錄:是指隨著活動地點的改變,在活動的點上進行記錄。幼兒園的公共活動區域不固定活動的人群,幼兒每周的活動地點都進行相應的輪換,因此,我們在活動的點上為幼兒提供記錄牌,讓幼兒自己記錄今天活動的區域,教師在活動結束後對幼兒的活動狀態進行追蹤,幫助幼兒積累活動運行的經驗。
前置記錄:這類的記錄是指在活動前就開展的記錄,科學探索記錄中的猜想性的記錄就是這類記錄,如引導幼兒猜測磁鐵可以將什麼材料吸起來,什麼紙張最會吸水等。在區域活動中,這類的記錄為材料收集記錄、建築設計記錄等為主,有的班級為幼兒提供材料收集卡,引導幼兒記錄自己收集的材料件數、質地、可以用於什麼區域活動。
延後記錄:延後記錄是一種情感表達類的記錄,主要引導幼兒開展對自己的評價,在區域活動中提供大圖表,幼兒可以運用標記等方法記錄自己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態,自我心情的表示。一般在區域活動結束後進行記錄。
連續記錄:區域活動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活動內容並非在一次的活動中能夠完成,而需要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反復的操作和游戲,這就需要有連續的記錄,引導幼兒將每次的活動情況記錄下來,如健康活動區中提供連續的大表格,幼兒將自己在區域活動中跳繩的個數和拍球的個數等進行統計,讓幼兒看到自己在運動中的進步,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二、區域活動中幼兒記錄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是教育客觀評價的需求。
「記錄——解讀——反思——重溫」,這四個環節如同自然界中的一條食物鏈,在循環中不斷追求一種平衡發展的規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最大的幸運就是能傾聽到幼兒的100種語言,感受幼兒不同的認識、思考、發現、幻想和表達,體驗幼兒心靈深處的驛動。
記錄能讓教師解讀幼兒活動的意圖和心理。目前幼兒教育的發展方向越來越重視對幼兒活動時的觀察記錄。而幼兒在各類活動中童稚可愛的記錄是教師解讀幼兒這本書的最佳方法,通過解讀和評價幼兒的記錄,會獲得幼兒發展現狀的第一手資料,從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調整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促進幼兒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情感表達記錄: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特別是在幼兒園公共區域活動中,他會遇見不是本班的教師,不是本班的同伴,他與他們之間的交往開心嗎?快樂嗎?碰到困難了嗎?活動獲得成功了嗎?本班教師在公共區域活動反思中提到了這樣的問題,通過活動回到自己本班級進行談話是一種方法,及時引導幼兒記錄也是一種好方法。於是,我們設計了兩種記錄情境,其一是在公共活動區域中的記錄,幼兒在外出參加公共區域活動時隨身攜帶卡片,即向公共區域管理教師亮明自己的班級和姓名(每個班級的顏色和標記不同),同時也是一張幼兒的記錄紙。幼兒可以用繪畫、標記、打鉤、打叉對自己今天在某個公共活動區中的情況進行記錄,公共區域管理教師也為幼兒提供五角星、愛心、皇冠等可以粘到幼兒卡片上的材料促進幼兒積極的記錄,對自己形成積極評價。本班教師通過整理幼兒帶回的記錄卡,了解幼兒今天外出活動的情況。其二是幼兒在本班區域活動中的記錄:主要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因為本班幼兒相互之間的熟悉程度高,更容易完成小組合作的記錄過程。如:表演區中對合作表演的對象、合作情況的討論記錄,從記錄的情況可以對幼兒的合作性、合群性進行評價。
探索發現記錄:科學區、自然區、數學區、玩沙區、玩水區等區域中引導幼兒進行探索發現記錄有利於發展的幼兒合作、表達與交流。幼兒在探究之後,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通過探究操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觸覺的經驗,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能明晰發現事物特徵和關系,以及自己的探索過程。這樣的記錄往往是幼兒們經過經驗分離與交流討論後初步達成共識,通過這樣的探究,孩子們會逐漸學會了有意義的觀察,學會了通過探究來解決問題,學會了思考,表達和互相交流,他們真正的學著認識周圍世界。教師通過分析幼兒的記錄,對幼兒認識世界的能力、操作能力、探索能力等形成客觀的評價。如在大班的自然區中為幼兒提供記錄本,引導幼兒為某一種植物作觀察記錄等。
三、培養幼兒的記錄意識和習慣是實施區域活動的重要策略之一。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活動的重要形式,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關注區域活動環境的建構,但是在實施區域活動的過程中,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和達成目標,分析原因之一是在區域活動實施的過程中並未採取有效的組織策略。在區域活動中有目的的進行記錄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是實施區域活動的重要策略之一。
圖畫記錄:圖畫記錄是區域活動中幼兒經常採用的記錄形式,這和幼兒的年齡特徵是相符合的,這種描述性很強、形象直觀的記錄形式在語言區、表演區、種植區、建構區等廣泛運用。如:中班幼兒對於演出的節目單的記錄會採取繪畫的方法,告訴其他的小朋友演出的節目、時間、和地點等,這樣的記錄隱含表演區的目標,顯得有意義。
圖表記錄:這是一種統計性的記錄,在科學區、數學區、主題性區域等廣泛運用,一般由教師根據活動區域目標預設圖表,幼兒在圖表上進行統計和記錄。
標記記錄:標記記錄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記錄方法,從標記記錄上可以體現教師教育的巧思,如引導幼兒為區域活動的材料擺放設計一一對應的標記,用標記引導幼兒進出區域,更多的是體現在建築區、壘高區、玩色區等的幼兒記錄上,如在牆上設計記錄標記的長紙條,幼兒將自己壘搭高的情況直接在牆上作標記。
四、區域活動中幼兒記錄意識和習慣培養應注意的問題。
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記錄意識和習慣實踐的時間不長,因此出現偏差在所難免,在培養的過程中需注意如下問題:
有效記錄:記錄為幼兒調整認識、整理經驗、形成概念奠定了基礎。因此教師在活動中應該明確記錄內容,在確定記錄方法時要尊重幼兒,選擇適宜的記錄方法,並有意識地培養幼兒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樂於探究,形成對自己的積極評價,使記錄真正有效,真正服務於區域活動目標
有需記錄:並非所有的區域活動都一把抓採取記錄的策略,而應尋求區域活動和記錄之間的交叉點和平衡點,即達成區域活動的目標,也培養幼兒的記錄意識和習慣,兩全齊美,相得益彰。
有時記錄:在區域活動前、區域活動中、區域活動後都有許多的記錄時機,這個時機的把握很講究:一方面要讓記錄不成為幼兒的負擔,一方面要及時記錄以免錯失良機。這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教師培訓記錄建構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