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有哪些
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1、正確地使用餐具 ,獨立進餐。
2、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東張西望,專心進餐。
3、養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的好習慣。
(1)幼兒園進餐常規培訓新聞稿擴展閱讀:
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方法:
1、循循善誘,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小勺
70%的小班幼兒不會拿勺吃飯,他們大多是在成人過度的呵護中,習慣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他們是真的「幸福」嗎?缺少練習的機會的小朋友們,不僅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會不協調,阻礙自理能力的順利發展,而且對小朋友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極為不利。
2、耐心引導,消幼兒依賴的心理
班上常常有這樣的幼兒,會吃但不願自己動手吃,一定要等人喂。你喂他,嘴張得老大,一吃一大口,不喂就坐那裡看。對於這樣的現象,家長和教師之間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堅決動嘴不動手。大人們可以多提醒幼兒,可以坐在旁3、定時定量定點吃飯
對每人來講,一日三餐定時,就能夠形成固定的飲食規律。對孩子按時定量吃飯,使兩餐間隔時間在4~6小時,這正是腸胃對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時間,保證充分足夠地消化吸收營養和保持旺盛的食慾。
4、教育孩子平衡膳食,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體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過敏反應等,但更多的是環境的和心理的因素。
5、讓寶寶自己吃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賴性的,每一個孩子在七八個月時就有自己拿勺「吃飯」的慾望,盡量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責他。
6、慎選零食和飲料
對於各類零食,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一是零食確實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和高興的情緒體驗,調整孩子的味覺感受;二則現在的零食越來越豐富,精美,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可以作為輔助食物,適時適量地給孩子吃一點是可以的,也是必須的。但是零食以不影響幼兒正常進餐為宜,選擇健康容易消化的。
7、注重幼兒進餐後的衛生教育
收拾餐具、擦嘴、擦手這些幼兒自己能做的事就應該自己做,這也是培養自我服務的機會。
⑵ 如何養成養成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1)定時定量定點吃飯 對每人來講,一日三餐定時,就能夠形成固定的飲食規律。對孩子按時定量吃飯,使兩餐間隔時間在4~6小時,這正是腸胃對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時間,保證充分足夠地消化吸收營養和保持旺盛的食慾。同時,要根據孩子的食量給予適量的飯菜,並堅持要求他們頓頓吃完。千萬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著孩子愛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頓飽一頓飢,然後用零食填補,這會影響下一頓的食慾。同時會養成任性浪費的不良習慣。 (2)教育孩子平衡膳食,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體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過敏反應等,但更多的是環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長自身的偏食影響,某種食物過多連續吃形成厭惡反應,或家長限制孩子吃某種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體驗並予以拒絕等。因此家長應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做到:①要有意識地用語言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拌黃瓜真好吃,又鮮又脆」,或「我最喜歡吃肉圓了,真香」等等,從此激起孩子的興趣和食慾。②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用游戲的方法激發孩子去嘗不太吃的食物,如「我們來當小白兔吧,小兔最愛吃青菜蘿卜了」,「看誰先讓小魚到嘴邊池塘里」,對越小的孩子,這種方式便越奏效。③特別注意不要用欺矇哄騙或強制性方法讓孩子吃某種食物,這是會加深孩子對這種食物的反感,不如暫時放一馬,停一餐,待他肚子餓了,情緒愉快了,再引導他進食。 (3)讓寶寶自己吃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賴性的,每一個孩子在七八個月時就有自己拿勺子「吃飯」的慾望,盡量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責他。同時,可以提供一些條件和幫助:比如給孩子圍上圍兜以防弄臟衣服,在地上鋪一張塑料紙任孩子漏撒,洗凈孩子的手讓他去抓,同時還要注意教孩子用餐具的正確方法,指導孩子學習怎樣不會把飯粒撒落在地。 (4)創設寬松的進餐氛圍 創造寬松愉快的進餐氣氛也是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的一個方法。一個整潔有序、愉快安靜的進餐環境,可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進餐情緒,讓孩子感受進餐時的快樂氣氛,進餐時播放一些優美動聽的音樂是有益於消化的。最應注意的是,無論遇到什麼事,都盡可能地避免在餐桌上批評,訓斥孩子或對孩子進行嚴重的說教,這會破壞愉快的進餐氣氛,既降低孩子的食慾又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有效,反而得不償失。 家長只要堅持讓孩子獨立吃飯、好好吃飯的要求,動點腦筋,利用現有資源創造游戲氣氛,持之以恆正面鼓勵,不斷強化,就會使孩子養成進餐的良好習慣。 5 (5)慎選零食和飲料 對於各類零食,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一是零食確實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和高興的情緒體驗,調整孩子的味覺感受;二則現在的零食越來越豐富,精美,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可以作為輔助食物,適時適量地給孩子吃一點是可以的,也是必須的。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要在飯前吃,更不能飯不吃,零食補。不要養成以飲料代水代湯的習慣。因為飲料中過多的糖,糖精及化學添加劑都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並妨礙孩子對白開水的補充,所以一定要慎吃、少吃。
⑶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的行為習慣
幼兒早期教育是人類接受教育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基本素質形成及各類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在教育實踐中,人們已經意識到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習慣,將直接影響著孩子一生的發展,而進餐教育也是幼兒健康駕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計劃生育國策的深入人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已成為家庭中的核心,家庭中的「小太陽」、「小皇帝」,這使孩子形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不良飲食習慣,存在厭食、偏食,飯前過量吃零食等現象,這些不良進餐習慣將會影響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家長也因此而深感頭痛。那麼,怎樣使孩子從小成養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呢?個人覺得家長、教師要學會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因人而異採取不同的方法,從細節入手,持之以恆去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一下簡要談談本人在幼兒教學中採取的頗有成效的做法:
一、 家長、教師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共同引導
幼兒有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也離不開老師的引導。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在飲食方面,家長對孩子比較「鬆弛」孩子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愛吃的乾脆就不吃,總是由著孩子說了算。所以,使孩子造成偏食的現象。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上,我也向家長提到了孩子在幼兒園吃飯吃碰到的問題,每次孩子們在吃飯的時候,我也一直在關注著,為什麼孩子們在飲食方面有這樣的差距。有的孩子甚至在吃魚肉的時候,老師幫忙撕碎喂他,他還是全部吐出來。如果現在不改正一旦形成了這個壞習慣,那以後對於他們的健康身體是大有影響的。因為現在孩子正在長身體,各方面都需要營養。同時,也向家長了解了有部分孩子在家中是由成人喂飯的,甚至有的孩子要家長哄著吃,追著吃。另外,幼兒偏食、挑食、飯前吃過量零食的現象也很普遍。
所以,我認為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少不了教師的耐心教育,同時也需要家長的配,協調,家長和幼兒駕駛實施同步教學,從而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養成好習慣,假如家長與幼兒教師的做法不一致,容易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二、 巧用游戲方法培養幼兒餐前洗手的習慣
手是人體接觸外界最多的部位,也是做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天生好動 ,他們常常在吃東西之前忘了洗手,這樣很容易把病菌帶到嘴裡,所以我們要經常提醒孩子,養成飯前便後要洗手,手臟了要洗手的習慣,並保持小手的干凈。同時要讓幼兒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剛開學時,我總是發現班上有個別孩子的洗手方法不正確,摸了肥皂就沖掉,這樣沒有洗掉手上的細菌。所以,孩子們在每次洗手前,我總是嘮叨著,邊示範給孩子們看:捲起袖子,打開水龍頭、充分沖濕雙手,摸肥皂,手心、手背、手腕搓一搓,用清水沖掉、關掉水龍頭、雙手合拳甩一甩,用毛巾擦乾。就這樣,孩子們在手把手的引導下,使每位孩子都學會了正確的洗手方法。為了使孩子們養成洗手的習慣我還字編了一首《洗手歌》:「嗚,咔嚓咔嚓,排隊啦!來洗手,打開水龍頭呀,小手沖沖濕呀,摸摸肥皂。搓一搓,搓手心;搓一搓,搓手背;搓一搓,搓手腕,小手沖干凈!再用毛巾親一親,看,小手小手,乾乾凈凈。」
孩子就是孩子,有的事情我們可能說一遍兩遍他們能明白過來,但是有的事情我們要經常提醒正確引導,如今孩子們已養成了正確、勤洗手的好習慣,我覺得自己每天的嘮叨不是多餘的,事實證明了一切。所以說我們的工作是瑣碎而繁雜的,即要耐心、又要細心,才能使我們的工作越做越好。
三、 開展豐富多彩活動,引導幼兒常規進餐
孩子總是喜歡一些有趣、深動的游戲活動,根據幼兒的心裡特點,而單單和他們說道理他們不能理解也不感興趣。在教學中,我經常採取講故事、做游戲等的方法,來鼓勵幼兒初步了解每天按時定量進餐的重要性。例如,我經常利用「娃娃家」這一孩子們十分喜歡的游戲來教導孩子如何正確使用餐具,喂小寶寶吃飯,比一比誰當起「爸爸」「媽媽」來最像,並在教學中用各種輕松、風趣的形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穿插進去《怎樣吃最有營養》一書的教學,使孩子掌握一些常規粗淺的營養知識,懂得要想身體好,就必須吸收全面的營養,合理地搭配飲食,健康茁壯地成長。通過故事《胖胖和瘦瘦》,使孩子們懂得挑食的孩子又瘦又小,樣樣都愛吃的孩子長的又健有壯。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農村資源,曾在秋收的季節,帶領班上的孩子們參觀農民收割稻穀,還組織孩子們一起幫著拾稻穗,在勞動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並通過故詩《鋤禾》,教育孩子要愛惜糧食,明白我們吃的糧食都是來之不易的。
四、 糾正幼兒偏食、挑食等不良進餐習慣
相信大多數的老師和我一樣有過這樣的困惑:孩子在進餐時,有的孩子光吃飯,不吃菜,有的孩子愛吃葷菜,不愛吃素菜,有的孩子吃飯速度特別慢,等等。@_@我是分割線@_@那麼,如何糾正幼兒在進餐中諸如偏食、挑食、飯前吃過量零食等不良習慣呢?在教學實踐中我有幾下幾點做法與大家一同探討:
1、 進餐前誇一誇
每個孩子都有同一特點,他們喜歡聽好聽話,我就是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例如,在餐前對進餐表現較好的孩子進行表揚,「輝輝小朋友吃飯真是乖,吃得又快有好,大家都要向他看齊啊」「大家看,帥帥小朋友坐的真端正,這樣吃飯的時候,營養很快就流到胃裡,被身體吸收,長得又帥又壯。」
2、 進餐時誇一誇
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膳食,要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壯的體格,就必須引導孩子均衡膳食,合理搭配,全面吸取營養。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他們會觀察、學習承認的一舉一動,在實踐中,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進行循環漸進地引導,在進餐前,我們必須在孩子面前塑造一個良好的榜樣。每天在進餐前,我都會給孩子們介紹菜名,讓他們知道我們吃的菜叫什麼名字,並且簡單的了解它的營養價值,有時候碰到孩子特別不喜歡吃的菜,像海帶我們班的蒙蒙小朋友特別不愛吃,每次吃海帶時,他總是不高興。怎麼辦呢?我始終想不出最佳的辦法,但是一次游戲活動中,《勇敢的小鯨魚》使我得到了小小的啟示,我讓幼兒戴上頭飾扮演小鯨魚,然後游過三個包圍圈,找到鑰匙救出被困在大石頭縫里的小海龜,對呀!我何不在孩子吃飯時扮演小動物的角色呢?於是我就忙開了,自做了一些小動物的頭飾並戴上頭飾扮演小動物的角色,如戴上鯨魚的頭飾,用童趣而神秘的語氣對孩子們說:「我是大海里的鯨魚壯壯,你們瞧,我的身體多麼高大,我的皮膚滑滑的,小朋友們都喜歡我。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小朋友你們吃的海帶就是生長在大海里的一種水草,我也很喜歡吃海帶,海帶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碘,碘是小朋友身體里不可缺少的一種東西,多吃海帶,才能讓我們變的很強又壯!」然後,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海帶來,邊吃邊說:「真好吃啊!」於是,孩子們也就自覺的動起了勺子,蒙蒙也跟著拿起勺子,慢慢地吃了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如今孩子們碰到吃洋蔥、芹菜等都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此外,還有一些孩子光愛吃素菜或者愛吃葷菜,我經常會用個中游戲的方式來鼓勵孩子每樣才都要嘗試一下,合理搭配,均衡膳食,均衡營養。在孩子進餐時,我總是用誇張的方式鼓勵他們,哪怕孩子只有一點點進步,我也會積極鼓勵他們,如常鼓勵他們說:「一口飯一口菜,放在嘴裡嚼一嚼,真好吃。超超小朋友,你真棒」「怡怡小朋友,你吃飯真像火車鑽山洞,盛滿飯的小勺子像一列小火車嗚嗚地開進你的嘴巴,你真會做游戲。」
3、 進餐後誇一誇
孩子們在進餐後,我經常讓大家圍坐在一起,對今天的進餐情況做個小結,表揚和鼓勵有進步的孩子,發給他們小紅花,小帖畫,自製的小卡片等作為獎勵,並進行口頭鼓勵,如:「越越小朋友,你不留剩飯,吃的乾乾凈凈的,真棒!」「傑傑小朋友,撮子真高興有你這樣 的朋友,你是個愛干凈的乖寶寶!」「陽陽小朋友,你跟大哥哥、大姐姐一樣,愛吃蔬菜愛吃肉,你是最棒的!」諸如這樣的誇獎,有利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間的互相學習,能夠較為有效的糾正幼兒偏食、挑食及剩飯等不良進餐習慣。
幼兒園的工作就是那樣,耐心、細心加愛心,我們教育幼兒也要持之以恆,現在我班上的小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教育,孩子們在進餐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不再有偏食、吃零食的壞習慣,每個孩子都能乾乾凈凈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家中、幼兒園里協調一致,家長們也感到特別驚訝。幼兒園的工作就是那樣,耐心、細心加愛心,我們教育幼兒也要持之以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怕麻煩,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甚至更多。。。。。。,相信我們的工作能夠做好,相信我們的孩子,在老師的細心呵護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⑷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景華麗
一.餐前活動的組織1.餐前安靜活動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餐前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可進行一些安靜活動,使幼兒較為興奮的情緒逐漸恢復到平靜,如欣賞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飯時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會造成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幹凈,教育幼兒吃飯時要專心。故事《小黃鶯吃飯》使幼兒形象地理解不吃飯就沒有力氣了,飛也飛不動了,唱歌比蚊子還輕,多難為情呀,從而了解食物對人體的作用。以及通過一些兒歌潛移默化的告訴孩子們一些用餐時的小禮儀。也可在餐前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麼菜,向孩子們介紹今天要吃的食物,並且介紹這些食物的對寶寶身體的益處,幼兒帶著一個愉悅、期待的心情去用餐。2.餐前洗手進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通過兒歌 「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並學習洗手的方法。幼兒逐步掌握了正確的洗手的順序及方法,養成了餐前洗手的好習慣。二、進餐過程中的組織1.寬松、愉快的用餐氛圍創設一個干凈、整潔的進餐環境,對進餐表現好的幼兒,教師用眼神投給他們贊許的目光,用親切的摸頭等形式表示贊揚,激勵幼兒積極用餐。對進餐中有過失的幼兒一定要寬容,如有的孩子掉飯菜、剩飯、不小心把飯倒在地上,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不能訓斥、命令、批評,而要採用親切、關心的態度,寬容、諒解孩子。幼兒進餐是否有食慾與情緒好壞緊密相關。因此,教師在幼兒進餐前後不要批評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或做錯了事,老師要等他吃完飯再做處理,以免影響幼兒進餐的情緒。在進餐過程中,絕對不能讓幼兒哭叫,以免將食物吸進氣管。寬松和諧的精神環境,平等親切的師生關系,能使幼兒身心愉悅放鬆,有利於增進幼兒食慾。2.糾正幼兒偏食、挑食的情況(1)餐前誘導法根據幼兒喜模仿的特點,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在進餐前,教師有意識的吸吸鼻子,誇張的說:「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 還有豬腳燉黃豆呢,多香啊!營養很豐富,肯定好吃極了」 教師熱情、親切的語氣引發了幼兒的食慾,這樣,小朋友們也學著我的「饞」樣,動手吃起飯來。班裡有的孩子不喜歡吃蔬菜,碰到吃蔬菜時,很多小朋友就皺起了眉頭,挑著揀著就是不願意吃,我就告訴孩子小白兔最愛吃青菜和蘿卜吃了青菜和蘿卜會變得像小白兔一樣白很漂亮,還能像小白兔一樣跳的很高。孩子們一聽一下子來勁了,都低下頭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對於托班的幼兒,老師利用誇張的動作,有趣的故事來吸引幼兒進餐的慾望,效果很好。我還根據蔬菜的特點給它們取了好聽的名字激發孩子吃的慾望,比如花菜就告訴幼兒是小小智慧樹,同時,我利用幼兒愛模仿動畫人物的特點,告訴他們哪種食物是哪個動畫人物愛吃的,從而讓幼兒也愛上吃這種食物。如吃菠菜湯時,有的小朋友不愛吃菠菜,我就問了幾個問題激勵幼兒,我問「小朋友有沒有看過《大力水手》的動畫片啊?」小朋友都說看過,我再問「那麼大力水手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呢?」許多小朋友馬上說是菠菜,我說:「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會變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來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飛上天,還能變出宇宙飛船讓小朋友到天上遊玩呢……」聽了我這些話幼兒已經等不及想吃了,這次的菠菜湯空前暢銷。比如吃西紅柿時我會說,這是天眼神牛最愛吃西紅柿,吃了西紅柿力氣會變的很大,美人魚最愛吃海帶所以才長的這么漂亮……」我利用幼兒愛看動畫片愛模仿動畫人物的心理,激勵幼兒吃各種食物,從而保證了幼兒食物有均衡的營養。 (2)少盛多添、逐漸加量的方法教師給幼兒盛飯時,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滿,留一點菜和飯等到吃完時再添。因為一次性給幼兒盛太多的飯會讓幼兒有恐懼感,面對太多、太滿的飯菜會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產生畏難情緒。而且孩子對盛飯、添飯很感興趣,每添一次都會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給幼兒盛飯時,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滿,鼓勵幼兒吃完再添。這樣既不減少飯量又不會使孩子對吃飯有畏懼感。有些幼兒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對這類幼兒可採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有的幼兒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少給他盛點,以後逐漸增加,讓他慢慢的逐漸適應,教師及時鼓勵:「真棒!再盛點吧!」┅┅「今天,你學會吃胡蘿卜了,真了不起。」在老師的反復鼓勵下,激起幼兒的食慾,幫助孩子逐漸改掉挑食的毛病。(3)座位安排法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同伴的榜樣能引起幼兒注意,更能激發幼兒模仿的興趣。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的把進餐表現好的幼兒與偏食、吃得慢的幼兒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邊的榜樣影響帶動他們,這樣,他們看到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吃得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也吃得快,吃得香了。(4)表揚、獎勵法表揚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心理認同,當幼兒的某些方面有了進步的時候,教師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積極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習慣、技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在進餐的過程中,對於幼兒的好的行為,哪怕是一點點進步,教師都給予鼓勵,如獎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或是一個微笑、擁抱等精神獎勵,都可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良好行為的鞏固。三、餐後活動組織洗臉時讓孩子攤開兩只小手放上毛巾,邊擦邊念兒歌:「這邊擦擦,那邊擦擦,嘴巴擦擦,鼻子擦擦,眼睛擦擦……」,雖然他們的動作還不是那麼的協調,但都能饒有興趣地完成整個洗臉過程,良好的習慣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由於個體差異,幼兒的進餐速度有快有慢,於是我就組織先吃完飯的孩子先坐邊上休息洗臉擦手,告訴他們飯後不能亂跑否則會肚子痛。等孩子們全部吃完後,我就帶他們做一些安靜的活動,比如:玩桌面玩具、或者做一些手指游戲、觀看動畫片等。四、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單靠在幼兒園的培養是不夠,還需要家園的一致性,統一行動,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家長的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幼兒進餐習慣的建立,我利用班級網站和放學時間向家長介紹了孩子在園進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偏食、挑食對孩子帶來的嚴重後果,以引起家長的重視。並經常與個別進餐習慣差的幼兒家長交流尋找原因取得共識,尋求解決方法。要求家長在家以身作則,謹言慎行,幫助幼兒改善不良的進餐習慣。教師及時把幼兒在園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請家長也將幼兒在家情況如實轉告老師,這樣雙方配合積極施教,讓幼兒在和諧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⑸ 如何教育幼兒養成良好進餐習慣的心得
一、營造適宜的環境,培育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良好的環境,對幼兒的行為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它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幼兒通過自身活動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從而獲得豐富的經驗得到主動發展。 1、創設良好的進餐氛圍,引導幼兒愉快進餐 幼兒進餐是否有食慾與情緒好壞緊密相關。而寬松和諧的精神環境,平等親切的師生關系,使幼兒身心愉悅放鬆。經常保持進餐時愉快情緒,有利於增進幼兒食慾。 幼兒進餐時,要努力創造輕松和諧愉快的氣氛,使幼兒愉快的進餐。我們採取了:一是放音樂。就是在幼兒進餐時,有選擇地播放一些優美悅耳的旋律,使幼兒邊進餐,邊欣賞音樂,愉快的進餐;二是對進餐表現好的幼兒,老師要用眼神投給他們贊許的目光。用親切的摸頭等形式表示贊揚,這會激勵他們更積極用餐;三是對進餐中有過失的幼兒一定要寬容。如有的掉飯菜,有的剩飯,還有的把飯扣在地上等,這時我們不能訓斥、命令、批評。否則會影響他們的食慾。而要採用親切、關心的態度,使這種寬容、諒解成為幼兒的開胃菜,促進幼兒的飲食。 2、創設豐富的牆飾,引導幼兒與環境互動 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和探究的中介和橋梁。我們通過開展豐富的牆飾活動,引導幼兒與環境互動。在互動中學會科學進餐的知識,懂得進餐時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誤的,增強幼兒科學進餐的自覺性。 開學初,我們通過幼兒家長的反饋表中了解到,絕大多數幼兒存在著挑食,偏食,邊吃飯邊玩耍,甚至個別幼兒進餐不吃一點菜等一些不良習慣。針對這些不良習慣,首先創設了「飯菜香,我們愛吃」的主題牆飾。接著就創設了第一個子欄目「我會這樣做」。把幼兒吃飯是存在的普遍問題製成錄象,讓幼兒邊觀察邊尋找,邊對號入座。然後,又用圖式展示在牆面上,易於幼兒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師生還一起看圖編成了琅琅上口的兒歌。他們經常在一起看圖片,說兒歌。進餐時,哪個孩子做的不好,我會說出兒歌中的某一句,提醒他,孩子會很快就調整過來。 除此,我們還針對少數幼兒剩飯等問題,又創設了一個欄目「我不剩飯了」。我們把每個孩子的照片貼在牆上。早中晚飯用孩子認可的圖片表示。只要每頓飯都吃光,就可以插一面旗子。每天離園有三個小旗子的小朋友就會獎勵一朵的紅花。激勵的效應是神奇的孩子之間也互相提醒,咱們不剩飯,就能插旗子了。王翰澤小朋友,每次都要剩飯,老師一勸,總會哭鼻子。開展此活動後,我就鼓勵他:「只要你把剩下的一點飯都吃了,就能插旗子了。在老師同伴的鼓勵下,他終於成功了,一連幾天都不剩飯了還得了大紅花。 飯前洗手,飯後漱口、擦嘴等也是科學進餐的重要內容。為了使這些內容深入每個幼兒心裡我們和孩子一起討論,並把每一項步驟圖展示在牆上,編成兒歌,照著去做。從而,大大減少了教師用生硬的語言、命令形式去教育幼兒,而是採用物化的教育目標,通過表揚、暗示、提醒兒歌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教育幼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育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由於每個幼兒生活環境、身體狀況、家庭教育的不同,食物的偏好等也必然不一樣。教師一定要善於觀察孩子的飲食習慣,進餐多少,掌握每個幼兒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異。 1、逐漸加量法 面對太多、太滿的飯菜會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在給幼兒盛飯時,要留有餘地。這樣,幼兒會很輕松地吃完一碗。然後,教師及時鼓勵:「真棒!再盛點吧!」┅┅「今天,你吃了兩碗,了不起。」在老師的反復鼓勵下,激起幼兒的食慾,達到逐漸增加飯量的目的。丁偉崎來園時,面黃肌瘦。媽媽反映說:「在家吃飯一點青菜都不吃。」在幼兒園吃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菜一根一根都挑出去,就連吃包子、餃子也要把餡扒拉出來,每頓飯都吃到最後。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就採取了逐漸增量法。先給他盛一點菜,並悄悄與他約定:「今天,把這一點菜都吃了,老師會獎勵一個你最喜歡的手工。」成功後,教師每天都在全班面前表揚他,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就這樣,每天讓他吃一點,每天加一點,孩子慢慢改正了不吃蔬菜的毛病了。 2、情緒感染法 幼兒的情緒極不穩定,易受大人情緒感染。因此,教師應用積極情緒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食慾。班裡有一部分幼兒不喜歡吃肝,一碰上肝尖炒蔥頭,吃得特慢。常嚷到:「我不願吃肝!」我們一方面給他講自編故事《葫蘆娃千里眼與肝》的故事讓他們知道肝對眼的好處。一方面故意用鼻子聞了聞,故意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樣子說:「好香啊!老師最愛吃肝了,不知道哪個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呢?」幼兒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後地大口大口吃了起來。 面對不愛吃木耳的小朋友,我會神秘地說:「你一邊吃木耳一邊還能聽到木耳咯吱咯吱地為你唱歌呢!」面對食慾不佳的幼兒認真地說:「你這個勇敢的奧特曼,快吃吧,補充能量才能打敗怪獸。」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積極的情緒感染他們,能激起幼兒主動進餐的願望,有效地解決了一些幼兒偏食、挑食的習慣。 3、榜樣示範法 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同伴的榜樣能引起幼兒注意,更能激發幼兒模仿的興趣。進餐時,老師應常常為幼兒樹立正面榜樣。對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飯,不掉飯粒,細嚼慢咽的幼兒當作典型榜樣,去教育其他幼兒,讓他們主動調整自己的不良行為。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的把進餐表現好的幼兒與偏食、吃得慢的幼兒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邊的榜樣影響帶動他們,漸漸地讓他們在正確進餐的軌道上邁進。 4、觀察法 針對幼兒進餐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一定要認真觀察,仔細分析,並給予針對性的引導。如:吃飯慢有的是因為不會咀嚼,教師應教給他正確的方法;有的是因為身體不適,教師應更加關心,鼓勵他適量進餐;有的是因為不愛吃,教師應用游戲口吻激勵他。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5、親自實踐法 親自實踐法就是師生一起親自實踐,有地放矢的進行教育,改變幼兒的不良飲食習慣。進餐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幼兒不喜歡吃青菜,尤其是豆角。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就和幼兒一起收集豆角種,種在班裡的種植園地上。經過澆水、除草等一系列的管理,豆角秧長了出來,孩子們高興的跳了起來。以後,我們經常帶領幼兒去觀察,給豆角澆水、鬆土。在師生的精心管理下,終於長成了一串串嫩嫩的豆角。孩子們把收獲的豆角帶回教室,通過擇、洗、掰豆角,再送伙房。讓伙房的老師,當面講吃豆角的好處,還讓幼兒親眼看製作豆角的全過程。把製作的香噴噴的涼拌豆角讓孩子品嘗。進餐時,各個都吃得津津有味,就連過去一見豆角就發愁的幼兒也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三、家長與幼兒園積極配合,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綱要》中指出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育幼兒良好的飲食、洗漱生活習慣及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園健康教育單靠幼兒園的教育還不夠,必須和家長同步教育,統一行動,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1、多渠道與家長溝通,實現家園互動 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具體表現,以實現家園共育。我們利用多種渠道,及時有效的與家長進行溝通。主要採用以下三種形式 創設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雙向溝通的一個重要窗口。是實現家園共育的媒介。我們在《育兒妙策》欄目中摘抄了權威文章,向家長介紹從小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重要性,家長如何以身作則,科學喂養幼兒,及針對偏食、挑食介紹一些小竅門、小方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提高科學育兒的自覺性。在《我學會了》欄目中,我們把和孩子一起創編的兒
⑹ 幼兒園學習常規圖標《安靜就餐》教案有哪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不良進餐習慣會導致的後果;
2、讓幼兒知道安靜的進餐,不挑食,細嚼慢咽的進餐習慣;
3、能夠積極愉快的進餐。
活動准備:已拍好的幼兒進餐時的紀實錄像。
活動流程:
1、觀察與討論
(1)活動導入:觀看幼兒吃飯時的錄像。錄像內容:媽媽追著喂飯、挑食、狼吞虎咽、湯泡飯、掉飯粒、說話。
教師:小朋友們,錄像中都講了些什麼?
幼兒:講訴錄像內容。
教師:他們做的對嗎?為什麼?
(2)分組討論吃飯時該怎麼做。
教師:小朋友們,吃飯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幼兒: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大聲說笑、一口飯一口菜、不掉飯粒。
教師:請小朋友想想辦法,在進餐時我們應該怎樣做才會吃的又飽又好?
討論結果:每次進餐前安排「小小值日生",佩戴標志,擦桌子,介紹每一餐的菜譜,引起幼兒的食慾。播放輕音樂,餐前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就餐環境,需要添加飯菜舉手示意老師。餐後幼兒能將自己眼前的飯粒收拾干凈,將盤子、碗筷放在指定位置。
教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好,只有一日三餐都堅持這么做才會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⑺ 如何培養幼兒進餐常規
1、吃飯時小腳要放好,身體盡量挨著桌子,吃飯時眼睛要看著碗,不能東張西版望,要一隻手拿小勺子,一隻手扶權著碗;
2、保持桌面地面干凈,不幹凈的老師要讓他馬上收拾干凈再繼續用餐,飯後老師要及時監督檢查看看有沒做到「三干凈」;
3、用餐時要專心,注意力要集中,不可以讓他們開小會,因為一旦說起話來他們肯定就沒完沒了,如果有什麼事情想和朋友說的就趕緊吃完飯搬椅子到一邊去談;
4、吃飯時要大口大口吃,不可以含在嘴裡大半天都不嚼一下;
5、不可以挑食,鼓勵幼兒嘗試各種菜餚;
6、吃完飯後,要求小朋友們把自己的碗和小勺子放到指定的籃筐裡面,然後自己拿小毛巾擦乾凈嘴巴。
7、吃得不多是小班幼兒的一大特點,根據幼兒的食量進行飯量的調整,要求每一位幼兒不許剩飯倒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