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進行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幼兒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狀況,直接影響著辦園水平的高低和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5765120.htm 幼兒教育教師隊伍管理水平幼兒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教師是孩子成長的奠基人,是幼兒教育發展的決定 性因素。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狀況,直接影響著辦園水平的高低和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當前,幼兒教師隊伍狀況令人堪憂,從學歷上看,教師水平層次不齊;從人員構 成來看,既有正式職工,也有臨時聘用;從性別上看,清一色的女性教師。幼兒教師隊伍總體素質偏低、年齡老化、骨幹教師缺乏,這給全面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 實現園所可持續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面對日趨激烈的幼教競爭,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和充分認識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審視園所師資隊伍現 狀,進而採取積極有效的建設措施,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惟有如此,才能有效推進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幼兒園管理和辦園水平,實現幼兒園和諧 發展。 那麼,如何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呢?管理學中的「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隻木桶要有較大的盛水量,需要一樣長的木板正確地安裝在一 起,且木板與木板之間結合要緊密,還需要有堅固的「桶梁」和直徑大而厚實牢固的桶底,更需要有堅韌有力的「桶箍」,任缺少一樣,都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木 桶」。一個幼兒園教師隊伍,其實就是一隻木桶。而「這只木桶」只有經過精心打造,才能有效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按照這一理論,結合幼兒園實際,感到要加強教 師隊伍建設,提高幼兒園管理水平,必須重點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轉變觀念,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幼兒是祖國的希望,民 族的未來。而作為幼兒素質教育的承擔者、實施者,教師隊伍的結構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教育質量的高低。按照「木桶理論」,要打造一隻即令人賞心悅 目,又經久耐用,大容積的堅固木桶,板材很重要。因此,必須在全園大力宣傳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教育,轉變那種當幼兒教師「小兒科」 「沒出息」「什麼人都行」的舊觀念,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職業思想,積極調整幼兒教師隊伍結構。為此,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提高待 遇,積極引進高學歷人才,提升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又要結合園情,不斷優化年齡結構,建立一支老、中、青比例合理的教師隊伍,這樣才能保持幼 兒園的持續健康發展。 長期以來,幼兒教師都是清一色的女性,這也給幼兒教育造成一些不足和缺憾,如女性化、缺乏陽剛之氣等。幼兒時期是一個 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一個人的智力開發、性格養成、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十分重要,是需要全方位教育的。從事物發展規律來看,多元化的環境里,能夠 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從而增強分辨事物的能力,促進孩子思維的活躍。因此,調整幼兒教師隊伍性別比例,吸引男教師補充到幼兒教師隊伍中,無論從哪個角 度說,都是對孩子成長和幼教事業健康發展的促進。 二、加強師德教育,提升教師凝聚力,樹立道德風尚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高尚品德和良好作風的教師,很難育人,同樣也是一個不稱職的教師。從「木桶理論」中我們知道:如果木板與木板之間存在縫隙,那麼其容 量只能為零;即使有了做桶的板材,如果沒有桶箍,那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堆木板而已,容量同樣是零。這「桶箍」即幼兒園的凝聚力。園所要和諧發展,「木板」 與「木板」之間的配合必要緊密,要達到「天衣無縫」。如果幼兒園教師心與心之間有隔閡,步調紛亂,甚至互相拆台,那麼,園所的工作肯定做不好。同時,一個 園所如果沒了凝聚力,就會如一盤散沙一樣,各行其是,會大大削弱園所的發展之力。因此,必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努力形成一個團結協作、積極進 取、富有凝聚力的戰斗團體。 因此,作為園長首先要具有正確的辦園思想及良好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建立一個共同的願景,讓老師們對幼兒園的未來 充滿信心,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強化職業意識,豐富職業情感,優化職業行為。引導教師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做好從事教書 育人這一職業的心理准備;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建立教師的專業成長規劃,通過規劃和設計,引導教師把自己的職 業生涯置於理性的思考之上,使教師明確其發展的目標,並轉化為成長的動力,強化了自我設計的激勵功能。園領導要利用不同的場合經常幫助教師提高職業認識, 樹立職業理想,堅定職業信念,增強教師從事幼兒教育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立定為幼兒教育事業奮斗終身的志向,從而建立良好的職業風尚。同時,園長要 善於蹲下,並融入教師中,善於與教職工交流和溝通,分享她們的成功,傾聽她們的建議,力爭與她們達到心靈的相通、相融,真正成為他們事業的合作夥伴,這才 能對她們產生持久的激勵效應。總之,通過教育和多種形式的園所文化建設,使教師在目標的一致性、價值觀的統一性、行為的協調性方面得到明顯加強,全體教職 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牢牢地擰成了一根堅韌的「桶箍」,增強了幼兒教師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三、積極創設條件,搭建平台,不斷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如果要盛更多的水,就要將短板接長。有語雲:「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春滿園。」一所幼兒園的實力往往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 可以說,幼兒園的發展,靠的是教師的整體素質。同時,一隻木桶的水容量,還取決於不一樣長的木板構成的桶底,沒有桶底,容量只能為零。不僅如此,一隻木桶 的儲水量,還取決於木桶的直徑大小。「桶底」即教師的人文素養及掌握的各項專業知識和技能,其直徑即為教師素養的廣度和深度。一所幼兒園既要和諧,更要持 續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水量」就會不斷地增加,這就需要桶底堅固無缺,否則,「桶底」泄露,甚至開裂脫落,就會令整個「木桶」崩潰,所以,需要園長在 注意木板長度的同時,多渠道增加「桶底」的厚度,打造堅固耐用的「桶底」。當然也更需要增加「桶底」的直徑,因為這也是提高盛水量的重要因素。 1.積極為教師的專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現實生活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曾經有一段時間,幼兒教師被描述為孤獨的職業,主要是因同事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互不合作,彼此孤立,不僅不利於幼兒園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影響了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態,阻礙了教師專業成長。為此,我們在每學年初的教師配班工作中,積極探索「幼兒園――年級――班級教 師」分級聘任,建立在逐級雙向選擇的基礎上由園長分級分批聘用,教師採取自願提名優化組合的辦法,適度考慮讓情趣相投的教師一起工作,加強溝通和合作。在 日常管理中大膽實施各部門自主管理,以部門為單位,以團隊師德創優活動為載體,扎實開展崗位創優活動,重視部門建設目標的確立,引導教師建立個人發展願 景,營造教師專業成長的良好氛圍。 2.立足園本教研,深化幼教改革,積極推動《綱要》的貫徹實施 園本教研是促使教師教育觀念 轉變的重要方法,它不僅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還能促進幼兒園的發展,使幼兒園具備研究的職能和能力,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自我超越的內 在機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型組織。為此,我們採取多種方
『貳』 幼兒園如何激勵教師
1、內部激勵
制定每學期的培訓計劃,明確指示課程、時間等,保證時間、堅持不懈。培訓效果要考核,考核結果要公布頒獎,這是老師們歡迎的方法。
2、外部學習激勵
眼界決定前途,制定每學期的外部學習計劃,不要僅限於主要領導外出學習,各個老師和貢獻的員工都要有機會外出學習,聽課、參觀。學習回來後要向全體老師分享成果。
3、學歷進修激勵
制定符合本幼兒園教育教學特點的進修學習條件、大膽積極激勵老師們們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取得專業專科、本科、研究生證書,報銷一定的學費,當然要有一定的條件。
4、發表專業文章激勵
制定相關獎勵辦法,大膽積極地鼓勵老師們在國內外幼兒教育期刊發表專業文章。
5、日常管理考核激勵
對保育員、專業課堂教學、衛生、食堂、後勤、招生等部門,每個崗位都要有考核標准,對優異者給予經濟獎勵。
6、先進工作者激勵
每學期評選20%左右的先進教師,給予經濟獎勵。
8、面對面欣賞激勵
園長要做個有心人,對老師們的身上、臉上等發生的一些小變化,要及時給予賞識,以欣賞的眼光贊賞,而不是熟視無睹。
9、帶薪休假激勵
對個別老師在學年過程中有重大成就的,除正常的休假外,可以給予其另外的休假獎勵,也可外出旅遊休假。
10、家長工作先進工作者獎勵
對於家長反映的老師突出事跡給予相應獎勵。
11、班集體的激勵
對班集體取得突出貢獻的命名一個"英模班"給以激勵。
12、提拔晉升激勵
在一線教師中提拔幹部是最大的一種激勵。
13、生日、生子問候激勵
園長對幼兒園教師家庭的重大事件給予關注也是一種莫大的激勵。
『叄』 如何提高幼兒園教師培訓的實效性
培訓課程隨意性大。目前各地培訓機構開設的培訓課程缺乏質量基準的規定,並且缺乏前瞻性、科學性。很多地方培訓計劃政出多門,致使培訓對象、內容重復,培訓工作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重點不突出。比如有些「國培」「省培」請的培訓專家,在「市(地)培」和「區(縣、市)培」時還會出現。由於培訓內容相同,加之被培訓者人員變化不大,導致培訓失去了針對性和有效性。另外,很多培訓機構接受培訓任務後,往往只是個別相關的人在想當然地制定培訓課程計劃,通常也只是聘請一些他所熟悉的專家作幾場報告,基本不了解被培訓者的實際需求。由於對這種有形式主義傾向的培訓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很多地方的培訓效果自然不理想。 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不強。培訓效果從根本上講。體現在被培訓者身上。教師參加培訓學習,期望所學可以直接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去,所以培訓學習有較明顯的工具性目的。盡管有些培訓機構也可能會做些前期調查工作。了解受訓者的知識結構和培訓需求,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種種原因難以完全按照受訓者的需求落實培訓任務。比如,培訓教師短缺。時間緊,受訓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等等。因此,有很多教師參加培訓後總覺得培訓內容與自己的實際需求南轅北轍,從而導致其主動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 培訓管理不嚴密。筆者調查發現,很多培訓機構在組織培訓期間。學員存在著遲到、早退、閑聊、打電話等現象,說明學員並沒有把培訓視為提升自己業務水平的寶貴機會。不少幼兒園也認為組織培訓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教師參加培訓是出於任職資格的需要。至於參培教師在培訓中學到了什麼、收獲了什麼。沒有考核依據和標准。受訓者一般也不會對培訓效果進行反思或反饋。因此。在實踐中存在著難以准確評判哪家培訓機構效果好。哪種培訓方式更有效的問題。由於對培訓績效缺乏評估。一般情況下,培訓一結束,培訓機構的任務也就終結。從這個角度看,培訓市場缺乏競爭與創新。培訓機構缺乏危機感,更缺培訓後的跟蹤管理和及時反饋。 參訓教師對培訓方式不認同。在以往的教師培訓中。教師往往被簡單地看作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培訓I內容單調、乏味,無法滿足教師的實際需要。而今天。大部分教師希望培訓者能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密切聯系實際。剖析來自一線的實際案例,讓受訓者能從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今後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效。但當前教師參加的培訓活動大多以集中上課、專家報告等讓受訓者被動聽課的形式為主,被很多教師概括為「三多三少」現象:講座多,交流少;理論多,實踐少;大課多,小課少。缺乏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教師與教師的交流,更談不上滿足學員個性化需求,從而影響了學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培訓體制機制不順。現行的培訓體制機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己經越來越不適應教師培訓的要求,一方面是教師有迫切希望參加培訓的願望。另一方面是教師培訓的有效組織大多要通過行政命令來實現。各級教師培訓中心、教研室、教科所、電教中心沒有形成合力。沒有發揮出各自的資源優勢。不利於建立一個高效的、有整合效力的教師培訓體系。 培訓主體被忽視。這是很多地方教師培訓工作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說是培訓教師,但聽到的更多的是行政部門、培訓機構和培訓者的「聲音」。而很少聽到教師的聲音。這與促進教師主動、自覺發展的培訓目標與宗旨相違背。 培訓隊伍結構不合理、素質不過硬。目前的培訓教師隊伍主要由高校以及各地(市)、各縣(市、區)教師進修院校和教研室的教師組成。就實際培訓效果而言,高校的專家、教授雖然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但難免有「曲高和寡」的感覺,且費用高、授課時間短。地(市)、縣(市、區)教師進修院校的部分教師業務素質不很過硬,培訓時通常只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大多並不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現狀和教師的教學實際,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和指導性,無法滿足受訓教師的實際需求和心理預期。進而影響培訓效果。 參訓者不自覺不主動。部分參訓教師缺乏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的內在動機,墨守成規,對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麼迴避。要麼置若罔聞,甚至產生消極抵觸情緒。還有部分教師自我感覺職稱已經到位,於是得過且過,不思進取了,導致參加培訓的自覺性不高、主動性不強。 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培訓教師隊伍。隨著學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教師對培訓的要求也更加具體、實際。僅靠理論培訓這出「獨角戲」已不能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亟需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培訓教師隊伍,培訓教師既要有較高的理論素養,精通專業技術,又要了解我國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實際,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指導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參訓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才可能縮小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差距,從而提高參訓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培訓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為受訓教師創建高效合適的交流平台。倡導與專家共時共在的培訓。在培訓主題確定後,專家先要與學員溝通、交流,廣泛聽取學員的意見和要求,再據此確定培訓內容,以最大程度地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在培訓過程中,專家與學員、學員與學員可以共同圍繞某一案例或某一教學場景、教學實錄,抓住其中的關鍵環節進行點對點的討論和分析。總之,要讓學員真正成為學習研討的主體,要讓學員與專家、學員與學員始終處於對話交流的良性互動狀態。 規范教師培訓工作的過程管理。教師培訓是一項長期艱巨、周而復始的工作,從長遠來看,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要對教師培訓工作作出規劃,加強管理,從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足夠支持。各級培訓機構應加強培訓期間的管理。要使教師培訓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規范化。要堅持高標准嚴要求選拔培訓教師,制訂科學的培訓計劃和培訓方案,加強對參訓教師的管理,以發揮教師培訓的最大功效。 開發富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培訓課程。培訓課程的開發和設計是培訓工作的核心,開發與培訓目標與需求相一致的課程是保證培訓質量的重要工作,培訓課程的內容和形式要符合學員的學習需求,富有針對性、適用性。以利於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可根據不同的培訓目標開發多類型多層次的培訓課程,可根據參訓者不同的知識結構和崗位需求,開發多領域多學科的培訓課程,可依據成人的認知規律,開發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培訓課程,更應根據當地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開發具有地域性和個性化特色的培訓課程。 選擇有效的培訓方法和策略。培訓課程方案需要通過有效的培訓方法來實現,培訓方法和策略需要建立在對成人學習規律的把握之上。首先,從知識的建構性來看,教師培訓要重視培訓者和參訓者的互動和對話,以期幫助參訓者在新舊經驗與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其次,從知識的社會性來看,教師培訓要重視學習共同體的建設,以促進學員與學員、教師與學員之間的交流;再次,從知識的情境性來看,教師培訓要重視實踐共同體的建設,以促使學員實踐智慧的提升;最後,從知識的復雜性來看。教師培訓要提供多樣化選擇。以顧及每個學員學習的獨特性。根據學前教育的基本特性。面向園長和幼兒園教師的培訓也可以以游戲為載體,以激發教師的參訓積極性。如通過「破冰船」游戲營造受訓者之間融洽的學習氣氛,幫助教師建立積極的、相互支持的、通力合作的群體關系。增進教師之間的情感。通過「充能器」游戲,改變教師參與研討活動的情緒狀態。激發教師的活力,使教師放鬆心情,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通過各種專題游戲。促使
『肆』 如何加強全縣幼兒園教師培訓活動
(一)建章立制、組織健全,保障園內師培順利進行為了使師訓工作順利進行,成立師訓工作領導小組,由園長、副園長、中層骨幹組成。園長兼任組長負主責,業務園長負責園本培訓計劃的制訂,課程的開設,培訓的考核,時間、地點的安排。分管後勤的園長其主要職責是做好園本培訓的後勤服務工作,滿足培訓所需要的教材、教育設備等各種物質的需要。
(二)加強師德學習,提高教師道德修養和業務素質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重視教師職業情感的培養。學習教育政策法規,增強法規意識。定期開展師德講座報告會,師德演講會,人生觀、教育觀討論交流會等形式多樣的師德陶冶專題活動,讓老師在體驗性活動中凈化心靈、樹立理想,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每學期撰寫好一篇學習體會文章。
2、繼續開展"為人、為師、為學",講述身邊的師德小故事主題活動。開展"師德論壇"、師德小故事徵文演講、職業道德知識測試、教師規范用語、教師忌語和愛生格言徵集、建立"愛心助學社"等活動。
3、在教職工中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使每位教職工成為創新的主體。
(三)立足園本培訓,堅持研訓教一體化,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1、依託各教研組,開展專題研討,深入實施新課程的實踐探索。
(1)大教研活動,每單周一次(業務園長負責),以"以新課程背景下優質集體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為突破口,聚焦教師的教學實踐,聚焦理念轉化為實踐下的幼兒發展。通過專題培訓、案例分析、實踐研討、專家支持等提高教師對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能力;(2)骨幹研究組活動,每單周一次(科研組長負責),結合課題和主題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和教育反思,為教師提供具體實在的一些教育策略和方法;(3)小教研組活動,每雙周一次(年級組長負責),認真鑽研新教材,保質保量的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在生活、運動、學習、游戲四大領域滲透"新健康"教育,並針對年級組工作實際,認真開展專題研究。
通過學習與實踐,發揮好各教研組的交替互補作用,使園本教研真正成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的階梯。
2、加強實踐研究 ,提高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1)以上級教學督導為契機,開展上好一堂優質課的實踐研究。對於怎樣的活動是一節優質的集體活動要進行認真分析和研討,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
(2)創設條件,加強指導,注重管理。盡量滿足各班開展主題活動、音樂、繪畫活動所需的材料、設施。
(3)繼續開展環境創設、早鍛早操評比、區角材料交流、骨幹教師展示、教師論壇等多樣化活動,不斷搭建教師成長和發展的舞台,提高保教質量。
(4)重常規教學管理,經常深入班級,了解幼兒發展和表現,看、聽老師的活動組組織和指導,及時給予教師建議,幫助教師專業成長。
3、實施分層培養,促進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發展?骨幹教師培養。加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工作小組的領導,完善培養計劃、措施、獎勵方法,使在實踐中有成效的教師脫穎而出。
(1)利用我園的名師優勢和骨幹教師資源,帶教園內的部分青年教師,並送部分骨幹教師外出培訓學習。
(2)開展骨幹教師"四個一"活動(即每學期一次實踐展示活動、一次專題講座、發表一篇文章、帶教一位青年教師)通過活動,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帶頭、示範、輻射作用。
(3)建立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對骨幹教師的獎勵考核制度。
青年教師培養。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通過分層帶教、分層培訓,強化訓練等形成,促進青年教師成熟發展。
(1)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成長、培訓、培養規劃。
(2)以"師徒結對"的方式,通過傳、幫、帶來加快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期末在師傅指導下向全園展示實踐活動一次。
(3)開展青年教師彈、唱、跳、畫、講等教學基本功比賽活動,加快成長步伐。
『伍』 幼兒園如何做好新教師的培訓工作
一、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特點
「自我接受性」管理是以教師的自我管理為中心,結合園長等他人的管理,引導教師在形成積極的自我發展意識的基礎上發展主體性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自我接受性」管理具有以下特徵:
1.自我悅納 自我接受性管理最基本的一個要素是教師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欣賞,一個能正確認識自己,能自我欣賞的教師,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它包含了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
2.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教師基於原有的自我認識,依據自身認可的管理指標和准則,對自己教育工作所出的認識和判斷。
3.自我管理與他人管理協調一致 自我管理並非是沒有標準的管理,為了保證管理的有效性及管理對教育工作的導向作用,園領導的管理是必要的,園長所提出的各種管理要求和標准可以使新教師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兩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二、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能力
1.尋找自身優勢
自我接受性管理是在教師自我悅納、自信成長的基礎上所進行的自主管理,每位新教師正確認識自己,擁有自信、自尊的態度顯得猶為重要。我們通常認定的優秀教師應具備組織教學活動和教育研究等能力,對此,很多教師覺得自己平淡無奇,缺乏對自己正確定位和認識。那麼如何正確認識自己,進而學會欣賞自己呢?
首先,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理性認識自己。在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新教師會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或許視覺空間智能突出,教室環境創設豐富優美;或許人際關系智能突出,師生關系、家長關系特別和諧;或許數學邏輯智能突出,做事有條不紊、班級管理井井有條。從而認識到自己的優勢,並進一步明確對自己管理和發展的方向。
其次,結合他人評價,了解自己的優勢。在與同伴的合作過程中,我們總是會聽到一些評價,特別是新老師,大家的關注總是特別多。比如「這位新老師做事挺認真的」、「這位新老師手還挺巧的」等等。只要仔細留意一下新教師,就便於我們引導他們在他人的評價中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因此,從多方面去認識自己和發現自己的優點是新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基礎。
2.制定管理的計劃
「自我接受性」管理不是盲目的、自由的管理,制定自我管理計劃是新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基石。
首先,根據自身特點制定計劃。新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發展的優勢在哪裡,存在哪些不足,還有哪些影響和制約個人發展的因素存在。在進行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尋找到發展的立足點,從而確立發展的方向和領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
其次,要結合外部需求制定計劃。積極了解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以及幼兒園目前的發展規劃,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同時,要確立行動策略。在確立行動策略時,要盡量將目標細化,並多參考有經驗教師的意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行動。
3.掌握管理的方法
所有的教師都覺得自己很忙,但是大部分教師似乎每年都在忙差不多的事情,缺乏挑戰,也難以突破和發展。所以新教師首先要學會時間管理,可以依據每段時間內工作重點的不同,進行重點關注和一般關注,據此安排自己的工作。這既節省了時間,又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新教師也要學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工作。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教學風格進行教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在管理的過程中,新教師還應該經常的進行自我反思,認真的聽取領導、同伴和家長對自己工作的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管理計劃,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二)增強領導的管理服務意識
1.給予自主
一個整天被媽媽抱在懷里的孩子,學會走路肯定要比別人來得晚,只有大膽放手,他才能在跌倒、爬起的過程中成長。對於新教師也一樣,只有給她們充足的自主空間,她們才會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快速成長。在具體實踐中,我們通過「日常工作菜單化」的方式,讓新教師有更多彈性的工作空間,從而逐步形成自我管理的習慣。
菜單中的內容,新教師可以自定時間、自定形式、自定具體內容來完成,擁有充分自主的權利。這種菜單式的工作方式,對許多工作內容不再做統一的規定,而是提供一個意向,宣傳一種理念,使幼兒園由一個高控制,高結構的管理模式,轉化為鷹架式的,開放式的管理模式。這也給了新教師有了更多自我管理的空間,並使她們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掌握自我管理的要素,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
對教育教學的管理是新教師的「自我接受性」管理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在讓新教師了解本園發展目標和宗旨的基礎上,給予教師充分的教學自主權,開設了三個允許:允許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自行研究,設計適合本班教學實際的課程計劃;允許教師建立相對穩定而有單性的,彈性的活動日程,在時間分配上作出彈性的安排;允許教師依據主題活動目標和自己的特長,班級的需要而布置合理的環境。這三個允許讓新教師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更加富有創意的開展工作。
2.給予支點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要實現新教師的自我管理,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需要給教師一個支點,讓教師在自我接受性管理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避免新教師在嘗試自我管理、自主發展時可能出現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引導教師建立「自我成長檔案」來為教師搭建支點。該檔案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師自我發展計劃;教師自主研訓記錄;教育信息的獲取記錄;專題研究(課題研究)的開展記錄;教學活動的創意設計思路;教育案例的記錄分析;自我反思、工作小結等等。同時我們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自我成長檔案」的交流活動,使新教師在與同事的共同分析中再一次反思和梳理自身的教育行為;幫助新教師提煉有價值的教育經驗和研究成果,使教師的思辯能力得到發展,並收獲成功的喜悅。
新教師通過建立、整理自己的成長檔案,對於自己的發展有一個明確的規劃,並能在整理檔案、研究檔案的過程中,主動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梳理,把握自己成長的足跡。
3.搭建舞台
幼兒園要創設各種機會,幫助新教師從取得最初步的、哪怕是一些小小的成功開始,讓她們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和力量,以強化其自信心,激發其積極性、創造性等主體性品質。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展示、觀摩、評比、交流等活動,讓每位新教師都有成為「第一」的機會,讓新教師體驗到自我管理的成功與樂趣。
同時我們還通過「活動開展申報制」,來鼓勵新教師大膽承擔重要任務,從中得到鍛煉與成長。如在幼兒園「元旦慶祝活動」的設計過程中,一位新教師的方案被選中了。被選中的活動方案設計者會獲得一定的獎勵,擁有充分的權利,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任務,園部則根據其需要給予必要的支持。通過大型活動的申報組織,新教師充分實現了的自我管理與他人管理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新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教師自覺管理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應體現以「自我管理為中心,他人管理相結合」的管理特點,引導教師增強「自我接受性」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促進教師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得到專業成長。
『陸』 幼兒園採取哪些措施提高教學管理
將採取什麼措施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 1.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內涵發展。指導幼兒園樹立以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面向全體兒童,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寓教於樂,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活動環境,努力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等素質品質,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加強監督,認真落實《關於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的通知》要求,堅決杜絕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 2.加強對托幼機構保教工作的專業指導。成立由科研人員、幼教管理幹部、幼教教研員、幼兒園園長和骨幹教師等組成的市級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小組,定期到幼兒園、托兒所視導和診斷保教工作,提高托幼機構的教育教學質量。 3.推動幼兒園創特色、樹品牌。以創建等級幼兒園為抓手,推動幼兒園提升辦園質量和品位,打造一批教學質量過硬、辦園特色顯著、教學成果突出的品牌幼兒園,充分發揮其在辦學理念、內部管理、隊伍建設、教學特色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以點帶面,整體提升全市幼兒園的辦園水平。 4.加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向農村輻射力度。深入開展城鄉交流合作項目,通過名園辦分園、聯合辦園、選派優秀教師送教下鄉等方式,完善農村學前教育體系,促進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共享。 5.提升早期教育質量。探索0-3歲嬰幼兒的教養內容和教養方式。整合社區資源,加強與衛生部門、醫療機構的交流合作,強化對保健醫生和家長科學育兒的指導,逐步提高托兒所及其他早教機構的服務質量。 6.提升幼兒園教科研水平。完善市屬幼兒園帶動片區開展片內教研活動,鎮區中心教研組組織轄區內托幼園所的教研活動,幼兒園自主開展園本教研的市、鎮、園三級教研體系,促進教研活動常規化、制度化。加強對幼兒園教科研指導,鼓勵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以科研促教學,提升教科研水平。 7.拓展與國內外學前教育交流渠道。搭建與國內外學前教育交流平台,通過舉辦研討會、年會、外出學習參觀等方式,加強與學前教育先進地區交流溝通,促進我市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