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利用折紙作品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可以開展親子活動,讓家長跟孩子一起參加折紙過程,盡可能自己做出不一樣的折紙作品;
還可以讓學生互換禮物,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
還可以讓學生分享不同的折紙過程,學會共享。
2. 幼兒園美術培訓班試畫課該教什麼
折紙 剪紙 蠟筆畫 水彩畫 簡筆畫 水粉畫 線描畫 版畫 軟陶等等。。。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幾項結合一下,比如說在畫好的水彩畫背景上加上折紙動物之類的。 確定一個主題,你先一步一步演示怎麼畫,讓學生也跟著畫,如果發現進度慢或他們畫著有困難可以下去指點。注意畫幅的難易程度以及課堂的時間把控。 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准備充分,步驟分明,清楚知道下一步你要怎麼講,學生要怎麼做(並且考慮下他們畫出來的預期成果,很多時候會讓你灰心喪氣,做好心理准備)。小孩子的思維跟大人是不一樣的,很多咱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他們一無所知,所以,一定要耐心、細心、有愛心。 個人經驗之談,純手打,望採納。
3. 幼兒園如何開展折紙活動
折紙是一項民間傳統藝術,也是深受幼兒喜歡的一種小工藝,它通過剪、折、粘貼、描繪等手段,巧妙地把紙製成各種生動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動物,服裝,建築,花卉等。它造型簡潔誇張,富有情趣,是啟迪幼兒智慧的-項有意活動。通過折紙可以促進幼兒的手部小肌肉群的發育、手指手腕的配合和手、眼、腦的協調,並能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還可以使幼兒學會幾何形體的名稱,建立初步的幾何圖形,並懂得一點計算、目測知識,不僅如此,幼兒還可以通過折紙這一媒體來了解我國古老文化,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和教育。在幼兒折紙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的作品中有一定想像的成分,面對自己的成果,孩子可以用簡單的話來進行描述。可是在對示意圖的探索和技能技巧上還很生疏。如需要大量講解示範,以至於每次進行折紙活動都要費很大的功夫,到最後往往還是達不到預期效果。孩子們也會漸漸失去自信心,從而削弱了對折紙的興趣,更談不上什麼主動探索了。 幼兒園的折紙教育是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折紙興趣,探究慾望,並不是要教會幼兒多少數量的作品。因此我認為幼兒學習折紙的過程應該是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因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嘗試,探索,並發現問題,且通過互動來解決問題,享受活勸和成功的樂趣。瑞吉歐.愛米里亞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動所追求的目標是兒童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長。其中主動性、創造性被視為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與核心。 《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該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而素質教育也提出了培養幼兒具有一定的折紙能力,提高幼兒表達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目標。我們以往教小朋友折紙,往往都是老師折一步,小朋友學一步。小朋友只是機械地、被動地模仿,缺乏參與活動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本學期,我班的特色是紙藝活動,我就從折紙開始入手。 一、給幼兒創設寬松、適宜的教育環境。 環境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大資源。蒙台梭力曾大力提倡環境帶給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有許多教育家都說過:環境即教育的思想。而古代的孟母三遷也正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所以,在環境上我想分兩方面來嘗試一下: 1、物質環境: (1)、給幼兒提供欣賞空間: 讓幼兒參觀一些折紙作品,從而對折紙的特點、色彩之間的美感、造型的互動和蘊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以此來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 (2)、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 當孩子對折紙有了一定認識以後就要自己動手去做了。讓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材料,這不僅能美化他們的作品,滿足他們的需要,更有利於孩子們在探索中獲得知識經驗。 2、精神環境 心情好了,作什麼事就等於先成功了一半。所以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創作空間就很重要了。我想,自己首先要解放自己。從心理上就應該是以一顆很放鬆的心來對待孩子們,不給他們施加各種壓力,不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去折你所想的東西,而是邊看邊教邊容入邊體會邊引導。而孩子呢?也要做到四個解放,即解放他們的手、眼、腦、嘴。讓他們用眼睛來隨意觀察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事物,充分的展開自己的大腦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與夥伴們進行無拘無束的體驗交流,並用自己的小手來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創造。同時老師要用賞識的教育來肯定孩子的創作中所蘊涵的價值,使他們在獲得經驗的同時更加有創作的慾望和熱情。在中班下學期開始,我們便系統地開展了看圖例折紙教學活動。有一次我折出了幾個小動物讓幼兒欣賞,小朋友紛紛提出要學折這些小動物。於是,我拿出了折小動物的圖例,告訴他們說:老師是看著這些圖例折出這些小動物的。小朋友如果學會了看圖例,一定也能折,而且還能折出更好更多的東西!幼兒興奮不已,在濃郁的興趣的驅使之下,學會了一些折疊符號,如:正折,反折,剪開等符號。我還給他們提供了貓頭,狗頭、娃娃頭等簡單的圖例,讓幼兒進行探索。除此之外,我們還為幼兒選擇了一些符合其折疊水平的物體,並為他們提供造型好看,折疊工整的成品,讓他們拆拆折折。在材料上,為幼兒提供各種形狀,色彩鮮艷的紙和圖例。在美工區,為幼兒提供學習看圖例折紙的機會。 二、掌握基本的折疊方法。 《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在實踐中,我們始終遵循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有易到難的原則。剛開始幼兒先學習對邊折、對角折,然後學習四角中心折,以及雙三角、雙正方形折等。在幼兒學習某個基本折法時,我們常提供一些與這一折法相關的多種圖例。如:學習折雙三角時,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寶塔,皮球、兔子等圖例,使幼兒得以鞏固。 三、面向全體幼兒,因人施教。 陳鶴琴老先生對於幼兒的繪畫等教育,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提出了面向全體幼兒,因人施教的原則。由於每個幼兒的折紙水平不同。在目標、方法、及其使用上靈活對待。如:在折紙《茶壺》一活動中,我們確立了三個發展目標:(1)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折紙。(2)幼兒學看範例,在拆拆折折的過程中,進行折紙。(3)幼兒獨立看圖例折紙。在方法上,我們也採用了集中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如:在學習新的折紙方法時,我們就採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區域活動中,對於能力強的幼兒要求他們獨立克服困難完成作品,而且作品要工整、美觀。對於能力較差的幼兒,可以由其他小朋友互相幫助,或由教師引導、示範、個別指導,或取一範例,讓其拆開再學折等方法。逐步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大班幼兒已具有看圖譜折紙的能力,每次上折紙課,當老師剛出示圖譜時,幼兒便躍躍欲試,而此時此刻,按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還沒有進行自己的教學程序,怎麼會放心讓幼兒自己嘗試呢?教學才剛開始,孩子們和老師的想法就不能達成-致,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歐教育理念中的兒童與教師》一文中寫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自己成長的主人。兒童不僅有學習的需要,而且有學習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讓他們獨立嘗試。我在《鋼琴》一課中,因為考慮到已折過同系列的作品,一開始我就採用了自然習得的方法,我對孩子們說:勇敢的試一試,看誰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們很能接受這種方式,因為我看見大部分孩子已經在邊看邊試了,對於他們來說,我想這是-種挑戰,不管成功與否,他們很喜歡老師這么相信他們,此時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們之中,雖然我只講了一句話,但他們接納了我,他們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紙過程中,幼兒一改以前的我不會,我不行--的懶惰思想,認真的嘗試起來。 兒童對學習有著天然的興趣,有著內在的求知慾望,兒童的興趣必須得到承認和支持。這種內在動力更能夠促進兒童的學習。由此我想:我們教師要善於研究兒童的思想,在觀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兒童的需要,知道他們是怎樣學習的。那麼,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讓幼兒獨立嘗試,不僅能使孩子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其主動探索的慾望,而且也有利於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從而想要解決問題。 四、注重幼兒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陳老先生指出:要開發兒童的智力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造能力的培養,探索事物的奧妙,豐富知識,發展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自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如:在折五角星時,小朋友按照圖例折出了五隻角,但不知道怎樣插完整。為了調動幼兒的思維能力,我們運用了啟
4. 幼兒園折紙活動與其他教學領域的有機結合
折紙是一項民間傳統藝術,也是深受幼兒喜歡的一種小工藝,它通過剪、折、粘貼、描繪等手段,巧妙地把紙製成各種生動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動物,服裝,建築,花卉等。它造型簡潔誇張,富有情趣,是啟迪幼兒智慧的-項有意活動。通過折紙可以促進幼兒的手部小肌肉群的發育、手指手腕的配合和手、眼、腦的協調,並能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還可以使幼兒學會幾何形體的名稱,建立初步的幾何圖形,並懂得一點計算、目測知識,不僅如此,幼兒還可以通過折紙這一媒體來了解我國古老文化,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和教育。在幼兒折紙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的作品中有一定想像的成分,面對自己的成果,孩子可以用簡單的話來進行描述。可是在對示意圖的探索和技能技巧上還很生疏。如需要大量講解示範,以至於每次進行折紙活動都要費很大的功夫,到最後往往還是達不到預期效果。孩子們也會漸漸失去自信心,從而削弱了對折紙的興趣,更談不上什麼主動探索了。 幼兒園的折紙教育是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折紙興趣,探究慾望,並不是要教會幼兒多少數量的作品。因此我認為幼兒學習折紙的過程應該是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因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嘗試,探索,並發現問題,且通過互動來解決問題,享受活勸和成功的樂趣。瑞吉歐.愛米里亞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動所追求的目標是兒童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長。其中主動性、創造性被視為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與核心。 《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該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而素質教育也提出了「培養幼兒具有一定的折紙能力,提高幼兒表達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目標。我們以往教小朋友折紙,往往都是老師折一步,小朋友學一步。小朋友只是機械地、被動地模仿,缺乏參與活動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本學期,我班的特色是紙藝活動,我就從折紙開始入手。 一、給幼兒創設寬松、適宜的教育環境。 環境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大資源。蒙台梭力曾大力提倡環境帶給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有許多教育家都說過:"環境即教育"的思想。而古代的"孟母三遷"也正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所以,在環境上我想分兩方面來嘗試一下: 1、物質環境: (1)、給幼兒提供欣賞空間: 讓幼兒參觀一些折紙作品,從而對折紙的特點、色彩之間的美感、造型的互動和蘊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以此來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 (2)、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 當孩子對折紙有了一定認識以後就要自己動手去做了。讓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材料,這不僅能美化他們的作品,滿足他們的需要,更有利於孩子們在探索中獲得知識經驗。 2、精神環境 心情好了,作什麼事就等於先成功了一半。所以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創作空間就很重要了。我想,自己首先要解放自己。從心理上就應該是以一顆很放鬆的心來對待孩子們,不給他們施加各種壓力,不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去折你所想的東西,而是邊看邊教邊容入邊體會邊引導。而孩子呢?也要做到四個解放,即解放他們的手、眼、腦、嘴。讓他們用眼睛來隨意觀察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事物,充分的展開自己的大腦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與夥伴們進行無拘無束的體驗交流,並用自己的小手來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創造。同時老師要用賞識的教育來肯定孩子的創作中所蘊涵的價值,使他們在獲得經驗的同時更加 有創作的慾望和熱情。在中班下學期開始,我們便系統地開展了看圖例折紙教學活動。有一次我折出了幾個小動物讓幼兒欣賞,小朋友紛紛提出要學折這些小動物。於是,我拿出了折小動物的圖例,告訴他們說:「老師是看著這些圖例折出這些小動物的。小朋友如果學會了看圖例,一定也能折,而且還能折出更好更多的東西!」幼兒興奮不已,在濃郁的興趣的驅使之下,學會了一些折疊符號,如:正折,反折,剪開等符號。我還給他們提供了貓頭,狗頭、娃娃頭等簡單的圖例,讓幼兒進行探索。除此之外,我們還為幼兒選擇了一些符合其折疊水平的物體,並為他們提供造型好看,折疊工整的成品,讓他們拆拆折折。在材料上,為幼兒提供各種形狀,色彩鮮艷的紙和圖例。在美工區,為幼兒提供學習看圖例折紙的機會。 二、掌握基本的折疊方法。 《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在實踐中,我們始終遵循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有易到難的原則。剛開始幼兒先學習對邊折、對角折,然後學習四角中心折,以及雙三角、雙正方形折等。在幼兒學習某個基本折法時,我們常提供一些與這一折法相關的多種圖例。如:學習折雙三角時,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寶塔,皮球、兔子等圖例,使幼兒得以鞏固。 三、面向全體幼兒,因人施教。 陳鶴琴老先生對於幼兒的繪畫等教育,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提出了「面向全體幼兒,因人施教」的原則。由於每個幼兒的折紙水平不同。在目標、方法、及其使用上靈活對待。如:在折紙《茶壺》一活動中,我們確立了三個發展目標: (1)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折紙。 (2)幼兒學看範例,在拆拆折折的過程中,進行折紙。 (3)幼兒獨立看圖例折紙。在方法上,我們也採用了集中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如:在學習新的折紙方法時,我們就採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區域活動中,對於能力強的幼兒要求他們獨立克服困難完成作品,而且作品要工整、美觀。對於能力較差的幼兒,可以由其他小朋友互相幫助,或由教師引導、示範、個別指導,或取一範例,讓其拆開再學折等方法。逐步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大班幼兒已具有看圖譜折紙的能力,每次上折紙課,當老師剛出示圖譜時,幼兒便躍躍欲試,而此時此刻,按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還沒有進行自己的教學程序,怎麼會放心讓幼兒自己嘗試呢?教學才剛開始,孩子們和老師的想法就不能達成-致,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歐教育理念中的兒童與教師》一文中寫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自己成長的主人。」「兒童不僅有學習的需要,而且有學習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讓他們獨立嘗試。」我在《鋼琴》一課中,因為考慮到已折過同系列的作品,一開始我就採用了自然習得的方法,我對孩子們說:「勇敢的試一試,看誰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們很能接受這種方式,因為我看見大部分孩子已經在邊看邊試了,對於他們來說,我想這是-種挑戰,不管成功與否,他們很喜歡老師這么相信他們,此時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們之中,雖然我只講了一句話,但他們接納了我,他們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紙過程中,幼兒一改以前的"我不會,我不行--"的懶惰思想,認真的嘗試起來。 兒童對學習有著天然的興趣,有著內在的求知慾望,兒童的興趣必須得到承認和支持。這種內在動力更能夠促進兒童的學習。由此我想:我們教師要善於研究兒童的思想,在觀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兒童的需要,知道他們是怎樣學習的。那麼,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讓幼兒獨立嘗試,不僅能使孩子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其主動探索的慾望,而且也有利於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從而想要解決問題。 四、注重幼兒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陳老先生指出:要開發兒童的智力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造能力的培養,探索事物的奧妙,豐富知識,發展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自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如:
5. 幼兒園怎樣更好的開展特色折紙教研活動
如果是教研組活動現場觀摩的話,組長先要制定好本次教研活動的計劃,其中包括活動的內容,活動的目標,活動的准備(可以是前期觀摩的課例來供大家討論,組長收集的有關教師回應的學習資料),活動的過程(背景介紹——為什麼要召開本次教研活動,組長導入——組長將在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拋給大家展開討論,課例再現——可用視頻或執教教師講述,教師研討——可全體或分組討論,組長小結——組長對教師們的討論進行規納和提升。)
6. 如何有效的開展折紙活動
折紙源於中國,它簡便易行、變化多樣,具有良好的教育功效。一張薄薄的紙,經過折、疊、翻、拉等方法就可以綻開出美麗的花朵,展現出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建造出一座座漂亮的房屋……在這些過程中,就需要觀察、想像、概括、誇張和創造能力,需要眼、手、腦並用,需要按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折疊和組合,這對於訓練幼兒的手眼協調性、空間方位等都有很大的助益。在幼兒園里也經常開展折紙活動,那如何讓幼兒喜歡上折紙,掌握折紙的方法和技巧呢?下面是幾點建議:一、改變對學習折紙方法的認識。學習折紙在人們傳統的印象中是教者將紙對折,學者也將紙對折。然後隨著教育的發展,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意識到在幼兒園里學習折紙的方法不應該僅僅是「模仿」,而更多的應該注重幼兒的主動探索,讓他們掌握折紙的技能和方法。1、改變幼兒自身的認識。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幼兒對折紙也存在這種「偏見」,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也喜歡老師折一步,他們跟一步的方法,當我出示圖譜講解符號和標記時,他們沒有興趣看,只是專注於折疊自己手中的手工紙,當我讓他們看著圖譜自己想一想,折一折時,他們又跑來對我說「不會」,可見他們沒有掌握看圖譜學折紙的技巧。於是,在活動中,我更注重突現「符號和標記」的作用,經常讓他們來說一說各個標記符號所表示的方法和技巧。同時慢慢減少教師示範的機會,讓他們知道折紙時應該看圖譜,而不是模仿他人。2、改變家長的認識。在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中,我們經常會發現許多家長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家小孩在家會折許多東西,怎麼在幼兒園連這么簡單的也不會。」於是,我們進行了更深一步的溝通,發現他們在家也採用的是「你做一步,我跟一步」的方法,有時幼兒不會折了,家長還可以幫他完成。在這種一對以模仿學習的過程中,幼兒當然掌握的比較好,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或許只鍛煉了手部肌肉和學會了折一樣東西。於是我們向家長介紹了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讓他們知道學習折紙更要注重幼兒的主動探索,在家和幼兒一起折紙時也要引導幼兒學會看懂標記和圖譜。3、開設活動區域,提供材料,引導幼兒自由探索。「環境是教師的一隻手」,良好、適宜的環境對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於是我們在活動室中開辟一個折紙區,在折紙區的牆面上張貼了一些折紙的步驟圖,其中包括已經學過和沒有學過的內容,並提供一些手工紙,讓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看一看、折一折,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教師的示範,只有自己的主動探索。當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完成了某件折紙作品後,他們會非常得興奮與快樂,他們體驗到了成功,感受到了主動探索的樂趣。通過這個活動區,改變了他們模仿他人的習慣,感受到學會看圖譜,主動探索的重要性。二、多方位引導幼兒學會折紙。符號、圖解是折紙的二大基本元素。符號是告訴如何折,圖解是幫助我們檢查和校對是否折對了,這兩個元素缺一不可。教師在活動中要引導幼兒學會看懂符號和圖解。1、了解符號與圖解之間的關系。 符號標記有很多種,有箭頭、有直線、還有虛線等,他們都表示了一定的折疊方法。教師要通過實際的操作活動讓他們掌握這一些符號的折疊方法,並了解根據這些標記經過折疊後會變成什麼形狀,即圖解。對幼兒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幼兒自行校對和糾正。如:所以說除了要讓幼兒認識符號標記外,也要讓他們學會看圖解了解符號與圖解之間的關系。2、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盡管基本的符號只有幾個,但是他變化的因素有很很多。如: 表示正折, 表示曲折,教師在引導時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最簡單基本的開始。如:剛開始先引導幼兒認識↑,這也是眾多符號中最基本的一個,教師先要讓幼兒了解這個箭頭的意義,讓他們了解不同方位的箭頭所表示不同折疊方法。然後再慢慢過渡曲折,卷折等。折疊的形狀可以從幼兒熟悉的正方形、三角形著手,慢慢過渡到梯形、圓形、多邊形等形狀。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能力選擇適合他們的折紙內容,並在他們掌握的基礎上不斷添加新的符號、標記。3、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學習折紙有多種方法:有模仿他人,也就是小朋友剛開始時比較喜歡的「你做一步,我跟一步」的方法;有獨立研究,提供圖譜,引導幼兒自由探索、研究;還有折裝重組,是由教師先折好成品,引導幼兒把它拆開,再根據摺痕重新折疊。這是我們比較常用的幾種方法,教師應根據幼兒不同時段的年齡特點,合理地選用不同的方法,如在剛開始學折紙時,可以側重於模仿,然後再慢慢過渡到幼兒的獨立探索,在一些較難的部分,還可以使用折裝重組的方式,讓幼兒研究、探索。三、注重活動後的練習。活動後的練習不僅有助於幼兒鞏固、復習,而且能激發幼兒新的興趣需要。教師要善於利用多種形式,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在活動後能充分的練習。1、讓幼兒學會欣賞自己的作品。對於幼兒來說,欣賞自己的作品不僅僅是在「看」和「講述」,而更多應該方在「玩」上。當幼兒完成了一件折紙作品後,教師要讓幼兒充分來玩一玩自己的作品,如在折紙「風車」後,教師不僅要讓幼兒在活動講評時來玩一玩,同時在活動後的自由活動時間,也要鼓勵幼兒拿出自己的風車來玩一玩。又如在折紙「電話」後,幼兒都喜歡拿著自己折的電話與同伴打一打,作為教師就應該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玩一玩,體驗一下成功的樂趣。2、創設區域,引導幼兒多練習。活動區時幼兒發展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對於折紙這項集思維與動手能力為一體的活動,教師更是應該通過開設相應的區域,引導多練習,發展他們的能力。另外當幼兒完成某樣作品後,他們會很開心,很興奮,教師要給予他們表現的機會。在我們班就創設了一個展示區,當幼兒折好了一件物品後,就可以把它貼到展示區中自己名字的旁邊,我們經常會來評一評誰折的東西最多、最好。幼兒都非常喜歡這個展示區,當有家長開放活動時,他們經常會拉著自己爸爸媽媽的手去展示區看一看,展現一下自己學到的本領。當得到了同伴、老師和家長的肯定,他們學習折紙的興趣會更加濃厚。折紙活動是幼兒手工活動中的一項,它微小,卻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它簡單,卻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折紙活動特有的性質開展教學活動,讓幼兒喜歡折紙,掌握折紙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充分掌握折紙活動的教育價值。
7. 在北京,想給幼兒園的孩子報個折紙班,專業一點的,哪裡有啊
搜一下:在北京,想給幼兒園的孩子報個折紙班,專業一點的,哪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