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村幼兒園對教師培訓工作的需求有哪些
如何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
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西部農村幼兒教師,本人深刻地體會到由於農村文化落後、信息閉塞、圖書資料較少,農村幼兒教師很難通過業余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普遍不高。尤其是在西部,這種現象更為嚴重。當然,很多人也曾針對如何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養進行過多角度的探討,如政府扶持力度、後備人才培養、教師待遇提高等等。但本人認為後備人才培養、提高教師待遇等等都是一些長期的政策,要顯示出效果還有一個周期性的過程。而在職培訓卻可以是一個雙贏的辦法,能夠兼顧長期和短期效應。通過在職培訓,老教師可以在短期內學習到先進的教學方法並結合自己的豐富經驗實施到教學經驗中去,進而傳承給下一代青年教師。因此接下來,本人將從西部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養較低的原因談起試圖從在職培訓的角度探討一下如何提高西部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
一.西部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養偏低的原因
1.西部農村幼兒教師大多學歷低,專業培訓少。
西部農村幼兒教師大多是初高中畢業生,也有一些非幼兒教育的中專生和下崗的中小學教師,甚至有托關系進園的小學畢業生。幼兒教育所要求的最基本的素質有很多,如普通話、彈、唱、跳、畫、手工製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技巧。由於所受專業培訓較少甚至沒有,現在園農村教師基本不能具有這些素質。
2.大多西部農村幼兒教師未受過專業理論教育,往往出現情緒化教學。
西部農村幼兒教師未受過專業理論教育,不了解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沒有養成教育幼兒的意識,更沒有有針對性的育兒方法。因此,他們大都也不具備基本的育兒素質,無法關愛幼兒,不會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幼兒,易出現過分溺愛、偏愛和體罰幼兒的現象。
3.西部農村幼兒教師沒有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
西部文化落後保守,對兒童的評價依舊以其在考試中的表現為標准。這一觀念被運用到幼兒園,幼兒教師模仿中小學教育,把對幼兒的教育內容定在讀書寫字上,形成嚴重的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且有些老師不會組織幼兒進行游戲,參與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這使得被教育的幼兒素質得不到很好地提高。
4.西部農村文化落後保守,不重視幼兒教育,經濟落後,缺乏資金投入。
西部農村文化相當落後,沒有正確認識到幼兒教育在正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的重要的作用。再者,西部經濟落後的事實決定了有而教育資金的缺乏。而幼兒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國家給予少量財政扶助。資金的缺乏直接影響到幼兒教育的師資隊伍的質量。許多農村幼兒教育機構由村組負責,由於經費短缺,無力支撐聘請幼事畢業生,只能用一些初高總畢業生或下崗中小學教師。再者,由於幼兒教師待遇微薄,稍有些育兒經驗的幼兒教師又無法忍受經濟壓力而紛紛跳槽,致使幼兒師資隊伍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師資水平難以提升。
二.在職培訓的意義及問題
1.由於上述原因,農村幼兒教師在職培訓往往起不到良好效果。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西部大開發的進展,農民幼兒教育意識有所增強,進幾年在職教師培訓工作陸續進行,但是效果欠佳。因為資金不足,培訓次數有限,影響不大。再者,幼兒教師工作任務繁重,心理壓力大,不重視在職培訓,只是表面應付,處於被動狀態。培訓的盲目性致使培訓效果甚微。幼兒教師培訓沒有根據農村幼兒教育的環境特點,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培訓,而是由城鎮幼兒園的骨幹教師示範,農村幼兒教師觀摩,致使他們學而無用,不切實際。還有就是農村幼兒教師本身的問題,他們文化水平低,難以接受在職培訓的理論知識內容。
2.在職培訓的意義
教師只有通過持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在專業生涯中立於不敗之地。在職進修於研究室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教師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實施嚴格的教室准入制度,使得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從教師隊伍「入口」嚴把質量關,保證教師的專業水準,優化教師隊伍,同時也提升了幼兒教師的職業聲望和社會地位。我國農村、民辦幼兒教師的培訓、進修一直保障不足,機會匱乏,經費更無處落實,致使這些教師的培訓、進修基本上處於無規劃、無保障狀態,不僅嚴重影響了幼兒教師參與進修的積極性,也嚴重阻礙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提升。因此,我國很有必要在學前教育立法或教師隊伍建設立法中對幼兒教師參加研修、培訓做出明確規定,為其專業成長提供剛性保障。
3.農村幼兒教師在職培訓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內容脫離實際
課程內容是整個培訓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幼兒教師在職培訓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內容針對性不強。幼兒教師培訓內容應符合幼兒教師的教學特點,滿足幼兒教師的內在需求。然而現實中,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大多數情況下幼兒教師的培訓是與中小學教師一起進行,培訓內容側重於中小學教師與幼兒教師教學實際聯系不大,甚至沒有任何聯系,幼兒教師希望在培訓中解決的難題根本找不到答案,這種培訓對於幼兒教師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的培訓。而在專門為幼兒教師組織的培訓中,脫離農村幼兒教師生活實際的培訓內容也比比皆是,結果使他們「穿著舊鞋走新路」或者「剛學人家三分像,人家又有新花樣」。因此,培訓內容應符合農村的特殊條件才能使幼兒教師學以致用,同時,培訓課程的開發者也應因地制宜篩選培訓內容,提高培訓效果。
(2)課程傳統形式單一
調查顯示,現有的農村幼兒教師在職培訓中,灌輸式的、注重理論講解的集中授課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這種授課方式不能滿足現代幼兒教師的發展需求,幼兒教育獨具的特色賦予幼兒教師不同於其他階段教師的學習特點。因此,對於幼兒教師的授課,特別是農村幼兒教師,應選擇符合他們學習特點的方式。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大多數農村幼兒教師年齡偏大,教齡偏長,他們具有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生活經歷,在這種情況下,經驗交流,示範觀摩應該成為農村幼兒教師培訓的主要形式。
三.如何搞好在職培訓
1.營造寬松、民主的培訓氛圍
寬松、民主的培訓氛圍是人力資源利用,組織教師自我教育、自我培訓的前提條件。在輕松的培訓氛圍中,教師可以敞開胸懷地施展才能,沒有顧忌地發表他們的意見,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研討,達到較好的培訓效果。寬松、民主氛圍的創設需要真心賞識每一位教師。賞識不僅可以調動每一位教師接受培訓的內在動機,而且可以形成共同協作、相互學習的民主平等的、和諧健康的培訓環境,從而激發教師的潛能和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素質。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參與培訓的領導要知人善用,並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感受到這種氛圍的存在;培訓中的老教師要關注年輕教師的成長,形成取長補短、平等互學的學習風氣;最後,引導年輕教師之間相互賞識,提倡公平競爭。
2.調查教師需求,構建課程內容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於在職培訓課程及內容的建構,努力貫徹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提倡教師參與培訓內容和課程的確定,並將在教學實踐中幼兒教師非常關心和感興趣的、專業性強、應用價值高的經驗提升到理論高度加以認識,使教師能用所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自覺指導教育實踐,貫徹專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活動相結合的思想,從而增強課程的吸引力。通過對教師的培訓需求調查,我們發現農村幼兒教師最希望得到的課程內容是幼教專業知識,但不同年齡、學歷、職稱等教師對課程內容的需求不同。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及教師培訓機構應根據教師的需求,努力滿足農村幼兒教師在職培訓需求。
3.優化在職培訓體制,提高幼兒教師在職培訓效率
與前兩項措施相比較,優化農村幼兒教師在職培訓這一做法是最直接的、最易見效的。前兩項措施在時間上有一定的要求,在程序上也更嚴謹和繁雜。而在職培訓掌控在幼兒園本身手中,具有自主靈活易變通等特點。在職培訓應著重培養園骨幹教師,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帶動其他教師,最終達到提高全園教師師資水平的目的。由於經費不足,更應合理充分利用,使每一分前都用得值。每個幼兒園可著重培養一到三個骨幹教師,通過組織理論課程培訓、實踐課堂觀摩、城鎮骨幹教師下鄉考察指導等方式,加強他們幼兒教育基本理論知識和育兒素質的培養,提高他們實際教學和課程設置的能力,學會根據幼兒成長需要和本園條件特點,因地制宜地策劃具體育兒方案。然後帶動不同層次文化水平的教師,根據各個教師具體的不同水平,有針對性地個別指導,並以分層待遇的教師管理制刺激教師求知上進的慾望,以達到他們各子所能達到的專業素質水平。從而提高幼兒教師整體師資水平。
B. 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
上大地方的圖書店看看去吧
C. 幼兒園課程綜合性或整合性應該從那幾方面做,咋樣做
不知道你要做什麼綜合性的課程,是針對那個年齡段的幼兒園小朋友做的?對年齡小一點的設計一套感統課程對孩子有很好的反應力,年齡大的設計音樂課程,讓孩子有發揮自己想像的空間。
D. 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遇到了哪些問題
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對教師的要求太高,許多教師不能用好課程。例如:課程中的許多活動設計涉及的領域多,往往在各領域跳來跳去,沒有主次之分,使教師在教學時很難把握。又如多數活動設計忽略兒童年齡特點、身心發展水平和年齡階段水平,實施時不得不由教師重新調整設計,極大地挑戰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由於把握不當而出差錯,特別是新手老師。 2、對幼兒園各項設施的要求太高:課程強調兒童的自主學習、區域活動,本來是很好的事。可是農村幼兒園班級規模過大,場地和教育資源有限,使區域活動很難得到真正有效的開展。本課程的編制者只將關注點放在城市示範性幼兒園之上,不了解農村幼兒園的實際。
E. 幼兒園培訓方面還有哪些需求和建議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一、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特點 「自我接受性」管理是以教師的自我管理為中心,結合園長等他人的管理,引導教師在形成積極的自我發展意識的基礎上發展主體性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自我接受性」管理具有以下特徵: 1.自我悅納 自我接受性管理最基本的一個要素是教師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欣賞,一個能正確認識自己,能自我欣賞的教師,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它包含了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 2.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教師基於原有的自我認識,依據自身認可的管理指標和准則,對自己教育工作所出的認識和判斷。 3.自我管理與他人管理協調一致 自我管理並非是沒有標準的管理,為了保證管理的有效性及管理對教育工作的導向作用,園領導的管理是必要的,園長所提出的各種管理要求和標准可以使新教師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兩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二、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能力 1.尋找自身優勢 自我接受性管理是在教師自我悅納、自信成長的基礎上所進行的自主管理,每位新教師正確認識自己,擁有自信、自尊的態度顯得猶為重要。我們通常認定的優秀教師應具備組織教學活動和教育研究等能力,對此,很多教師覺得自己平淡無奇,缺乏對自己正確定位和認識。那麼如何正確認識自己,進而學會欣賞自己呢? 首先,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理性認識自己。在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新教師會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或許視覺空間智能突出,教室環境創設豐富優美;或許人際關系智能突出,師生關系、家長關系特別和諧;或許數學邏輯智能突出,做事有條不紊、班級管理井井有條。從而認識到自己的優勢,並進一步明確對自己管理和發展的方向。 其次,結合他人評價,了解自己的優勢。在與同伴的合作過程中,我們總是會聽到一些評價,特別是新老師,大家的關注總是特別多。比如「這位新老師做事挺認真的」、「這位新老師手還挺巧的」等等。只要仔細留意一下新教師,就便於我們引導他們在他人的評價中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因此,從多方面去認識自己和發現自己的優點是新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基礎。 2.制定管理的計劃 「自我接受性」管理不是盲目的、自由的管理,制定自我管理計劃是新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基石。 首先,根據自身特點制定計劃。新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發展的優勢在哪裡,存在哪些不足,還有哪些影響和制約個人發展的因素存在。在進行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尋找到發展的立足點,從而確立發展的方向和領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 其次,要結合外部需求制定計劃。積極了解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以及幼兒園目前的發展規劃,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同時,要確立行動策略。在確立行動策略時,要盡量將目標細化,並多參考有經驗教師的意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行動。 3.掌握管理的方法 所有的教師都覺得自己很忙,但是大部分教師似乎每年都在忙差不多的事情,缺乏挑戰,也難以突破和發展。所以新教師首先要學會時間管理,可以依據每段時間內工作重點的不同,進行重點關注和一般關注,據此安排自己的工作。這既節省了時間,又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新教師也要學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工作。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教學風格進行教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在管理的過程中,新教師還應該經常的進行自我反思,認真的聽取領導、同伴和家長對自己工作的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管理計劃,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二)增強領導的管理服務意識 1.給予自主 一個整天被媽媽抱在懷里的孩子,學會走路肯定要比別人來得晚,只有大膽放手,他才能在跌倒、爬起的過程中成長。對於新教師也一樣,只有給她們充足的自主空間,她們才會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快速成長。在具體實踐中,我們通過「日常工作菜單化」的方式,讓新教師有更多彈性的工作空間,從而逐步形成自我管理的習慣。 菜單中的內容,新教師可以自定時間、自定形式、自定具體內容來完成,擁有充分自主的權利。這種菜單式的工作方式,對許多工作內容不再做統一的規定,而是提供一個意向,宣傳一種理念,使幼兒園由一個高控制,高結構的管理模式,轉化為鷹架式的,開放式的管理模式。這也給了新教師有了更多自我管理的空間,並使她們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掌握自我管理的要素,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 對教育教學的管理是新教師的「自我接受性」管理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在讓新教師了解本園發展目標和宗旨的基礎上,給予教師充分的教學自主權,開設了三個允許:允許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自行研究,設計適合本班教學實際的課程計劃;允許教師建立相對穩定而有單性的,彈性的活動日程,在時間分配上作出彈性的安排;允許教師依據主題活動目標和自己的特長,班級的需要而布置合理的環境。這三個允許讓新教師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更加富有創意的開展工作。 2.給予支點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要實現新教師的自我管理,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需要給教師一個支點,讓教師在自我接受性管理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避免新教師在嘗試自我管理、自主發展時可能出現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引導教師建立「自我成長檔案」來為教師搭建支點。該檔案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師自我發展計劃;教師自主研訓記錄;教育信息的獲取記錄;專題研究(課題研究)的開展記錄;教學活動的創意設計思路;教育案例的記錄分析;自我反思、工作小結等等。同時我們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自我成長檔案」的交流活動,使新教師在與同事的共同分析中再一次反思和梳理自身的教育行為;幫助新教師提煉有價值的教育經驗和研究成果,使教師的思辯能力得到發展,並收獲成功的喜悅。 新教師通過建立、整理自己的成長檔案,對於自己的發展有一個明確的規劃,並能在整理檔案、研究檔案的過程中,主動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梳理,把握自己成長的足跡。 3.搭建舞台 幼兒園要創設各種機會,幫助新教師從取得最初步的、哪怕是一些小小的成功開始,讓她們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和力量,以強化其自信心,激發其積極性、創造性等主體性品質。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展示、觀摩、評比、交流等活動,讓每位新教師都有成為「第一」的機會,讓新教師體驗到自我管理的成功與樂趣。 同時我們還通過「活動開展申報制」,來鼓勵新教師大膽承擔重要任務,從中得到鍛煉與成長。如在幼兒園「元旦慶祝活動」的設計過程中,一位新教師的方案被選中了。被選中的活動方案設計者會獲得一定的獎勵,擁有充分的權利,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任務,園部則根據其需要給予必要的支持。通過大型活動的申報組織,新教師充分實現了的自我管理與他人管理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新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教師自覺管理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應體現以「自我管理為中心,他人管理相結合」的管理特點,引導教師增強「自我接受性」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促進教師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得到專業成長。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F. 幼兒園整合課程中教育活動設計的組織策略有哪些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老師每天必須要精心設計准備的活動,也可以說是幼兒獲取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徑。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究竟要教孩子學習什麼,獲得什麼,它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具有導向作用,引領著教學過程順利開展。因此教師要制定符合幼兒實際的教學目標。 如何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參與學習、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能力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在情景一中,教師沒有考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把目標定得過低,局限在幼兒已知的三種形狀,導致幼兒注意力分散。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幾種形狀,更符合幼兒的實際經驗。情景二中教師是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已有知識經驗來設計活動、組織活動的,運用幼兒已有的拋丟沙包經驗參與學習,解決接沙包的難題,還掌握了新學的「頭頂沙包」等技能。 「一切從幼兒的實際出發」來制定目標才是有效教學的策略之一。 二、教學形式的創新 傳統的歌唱教學總是坐在教室里,老師唱幼兒跟唱,一遍一遍的重復學習,幼兒沒興趣,老師也教得累,因此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一定要創新,如情景二中的這位寶寶班的老師利用幼兒的無意識記憶,在遊玩中輕松讓幼兒學會這首歌曲。教學形式的創新對有效教學有重要作用。 三、教師提問引導的設計 繪畫活動老師巡視指導的根本目的在於激發幼兒再創作的興趣,充分喚醒幼兒潛在的創造意識,滲透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更好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由此教師在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時,要注意用得當的啟發性的語言,隨時引導幼兒回憶、提取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如果老師這樣說:「點點,一隻小雞多孤單啊,你看我們小朋友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玩的呢,小雞也喜歡和好朋友一起玩才高興,我們再給小雞畫幾個好朋友吧!」利用具體的情感參照,容易喚起幼兒再度創造的慾望。 四、教具的設計和使用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要目的明確、指示規律。情景一中教師使用的螞蟻教具,其實完全可以做成圖片貼在胸前。每一種教具在使用前,教師都要事先作好充分准備,自己先練習操作一遍,以免教學活動時手忙腳亂,失去了應有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情景二中教師由於事先沒有操作過教具,而且把教具設計的過於瑣碎,因此在使用中出現了差錯,效果適得其反。教具的應用以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為核心,這樣教學才能有效。 總之,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實行有效教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幼兒有所收獲。
G. 幼兒教師專業問題和培訓需求是什麼
1.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態度及已有的培訓經驗 當問及「您認為接受繼續教育是否重要」和「您認為接受繼續教育是否迫切」時,絕大多數教師(92%)認為接受繼續教育非常重要,大部分教師(70%)認為當前迫切需要接受繼續教育。 對幼兒園教師已有的培訓經歷進行調查發現,在接受本次「國培」前,約有三分之一的教師(32%)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約有三分之二的教師(62%)沒有參加過省級以上的培訓。這些教師參加過的培訓級別以縣級為主。 當前,園本培訓和園本教研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兩種重要途徑。調查發現,園本培訓採用的首要方式為團隊研討(54%),其次為個人自修(36%)和專題講座(20%)。園本教研的內容主要是教育觀念(76%)和課程開發(60%),其次為教育評價(48%)和教學策略(40%)。 2.幼兒園教師的素質結構期望與現狀 調查發現,60%的教師認為教師的素質突出表現在職業道德方面,其次為創新能力(14%)、教學水平(12%)和終身學習能力(12%),僅有2%的教師認為科研能力也比較重要。調查表明,廣大幼兒園教師認為專業理念與師德是幼兒園教師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這與《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試行)》基本理念中的「師德為先」的要求具有一致性。 對幼兒園教師專業知識現狀所作的調查表明,幼兒園教師目前最為欠缺的知識是現代教育技術和有關課程整合應用的知識(50%),其次是教師專業發展知識(36%),再次是教學專業知識(34%)、兒童發展知識(22%)和通識性人文知識(14%)。
H. 幼兒園整合課程的讓孩子獲取哪些知識
合課程目標要堅持發展性 請看一例:在繪畫活動「小鴨」教學過程中,某教師一改以往先講解示範繪畫步驟、後讓幼兒模仿的枯燥教學方法,而是為每個孩子提供了一個可以活動的小鴨紙板玩具。結果,孩子們一接過就很有興趣的和它玩了起來,轉轉「小鴨」的頭,動動「小鴨」的翅膀,擺擺「小鴨」的腿,每個孩子都玩得非常帶勁,有時還發出歡快的笑聲。孩子們一邊玩,一邊用桌上的各種圓片粘貼小鴨,這位老師看了情不自禁地問:「你的小鴨在干什麼」?孩子們爭著回答:「我的小鴨在看天上的雲」; 「我的小鴨在低著頭找小魚吃」;「鴨媽媽不見了,小鴨回頭找媽媽喲」;「我的小鴨和你們都不一樣,他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這位教師趁熱打鐵: 「小鴨怎麼會做各種動作」?「轉小鴨的頭,嘴巴朝哪兒,小鴨就能看到哪兒了」。孩子們通過擺弄探索,經過了一個試驗過程後,輕松地在紙上畫出各種動態的小鴨了。這個活動中,孩子自始至終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學得輕松又自然,他們的作品充分表現了各自的創造和想像,是孩子們自己的畫。 的確,幼兒園課程是為幼兒的發展而存在的,而不是為系統知識的傳授而存在。幼兒園的課程關注的不是應教給幼兒哪些知識,而是幼兒發展的任務是什麼,或者說幼兒應在哪些方面得到發展。過去我們過分強調分科或分領域的教育,往往導致教師只注意某一學科或領域的教育價值。如:在數學課或語言課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只注重幼兒的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對活動中出現的人際交往問題或幼兒感興趣的自然現象或社會性的問題卻往往會被忽視,這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幼兒發展的整合是幼兒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是其他各項整合的出發點和歸宿。幼兒教育整合中的工具性目標、認知性目標與情意性目標的制定都應該關注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