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家庭教育知識講座
家庭文化及成員的職業、經濟條件、信息、自身教育水平及觀念、家庭成員和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家長對幼兒的具體指導、教養方式...家長參與到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幼兒園對教育資源的積極利用,是幼兒園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積極貢獻者也是為幼兒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首先,我們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等多渠道的宣傳,讓家長認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認識到自己本身對於幼兒來說就是一大教育資源,...
❷ 如何指導家長學習使用《指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說明」部分明確指出,制定《指南》的一個目的是「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幼兒園教師不僅自身要學習和理解《指南》,也要幫助和指導家長學習和理解《指南》,提升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
一、專業解讀,闡釋理念
1.專家引領。幫助家長整體把握《指南》精神
《指南》一頒布,就有家長來向教師了解其具體內容,還有家長自己從網上下載了來學習。這說明有些家長很關注幼教方面的信息,也渴望獲得一些專業資訊來指導他們科學育兒。當然,更多的家長不知道也不太關注《指南》,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在育兒方面不需要科學的引領。鑒於此,我們給全園每個孩子的家長發了一份《指南》文本,以便於家長學習、理解與運用。不僅如此,我們還請來了參與《指南》制定的南京師范大學孔起英教授,給全體家長做了一次講座。專家逐章、逐條地分析《指南》的內容,還舉了很多實例,家長們發現《指南》和自己的育兒實踐結合緊密,因此都聽得非常專注。
講座之後,我們組織了交流會,有的家長寫的學習體會比較深刻。比如,一位家長寫道:「對孩子的教育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時的生活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可塑性強,好模仿,因此,家長的言傳身教很重要。生活中要多給孩子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這些直接經驗是他們今後學習的基礎……」
2.現場觀摩,幫助家長發現問題,找准目標
在聆聽專家解讀後,我們發現家長的觀念有了明顯轉變。然而我們知道,道理往往容易懂,一旦遇到實際問題,有的家長又把握不好了。因此,我們專門組織了一次全園性的針對家長的教學觀摩活動,以幫助家長真正認識和理解「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我們向小班、中班、大班家長分別展示了科學活動「報紙發聲」、音樂活動「包餃子」、美術活動「自製拼圖」等。我們設計了一份觀察記錄表,提示家長哪些內容需要重點觀察,同時提出一些問題引發家長思考,引導家長帶著問題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
以中班音樂活動「包餃子」為例。首先,我們在「三八」節請媽媽們來園跟孩子一起包餃子。孩子參與了全過程,觀察怎樣和面,怎樣擀餃子皮,怎樣放餡包好。餃子下到鍋里,孩子又觀察到水煮開之後餃子在翻騰,還觀察到一勺冷水澆下去後餃子一下子不動了,而後慢慢又翻騰起來的那種狀態……這個活動之後,到四月初,我們組織了音樂活動「包餃子」,讓幼兒通過分角色表演和律動來表現「包餃子」主題:每個幼兒先扮演包餃子的人,表演和面、擀餃子皮等動作,然後自己變成餃子跳進「鍋」里翻騰。然而,在活動過程中家長發現不同孩子的表現有很大差異。有的家長十分困惑:為什麼別的孩子能大膽地用身體各個部分去表現在沸水中翻騰的餃子,而我的孩子卻始終游離於活動之外呢?
活動結束後,我們組織家長和專家、教師們共同研討,深入分析幼兒的學習特點,反思幼兒行為背後的原因。家長明白了,有的孩子在包餃子活動那天沒來,有的平時生活中從沒看到過包餃子、煮餃子,也有的可能在那次包餃子活動中沒有仔細觀察。由於缺乏經驗的鋪墊,孩子就沒法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和創造了。家長們認識到:孩子只有有了生活經驗,知道餃子是什麼樣的,放進鍋里會怎樣,煮開時會怎樣,等等,才能大膽地表現和創造。許多家長感慨道:「原以為看書、做算術、彈鋼琴等才是學習,想不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都是孩子學習的內容。」
教學觀摩活動讓家長看到了幼兒園是如何貫徹《指南》理念並將其運用於日常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中的,為他們在家庭中實施教育作了示範引領。
二、跟進指導,深化理解
家長不可能僅僅通過一次講座、一次現場觀摩、一次討論學習就完全領會《指南》精神,將其轉化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實際行動,轉化為科學的教育行為。家長通過初步學習有了運用《指南》的意識,並努力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實踐,但在落實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許多具體問題,需要教師幫助他們深入解讀,針對他們的問題和困惑來跟進指導,不斷深化其對《指南》核心價值的理解。
1.引導家長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
教師要主動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發展上的「短板」,並調整教育重點,促進孩子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例如,大班幼兒優優在數學、語言等方面已經發展得很好了,但家長依然擔心他上小學後跟不上,還給他報名去上園外的各種幼小銜接班。教師認為,優優在很多知識的學習上已遠遠超越同齡孩子,但其人際交往能力相對薄弱,對此,家長卻沒能意識到。
於是,教師主動約優優的家長來園談話,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發展相對薄弱的方面。教師告訴家長:做好幼小銜接不僅僅要做好知識上的銜接,還要做好社會性發展方面的銜接。社會性方面的發展能促進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根據教師的觀察,優優相對薄弱的恰恰就是社會性方面。班上小朋友都不太願意跟他一起玩,對此家長應引起重視。因為孩子上了小學更多是和同伴在一起玩,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於孩子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沒有同伴,孩子會感到很孤獨,這會影響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教師建議家長回去多觀察孩子,尤其要把孩子放到同伴群體中去觀察,可以根據《指南》中的各領域目標對孩子各方面發展情況作個診斷。發現自己孩子的「短板」在哪裡。
沒過多久,家長主動來和教師交流了:「老師,您說得很對。我回去後,一方面認真學習《指南》,另一方面觀察孩子與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問題。我發現他常常說其他小朋友傻,不尊重他們。比方說,他會主動給小朋友講他喜歡的『三國』故事,可要是小朋友表示不知道他說的故事或人物時,他就說:『你是傻子,我不和你玩了。』幾次下來,他不願意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小朋友們也都不喜歡和他玩了。這段時間,我天天和他講『要和小朋友好好相處』,可是一點用都沒有。老師,你有什麼好辦法嗎?」教師說:「《指南》的社會領域有一條教育建議:『引導幼兒學慣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差異。如,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可以相互學習。』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發現『別人知道的事兒我不知道』的情況也是有的。比如,可以當著他的面問問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有什麼特長。請學彈琴的說說彈琴的事兒,請喜歡汽車的講講他知道的關於汽車的事兒……要讓孩子意識到人各有所長,只有尊重他人,才能有朋友。」
一段時間後,家長開心地趕來告訴教師:「昨天優優自己說『人各有所長』了。他開始認識到別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會認真聽其他小朋友說話了……」
2.引導家長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
有的家長沒有正確認識《指南》的作用,將《指南》中列出的目標一條一條地對照著去考核孩子,一旦發現孩子達不到「標准",就異常焦慮。
例如,中班幼兒小小的家長看到《指南》「健康」領域中4~5歲女孩的身高參考標准為99.9~11
8.9厘米,他想:糟了,小小才98厘米,豈不是不正常了嗎?家長的焦慮也傳遞給了孩子。造成小小對「身高」的話題異常敏感,一聽見教師對別的孩子說「呀,你長高了」,她就把頭低下去。這個心病甚至影響到了她語言及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
教師了解情況後就對家長進行了心理疏導:「兒童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是非常大的。我認識的一個孩子在幼兒園、小學期間個子一直不高,結果上了初中以後,他一下長到了一米八。這就說明每個人的生長期是不一樣的。即便孩子的身高會受到父母遺傳因素的影響,但只要營養充足、多運動,孩子還是會長得比預期要好的。」教師還咨詢了兒童保健方面的專家,獲取了一些專業知識:「小小這一年中長高了6厘米。這個階段只要孩子每年增長達到5厘米,就是正常的。」這么一說,家長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
又如,中班幼兒樂樂的家長學習了《指南》後,覺得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很重要,就對照《指南》的語言領域目標一條一條實踐。她發現其他幾條要求孩子都能做到,唯獨「能基本完整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經歷的事情」這一條做不到。她著急地來和教師交流、探討:「我每天都要他講幼兒園里的事情,或者講我們一起外出時經歷的事情。原本他雖然講不完整,也講不連貫,但還是願意講的。現在我要求他講完整,他反而一講話就結巴了,還一直嚷著『煩死了』,不願意跟我說話了。」
教師聽了家長的表述,首先指出了她方法上的不妥之處:「要讓孩子自覺自願地講述才行。像你這樣每天去問他,凡事都讓他講,而且要求他講完整,還不把孩子講述的慾望和激情都扼殺了?」接下來教師重點跟家長探討如何看待《指南》中列出的各年齡段目標及其典型表現的問題:「雖然《指南》是經過內容效度和年齡效度檢驗的,但也只表明這些要求大部分幼兒是可以達到的,並不代表每個幼兒都必須達成。《指南》中所提供的幼兒學習與發展目標和典型表現是家長和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參照,但不是評價和衡量幼兒發展快與慢、好與差的『標尺』。每個幼兒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都是不同的,我們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同時,教師告訴家長:「《指南》中的目標是指到該年齡段末期幼兒可以達到的發展水平,您孩子現在才剛滿4歲,不要著急,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壓力的。」家長仍有顧慮:「可是,我看到同班的孩子佳佳和他一樣大,卻已經能講述得較完整了,我就著急了呀!」教師說:「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孩子發展的各個方面不是一致勻速前進、全面開花的。有的孩子可能動作能力發展遠遠好於其他孩子,有的孩子可能語言能力發展得更好,而樂樂對所有科學現象都很感興趣,很願意探究。這點在班上很突出呀!你看,樂樂其他方面的目標都超前達到了。唯獨連貫表述的能力發展得緩慢些,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給他一點時間,耐心地等待他的成長,而不是急於求成、拔苗助長呢?」
3.引導家長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
有的家長看到文本怎樣寫就依樣畫葫蘆,照搬照做,不會根據孩子的特點和發展水平作靈活的調整。這樣在做的時候必然會產生很多問題。
例如,《指南》社會領域的「人際交往」子領域中有一條教育建議:「邀請小朋友到家裡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樂。」冬冬的家長看了之後想:「我家冬冬不喜歡和小朋友玩,這下我有辦法了,我這就去把小朋友請到家裡來。」她請了一群小朋友到家裡去玩,結果那天家裡鬧得雞犬不寧。她就來跟老師抱怨:「《指南》上面寫著,『邀請小朋友到家裡玩』,可是家裡來這么多小朋友我真沒辦法招架了。而且,冬冬好像更不願意和小朋友玩了。那天因為小朋友搶他的東西,兩個人還打起來了。老師,這怎麼辦?這個方法不靈嘛!《指南》是不是寫錯了?」
教師就幫她分析原因:「剛開始,不能一下子請太多小朋友,因為從冬冬的角度考慮,他本來就不善於和別的孩子在一起玩,缺乏人際交往的興趣和策略,你一下子請了那麼多小朋友來,他招架不住,效果適得其反。同時,你邀請的那些小朋友的人際交往水平也有高低,他們之間也會產生矛盾沖突,這樣的陣勢還不把冬冬給嚇著了嗎?較為合適的方法是:一開始先邀請一個小朋友.最好是比冬冬年齡稍大一點的,能夠關心、謙讓的小朋友。等冬冬開始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同伴交往經驗豐富一些了,也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技巧以後,再逐步增加人數,增加交往難度。慢慢地還可以邀請一些跟冬冬性格反差較大的、比較強勢的孩子,並和冬冬討論:這孩子一來就搶東西,你要怎樣做才能和他友好相處?怎麼讓他既跟你玩又聽你的話……」家長感嘆:「原來『邀請同伴』還有這么多學問在裡面啊!」
4.引導家長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
教師要引導家長長遠地來看待孩子的發展,重視孩子學習品質的培養。
例如,小班幼兒文文的家長看了《指南》藝術領域的一條教育建議「要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後很受啟發,就在家專門開辟了一面繪畫牆,准備了很多材料,讓孩子想畫就畫。但問題接踵而來。由於小班幼兒是動作思維,文文通常是拿到紙就畫,對紙張不加選擇,也不會考慮構圖問題。家長拿到畫一看,覺得畫得很好,但當她發現文文畫在了一張廢紙上時,就要求文文在干凈的紙上重畫一幅。文文說「我不要畫了」,家長卻非要他畫,還規定不畫完不準吃飯,就這樣,家長和孩子較上了勁。
家長來找教師交流,教師幫家長分析:小班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興趣持續時間也短,在他畫完之後再讓他去修改,他通常是不樂意的。如果實在很想把孩子的畫展示出來,可以把畫剪下來,再貼到一張好的紙上去,就像裱畫一樣。這樣,既鼓勵了孩子,也進一步激發了孩子畫畫的興趣。總之,家長應該持續激發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削弱甚至扼殺它。家長說:「哦,還是老師辦法多,原來還可以這樣把孩子的作品保留下來。」
接著,教師又進行重點引導:其實裱不裱都沒關系,因為孩子樂於創造、大膽表現才是我們最看重的。我們並不要求家裡的作品牆像藝術館那樣美觀、典雅,所以家長不要在孩子的作品漂亮與否、完美與否上過於較真。家長最應關注的是孩子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的學習品質。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像和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是孩子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
接下來教師具體指導家長怎麼去觀察孩子。比如,觀察孩子喜歡畫什麼、怎麼畫,在畫的過程中有無計劃性——是一拿到紙就開始畫還是先構思一下再畫,專注度如何——是否容易受外界聲音等干擾,創造性怎樣——是喜歡照著書模仿還是願意大膽地按照自己的觀察和想像來畫,堅持性和自己努力解決問題的水平又怎樣——繪畫過程中若遇到困難是自己想辦法解決還是輕易放棄……至此,家長才徹底明白了。
從上面這些案例可以看出,由於家長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及經驗不足,他們在對照《指南》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很多問題,或許是理解有偏差,或許是沒有具體、有效的策略,又或許是看不到自身理念或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一定要通過觀察孩子、和家長交流等方式發現其中的問題,並持續跟進指導。這樣的指導更具有針對性,比起把家長集中起來統一宣講的效果要好得多,因為這時家長有需求了,就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對《指南》的認識和理解也會比較深刻。當然,這也給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上述案例中的教師在指導家長時,是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給了他們支持,讓他們可以給家長提供專業的意見。
❸ 幼兒園家長學校培訓講座《如何做現代合格的父母》
幼兒園的教育不僅僅是面向孩子們,更應對家長們進行有關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幫助與支持,家園共育便是教育的最佳途徑。許園長通過許多國內外生動的學校及家庭教育實例,讓家長力求透過孩子的視角解讀家庭關系,認識孩子。培訓內容有: 一、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 三、國外的幼兒教育; 四、現代...合格家長的十要素; 通過此次的家長學校培訓,給幼兒家長很大的觸動,不僅使家長了解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而且拉近了家長和幼兒園的距離,同時也為家長和老師之間搭建了有效的溝通平台,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可。
❹ 幼兒園教師如何指導家長開展教育工作
幼兒園老師如何正確引導家庭教育
微文關注
2016年12月07日
為了更好地整合學校及家庭的教育資源,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使每一個孩子得到健康和諧地發展。2016年12月3日下午,中國網小記者菏澤運營中心與菏澤牡丹區學前教育研究會共同舉辦了「幼兒園特色發展研討會」,並邀請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研究員、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九三學社委員李傳江老師做了題為《幼兒園老師如何正確引導家庭教育》的專題講座。
李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述了幼兒園學生的成長、學習與認知基本原理,講述了「做人」——幼兒教育首要目標;兒童發展的三大重點——健康、習慣、均衡;重點講解老師、家長與孩子正確的溝通方式、當前教育誤區等問題,圍繞如何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等方面。
講座中重點強調了老師如何正確引導家長做優秀的父母,如何引領孩子的成長,如何通過家庭教育讓孩子更加卓越,在親子關系中共同體驗和諧與共生,讓父母活出真實的自我,讓孩子成為獨特的自己。同時,李老師還通過一些家校合作,成功操作的案例,例如用好微信群、QQ群、家長會等平台傳遞家庭教育新知識,使家長和老師同頻共育孩子。特別強調出一點,告訴家長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必須依靠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緊密配合。講座最後分別從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著重強調了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等現象)、培養學習能力等方面,講述了自己的經驗和做法;同時講出家庭教育講座的目的是使家庭關系、親子關系更加和諧,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次講座過程以風趣生動的語言、鮮活典型的案例、真切深刻的體會,教給各位老師如何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建立平等互助的家庭教育評價體系,克服急躁、暴力的情緒與孩子平等交流,並結合多年積累的經驗和典型案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和講解。
整場講座輕鬆柔和,以情寓理,語氣親切友好,感情真誠。他的話語讓與會園長及老師們如坐春風,如沐春雨,如逢甘霖。持續二個半小時的講座,秩序井然,與會者認真聆聽,收獲頗豐,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強,深受幼兒園長及老師好評。
❺ 幼兒園如何向家長宣傳《指南》
通過幼兒節目演出,講座,宣傳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