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計劃2019與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計劃範本合集
幼師專業工作環境非常好,工作輕松,不繁瑣,而且接觸到的人專比較純粹,現在屬很多中專學校開設的幼師專業都是定向專業,畢業之後直接分到幼兒園上班,解決了學生畢業就失業的問題,而且現在的幼師專業學習的課程也非常多,比如舞蹈,形體,繪畫,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蒙氏教學法等等,除了每天給孩子們上課,還可以開設興趣班,止癢的話,幼師的工作工資也很高。
② 蒙台梭利教師證都是培訓什麼內容
凡是加入全國統考的地區,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內容分別是:
幼兒園: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
小學: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中學: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的
望您採納!
③ 幼兒教師培訓的意義
幼師專業工作環境非常好,工作輕松,不繁瑣,而且接觸到的人比較純粹,現在很多中專學校開內設的幼師專業容都是定向專業,畢業之後直接分到幼兒園上班,解決了學生畢業就失業的問題,而且現在的幼師專業學習的課程也非常多,比如舞蹈,形體,繪畫,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蒙氏教學法等等,除了每天給孩子們上課,還可以開設興趣班,止癢的話,幼師的工作工資也很高。
④ 在幼兒園怎麼開展蒙氏教學
據我的經驗,你需要先到專業的蒙氏教育機構進行培訓,然後才能在幼兒園里開展教學。也可以說,第一階段,你需要對幼兒園的教師隊伍進行培訓,因為他們既是蒙氏教學的實施者,也是蒙氏教學的宣傳者。他們認可了,才會教好學生,學生被教好了才會有效果,從而獲得家長的認可,從而可以更大地推廣。 如果你已經完成了先期的...教師隊伍的培訓,那麼,接下來,就是大張旗鼓的宣傳,包括學校的標語、掛圖、印刷資料(宣傳冊)等,要在學校的教師會議上專門提出蒙氏教育項目,並且要定期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和分析。 注意,開展任何教學項目都是需要團隊,需要專業隊伍,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堅持和改善的。加油吧!
⑤ 幼師青蒙數學培訓心得
1
教師要以學生為本
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成長,為了他們更好的學習,所以無論在教學中還是開展一些活動,都首先考慮到的是孩子們的需求、興趣、愛好等方面。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體作用,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教學的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小學生活潑學習,健康快樂的成長。
2
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熱愛工作的心,才能再去熱愛孩子們,對待孩子們要細心、有耐心、有熱心、有信心。及時了解孩子們的需求,如果孩子們表現良好,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如果孩子們犯了錯誤,及時耐心的給予指正和引導。這就要求老師對待工作要有一定的責任心,教師對孩子一句話或者一個小小的動作,有可能改變他們的行為習慣,有可能對他們的一生都有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樹立好一個良好的榜樣!
3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要想提高自身的業務,教師首先要不斷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水平一定要過硬,所以課前一定要研讀教材,根據新課程標准制定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每一堂課的設置,不僅要讓學生在趣味快樂的過程去學習,更多的教師要起到一個引領主導的作用,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對一堂課有所收獲,所以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每一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完成後,及時的去反思本節課,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優點,不斷的去探索、反思。相信經過不懈的努力,一定會對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4
教師要做到終身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首先得學習自己學科的知識,其次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心理活動是不一樣的,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得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動態,根據孩子們的學習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這樣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最後我們要不斷向他人學習,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再揚長避短,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聽課,學習他們如何處理以及整合教材,應用到自己的課程中,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5
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在提高自己專業水平的同時,要有一定的創新,在這個信息網路足夠發達的今天,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要想走在教育的前沿,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有創新的意識和思想,然後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不斷談搜,不斷創新,不斷提高。
⑥ 蒙氏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應如何自我成長
蒙台梭利教師的成長之路
成為一名真正的蒙台梭利教師,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成長之路;
唯有不斷的自我學習、反省與鞭策,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心靈升華。
與孩子長期相處的蒙台梭利教師都知道,必須研讀許多與孩子相關的知識領域,才能了解孩子的成長歷程,發展和掌握幼兒的現況,引導著他們的未來。愈深入探究幼兒的發展,就愈能滿足幼兒的需求,及時解讀他們的所作所為,營造出和諧的教室氛圍。
現已是蒙台梭利教師或即將走上蒙台梭利教師崗位的工作者,對自己的蒙台梭利教師成長之路是否感到茫然?要成為一位蒙台梭利教師是一條漫長的成長之路,不管是已在道路上 斬荊披棘行走的人;或是走走停停,如墜濃霧之中的人;甚至行走多年認為已經領悟到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人。
每個學習領域都有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有需要突破的學習 瓶頸。蒙台梭利教師應經常反觀自己在蒙台梭利教師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困境是什麼?甚至當自己遇到障礙而舉棋不定時,是否要放棄當初信誓旦旦所追求的理想? 還是尋求外援?或向蒙台梭利教育的資深人士請教解惑?而已經在蒙台梭利教學領域深入多年的資深教師,更要思考自己是否仍在原地踏步?或是能從過去的學習歷程 中,將自我體現的經驗,作為輔導後來者的資源,讓這些對孩子有充滿愛意、胸懷理想的教師,有很好的咨詢依託。
蒙台梭利教育理論是一門復雜的課程,它賦予教師許多的責任,去支持、滋潤和啟發孩子的成長。為了達到此目標,教師需要不斷的實踐和學習,並認為個人的成長是 永無止境的。一位熟練的蒙台梭利教師能應用許多不同的方法去滿足孩子的個別需求,同時也要讓兒童之家或幼兒園的管理者及家長一起來關心孩子的問題。蒙台梭利教師需 要運用很多技巧,遇到不可預料的情況發生時,也會隨著需要改變方式。而這些技巧是如何發展出來的?經過什麼樣的過程,才能使教師具有經驗?如何引導和支持 初學者,尤其在他們預備當蒙台梭利教師的期間,需要在不同的領域展現不同的能力。學習有關「教」與實踐「教」是不同的,研究這樣的技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個復雜且個別的學習過程是如何產生的?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布盧姆的分類學,在1984年創造了一個學習模式(見圖一),說明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長 障礙,而且每個成長階段都環環相扣,下一個階段必須建立在上一個階段中,整理理論以知識為基礎,且具有階段性的學習模式。這個理論提出了一項驚人的想法 ----學習不是直線性的,而是向上來回移動的過程。皮亞傑曾提出:當一個新資訊產生時,會造成學習的不平衡,接著,調試或同化會接踵而至,新的思想在往 前推進時,我們會回到舊經驗做整合後,再產生新的認知。如同胃部消化食物,產生新的營養素,再供給身體各器官。蒙台梭利教學理論涵蓋不同知識領域,也有不 同的層次人,所以每位蒙特梭利教師都有不同階段的領悟。
第一階段:知識的獲取
剛進入蒙台梭利教學領域的初學者,通常是以灌輸性、記憶性的方式記取授課內容,機械化的照單全收。由於處於知識的啟蒙期,比較沒有實際的教學經驗,僅止於知 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教師通常會學習到兒童的身心發展、蒙特梭利教育哲學、教育示範、環境設計、觀察記錄等知識,他們用心預備,想要去 「教」孩子,以實現想要成為蒙特梭利教師的願望,但還未能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他們想要「學什麼?」
第二階段:理解
理解是比知識更復雜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每項學習的說明是必須的,如同應用題要經過理解才能做出有效性的回答。為了溯本求源、研究學問、探討問題,因 此收集資訊、增加知識是很需要的,也因溫故而知新,使得現階段與前階段交錯在一起。這時期的教師會觀察孩子在教室里的狀況,去思考「為什麼?」而頻頻尋求 解釋之道。
第三階段:應用
應用是將獲得的知識及個人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開始應用在工作上。然而所學還只是一種「方法」,固定式的應用先前所理解的模式,稱之為「這是我所學習的模式」。而當應用的過程遇到盲點時,又會回到理解的階段去尋求突破,如此反反復復的過程,又為下一個階段學習打基礎。
第四階段:分析
透過分析將觀念解析成各個不同的部分,而每個部分的特質,及部分與整體的關聯性是什麼,都需要經過思考才能架構出一種組織,這種分析能力能讓你更明白彼此 間的關系。蒙特梭利教師從應用所學到考慮孩子的個別需要,必須時時修正方法,有時方法不是上課所學的,而是自己思考出來的。每一年,要依個人能力設計新的 學習活動,不斷開發新的領域,但又不脫離蒙特梭利教學領域,這時再進修或咨詢賢達者,就變得很重要了。此時並沒有一定的標准,因此會讓人無所適從,但當你 度過這個時期,你又會產生新的信心,突破心理障礙,真正看到孩子是什麼,會為孩子的個別需求去研究探索,去思考「孩子要什麼?」,而不是「我想教什麼?」 在這階段你必須經常閱讀與蒙特梭利教育相關的書籍,你會比較滿意書中意 思,但不要自得意滿,而停止往更高的學習境界前進。
第五階段:統合
在此階段,許多先前經驗被組織成一個系統,皮亞傑說「一個孩子想要了解某些事情,他必須要建構自己,還必須再創造自己。」這種說法也適用處於這階段的蒙特 梭利教師。為了了解系統里的互動關系,教師要創造自我意識,每位蒙特梭利教師都必須找出自己的典範,以蒙特梭利的哲學精神去支持自己的典範,營造與孩子互 動關系與方式。
第六階段:評估
評估能力有賴前面各階段做基礎,這也是一種學習過程,而資訊獲得的有效性更能幫助評估。
結束語
成為蒙台梭利教師是一個復雜、個別化且循序漸進的過程。布盧姆的分類學提供了一個長期性的工作,要不斷的充實知識,自我鞭策,才能提升各項能力,增進自信,達成蒙台梭利教師自我實現的心靈升華。
⑦ 什麼是蒙台梭利教師生活常規
一、 蒙式教育的十大特點:
1、以兒童為中心。 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以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讓兒童自發的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0- 6歲的幼兒在特定的時期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順著敏感期學習,該特性即可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導師的角色。 一般稱蒙氏教師為啟導員。他必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於孩子的發展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適時、適性地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蒙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透過環境的設計、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構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蒙氏教育要求教師根據兒童發展的進程,對不同特點的兒童進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齡教育。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齡層的模仿對象,而較大的孩子則可以從幫助年幼的兒童中增強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豐富,但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過這些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屏除單一獎懲制度。蒙氏教學尊重兒童,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式的教學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內在需求,讓孩子適時、適性的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形式,彰顯出孩子內在的心智發展水平。
二、自由—蒙式教育法的基礎。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稱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為基礎的教育法」,又被稱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內涵,是了解蒙式教育法本質的前提。
(1)、關於自由。蒙台梭利認為,自由是兒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約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強制與壓抑的情況,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愛的活動。生命力的自發性受到壓抑的孩子絕不會展現他們的原來本性,就像被大頭針釘住了翅膀的蝴蝶標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質。這樣教師就無法觀察到孩子的實際情形。因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孩子,先要給孩子自由,促進他們自發性地表現自己,然後加以觀察、研究。
這里所謂的給孩子自由,不同於放縱或無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說:「讓孩子學會辨別是非,知道什麼是不應當的行為。如任性、無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礙團體的活動,都要受到嚴厲的禁止,逐漸加以根絕。必須耐心地輔導他們,這是維持紀律的基本原則。」事實上,放縱孩子絕對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關於紀律。蒙台梭利認為紀律是一種積極的狀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之上的。一個人如像啞巴那樣的安靜,像癱瘓的人那樣的一動不動,不能算是有紀律的。積極的紀律包括一種高尚的教育原則,它和由強制而產生的「不動」是完全不同的。
她說:紀律的培養不能靠宣傳和說教,也不能靠指責錯誤,而是在自然的活動中發展起來。重要的是使兒童在活動中理解紀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體的規則,區別對和錯。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一個有紀律的人應當是主動的,在需要遵守規則時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於別人。在蒙台梭利學校的活動室內,允許兒童自由地活動、交談、交換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移動桌椅。在教室里的兒童有目的、自願的活動,每個人忙於做自己的工作,安靜地走來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並不會造成混亂。因為他們懂得安靜和有秩序是必要的,並且知道有些活動是被禁止的。兒童在這種環境中逐漸成長,自然會注意自己的行動。長此下去,就會養成守紀律的好習慣。
三、環境教育兒童
蒙台梭利十分重視環境,她說:「在我們的學校中,環境教育兒童。」並認為環境是重要的保育內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許多方面亦由環境決定。兒童需要適當的環境才能正常地發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數兒童在一般情況下並不是生活在適當的環境中。兒童天性親近自然,但是,伴隨著文明的發展,自然卻距離兒童越來越遠了。他們居住在以成人為本位的世界中,身邊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其規格、重量及形態都是不完全相適宜的,難於隨心所欲地操作。「有準備的環境 」是為了讓精神處於胚胎狀態的兒童能夠順利成長,將秩序與智慧等精神食糧的環境預備好。對六歲以前的兒童而言,成人的環境與兒童的環境在大小及步調上相差懸殊。因此兒童在活動時須時時依賴成人協助。但是,兒童一直依賴成人的協助便無法完成應有的成長,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鍛煉自己。如果沒有理想的環境,兒童就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能力,這樣永遠無法脫離成人而獨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據兒童六歲以前的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創設一個以兒童為本位的環境,讓兒童自己生活。這個環境是「有準備的環境」。其意義並不僅是環境,而且是兒童不久將要面臨未來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它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1)、充分發揮兒童的節奏與步調。兒童與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異懸殊,成人在一小時內的認知和感覺與兒童所經驗到的截然不同。兒童以其特有的步調感知世界,獲得很多成人無法想像的事情。兒童特有的節奏已成為他們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復雜、多變的文化環境中生存時,必須愈加保護兒童特有的「節奏或步調」所需的環境。
(2)、給兒童安全感。人類的孩子比其他動物的成熟來得遲,因此他們更需要庇護。當孩子的身體感到危險時,用溫柔、鼓勵的眼神關愛孩子,才能使他們自由、奔放地行動。
(3)、可自由活動的場所和用具。兒童必須依靠運動來表現其人格。尤其是他們的內心,一定要與運動相結合,才能夠充分獲得發展。因此,需要讓兒童持續接觸東西—收集、分解、移動、轉動、變換位置等可自由活動的用具和場所。
(4)、美。美對兒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兒童最初的活動欲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兒童周圍的物品,不論顏色、光澤、形狀都必須具有美的感覺。
(5)、必要的限制。兒童的周圍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動的東西。太多的東西反而使兒童的精神散亂迷惑,不知該選擇何種教材或從事何種活動。以至不能將精神集中在對象物上。為避免兒童做不必要的活動,而導致精神疲憊、散漫,教材及活動必須有某種程度的限制。
(6)、秩序。兒童的秩序感以兩歲為高峰,其後的數年間,兒童的秩序是極特殊的。這個時期秩序感與兒童的關系就像魚和水、房子與地基。事實上,兒童會以秩序感為中心,運用智慧進行區分、類比的操作,將周圍的事物加以內化。要是沒有秩序的話,一切事物將產生混亂,兒童會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須存在於有準備的環境中的每一部分。
(7)、與整個文化有連貫性。 所謂「秩序存在於有準備的環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著秩序應包含於拓展兒童智慧的教材中。 這種秩序可使兒童朝真實且正確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兒童能真正認真的去進行「真實的生活」。能夠獨立專注於自已世界內活動的兒童,才能真正在下一個階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動。而秩序應表現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與成人的文化世界相連貫。
四、蒙式教育的五大教育內容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動作訓練、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照顧他人、社交行為。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和自信心。
感官教育:通過對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的訓練,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分類能力和注意力。
數學教育:培養幼兒初步的數量概念、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
語言教育:通過對聽覺、口語、視覺、語音、文字和閱讀練習,培養幼兒聽、說、認、讀和書寫能力。
科學文化教育:包括自然、地理、歷史、科學、音樂、美術。通過讓幼兒學習民族文化,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五、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時,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盡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也不顯著。如何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長,正是成人的職責。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尋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
2、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每個孩子敏感期的出現並不完全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徵。
3、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當成人觀察到孩子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為孩子准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4、鼓勵孩子自由探索。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和嘗試。
5、適時協助而不幹預。當孩子熱衷於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預。但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實際上,蒙班側重的是常規行為習慣和數概念的培養,通過讓孩子自己操作教具,讓孩子通過嘗試錯誤,既自己動手操作,來得到自我提高。教師在班中主要是觀察引導,我覺得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多接觸是有好處的,特別是3-4歲間,但蒙班對孩子的想像力和個性上的培養不是很多,另外,蒙式教育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它的教具幾乎全是進口的
二、常規的培養
幼兒園的常規是幼兒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經常使用的標准、法規或習慣。蒙台梭利教室中的常規並不是要老師訂定一條條讓孩子遵守的規矩,而是教室里要運作順暢,必須讓老師與孩子都相當清楚的教室使用方式。 有了良好的生活常規不但教室容易正常運作,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對環境產生信任感與安全感。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我讓幼兒參與討論教室中常規的訂定,並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如希望孩子坐在椅子上或工作墊時把腳收回,就要讓孩子先了解到:如果把腳伸出很可能會把過路的幼兒絆倒受傷,同時坐姿也不文明。 再如讓幼兒自由選擇工作時首先要培養收拾歸位的習慣。在孩子對新環境有所 了解熟悉後通過示範指導等方式,讓幼兒掌握工作取放的方法和收拾歸位的方法,並且通過幼兒間的互相交流學習達到每個人都會操作的目的。 在讓幼兒有參與感後,也要讓幼兒真正了解常規的意義,自然而然地認同教室常規並且能夠切實遵守。如果孩子不遵守常規時,老師的做法是首先思考是什麼原因讓孩子無法遵守常規,如教室里常出現收工作後有人忘記將工作毯捲起的現象,經多次觀察分析最終找到原因-----幼兒急於做收工作後的看電視或戶外活動等事情而導致忘收工作毯,於是便把這一環節插入了收工作時由值日生等待最後一名幼兒開始新一項工作的想法,實施後果然收效顯著。 同時執行常規時,教師要用正面引導語言,如告訴幼兒「在教室里不許大聲喊叫」,不如告訴孩子「在教室裡面都要小聲交談,以免影響別人」。
、教師的角色:蒙台梭利主張3—7歲的幼兒的教育不是以填鴨式的灌輸知識為主,兒童在教師的指導、關心、鼓勵啟發誘導和幫助下致至於自我活動,從活動中獲得實際知識和教育,從而促進兒童身心的協調發展。 蒙台梭利教室里的教師為孩子的發展創造一個有準備的環境,讓孩子暢游其中,逐漸領會學習的樂趣,從而能主動的去探索世界,去學習和建構與自己的發展相適應的知識。「幫孩子」而不是「替」孩子,把教師的要求真正轉化為孩子的需要。
2、教師的任務
(1) 盡心維護學習環境:蒙台梭利在《幼兒的心智》一書中提到:唯有在環境的補助下,「正常化的」兒童才能在日後的發展 中顯示出我們所描繪的那些能力:自發性的紀律、持續快樂的工作、樂於助人而且同情別人。 每天在孩子入園前,我們便准備好教室的環境:教具櫃上的工作擺放整齊幼兒用品收拾妥當隨時等待著孩子來探索。唯有預備好的環境在一天的作息中順暢運作。等幼兒入園後。我們只需要靜靜的坐在那裡「幫」孩子,等待著為需要幫助的孩子服務。
(2) 適當的參與和指導:當幼兒全神貫注的工作時,我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來判定是否參與幼兒的活動,從幼兒對活動感興趣的態度上來判定是否介入幼兒的活動。 老師用喜悅的表情、愉快的聲調在孩子當中流露出愉快的心情,使孩子們喜愛老師,使自己的每一個舉動都變成對幼兒的鼓勵和關愛。對那些干擾別人的幼兒以關愛的態度來干預他的行為,他會從心裡感到驚奇,從心裡體會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順從老師的做法,久而久之便從內心形成良好的行為。
(3) 觀察和傾聽:當幼兒對教室里的某一教具感到興趣時。
我們不要以任何的方式干擾他。因為這專注的情境開始時是那麼脆弱細致,而且很容易消失,即使他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老師也要等待他的召喚,如果擅自介入他的活動中孩子便會沒有了克服困難的專心工作態度。 最好的辦法是當做小朋友不在教室里而全心的進行細致的觀察和認真的傾聽,並對觀察到的事物和現象進行紀錄以作為和家長共同做決定時的參與依據。在這過程中還要把幼兒當作是有能力的個人,同時創造一些活動鼓勵幼兒進行探索展開想像。
以上是我在網上搜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⑧ 請問幼兒園蒙氏生活區的規則以及教師怎麼樣指導幼兒蒙氏生活區
一) 學習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實質而非形式 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目的既不應該是嘩眾取寵,也不應該僅僅為了追求幼兒園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應該是服務於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服務於兒童的發展。幼兒園在考慮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時候,首先要正確解讀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其教育精髓,而非形式。比如,強調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閃光之處。它強調創設「有準備的環境」,就要求我們研究這種環境對兒童發展是否真正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如何創設環境、如何利用環境進行教育、如何在環境中指導幼兒的操作、如何評估與環境互動中的兒童,等等。相反地,不能因為專家學者推崇它或其他的幼兒園已經引進了,就不加研究地對其盲目照搬;否則,既不利於兒童發展,又會影響整個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 充分考慮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文化差異 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存在巨大的差異。中國文化推崇謙虛、內斂和含蓄,強調求同,這種文化中熏陶出來的兒童,特別恭順、聽話。西方文化崇尚思想自由、行動自由、個性張揚,兒童從出生後接觸到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動的文化。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推出蒙台梭利教育法,使兒童在具有特立獨行的個性的同時,不失其行事做人的規范,從這個意義上看,蒙台梭利教育法更適合於西方兒童的特點,也符合西方文化培養完整兒童的教育思想。但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將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照搬過來,這對我國兒童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因此我們在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時,要考慮這種文化差異,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和文化特點,對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及其操作程序加以改造,改變它束縛兒童個性發展的部分。例如,在教具材料的投放時給予兒童自由,在選擇教具和選擇操作時間上給予兒童自由,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規則上也給予兒童自由,讓兒童在操作教具的過程中,少一些思維束縛,多一些思維創新。 (三) 平民化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不需要貴族化的包裝 蒙台梭利教育法最初是為處境不利的兒童設計的,今天在我國卻演變為面向社會高收入家庭的高收費教育,這恐怕是有違蒙台梭利教育法初衷的。作為幼兒園綜合課程的一部分,或者作為幼兒園課程的補充,蒙台梭利教育法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課程模式,但是,我們不能誇大它的作用,更不能用它取代我國的幼兒園教育課程。由於蒙台梭利教育法所投放的教具較常規課程需要更多的保教人員,在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每班需多配備1~2 個保教人員,因此進入蒙台梭利教育班的孩子,除保教費之外,生均每月多收300 元左右的費用,屬合理收費。但我國幼兒園的蒙台梭利教育班,往往生均每月多收500~1 500 元, 這樣就異化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將完全平民化的教育換上了貴族化的包裝。這樣,對整個幼兒教育事業十分不利。 (四) 合理改造和應用蒙台梭利課程中的教育因素 蒙台梭利課程中的教育因素主要涉及班級編制、教育內容和教育實施等幾個方面。在班級編制方面,可採用混齡與分齡並舉的編班形式。如有的班級以年齡來劃分小、中、大班,有的班級則將3~6 歲不同年齡的幼兒混在一起,這種混齡與分齡並舉的編班方式對促進幼兒發展可起到互補作用。在教育內容方面,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除了數學、語言、科學、美術、音樂、體能等科目外,還應本著讓孩子從生活中得到經驗,從經驗中得到能力,讓能力轉化成智慧的教育理念,設計更貼近幼兒生活、新穎實用的教育內容。例如通過教具操作刺激啟發孩子智慧的感官教育;加入涉及交通安全、身體保護、性知識等內容的安全教育;通過日常生活的練習,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增強自信心、秩序感的生活教育;融合天文、地理、人文、歷史、環境等內容的文化教育以及雙語教育等。在教育實施方面,可採用不拘一格的教學方式,而不必局限於個別活動,如採取團體活動、小組活動和按照孩子個性差異進行開放式、個別化的教學活動等多種形式。
⑨ 簡述蒙台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包括哪幾個維度
蒙台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的生命力」(或稱「內在潛力」) 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蒙台梭利認為,生長是由於內在的生命潛力的發展使生命力顯現出來,生命力量是按照遺傳確定的生物學的規律發展起來的。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現,並按其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她主張不應該把兒童作為物體來對待,而應作為人來對待,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教育家、教師和父母應該仔細地觀察兒童,研究兒童,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秘密」,熱愛兒童,尊重兒童個性,在兒童自由和自發的活動中,幫助兒童實現智力的、精神的和身體的、個性的自然發展。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是建立在較少(或盡量減少)干預兒童主動(或自發性)活動的基礎上的。她的培養目標是:運用科學的方法,促進「人類的潛能」的發展,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獨立工作,並能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發展的時代潮流,保持社會文明和科學進步,成為促進人類和平的強有力的新一代。 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中系統地闡述了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進程,揭示了身體活動與心理活動、生理發展與心理發展的關系與聯系。她指出,兒童的「心理胚胎」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在它的周圍環境中吸取營養,猶如「生理胚胎」在母體的胚胎內一樣。兩者不同的是:兒童的生理器官在母體內已開始形成;「心理胚胎」則是嬰兒出生時才開始發育,這時兒童的大腦空無所有,但它有一種積極的能動的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各種事物的印象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設置一種適合兒童內在需要和興趣的、能夠誘發兒童自發學習、自動作業的環境。 (二)兒童是發展著的個體,兒童的發展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由於兒童內在生命力的驅使或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產生一種自發性活動,從而不斷地與環境交互作用而獲得經驗,積累經驗,促進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所以,兒童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不斷前進的過程,前一個階段的 充分發展是後一階段的基礎,後一階段的發展是以前各個階段充分發展的積累和延續。這種發展隨著兒童生命歲月的增長,從無意識逐步進行到有意識,從白發活動進到自由選擇性活動;但是,兒童的無意識(或下意識)的自發活動在發展進程中都始終存在著,只是生命的本能沖動在逐步減少,而心理的內在需要在逐步增加。蒙台梭利強調兒童早期的環境經驗對於以後階段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對兒童智力發展的重要意義。「特別重視豐富兒童的早期經驗,重視兒童早期教育」,是她在羅馬聖羅倫佐「兒童之家」試圖解決貧民兒童受文化剝奪問題的教育改革實驗研究中得到的重要結論。 (三)兒童發展的敏感期 感覺訓練和智力發展是蒙台梭利研究的重點,她從生物學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敏感期」得到啟示,促使她觀察和研究兒童各年齡階段的感覺活動及其心理特徵,從而發現兒童心理發展和學習過程中也存在著「敏感期」,並指出兒童心理發展過程的「敏感期」的含義是:在不同發展階段,兒童表現出對於某種事物或活動特別敏感或產生一種特殊興趣和愛好,學習也特別容易而迅速,是教育的最好時機。但是,這種現象經過一定時間便隨之消失。因此,教師和父母必須隨時留心觀察兒童的實際生活及其表現,發現和把握兒童在各個階段出現的這種心理現象,並及時地進行引導、幫助和鼓勵,否則將對兒童的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缺陷,因而埋沒其某些特殊才能。 蒙台梭利對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敏感期及其呈現和延續的時間進行了充分的研究 她認為兒童各種敏感期的出現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和延續性兒童就是通過經歷一個又一個敏感期不斷得到發展的.蒙台梭利對各種敏感期的看法如下: 第 一,語言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認為,語言的敏感期是從出生後2個月開始到8歲,其中1歲至3歲是語言敏感期的高峰時期。兒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先是對人的聲音感興趣,在感受聲音的基礎上,對詞最後對復雜的語法結構產生興趣。也就是說,在這一敏感期內,孩子都經歷呀呀學語,說出單詞將兩個以上單片語成句子的階段,後來進步到模仿更復雜的句子結構的階段,最後學習和掌握復雜的語法形式和談話技巧。 第 二,感覺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認為,感覺的敏感期是從出生到6歲,其中在2歲至2.5歲達到高峰。她指出,孩子在2歲時對細微的物體,如對成人注意不到的小東西發生興趣,並給以極大的注意,這種對細節的關心不僅使兒童有選擇地注意周圍的環境,而且引發了幼兒的有關活動,從而使幼兒的感覺更加敏銳。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在感覺的敏感期內,可以毫不費力地學習幾何形體辨別顏色、方向、聲音的高低以及字母的形體等。 而這些均可以為以後更高層次的智力發展奠定基礎。 第 三,秩序的敏感期 秩序的敏感期是蒙台梭利最先發現並論述的現象。蒙台梭利認為 ,在兒童的發展中,秩序的敏感期在兒童人格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最早出現於兒童兩歲左右,大約持續兩年歲3左右表現最為明顯。環境中的所有物體是否放在平常習慣放置的地方?一天的各種活動是否按照自己已經熟悉和習慣的順序進行?這些問題 對於處於這一時期的兒童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們最大的喜悅是將物品整齊地放回原來的位置。 第 四,運動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認為,運動的敏感期處於出生到4歲之間。在這段時間中,兒童喜歡活動而且其動作逐漸完美,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如果能在這一時期完全熟練某一動作,不僅對身體、對精神的正常發展有所幫助,而且甚至對兒童的人格形成也有影響。反之,如果這一時期缺乏運動,就要導致兒童對運動缺乏自信,性格上缺乏協調性和精神上的不滿足。 蒙台梭利指出,在這一段時期內,兒童開始時是喜歡爬,然後是學習行走到 1.5歲至3歲時,他們又喜歡經常地抓握東西,如打開、關上、放進、拿出、搭好、推倒等到4歲左右時,兒童又喜歡閉著眼睛靠手觸摸來辨認物體,並用手和身體作各種較為復雜的動作 第 五,工作的敏感期 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工作」,簡言之,蒙台梭利所謂的「工作」就是兒童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和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必須通過自己的「工作」才能使自己達到心理的健康發展。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工作」的敏感期是3歲到6-7歲,在這一段時間里,兒童象一個「工作狂」以令人驚訝的熱情投入「工作」。蒙台梭利不僅僅把「工作」的敏感期看作是一個獨立的敏感期,更認為「工作」是各種敏感期的主要特徵,是兒童得到各種發展的基礎。蒙台梭利關於兒童發展具有敏感期的思想,是她兒童觀思想的重要內容,是她兒童觀思想中頗具特色的部分。在她的學說中,沒有哪一部分比敏感期更重要,更具獨創性了在她之前的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等人也都對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進行過記述,但只有蒙台梭利從敏感期的角度展開論述了兒童早期教育的意義,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關於敏感期的教育思想和實踐體系,為早期教育有效地適應兒童的特點,發揮兒童的主動精神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四)兒童心理發展具有階段性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是處在連續的和不斷前進的發展變化之中的,而且這種發展變化是有階段性的。兒童在其發展變化的每一階段都表現出與另一階段明顯不同的特點,前一個階段是後一個階段的准備,為後一個階段奠定基礎。蒙台梭利特別論述了兒童發展呈現階段性,根據對兒童認真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