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幼兒教師培訓的有效性
幼兒教師的培訓需要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將互動和知識分享相結合。互動和分享有助於幼兒園學習共同體建設,而學習共同體建設又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教師專業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更需多加關注。職後培訓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許多地區採用各種方式對幼兒教師進行培訓,但不管是學歷補充還是專業發展,我們的幼兒教師培訓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如何提高幼兒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成為制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幼兒教師培訓怎樣更專業
基於教學實踐難題、兼顧個性發展需求 轉變「要我參加培訓」為「我要參加培訓」
以往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側重於專業發展階段、形式、外界需提供的環境和條件,忽視了教師自身在專業發展中的主觀需求和感受,沒有探討教師對自我專業發展的責任意識。幼兒師資培訓內容和方式的選擇缺乏針對性,結果導致受訓教師是迫於學校管理壓力而參加培訓,教師是一個被動的、不情願的受訓者,培訓效果又談何理想?
真正的學習是基於內在動機的學習,因此,幼兒教師培訓必然要以教師的內在需要為前提,轉變「要我參加培訓」為「我要參加培訓」。這就要求培訓要兼顧統一的總目標與個性化的發展需求。但是當前國家對於幼兒教師培訓的目標問題,尚無明確、具體的規定。我們可以根據國家對於幼兒教師的專業標准規定,基於地方幼兒教育水平以及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狀況,設計實現教師繼續教育目標的層次化、系列化。也就是說,不僅要有統一的總目標,還要分類別,體現各層次教師繼續教育目標的區別,將教師在專業理念、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方面的發展要求具體化、可操作化。另外,由於不同地區、不同性質學校、不同年齡、不同教齡、不同職稱的教師其專業發展需求不同,需要選取維度對教師分層進行培訓,增強幼兒教師培訓的針對性,滿足幼兒教師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基於教學實踐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方案。幼兒教師培訓內容必須與教師的教學實踐聯系,這樣才能夠使教師將培訓內容聯繫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促進培訓內容的遷移。因為幼兒教師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是鮮活的、深刻的,對教師的觸動是非常大的。以此幾點進行的教師培訓方案設計更能直接促進幼兒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帶動他們更多地思考。要倡導幼兒教師培訓的「草根化」,著眼於幼兒教師教育教學或專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結合教師具體的教學情境和過程,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受訓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有質的提高。嘗試採用體驗式和參與式幼兒教師培訓方式,設置問題情境,讓教師在解決問題中提升能力。
以意識培養為主線、創新培訓模式 轉變「接受是什麼」為「我想問為什麼」
由於幼兒教師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無需將自己的學科專業特別凸顯出來,而是以一種生活化、綜合化的方式凸顯自己的專業性,形成了獨特的學前教育特色。即教師的學前意識是其專業性的主要體現,是幼兒教師所具有的將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以適合幼兒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的方式賦予幼兒的專業品質,屬於幼兒教師所應具有的專業素養中的突出成分。
幼兒教師的培訓重點關注主線也是學前意識的培養。幼兒教師的學前意識能凸顯學前教育的教學方式與中小學以及大學的區別,而且也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幼兒教師追求貼近幼兒好奇、好問、好動、好模仿、好游戲的本真生活,在保教保育、游戲設計、情景創設、榜樣示範的教學實踐中更好地促進幼兒成長的專業意識。
幼兒教師的培訓需要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將互動和知識分享相結合。互動和分享有助於幼兒園學習共同體建設,而學習共同體建設又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平台。當前教育教學的關注點已逐步從教學與課程等局部層面轉向了更加關注學校教育整體的革新。在此背景下,美國教學與未來國家委員會(NCTAF)在推出的《導入學習共同體》報告中,提出了學校的發展必須依託學習共同體的思想。學習共同體內在地要求參與者以主體的身份和角色與其他學習主體進行「對話」和「分享」,比如讓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教師,或者各具特色和優勢的教師在知識分享的過程中相互借鑒與改進,這種思維和智慧上的碰撞會產生新的知識和智慧,最終帶來整個幼兒教師群體的互相學習和共同成長。後現代主義教育組織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格林菲爾德就曾強調教育組織的對話性方面具有革命意義。
教師之間通過交流、學習,彼此分享到了對方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感受,通過「各取所需」後的「取長補短」,獲得了自身教育知識的增長和教育技能的提高,這種知識的增長和技能的提高,最終會影響到教師教育教學的各方面。
以評價激勵教師、以反思內化意識 轉變「學完就走」為「反思常在」
教師在教育中發揮的作用,一方面有賴於教師自身的素質與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則有賴於合理有效的教師管理制度的建立。同理,以評價的角度來嘗試促進幼兒教師培訓的作用和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也是教師管理制度建立的重要方面。
幼兒教師培訓評價,即培訓機構對參加培訓的幼兒教師的學習情況作以鑒定或說明。當前對幼兒教師培訓評價的理論還不多,在實踐中,幼兒教師培訓機構也沒有出台具有針對性的有效方案,這源於目前沒有對幼兒教師培訓目標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
但是沒有指標體系不代表不做實踐的嘗試。在實踐中可以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以激勵為原則,及時給予教師評價反饋,讓教師及時了解自己參加培訓的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並加以及時改正,從而更加全面有效地促進專業提升。
研究和反思是提升幼兒教師思維品質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兒教師繼續有效學習的基本條件。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在個人反省或集體反省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個人或集體的優缺點,拓寬專業視野,激發超越他人的良好動機。而在研究的過程中,更能體驗到思維成就的樂趣和問題解決的幸福。
幼兒教師在進行個人反省和集體反省的過程中,在不斷以研究意識解決教育教學難題時,其角色、知識、專業和能力也在實踐中得到強化。因而,可以說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的內化得益於教師的研究和反思能力。而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的內化又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研究和反思能力。因此,在幼兒教師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的選擇上,要培養教師的研究和反思能力,通過這種能力的不斷良性循環,使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② 如何提高,探索園本培訓的有效性
園本教研是立足本園實際,抓住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研討並加以解決,重視持續地關注某個有意義的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從促進幼兒發展入手,實實在在地幫助教師有效地提高專業化水平。
伴隨著幼兒園園本教研的深入開展,園本教研的有效性越來越引起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評價園本教研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慮,首先,要保證研討時間,研討時間越長,研討的問題越集中越深入,研討的質量就越高;其次,是研討結果。每次研討都應該讓教師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如教師對某個問題的認識從模糊逐漸變為清晰、從不會反思到逐漸學會反思等;再是,研討體驗,指教師在研討過程中的感受。每次研討的過程都應成為教師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其中,保證一定的研討時間是前提,取得實際的研討結果是關鍵,獲得愉快的教研體驗是靈魂,,只有積極的體驗和態度才能促使教師樂於教研,並提高教研的效果。為此,幼兒園應加強相應的制度建設,積極開展園本培訓與理論學習,讓教師在同伴互動與專家引領中學會實踐與反思,實現幼兒、教師與幼兒園的共同發展。
一、建立規范的教研製度是提高園本教研有效性的保障
(一)建立有關園本教研製度體系
園本教研製度是幼兒園制度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系統。為了規范園本教研製度,我院建立了以下活動制度,一是研討活動制度。由一位教師承擔研討觀摩課的任務,全體教師參與研討活動。承擔研討觀摩課的教師應根據要求制定計劃,提出「觀察視點」並向全體教師說課;參加研討的教師帶著「觀察視點」聽課,並根據要求進行有價值的記錄和做簡要的分析,活動後進行交流。二是教師培訓制度。每位教師要參加每周一次不同級別的教研活動、每年一次的崗位繼續培訓等,此外還建立了聽課、評課和交流制度,教研成果展示於獎勵制度等。系列教研製度的建立有助於規范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行為,為打造一支學習型、研究性的教師隊伍做好充分的制度准備。
(二)建立以園長為核心、保教組牽頭、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教研活動網路
我們每次教研活動院長都必須參加,研討的基本模式為:開研討課的教師設計計劃,提出觀察視點——開研討觀摩課——參與者圍繞觀察視點聽課並進行觀察記錄——研討活動(開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聽課教師作集體反思)在此過程中,院長以「教師」身份參與,不做太多的講話,並要多聽教師的發言,針對研討中的問題做一些方向性的發言,以便所有的參評者成為平等的研討者,使研討活動能在民主、平等、寬松的氛圍中進行。
例如:在一次研討中,按照程序,先由執教老師做自我反思,本次設計的中班科學活動「奇妙的磁鐵「我來玩玩具」,從本次活動情況來看是適合本班幼兒的。首先,中班孩子在今天的活動中能夠持續進行探究,沒有孩子游離活動現場,張智翔小朋友嘗試用磁鐵吸木塊、棉布沒成功,第二次又沒將石子、塑料片吸起來,又去換另外的材料來嘗試,終於將小鐵片、回形針吸起來了,他高興地跑來告訴老師,說明他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但關於記錄表的設計,從孩子的記錄情況來看,對中班的孩子還是偏難了一些,有部分幼兒記錄不完整,有少部分幼兒記錄完全錯了,其實他的實驗沒有錯,執教老師坦誠的自我反思,參與者紛紛表達自己的所看所想有就,有教師直率的說:「我觀察到參加活動的20個孩子有5個孩子記錄有錯誤,有3個孩子記錄不完整,其餘都記錄對了。還有老師說:」我觀察帶孩子在記錄時發呆,思考很久後才開始記錄,我想這屬於對記錄不太了解的情況吧,以致孩子對記錄感到茫然。有老師說:「我觀察到有記錄有錯誤的幼兒,是屬於不會對應的問題,而不是屬於理解問題,」這次研討是大家逐漸將問題主要集中在「讓中班幼兒進行實驗記錄的適宜性」上。參與研討的教師能從自己的觀察出發進行客觀的分析,而專家的發言則引導大家進一步分析問題的本質,是研討活動的主線更加清晰,話題更加統一。
顯然,教師在寬松、平等、民主的現場研討氛圍中,在專家的引領下,許多困惑的問題和兩難的問題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理清和解決,是觀念與欣慰實現統一,從而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愉悅,提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最終提升園本教研的有效性,促進教師成長。
二、開展園本培訓是提高園本教研實效性的根本前提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開展園本教研的關鍵,只有提高這個群體的整體素質,才能做到園本教研的實效性與有效性。因此,我院對教師進行了以下幾種形式的園本培訓:
(一)全員性的培訓
要求每一位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具體情況,制訂落實分層次分階段學習目標,制定自我成長計劃,督促教師加強學習幼教專業理論和課程理論,平時由院長、業務院長帶頭組織大家學習有關課改的一些新的理念和信息,同時鼓勵教師參加高一層次的學歷進修,不斷提升自我能力。
(二)有針對性的培訓
從本院教育教學實際要求和教師水平出發,每學期都會安排由業務院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全體教師作專題性的講座,如「集體教學活動中有效提問的設計」「幼兒園的唱歌活動」「科學活動的組織」「教學活動的評價」等內容,同時發揮群體教師的特長,積極為每一位教師創造各種短期培訓的機會。,如有:省、市各類骨幹教師培訓班、學術研討班,園本教研以及參觀與觀摩等等。
(三)參與式的培訓
參與式培訓是一種互動研討的好方法,它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我院以年級為小組,經常組織教師圍繞某個中心問題展開討論,如:「新時期幼小銜接的思考」「教學觀摩教師究竟該關什麼」「緩解新生入園焦慮的有效方法」等內容,面對共性的熱點問題,大家各抒己見,分析討論有理有椐,並通過互動交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共識。大家感到:經常開展互動式的研討活動,能使每一個教師思維活躍、觀點鮮明、論述精闢,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四)"手拉手互動"的培訓
在互助中,我們啟動了"手拉手互動"活動。即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優勢,採取新老結對子、能者為師結對子、專長互補結對子等形式。幫扶的內容涉及:幼兒園語言教學;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如何更好地家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班級常規的指導策略等。幫扶措施有:學習、觀摩、討論、交流等形式。這種活動促進了教師間的相互學習,達到全體參與、優勢互補、共同成長的目的。
三、加強有針對性的理論學習是提高園本教研有效性的基礎
(一)圍繞課題研究進行專題式的理論學習
園本教研實質要求研討者能夠運用一定的理論,分析實踐中尋在的問題,研討能否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研討者對問題的認識深度,而研討者具備的理論素養即是決定其認識深度的思想基礎。為推動園本教研的深入進行,管理者就必須想方設法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如我院曾經做過「區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課題,組織教師學習了《活動中的幼兒》等著作,使教師們找到了創設活動區域環境的理論依據、布置活動區環境的基本原則等,為教師提供了組織幼兒開展區域活動的理論根據和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又如我們曾圍繞「集體教學活動中有效提問設計的實踐研究」這一課題,組織教師學習了《幼兒園課程》《語言教學》《集體教學活動》等相關著作和文章,使教師明白理解了「什麼是有效提問」「提問的適宜性」「教師回應問題的技巧」等含義,改變了以往在課堂上提問數量多、質量低現象,解決了「如何精心設計提問」「如何提問」「教師回應問題的技巧」等問題,使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圍繞「教師的問題」進行專題式的理論學習
我們還試圖從教師的問題出發,構建基於探究和問題解決的學習與研究支架。如在討論有關科學活動設計問題時,教師對「什麼是程序設計」比較模糊,通過閱讀和學習《「做中學」——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案例集》《「做中學」在中國》等書籍,漸漸明白了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程序設計的真正內涵,初步了解到幼兒操作活動程序設計的基本模式是:「設計情景——提出問題——動手操作——記錄信息並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這使教師在設計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影子「時知道必須緊緊圍繞」影子「這一主題,使幼兒探究活動逐步深入,為此,教師設計了「黑黑的影子」「趕不走的影子」「影子的變化」等系列活動,幼兒在層層深入的問題探究中對「影子」這一概念有了較為全面的深刻的認識。
針對課題和教師自己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理論學習,可以減少教師學習的盲目性,增強其學習的自覺性與方向性,促使教師始終帶著問題去尋找理論依據,這不僅有助於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而且能促使教師關注教育教學的規律,積累教育智慧,減少原先為應付園長檢查而機械、費時無效是摘抄學習。
四、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式提高園本教研有效性的途
(一)在實踐反思中促進教師的個體成長
實踐反思主要是指在實踐中進行自我反思。實踐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實踐反思是園本教研的實踐基礎。經常的實踐反思有助於教師養成自覺的、獨立的思考習慣,更懂得如何去觀察孩子,如何及時捕捉孩子在活動中的興趣、困難與問題,如何審視自己或他人視線預設的目標是否適合大多數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和需要,是否滿足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並學會正確分析教學活動中的問題,找出症結,從而為下次活動的推進或者相同類型活動的設計提出更合理的對策。
(二)在同伴互助中促使教師共同成長
同伴互助是園本教研的核心力量。在平等與共同發展的研討氛圍中,不同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交流與沖突可以使教師受益匪淺。我院在教師群體中主要開展可以下形式的同伴互助:一是「每周話題」交流學習中的互動成長。幼兒園每周安排近一小時左右的時間,讓大家圍繞某個話題暢所欲言;二是「師徒結對」相互學習中的互動成長。由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的能手幫助和指導新的、年輕的新手型教師,通過建立師徒關系,定師徒協議,師徒同時開課,相互聽課,師徒深入班級觀看教學實況並討論、分析、提出建議性意見等,使新手型教師盡快適應角色和環境的要求;三是課題研究中的協作共同成長。協作意味著教師要共同承擔責任,完成課題任務,為此必須發揮每個教師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是每個教師有機會和條件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是教師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三)在專家引領子下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專家既包括大專院校學前教育系的教授、教研員,也包括本院已經達到一定專業話水平的專家型教師。專家引領可以有專題報告、理論學習輔導講座、專家咨詢、專家與教師共同研討以及教學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受條件限制,我院的專家引領大多數情況是由院長、業務院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人員來承擔,每學年安排1-2此專題報告,並根據需要適當安排理論學習輔導,每周一次下班親臨教學現場指導教學、解答教學疑問等。
其中,專家與教師共同研討主要是專家與教師圍繞主題進行交談的一種研討活動,強調專家與教師之間的碰撞,專家和幼兒園管理者應通過「對話」了解教師內心活動,充分了解教師行為背後的隱性教育觀念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引導。這種平等對話與大膽溝通可以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教師更願意接受專家的指導,並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逐漸轉變教育觀念,提升專業化水平。
伴隨著幼兒園園本教研的深入開展,園本教研的實效性越來越引起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如何更加註重打造專業引領隊伍,注重增強課題組互動式互動,注重滲透人文關懷等策略,使園本教研具有引領性、合作性、激勵性,進而提高園本教研的實效性,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
③ 教師組織幼兒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有效的的策略和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對於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提升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主要具備以下特點:內容的生活化、材料的直觀化、過程的操作化、表述的多元化、思維的跳躍化。教師應重點關注幼兒的探究方法和能力,避免以科學知識的習得為主要目標;為幼兒創設親自體驗、操作和交流的環境,投放豐富適切的活動材料;通過高效提問引發幼兒思考,跟隨幼兒並與幼兒積極互動;重視過程性多元評價,培養幼兒的思維品質。
④ 如何提高幼兒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從事幼兒教師這一行業已有26年時間,說到是否喜歡這一職業,我會毫不猶豫地說:"非常喜歡",但喜歡並不一定就代表能夠做好,我熱愛教師這一職業,更愛每一位孩子,但這期間會產生很多困惑:比如家長工作、有效教學,也就是怎樣上好一節活動。說到有效教學,它是對教育整體的敏感和理解,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它考慮的是前提性的問題,如教學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價值嗎?教學目標合理嗎?過程合理嗎?是否與教學本質相沖突?即追問活動的價值性、目標的合理性、過程的合理性。它更多地關注教學的價值問題,關注課程的價值,關注我們的教學究竟是問什麼,追問教學的有效性。
那麼,其實新課程的過程中怎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通過理論學習與實際經驗,我總結的應該做到:
1.選擇有效的內容,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教育內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內容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內容的選擇應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也就是要根據教育目標,結合幼兒的發展需要並與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來確定,才能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2.確定恰當適宜的教學目標,這是有效教學的核心。
一個教學活動有沒有教育價值,能不能促進幼兒發展目標是基礎,目標是靈魂。《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目標要以《規程》和本《綱要》所提出的各領域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確定。"首先我們的教學目標必須是合理的,因為如果目標本身不合理,與兒童的發展是沖突的,那麼這個活動再"精彩"也是徒勞的。在目標合理的前提下,我們必須要關注目標的全面性、適宜性和操作性這個三個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個維度,即我們通常說的三維目標。適宜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兒的已有經驗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標具體明確,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實施有效的方法手段,這是有效教學的重點。
好課的標准時真實、自然、簡單,如果從有效教學的角度來看,一節好課也應該是真實的、扎實的、朴實的。
(1)教學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創設、游戲表演、討論交流、觀察、操作、示範講解等,要選擇最容易達成目標的、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方法。
(2)教具、材料要能幫助幼兒主動高效地學習,不能對幼兒的學習產生干擾;操作起來方便。是選擇課件,還有圖片、事物都要依據活動的需要,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3)教具、材料何時呈現?如何呈現的問題,幼兒座位安排的問題等,都是活動前老師要考慮的細節問題。
4.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切記走形式。例如:活動的結尾環節,老師往往喜歡向幼兒拋出一個"誘餌"--等會老師帶你們干什麼干什麼,等會兒你們干什麼等,其實活動結束並沒有或不可能兌現。以這樣的方式結束活動並非少見,老師的初衷或許是想讓幼兒仍然保持興趣使活動持續延伸,或許就是無意識的隨口出。而實際上,這樣的結尾毫無意義,還可能會令孩子產生老師說話不算數的印象。成功的教學結束語,不僅可以系統概括本活動的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寬、延伸教學的內容,激發幼兒玩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5.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這是有效教育的保證。
(1)有效的提問。同樣一層意思,問法不一樣,幼兒的反應液不一樣。
(2)有效的引導。首先,教師心中要有教學目標,教學思路要清,對教學內容鑽研要透,這樣可以避免引導的隨意性。其次,引導必須建立在幼兒的興趣與關注點上,引導幼兒回憶、提取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將學習活動一步步深入。最後,既要尊重幼兒的表現,又不能把幼兒的表現都視為金子,要有選擇地加以引導和提升。
(3)引導幼兒相互評價、相互學習,發展同伴資源的作用。
6.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反思不是簡單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描述上,應該是更深層次的,要為提升自己的教學行為服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我們的反思往往是從尋找自身問題出發的,視乎帶有一點自我批評的感覺。但這種情況給反思者自身帶來不成功感,帶來不愉快的體驗。因此,我們提倡在反思中尋找自己的閃光點,分析教學之所以取得有效性的原因,這樣的評價會更有激勵性。 有效教育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追求,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但更需要教師關注幼兒、尊重幼兒,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體發展的規律,以幼兒為主體。需要我們不斷地改變自己,每天能多學習一點,多反思一點,多提升一點,多改變一點,這樣教學活動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實。
⑤ 如何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分層次培訓
1、能關注不同層面教師發展需求,對教師隊伍進行了分層,但大多以教師的成熟度來劃分,即:新教師、成熟教師、骨幹教師。 2、教研過程中問題產生比較單一,不能真正的從教師的問題出發,影響了教研的針對性,過多的關注青年教師的「幫與扶」,成熟教師的「做與揚」,骨幹教師的「放與帶」,這種分層培訓模式過於一刀切。 3、教研目標意識還不夠,即「怎樣通過分層教研達到什麼目標」關注度不夠,而更多的是聚焦問題的解決,教師在研訓過程中有些被動,沒有形成有效的互動機制。 分析現有分層教研的不足,我們認為在研訓中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 怎樣的分層才更有效 分層不只從教齡、教師的成熟度上來劃分,也不能單以園方角度來定,應該關注「雙向性」即關注教師所產生的問題和其個體的需求,打破現有分層機制,了解教師真實問題,根據這些問題對教師進行分層。 2、怎樣的引領才使分層教研更有效 我們關注教師所產生的共同的問題,在每次教研時讓教師們帶著問題進入,通過問題的導引加以實踐的研究,使得實際教育教學問題在教研活動中得到解決,逐步達到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目標。 2、 怎樣讓研訓成為發揮教師潛能的平台。 怎樣變教師被動教研為主動教研,變「盲目」為「有效」,不同成熟度的老師們在有了共性問題的研討、實踐並解決後,再通過互動式的交流與觀摩,不但滿足了教師自身的發展需求,還亮出了不同教師的特色與專長,即保障了個體的提升,也保障了整個教師團隊的全面的提升。 研訓的價值在於:發現真問題,解決真問題,挖掘真潛質。 二、做法與成效 (一)確定運作方式是基石 「教師分層指導」是指打破單一的從教師成熟度劃分的分層教研,以結合培訓為手段,關注教師個體發展,關注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並根據這些問題對教師進行不同層面的分層,把有共性問題的老師聚集到一起,開展培訓與指導。 「問題導引」是指,是指問題源自教師的實踐經驗,將這些問題進行梳理與匯總,在每次教研活動之前,梳理出每次教研的本質,讓教師們帶著問題參與教研;教研活動結束後,教師通過對問題解決的實效性反思,使自己真正地在教研活動中獲益,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次教研活動的價值,通過對這些來自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的解決,來帶動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 流程 一、分層形式 問題式分層: 價值:關注不同教師的問題,梳理形成「問題群」,以「問題導引」來分層 價值:針對性強、互動面廣 運作模式:收集問題——梳理、分類問題——教師分層——分層教研 流程 二、問題梳理 教師的層次不同,問題也有差異,因此對教師問題的收集與整理是關鍵。我們在問題收集時,為了盡量把所有層次的教師問題都納入研究范圍內,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並且都是開放性的問題,以更好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 匯總後的問題林林總總,也體現出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也迫切地需要園方給予支持與幫助。這些匯總問題構成了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庫」的基礎。
⑥ 對幼兒教師培訓的形式有何建議
教師培訓是教師職業生涯中一個永恆的主題。本文在對前段時期的幼兒教師培訓工作進行反思以後,從培訓的理念、形式、內容、師資、方式和策略六個方面對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闡述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主要有:激發內在需要,促進教師主動建構;培訓和教研、科研一體化;加強與教師培訓機構的聯系,開展多渠道的培訓。【關鍵詞】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新課程實驗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培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為使教師培訓更加規范有序,更加註重質量效益,有必要就有關問題進行研究,不斷探尋教師培訓的新模式。」教師培訓是教師職業生涯中一個永恆的主題。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實施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我市的幼兒教師培訓工作也在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並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本人從幼兒園管理者的角度對前段時期的幼兒教師培訓工作進行反思以後,發現還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有關部門在確定培訓內容時隨意性很大,照搬職前培訓的內容。回顧前3年的七項技能培訓,除了現代化教育技能以外,與90年代的教學技能比賽內容沒有什麼區別。這樣的培訓與貫徹和執行《綱要》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教育滲透於一日生活、因人施教、家園共育的要求差距很大,教師從中並沒有得到什麼提高。無論是理論培訓還是教學技能培訓,仍舊以口頭講授和觀摩看課為主,向教師灌輸知識,對教師掌握教育教學策略作用甚微。教師由於缺少主動參與和體驗,對學習沒有積極性和熱情。在培訓教材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評價等方面對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教師「一視同仁」沒有區別。有關部門在確定培訓內容時,不了解城鄉教師之間的差異,不明確教師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培訓。最後以書面考試和少數人的比賽定成績,看似轟轟烈烈,其實收效不大。培訓者水平的高低,決定培訓的質量,因此培訓者更需要有比教師更高層次的培訓機會。在前段時間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工作中,強調了以園為本的觀念,但這個「以園為本」卻成了由幼兒園自己培訓自己的代名詞。除了開一、兩次會議和例行的檢查和有少數的人員得以外出學習的機會以外,更多的培訓者是在埋頭苦幹。盡管各園的管理者都想盡了辦法,如採用走出去、請進來,互幫互學,城鄉結對等形式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缺乏培訓理念和培訓策略上的指導,這樣的培訓層次並不高。更何況是否所有的城鄉幼兒園都能擔負得起自己培訓自己的重任呢?以上所述的一切,似乎是對前段時間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加以否定,就好比在一首美妙的樂曲中冒出的不和諧音符。但我的本意卻是想讓教師培訓這首樂曲更加完美,更加動聽;反思現狀並不是我的目的,而怎樣在反思中重建才是一個有責任的教師應該做的事情。下面就是我對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的思考和提出的一些建議。我們的培訓目的是什麼?以前更多強調的提高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以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學校的發展服務。這沒有錯,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少了些什麼?我認為這里缺乏一種以教師為本的思想。我們學前教育改革已從前幾年的關注課程逐步轉到近年來的關注教師,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新的世紀,新的價值觀,決定著新的角色意識,教師不再是蠟燭,照 3 亮別人卻燃燒自己;教師也不再是渡船,送起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自己卻老在原地逗留。教師應該是農夫,耕耘就是為了收獲;教師應該是科學家,研究就是為了出成果。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是為社會培養下一代,更是為自己積累財富,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從合格教師逐步成長為優秀教師、名教師、專家型教師。怎樣滿足教師自我提高,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怎樣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幫助?應當成為幼兒園管理者經常思考的問題,在教師培訓這個問題上也不例外。因此我們要更新培訓的理念,認識到培訓工作不單單是讓教師教好學生,為學校的發展服務,同時還要為教師服務,為他們的個人專業發展「培土施肥」,讓教師與學生雙向成才。 想知道更多關於的教師信息的資料可以關注中公教師網:http://www.zgjsks.com/
⑦ 如何提高幼兒小組探究學習的有效組織與管理
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是幼兒園內部產生良好循環的根本保證。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形象地道出幼兒園管理工作面廣事雜。園長事務繁多,單靠園長一人管理全園工作,即使有三頭六臂也很難保證提高幼兒園工作質量。那麼如何科學規范管理幼兒園是廣大幼教管理者探討的課題。幾年來,我們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深入探討管理的步驟、方法與措施,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園實際的管理思路,為幼兒園各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專業素質 思想進步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堅持把學習放在首位,著眼於從思想、業務上提高教職工的素質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首先,教育管理研究表明:一個好校長就能帶出一支好隊伍,辦出一所好學校。因此,園領導應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深入學習幼教法規及《綱要》精神,經常了解,參與各種教研,教改活動及業務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根據幼兒園的工作實際,細化安排全園學習方案,明確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科學安排,環環相扣,堅持學習制度,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創造各種條件,利用一切機會,組織教職工學習《教師法》、《幼兒園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職工日常行為規范》等內容,開展寓教於樂的文娛活動,盡可能使每一位教職工感到幼兒園工作的愉快,進而產生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全面提高教職工為社會、為家長、為幼兒服務的宗旨意識。其次,幼兒園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對教師的管理。 一所好幼兒園就必須有一批好教師。因此,應重視抓好教師的在崗培訓、學習,以教科研探討為突破點,全面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方式,採取以會代訓、競賽、觀摩等多種形式,每周組織教師進行業務理論知識學習,選派骨幹教師參加省、市幼兒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組織教師聽取專家講座,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時代觀,真正認識幼兒園教師的素質結構與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注重教師基本功訓練的同時,應重視新教師的崗位練兵,對新教師的素質課、匯報課及時地予以指導和評價。 二、建立健全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章制度的制定,對完成幼兒園各項任務,建立正常秩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園領導應率先垂範,帶頭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給教職工做出表率,帶動影響全園教職工的行為。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園領導的自身形象和行為是無聲的命令。第二、美國當代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曾說:沒有機構就沒有管理,沒有管理就沒有機構。比如,我園建立了以園長為核心的層級管理體制,設立三處一室,各處室職責分明,既分工又相互協作,實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制度。堅持以人為本,管理育人的有效方法,加強對各崗位人員的檢查與指導,充分了解她們的工作態度和能力,及時調整崗位,採取兩崗合一的辦法,減少「人浮於事」的現象,發揮各崗位人員的優勢和潛能,注重不同崗位人員的「心理調換」,進行換位思考,開展「假如我是園長」,「我為學園獻點子」等活動,鼓勵教職工為幼兒園管理出謀獻策。定期召開教代會、工代會、民主評議會、園務會,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集思廣益,吸取教工的意見,讓教職工參與制定「教職工績效考評」,「教師教學考評考績」的具體操作細則,全面修改補充《幼兒園各類規章制度》,尤其是審核細化考核、獎懲制度條例,並將工作情況與獎懲結合,保證其他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實踐證明:只有以制度管人,讓制度服人,人人服從制度的管理,幼兒園才能朝著規范化,科學化的軌跡遠行。
⑧ 幼兒園園長培訓的有效方法,途徑,模式有哪些
幼兒園辦園理念與實踐 幼兒園辦園理念與實踐 xxx 已創辦四年。幼兒園教育經費主要來源於家長所交的費用,繳費標准與本區同等級 幼兒園一致。園長和教師均通過早期兒童教育專業培訓,園長必須擁有園長資格證書,教 師必須擁有教師資格證書,此標準是為保證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早期兒童社區教育以及公 立學校教育之間形成有效鏈接。 一、 明確辦園目標 明確的辦園目標是正常開展教育工作的基礎,理念就是辦園的「脊柱」,辦園理念是一 所幼兒園的靈魂。從我國目前中小學、幼兒園的教育共性上看,幼兒個性發展是十分欠缺 薄弱的環節。個性是什麼?個性是自己獨有、他人難以企及的東西。很多幼兒園在辦園過 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或游戲娛樂特長,或保育見優,或家園聯繫到位。顯然,辦 學特色和辦學模式的多樣化應該從辦學理念的追求開始。確立富有個性的、特色的辦園理 念,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園確立了「以快樂為本,自由發揮幼兒特長」為辦 園理念,然後,以一貫之,扎實推進。圍繞辦園理念,又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辦園思想、 辦園目標、園訓、園風、教風等。通過認真實踐,開拓創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經驗,推出 見人之所未見,言人之所未言的先進辦園成果。 這一辦園目標不但確立了為家長服務、為兒童發展服務的教育指導方針,而且提出了為 教師教育服務,為教育教學研究的行動綱領。我園不斷改進教育實踐,提高辦園水平。 二、 建構幼兒園課程 在眾多的教育理論中,我園選擇了多元化教育作為辦園理念思想。我園重視發展每個幼 兒的好奇心、自信心、獨立性和應變能力;強調創設豐富的室內外環境,結合幼兒的興趣 和已有水平開展各項活動;強調游戲是課程組織的基本形式,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思考 和解決問題;強調教師要在變化的情境中根據個體不同的發展需求提供靈活而有差異的教 育。為此,幼兒園主要通過以下活動模式來實施課程。 科學活動模式:在烹飪、玩水和觀察動植物等活動中,幼兒通過比較、分類,分析和尋 找因果關系,感受事物之間的關系,體驗大自然的奧秘以及創造的過程,獲得科學探究的 能力。教師在鼓勵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過程,引導幼兒討論觀察所得,在幼兒預測結果時 提出質疑以引發幼兒的思考。 運動類活動模式:在室內外活動區中發展幼兒的投擲、跳、跑、攀爬等運動技能,使幼 兒真實感受身體各個部分的組成以及它們是如何協調運動的,以加深幼兒對運動的理解。 藝術活動模式:在藝術活動區,幼兒可以塗鴉、撕紙或剪紙或用黏土造型。通過藝術創 作,幼兒可以提高手部控制能力。 戲劇游戲模式:幼兒通過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嘗試理解、控制自己的世界,體驗分享的 快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釋放生活中的緊張感和壓力感。幼兒也可以通過模仿日常生 活中的事件來嘗試適應外部世界。 閱讀活動模式:當幼兒用語言來表達感受、分享觀點和傳達喜歡或害怕等情緒時,他們 開始體會到語言的力量;當幼兒聽音樂或欣賞詩歌時,他們能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 三、 落實幼兒日常管理工作 1.實行混齡編班促進幼兒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 xxx 的日常作息時間是 7:40~17:30,幼兒園實行混齡編班,分 2 到 3 歲年齡班和 4 到 5 歲年齡班,使幼兒有更多的協作機會,以促進幼兒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在日常教育 教學中,教師堅持觀察和記錄每個幼兒的行為表現,這些記錄常常成為家長與教師交流討 論的素材。對於教師來說,有效評價幼兒是教育的責任,客觀公正地記錄幼兒的表現有利 於家長和教師共同合作,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對於有特殊需要或學習有障礙的幼 兒,教師或園長會和家長討論,一起制定教育計劃。以便在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有 針對性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2.安排生日和節日慶祝活動 生日和節日慶祝活動的原則是簡單以幼兒為中心結合教育活動的「觀察會」,而不是家 庭式的「慶典會」,其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尤其是發展幼兒的社會知識和社會認同 感。對於特殊節日或少數民族節日,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強調節日的文化內涵或特殊意義, 但不涉及宗教問題。 3.重視與家長的合作 在民主辦園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園積極鼓勵家長們能一起參與辦園,在家庭和幼兒 園之間建立相互支持與溝通的系統;共同探討幼兒的需求以及如何使他們的需求得到滿 足;給家長和教職工提供分享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共同討論課程目標及其落實情況。 幼兒園規定家長有權在任何時候到幼兒園探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和幼兒一起進行藝術或 科學活動,也可以協助教師組織郊遊活動。 幼兒園明確提出家長和教職工不能在幼兒園交換禮物,以免家長要求教師特別關照自己 的孩子。如果家長希望向教職工表達謝意,可以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而不是通過禮物來 表達;如果幼兒希望給教師一件禮物,家長可以建議他們畫一幅畫或自製一件紀念品來表 達對教師的喜愛和感謝。 四、 打造教師梯隊 俗話說:「學校之本在教學,教學之本在教師」,教師隊伍的培養與建設是教育教學質 量提高的根本。在實踐中我們得出一個評價標准:一個優秀的教師要同時具備兩個方面的 條件,一是能力度,一是情感度。幼兒園面對的是 2~6 歲的低年齡幼兒,教師的教育具 有特殊性,高學歷、高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可以讓我們擁有教育的條件,創設好教育的 前提;高情感可以讓教師更加熱愛專業、熱愛孩子,敬業愛生,刻苦鑽研,將可能性變為 現實性。為此,我們通過分層設置目標、分層培訓的方式培養教師隊伍梯隊的建設。 我們將教師按工作年限分層,對不同的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我們還對一些有培養前途 的教師重點培養、指導,安排他們上公開課、手把手教。同時加強師德教育。通過有計 劃、有目的的培養一支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 五、 園長必須擁有法制觀念 依法治園是幼兒園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實行依法治園是一個學法、守法、用法的過 程。好些園長長期以來總是習慣於把願望是否善良、動機是否端正作為治理幼兒園的指導 思想基礎。這樣單純地強調動機而不顧及效果好壞的做法,致使教育管理始終上不去。還 有的幼兒園搞「人治」,以言代法,權大於法,更是導致人心渙散,管理混亂。一所幼兒 園要在社會中生存、發展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作為園長,首先必須更新觀念,轉變思維 方式,因為陳舊落後的思維方式已不適應當今日新月異的客觀發展。思維方式的科學化、 現代化是當今時代的要求,改革開放,是思維方式變革的強大推動力。幼兒園園長必須按 照黨中央的要求,開拓新視野,樹立新觀念,進入新境界,開拓新路子,只有這樣才能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