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老師應如何與家長溝通好
那你就應該多和家長多聊,多了解他們的小孩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樣對你開展工作也有幫助。首先就和他們打招呼說聲你好!然後在轉入說你家小孩最近在學校乖多啦,什麼的、都可以。只要說他們的小孩好就行。最後在打聽小孩有什麼愛好啊 。 入園接待時或孩子離園時,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最佳時機,寶寶在幼兒園一天的表現,狀況等等都可以在這時候與家長面對面地交流,與家長談談寶寶在家中的表現,習慣等等是否與在學校一樣,有的寶寶在家和在學校完全是兩樣,所以老師就要在這時候多了解一下寶寶在家中的表現,這樣也更利於比較有針對性地教育寶寶。不用刻意與家長交流什麼,就是多交流一下寶寶在學校的狀況,然後了解寶寶在家中的情況,也可以與家長說一些老師這一學期,這個月,這一周的一些計劃安排,活動等等,這樣讓家長了解他的孩子在學校學到了些什麼,是否對孩子有幫助,而且有時還可以聽聽家長給與的一些經驗。
2. 幼兒園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01
幼教職業錦囊
「經濟杠桿型」家長
解決對策:物質、精神獎勵要「雙管齊下」
「經濟杠桿型」家長主要以通過金錢、物質獎勵激勵為主,希望能夠通過物質刺激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或培養好習慣,但有時卻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金錢獎勵教育只是一種輔助性的獎勵評價手段。也許短期內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從長遠看,尤其是在培養孩子道德觀念、價值觀念方面上,卻是不利的。
單純的「金錢獎勵」容易使孩子變得功利,「財迷心竅」。同時,在班集體活動中,孩子也會因「無利」而養成事不關己的自私態度。
良好的班集體氛圍應該是體現「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集體精神。而家長的金錢獎勵無疑會讓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不良習慣。
在與「經濟杠桿型」家長溝通時,要強調:物質獎勵要與精神獎勵相結合。
精神鼓勵是一種滿足孩子心理需要的獎勵,比如表揚、鼓勵,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感受父母溫暖和贊賞,從而加倍努力。
而物質獎勵也可以有,家長可給予孩子適當的獎勵,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再鼓勵他繼續努力。
只有將這兩種獎勵機制很好地搭配和運用,才能讓孩子既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又能培養良好的性格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02
幼教職業錦囊
「期望過高」型家長
解決對策:揚長避短幫助家長做「解鈴人」
作為老師,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和工作經驗的積累,觀察和了解所教的學生,看到他們的特點和長處。
但對於家長而言,對一個孩子的教育沒有參照物,因此有時候會對孩子期望過高,讓孩子壓力山大,也讓老師無所適從。
這時候,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要直接對家長的做法進行否定,要傾聽家長對於孩子的期待。
同時,在傾聽過程中,既要肯定家長對孩子的正確認識,也要主動介紹自己眼裡看到的學生在校表現,以及對於學生未來發展的展望。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注意與家長溝通的技巧與方式,尤其重要的一點是,很多學生往往因為這些「期望過高型」家長的壓力,而產生焦慮、不安、消極的心態。
這時,老師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解鈴還須系鈴人」,幫助家長主動做「解鈴人」,從中化解家長與學生的「心結」。
老師這樣做,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減壓,家長也不會反感。老師要肯定家長對孩子有期待是對的,但要注意在家長面前揚長避短,引導家長正確看待孩子的優缺點。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和未來發展潛力。
03
幼教職業錦囊
「脾氣暴躁型」家長
解決對策:「三個一」講究溝通技巧
「脾氣暴躁型」的家長往往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孩子一出現毛病或問題,他們也不加分析就拳腳相向。與這樣的家長溝通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行事。
在工作中,邀請家長來學校後,首先給他「三個一」,即一把椅子、一杯茶、一個微笑。
其次,談話時注意使用「柔風細雨式」的交談方式,讓家長明白:老師請家長到學校來並不是希望給自己的學生招來一頓皮肉之苦,而是為了幫助學生盡快認識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把孩子打一頓,既沒使孩子認識到錯在哪裡、怎樣改正,也會加深師生間的隔閡,使孩子認為老師在家長面前「打小報告」,從而對老師極為反感。
因此,老師的語言藝術和溝通技巧用在「脾氣暴躁型」家長身上是十分有必要的。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父母不知道在打罵孩子的同時,他們也犯下了新的錯誤,與其懲罰孩子,不如做個榜樣。
老師的工作,就是要通過溝通使家長理解和相信,不是只有打罵,才能教育好孩子。
04
幼教職業錦囊
「機械管理型」家長
解決對策:在「求變」中形成家校合力
面對機械管理型家長,教師首先能做的,是轉變自身觀念。
「機械」並非貶義詞,它僅僅只是一種不完美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此類家長往往具有執著、守規則等特點,而這些在教育過程中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品質。
因此,老師們在取得家長信任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家長發揮其優勢,規避其劣勢,家校合作,提升教育效果。
例如,幫助這一類型的家長確立「少嘮叨、多關注」的交流原則,立必須立的規矩,與孩子商討最低行為准則,在家中堅決貫徹執行。
此外,契機合宜時,老師還可以給家長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建議,比如平時給家長推薦一些教育書籍,分享班中真實鮮活的教育案例,推薦家長參加一些教育沙龍,幫助家長先從細微處改變。
換句話說,教育的過程就是教育者在堅持和變通中摸索黃金分割點的過程。
當家長習慣於機械式管理,就由學校先承擔起「求變」的部分,與家庭教育通力合作。
這就需要老師與家長形成默契合作,在點滴日常中逐步共同更新教育理念,變換教育方法。
3. 幼兒園老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性和技巧
幼兒園教師怎麼與家長溝通技巧
及時溝通,避免麻煩。幼兒園老師每天都會和家長見面,所以,最好把孩子每天的狀況及時反饋給家長,不要等一些情況發展嚴重了才想起和家長說,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主動溝通。教師要與家長主動交流幼兒情況,不僅能讓家長及時知道孩子每天的在校情況,作為老師,還可以從家長那裡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的開發孩子的潛能。
尊重家長,態度友好。作為教師,為人師表,當然知道尊重別人,禮貌友好,為學生做好表率。所以,在和家長溝通時,一定要把對方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不能有作為教師的優越感,自認為比家長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甚至以教訓的語氣和家長交流,這是十分不可取的。
3幼兒園如何教育如何孩子
不要急著訓斥或者阻攔小朋友的「任性」小朋友再不聽話或者任性,也不過是個寶寶,他們不會有大人的思維,或者說沒有成年人的那種復雜的想法,不聽話是因為他們想達到自己的一個目的,卻沒有達成,所以小朋友才會表現出不聽話來。
抱著小朋友問問他不聽話的原因,就算你知道小朋友不聽話的原因,你也不用直接說出來,有時候小朋友會和自己的幼兒園老師玩一些「小計謀」,所以應該把小朋友攬在自己懷里,然後問問他為什麼要不聽話,再把你的分析告訴小朋友。
4. 幼兒園老師怎麼和家長溝通孩子的學習
眾合利達教育老師:個人覺得主要是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出現問題的需要改善的地方說明一下,幼兒重在啟蒙,而非掌握多少東西,首先將孩子身上發現的問題說出,那些問題可能是家庭教育或者在社會接觸中所得的東西,希望家長和老師共同糾正,另一方面將孩子那些潛在的特長以及怎樣使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如何配合說出,每次如果這么溝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好一點。每個孩子都不同,家庭不同,來到相同的教育環境後,並不是軍事化的要求他們相同,只是在一定規則中發現他們的啟蒙點,讓他們將來能夠更好的成為自己就好了。加油。
5.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與反思反思
案例背景:
在一日帶班過程中,如果家園工作做不好,就會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嫌教師對幼兒照顧不周,對教師產生誤解;教師嫌家長不理解自己的工作,心懷委屈。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主動與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認真細致的做好家園聯系工作。
案例描述:
我班有個叫嚴宇飛的小朋友,她是個體弱兒,性格內向。平時沉默寡言,在教師眼裡屬於那種聽話、守紀律的孩子。因為它的這種性格,使的她奶奶與我之間產生了一次小小的誤會。
那天,我帶幼兒戶外活動,因室內外溫差較大,我要求幼兒穿上外套,嚴宇飛的外套太長,不願穿。我看她身上的衣服穿得也不少,就答應了。正當我和幼兒在外面
玩的盡興時,嚴宇飛奶奶來接她,我沒顧上和她說話,只是揮了揮手。她奶奶邊走邊說:「你們老師真不像話,這么冷的天也不給你穿外套。」
嚴宇飛一句話也沒說。這情景正巧被一位在大門口的教師聽見,她馬上告訴了我。
第二天,我裝作什麼事也沒發生,主動找嚴宇飛奶奶聊天,讓她為孫子准備一件短一些的外套或背心,並向她解釋了昨天孩子不穿外套出去活動的原因,並告訴她一些關於進入秋季孩子的保健,她也聽完解釋後寬慰的笑了,並主動提出對我的誤解,向我表示歉意。
案例分析與反思:
身為一名幼兒教師,不僅要時刻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還要注意不要冷落了家長。幼兒園應加強與家長的情感溝通與信息交流,了解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需要,盡可能的滿足她們的需求,從而激發她們參與幼兒園教育的興趣和熱情。
在青年教師培訓的活動中,我們了解到了家長合作的態度取決於合作是否滿足了她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當幼兒園滿足了家長的合理要求時,家長合作的願望的
熱情會更高,態度也會更積極;相反,家長有某種合理的要求,而幼兒園有沒有注意,甚至家長被自身的一些問題纏身時,那麼家長就不會熱心於家園合作。所以
說,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角色意識,既要明確自己在家園合作中承擔的任務,那就是教師是家園合作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與參與者。只有教師的積極態度被家
長接納,她們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的道路才能暢通,幼兒園才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長方面的支持而不是反對。而一旦家長與幼兒園的合作夥伴關系一旦建立,那麼彼
此間就再也不會感到來自對方的威脅,雙方就會為其愛子的健康成長而齊心協力。
當溝通雙方由於某種原因產生情緒時,無論是誰的過錯教師一方應抑制自己的情緒。作為教師,應該用自己的真誠來和家長解釋事情的經過,原本對教師有意見的家
長在教師的感化下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果教師對家長還採取以前的態度不給家長任何解釋的話,有可能家長對教師、對幼兒園會產生誤解和矛盾,那麼家長就不會
熱心於家園合作。矛盾、誤解發生時當教師的一方主動向家長做出合理的解釋時,家長合作的願望和熱情會更高。
6. 幼兒園家園交流會學習和生活怎麼總結
通過家園共育的學習,我感覺受益匪淺,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認識到了家園共育的重要性,也學到了很多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的好方法。 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兩大方面,這兩大方面對幼兒的影響必須同方向、同步調才能達到成倍的效果。家庭是幼兒更重要的成長環境,它無時不在發揮著教育的功能。而且,由於親子之間不可替代的血緣、情感關系,以及家庭影響的先導性、持久性等特點,家庭影響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幼兒園。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各有各的內涵,其特點、原則、方法、內容上都有所不同,但他們的教育對象是同一的,在教育目標上是一致的,即促使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和諧發展。教育目標的共同性決定了兩者必須相互協調、緊密結合。只有家庭和幼兒園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標和要求,才能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孩子就會無所適從,從而導致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甚至起到反作用。 目前,家園共育已成為世界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受到各國學前教育理論工作者的極大重視和熱切關注。1984年,美國幼教協會制定並頒布了《高質量早期教育標准》。它將家園共育作為衡量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並作了專門規定:「幼兒與家庭關系密切,唯有認識到家庭對孩子的重要性,並與孩子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對策,才能使教育適應孩子的需要。」1998年12月14日,日本頒布了新修訂的《幼兒園教育要領》,它在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中,明確指出:「幼兒的教育要與家庭密切合作,為人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也強調,幼兒教育要通過家庭或機構做出適當的安排。我國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明確規定「與家長保持經常聯系,了解幼兒家庭的環境商討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務」是幼兒教師的主要職責。在家園共育的過程中,教師是主力軍,是操作者、執行者,教師只有角色到位,才能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主動性。 那麼,幼兒教師怎樣做才能真正實現家園共育呢? 首先,不能將家長僅僅看成是完成幼兒園教育計劃的配合者,不能將家長工作目的僅僅看成是教育家長,而要將家長視為合作夥伴和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人力資源。幼兒教師要與家長經常溝通,共商對策,密切配合,共同育兒,從而實現家園共育。 其次,教師和家長應該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關系。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發展最主要的兩大環境,家長和教師分別是這兩大環境的施教者。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與家長本來就應該是一種平等合作的夥伴關系。當然,幼兒園教師受過專業訓練,並經常能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而家長從總體上說,在這方面是比較欠缺的。因此,幼兒園有責任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知識。但家長從孩子出生後,就看著他(她)成長,對孩子的了解比教師要深刻得多,並且在家庭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這又是許多教師所欠缺的。實踐還表明,當今有不少幼兒家長不僅有較高的文化層次和閱歷,而且具有較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因此,家長和教師應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只有建立了平等合作的夥伴關系,家園雙方才能互相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共育局面----這是實現家園共育的基本前提。 家園共育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 首先,選擇共育目標。為了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師可以將班上的月目標、周計劃張貼在「家長園地」中,向家長通報。教師要善於選擇那些需要家園共有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採用適當的方式使家長明了,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經常溝通。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可採取多種方式。例如,召開家長座談會、建立家園聯系欄和家校網等。如設立「誇誇我的好孩子」信箱、電話溝通、「10分鍾家長會」等。其中,最簡便、最及時的溝通方式,是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短暫時間進行交談。它往往以兒童進步為主要話題。 第三,重在個別化溝通。家園溝通,固然要有一些面向全體或部分家長的溝通工作,但由於兒童的發展情況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因人施教,因此,教師要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情況和問題,確定共育的目標,並與家長通過溝通取得共識,共商教育對策,相互配合教育。在共育過程中,還需要相互反饋孩子的發展情況,共同促進孩子向著目標發展。 教師除了針對孩子的問題與家庭進行溝通共有外,還需要針對家長在教育中的問題進行溝通。有的家長在教育觀念與態度方法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溝通幫助家長轉變態度,提高認識。 第四,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 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是家園共育的重要方式。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家長做旁觀者,而是重在參與,發揮家長這一重要教育資源的作用。 家長參與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請各行各業、有才能和特長的家長,到園里來當「老師」----擔任警察、樂手、教師、醫生、廚師、演員等工作的幼兒的爸爸媽媽,均可請進課堂給孩子講述、表演。還可以請家長來班上與孩子共同製作食品、手工,一起開展游戲、娛樂及體育競賽活動等等。教師在引導家長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從家長處獲得了有關的教育物質資源方面的支持,而且也使家長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家長的參與還提高了幼兒學習與探索的積極性,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這種參與能大大提高家長和教師雙方的教育水平,共同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第五,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 首先,幼兒教師要善於在與家長溝通和組織家長「參與」的過程中,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提高科學育兒水平。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組織「家長教育家長」活動。如通過家教經驗交流、家教專題研討、家長對口幫助等活動,讓家長現身說法,交流認識和經驗。這樣,會更具說服力。 在學習中,我還學到了一些做好家長工作的小技巧,小妙招,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教師獎勵孩子小貼畫、五角星、小紅花並指導家長保存;讓幼兒展示從家裡帶來的作品, ,讓其他孩子羨慕不已,請大家分享,可以大大提高家長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一點時間向家長表演剛剛學會的各種本領,如:兒歌、歌曲、手指游戲、音樂游戲,雖很不成熟,家長卻看得有滋有味。每天一到時間趕緊跑,生怕來晚了看不到。許多家長還會主動抄下老師教的內容,回去進一步指導,或者與孩子一起在家玩幼兒園教的游戲。 不變的環境會讓家長熟視無睹,而經常變化又反映教學內容的環境一定能吸引家長主動參與教育活動。家長看到孩子的表演,就會激動。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最大的願望莫過於孩子的進步,教師抓住家長這一心理,讓家長盡可能多地了解幼兒在園活動情況,於是家長就會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教師的教育行為吸引家長參與到了幼兒園的活動中,家長感受到因他們的參與使孩子的進步更明顯,孩子明顯的進步帶動了家長的積極性,家長的積極參與又激勵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實現了教師、幼兒和家長之間的三方互動,形成家園共育的良性循環。 與家長溝通的方法有:一句話溝通法,引起注意法,真情感動,與家長溝通時切忌「告狀」式的談話等等。 為了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和諧健康發展,我將把家園共育納入我的工作重點,繼續不斷學習,並充分發揮我的創造性,實現真正的家園共育。
7. 幼兒園教師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學習心得
幼兒園的教師要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首先就是應該互相尊重,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這樣才可以去做好溝通。
8. 學習「幼兒老師如何與家長溝通」之後的感想
與幼兒家長溝通真的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老師注意的真的很多!家長工作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是一門藝術,特別像現在很多獨身子女的家庭,孩子在家猶如一個「小皇帝」,幾個大人寵著,到了幼兒園以後,許多父母就會擔心這,擔心那的。作為班主任的我更應該注意與家長交流的技巧,因為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家長們都會非常的留意,說不定還會造成寫不良的影響。為了使自己接下來能更順利更好的開展好家長工作,我從網上查閱了有關資料,希望能供自己今後參考一下。首先,與家長溝通要注意八項: 1、與家長溝通時要注意態度和語氣 2、要多途徑與家長交流 3、多徵求家長的願望、需求、意見 4、可以經常更換信息欄 5、恰當方式談幼兒行為問題與家長溝通 6、特殊事件主動坦誠與家長溝通 7、冷靜處理與家長、幼兒的關系其次,在與家長談論孩子的缺點時,可以著重注意以下幾點:1、導入尊重感。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對方。班主任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決不能以教訓式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當其子女在學校「闖了禍」的時候,班主任仍要在談話時給對方以尊重。也不能當著學生的面訓斥家長,這不僅使家長難堪,有損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長一旦將這種羞憤之情轉嫁於孩子,極易形成孩子與班主任的對立情緒。當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也應平心靜氣地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系,既要以禮待人,更要以理服人。2、流露真誠感。用真誠的語言或行動去與對方溝通,使其感動的方法。以誠感人要求誠與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動情,喚起人的真情;以誠感人要做到誠與真結合;以誠感人還必須伴之以虛心,否則難以取得對方的信任。3、評論學生要客觀如實。 4、注意談話形式與方式。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關系應是平等的同志關系,班主任與家長的談話,切忌用教訓式語氣,而應像對待同志或客人那樣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氣;態度要隨和,語氣要婉和,語態要真誠,語調要親切,語勢要平穩,語境要清楚,語感要分明,使家長一聽就明,能准確把握要旨,領悟當家長的應做些什麼,從你的談話中受到啟發。 5、語言務求得體和有分寸。語言是心靈的窗子,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反映。身為人民教師,在與家長談話時也應該為人師表。得體的稱呼,使對方一聽稱呼就有一種相知感,從而產生親切感,縮短交流雙方間的心理距離,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礎。教師得體的語言,可以贏得家長的尊敬,增加家長的可信度,形成和諧的溝通氛圍。所謂語言得體,最主要的是與職業身份、與場合、與交流的對象,與解決的問題得體。謙虛、中肯、客觀,掌握好分寸、語氣,不誇大,不縮小,不說過火的話、不說力所不能及的話;還要講話要溫和,不用過激詞語,不擺逼人氣勢,語氣誠懇等等。 6、談話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班主任和家長談話時,一般應先講學生的優點,後講缺點,對孩子的缺點也不要一下講得過多。應該給家長一種感覺:孩子每天都在進步。惟如此家長才會歡迎班主任,願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議,愉快地與班主任合作,對孩子的優缺點也能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要把握好溝通步驟的時序。「哪壺先開提哪壺」,先說說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等家長有了愉快的情緒,再逐漸提一些建議,家長會更樂於接受。可以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避免觸動對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順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採用變換語言或變換角度的手法來敘述。掌握上述心理策略,在溝通中就可減少一些產生逆反心理的可能。願自己在新的一年裡,在與家長的交流方面能更進一步!!! 大一班 趙燕 2009.4.20.
9. 幼兒園怎樣和家長溝通培訓心得
幼兒園與家長溝通技巧心得:家校溝通要講究方式方法:
1、對「溺愛型」家長要重說服
交談時,更應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贊賞和表揚,然後再適時指出學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你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啟發家長實事求是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千萬不要袒護自己的子女,因溺愛而隱瞞子女的過失。
2、對「放縱型」家長要重事實引導
老師在交談時要多報喜,少報憂,使學生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愛心與期望心理,改變對子女放任不管的態度,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同時,還要委婉地向家長指出放任不管對孩子的影響,使家長明白,孩子生長在一個缺乏愛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從而增強家長對子女的關心程度,加強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為學生的良好發展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
3、對「打罵型」家長要重勸告
對性格粗暴,剛愎自用、甚至蠻不講理的家長,要以冷對「熱」,以靜制動,以柔克剛。越是難以理喻,就越要堅持曉之以理;要做到先傾聽而後以動。要寬容、理解。
4、對「隔代」家長要重尊重
對於有教養的家庭,盡可能將學生的表現如實向家長反映,主動請他們提出教育的措施,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充分肯定和採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並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學生家長一起,同心協力,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