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開展有效園本研修處幼兒園區域開展
  1.與主題活動相融合。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具有共存性、相融性,這兩種教學活動都是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的,兩者的開展形式都比較靈活多樣。從教學與發展的整體效益上看,兩者間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寬松自主的區域活動往往能很好地配合、補充主題活動。所以,我們以一種開放的姿態,立足傳統,兼容並蓄,將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根據需要把主題活動的內容提前投放到區域活動中或把主題活動中沒有完成的任務延伸到區域活動中,讓兩種活動內容互相融合。如在大班主題活動「兵器」中,我們在建構區請幼兒搭建兵器,在計算區給兵器分類,在語言區展出「各式各樣兵器的圖片」,在美工區開展「學做兵器」、「設計未來的兵器」的活動,在科學區進行「潛水艇為什麼能潛入海底」、「軍艦為什麼會浮在水上」的探索。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主題活動的開展,而且使區域活動的整體性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2.與地方特色相結合。紹興是水鄉名城,烏篷船、茴香豆、紹興酒、社戲……無不散發著濃厚的地方文化氣息。紹興水養育了紹興人,紹興水滋潤了紹興情,孩子們看在眼裡,愛在心裡,急待嘗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應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引導幼兒從實際出發感受家鄉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B. 幼兒園園本教研案例觀察什麼區域活動中老師對幼兒游戲行為的園本教研
通過個人反思和同伴間的交流、討論,並在教研員和學科指導小組的專業引領下,將共性的問題轉化成課題而進行多樣化的合作研究活動。合作組的活動要有目標、有計劃、有課題、有分工,教師們從不同側面積極探索,以合作組為單位,積累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後反思、教學論文等多項可操作性的成果。組建的區級教研、片級教研、合作組校本教研的三級教研網路,逐步建立起了有利於「實踐反思,合作分享,專業支持」的教學研究制度,做到人人都學習、人人有專題、人人都研究,各種專題的研究是自下而上和自下而上的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相互補充,互為發展。
C. 如何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游戲
怎樣進行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
我們所說的區域活動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進行的一種帶有學習的游戲。它不是由教師事先設定教學程序,引導幼兒一步一步按教師的思路完成的活動,而是在教師創設的有利於幼兒成長的環境中,由教師自己設定目標、規則、方法、玩中學,自主地完成整個活動。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設想,並鼓勵幼兒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向自己挑戰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新的、更困難的任務。區域活動的這種特性,使幼兒能在某種程度上控制周圍的環境和人,成為一個有主見、有主意、有辦法、能獨立做事和不斷地向自己挑戰的人:另一方面,促使幼兒能主動與他人建立聯系,並在人際交往沖突中,通過堅持、妥協、形成一致意見、分頭行動等過程,學會合作分享。顯然,區域活動對於幼兒建立健全人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其他形式的活動所不能代替的。下面我就結合實例從不同的年齡班分別來說一說,在日常工作中怎麼樣開展和指導區域活動。
小班區域活動的開展
一、目標:
1、在一些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
2、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一些簡單地交往技能,發展語言能力。
二、內容形式:
1、以角色游戲為主,開展的活動:娃娃家、小廚房、小等等。
2、培養自理方面的活動:小巧手穿衣、系系小扣子、誰的小手最靈敏等等。
三、指導策略: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在區域活動中應著重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和情感教育方面的培養。小班幼兒從媽媽的懷抱剛剛來到幼兒園,他們對什麼都感到很膽怯、很陌生。我們教師就要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去發現幼兒的潛力和需要,去積累判斷、決策的依據,去確定適合每個幼兒能力個性的相互作用方法。比如,我發現很多孩子每天早上來幼兒園,總是哭著鬧著找媽媽、想回家。這樣,我們就在活動室裡布置了「娃娃家」,根據幼兒心中「家」的印象,布置的娃娃家要讓他們感到很親切、很溫暖,就像自己的家一樣。這樣幼兒可以再娃娃家裡自由的玩耍、交往。(舉例、照片)
小班幼兒喜歡角色游戲,喜歡裝模做樣的模仿一些大人們做的事情,除了在娃娃家裡扮演爸爸媽媽哄寶寶、喂寶寶外,他們也喜歡模仿其他的角色,比如:小廚師、小醫生等等。根據他們這些特點,我們也可以在活動室裡布置小廚房、小等。(照片、舉例)
我們知道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很差,大多數幼兒到幼兒園什麼事情也做不好,動手能力很差。比如:吃飯、穿衣、系扣子、穿鞋、入廁等,這些基本的活動中,都存在很多問題。所以,在區域活動,我們可以制定目標,培養、鍛煉他們的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舉例:系扣子,附照片)
我們教師在區域活動在活動中要善於觀察,通過觀察來抓住反映幼兒某一活動發展水平的標志性表現,從而較准確地把握幼兒活動的動態和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有目的地、靈活地投放或變換材料,並提供適時適當的指導。比如我們小班老師在指導幼兒練習剝蠶豆時,並不要急於教他們怎樣剝,而是首先注意觀察他們的剝法。開始很多幼兒拿蠶豆用手剝,可就是剝不下皮,有的乾脆不剝了,有的就用牙齒咬。這時,教師就要及時觀察到這一現象,發現難點所在,再次活動時及時調整目標,就把蠶豆換成發了芽的蠶豆。於是,幼兒從裂口出入手剝,成功率大大提高,活動的人次也增加了。
小班區域不僅可以開展以上活動,還有很多適合他們的、有意思的活動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組照片,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播放課件,舉例說明)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和柔軟性、一物多用的特點。
中班區域活動的開展
一、 目標:
1、區域活動時,在一些搭建游戲和排序游戲中培養幼兒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區域活動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結合,重視幼兒對知識的運用,培養社會交往能力和語言的發展。
二、內容形式:
搭建游戲、排序游戲、燒烤店、小廚房、小商店等。
三、指導策略:
區域活動的最大特點是為幼兒提供適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動環境,如果教師在指導上不因人施教的話,區域活動的長處就盪然無存了。對於中班幼兒來說,一些操作性的活動、交往性較強的活動和一些搭建游戲,對他們的吸引力是比較大的。幼兒到了中班,喜歡探討、分析的問題多了,有時會喜歡挑戰一些有些難度的事情。我們教師可以適時的給他們創造一些機會。比如,為了提高幼兒利用分類、排序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曾投放撲克牌,讓幼兒按數字大小,對相同花色的撲克牌排序。通過仔細觀察,我發現幼兒的操作方式各異。有的把所有的撲克牌混在一起,逐一尋找,又慢又雜亂;而有的先按數字歸類,再排序,或先按花色歸類,再排序,速度相對就快多了。盡管都會分類排序,但幼兒的操作水平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層次行。我並沒有急於去干涉幼兒的操作方式,而是當大部分幼兒都操作體驗過後,我在集體活動中以競賽的方式,讓幼兒明顯地看到不同方法所產生的速度差異,經過共同討論,幼兒認識到:把花色相同或數字相同的歸在一個家裡,就能更快、更方便地進行排序。同時,對幼兒在操作中表現出的新穎性和創造性,我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如數字大小順序不變,花色則按一紅一黑間隔的排法,或是完全按四種花色間隔的排法(紅桃1,草花1,方塊1,黑桃1,紅桃2,草花2……)。當然對個別有困難的幼兒,我開始為他們提供單種花色的撲克牌,然後逐漸增加難度,因此,只有重視活動的過程,才能發現幼兒不同的思維特點和個性差異,才能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的學習來源於生活和實踐,中班幼兒對生活中的一些細節的東西也是比較感興趣的,有時他們可以自發的組織一些模仿游戲。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貼近生活的環境,讓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和驗體。比如:燒烤店、小商店、小餐廳等等。(燒烤店,照片說明)
(播放課件,舉例說明)
大班區域活動的開展
一、目標:
1、針對幼兒的特點,有目的的投放材料,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大膽的嘗試、學習知識。
2、在操作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思維。
3、區域活動中,教師注重培養幼兒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二、內容形式:
美工區:折紙、剪紙、泥工和一些自然材料的運用。(比如:玉米娃、水果蔬菜小精靈) 科學區:有趣的沉浮、好玩的磁鐵等。數學區:棋牌游戲、超市購物等。
三、指導策略:
大班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可以表現出綜合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們在創設區域活動時,要考慮到更多適合他們年齡發展的一些因素。首先,要根據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實現自己富有特色的發展。活動區是最適宜於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其最大特點是為幼兒提供適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動環境。比如大班幼兒喜歡競技性強的游戲,我就在班裡開展了棋牌游戲。開始,很多幼兒由於不會玩,所以對這些游戲不是很感興趣。可是,有幾個男孩對這些游戲特別的鍾愛,每次活動時他們總是玩的不亦樂乎。他們還經常自發地組織比賽,用擂台賽的形式來打擂,看誰最後可以當上擂主。在棋牌活動的開展中,激發了幼兒學習棋牌的興趣,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養成了幼兒做事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知道「勝不驕,敗不餒」。
其次,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和工具,刺激幼兒的操作慾望。
皮亞傑曾指出:「幼兒的主動活動與教師根據目標精心設計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環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區域材料作為幼兒活動的操作對象,是幼兒建構、學習、發展的媒介,因此選擇、投放、變更活動材料也是教師影響和規范幼兒的活動行為,支持和引導幼兒學習發展的指導策略之一。區域的材料雖然是靜態的,但生態式區域活動則強調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使材料充分地「活」起來,以材料為影響幼兒的媒介,充分發揮其價值。
比如在美工區的活動中,我們開展的玉米娃活動,為幼兒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帶皮的玉米(教師整理好的)、各種果殼、豆類、剪刀、彩紙、膠帶、糨糊等,都放在較矮的架子上,幼兒可以按需要隨意取用。活動時,幼兒利用這些豐富的材料,親手設計、製作玉米娃。最後他們做出了形態各異、千奇百怪的娃娃,大家在一起欣賞的同時,不但感受到了別人的奇妙的想法,而且學習了別人的製作方法和特點。玉米娃活動我們開展了幾次,但是每次都有不同的效果。而且每次孩子們都是熱情高漲,興趣十足。
以前我們還開展過超市購物的活動,我們和幼兒一起搜集了豐富的材料:各種食品的包裝盒、各種瓶類、生活用品的包裝盒、還有幼兒搜集的各種玩具等等。大家把搜集的商品擺放在超市裡,一起布置我們的小超市,然後孩子們在超市裡開始了購物游戲。不但培養了交往能力,而且把學過的數學知識有機的融入到了游戲中,進而鞏固了知識。我們大班,還開展了水果蔬菜小精靈的活動,我們教師搜集很多蔬菜和水果,在操作區里,為幼兒提供其他輔助材料:牙簽、橡皮泥、各種植物的種子等等,然後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製作水果蔬菜娃娃和小動物等,孩子們的作品也是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看著那些可愛、幼稚的作品,真讓人感到一種成功的喜悅。(照片,舉例)
最後,根據幼兒的興奮點,因勢利導,促進幼兒的「自我學習」。
我們大班開展的泥工活動,孩子們十分感興趣。開始接觸到泥,他們就有一種比較新奇的感覺。教師又給孩子們准備了不同品種的土,讓他們認識不同的土,可以活出不同的泥。比如:黃土、黑土、紅土等等。孩子們對黃土認識的較多,但是對黑土和紅土就不是很熟悉了。當老師把黑土和紅土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立刻吸引了他們驚奇的目光,大家都嚷嚷著:「老師,怎麼還有這樣的土哇?」「老師,這些土活出來的泥是什麼樣的呀?」孩子們提出了很多問題。這時,老師就要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耐心的引導他們,逐步解決問題。當老師把活好的泥,投放給孩子們的時候,他們立即興高采烈的捲起袖子,和老師一起玩起了泥。在一次一次的活動中,他們發揮了獨特的思維,製作了很多可愛的泥工作品。正因為泥工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一直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對泥,可以說是百玩不厭。(照片,舉例)
在美工區的活動中,我們讓幼兒通過觀察、思考、嘗試進行知識技能的自我學習。比如在剪紙和折紙活動中,當幼兒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後,我們就可以把作品的製作過程用分步圖示的方式貼在牆上,讓幼兒邊觀察、邊對比、邊操作,做到自我思考,自我糾正。如果幼兒多次探索後仍不能成功,我們教師就要清楚的發現其難點所在,並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指導。在這種自我學習過程中,幼兒既有探索體驗的機會,又不至於因嘗試失敗而喪失信心,每個幼兒都能按自己的方法學會剪紙和折紙。在這些探索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去獲得知識。
D. 幼兒園教師cs游戲實況報道
活動在孩子們歡快的早操 音樂聲中拉開了序幕。這次觀摩活動展示了入園、晨檢、晨鍛、早操、教學、游戲等半日活動各環節的組織與實施過程。在家長和老師們自由參觀了園舍環境布置 後,又到操場上觀看了孩子們的戶外活動如:滾鐵環、趕小豬、跳繩、踢毽子等活動,看到孩子們一個個都玩得不亦樂乎,大家深有感觸,都說這樣的戶外活動挺有 意思,值得他們學習和借鑒,然後,大家又集中到各班教室,觀摩了老師們的集體教學活動、加餐環節與室內游戲活動。幼兒園豐富的環境創設、生動的區域活動、 輕松智慧的教學風格給到場的幼兒教師和家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此的觀摩活動對大彭鎮中心幼兒園的教職工來說也是一次業務大練兵,教師們以積極認真的態 度,精心組織、認真准備、熱情接待,提高了教師們的專業化水平,促進了大彭鎮幼兒教育的內涵發展。 短短一個上午,家長們饒有興致地對孩子們的晨間游戲、戶外鍛煉、盥洗點心、 集體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觀摩,並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游戲,同時,老師就孩子在園的學習與生活情況,與家長做了溝通與交流。觀摩活動結束 時,各班老師給家長發放了《家長半日開放觀摩活動反饋表》,請家長提出好的建議或意見,幫助教師進一步提高保教育工作水平。 本次半日觀摩活動,讓家 長看到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的生活、游戲和積極參與活動、認真學習的情景以及團結、溫馨、愉悅的班級精神面貌,感受到了老師對孩子們生活上、學習上無微不至的 照顧與幫助,成為促進家園更好合作的交流平台。很多家長在反饋表中紛紛表示對老師的感謝之情,同時也體會到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的必要性。他們紛紛表示,今 後將繼續支持幼兒園的各項工作,家長們的認同是對教師工作的最好支持,更是一種鞭策。大彭鎮鎮中心幼兒園的教師們將再接再厲,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 成長!